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①沛公军霸上:军 ②鹪鹩巢于林:巢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质
规律和特点:名词前没有动词,后接介宾短语(后无动词), 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4) ①驴不胜其怒,蹄之:蹄
②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 ④塞者凿之,陡者级之:级 ⑤填然鼓之:鼓 规律和特点:名词后带“之”字,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 (1)东犬西吠 •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3)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 (5)而相如廷叱之 • (6)常以身翼蔽沛公 • (7)人皆得以隶使之 • 规律和特点: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如果不构成主谓关
系,那么,它一定活用为状语,或者说,只要是处于主语 和谓语之间的名词一定活用为状语。
【错误类型四】不分单双 【典题引路】2010年高考江苏卷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该句中的“容止”是两个单音词“容”和“止”的连 用,应该分别解释为“容貌”和“举止”,如果考生把 它们误解释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形貌”,就 掉进命题者设置的陷阱里了。
【成语举例】爱民如子 爱莫能助 【经典文言】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2.自己喜欢的东西舍不得送给别人——吝惜、吝啬、爱惜 【成语举例】爱日惜力 爱财如命 【经典文言】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 3.自己喜爱的东西不想让别人发现——隐蔽、躲藏 【经典文言】 •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诗经·静女》)
↓→同“披”→披在身上、穿在身上 ↓→披散
尝试练习
请解释下列各句中“爱”的意思。 (1)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4)爱而不见,搔首踯躅。(《诗经·静女》) (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
秦论》
【本义】对人和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喜爱。 【成语举例】爱憎分明 爱如珍宝 爱不释手 【经典文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引申义】 1.对于自己喜爱的人总是寄予同情和爱护——同情、爱护
“文言文阅读”之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
实词种类
• 一词多义 • 古今异义 • 词类活用 • 通假字 • 同义复词 • 偏义复词
命题规律
• 立足于常见常用,既包括高考规定的 120个实词,又包括教材文言文中出现 的实词。
• 注重与教材的联系,所考的实词基本都 能在教材中找到例句或词义。
• 考查形式有明考和暗考两种。
【错误类型二】不辨古今 【典题引路】2010年高考湖北卷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卑鄙
“鄙”在现代汉语中,有“卑鄙”之意,但“鄙”在古 代汉语中,绝没有“卑鄙”之意,而只有“浅陋”之意 ,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先 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所以,A项就犯了以 今义解释古义的错误,正确的解释应为“浅陋”。
一、巧记本义,紧扣语境, 正确理解一词多义
词义种类: • 本义: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 引申义:有本义引申出的意义。 • 比喻义: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 • 假借义:借用另一个同音字的意义。
实词举例
• 病 → 重病 → 缺点、毛病 → 损害、伤害 ↓
困苦、疲劳 → 担忧、忧虑 被→被子→覆盖、穿→遭受、蒙受
二、了解词义演变特点,重点掌握 古今同形异义词
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并说明其古今词义的变化 特点。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2)沛公居山东时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5)(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常见错误
【错误类型一】弄错通假 【典题引路】2011年高考重庆卷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趋”,前往
该句中的“趣”是“促”的通假字,意思是催促 、督促的意思,如“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 世家》)等。B项就是因为不懂得它是“促”的通假 字,而仍按“趋”去解释,因而造成了理解的错误 。
【错误类型三】不明活用 【典题引路】2012年高考浙江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履苍莽中 履:鞋子
该句中的“履”是词类活用,属名词活用为 动词,应解释为“行走”,成语中“如履薄冰” 的“履”字就是这种意思。而D项在解释“履” 时,不明白这一词类活用现象,仍按“履”的字 面意思直接解释,导致了解释的错误。
• 名词或用作动词(一般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 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 名词或用作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Fra Baidu bibliotek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 名词或用作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做是什么的 意思。
• 1.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词,并试着找出名 词活用为状语的规律和特点。
规律总结
①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②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
义之中。 ③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④词义弱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强,今
天表示的语义较弱。 ⑤词义强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弱,今
天表示的语义增强。 ⑥感情色彩变化: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
生了变化。
特别提醒
• 碰到与现代同形的双音节词时应该 格外留心。少数是与今天相同的,多 数是与今天不同的,即现代是一个词 ,而古代是两个词,必须拆开翻译。
• 举例:妻子、祖父、夫人、其实、于 是、用心……
三、找规律、析特点,掌握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 名词活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 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2.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名词 活用为动词的规律和特点。
(1) ①至于君不君,臣不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