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管最新理理论与管理制度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二)部门预算的内容
部门预算是以部门为依托,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将预算 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 各单位预算和本部门机关经费预算组成。
四、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 (二)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
1、《政府采购法》的宗旨和原则 2、政府采购当事人 3、政府采购方式 4、政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合同 5、政府采购的对外开放要循序渐进 6、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
一、我国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有关预算草案编制时限的规定不科学,影响了编制质量。 2.采用“基数加增长”即增量预算的方法来编制预算。 3.按经济性质编制预算,不利于支出的控制。一是预算职能被部 门肢解。最突出的是基本建设预算和科技部门的预算以及行政经费预 算。各部门的基本建设预算由发改委负责,科研经费预算由科技部负 责,行政单位的工资和经费预算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预算职 能被肢解,财政对部门预算的控制十分困难。其结果是,财政部很难 说清楚一个部门一年到底花了多少钱。二是由于按资金性质编制预算 和进行资金管理,一个部门可以同时向财政部的几个司局要钱,经常 出现重复支出的现象。 4.分预算内、外编制预算,使预算失去完整性。
1。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政 府职责范围。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自求平衡。
2。在收入划分上实行分税制,分税、分管和分征相 结合
3。 预算调节制度一般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二)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
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 支出:公共品的层次性 收入:税种的覆盖范围和调节功能 2、集权与分权关系
1。级次: 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 算 (五级财政)
我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我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一、引言预算管理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财政收支管理和资源配置的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财政体制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也不断创新和优化。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形成的,在国家不断推进行政改革的同时,预算管理制度得到了贯彻和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体系构建、特点和优势、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体系构建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等环节,构建了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
1. 预算编制我国的预算编制是按年度制定的,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的预算编制。
中央预算编制主要由财政部负责,地方预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财政部门负责,编制标准和程序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
预算编制的过程包括政府部门或单位对自身业务工作的需求、资源预算、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划方案、上级主管部门的指标等基础上编制预算方案并进行讨论和修改,最终经过审议和批准成为国家的预算。
2. 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指政府根据预算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施国家预算的一系列活动,包括预算资金的调配、使用和绩效评价等。
预算执行的主要职能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保障预算的严格执行。
3. 预算监督预算监督是指对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主要包括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等。
其中,财政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审计监督主要是指审计部门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以上三个环节构成了我国的预算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为我国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
1. 预算制度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在法律之上,预算法、财政法以及其他相关财政法律法规对预算管理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文本范文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文本范文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文本第一部分: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预算管理,实现国家财政支出的合理安排和有效使用,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透明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是指依法进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的一系列制度、规则、程序的总称。
第三条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合法性、公开性、严肃性、科学性、规范性和绩效导向性。
第四条所有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具体规定,都必须遵循国家有关财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上级财政部门的管理要求。
第二部分:预算编制体制和程序第五条预算编制机构是指负责预算编制工作的相关部门或单位,通常由财政部门或财政局负责。
第六条预算编制程序包括起草、审议、批准、公布等环节。
第七条预算编制工作由预算编制机构负责,依据国家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和程序进行。
第八条预算编制工作必须依法依规进行,符合财政法规的要求,充分考虑各项支出的合理性、经济性和可行性。
第九条预算编制必须注重公众参与,通过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第三部分:预算执行和监督第十条政府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加强预算控制和财政监管,防止出现违规和浪费行为。
第十一条预算执行机构是指负责预算执行工作的相关部门或单位,通常由财政部门或财政局负责。
第十二条预算执行程序包括预算派摊、审批、支付、报账等环节。
第十三条预算执行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财政资金的合法使用和效益最大化。
第十四条政府预算执行过程中必须加强财政监督,确保各项支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第十五条财政监督机构是指负责监督预算执行的相关部门或单位,通常由审计部门或财政部门负责。
第十六条财政监督程序包括监察、审计、检查、核算等环节。
第十七条财政监督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加强追责和问责,确保预算执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四部分:预算评价和绩效管理第十八条政府预算评价是指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依据。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保障要素与产品在全国的自由流动,从而在地方政府间 形成有效竞争与约束。
➢ 预算硬约束。是地方政府间有效竞争的基本要求。使
地方政府面临困难时不能违反政府间的基本财政安排, 以促使地方官员谨慎地管理其辖区内财政。
➢ 权力制度化。要求上级政府不能随意地对地方政府财
➢ 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表明,贯彻“激励相容”原则, 能够有效地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 使行为人的行为方式、结果符合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让每个个人在为组织“多做贡献中成就自己的事业, 即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两个目标函数实现一致化。
16
激励相容原则
➢激励相容:
➢ 即一种体制设计,要使得所有的参与人即使按 照自己的利益去运作,也能导致整体利益最大 化。
➢ 事权划分: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各自应承担的职责分
配与权力划分
➢ 支出责任: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范围及成本费用在
各级政府之间的合理界定、划分和分摊的依据及标准
➢ 收入划分:为履行政府职能及相应的支出责任所需要的政
府财政收入在各级政府间进行分配的制度和办法
➢ 转移支付:中央政府或上级地方政府对地区间的财政能力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本章提要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省以下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学院
2
第一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
中央财经大学 财政学院
3
我国政府财政的管理级次
中央财政
国家财政体系主体
政府财政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
地方财政
市(设区市、自治州)财政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旗)财政
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管理制度选择的新制度经济学解析
入 改革 攻 坚 阶段 的核 心 价 值 取 向 。本 文 运 用新 制 度 经 济 学 中 的 交 易 成 本 理 论 与 制 度 变 迁理 论 , 制 度 选择 与 变革 的 从
角度 , 分析我 国政 府部 门预 算支 出管理制度选择 的理性路 径 , 强调我 国政府预 算管理模 式 变革 的转轨特 点与绩效 管
税 研 究
山 东财 政 学 院 学报 ( 月 - 双 ? 1 J
政 府 部 门预 算 支 出管 理 制 度 选 择 的 新 制 度 经 济 学 解 析
孙 克 竞
( 东北财经 大 学 , 宁 大连 辽
[ 摘
16 2 ) 10 5
要 】 府 部 门预 算 支 出管 理 制 度 改 革 的路 径 选 择 问题 , 中反 映 了我 国 当前 公 共 财 政 制 度 体 系建 设 逐 渐 步 政 集
府部 门都 清楚 的认 识 到 , 只有 不 断 扩 大投 入 才 能 获
一
、
前 言
得 更 多 的预算 资金 。其 次 , 府 绩 效 预 算 管 理 制 度 政 的核心 含义 是 以既定 目标 为导 向, 目成 本 、 项 预算 产
处于 转轨 时期 的我 国政府 部 门预算 支 出 管理 制 度改 革 , 有 与 计 划 经 济相 适 应 的投 入 控 制 型 预 算 兼
管理 制度 和与 市场经 济相 适应 的政 府绩 效 预算 管 理
制度 的双 重 特 征 。首 先 , 国投 入 控 制 型 的预 算 支 我 出管 理制 度来 源 于传 统 的基 数 法 预 算 , 基 数 法 预 而 算则 脱胎 于i  ̄ 经 济 , 与计 划 经 济 相 适 应 的预 算 -J F] 是 管理 制度 。作 为一种 预算 资金 分 配 方式 和 资 源 配置 方式 , 投入 控 制 型 预算 支 出 管理 制 度 具 有 两 方 面 的
《政府预算理论与管理制度》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政府预算理论与管理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政府预算支出的项目较多,按()划分,可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A、项目属性B、支出的管理要求C、项目类别D、支出的原则2、()是市场经济国家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
A、国家预算B、省级预算C、政府预算D、部门预算3、地方政府举债资金应用于()。
A、公益性资本支出B、经常性支出C、收益性支出D、投资性支出4、我国《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
A、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B、年度预算平衡机制C、充分就业预算平衡机制D、功能财政预算机制5、我国现行的公债规模管理方法是()。
A、公债发行额管理B、公债回购管理C、公债总额管理D、公债余额管理6、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由()编制及提供。
A、国务院B、财政部C、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D、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7、管理学角度的研究,主要强调政府预算的()。
A、功能性特征B、效率问题C、政治性问题D、公平问题8、我国一般公共预算中,与收入分配调节有关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层次不包括()。
A、公共财政体系内各级政府间转移支付B、公共预算对企业的转移支付C、公共预算对居民的转移支付D、居民企业向政府缴纳的税收9、一般公共预算在性质上属于()预算。
A、收入型B、经营型C、供给型D、分配型10、现代公共预算制度最重要、最基本的核心功能是()。
A、法定授权B、公开透明C、公平公正D、监督制衡11、政府采购原则中,既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法则,也是政府采购的基本规则的是()。
A、诚实信用原则B、公开透明原则C、公平竞争原则D、公正原则12、()是指预先不通过刊登公告程序,直接邀请一家或两家以上的供应商参加投标。
A、公开招标采购B、限制性招标采购C、竞争性谈判采购D、选择性招标采购13、狭义的预算是指()。
A、预算文件或预算书B、预算审计结果的公布及评价C、政府决算D、执行预算方案14、()是拟定草案、审查预算建议和做出预算决策的基本依据。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前言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一种行政预算管理模式,旨在提高政府预算管理的效能和透亮度,同时也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进展。
近年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国内国外渐渐普及和深入推广,对于提高政府预算管理的效率、规范行政行为具有极其紧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真介绍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概念和原则概念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指以政府预算为统筹,以预算编制、执行、审核、监督和评价为核心内容,实现国家资源的有机配置、增长社会福利、促进经济持续进展的一种行政预算管理模式。
原则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遵从以下原则:1.国家财政稳定有序原则,即保证国家预算总量的稳定和有序。
2.政策导向原则,即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将政策目标融入到预算编制过程中。
3.经济效益原则,即从长期利益启程,在保证社会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福利进展的同时,重视提高预算使用效益。
4.开放透亮原则,即确保预算的公开透亮,便于监督和评估。
5.规范管理原则,即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估过程进行规范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的流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的流程如下:第一步确定计划目标及指标。
第二步编制预算方案。
第三步审核预算方案。
第四步将预算方案报送审批。
第五步实施预算。
第六步监督和评价预算实施情况。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优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政府预算管理的效能和透亮度,防止预算的滥用和挥霍。
2.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进展,构建健全的财政体系。
3.改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充足民生需求。
4.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充足度。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应用范围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适用于国家全部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公立医院和学校等具有预算编制和执行职责的机构。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进展趋势将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进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科技化进展,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管理。
2.预算公开透亮,重视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观点综述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观点综述2006-5-16 14:1经济纵横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政府预算改革成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目前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对此问题进行了多方面探讨。
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种观点认为,预算年度不合理。
我国一直实行历年制预算年度,(每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而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要待3月份以后举行的各级人代会审批,这种日历年度与财政年度合一的做法导致的结果为;1、预算的实际编制时间较短。
从每年11月前后布置预算编制工作到次年3月人代会讨论预算草案,通常只有两个月的编制时间。
2、人代会审议政府预算的时间很短。
如此仓促的时间内,要想认真、逐项地审议预算很难做到,只能对预算进行总体性、一般性审查,最终流于形式。
3、预算执行中出现法律空档。
预算年度的起始日先于人代会审批日,造成国家预算获得批准并开始执行的时间远远滞后于预算的编制,这意味着一年中有1/4的时间实际上没有预算,或者说执行的是未经法定程序审批的预算,不仅冲击了预算的正常进行,而且使国家预算的严肃性大打折扣。
[1]第二种观点认为,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1、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预算编制只是在既定的收支之间安排资金,缺乏科学的分析预测,没有很好地将预算编制与经济预测结合起来,并以经济预测为基础,通过对经济周期、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的发展变化及收支结构的调整。
我国尽管也编制财政发展的中长期计划,但实际执行中与年度预算基本上还是“两张皮”,致使年度预算对财政经济的约束相当有限,不能瞻前顾后。
2、预算编制方法不尽科学。
表现在:一是各部门经费多少不是取决于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是取决于原来的基数。
二是“基数法”固定了财政资金在部门间的分配格局,预算资金被套牢,财政无法根据机构和人员变动情况,相应调整支出规模,制约了财政对经济结构和布局的宏观调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最新」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最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提高财务预算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保障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各级单位。
第三条定义2.预算编制:指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财务预算进行编制和核算。
3.预算执行: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预算制定的收支计划进行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4.预算监督:指各级财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应当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需要和财务管理的规则。
2.规范性原则: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应当遵守财政法规和相关业务规定。
3.透明度原则: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责任分工1.行政机关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财务部门负责具体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
2.行政机关及其下属单位应当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第二章财务预算编制第六条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1.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年度工作任务和财务需要,制定年度财务预算计划。
2.财务部门根据年度财务预算计划,组织编制财务预算。
3.财务预算编制应当充分听取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第七条财务预算的编制内容1.财务预算应当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
3.支出预算应当详细列明各项支出的用途和金额。
4.财务预算应当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保证主要支出项目的资金需求。
第八条财务预算的核算1.财务部门应当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核算,确保支出与收入的平衡。
2.财务预算执行的超额支出应当及时进行调整和核算。
第三章财务预算执行第九条资金支出原则1.资金支出应当按照财务预算编制的用途进行,不得挪作他用。
2.资金支出应当按照相关财务程序进行,确保合规性和审计的可行性。
第十条资金使用管理1.资金使用应当按照相关管理制度进行,确保公款不被侵占和滥用。
政府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政府预算业务管理制度一、概述政府预算业务管理制度是指政府对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等业务活动所制定的一整套规范和规定。
政府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政府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保障政府财政资金的合理运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政府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的概念、内容、建立与完善、改革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政府预算业务管理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概念政府预算业务管理制度是政府对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等预算业务活动所建立的规范和制度。
它是政府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预算管理的法定依据和指导原则,是规范和约束各级财政预算工作的基本准则。
政府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财政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透明度和民主性,促进财政预算的合理执行,保障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内容政府预算业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法规定的各项财政规章、规范性文件、规程制度、业务操作规范等。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预算编制制度。
包括年度预算编制的程序、要求、指标设定、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单位、编制责任人、编制规定以及相关的报告和审核程序等内容。
2.预算执行制度。
包括年度预算的执行、调整、上报、审批、报表的编制与确认、支出的支付与使用、收入的保管与使用等内容。
3.预算监督制度。
包括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团体预算的监督、检查、审计、评估、公示等程序和要点。
4.预算考核制度。
包括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与效果评价,以及相关的考核指标、方法、程序、责任与权利划分、奖惩等内容。
5.预算改革制度。
包括政府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的调整、完善、改革的方式、途径、周期、程序以及重大改革的审慎性、民主性等内容。
四、建立与完善政府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建立与完善政府预算业务管理制度,需要政府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国家法制机构、研究部门、咨询机构、行政监督机构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原则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原则预算管理制度是国家财政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政府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制定、执行和监督财政收支的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于实现国家财政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原则主要包括公开、民主、合法、规范和有效等方面。
一、公开原则公开是预算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也是制约政府行为的重要条件。
预算公开是指政府应当将预算有关资料及时公开,供公众查阅、监督和评价。
公开预算有助于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防止财政资源的滥用和浪费,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公开预算的内容包括:政府的预算报告、决算报告、预算执行报告等财政预算有关文件;预算的收入来源和使用情况;财政支出的项目、标准和效益等相关信息。
政府应当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公告栏等渠道发布以上信息,确保信息的及时公开。
二、民主原则民主是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原则,也是实现政府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础。
民主预算是指政府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过程中,必须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民主预算的具体做法包括: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预算编制、修改和审议过程中,开展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保障人大代表和各级人大的权利,加强人大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监督力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监督权,设立预算公开查阅点,允许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的财政支出。
三、合法原则合法是预算管理制度的基本约束,也是政府行为的根本准则。
合法预算是指政府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过程中,必须依法行政,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合法使用。
合法预算的实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依法制定财政法规、财政制度和财政预算,明确财政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程序;依法公布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确保政府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和可控性;加强预算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惩治财政违法行为,保障公共资源的合法、公正分配和使用。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一、什么是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是指政府在制定、执行和监督预算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它是对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进行约束和保障的重要手段,以保证政府有序运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公共需求。
这一制度涵盖了预算编制、执行、审查和监督等环节,旨在实现财政收支的合理平衡与预算资源的高效运用。
二、预算编制1. 预算编制的过程预算编制是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中的首要环节,它通过整合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需求,制定出相应的财政预算方案。
预算编制的过程通常包括政策确定、需求识别、收入估计、支出安排及整体权衡等几个步骤。
政策确定阶段要明确财政目标和政策导向;需求识别阶段要充分了解社会经济现状和各部门的具体需求;收入估计阶段要准确预测财政收入的来源与数额;支出安排阶段要逐项核定和安排各项支出,确保与收入和政策相匹配;整体权衡阶段要对各项预算进行整体把控和权衡。
2. 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缺乏公开透明、重点项目不突出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财政数据的公开和透明度,确保决策者和公众能够全面了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情况。
此外,还应加强预算编制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合理的财政政策和预算方案。
三、预算执行1. 预算执行的程序和要求预算执行是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中的核心环节,其程序和要求需要明确规定,以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
预算执行的程序一般包括批复预算、制定年度绩效目标、制定实施细则和执行前期准备等环节。
预算执行的要求主要包括执行的及时性、公开透明性、效率性和责任制等方面。
2. 预算执行的难点与对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预算执行困难、资金管理不规范、项目拖延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难题,需要建立科学的财政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内部控制,完善执法机制,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公正性。
四、预算审查1. 预算审查的目的和程序预算审查是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旨在提高财政收支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财政管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和组织中。
它以全面、综合和透明的方式,对公共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进行规划、执行和监督,旨在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财政目标的有效实施。
一、概述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指通过编制、审核、执行和监督全面预算,对公共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制度。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预算制度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将资源分配与目标达成相统一,以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绩效的最大化。
二、原则1.公开透明原则: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要求政府应向社会公开财政收支的情况,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2.责任制原则: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法履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的责任,确保预算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3.科学决策原则: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要求政府在编制预算时,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需要,依据科学数据和分析,做出合理的决策。
4.绩效导向原则: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要求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应以绩效为导向,将资源的分配与结果的评价相结合,实现财政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提升。
三、制度设计1.预算编制: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第一步是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应充分考虑经济和财政状况,制定合理的收入预测和支出安排,确保财政目标的实现。
2.预算审核: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第二步是预算审核。
预算审核应对预算的科学性、合法性、规范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查,确保预算符合财政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3.预算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第三步是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应按照预算安排和绩效目标,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高效。
4.预算监督: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第四步是预算监督。
预算监督应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财政管理效能。
四、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优势1.提高财政资源利用效率: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能够通过科学决策和绩效导向,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提升。
管理制度政府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规范
管理制度政府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规范政府预算编制与执行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在公共财政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必须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来指导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本文将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监督三个方面来探讨管理制度政府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规范。
一、预算编制1.制定预算编制准则政府在编制预算时需要依据一定的准则和原则进行操作,以确保预算编制的公平、公正、合理。
其中,需要明确预算编制的时间、程序、环节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从而建立起配套的管理制度。
2.确立预算编制目标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经济政策,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财政目标,以指导预算编制的工作。
同时,还要考虑到社会的各项需求,合理分配财政资源,确保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相符。
3.加强预算编制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政府预算编制的工作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使得预算编制的数据来源可靠、数据处理高效,并能满足各方面的信息需求。
二、预算执行1.建立预算执行的指标体系政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监控资金使用情况。
通过制定各项预算指标,政府可以及时了解各个领域的资金使用情况,及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障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
2.加强预算执行的内部控制政府预算执行过程中应设立内部控制机构,加强对资金流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制定预算执行的相关规定,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严格执行,防止公款滥用等违规现象的发生。
3.优化预算执行的流程政府预算执行的流程需要不断优化,以提高效率和透明度。
政府可以通过简化审批手续、加强信息共享、提高监管能力等措施来优化预算执行的流程,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预算监督1.加强内部监督机制政府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通过内部监督,政府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关于经费支出与非税收入管理的若干规定一、经费支出管理1. 城区红旗、民小教师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已确定为____元,东旺校区教师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____元,而其余十个乡(镇)校区教师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则为____元。
特别指出,炊事员不纳入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的安排范围。
2. 第四类情况下,除上述明确提及的单位和人员外,财政仅保障其工资支出,不额外安排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
3. 对于县级行政及事业编制单位,若其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即“造血”条件),则按照编制内实际人数分别处理:行政编制人员年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为____元;事业编制人员则不享受此项财政支持。
4. 年初已实行公用经费包干的单位,在包干期内新增或减少的人员,其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将不再进行相应调整。
二、非税收入管理非税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部分,必须严格遵循财政部相关规定,纳入“综合财政预算”进行统一管理。
鉴于我县当前非税收入管理模式,各执收单位需将所有非税收入全额缴入财政专户,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原则,严禁截留或私设小金库。
违规行为将依据相关法规严肃处理。
在支出安排上,教育系统上缴的非税收入中按规定应返还部分,需由用款单位向政府提交书面申请,明确返还用途,并经财政审核、政府批准后,方可从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中予以返还。
其他单位上缴的非税收入如需返还,亦需遵循类似流程。
同时,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的收缴和使用管理需严格依照云政办〔____〕____号及云财综〔____〕84____文件执行,不进行统筹。
计生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同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支出由财政安排,专项用于特定用途。
三、罚没收入管理罚款和没收财物作为国家行政处罚的重要手段,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强化财政收入管理、维护财政收支秩序、促进执法机关廉政建设,我县将继续执行“罚缴分离”制度,并对部分单位采取“核定收入入库基数,超基数比例返还”的管理办法。
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基础练习题-第10章政府预算理论与管理制度-第2节政府预算的决策程序及模式
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基础练习题-第10章政府预算理论与管理制度-第2节政府预算的决策程序及模式[单选题]1.可以明确体现政府财政收支规模和基本结构,便于立法机构审议和公众监督,但是不能反映各(江南博哥)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不利于监督和管理的政府预算模式是()。
A.零基预算B.绩效预算C.单式预算D.复式预算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政府预算的模式。
单式预算可以明确体现政府财政收支规模和基本结构,便于立法机构审议和公众监督,但是不能反映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不利于监督和管理。
[单选题]2.将政府预算分为投入预算和绩效预算的依据是()。
A.预算编制的政策导向B.预算的编制方法C.预算分级管理的要求D.预算收支的平衡情况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政府预算的划分方法。
按政府预算编制的政策导向划分,政府预算可分为投入预算和绩效预算。
[单选题]3.投入预算的政策重点是()。
A.是否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B.控制资源的投入和使用C.资金投入与产出比较的效率D.反映资金使用结果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投入预算的政策重点。
投入预算的政策重点是控制资源的投入和使用,保证预算按预定的规则运行,而不是强调是否达到政府的政策目标,投入与产出比较的效率如何。
[单选题]4.关于预算模式的说法,属于投入预算模式的典型特征的是()A.全部预算收支汇集编入一个总预算中B.以上年度预算收支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C.限制资金在不同预算项目间的转移D.在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确定支出预算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政府预算的模式。
投入预算模式是指在编制、执行传统的线性预算时,主要强调严格遵守预算控制规则,限制甚至禁止资金在不同预算项目之间转移,只能反映投入项目的用途和支出金额,而不考虑其支出的经济效果的预算。
[单选题]5.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反映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年度计划指的是()。
A.一般公共预算B.社会保险基金预算C.政府性基金预算D.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含义。
政府预算理论与实务(第四版)课件:政府预算的基本理论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前,政府的职能范围较窄,但伴随着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的常态化,政府职能增加,预算模式从单式预算转变为复式预算。
在预算年度平衡理论下,预算的模式主要以年度预算为主要形式;而在周期预算平衡理论下,预算模式就可能采取多年(中期)预算的模式。
渐进式预算理论表明公共预算的配置应在现有预算基数基础上主要对增量预算部分进行立法决策,以降低由于预算决策中政治层面的讨价还价带来的决策成本。
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
4.政府预算政策是一定时期的财政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和传导机制,它随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类型。预算政策类型主要包括年度平衡预算政策、功能财政预算政策、周期平衡预算政策、充分就业预算平衡政策、综合性的预算政策等。5.政府预算模式是指根据一定的预算理论和政策,按某种规则,将资金有效地分配和最终落实到政府的各项事业以及预算部门和单位。即政府预算模式是要解决如何分配和管理公共资金,并将它有效地转化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完成公众委托的事项。一般包括: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基数预算与零基预算、投入预算与绩效预算、年度预算和多年预算、平衡预算与差额预算等。
政府预算的基本理论
目录
第二节 政府预算原则
第三节 政府预算政策
第四节 政府预算模式
第一节 政府预算内涵
第一节 政府预算内涵
1
一、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预算概念的一般表述
“预算”的英文词是“Budget”,历史上曾意指皮质的钱袋、皮夹或手提包。在英国,该词曾用来描述财政大臣装有向议会提交的政府开支需求和收入来源报告的皮包,当时人们就用“open the budget”(打开皮包拿出预算材料)来表示“提出预算”,后逐渐演变为政府提交立法机构审批的财政收支计划。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有关政府财务收支计划的报告或报告汇编,记录了有关政府收入、支出、活动及目的等信息。作为一种施政工具,政府预算是任何国家政府进行财政管理所必须的。
第十章政府预算管理理论与管理制度
(三)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掌握) 按是否具备招标性质分为: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
招标采购
分类
类别
内容
公开招标采购 通过公开程序,邀请所有有兴趣的供应商参加投标
按照招标 公开的程
度划分
公开招标程序,并确定投标人的资格,只选择有资格的供应 选择性招标采购
商参加投标采购的方式 预先不通过刊登公告程序,直接邀请一家或两家以上的供应 限制性招标采购 商参加投标
政府预算的原则
说明
1.公开性 2.可靠性 3.完整性 4.统一性 5.年度性
预算属于公开性的法律文件 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依据充分确实的资料,并总结出 规律性,进行计算,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在政府预算中反映 任何单位的收支都要以总额列入预算,不应只列入收支相抵的净额 (1)历年制:我国和法国 (2)跨年制:英国、日本、印度、美国
按投标人的 国际竞争性招标采购、国内竞争性招标采购(前两种发公告)、国际限制性招 范围划分 标采购、国内限制性招标采购(后两种不发公告)
非招标采购(掌握)
类别
内容
单一来源采购(直接 适用于所购商品的来源渠道单一,或属专利、首次制造、合同追加、 采购、无竞争采购) 原有项目的后续扩充等特殊情况,只能由一家供应商供货。
竞争性谈判采购
采购主体通过与多家供应商进行谈判,最后决定中标者的方法。 适用于紧急情况或涉及高科技应用产品和服务的采购
国内或国外询价采 购(货比三家)
采购单位通过向国内外有关供应商发出采购询价单,在其报价的基础 上进行比较确定中标者的采购方法 适用于采购的货物规格、标准统一,现货货源充足且价格变化幅度小 的政府采购项目
【考点】政府预算的决策程序 (一)政府预算决策程序的法定性 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遵循法定的程序编制预算草案; 立法机构遵循法定的程序审议政府预算草案; 预算执行的调整,遵循法定的程序。 【考点】政府预算的原则
政府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28.09.2020
3
二.政府预算的原则
1.完整性 2.公开性 3.真实性 4.年度性 5.统一性 6.法律性
28.09.2020
4
三.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
(一)部门预算的改革(2000年开始)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2001年开始) (三)绩效预算的改革(2002年开始)
28.09.2020
14
4.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1)保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控制; 2)调剂地方公共服务的外部效应; 3)调节地方收入差距; 4)中央政府的偏好(对地方产业的偏爱); 5)稳定经济的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萧
条时,增加补助)。
28.09.2020
15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关于2011年中 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 草案的报告》进行测算,今年财政总收入的“蛋糕” 中,中央政府约占49%,地方政府约占51%; 而在支出方面,中央所占的比重不足20%,地方 要占80%以上。
1.按预算形式不同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我国目前采用单式预算。
2.按预算编制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 基预算。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增量预算。
28.09.2020
2
3.按预算投入项目能否直接反应其经济效果可分 为: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
4.按预算收支管理范围不同可分为:政府总预算、 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28.09.2020
5
四.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
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规 定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职权的一项制度。
实质上该体制是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之间集权与分权关系的一项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度经济师考试_财政税收讲义第四部分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第十一章政府预算管理理论第一节政府预算的含义及特征一、掌握政府预算的含义政府预算: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制度保证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
政府预算的含义二、掌握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法律性、预测性、集中性、综合性。
三、熟悉现代政府预算的多重研究视角(一)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预算经济学对政府预算的研究,最为注重的是政府预算的效率问题。
(二)政治学视角下的政府预算政治学者认为政府预算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活动。
因此研究政府预算应从分析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以及预算如何执行入手。
从政治学视角看,预算改革实质上是政治体制改革,是重新构造用于资源配置的公共权力的制衡结构,构造新的政治与行政程序。
(三)法学视角下的政府预算法学对政府预算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公众通过立法机构规范政府预算行为的角度出发,循着政府行为法制化的线索,考察法律对政府预算各利益相关主体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调节与规范。
(四)管理学视角下的政府预算从管理学角度的研究,主要强调政府预算的功能性特征,即预算的控制、管理和计划等功能。
第二节政府预算的模式一、掌握政府预算的各种模式二、我国政府预算的模式选择(一)基于预算结构的选择按照《预算法》的要求,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等各有分工又功能互补的复式预算体系。
第三节政府预算的原则和政策一、掌握政府预算的原则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预算年度分为历年制和跨年制。
我国实行历年制。
二、掌握政府预算政策及内容第十二章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第一节部门预算制度一、掌握部门预算的含义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
含义:以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单元,财政预算从部门编起,从基层单位编起;财政预算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预算管理以部门为依托;“部门”本身要有严格的资质要求,限定那些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会计单位为预算部门。
部门预算是一个综合预算。
二、掌握部门预算的原则合法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稳妥性原则、重点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绩效性原则三、熟悉部门预算的基本内容第二节政府采购制度一、掌握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政府采购是指由财政部门以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为行政事业单位及政府投资项目选择供应商,集中采购所需货物、工程和服务的一种交易活动。
二、掌握政府采购的原则我国《政府采购法》确立的基本原则是: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三、熟悉政府采购的基本内容(一)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
纳入集中采购目录或在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政府采购项目,实行集中采购。
主要的采购方式是公开招标。
(二)政府采购的一般程序确定采购需求、预测采购风险、选择采购方式、资格审查、执行采购方式、签订并履行采购合同、采购验收和效果评估。
第三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一、掌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含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与支付的制度。
其核心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现金进行集中管理,因此又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其核心环节是集中支付。
包括三方面的含义:集中收入管理、集中支出管理和集中账户管理。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一)熟悉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及功能3.根据支付管理需要,支出具体分为四类:工资支出、购买支出、零星支出和转移支出了解支付方式:财政直接支付的范围:工资支出、购买支出以及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
财政授权支付的范围:未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
第四节其他主要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一、熟悉预算收支分类改革1.收入分类改革将政府收入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等。
2.支出分类改革新的支出分类体系将政府支出按职能和经济性质分设了两层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支出分类体系。
(1)按支出的功能分类按国际通行的分类标准,财政支出按支出功能一般分类可分为四个部分:一般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和其他支出。
我国现在按支出功能设置了类、款、项三级科目,分为17大类。
(2)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二、熟悉非税收入管理1.掌握非税收入的概念,核心点:除税收以外的财政资金。
注意:广义的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的所有政府收入;狭义的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和政府债务收入以外的所有政府收入。
2.熟悉非税收入与预算外资金的区别与联系,注意我国现在按综合口径管理资金。
3.熟悉非税收入的内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收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不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
4.掌握非税收入的特点:收入的辅助性;形式的多样性;征收分散性;使用的专用性;收费的补偿性。
5.了解非税收入存在的前提条件:准公共产品的存在;受益公平原则的要求;降低交易费用的要求;自然垄断和外部性的存在。
6.非税收入收缴管理。
三、熟悉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1.了解西方国家预算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美国、澳大利亚美国政府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涉及国会会计总署、总统预算与管理办公室和各政府部门。
内容主要包括:立项决策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综合影响评价、持续性和长期评价。
澳大利亚政府绩效评价制度主要由财政与管理部组织领导,各政府部门分别实施的。
评价的内容:目标的确定是否实际、可行;绩效指标的确定是否能真实客观地衡量和反映目标;产出与目标的对比;具体项目的投入产出比较。
2.熟悉我国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1)绩效考评工作由财政部统一领导,中央各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2)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撰写和提交绩效考评报告。
(3)绩效评价的范围:纳入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
(4)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四条原则: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经济性。
(5)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共性考评指标和个性考评指标。
(6)考评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
(7)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第十三章政府间财政关系第一节财政分权理论(熟悉)一、公共产品和服务理论绝大多数公共产品和服务都有其特定有限的受益区域,因此公共产品和服务可以分为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与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
地方政府为其辖区提供相应的产出水平通常要比中央政府对所有辖区提供统一的产出水平更加符合帕雷托效率。
从公共产品和服务及个人偏好角度出发来构建财政分权理论框架的,以沃伦斯·欧茨和查尔斯·提布特的理论最具代表性。
阐述财政分权理论的经典著作是沃伦斯·欧茨的《财政联邦主义》。
二、集权分权理论中央政府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地方政府是地方利益的代表者,因此需要处理政府的集权与分权问题。
三、财政联邦主义财政联邦主义为地方分权提供了强有力的理由:(1)地方政府存在的理由是它比中央政府更接近民众,也就是说它比中央政府更加了解其辖区民众的需求和效用;(2)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人有权对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行各自的选择,而地方政府就是实现不同地区不同选择的机制。
提布特在其著作《地方支出的纯理论》中提出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理论。
上述理由得出结论:(1)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与分配的公平性,某些公共决策应该在较低层次的政府进行;(2)地方政府之间也会存在竞争,但这种竞争更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四、俱乐部理论俱乐部理论论证了地方政府的适当规模问题。
第二节政府间收支的制度安排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主要通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具体体现,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占有核心的地位。
一、政府间的事权划分1.政府间的事权划分是财政分权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和制度保障。
2.掌握政府间事权的划分原则:受益范围原则、效率原则和法律规范原则其中效率原则包括收入划分效率、支出划分效率和转移支付效率三个方面。
3.了解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具体做法二、政府间的财政支出划分1.掌握财政支出划分的原则:与事权相对称原则;公平性原则;考虑支出性质特点的原则;权责结合原则。
2.熟悉我国财政支出划分的具体做法: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收入分类分成;总额分成;定额上解(或定额补助);分税制三、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掌握)1.税收收入划分的原则:效率原则;适应原则;恰当原则;经济利益原则。
注意按此原则哪些税归中央,哪些税归地方。
2.熟悉税收收入划分的方式:分割税额(收入分享);分割税率;分割税种;分割税制;混合型3.掌握税收收入划分的具体做法(1)将那些与稳定国民经济有关以及与收入再分配有关的税种,划归中央政府,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2)将那些税基流动性大的税种划归中央政府,如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增值税、销售税和遗产赠与税等。
(3)对于那些与自然资源有关的税种(如资源税),如果在地区间分布不均匀,则应该划归中央政府,反之则划归地方政府。
(4)将进出口关税和其他收费全部划归中央政府。
(5)将那些税基流动性较小的,税源分布较广的税种,如房产税、土地税、土地增值税等划归地方政府。
四、熟悉财政预算调节制度1.纵向均衡是指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来源与各自的支出责任或事权范围相对称,使各级政府在履行各自的职责时有必要的财力做保障。
2.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横向均衡是指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标准和供给数量在各地区的均等化。
五、熟悉政府间财政管理权的划分1.政府预算管理级次:一级政权一级预算,我国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
2.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注意:(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审查、批准预决算的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预算执行,审批本级预算调整方案(2)各级人民政府是预算管理的国家行政机关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的动用第三节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一、分税制概述1.分税制是财政分权管理体制的典型代表,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模式。
2.分税制主要包括“分事、分税、分管”三层含义。
3.分税方法有两种形式:完全按税种划分和按税源实行分率分征(美国)。
美国的情况:所得税为联邦的主体税种;州政府的主体税种是销售税和总收入税;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则是财产税。
二、熟悉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熟悉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的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收入的划分、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重点是掌握哪些属于中央税,哪些税种为地方税,哪些税种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第四节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一、政府间转移支付概述(一)掌握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含义与特点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