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历史文化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问卷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问卷(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甘肃农业大学学生对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你好!我们是2014级的学生。
占用你宝贵的时间我们深表歉意。
为了更好的保护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传播、发扬光大出一份力,同时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对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我们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开展本次调查。
本调查不用填写你的姓名,大约只会耽误你10-15分钟时间。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
希望得到你的真实想法与宝贵意见。
感谢你的支持与合作!社会调查第六组2016年5月23日组长:联系电话: QQ:填答说明1.请在每一个问题后适合自己情况的答案括号内打钩,或在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2.若无特殊说明,每一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3.填写问卷时,请不要与他人商量。
1.你的性别A男() B女()2.你是否是兰州人氏A是() B 否()3.你所在的年级A大一() B大二()C大三() D大四()4.你所学专业属于A文科类() B理科类()C工科类() D艺术类()E其他5.你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很大程度上受文理分科的影响吗A文科生受到的文化教育较多()B文科生对文化比理科生更感兴趣()C理科教学中也渗透着文化()D对非物质文化的了解与个人喜好有关,受文理分科影响较小()E其他6.你对兰州非物质文化了解多少A非常了解( ) B比较了解()C不太了解() D完全不了解( )7.你平时对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闻或消息的关注程度是A一点都不关注() B碰到了就看看()C比较关注( ) D非常关注( )8.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是哪一天A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天()B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天()C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D六月的第四个星期天()E不了解()9.你听说过下列哪些概念(每行选择一格打)概念听说过没听说过太平鼓皮影戏清汤牛肉面制作工艺水烟制作工艺西固军傩刻葫芦兰州水车制作青城小调马山秧歌羊(牛)皮筏子制作10.你通常通过哪些渠道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选)A网络() B报纸,杂志()C电视,广播() D在文化馆观赏了解E课程了解() F和朋友聊天了解()G其他11.你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保护(多选)A保护() B传承()C弘扬() D其他12.若有保护兰州非物质文化活动你愿参加吗A会() B不会( )C不一定( )13.你身边有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或保护的人吗A有() B没有()14.你觉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目的何在A促进文化创新()B传承和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中国的民族文化()C保护传统文化的多样性()D为科学研究()E其他15.你了解哪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段(多选)A法律保护() B名录保护()C传承人认定并保护() D经济补贴,即保护资金来源()E培养文化保护人才() F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G其他16.你对兰州非物质文化前景有何看法A非常乐观() B一般()C不乐观() D完全不看好()17.你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的原因是(多选)A缺乏意识() B缺乏保护措施机制()C外来和本土文化的冲突()D缺乏宣传资金() E传承人老龄化()F年轻人不愿继承() G市场前景不好()H政府工作力度不够() J其它()18.你觉得现在兰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到位吗A很好() B一般()C不太好() D不好()E不了解()19.你赞成以何种方式宣传非物质文化(多选)A播放纪录片( ) B举行活动()C发放资料宣传册等() D请专家到高校讲解( )20.你喜欢兰州哪种非物质文化请举例说明(若不了解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不作答)21.若给你一次宣传兰州非物质文化机会,你最想做什么(请简要说明)22.你觉得应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一些意见。
甘肃博物馆介绍
甘肃博物馆介绍甘肃博物馆位于中国甘肃省省会兰州市的中心区域,是一座集文物展示、文化交流、科学研究和教育普及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该馆建筑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近2万平方米,拥有众多珍贵文物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馆藏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博物馆之一。
甘肃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兼具现代感和传统文化元素,建筑外形独具匠心,整体呈现出一座巨大的青铜器。
馆内的展厅设计精美,陈列科学、生动、严谨,充分展示了甘肃地域和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馆内的文物收藏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和文化阶段,包括青铜器、陶器、瓷器、书画、金银器、佛教造像、历史遗迹等。
其中青铜器是甘肃博物馆的特色之一,馆内珍藏着大量的青铜器,包括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秦汉时期的青铜器以及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等时期的青铜器,其中不乏举世闻名的珍品,如商代的“四羊方尊”、春秋时期的“鸟兽纹铜鼎”、汉代的“鸟兽纹铜镜”等。
除了青铜器外,甘肃博物馆还珍藏着大量的佛教文物,包括佛像、佛经、佛教器物等。
佛教文物的收藏丰富多彩,不仅有中国传统佛教的代表性文物,如唐代的“弥勒菩萨像”、五代的“木雕观音像”等,还有来自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家的佛教文物,如印度的“阿育王石柱”、缅甸的“金色佛塔”等。
此外,甘肃博物馆还展示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如甘肃省内的石窟、古城遗址、古墓葬等。
其中,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瓜州敦煌西千佛洞、崆峒山石窟等都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遗产,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宗教和文化的辉煌历史。
甘肃博物馆还注重科学研究和文化交流,拥有一支专业的研究团队,定期组织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活动。
同时,馆内还设有多个教育普及区域,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如讲座、讲解、文化体验等。
总之,甘肃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展示、文化交流、科学研究和教育普及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体验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绝佳去处。
甘肃非遗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教学探讨——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活动为例
艺术教育 |甘肃非遗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教学探讨——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活动为例□张阳任润竭童晓庆/文甘肃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黄河文化及伏羲文化。
在国际中文教育中融入具有代表性的甘肃非遗文化内容,能让更多留学生切身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地方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弘扬和传承甘肃非遗文化,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本文从国际传播视角出发,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2021年“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活动为例,深入研究甘肃非遗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以期在如何有效地实现国际中文教育跨文化沟通这个方面,提出一些见解和意见,助力改善教学效果,解决当前国际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教学出现的问题。
1 概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碰撞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不断深入。
我国以此为契机,利用孔子学院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向其他国家大力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推动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华。
伴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升,留学生对深层次文化需求的加剧,学生渴望对中华文化知识进行全方位了解。
然而以往传统第二语言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留学生对深层文化学习的需求。
另外,文化课程内容枯燥乏味、趣味性不足,为了让他们准确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性、系统性以及特殊性,有效解决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多维度、全角度体会中国的民族品格和发展经验,需要积极采取针对国际中文教育中非遗文化教学内容的一系列措施,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媒介,二者之间紧密衔接。
对外汉语教师应在把握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的基础上,深刻意识到以往单一的语言教学无法满足留学生的学习需求的主要矛盾,要想学好语言,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相关文化[1]。
教师只有不断发现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将其灵活运用到国际中文教育当中,才能让留学生在进行语言学习的基础上,获得更多文化体验,深入了解中华文明。
兰州城关区太平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兰州城关区太平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概述:太平鼓,作为兰州城关区的传统文化艺术表演形式之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现代化发展的推进以及人们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太平鼓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研究分析兰州城关区太平鼓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对策,以促进太平鼓的传承和发展。
一、兰州城关区太平鼓的现状分析1.1 文化意义太平鼓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兰州城关区的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人们娱乐休闲的一种方式,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历史渊源太平鼓作为兰州城关区的传统艺术形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经过多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技巧。
它被视为兰州城关区的民间艺术瑰宝,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口碑。
1.3 文化传承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太平鼓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
许多年轻人对太平鼓缺乏兴趣,导致传统的表演队伍逐渐萎缩,传统技艺未能得到有效传承。
二、兰州城关区太平鼓的对策研究2.1 引导年轻人参与鼓励年轻人参与太平鼓表演队伍的培训和传承。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开展太平鼓培训班、组织比赛和展演等,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参与太平鼓艺术。
2.2 创新表演形式传统的太平鼓表演形式可以结合现代舞蹈、音乐等元素,进行创新,使其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提高太平鼓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2.3 宣传推广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如网络、电视等,积极宣传兰州城关区太平鼓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将太平鼓的知名度推向更广阔的领域,吸引更多观众的参与和支持。
2.4 保护与扶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太平鼓的保护和扶持力度。
建立太平鼓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推动太平鼓的传承和发展。
三、结论兰州城关区太平鼓作为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推进,太平鼓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引导年轻人参与、创新表演形式、宣传推广和保护与扶持等对策,可以促进太平鼓的传承和发展,保持其在兰州城关区的文化影响力,为兰州城关区的文化多样性和传统艺术保护做出贡献。
临洮岳麓山研究背景
临洮岳麓山研究背景
临洮岳麓山是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境内的一座山,海拔约 1,600 米。
该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临洮的“祖山”和“文笔山”,是当地著名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临洮岳麓山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临洮岳麓山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文化研究:临洮岳麓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自古以来,该山就是中国文人墨客眼中的胜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因此,对临洮岳麓山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 自然风光研究:临洮岳麓山自然风光优美,是中国自然风光的代表之一。
通过对该山的自然风光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 旅游业发展研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临洮岳麓山逐渐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通过对该山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4. 环境保护研究:临洮岳麓山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中国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该山环境保护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进当地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临洮岳麓山的研究背景涵盖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
旅游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对于保护和开发该山的资源、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维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
兰州河口古镇文化研究
兰州河口古镇文化研究发布时间:2021-05-17T06:24:39.258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2期作者:卜怡丹1 王思涵2 朱树凤3 黄希琳4 梁旭5 [导读] 兰州河口古镇作为国家级传统村落,省级文化历史重镇,有着厚重的文化渊源。
具有商业文化厚重、军事文化久远、建筑文化独特、饮食文化特色等文化特征。
挖掘、宣扬兰州河口古镇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卜怡丹1 王思涵2 朱树凤3 黄希琳4 梁旭5青岛工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摘要:兰州河口古镇作为国家级传统村落,省级文化历史重镇,有着厚重的文化渊源。
具有商业文化厚重、军事文化久远、建筑文化独特、饮食文化特色等文化特征。
挖掘、宣扬兰州河口古镇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关键词:兰州河口古镇;文化特色;历史传承1.河口古镇简介河口古镇内有著名的甘肃省第一海关。
宋代称喀罗川口。
清代以后,因古镇上的大部分居民姓张,这里就被称作张家河湾,亦称张家河口。
早在18世纪70年代,俄国即在嘉峪关设立领事馆,并取得了嘉峪关通往河口经商贸易的特权;抗战时期,我国在河口置兰州海关,行使国家重权,检验检查往来的客商。
今天,当你休闲度假来到河口古镇,徜徉在宁静的村街小巷或是黄河古渡口,那些厚重的阁楼、古朴的砖瓦、精致的木雕、平静的河水和挺拔的左公柳,不仅是你眼里的一片风景,更是一段铭刻着西部乃至中华沧桑的历史对白。
除了那些颇具古色古香的历史文物和历史古迹,那些现代化的产物也在古镇中存在,这种古代与现代的碰撞,使河口古镇散发着它自己的独特魅力,愈发的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河口古镇的手工业上、商业、交通运输业、文化等方面在晚清时已经是出具规模,到了现在,经过河口人民的努力加上现代元素,使它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由于时代的发展,黄河铁桥的建立,此处对丝绸之路通往嘉峪关的路的作用越来越小,大家对此处开始渐渐遗忘,只有当地村民从祖辈口中了解一些关于此地的历史。
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一直是该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通过对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建议,包括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市场开拓等。
政府应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同时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创新,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
未来,兰州市的文化产业有望实现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旨在为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推动城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政府支持,市场开拓,总结,展望,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省会城市,地处西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兰州市文化产业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在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兰州市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涵盖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
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等。
深入研究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对于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旨在探讨兰州市文化产业现状及对策,为促进兰州市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兰州市作为西部重要城市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文化产业是兰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以期为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可以帮助兰州市充分利用自身文化资源,促进文化经济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推动兰州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古代河西走廊西行文学刍议
古代河西走廊西行文学刍议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方法和材料 (4)2. 河西走廊的历史与地理概况 (5)2.1 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6)2.2 河西走廊的历史沿革 (7)2.3 河西走廊的文化交流 (8)3. 古代河西走廊西行文学的缘起与发展 (9)3.1 河西走廊在古代丝绸之路中的地位 (10)3.2 河西走廊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11)3.3 西行文人对河西走廊的描述 (13)4. 河西走廊西行文学的主要作品与作者 (14)4.1 汉代的河西走廊诗文 (14)4.2 唐代河西走廊的边塞诗 (16)4.3 宋元明清河西走廊的相关文学 (17)4.4 河西走廊西行文学的民间传说 (18)5. 河西走廊西行文学的艺术特色 (19)5.1 诗意的描绘 (20)5.2 现实与虚构的结合 (21)5.3 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法 (23)6. 河西走廊西行文学的影响与传承 (24)6.1 对后世文学的启发 (25)6.2 对地方文化的贡献 (26)6.3 河西走廊西行文学的现代价值 (28)1. 内容概述古代河西走廊西行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元等朝代,以描绘丝绸之路上的风土人情、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为主要题材。
河西走廊位于今甘肃省西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连接东西方文明,因此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舞台。
本文将对古代河西走廊西行文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行探讨,以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1.1 研究背景这一古老的地理名词,自古以来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这一区域自汉武帝开疆拓土以来,便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中国中原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文明。
河西走廊不仅是商贸之路,更是文化、宗教传播的桥梁。
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起,各种文化元素开始在此交汇融合,其中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黄河上游早期华夏文明探寻——喇家遗址调研纪实
2020年第4期丝绸N路总第38&期THE SILK ROAD田野•工作室O黄河上游早期华夏文明探寻——喇家遗址调研纪实王敬博(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暑期,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次主题为“黄河上游流域早期华夏文明资源调研”的田野实践调查活动。
黄河上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而齐家文化又是这个区域内远古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
此次调研主要对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进行了实地调研,并着重参观了这两个史前文化时期的部分遗址及岀土的各类陶器、玉器等文物,此次的调研活动提升了我们对这两个史前文化时期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们充分地体会到史前文化遗留中包含的人性的光辉与智慧的结晶。
本文主要纪录了对喇家遗址调研过程中的所见和所闻。
喇家遗址为今天的人们揭示岀了约4000前的一,是的史前遗址,其历史文化价值与2500年前意大利的庞贝古城相当,后又被考古者们誉为“东方庞贝”。
一、喇家遗址的地理环境家遗址黄河上游的地,地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盆地。
它东起寺沟峡,西至积石峡,东西长约12千米,南北宽约5千米。
黄河就从盆地的中部由西向东流过,河的南岸是甘肃省积石山县,北岸则是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一)地理位置喇家遗址(东经102。
49'40",北纬35。
51'15")隶属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自治县官亭镇下喇家村,这里地势平坦,黄河距离遗址南边边界仅约500米。
遗址东西长约880米,南北宽约750米,占地面积约67.7万平方米。
(图1)图!(二)气候环境官亭盆地的平均海拔约为1800米,年均气温9摄氏度,年均降水量为350-400毫米,年日照时数达2500~2700/J、时,属温带半干旱气候,适宜农业作物生长。
正因为此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才形成了诸如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环境宜人的宜居生态环境,独特而适宜人生存的环境一定是喇家先民能定居此处的重要因素。
兰州市河口古镇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
兰州市河口古镇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一、简介河口古镇位于兰州市城区河东区英口镇,是兰州桥元秦汉遗址保护区的一部分。
据考证,河口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当地居民以养殖为主。
河口古镇是国都兰州的重要的一部分,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河口人文特色。
二、文化遗产调查(一)考古遗迹河口古镇的考古遗迹有自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至十九年(1386年)的桥元古城墙、英口凤凰山村里的祭祀遗址、以及春秋至清代的一系列古墓葬等。
这些古建筑被认为是上古文明的遗存,也是当地民族历史发展的宝贵资源。
(二)传统习俗河口古镇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比如母亲节、端午节、春节的家宴、热汤米饭、吃芙蓉生、烤鱼年夜饭及守寒等等。
这些习俗代表了河口人独特的民俗文化,不仅展现了当地民族精神,也反映了河口人淳朴而温暖的家庭之美。
三、文化遗产研究(一)维护管理为了更好地保护河口古镇的文化遗产,建立完善的维护文物管理制度,包括整理调查文物资料、确定文物保护范围、制定保护规范、发布禁止令、组织保护教育等。
(二)教育宣传为了充分发挥镇河口的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以及增进兰州市民的文化素质,要积极改善各类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包括开展文化主题研究,举办文化讲座、文化节、研讨会等,弘扬河口文化的古老传统,使之蕴涵象征着文化的气息。
四、结论河口古镇文化遗产调查和研究表明,该地有着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河口人特色,文化遗产涵盖久远遗迹、宝贵文物、丰富的民俗文化等内容,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
要更加注意维护文物资源,加强学习宣传,继承河口文化,让传统民俗文化广泛传播于人们中。
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和初步研究
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和初步研究● 郎树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50)〔内容提要〕 秦安大地湾遗址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1978~1984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收获。
经研究,遗存可分为5个文化期。
大地湾的发现揭开了甘肃史前史的新篇章,将我们的研究视野从5000年前拓展到8000年前。
大地湾考古不仅确凿无疑地表明甘肃是中华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而且提供了史前文化遗物遗迹完整的发展序列,以及史前聚落从一般村落发展到中心聚落的演进过程,为中国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动物考古的研究成果以及古代生态环境研究为今天的西部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大地湾;考古发掘;文化分期;研究价值〔中图分类号〕K875/8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02)05-0136-04 总体来看,甘肃东部的新石器文化与陕西关中地区属于同一个文化区,两者的考古学文化本属同一系统,它们的文化面貌和发展阶段大致相同,但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各自的地方色彩却日益浓厚。
在前仰韶文化阶段,几乎毫无二致,进入仰韶文化,它们的差异却日渐增大。
到了仰韶晚期,终于各自形成较为独特的地方类型。
2、距今7000多年前的第一期文化的发现不仅确凿无疑地表明甘肃是中华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而且为探讨农业、陶器、彩陶的起源提供了一批弥足珍贵的科学资料。
大地湾一期是西北地区迄今为止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同类遗存在陕西也有多处发现,但大地湾资料最为丰富。
近年来,此类遗存在甘肃东部的渭河、西汉水流域包括大地湾已发现8处,最西到达武山,最南进入嘉陵江流域的徽县③,上述发现说明甘肃新石器文化的发端同陕西关中地区至少在7000~8000年前是同步的。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重新审视广袤的甘肃东部地区在中华古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重新评价甘肃先民在史前时期开拓西部的不朽功绩。
兰州大学2018年拟录取硕士研究生名单公示-历史文化学院
余林蔓100018000310286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53 8988柴毓民107308021007690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66 8579曾佳107308021007693030401民族学全日制81352 85钟媛婷107308021007695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54 8678张安宏107308021007696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84 8590吴瑶107308021007699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71 9382许浩东107308021007703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79 7487王凡107308021007704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74 6686闫子琪107308021007711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77 8890才让道吉107308021007712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39 9186少骨计划赵琛107308021007713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33 8986少骨计划单美玲107308021007725030401民族学全日制366 9186少骨计划寇溪洁107308021007727030401民族学全日制83385 73张思杰1073080210077380304Z1民族社会学全日制357 8485吕亚冲1073080210077430304Z1民族社会学全日制368 8983王颢闰1073080210077470304Z1民族社会学全日制360 8883杜礼杨1073080210077480304Z1民族社会学全日制393 8786冯文迪1073080210077500304Z1民族社会学全日制347 8988少骨计划黄东吉才1073080210077560304Z2藏学全日制356 7286张静怡101838211200741060100考古学全日制332 6190马垚青101838211216274060100考古学全日制353 6686宋添力104228510904939060100考古学全日制320 7181樊青青104228510904940060100考古学全日制359 6786姜洋105588230115865060100考古学全日制79349 65孙清泮107308021007760060100考古学全日制345 6474王春悦802018202000031060100考古学全日制324 6287傅伟桅100558000000350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75 6092毛婷婷100558333318513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42 6990许飞102698102010237060200中国史全日制92334 64张心怡102848211015347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70 6188毛建荣102848211017595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47 6070李梦菲104598411120032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79 5080吴汝峰107308021007775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50 7782崔士凯107308021007782060200中国史全日制85333 73王宇娇107308021007783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42 8592王宇107308021007788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21 7184卓然107308021007814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59 7765周国庆107308021007815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42 7475冯博107308021007818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20 7180金小米107308021007820060200中国史全日制90361 74方锦波107308021007823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26 6388李若晨107308021007830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47 6690鲁亚敏107308021007833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35 7390姜芃宇107308021007839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40 6686曹丹107308021007843060200中国史全日制90371 70高冰倩107308021007851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40 6180梁家玮107308021007877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40 7590王泽琪107308021007884060200中国史全日制90360 83陈强博107308021007890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27 8099王晨晨107308021007928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29 6690王盼盼107308021007945060200中国史全日制320 6982李岩松1018382112007670602Z1敦煌学全日制391 8285焦树峰1073080210079140602Z1敦煌学全日制74362 84王梓璇1073080210079150602Z1敦煌学全日制337 8188陈晶晶1073080210079270602Z1敦煌学全日制375 7786陈友谊1073080210079330602Z1敦煌学全日制327 7086少骨计划杨志国1073080210079380602Z1敦煌学全日制80少骨计划334 78齐瑾1073080210079410602Z1敦煌学全日制324 8280乔玉蕊1073080210079460602Z1敦煌学全日制318 6887少骨计划。
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兰州市文化产业是兰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够完善,市场开发不足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兰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间合作等。
我们也探讨了如何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以及如何实现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兰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为兰州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关键词:兰州市、文化产业、现状分析、问题与挑战、对策建议、竞争力、融合发展、前景展望。
1. 引言1.1 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兰州市文化产业是兰州市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位和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兰州市作为西部重要的文化中心和历史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兰州市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可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兰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创造经济效益。
文化产业还可以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促进城市品牌建设和城市国际化进程。
兰州市作为中国西部的门户城市,发展文化产业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全域文化发展。
兰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制定相应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激发文化创意人才的活力,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兰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形象提升、增强城市软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兰州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建议,探讨如何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以及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兰州历史文化研究.
兰州历史文化研究——文化·特色·城市持续发展1基本理论1.1概念定义1.2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的关系1.3地方文脉的多维度1.4城市规划设计时如何对城市特色进行定位2实例分析3 兰州历史文化分析3.1 历史沿革3.2 文化地位3.3 自然环境3.4 城市设计节点1基本理论1.1概念文化,是人地相互作用的产物。
特定的地理环境、人群以及特定人群对特定地理环境的适应和特定的利用方式,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形态。
地域是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
地域的场所精神则是根植于场地自然特征之上的,是对其包含及可能包含的人文思想和情感的提取与注入。
20世纪90年代.文化管理理论逐步从微观领域渗透到城市和区域的中观层而.尤其是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文化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并正在着手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同时.着力带动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2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的比较城市特色由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构成。
自然因素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本因素。
人工因素指人为建设活动的成果,它是形成城市特色最活跃的因素。
通过人为的建设活动可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人工与自然相和谐的美,才能使城市显示特色。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积淀的聚焦点,它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历史文化的遗存,不仅是城市文化延续的标志,也是城市环境特色的灵魂。
北京的故宫、长城、苏州的古典园林、西安的兵马俑都己成为所在城市个性和魅力不可或缺的部分。
城市中不同时代的建筑、桥梁、城墙、道路等,都铭刻着历史文化的痕迹。
不同城市的建筑,尤其是居住建筑,构成了不同地区的城市特色,如福建省的客家楼、福州的三坊七巷、上海的里弄住宅、北方的四合院等。
历史文化积淀越深厚的城市,越具特色。
1.3地方文脉的多维度完整的地方文脉关系应该是多向维度的。
首先是自然地理和生态系统环境,包括当地气候和地点微气候及已有的自然环境植被、土地形态、地形特点、地下水文、地质、水资源、环境灾害及动植物生命环境等。
兰州的特色
兰州的特色
兰州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风情的城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自然风光:兰州拥有许多壮丽的自然景观,如黄河、五泉山、白塔山等。
这些景点为游客提供了欣赏自然风光的机会,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2.兰州牛肉面:兰州牛肉面是兰州的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制面工艺和口感鲜美的牛肉汤而著名。
作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兰州牛肉面已经成为兰州的一张名片。
3.黄河文化:兰州是黄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流经市区,形成了独特的黄河风情线。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黄河的美景,体验到兰州独特的黄河文化。
4.人文景观:兰州还拥有许多人文景观,如甘肃省博物馆、兰州水车博物馆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兰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传统。
5.美食特色:除了兰州牛肉面外,还有许多其他特色美食,如手抓羊肉、酿皮、灰豆子等。
这些美食反映了兰州多元的饮食文化,让游客品尝到当地的美食风味。
6.戏曲文化:兰州地区的戏曲文化丰富多样,如秦腔、陇剧等。
这些戏曲形式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文化娱乐和精神寄托。
7.宗教文化:兰州有许多宗教场所,如佛教寺庙、道观等,反映了当地宗教文化的多样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网站或咨
询当地人。
明清时期兰州金天观历史文化调查研究
明清时期兰州金天观历史文化调查研究明清时期兰州金天观历史文化调查研究一、引言兰州市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兰州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金天观的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本文将展开一篇关于明清时期兰州金天观历史文化的调查研究,探寻其在兰州历史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二、历史背景金天观是兰州市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是中国古代宗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众多寺庙和观宇得以兴建。
金天观作为兰州地区道教寺庙之一,在明代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三、建筑与布局金天观总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现有主体建筑有大雄宝殿、紫气阁、后殿等。
其中,大雄宝殿是整个金天观的核心建筑,采用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观音、三清、财神等神明,是信徒们诵经礼佛的场所。
四、文化内涵1. 宗教信仰观察金天观的建筑和布局,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明清时期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尤其是城市居民,对宗教信仰抱有巨大的热忱。
金天观作为兰州地区的道教寺庙,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前来参拜祷告。
2. 文化交流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使得兰州成为亚洲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金天观作为文化交流的场所,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交流功能。
来自西域的商人和旅行者在金天观内进行香火祈福,与土生土长的兰州居民交流,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3. 社会福利作为宗教寺庙,金天观在社会福利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观内兴办的施范院提供了救济贫困、收养孤儿等福利公益事业,对当地民众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影响与意义1. 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金天观的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兰州金天观的历史文化调查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它所代表的宗教文化遗产。
2. 增进文化认同与民众参与感通过对金天观历史文化的研究,可以唤起民众对兰州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历史文化研究开发实施方案的通知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历史文化研究开发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02•【字号】•【施行日期】2011.1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历史文化研究开发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兰州历史文化的研究、开发工作,全面推进“文化兰州”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核心竞争力,兰州历史文化研究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兰州历史文化研究开发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加快我市历史文化的研究开发,加强历史遗存的恢复和建设,是兰州全面实现文化立市、率先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兰州历史文化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切实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保护好、恢复好、开发好、利用好兰州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和常态工作,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和项目分工,强化责任,密切配合,狠抓落实,为兰州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日兰州历史文化研究开发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兰州历史文化研究、开发工作,推进“文化兰州”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进一步确立“文化立市”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实力,突出城市特色,优化城市结构,促进文化产业成为发展的支柱产业,提升兰州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抓住当前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三至五年时间,大力研究、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精心凝炼和积极实施一批兰州历史文化保护项目、开发项目、创意项目,使其成为文化新产业、旅游新景观和城市新气象,以全面实现文化强市、构建和谐社会、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热切需求的目标。
二、原则方法(一)历史文化研究开发工作坚持的原则1.坚持尊重历史、去伪存真的原则。
兰州历史文化研究.
兰州历史文化研究——文化·特色·城市持续发展1基本理论1.1概念定义1.2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的关系1.3地方文脉的多维度1.4城市规划设计时如何对城市特色进行定位2实例分析3 兰州历史文化分析3.1 历史沿革3.2 文化地位3.3 自然环境3.4 城市设计节点1基本理论1.1概念文化,是人地相互作用的产物。
特定的地理环境、人群以及特定人群对特定地理环境的适应和特定的利用方式,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形态。
地域是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
地域的场所精神则是根植于场地自然特征之上的,是对其包含及可能包含的人文思想和情感的提取与注入。
20世纪90年代.文化管理理论逐步从微观领域渗透到城市和区域的中观层而.尤其是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文化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并正在着手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同时.着力带动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2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的比较城市特色由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构成。
自然因素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本因素。
人工因素指人为建设活动的成果,它是形成城市特色最活跃的因素。
通过人为的建设活动可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人工与自然相和谐的美,才能使城市显示特色。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积淀的聚焦点,它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历史文化的遗存,不仅是城市文化延续的标志,也是城市环境特色的灵魂。
北京的故宫、长城、苏州的古典园林、西安的兵马俑都己成为所在城市个性和魅力不可或缺的部分。
城市中不同时代的建筑、桥梁、城墙、道路等,都铭刻着历史文化的痕迹。
不同城市的建筑,尤其是居住建筑,构成了不同地区的城市特色,如福建省的客家楼、福州的三坊七巷、上海的里弄住宅、北方的四合院等。
历史文化积淀越深厚的城市,越具特色。
1.3地方文脉的多维度完整的地方文脉关系应该是多向维度的。
首先是自然地理和生态系统环境,包括当地气候和地点微气候及已有的自然环境植被、土地形态、地形特点、地下水文、地质、水资源、环境灾害及动植物生命环境等。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红色文化资源已经逐渐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的稀有教育资源。
基于此,各院校应从不同层面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独特价值的深入挖掘,充分凸显、准确把握其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通过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科学引用,既可以为学生传输本土革命内容、精神与传统,也能够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
一、科学引用红色文化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方向当代高校大学生应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具体来讲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而红色文化的价值就在于为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优秀的文化基础。
小学教育中,学生重视的一般都是思想品德教育,主要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生动传播;中学教育中,学校与教师一般都会将红色文化资源合理融入政治、历史课堂教学,进行英雄人物榜样的树立,以此来激发、增强红色文化精神意识;但在大学阶段,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实地参观、重走红军路等实践,让大学生实地接触红色文化资源,深切感悟红色文化,实地受其熏陶,从而自然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高校授课中有效融入红色文化资源,例如:观看红色电影、朗诵红色诗词、传唱红色歌曲等,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来实现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深刻认识与全面掌握。
这也充分体现出,科学引用红色文化资源来对甘肃省高校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甘肃的红色文化资源很丰富,分布在全省的720余处遗址遗迹,都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便利资源,记录并见证了甘肃革命时期发生的很多大型活动和事件。
甘肃有当年打开红军通往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胜利之门的迭部天险腊子口战役遗址;有决定红军长征最终去向和目的地的宕昌哈达铺会议遗址;有抗日战争期间为营救被俘的红军西路军将士、为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巨大�献的兰州八路军办事处;有陕甘宁边区最早的红色革命政权华池南梁苏维埃政权遗址,还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岷县三十里铺“岷州会议”遗址、迭部“俄界会议”遗址、通渭县“榜罗会议”遗址、静宁“界石铺会议”遗址、泾川县红25军四坡战役遗址、环县山城堡战役遗址以及洒满红军西路军热血的景泰索桥渡口遗址、靖远虎豹口渡口战役遗址、古浪县横梁山战役遗址、武威市永丰战役遗址、临泽县倪家营战斗遗址、高台战役遗址、肃南“红窝山会议”遗址等。
兰州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兰州文化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代表性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对当今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表现:
1. 地域认同:兰州文化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文化,对于增强地域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弘扬兰州文化,可以促进西北地区人民的团结和凝聚力,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2. 旅游开发:兰州文化底蕴丰富,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和民俗文化等资源,对于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过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 思想观念:兰州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对于当地人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例如,兰州文化强调家庭观念、尊重长辈、重视亲情等价值观念,使得当地人民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亲情意识。
4. 教育发展:兰州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于当地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例如,兰州文化注重家庭教育、重视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等教育思想,对于当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5. 文学艺术:兰州文化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贡献。
兰州地区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独具特色,如兰州鼓子、兰州秦腔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宝库,而且为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精神食粮。
总之,兰州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域文化,对当今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挖掘和弘扬兰州文化的优秀传统,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地域认同和文化交流,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历史文化研究——文化·特色·城市持续发展1基本理论1.1概念定义1.2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的关系1.3地方文脉的多维度1.4城市规划设计时如何对城市特色进行定位2实例分析3 兰州历史文化分析3.1 历史沿革3.2 文化地位3.3 自然环境3.4 城市设计节点1基本理论1.1概念文化,是人地相互作用的产物。
特定的地理环境、人群以及特定人群对特定地理环境的适应和特定的利用方式,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形态。
地域是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
地域的场所精神则是根植于场地自然特征之上的,是对其包含及可能包含的人文思想和情感的提取与注入。
20世纪90年代.文化管理理论逐步从微观领域渗透到城市和区域的中观层而.尤其是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文化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并正在着手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同时.着力带动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2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的比较城市特色由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构成。
自然因素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本因素。
人工因素指人为建设活动的成果,它是形成城市特色最活跃的因素。
通过人为的建设活动可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人工与自然相和谐的美,才能使城市显示特色。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积淀的聚焦点,它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历史文化的遗存,不仅是城市文化延续的标志,也是城市环境特色的灵魂。
北京的故宫、长城、苏州的古典园林、西安的兵马俑都己成为所在城市个性和魅力不可或缺的部分。
城市中不同时代的建筑、桥梁、城墙、道路等,都铭刻着历史文化的痕迹。
不同城市的建筑,尤其是居住建筑,构成了不同地区的城市特色,如福建省的客家楼、福州的三坊七巷、上海的里弄住宅、北方的四合院等。
历史文化积淀越深厚的城市,越具特色。
1.3地方文脉的多维度完整的地方文脉关系应该是多向维度的。
首先是自然地理和生态系统环境,包括当地气候和地点微气候及已有的自然环境植被、土地形态、地形特点、地下水文、地质、水资源、环境灾害及动植物生命环境等。
每一个场所所具有的独一无一的特质是城市规划与设计最宝贵的资源。
规划与设计师应在已有的,通常是复杂的、微妙的环境中进行设计,尤其是对特色鲜明的区域,更需要仔细和恭敬的设计回应。
其次是地方文化环境和城市建成环境,包括居民居住形态的原型、模式、价值观和建成环境方式、土地所有形式、人居文化、传统习俗及与周边的邻里关系,还有人在环境变化中的适应能力等。
在任何特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城市文脉都是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它包括多层次的社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创造了独特的地方文化。
城市文脉就是在这种复杂的城市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
理解了地方文化和建成环境的差异性,才能阅读和理解城市场所,才有利于创造和维持城市场所的文化内涵。
同时,文化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双向作用的过程。
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各种生活选择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而地方文化又朔造和强化了环境特点,形成环境后对人的影响和制约又蕴涵其中。
今天,由于全球化进程威胁到了文化的多样化,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出发,对那些继续存在的地方文化的尊重更显重要。
1.4城市规划设计时如何对城市特色进行定位1.4.1注重发掘城市特色的文化内涵以往对城市特色的研究,从城市的性质、功能、地理环境、建筑风格上探讨得较多,这些虽然都能构成一些特色,但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外在的东西就难免雷同,不可避免地出现“千城一面”。
只有文化,才能突显城市特色。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人民经过千百年的积淀,一点一滴形成的,它记载了当地人民的奋斗历史、精神风貌和风俗民情,是当地所特有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如果把它反映到城市建设上,自然就易形成城市自己的特色。
1.4.2充分利用城市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城市与自然相依共生,每个城市总是处于特定的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地形、地貌、水系和气候条件。
这此具体的自然地理和资源条件决定了城市的空间格局、产业构成、是城市特色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苏州前街后水的水乡格局,哈尔滨独特的北国风光,海南的椰子树,重庆山城的独特形态,这此自然条件虽然不是各个城市所独有的但它们与城市历史发展、社会经济地位结合起来,就成为城市特色形成的基础。
1.4.3确定城市特色时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性质城市性质反映了城市在其所在区域、国家甚至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主要职能,它是由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的,并与城市的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观念、生活习俗,文化理念的发展紧密相关,是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反映。
此外,大城市、小城市,省会城市、县城、国际化伊斯坦布尔人都市,工业城市、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这些不同类型的城市职能和规模的定位也决定了城市的格局、建筑的形式体量风格、街区面貌,本身就成为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确定城市特色时要结合城市性质,符合城市的职能、规模等特点。
2。
实例分析2.1西安大雁塔北广场概念方案设计2.1.1历史背景1.国城市规划·建筑布局的原则2.唐的长安城规划:“里坊”制度3.佛教与大雁塔2.1.2历史文脉与设计构思1.最初的设计构思——水中印塔“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大空”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名诗“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的首联。
大雁塔北广场的设计正是以再现诗人想像中的景观为出发点,以贯穿大雁塔和北广场南北的轴线为中心,在北广场设计了一条南北向细长型水池,倒影出大雁塔伟岸的身姿。
天水相接,大雁塔如同从水中涌出。
塔影相接,延伸了无边无止的天地空间,又强调了这条南北轴线——向北贯穿唐大明宫含元殿的龙脉。
大雁塔伴随着日落日出,星河运转,千古永恒地映在宽阔的水面中。
在这里,人们可以跨越时空,尽情地与历史对话;也可以想像末来,凝思于永恒的天地间。
2.设计理念大雁塔体现着盛唐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文化。
当时的长安城是东方的政治、文化中心,盛世空前,它规模宏伟,秩序鲜明。
大雁塔北广场的设计正是再现了唐长安城宏伟的尺度、井然的秩序以及丰富的文化。
●城市骨骼——里坊的再现●空间秩序的再现●街道尺度的再现●文化活动的再现2.2深圳某建筑综合体概念设计● 项目概况:该项目为一建筑综合体的概念设计.位于深圳滨海某地段.总建筑面积260万平方米包括一栋超高层包括办公楼及酒店.公寓会展中心和商业。
● 资源分析:滨海的位置使其具有优越的海景.同时隔滨海车行路为一滨海公园。
● 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海景与滨海公园。
● 设计手法:整个建筑综合体围绕一个面向人海方向升起的船形退台J ’场布置通过天桥走廊跨过海滨车行道.与海滨公园联为一体将海景公园引入平台使巨大的人造物与环境形成了密切的关系同时升起的广场避免了周边道路的喧闹与干扰,并获得更佳的海景视线。
主体南北两侧为贯穿东西的两条绿带将风景与海风引入建筑群。
2.3青岛银都景园● 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青岛市东部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东侧为121号路,南侧为东海路,西侧为黄德别墅区,北侧为28号路:地形由西北向东南自然坡地高差12米,北侧中部向东侧中部形成冲沟;东南侧为海景,西北侧为山景。
规划建设用地53公顷.总建筑面积5 05万平方米,总户数250户,总车位250个。
● 资源分析:山景.海景雕塑公园面海的坡地地处国家旅游度假区等这一切,为该项目提供了太多优越的自然资源● 设计理念:对场地内部资源充分利用,使自身融入周边的环境,为整个区域增色,同时最大化地利用外部景观资源以提升项目分值。
深圳某建筑综合体概念设计青岛银都景园2.4天津英式风貌区规划设计2.4.1、资源分析天津的英法风貌区内,有大量精致的具有欧洲风情的历史建筑群,其规模的完整,堪称全国之最,在亚洲亦不多见,其中包括:现存的各类历史公共建筑:法国公议局、法国领事馆、法国军营、紫竹教堂、华俄道胜银行、汇丰银行天津分行、利顺德大饭店、英国球房、戈登堂遗址、开滦矿务局、怡和洋行大楼、原太古行仓库等。
地标性的都市空间:中心花园(原法国花园)、市政府南公园(原英国花园)、海河河滨绿带。
丰富的历史典故与名人故居:郑士琦旧宅、袁世凯夫人旧居、吴重喜住宅、田中玉旧居、孙传芳旧宅、庄乐峰旧居、吉鸿昌旧居、章瑞庭旧居、张学良旧居、元隆孙旧居。
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源,如果善加保护运用,将是天津发展最可持续的经济资产。
2.4.2街区定位●从天津的工商服务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京津地区,仅天津人口就达1 000余万,已经具备形成全球经济区域的规模。
可以预见,未来天津制造产业日渐茁壮后,工商服务业将具有相当的成长空间。
目前,固然大规模的工商服务产业市场尚未成熟,对5A级办公空间的需求十分疲软,但即早运用并集合已具相当市场发展潜力的中小规模企业及工商服务业,形成优质的工商服务企业中心形象,对天津形成健康强劲的工商服务产业,将可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天津观光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应该成为海河观光带上最令人玩味的明珠。
●从天津交通运输发展的角度来看英法租界区内道路尺度狭小而亲切、走向曲折,极难为通过性交通有效运用。
然而,街区位居全市中心地区,极适宜扮演城市的中心功能,应该发展成为目的性的、频繁的城市交通旅次起讫中心。
2.4.3、CB。
结构规划构想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CBD为南站地区、解放北路地区、小白楼地区。
南京路走廊、小白楼地区已初具规模,南站地区已明确开发性质和开发量;天津站{东站)即将开通京津城际列车、地铁2. 3号线和津滨轻轨,随着轨道交通的改善,天津站地区将成为重要的就业中心。
根据天津城市发展情况,我们提出CBD结构设想。
●建构多元共生的CBD环小白楼南京林阴走廊:多元性工商贸易启动走廊;营口道花园角街区:世纪金融服务及信息管理中心;法国中心花园街区:精致旅馆俱乐交流中心;解放承德历史街区:知识经济及创意产业孵化器;东站河港转运街区:关键性运输导向工商服务就业中心;南站滨河公园街区:国际贸易行销中心.英国公园街区:商务旅馆娱乐交流中心;多元共生的CBD环形成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域,减轻了历史街区的开发量的压力。
●明确历史街区范围.全力保护街区历史风貌及尺度根据城市形成历史和现状历史遗存的分布,确定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东北侧以海河为界,西侧到大沽路接建设路形成的交通干线,同时,将中心花园纳入保护范围。
借鉴伦敦、巴黎等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和城市尺度,确定保护控制要求:保持历街道的尺度,新建建筑高度控制在20米。
●理清通过性城市干道,提供地区可及性的地方路网大沽路接建设路拓宽至36米,保定路打通拓宽至26米。
●战略性地于公交场站步行距离内逐步推行高强度、高品质的大众运输导向主要形成营口道走廊、东站地区、南站地区、小白楼南京路走廊为重点的高强度开发区域。
2.4.4规划系统构想●土地使用系统鼓励共生共荣的混和土地使用形态,丰富城市功能,保证地区的高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