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合集下载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的概念
概念
经度地带性规律是指地理环境因地球 自转和公转导致的气候、植被、土壤 等自然要素在地球表面呈东西方向上 的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
地球自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移动,引起不同纬度地区接收 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差异,进而影响气 候、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分布。
经度地带性的表现
气候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类型由 热带雨林、亚热带湿润、温带湿 润、温带干旱、寒带苔原和冰原 依次更替。
气候异常
气候异常现象也是非地带性的表现之一。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气候条件可能会与周围 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土壤类型多样化
由于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不均,土壤类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母质、气候、地形 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类型可能会与周围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非地带性的影响因素
土壤类型更加温暖湿润。
地形
地形对经度地带性规律的影响表现在高山地区,由于地形抬升 引起的气候变化,使得同一纬度不同地形区的气候、植被和土
壤类型存在差异。
04
垂直地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的概念
垂直地带性是指地理环境随海拔高度 而产生的垂直变化规律,即不同海拔 高度的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 呈现出的垂直分布特征。
THANKS
感谢观看
地域分异的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之 一,包括温度、降水、风向等。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生物群落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不
同的影响。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地域分异的影响也非常显 著,不同的地形地貌会导致不同的水 热条件和土壤类型等。
人文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
山地草原荒漠草原1500山地草甸草原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物积雪冰川荒漠荒漠草原干旱山地草原山地草原高山草甸积雪冰川20002500300035004000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山地迎风坡雪线较低观察两坡雪线的高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个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以热量为基础的纬度地带性差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以水分为基础的经度地带性差异
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
3)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阳坡高于阴坡
如图: 北半球温带某山地的南坡 和北坡垂直带的分布


落叶阔叶林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B、C的垂直带谱中都有针叶林带,哪座山的针叶林分布 的海拔高度高? 4)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同一自然 带分布的海拔越高。
D
C
A
B
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非洲大陆从赤道向 南北两侧自然带是沿 什么方向延伸?沿什 C D
2、这种差异主要受什 么因素影响? 纬度位置
B
亚寒带针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观察两坡雪线的高低
北坡
积雪冰川 4000 高山垫状植物 3500 3000 针叶林 2500 干旱山地草原 2000 山地草甸草原 山地草原 1500 荒漠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高山草甸 山地草原 高山草甸 积雪冰川 南坡
5)山地迎风坡雪线较低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的 分 异 规 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 分异(以热量为 基础的纬度地带 性差异) 水平地域分 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 异规律(5 个规律)
从沿海到内陆的 分异(以水分为 基础的经度地带 性差异)

第八章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八章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具体表现。
二、垂直地带谱 垂直地带谱是山地垂直带的更替方式。 1、基带 垂直地带谱的起始带为基带。 基带与所处的水平地带的水热条件是相适应的, 自基带往上各垂直地带的组合类型和排列序次也表 现出与所在水平地带往高纬方向的更替方式存在极
大的相似性。基带类型决定了整个带谱的性质,也
决定了一个完整带谱可能出现的结构。
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
地球上辐射平衡的纬度分布:
热量分带:
2、非地带性 是指由于地球的海陆分布,使自然地理要素
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经线延伸,按经度发生有
规律的排列。
非地带性分异有大、中、小尺度:

大尺度地域分异包括海陆分布的、大陆与海洋的 起伏以及干湿度地带性等; 中尺度地域分异包括由地貌类型差异而引起的分 异现象;
第八章 自然地域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纬向地带性与经向地带性
第三节 垂直地带性
第一节 概述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性
二、地域分异的规模
三、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与基本规律 1.地带性 2.非地带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性
the first law of geography: everything is related to everything else,
从全球范围看,世界海陆基本上是东西相间 排列的。在同一热量带内大陆东西两岸及内陆水分
条件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便发生明显的经向地带性
分化。自然要素以及自然综合体东西向表现出诸如
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半荒漠—荒漠等不同景观
的规律性更替。
气候及植被的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
降水的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
自然界中地域分异的现象是非常显著的。从赤

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汇总

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汇总

的 分 异 规
垂直地域分 异规律(5 规律)
基础的经度地带 性差异)

2、乘火车沿陇海—兰新线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
途看到的地理环境的变化属于(B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3、读“坡向与自然带图”,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
响的是(B )
3)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阳坡高于阴坡
如图:
北半球温带某山地的南坡


和北坡垂直带的分布
落叶阔叶林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B、C的垂直带谱中都有针叶林带,哪座山的针叶林分布 的海拔高度高?
4)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同一自然 带分布的海拔越高。
D C
A
B
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北坡 4000 3500
“人 间 四 月 芳 菲 尽, 山 寺 桃 花 始 盛 开”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①成因: 随海拔高度的
变化
水热条件 变化
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图
②分布特征:
1)山体所在的 纬度位置决定了 基带类型。
2)山地所在的 纬度越低,海拔 越高,垂直带数 目越多,垂直带 谱越完整。
北坡
南坡
基带
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
观察两坡雪线的高低
积雪冰川
积雪冰川
高山垫状植物 高山草甸
高山草甸
南坡
3000 2500 2000
针叶林 山地草甸草原
山地草原
干旱山地草原 荒漠草原
1500 山地5草)原山地迎风坡雪线较低
荒漠
荒漠草原
从赤道到两极的
分异(以热量为
基础的纬度地带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比较表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比较表
热量、水分
具体形成原因
随着纬度位置的不同,热量条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导致自然带发生变化
随着海陆位置的不同,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导致自然带发生变化
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热量和水分条件也发生变化,导致自然带发生变化
分布
特征
延伸
方向
东西延伸
南北延伸
水平延伸
更替
方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南北更替
东西更替
垂直更替
典型
2.内陆:气候干燥,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闭塞,经济落后。
1.农业生产上,造成作物种类、生长期、收获量随高度发生变化。
2.山地温度降低、空间狭小、交通不便、建筑困难、水土流失,使人口密度、经济发达程度随着海拔升高呈明显的递减趋势。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比较表
地域分异规律
(差异性)
水平分异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名称
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
东岸: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极地苔原带—极地冰原带
西岸: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极地苔原带—极地冰原带
由沿海到内陆:
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由山麓到山顶:
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高寒荒漠—苔原带—冰原带
形成主导因素
热量条件
水分条件
地区

《综合自然地理》第02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综合自然地理》第02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由局部因素的差别造成的分异现象


局部因素:地貌部位、小气候、岩性、土质、排水条件等
地方性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充分分异(背景)后的进一步分异 地方性是最低级的地域分异
二.地方性分异因素
(一)地貌部位和小气候 1.地貌(形态)部位:坡高、坡形、坡向
2.小气候

概念:近地面的光、热、风、水分等方面的综合状况。 小气候的形成:取决于下垫面的差异,其中主要是地貌部位的差别 小气候的分异:不如地貌部位明显,但却更为直接

不同坡向坡地上的太阳辐射 (北纬40°、坡度40°、全年)
格鲁吉亚巴统植物园南北坡气温和相对湿度差异(C· A萨鲍日尼娃)
不同高度南北坡气温 5 50 高度(cm) 28.0 23.8 南坡(℃) 23.8 22.2 北坡(℃) 4.2 1.6 气温差(%)
150 22.0 21.8 0.2
不同高度南北坡相对湿度 5 50 高度(cm) 54 64 南坡(%) 70 72 北坡(%) -8 相对湿度差(%) -16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 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维地带性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地域分异
热带
亚热带
北温带
亚寒带
寒带
湿润
半湿润半干旱
干旱
第一节 地域分异 一.基本概念
1.地域分异:地球表层各组分及自然综合体沿着地理坐标方向,分化 成相互更替的各级地理单位。 2.地域分异规律:反映地球表层各组分及自然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 (空间地理规律)。
热带雨林带的发育
一.全大陆地域分异规律
2.干湿地带性(非地带性):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从沿 海到内陆沿经线方向延伸,按经度方向发生有规律的更替(与经度无 关:经度地带性、经度省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揭示地球表层水平地带性和水热条件的关系 地理地带周期律:地表自然地带随着R和R/(L·r)发生周期性有规律的
变化规律 意义:可以在知道R和R/(L·r)情况下查表得知自然地带。
R/Lr
Ⅰ列 0
0~1/5
1/5 ~2/5
Ⅱ列 2/5~3/5
3/5~4/5
4/5~1
Ⅲ列 1~2
Ⅳ列 2~3
Ⅴ列 3~4
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南北分化现象。 主导分异因素:地带性分异因素 分异特点:每一个热量带不仅有它的热量﹣温度特征,而且在气压、
降水、陆地水文、风化壳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群落、外营力地貌 等方面都具相应的特征,形成相同的综合自然特征。 分布:理论上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高低纬明显,但中纬不明显 (水平地带性)。 是陆地自然区划中划分地带性单位的理论基础。
自然地带学说
影响地球面貌最主要的因素是水热条件 水热的对立统一关系:热置于水运动之中并改变水形态,水又反过
来影响热运动 各区域水热的量和质的对比不同,导致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取决于
其矛盾的主要方面 水热关系的表达:湿润(干燥)指标
➢ 湿润度K1 = 降水量R / 蒸发力E ➢ 干燥度K2 = 蒸发力E / 降水量R
分异特点:气候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向等)在地表 呈纬度分布
太阳辐射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刘胤汉,2010)
RO 海洋辐射平衡 Rc 大陆辐射平衡 Re 整个地球表面的辐射平衡
kcal/cm 2.a
150 RO
100
Re
Rc
50
北纬
南纬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五章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重点:讲明基本概念,自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地域分异在不同尺度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相互关系,为综合自然区划和土地分级与分类奠定理论基础。

难点:本章似乎是纯理论内容,但也是从实际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理论,很多规律均有实际内容,因此学习本章时要注意从事实上去理解各种规律,不必离开客观实际去背诵这些理论。

第五章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前面讲到地球表层的整体性,地球表层不断从外界输入能量(负熵流)才能维持一定的有序性,使地球表层具有整体特征。

从整体上看,地球表层具有整体性,那么内部有无差异呢?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由于输入地球表层的能量(太阳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a.时间上,公转产生四季,自转产生昼夜,一天中接受的太阳能不同。

b.空间上,赤道、中纬、高纬不同的纬度获得的能量不同。

由于内力作用结果,使地球表层不均匀,产生了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活动等。

所以内部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自然综合体在不同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分纬向、经向、垂直和局部。

热带亚热带(土壤、植被相应的1.从赤道——极地温带表现出不同的类型)(纬向变化)亚寒带寒带湿润森林2.从沿海——内陆半湿润森林草原(经向变化)干旱草原半干旱荒漠3.从山下——山顶,自然带垂直变化。

4.局部小到一个山地的阴坡、阳坡都不相同。

前述现象都是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分异的结果。

第一节地域分异的基本概念1.地域分异: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地域分异。

2.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现象各组成部分及整个的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是指陆地表面和海洋表面的各级自然综合体及其组成要素按一定的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

狭义的是指陆地表面自然综合体及其组成要素的分异。

3.地域分异因素(导致各种分异的原因):导致地域分异差异的各种原因及因素,称为地域分异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的总和,其中涉及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

这些自然现象不仅在空间上存在着差异,而且在时间上也存在着变化。

由于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因此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也非常复杂,而地域分异规律就是基于这些联系和影响的表现。

地形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基本的属性之一,它包括山脉、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

由于地球自转、公转、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和运动等原因,地形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差异。

例如,靠近海洋的地区通常具有较平坦的地形,而位于地球板块交界处的地区则通常具有复杂的地形,比如高山和深谷。

气候也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主要与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有关,包括大气层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因素。

由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洋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例如,赤道附近的地区气候炎热潮湿,而极地地区则气温极低,干燥寒冷,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生态系统也非常独特。

水文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方面。

地表水主要指江河湖海、冰川、湿地等,而地下水则主要存在于岩石孔隙和地下水层中。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水文条件也存在着差异,例如,沙漠地区常常缺乏水源,而雨林地区则水资源丰富。

生态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为复杂和多样的方面之一。

它包括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体系和各种生态系统。

由于地形、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温带地区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而热带地区的雨林生态系统则非常脆弱,受到破坏的风险很大。

总的来说,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非常复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地球自身运动、大气、水文、生态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导致的,这也为人类在不同地区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四大地域分异规律

四大地域分异规律

四大地域分异规律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地球上,从炎热的赤道到寒冷的两极,从湿润的沿海到干燥的内陆,从高山之巅到深谷之底,自然景观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就是地理学科中所讲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

主要包括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也被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所导致的。

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多,终年炎热;而两极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

随着纬度的增高,热量逐渐减少,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比如在低纬度地区,常见的是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以茂密的热带雨林为主,土壤肥沃;而在高纬度地区,则是寒冷的极地气候,植被以苔藓、地衣等为主,土壤贫瘠。

这种热量的差异导致了自然景观沿着纬度方向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从赤道的热带雨林带,依次过渡到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直至寒带的苔原带和冰原带。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又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海陆位置的差异引起的水分条件的变化所导致的。

在沿海地区,海洋带来了丰富的水汽,降水较多,气候湿润;而在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较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这种水分条件的差异使得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湿润,植被以森林为主;而到了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植被逐渐过渡为草原和荒漠。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和荒漠带的景观变化。

垂直分异规律则是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的水热条件的差异所导致的。

一般来说,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先增加后减少。

这就使得在同一座山上,不同的海拔高度会出现不同的自然景观。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规律有哪些?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规律有哪些?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规律有哪些?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具有以下主要规律:
1.纬度规律:随着纬度的变化,自然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

赤道附近通常具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等热带气候和植被,而高纬度地区则倾向于温带和寒带气候和植被。

2.海洋影响规律:邻近大海和海洋环流对自然环境具有明显
影响。

沿海地区一般气候温和、降水相对较多,而内陆地
区则具有更大的温度幅度和较少的降水。

3.海拔变化规律: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气象要
素(如气压、湿度、降水量等)发生变化,植被类型和生
物多样性也会有所改变。

4.高原规律:高原地区通常具有特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原的气温较低,气压较低,降水较少。

高山上空通常云雾
缭绕,经常出现降雨或降雪。

5.河流和湖泊规律: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和形态对自然环境地
域分异有影响。

河流常常形成河谷,带来大量的水资源和
植被生长。

湖泊和水库的形成会改变降水、蒸发和植被分
布等,影响周边的自然环境。

6.大洋洋流规律:大洋洋流对自然环境地域分异有重要影响。

洋流通过运输热量和养分,影响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
系统。

例如,赤道附近的洋流可以带来大气能量,影响热
带地区的气候。

这些规律是基于大尺度的地理和气候要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复杂而多样的,同时受到地质、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在较小的尺度上会存在更多的地域差异和变化。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地球表面的地理区域会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生物、土壤和地形等自然特征,从而区分出不同的地域类型。

这些地域类型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地形、地质、水文、植被等影响。

因此,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地球表面的地理区域呈现出不同的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具体来说,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可以表现为:
1.气候分异: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有所不同,如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气候类型会导致不同的生物区域和自然景观类型。

2.生物分异:由于气候、地形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如沙漠、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会导致不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3.土壤分异:地球表面的土壤类型因地形、岩石和水文等自然因素而异,不同类型的土壤也会影响到该地区的植被和生态环境。

4.地形分异: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也因自然因素而异,如山地、平原、河谷等地形类型会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总之,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球表面自然环境下的区域差异性表现。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

- 1 -。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我国:大尺度(随纬度变化而发生的分异,海陆间的差异),中尺 度(具有足够高度的山脉的垂直带性差异),小尺度(河谷内部、 丘陵阴阳坡等的差异)
全球性分异 > 大陆或大洋分异 > 区域性分异 > 中尺度分异 > 小 尺度分异
规模 大尺度 中尺度 小尺度
层次
大陆 层次
区域 层次
局地 层次
范围
大陆或洲
约100万 平方公里 小于几百 平方公里
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南北分化现象。 主导分异因素:地带性分异因素 分异特点:每一个热量带不仅有它的热量﹣温度特征,而且在气压、
降水、陆地水文、风化壳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群落、外营力地貌 等方面都具相应的特征,形成相同的综合自然特征。 分布:理论上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高低纬明显,但中纬不明显 (水平地带性)。 是陆地自然区划中划分地带性单位的理论基础。
(引自刘南威,2009)
厚度
对流层至 沉积岩层
摩擦层至 风化层
林冠层至 土壤层
内部联系 全球性大气环流、水 分循环和地质循环 地区性大气环流及大
流域的物质迁移
群落的生物循环
更新速率 缓慢 居中 较快
第二节 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
一.热力分带性(地带性)
分异因素:太阳辐射能(地球形状、黄赤交角、日地距离、大气圈 的厚度及透明度)
地带性因素→ 气压、降水→
赤道高温 促进对流作用的强烈进行,降水丰沛
陆地水文→ 气候湿热,低压静风,径流充沛,沼泽广布
风化壳、土壤→ 生物群落→
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土层深厚 雨林植被等
地貌纬度地带性:外力地貌(气候地貌); 气候纬水、气候带等; 水文纬度地带性:水位高低、水量大小、汛期长短、结冰期、补给方式、含沙量; 植被纬度地带性(标志):植被型,植被种类组成(群落构造、物质储量、生产率); 土壤纬度地带性(标志):风化过程、风化壳类型、土壤水分和盐分状况、淋溶程度、 腐殖质含量、pH值和土壤类型。

第六章_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六章_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六章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一、名词解释:1、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沿水平方向呈带状的地域分异,是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2、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地域分异。

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3、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太阳能按纬度方向分布不均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纬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支配这种现象发生的规律就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4、省性:指地带性条件下的非地带性。

5、地方性:是局部地貌、小气候、岩性、土质、地表水和潜水的排水条件等因素的差别造成的分异现象,是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局部因素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也是最低级的地域分异。

6、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地带性指由太阳能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沿纬度的变化而发生分异的规律。

非地带性指由地球内能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不沿纬度的变化而发生分异的规律。

7、带段性:指非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

8、基带:在高大的山地区,自山麓到山顶,可分出一系列垂直自然带,最下面的一个叫基带。

二、简答题1、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有何异同?①概念: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沿水平方向呈带状的地域分异,是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垂直地带性—随地势高度的变化,沿垂直方向呈水平环带状的地域分异,受水平地带性影响,又不同于水平地带性。

②相似性:a.带谱相似,但方向不同;b.成因相同。

③差异性:a.自然带的宽度不同;b.湿度变化不同;c.光照不同;d.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不同。

2、说明各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性特点,但整体性是由各级之间的等级从属和制约关系所决定的,高级分异规律是低一级分异规律的背景和基础,低级分异是高级分异的进一步分化,小的分异规律受大的分异规律的制约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1. 概述 • 2. 地域分异规律的尺度 • 3.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1. 概述
• 1.1 概念 •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由这些要素组
成的整个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 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称为自然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制约或支配地域分 异的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干湿度分带性
大洋表层纬向自然带
• 大洋表层(大洋表面 以下200m深)纬向自 然带主要是太阳辐射、 温度、风向、降水等 气候地带性引起的大 洋温度、洋流、盐度 和含氧量差异,以致 海洋生物也有相应的 区别,从而引起大洋 表层自然综合体,按 纬线方向延伸而按纬 度方向有规律的变化。
大洋底层自然区域
• 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 地、山西高原、大同盆地等等
省性分异
• 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 • 在任何级别的地带性单位中得到表现。 • 热量带范围内的省性分异是最大一级的省
性。
省性分异
• 赤道带:气候省性差别不显著。 • 热带:西岸信风气候━内陆干旱气候━东
岸季风气候。 • 亚热带:西岸地中海气候━大陆内部亚热
1. 概述
• 1.2 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 • 太阳辐射能 • 地球内能
1. 概述
• 1.3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 由于地球作为一个行星所具有的形状和运
动特性,以及它在宇宙中的位置,致使太 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地域分异, 称为地带性分异。 • 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 势起伏、构造活动等区域性分异,称为非 地带性分异。
洼地带、冲积洪积扇。
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异
• 地方气候决定于范围比较小的气候形成因 素,如大片森林、湖泊、中等地形、城市 等,气温和湿度的水平剃度和垂直剃度比 大气候大。
• 海岸气候 • 湖泊气候 • 森林气候 • 城市气候
垂直(分)带性
• 1)垂直(分)带性的概念 • 2)垂直带谱 • 3)影响垂直带谱的因素 • 4)垂直带的特征
• 大洋底层的非地带性规律,首先表现在底 部中央为基本上呈南北延伸的大洋中脊和 岩浆溢出带,两旁为大洋盆地;其次,大 洋底部从海平面到海底分化为大陆架、大 陆坡、大洋盆地和深海沟等海底地貌类型, 由此导致海洋景观发生相应变化。
2.1 大尺度分异规律
• 3)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 • ①区域性分异(大地构造-地貌规律性) • ②省性分异 • ③带段性分异
带荒漠和草原气候━东岸夏湿冬干的季风 气候。 • 温带:西岸西风气候━大陆温带荒漠和高 原气候━东岸季风阴表现 • 如,中国中亚热带: • 东部浙闽沿海区:台风侵袭,降水比较均匀,
夏季有暴雨; • 湘赣中部:副高控制时出现伏旱,春寒和春
末夏初的阴雨影响很大; • 川、黔一带:降水比较均匀,降水强度不大,
干湿度分带性
干湿度分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整个自然综合体从沿海向内陆 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干湿度分带性是大陆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在宽广的大陆上,尤其是季风大 陆区,比较明显。
由于降水的分带性,导致了植被、土壤也呈现出类似的分带性。植被由沿海 地区的森林向陆地逐渐变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植被类型与干燥度之间的 关系见下图。
• 2.1 大尺度分异规律 • 1)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 • 2)全大陆、全海洋地域分异规律 • 3)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 • 2.2 中尺度地域分异规律 • 2.3 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
2.1 大尺度分异规律
• 1)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 • ①海陆分异 • ②热力分带性 • ③海陆起伏分异 • ④大陆外形格局
区域性分异(大地构造-地貌规律性)
• 大地构造-地貌分异是相应于一定大地构造 单元的地势地貌分异。
• 相对于大地构造分异而言,地势地貌 分异对地表其它组成成分具有更直接的影 响,更能形成景观的差异性。
• 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可形成不同等级的 区域单位,主要是指大高原、平原和山地 之间的分异。
区域性分异(大地构造-地貌规律性)
2. 地域分异规律的尺度
• 在基本的地域分异因素、派生的地域分异 因素和地方性的地域分异因素作用下,地 域分异规律分为大尺度分异规律、中尺度 分异规律和小尺度分异规律。
• 大尺度分异规律是中、小尺度分异规律的 背景,反之,通过小尺度分异规律的比较 和概括,也可以反映出大尺度分异规律。
2. 地域分异规律的尺度
带段表现较为特别。
2.2 中尺度地域分异规律
• 1)由高原、山地和平地内部地貌分异引起 的区域分异
• 2)地方气候差异引起的地域分异 • 3)垂直(分)带性
由高原、山地和平地内部地貌分异 引起的区域分异
• 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大高原、平原和山地内 部仍然存在分异。
• 如华北平原从东部沿海向西可分5部分: • 海滨平原、交接洼地带、冲积平原、交接
海陆分异
热力分带性
太阳辐射随纬 度不同而发生的热 力分带性具有全球 性规模,是一种全 球性的地域分异规 律,不论在大陆, 还是在海洋,这种 热力分带性都有明 显的表现,它决定 着气温、气压、湿 度、降水、风向等 要素在地表呈带状 分布。
海陆起伏分异
大陆外形格局
• 大陆的外形多呈三角形,且尖端指向南方; • 环太平洋、地中海地震、火山带; • 西太平洋为岛弧分布区; • 海沟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等。
气候较阴湿; • 云南高原:冬干夏湿的南亚季风气候。
带段性分异
• 非地带性区域范围内的地带性分异,由于 这一规律在自然地带内有明显的表现,故 称为带段性。
带段性分异
• 在大陆东岸、大陆内部、大陆西岸表现不 同。
• 大陆东岸:带段性十分明显。 • 大陆内部:带段性表现是围绕大陆的干旱
中心,大致呈马蹄形分布。 • 大陆西岸:由于海陆相互影响的性质不同,
2.1 大尺度分异规律
• 2)全大陆、全海洋地域分异规律 • ①全大陆地域分异规律 • 纬度地带性规律 • 干湿度分带性规律 • ②全海洋地域分异规律 • 大洋表层纬向自然带 • 大洋底层自然区域
纬度地带性规律
•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 致按纬线方向延伸而按纬度方向有规律的 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