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论文
服务外包毕业论文

编号: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文)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竞争优势分析(英文)International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in China Competitive Advantage下属学院XXXX专业XXXXXXX班级XXXXXX学号XXXXXXX姓名XXXX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2011 年XX 月XX 日诚信承诺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竞争优势分析》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XXXX 2011年XX月 XX 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1 服务外包的相关理论分析 (2)1.1服务外包概念与特征 (2)1.1.1全球外包量增加迅速,受金融危机影响大 (2)1.1.2外包主体多样化 (3)1.1.3外包产业多样化 (3)1.1.4承包市场竞争激烈 (3)1.2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动因 (4)1.3服务外包的钻石模型分析 (5)2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现状和发展 (6)2.1中国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地位 (6)2.2中国服务外包发展存在主要的问题 (7)2.2.1缺乏统筹布局,各基地城市间同质竞争激烈 (7)3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分析 (8)3.1中国承接国际性服务外包的SWOT分析 (8)3.1.1 SWOT模型分析 (8)3.1.2中国承接国际性服务外包的优势(STRENGTHS)分析 (9)3.1.3中国承接国际性服务外包的劣势(WEAKNESSES)分析 (9)3.1.4中国承接国际性服务外包的机会(OPPORTUNITY)分析 (10)3.1.5中国承接国际性服务外包的威胁(Threats)分析 (10)3.2影响因素评价分析 (11)4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对策 (12)4.1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水平 (12)4.2制定务实的外包服务发展战略 (12)4.3培养从事服务外包的专业人才 (13)总结 (17)参考文献 (15)致谢 (16)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竞争优势分析摘要: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服务外包行业发展日益加快,成为新型外贸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赣州市服务外包发展战略论文

赣州市服务外包发展战略研究摘要赣州市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应首先从认清其发展优劣势出发,充分抓住国际服务外包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关键词赣州服务外包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外包”即把一些重要但非核心的业务职能交给公司外部的高级承包方去做,把企业内部的资源集中于那些具有优势的核心业务上,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对环境迅速应变的能力和充分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一、赣州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制约瓶颈(一)赣州区位优势明显,具备接受周围地区辐射的优势。
赣州的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是闻名全国的“稀土王国”和“冶金王国”,具备接受周边地区辐射的优势。
赣州连接全国服务外包发展最迅猛的珠三角区域核心位置,具有通江达海、承南启北的区位交通优势,随着“对接长珠闽,建设大赣州”以及“海峡西岸经济特区”建设的深入,赣州与广东、福建的经济联系将会进一步紧密。
(二)赣州具备开发开放层次提升的优势。
赣州经济建设取得五年巨变成果,工业经济主体地位日益凸现,产业体系不断健全。
2011全年新签外资项目166个,合同引资97717万美元,增长18.8%;实际使用外资额87999万美元,增长6.02%。
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实际引进资金158.36亿元,增长10.03%。
(三)赣州具备教育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势。
赣州是全国闻名的教育之乡,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每年为企业输送数千名高素质技工人才;赣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赣州人力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全市有多所高等教育院校,全市人口近九百万,在承接境内外服务外包转移上具有优势。
(四)赣州的服务外包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些部门和领导对发展服务外包缺乏清晰认识,存在“看不清”、“拿不准”、“摆不上”等问题;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缺乏,具有外语、计算机及相关行业背景的高端复合型人才较少;服务外包相关扶持政策还不够健全完善等等。
服务外包的有关论文

摘要: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转移中,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服务贸易模式,并且正在迅猛发展。
印度、墨西哥等国家已经把握住机遇,成为世界上的外包中心。
文章在综述服务外包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服务外包的现状与问题,进而对我国发展服务外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外包IPOBPO对策一、引言目前,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服务贸易的一种新兴模式,但是关于服务外包尚无统一的准确的定义。
我们可以在分析一下什么是服务什么是外包的基础上,给服务外包下个定义。
我们可以把人类劳动的成果分成有形的实物产品和无形的服务产品两类,这两类产品进入市场交换后,前者称实物商品,后者称服务商品。
仅是一种服务商品的生产而言,既可由某个企业单独完成,也可将该产品的某些非关键部分转让给其他公司完成。
若是后一种情况,那就出现“外包”。
这里的“外”,如果仅指国外、海外或关外,不包括一国之内的“外地”,这就是狭义的“外包”即离岸服务;如果也包括国内的“外地”,那就是广义的“外包”。
本文仅研究前者即狭义的“外包”。
概括来说,所谓服务外包是指一国的企业将一种服务商品或它的非关键部分转让给国外公司承担的一种国际贸易方式。
它是一种新型的服务贸易形式,主要做法是企业将原来在内部从事的某一部分的业务内容通过互联网转移到其他国家进行处理,以降低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
按照流程分类,服务外包可以分为计算机及相关业务流程外包和商业业务流程外包,即IPO(InformationProcessOutsourcing)和BPO(BusinessProcessOutsourcing)。
IPO的业务主要包括:与计算机硬件安装有关的咨询服务、软件实施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
BPO主要是指企业将某个业务流程环节分离出来,交给服务外包公司来做,此类业务流程外包常见于金融、资产管理、保健、客服、人力资源及营销等。
当前,我国的服务外包就体现在这两种形式上。
实际上,IPO和BPO并没有实质的区别,最早的服务外包集中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及相关服务领域,也就是IPO,后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宽带能力的提升,服务外包逐渐延伸至一系列企业管理事务,BPO随之发展起来。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税收政策目前存在问题论文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税收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服务外包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以及国际经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肥市施行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相关税收政策,使服务外包产业有了较快发展。
但在政策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完善和改进。
应立足长远,改进税收政策激励方式,扩大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完善流转税的政策支持内容。
【关键词】服务外包产业;税收政策;对策服务外包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以及国际经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肥市是“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城市”。
合肥市以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示范区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示范区三个“示范区”为载体,分区域、有重点地发展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业务。
合肥市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其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010年,合肥市服务外包业务总额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其中服务外包出口达到10亿美元;从业人员达8万人。
近年来,为了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良性和快速发展,合肥市施行和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相关税收政策,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现行的这些税收政策在执行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一、服务外包产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一)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弱1.服务外包业享受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激励力度有限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业获得的税收支持政策内容范围有限。
根据国家税收相关规定,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因此,只有经国家认定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园区内的外包企业被认定为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自2009年1月1日起五个年度内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未纳入北京、天津、上海、合肥等20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就只能按25%缴纳企业所得税。
目前合肥市,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服务外包企业,可以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低税率政策。
同时,也可以直接被认定为软件业企业,按国家相关政策,享受应纳税额“两免三减半”的直接税额减免优惠除此之外,服务外包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其他方面的优惠政策内容则很少,激励作用有限。
中国发展服务外包文献论文

中国发展服务外包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6-000-02摘要本文对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中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综述,如服务外包发展的理论分析、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现有问题的应对策略等。
关键词服务外包存在问题应对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企业开始将服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落后于世界水平。
所以发展服务外包成为了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目前学术界对于此问题较为关注,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服务外包的理论分析1.李苑(2008)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了分析。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者产业在一定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该理论的提出者迈克尔波特认为,一国竞争优势的构建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以及机遇和政府作用。
而李苑正是从这四组因素入手,详细而透彻的分析了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竞争优势。
通过他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在上述四个方面都已经具备了相当不错的竞争优势。
2.韩经纶(2009)通过建立外包比较优势决策模型,研究了目前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比较优势。
结果表明,与服务业外包承接大国相比,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总体仍具比较劣势,但是差距正在缩小,发展潜力巨大。
3,吴勤学,王晓芳(2009)认为我国具有承接服务外包的明显优势。
第一,人力资源优势;第二,政策环境优势;第三,基础设施优势。
二、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现状1.杨波,殷国鹏(2009)指出,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中,中国所占份额不到5%,目前尚未确立自身在全球市场激烈竞争中的战略地位。
与国际领先外包目的地(印度、爱尔兰)相比,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在人员素质、服务交付、品牌建设、客户资源等关键能力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论文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论文服务业发展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在我国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助力,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下面是为你了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论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下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消费结构提升必然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0xx年3月, __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随后,我国出台了有关家庭、养老、文化创意等服务业的发展指导意见,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0xx年8月, __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等,中央如此高密度发布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着实体现了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现代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途径,其发展水平将会大力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竞争力形成与提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当前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并不能令人乐观,还存在许多弱点。
1、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管理体制上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
常常发生政出多门的现象,而且部门间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出现问题时各职能部门间相互推诿时有发生,多头管理最后变成了无人管理。
另外,因受创新要素的影响,高科技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还显得不够。
在现有的管理体制机制作用下,高校和研究机构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和技术转化受到制约,从而这些智脑为企业提供创新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
2、人才匮乏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但我国服务业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国际服务业大量转移进入中国,但我们的从业人员良莠不齐,高端人才匮乏。
而培养和储备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需要各服务业、政府和高等教育共同努力来改变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论文精选一、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服务业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
服务业全球化目前正处在蓬勃兴起阶段,它不仅正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而且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各国经济、产业、技术的发展模式,并对各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利益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决定各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我国既面临通过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1我国面临着通过积极参与服务业全球化、进一步承接服务业跨国转移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机遇世界服务业加速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使服务业日益告别传统的地缘导向发展模式,不断打破时间、空间乃至文化、观念的隔离,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不仅使服务业的全球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达到了空前高度,也正在使世界各国经济、产业、技术创新乃至经营管理模式出现全方位变革,对世界经济的重大影响将日益显现。
这既给我国带来重大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
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和输出服务业FDI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在承接服务业外包方面,发展中国家已占据主导,特别是印度,凭借其人力资源、语言,金融体制、政府支持和熟悉国际市场等优势,承接外包独占鳌头。
我国也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基本条件,优势主要有,一是良好的宏观经济态势和巨大的市场优势,庞大的制造业创造了巨大的服务需求,使我国对跨国公司保持着较强的吸引力,服务业吸收外资有很大潜力;二是拥有质优价廉的综合人力资源优势,包括部分中高端科技管理人才,三是我国拥有较高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和较强的信息技术产业支撑;四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一些沿海发达地区有着良好的开放环境和意识,在制度创新和特殊功能区域开放开发方面走在前列,具备在服务业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基础等。
因此,一些国际机构将我国列为对跨国公司服务转移和外包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和研发转移重要目的地。
2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的挑战尽管服务外包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总体上看。
我国服务外包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创期,在很多国家,服务外包为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日益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印度的服务外包已经成为该国的支柱产业。
2007年2月,印度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TCS)宣布与三家中国公司合资成立国内首家大型外包技术公司。
作为印度的四大rr服务商之一,TCS中国公司在北京、上海和杭州这三个中国新兴外包产业聚集的城市都设立了中心,并将其战略定位在“要做中国最大的外包公司”。
近年来,TCS在中国相继拿下了多个重大服务外包项目。
种种迹象表明,以TCS为代表的“印度象”正在开始分食中国市场。
从服务外包的价值链构成来看,服务外包产业也在由简单的IT服务外包开始向业务流程外包转化,向产业链高端进军。
而目前中国在全球服务链中,重点是处于IT服务外包领域,参与的则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外包项目,处在价值链的低端。
如目前北京市的IT外包服务更多处于软件开发、测试等行业的低端,几乎没有涉及到提供解决方案等高端业务和BPO业务。
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客户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
目前,我国软件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严重短缺,难以适应行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即便在人力资源最集中的北京也是如此。
据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预测,北京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在2010年将达到2500亿元的产值,需62.5万从业人员。
按照目前从业人员的发展速度,2010年约为40万人,存在20万人缺口。
目前,客户开始要求和中国外包企业建立起战略性的合作关系。
这就对中国公司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外企业可以做到上千人协同开发,而我国企业普遍停留在管理数百人的水平,即便是北京的软件骨干企业,最多也只能做到400多人同时开发,为此,很多外包企业开始加紧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例如。
博彦科技于2006年12月引进了SAP的ERP,成为国内外包公司中首家引入该系统的公司,软通动力也在加紧优化公司业务流程,并于2007年通过CMMl5和IS027001两认证。
总之,我国的服务外包还处于起步阶段,按目前发展状况估算,到2010年我国服务外包产值过40亿美元,和国际同行相比,国内服务外包企业在交付能力、服务冰平、人才储备、品牌建设等方面有较大差距。
我国要确立现代服务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必须在社会各方面普及、深化对服务外包地认识,将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对策与措施1抢抓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带来的机遇最近的发展显示,跨国公司把一些内部服务业务,即原本由跨国公司自身业务部门提供的服务,例如财务结算、呼叫中心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也外包出来,开始转移到我国,特别是人世以来,跨国公司将服务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渐趋明显。
例如,英国汇丰银行在2002年把地区总部从香港转移到上海并把技术保障中心迁到深圳,把呼叫中心转移到广州和上海。
IBM公司与铁道部合资成立“蓝色快车”公司,利用铁道网络和IBM先进的信息技术、信息服务、网络技术、网络服务为诸如柯达这样的公司提供IT设备和软件的维护。
摩托罗拉公司将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给正海对外服务公司,为其进行销售团队的招聘、培训和管理工作。
在全球制造业转移和制造环节外包过程中,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引进外资而抓住了这次机会,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之一。
现在,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产业转移,开始了包括内部服务在内的服务环节外包。
中国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丰富质优的人力资源和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已经具备了提供服务外包的'市场条件,服务业外包作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一种好形式,不仅能发展经济、解决就业,而且有利于培养懂外语的国际性人才和加速中国的国际化进程。
我国应当积极探索拓展吸收外资的新领域,争取使我国成为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主要承接地区,使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外包基地,也能成为全球服务业的外包基地。
2夯实服务外包信息化基础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必须做好政策制定、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基础工作,还必须有信息化基础建设。
以服务外包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产业转移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的发展,使各国之间资源的使用与流动更活跃;二是飞速发展的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使全球资源共享变得更加快捷低廉,通过远距离提供服务已成为现实,三是产业分工的细化,带动规模经济效应和专业化效应,使跨国公司有动力将非核心的业务流程进行外包,四是发展中国的低成本成为优势和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使外包交易成本得以降低。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要想在承接服务产业转移的新一轮竞争中先人一步,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
要在全国编制一张通信和高速路网,让企业能享有优质低廉的信息服务,这是实现外包服务发展的前提。
要充分利用通信与互联网高新科技成果,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使电信产业对现代服务业的腾飞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
3大力加强服务外包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复合型中高端人才和适用性技术人才短缺是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突出瓶颈,要下大力气解决这个问题,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这一进程:一是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抓紧培养大批适用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二是搞好专门人才培训工作,继续在商务领域人才培训资金中,安排服务外包公共培训专项资金,实施“千百十工程”人才培训计划。
服务外包公共培训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大学生增加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鼓励服务外包企业新增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各类人才培训项目,重点培训大学应届毕业生和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以及服务外包企业新人职员工,力争在五年内培训30~40万承接服务外蟖需的实用人才,吸纳20~30万大学生就业,有效解决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短缺和大学生就业问题。
服务外包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定制培训、从业人才资质培训、国际认证培训、行业标准及相关知识产权培训、大学生实习项目及勤工俭学培训、企业新人职人员岗前业务技能培训、服务外包产业储备人才培训等。
4加强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引导各地和各类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特殊需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庇特别是各基地城市应进一步完善保护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制定服务外包数据保密相关规则,建立服务外包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综合评价体系,并在全社会营造诚信为本的良好氛围。
5积极有效开展服务外包投资促进工作,着力优化投资软环境认真研究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最新趋势,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拟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投资促进政策,提高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
统筹规划,形成合力,积极有序开展服务外包投资促进工作;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的作用,针对跨国公司外包服务战略和具体意向,着力优化投资环境特别是加快解决比较突出的软环境问题,积极有效开展投资促进工作,大力推进跨国公司将其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
让更多的跨国公司将我国作为包括业务流程外包在内的服务外包重要基地,并最终进行战略性跨国投资和服务外包,全面提升合作水平。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服务外包正成为跨国企业全球布局、应对竞争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以服务外包、服务贸易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为我国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现代服务业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应该顺应趋势,抢抓全球服务外包蓬勃发展的机遇,迅速增强我国外包产业竞争力、让服务外包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绿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