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配电重点

合集下载

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如何深度融合

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如何深度融合

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如何深度融合在当今能源领域,新能源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建设是两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途径;而智能电网则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和优化配置。

那么,如何让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深度融合,从而实现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呢?首先,我们要明白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新能源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来源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太阳能和风能等能源的产生受到天气、季节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

这就给电力系统的稳定供应带来了挑战。

而智能电网则具备强大的监测、控制和调度能力。

它可以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通信技术,实时获取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精准的调控,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为了实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的深度融合,技术创新是关键。

在发电环节,需要不断提高新能源发电设备的效率和稳定性。

例如,研发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组,以及更先进的储能技术。

储能技术对于解决新能源的间歇性问题至关重要。

目前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和飞轮储能等。

通过合理配置储能设备,可以在新能源发电充足时储存多余的电能,在发电不足时释放储存的电能,从而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在输电环节,智能电网的特高压输电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远距离、大容量的电力传输。

将新能源发电基地产生的电能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输送到负荷中心,能够减少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智能电网的柔性输电技术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能源接入带来的电网潮流变化,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配电和用电环节,智能电网的智能化配电设备和需求响应技术能够实现电力的优化分配和高效利用。

智能化配电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配电网络的运行状态,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和隔离,提高供电可靠性。

需求响应技术则通过引导用户合理调整用电行为,实现电力负荷的削峰填谷,减轻电网的运行压力。

智能电网发展

智能电网发展

二、智能电网产生的原因
2、电网负载趋势预测
不仅如此,通过大数据分析电网负 载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展示全网实 时负载状态,可以预测电网负载变化趋 势。并通过综合性的管理,提高设备的 使用率,降低电能损耗,使得电网运行 更加经济和高效。
二、智能电网产生的原因
3、设备故障趋势预测
通过大数据分析电网中故障设 备的故障类型、历史状态和运行参 数之间的相关性,预测电网故障发 生的规律,评估电网运行风险,可 以实现实时预警,让技术人员提前 做好设备维护和检查工作。
二、智能电网产生的原因
4、电网实现自我修复
在智能电网中,将电网中的故障设 备,以最快的速度从电网系统中隔离出 来,并且在几乎自动化的状态下(很少 或不用人为干预)实现系统自我恢复到 正常运行状态,从而做到几乎不中断对 用户的供电服务。我们可以类比一下人 体的免疫系统,这和智能电网的自我修 复很类似。结合上两条的预测,电网系 统可以进行持续自我预测,当发现已经 存在或可能出现的故障时,立即采取措 施加以控制或纠正。

关注:在迅速增长的能源成本压力下,欧洲智能电网建设更加关注可再生能源和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并带动整个行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动因:由于我国电网建设起步较晚,电力系统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能

源政策强调降低输配电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因此优化

电网结构、提高效率和可靠性是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重点。 关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更加关注电网结构的优化以及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的
分类 高压 超高压 特高压
输电电 交流压分类?
35~220kV 330kV及以上、1000kV以下 1000kV以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直流 ±600kV及以下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发展现状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发展现状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发展现状1. 引言1.1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发展现状概述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是一种高端技术,能够实现跨越长距离传输大量电力,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加,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通过提高输电电压和线路容量,减少输电损耗和占地面积,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我国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在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电网运行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将会继续发展壮大,为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历史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是电力传输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进步,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最早出现在欧洲和美国。

最初,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主要用于解决长距离电力传输的问题,例如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传输到远离城市的地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在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关键的技术突破和挑战。

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和输电线路的容量要求不断提高,研究人员不断寻求提高传输效率和减少能量损失的方法。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还面临着环境保护和电网安全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努力,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电力传输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未来,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将继续发展,为建设清洁、高效的电力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2.2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1. 长距离输电: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能够实现长距离、大容量的电能输送,有效解决了远距离电力输送存在的能量损耗和输电效率低的问题。

特高压输电技术

特高压输电技术

特高压输电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是一项能够实现远距离输电的重要技术,它以其高电压、高效率和低损耗的特点,正在成为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原理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指采用极高的输电电压进行远距离输电的技术,其核心原理是利用高电压降低输电线路上的电流,从而降低传输损耗和线路成本。

相比于传统的输电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电压:特高压输电技术采用超过1000千伏的高电压进行输电,相较于通常采用的500千伏输电电压,电流相应减小一半,从而降低了传输损耗和线路压降。

2. 高效率:特高压输电技术采用了直流输电方式,相较于交流输电方式,直流输电具有更高的输电效率。

此外,特高压输电技术还能够实现多线路并行输电,进一步提高了输电效率。

3. 低损耗:由于采用了高电压和直流输电方式,特高压输电技术能够降低电阻损耗、感应损耗和电容损耗,从而减少了电能的损失和物料的消耗。

二、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应用特高压输电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的电力系统中,其应用领域包括远距离输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集中接入以及智能电网的建设等方面。

1. 远距离输电:特高压输电技术能够实现长距离的电能输送,有效解决了远离能源中心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能够将发电站产生的电能迅速传输到远离发电站的用电负荷中心,满足远距离电力输送的需求。

2. 可再生能源集中接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成为其大规模集中接入电网的关键技术。

特高压输电技术能够将集中分布的可再生能源的电能汇集起来,并高效地传输到用电负荷中心,实现可持续能源的大规模利用。

3. 智能电网的建设:特高压输电技术也是智能电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适应了智能电网对大容量、高效率、低损耗的要求,能够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前景特高压输电技术作为一项成熟的高端技术,正在逐步应用于全球各个国家的电力系统中。

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解决方案第1篇智能电网解决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电力系统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高效、清洁的运行日益受到关注。

在此背景下,智能电网应运而生,成为我国能源转型和电力系统升级的重要方向。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保障电力安全。

二、目标1. 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线损,优化供电质量。

2. 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实现能源结构优化。

3. 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

4. 保障电力系统安全,降低事故风险。

三、解决方案1. 构建坚强电网架构(1)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输电线路和变电设施的容量、抗灾能力及自动化水平。

(2)推进特高压输电技术,实现大范围、高效率的电力传输。

(3)优化配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线损。

2. 智能化升级(1)推进电力系统自动化,实现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故障自动诊断和处理。

(2)建设智能调度系统,实现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预测分析和优化调度。

(3)发展需求侧管理,引导用户合理用电,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3. 清洁能源接入与消纳(1)优化清洁能源发展规划,确保清洁能源优先上网。

(2)加强清洁能源发电与电网的协同规划,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

(3)推广储能技术,实现清洁能源的平滑输出,提高电网调峰能力。

4. 安全保障(1)建立健全电力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水平。

(2)加强电力系统安全防护,提高抵御外部攻击和内部故障的能力。

(3)开展电力系统风险评估,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降低事故风险。

四、实施步骤1. 开展电网现状调研,明确智能电网建设需求。

2. 制定智能电网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

3. 启动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推进关键项目和重点工程。

4. 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逐步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化。

5. 推进清洁能源接入与消纳,优化能源结构。

6. 加强电力安全监管,提高电网安全水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3.21•【字号】桂政发〔2016〕12号•【施行日期】2016.03.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6〕1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精神,加强广西制造业统筹规划和前瞻布局,推动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加快广西新型工业化步伐,结合广西制造业发展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重点,以推进智能制造和“互联网+”为导向,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不断夯实产业基础,不断提高综合集成水平,不断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健全完善多层次、多类型、复合型产业人才培育和引进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制造业跨越发展。

二、主要目标围绕《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战略目标,结合我区区情、产业基础及发展趋势,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我区制造业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17年,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率进一步上升,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进一步提高,重点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制造业和信息化进一步融合发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下降。

智 能 电 网

智 能 电 网
1.智能电网是自愈电网 2.智能电网激励和保护用户 3.智能电网将抵御攻 4.智能电网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 5.智能电网将减少来自输电和配电系统中的电能质量事件 6.智能电网将容许各种不同类型发电和储能系统的接入 7.智能电网将使电力市场蓬勃发展 8.智能电网优化资产运行
三、国内外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我国智能电网发展前景,主要是坚持做到“三个并重”,努力打造 具有我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
1)坚持外延发展和内涵提升并重 2)坚持供电侧和用电侧并重 3)坚持集中和分散并重
2.坚强智能电网“两化”融合的良好切入点 智能电网的最重要的功能,应该是节约能耗,提高电网利用率。
智能电网的重要运用是智能电表区分不同时段的电价,然后将信息 反馈到发电和输电方,形成互动。这样,一方面电力公司可依据用 电量来调节分配情况;另一方面,用户也可以根据电价不同,将较 为费电的电器选择在电费低时开启。
物联网
预计到2020年,北京电网大负荷将达到2800万千瓦,届时,一个 世界一流的城市智能电网必定会建成。
第二节 智能电网在中国
3.分时电价推动智能电表的应用 分时电价,是智能电网首先需要实现的功能。另一方面,分时电价
的实行,也将推动智能电表的应用与推广。 分时电价,能平衡电网负荷,同时方便人们选择合理而省钱的用
1.多网融合将会实现
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是坚强可 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现代化电网。
预计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000万辆。智能电 网可以通过分时电价政策引导客户主动调整充电操作,也可以自动 调节控制电动汽车充电操作,进而保证电动汽车有序充电。
• 2007年10月,华东电网正式启动智能互动上网可行性研究项目。

第四章 智能输电网技术

第四章  智能输电网技术

第四章智能输电网技术输电网是电能输送的物理通道,是连接发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的纽带。

先进的输电技术是构建智能输电网、满足新能源发展需要、实现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关键技术;智能电网调度技术为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重要的保障;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中的重要节点,对各级电网起着联结作用。

本章将从先进输电技术、智能变电站、智能电网调度以及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等方面介绍智能输电网的相关技术。

第一节先进输电技术在未来的15~20年内,我国的电力需求仍将快速增长。

由于我国能源供应和消费呈逆向分布特征,一次能源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而负荷又集中在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输电技术,建设坚强的网架结构,进行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高效率的电能输送,促进水电、火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大规模集约化开发,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本节将主要介绍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柔性输电等先进输电技术,同时展望超导输电等前沿技术。

一、特高压输电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包括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和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一)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特高压交流输电是指lOOO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交流输电工程及相关技术。

特高压交流电网突出的优势是: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输电,l回lOOOkV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可达同等导线截面的500kV输电线路的4倍以上;可大量节省线路走廊和变电站占地面积,显著降低输电线路的功率损耗;通过特高压交流输电线实现电网互联,可以简化电网结构,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水平。

2004年以来,我国在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领域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工作,掌握了特高压交流输电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在过电压深度控制方面,采用高压并联电抗器、断路器合闸电阻和高性能避雷器联合控制过电压,并利用避雷器短时过负荷能力,将操作过电压限制到1.6~1.7p.µ.、工频过电压限制到1.3~1.4p.µ.、持续时间限制在0.2s以内,兼顾了无功平衡需求,有效降低了对设备绝缘水平的要求。

五个环节解读智能电网

五个环节解读智能电网

五个环节解读智能电网:既智能又节能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电网在经济社会发展、能源结构调整、应对气候变化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网智能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智能电网助力节能减排,在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变电、用电以及电力调度和通信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从智能电网发、输、配、变、用五个环节解读智能电网的节能减排效果。

发电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的环境价值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工程每年将减少2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已累计发电近1.5亿千瓦时时至仲夏,塞外高原天高云淡,工程下辖的世界上机型最多的并网友好型风电厂、世界上装机最大的功率调节型光伏电站、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类型化学储能电站运转高效可靠,状态稳定良好,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有序的喜人景象。

截至目前,国家风光储输工程已累计发电近1.5亿千瓦时。

位于河北张北县大河乡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地处风、光资源富集的国家级千万千瓦风电基地,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新能源示范电站。

工程运用世界首创的风光储输联合发电模式,积极采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新产品、新装备,按照风电10万千瓦、光伏发电4万千瓦、储能2万千瓦,并配套建设1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要求,自2011年12月25日实现竣工投产后,全面发挥大、广、全、新的特色优势,在智能电网技术框架下,通过有针对性地难点、重点攻关,初步实现了将难预测,难控制、难调度的风、光电源变成优质的绿色电源,成为我国在促进节能减排、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中的新亮点。

参照国际通用的换算模式,工程实际每年将减少2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燃烧760.79万升汽油、41.6万桶原油、9.36吨标准煤、1.01万立方米天然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相当于栽下460.2万棵10年树木每年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

年二氧化碳减排量27万吨的数字指标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简单表象,更是代表国家在实施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发展的科学举措。

智能电网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笔记概要

智能电网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笔记概要

智能电网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应用1智能电网的技术概况智能电网是为了实现能源替代和兼容利用,它需要在创建开放的系统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的基础上,整合系统中的数据,优化电网的运行和管理。

它主要是通过终端传感器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即时连接的网络互动,从而实现数据读取的实时(real-time、高速(high-speed、双向(two-way的效果,整体性地提高电网的综合效率。

它可以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整合,遇到电力供应的高峰期之时,能够在不同区域间进行及时调度,平衡电力供应缺口,从而达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同时,智能电表也可以作为互联网路由器,推动电力部门以其终端用户为基础,进行通信、运行宽带业务或传播电视信号。

2009年6月27~28日,第一届智能电网研究论坛在天津大学召开。

论坛共安排了十四个学术报告,从智能电网的基本理念、技术组成、设备需求等多个角度对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天津大学余贻鑫院士的报告为―智能电网的原动力、技术组成和实施路线‖。

报告中提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需求侧管理、分布式电源等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原动力。

智能电网是综合应用通讯、高级传感器、分布式计算等技术,提高输配电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

华中科技大学程时杰院士在―储能技术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的报告中指出,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例较大的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应用是解决如何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这个难题的一条可行的途径。

并提出了智能电网对储能系统的基本要求,即足够大的储能容量、足够快的功率响应速度、足够大的交换功率、足够高的储能效率、足够小的放电周期、足够长的使用寿命、足够小的运行费用。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王成山教授作了―分布式电源、微网、智能配电系统‖的报告,分别对分布式电源、微网和智能配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智能电网的技术架构与应用前景

智能电网的技术架构与应用前景

智能电网的技术架构与应用前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能源领域的变革日新月异,智能电网作为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正以其创新的技术架构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引领着电力行业的发展潮流。

智能电网,简单来说,就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与传统的电力系统相结合,实现电力的高效、可靠、安全输送和分配。

其技术架构涵盖了多个层面和环节,每一个部分都相互协作,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高效的系统。

从发电环节来看,智能电网能够实现对各类能源发电的有效整合和优化管理。

传统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与新兴的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形式,在智能电网的框架下可以更好地协同工作。

通过智能监测和控制技术,实时掌握不同电源的运行状态和发电能力,根据用电需求进行灵活调度,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在输电环节,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应用是智能电网的一大亮点。

特高压输电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损耗低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将电力从能源产地输送到负荷中心。

同时,智能电网中的输电线路配备了先进的监测设备,如传感器、无人机巡检等,可以实时监测线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和隐患,提高输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变电环节也是智能电网技术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变电站采用了智能化的设备和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电压的精准变换和控制。

通过自动化的操作和保护装置,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而且,智能变电站还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可以方便地接入新的设备和技术,满足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需求。

配电环节则更加注重与用户的互动和个性化服务。

智能配电网能够根据用户的用电需求和特点,实现精准供电和差异化服务。

例如,对于一些对电力质量要求较高的用户,如高科技企业、医疗机构等,可以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对于居民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电表等设备,实现实时计费、远程抄表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用电体验。

用电环节是智能电网与用户直接交互的部分。

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配电重点

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配电重点

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配电重点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转变,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配电已经成为了电力行业的关键领域。

本文将对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配电的重点进行分析和阐述。

新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智能电网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集成应用,构建起高效、智能、安全、可靠、可更新的电力系统。

它能够有效地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和运用,并且提供更加灵活的电力供应服务,满足人民对于能源的多样化需求。

重点建设内容1. 智能能源系统智能能源系统是新能源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智能能源系统需要具备以下特点:智能感知、智能调度、智能运营、智能保障和智能优化。

通过智能能源系统,可以实现对新能源的统筹调度和优化运营,提高新能源消纳效率,实现电网的自主运营和高效运转。

2. 电力市场化新能源智能电网建设还需要围绕电力市场化进行。

电力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电价和供需关系,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提高电网的运营效率。

新能源智能电网建设需要注重电力市场化的推进,推广市场化电力交易模式,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市场公平、公正和透明。

3. 电网安全新能源智能电网建设离不开电网安全的保障。

电网安全是指通过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和法律手段来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新能源智能电网建设需要注重电网安全的提升和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电网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发展方向1.自适应控制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自适应控制将成为新能源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方向。

自适应控制指的是通过感知和判断当前环境和负载特征,自主实现电能转供、调峰储能、自动切换等智能化控制操作。

2.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能源消纳模式。

能源互联网通过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实现新能源的优化分配和消纳,同时也促进能源的共享和交易。

未来,能源互联网将成为新能源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方向。

特高压输配电特高压输配电是以800kV以上电压等级为特征的一种高压输电技术。

智能电网对新能源接入的技术支持

智能电网对新能源接入的技术支持

智能电网对新能源接入的技术支持在当今社会,能源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能源供应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全球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新能源的接入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而智能电网正是为新能源接入提供了关键的支撑。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智能电网。

简单来说,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实现了电网的高效、可靠、安全运行。

那么,智能电网究竟为新能源接入提供了哪些具体的技术支持呢?其一,智能电网具备强大的输电能力。

新能源的分布往往具有分散性和不确定性,比如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在偏远的山区,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可能在光照充足的沙漠地带。

为了将这些分散的新能源电力输送到需求中心,需要强大的输电网络。

智能电网通过采用先进的输电技术,如特高压输电、柔性直流输电等,能够实现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电力输送,有效地解决了新能源电力的传输问题。

其二,智能电网拥有出色的储能技术。

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比如太阳能在夜晚无法发电,风能在无风时也不能发电。

为了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储能技术至关重要。

智能电网中的储能系统可以在新能源发电过剩时储存电能,在发电不足时释放电能,起到平衡供需的作用。

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飞轮储能等,这些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不断优化。

其三,智能电网具备智能的调度能力。

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新能源的发电情况以及用户的用电需求,智能电网能够实现电力的优化调度。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调整新能源的发电出力和传统电源的供电比例,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智能调度还能够实现电力的跨区域调配,促进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消纳。

其四,智能电网拥有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接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例如,在新能源发电设备中,需要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将新能源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入电网;在电网中,也需要电力电子装置来实现无功补偿、谐波治理等功能,提高电能质量。

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和应用综述

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和应用综述

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和应用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特高压输电技术已成为满足大规模、远距离电力输送需求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应用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介绍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阐述了其在提高电网输电能力、优化能源配置、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接着,文章重点回顾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历程,包括关键设备研发、输电线路设计、系统运行控制等方面的主要成果和突破。

在应用方面,文章分析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在国内外电网建设中的实际应用案例,探讨了其在提升电网安全稳定性、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同时,文章也指出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挑战和问题,如电磁环境影响、设备可靠性、系统运行经济性等。

展望未来,文章展望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包括新型输电材料、智能化运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前景。

文章总结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全面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电力系统的日益复杂化,特高压输电技术已成为当前电力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特高压输电技术以其输电容量大、输电距离远、损耗小等显著优势,为解决能源分布不均、提高电网运行效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近年来,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仅在理论层面进行了深入探索,而且在工程实践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理论研究方面,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等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者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对特高压输电系统的电气特性、电磁环境、控制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电网基建年度总结

电网基建年度总结

一、引言2023年,我国电网基建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电网基建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肩负着保障电力供应、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现将2023年电网基建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1)特高压输电工程:2023年,我国特高压输电工程取得重大突破,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等四条直流线路和武汉—南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张北—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联网工程等一系列交流项目稳步推进。

(2)50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023年,全国50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新增投产超过1.5万公里,累计达到约8.5万公里。

(3)配电网建设:2023年,我国配电网建设稳步推进,新增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超过400座,配电网供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 电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1)智能电网建设:2023年,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累计建成1100座智能变电站、约3.8万座智能配电自动化终端。

(2)电力系统运行监控:2023年,电力系统运行监控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智能预警。

3. 电网安全稳定运行(1)电力安全生产:2023年,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未发生重大电力安全事故。

(2)电力应急保障:2023年,电力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有效应对了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

4. 电网服务能力不断提升(1)电力供应保障:2023年,我国电力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电力市场化改革:2023年,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电力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三、工作亮点1. 特高压输电技术取得突破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全力打造五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全力打造五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全力打造五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08•【字号】宁政发〔2022〕31号•【施行日期】2022.03.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力及电力工业正文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全力打造五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全力打造五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南京市人民政府2022年3月8日南京市全力打造五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为全面贯彻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抢抓新一轮能源革命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产业基础再造提升、产业链条提档升级、智能绿色全面覆盖,聚力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世界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先行示范区,形成建设现代化电网的南京样板,全力推动智能电网成为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石。

一、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智能电网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产业重点领域从“国内领跑”向“全球领跑”迈进,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产业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形成顶尖人才、行业巨头加速集聚强磁场,全力打造世界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使之成为能够代表中国引领全球智能电网行业变革的重要承载。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家,制订国际、国内标准3500件,累计获得专利20000件,科研人员超过5万人。

突破一批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柔性直流输电、特高压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装备可国产化率达90%,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电网创新策源地。

集群优势充分彰显。

培育智能电网业务收入规模超五百亿元企业1家,超百亿元企业5家。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10家,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头部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达到700家。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发电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发电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发电技术摘要:伴随着我国特高压电网的大力建设和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着力发展智能电网技术成为我国电网未来探索的新领域。

本文主要简述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及特点,并指出了目前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

通过分析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现有条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国内新能源未来的发展规划,以期实现新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的协调发展,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目标,争取早日实现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新能源;协调发展Smart Grid and New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Henan Province,.)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mart grid, and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mart grid at home and abroa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grid in China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put forward the new energy plan for future development,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nd smart gri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asic goal of building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society,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as soon as possible.Key words:Smart grid; new energ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引言: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也就是电网智能化,它的基础是建立在集成、高速、双向的通信网络,并通过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及先进的设备技术、控制方法等,以达到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的电网使用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配电1 能源、新能源、绿色能源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专家认为,在能源领域,新的科技革命的焦点,一是新能源的利用,二是将信息技术用于能源产业。

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后,打出振兴经济的王牌,就是新能源计划,用信息技术对电网进行彻底改造,优化电网的运行和管理。

能源发展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以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建造能源使用的创新体系,以信息技术改造现有的能源利用体系,最大限度地开发电网体系的能源效率。

当前,节能减排、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报载:全球协力向绿色能源领域进发。

诸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洪堡湾即将兴建全美首个大型海浪发电站; 苏格兰计划开发潮汐发电为数据中心供电; 以色列开发高效低价碟式太阳能系统; 韩国建设最大生物气体发电设施; 而英国宣布新建燃煤电厂须“填埋二氧化碳”。

基于全球能源短缺及人类对环保的渴望,各国政府对绿色电力的开发给予大规模的投资支持,科学家们更是绞尽脑汁,设想了许多非同寻常的发电招数。

一方面想方设法降低传统发电方式的污染,一方面加快对那些过去在人们视线中非主流发电领域的研发,包括提高发电效率并同时降低成本,最终将其送入商业化运营的轨道。

同时,道路发电、绿叶发电、体温发电……,这些少有所闻的发电方式,如今也一步一步地悄悄走向人们的生活。

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费的第二大国,但能源利用效率比世界水平低10个百分点。

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全社会用电总量近35000亿千瓦时,输电、配电和用户端损耗约9%,每年线路损耗约3000亿千瓦时,折合1.5亿吨原煤,相当7000万千瓦装机容量、3000亿元的电源投资和3000亿元的电网投资。

实现电网信息化之后,每年在输、配、用电等环节即可节约5%-10%的电力资源,节省价值近2000亿元。

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我国也启动了多项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如: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示范工程,兆瓦级并网光伏电站系统,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示范等项目。

新一轮能源产业革命的号角业已吹响,可持续能源已经进入产业化竞争阶段。

其中,智能电网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技术支点。

2 智能电网,蓄势待发电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通信等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智能化已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是数字化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信息化家电和储能式混合动力交通工具。

无疑,美国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技术准备。

2.1 美国的研究及实践鉴于发展智能电网对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提升服务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有些国家已将其纳入国家能源战略,有的将其作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高达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就安排了12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大规模建设智能电网。

欧美各国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开展较早,且已形成强大的研究群体。

美国主要关注电力网络基础架构的升级更新,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系统智能对人工的替代。

奥巴马总统复苏经济的计划有6方面重点, 绿色能源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世纪教室试验室和下一代宽带网等, 都贯穿一条思路:以信息化投入带动当前紧迫问题的解决, 促进经济复苏,同时又着眼于长远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仅就能源利用而言,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是开源节流的两方面。

据估计,现代化的数字电网将使美国能耗降低10%,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并节省800亿美元新建电厂的费用。

《纽约时报》刊文称,有研究结果表明:仅使用数字工具设定居家温度及融入价格信息,能源消耗每年可缩减15%。

根据建筑节能原理测算,只需要1/4的能量,就能达到现在的舒适程度,而且自然环境会变得更好。

可以说,“能源效率和能源节约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关键,智能电网技术将更好地管理、节约和监控能源使用。

”2.2 中国的步伐举足轻重随着我国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智能电网也将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我国智能电网由IT 和特高压输电“双剑合壁”而成。

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信息通信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

智能的基本特征是能够实现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主要依靠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

目前,我国大电网安全运行控制能力和调度技术装备水平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形成了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载波等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通信网络格局,以SG186工程为代表的国家电网信息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些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引入特高压输电后,电网控制中心需要专门技术进行安全和经济目标的协调:需要更长时间来优化经济目标,还需要在更广泛的空间范围来考虑安全约束目标。

随着进行安全分析的电网规模扩大,为满足实时应用的要求,就需要更高性能的计算机、更多计算机组成集群、更智能的多代理技术来实现。

智能电网不仅要求物理电网本身智能化,也要求电网企业的管理实现智能化。

智能电网不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其建设还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这能够带动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发展。

智能电网也并非神秘事物,而是对数字化、信息化等高科技技术的综合应用。

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整合已成趋势,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计划将提升各行业信息化水平。

整合和集成企业资产管理和电网生产运行管理资源,从而为电网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这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内在动力。

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现各类电源和用电设施并网接入标准化和电网运行控制智能化,提高电力系统资产的运营效益,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创新商业服务模式,提升电网与客户增值服务水平。

电力行业需要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使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稳定水平、以及电网与电源、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得到显著提高。

坚强智能电网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然而,坚强智能电网目标宏大,决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智能电网的探索之路上,中国的步伐举足轻重。

3 江河之上,璀璨明珠水,最古老的能源之一,也是最早用来发电的能源之一。

水电是最具规模发展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保障电力供给、提高供电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水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水能资源得天独厚,总量居世界第一; 从2004年起水电装机容量就雄居世界首位。

那奔腾不息的江河世世代代造福人类,而耸立在江河上的大坝犹如一座座丰碑,铭记中国水电建设的辉煌。

福建水口水电厂装机容量140万千瓦,是国家“七五”期间兴建的华东地区最大的常规水电厂,工程概算总投资85亿元。

截止2008年年底,累计发电788亿千瓦时,创产值213.6亿元,为推动福建电力发展、服务海西经济区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3.1水电厂智能化3.1.1 持续改进,不断提升装备能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投产初期,水口水电工程遗留的缺陷比较多,经逐年大修、技改和科技投入,提高了设备健康水平,运行环境明显改善,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少维护、少干预的现代化装备水平初具规模。

本着优质、先进、求实的原则,大胆地选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设备和新技术。

充分发挥、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以多种形式加快先进技术的应用。

设备更新改造与整治完善并举,坚持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一、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优化配置,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和电厂综合自动化水平。

投产12年期间,水口水电厂共投入科技、技改两项费用愈4亿元。

3.1.2 总结经验,积极推行无人值班,开创水电厂现代化管理模式水口水电厂运行管理模式走过了从“分散值班”到“集中值班”、“机电合一”、“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发展之路。

投产发电以来,电厂依靠科技进步,对机电设备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改造和完善,全厂设备可靠性和综合自动化水平有很大提高。

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满足了电厂运行和电网调度的要求; 大坝自动观测系统、水情自动测报与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及工业电视监视系统都比较完善; 水电厂管理信息系统已实用化; 对设备状态监测、诊断与状态检修也有一定的实践和探索,这些都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人员培训和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0年5月,水口水电厂通过国家电力公司“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验收。

在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近1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水电厂无人值班的各项要求,开创常规水电厂无人值班的现代化管理新模式。

3.1.3 在线监测,逐步开展设备状态检修,提高水电厂综合实力水口水电厂率先应用在线监测技术,已达12年之久。

产学研联合构建的PSTA2003状态监测与诊断分析系统,以实用性和先进性为基本设计思想,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侧重工程实际和降低对使用者的专业能力要求,针对现场需求,全新设计了软件模块和用户功能界面。

PSTA2003系统的建立和成功应用,为状态监测行业和水电机组的状态检修工作,提供一个更完善和简捷的实现思路,其强大的网络化结构和自动状态报告制作能力也为状态监测系统的实用化指明了设计方向。

必须总结经验,充分利用监测设备和诊断技术,收集和积累设备的状态信息进行系统分析、诊断,结合设备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检修计划,以提高设备安全性、可用性、经济性,进一步提高水电厂运行检修的综合管理水平。

3.2 开源节流智能电厂的首要作用是节能。

创建“能效机组”,促进节能工作。

通过节水多发电,包括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按最大出力运行等先进技术,以及采取各种节能措施降低厂用电率,以其多发的或节省的电能“计算”为该虚拟机组的发电量。

水口水电厂水能利用提高率多年平均为14%,即每年节能电量约6.5亿千瓦时。

其次,7台20万千瓦机组按最大出力(23万千瓦运行,可增容15%,年增发电量约2亿千瓦时。

这不仅能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增加发电效益,而且能提高系统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容量。

再者,基于全厂电能集中管理系统,搞好电量平衡,促进节电降耗工作,采取一些综合措施后,主变压器冷却器的节能效果初见端倪。

3.3 水电厂仿真系统水口水电厂仿真系统的研究开发,始于二十世纪末,应用于二十一世纪初。

该系统是目前国内水电厂唯一建设的仿真系统。

除了满足深层次的培训要求,实现水电站的全范围仿真和高效的全工况培训,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原型运行状态的参照,为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服务,还将拓展为大型水电厂仿真培训中心。

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a. 逼真度。

采用动态数学模型,计及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调速器、励磁调节器的实际参数和惯性环节,按照传递函数以不同的阶次构成描述系统机电过程的精确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各种运行状态下引水系统、机组系统的实时物理参数,逼真地反映受到各种大小干扰后的过渡过程,全面仿真电站运行中的系统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