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

合集下载

高考高三历史文综41题开放式试题4

高考高三历史文综41题开放式试题4

高考高三历史文综41题开放式试题(含答案详解)(四)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其《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提出:“欧洲的核,心区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显然主要是东亚,但或许还有其他地方)的核心区之间经济命运的大分流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才出现。

”他认为,19世纪以前中国的经济核心区(主要指中国的江南地区)与欧洲的经济核心区(主要指英国)在发展水平上并没有大的差别,欧洲的现代性是偶然的结果,其关键性的促成因素是获得海外的资源和在利用地下能源方面取得了成就。

下面是其对利用地下能源方面的一些论述:中国煤矿业者面临的最大技术问题,特别是在西北,与他们在英格兰的同行面临的问题有根本的不同。

英国的煤矿经常渗水,为了把水抽干就需要有一台大功率的水泵。

中国煤矿中水的问题要少得多,相反,它们非常干燥,……专业技术对欧洲煤业的突破是至关重要的,……蒸汽机代表了一项更为重要的突破。

……只有在采煤业中蒸汽机的优势才明显到在短短几十年间得到迅速推广,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行业。

欧洲技术革新的浪潮当然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应该记住,地理位置和并列的偶然性在使英国的煤和蒸汽机成为工业化的前锋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大分流”的相关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1.观点部分:19世纪以前,欧洲与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差别不大;进入19世纪之时,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欧洲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2.论证部分:赞同:(1)19世纪以前的中国与欧洲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差别不大。

(可以参照以下要点)中、欧农耕经济仍然处于主导地位;新航路开辟后中、欧经贸往来密切且相对平等;中、欧同处于手工生产阶段等;(2)进入19世纪之时的中国与欧洲相比,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欧洲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可以参照以下要点)中国、欧洲不同的地理环境;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并拓展了市场;中、欧煤矿开采的不同环境以及欧洲蒸汽机的发明与推广等。

专题13 开放性试题(解析版)-2021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复习热点专题优选优练

专题13  开放性试题(解析版)-2021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复习热点专题优选优练

专题13:开放性试题1.(2021广东适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摘编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等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信息有关联,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国家战略影响棉纺织业的发展阐述: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与执政者的胆识魄力息息相关。

19世纪中后期,日本为摆脱受压迫奴役的境遇,“求知识于世界”,开启了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先进国家的行列,无疑也促进了经济的大发展,日本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逐年上升就是明证。

20世纪90年代,中国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迎合世界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焕发了经济发展的潜力,中国服装出口与日俱增就是就是铁证。

可见,高瞻远瞩的战略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

示例二:论题:民族独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阐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发展经济,而经济发展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后盾。

近代史上,印度一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经济发展受东印度公司的掣肘,发展艰难;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经济上成为列强的附庸,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操控,艰难发展。

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民族独立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零世界瞩目,1991年以来中国服装出口与日俱增就是就是明证。

总之,经济要发展,民族独立是必不可少的保障。

【详解】示例一:根据材料中图5、图6两条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国家战略影响棉纺织业的发展。

从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和中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战略的角度进行阐述。

示例二:根据材料中图4、图6两条信息,拟定一个论题——民族独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

从近代印度和现代中国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还可以从材料中提取其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结合相关史实阐述即可。

此题为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2021湖北适应考)(电报与近代中国)小楚同学在校园文化节中承担“电报与近代中国”展板的设计任务,通过搜集整理。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开放性”试题题组专练一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开放性”试题题组专练一

“开放性”试题题组专练(一)1.(2024湖南衡阳高三三模)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据曹广伟《世界经济秩序的历史变迁》制作从上图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学问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现代学者中,许倬云先生曾运用社会分层理论,从上、中、下三层关系纵论中国历朝政治统治的得失,别具只眼,异峰突出。

仅举其标题或可略窥大意:西周的包涵——上层的坚凝;秦代的缺失——中层与下层的疏离;汉代政治权力的基础——中层的坚凝;东汉的缺失——上层与中层的断裂;唐代的用人——中层的改变;宋代的养士——中层的扩大;明清的缺失——中层与下层的断裂。

这是切入政治体制架构的内部视察,将中国历史细化的理路,其中特殊重视中层的作用,认为凡是具有坚凝的“中层”,并能起上下转合作用的,一般治理国家都比较胜利。

——摘编自王家范《重评明末“封建与郡县之辨”》评析材料中关于社会分层的观点。

(12分)答案精解精析答案论题:世界经济秩序与中国经济改变存在联动关系。

(2分)论证:①新航路开拓以后,西欧国家推行殖民扩张与暴力掠夺,中国凭借强大的传统经济坚持朝贡贸易体制并处于优势地位;②工业革命后,英国渐渐主导了世界自由贸易秩序,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自然经济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与洋务企业的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不断发展;③大危机期间,世界经济秩序发生猛烈冲突和动荡剧变,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政府主动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④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进入两个市场对立时期,中国立足于本国国情实行了安排经济体制;⑤20世纪70年头以来,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胜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分,答出4点即可)结论: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面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动,中国实行了相应的对策。

(2分)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首先从图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可以从中外经济发展演化、中国与西方经济之间的关系等角度论述,再结合所学学问予以阐述。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专练古代历史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专练古代历史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专练(中国古代史部分)一材料一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大王碑和将军坟一号陪冢。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东北边疆存在最久的少数民族政权,存在于汉唐期间,前后历经约705年,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吉林、辽宁等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大量的文物。

高句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北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重要作用。

材料二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正式批准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高句丽项目符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六个标准中的五项。

包括:它体现了人类创造和智慧的杰作;作为历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它反映了汉民族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风格独特的壁画艺术;它也体现了已经消失的高句丽文明;高句丽王朝利用石块、泥土等材料建筑的都城,对后来产生了影响;它展现了人类的创造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材料三吉林高勾丽王陵的将军坟壁画《进食图》出土陶器好大王碑问题:(1)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有关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的哪些信息?(2)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的历史信息,你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3)“高句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没有相关内容,你认为在编写教材时是否应该将其写进新教材?简要说明理由。

二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所著,苏世军、周宇翻译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入选,依次是孔子秦始皇成吉思汗请回答:(1)从以上七人中选择你最了解的一个或一组人物,谈谈其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理由。

(2)从以上七人中,你能看出作者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依据此标准,如果让你从中国古代史中再选择一位历史人物填入表中空白处,你会选择谁?简要说明理由。

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新都(元大都)整体呈正方形,周长二十四英里,……城中的全部设计都以直线为主,所以各条街道都沿一条直线,直达城墙根。

高中历史开放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开放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开放试题及答案一、材料分析题(共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材料二:《资治通鉴》记载:“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此乃治天下之本。

”材料三:《史记·陈胜世家》记载:“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响应,秦朝覆灭。

”问题:1. 根据材料一,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5分)2. 材料二中提到的“废封建,立郡县”制度,对秦朝统治有何影响?(5分)3. 结合材料三,说明秦朝灭亡的原因。

(5分)4. 综合上述材料,评价秦始皇的统治。

(5分)答案: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巩固统治:首先,他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其次,他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再次,他修建了长城,加强了边防;最后,他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维护了社会秩序。

2. 废封建,立郡县制度对秦朝统治有以下影响:首先,它打破了封建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其次,它简化了地方行政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再次,它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减少了地方势力的反抗。

3. 秦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秦始皇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二是秦朝的法律过于严苛,人民难以承受;三是秦朝的徭役和赋税过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四是秦朝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缺乏有效的治理。

4. 秦始皇的统治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通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为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和严苛的法律制度,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二、论述题(共30分)请论述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公元713年至741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的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全国卷历史41题开放性试题必胜技方法(技巧)

全国卷历史41题开放性试题必胜技方法(技巧)

全国卷历史41题开放性试题必胜技方法开放题常见三大类型:1、提取信息说明类;2、观点论证类;3、自拟论题类。

类型一:提取信息说明类(一般要求提取两项信息)基本思路:A.提取材料中的观点(信息)(尽量从宏观方面和整体材料入手)B.说明为什么(论证)答题模式:信息1——说明1;信息2——说明2例1: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I·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word完美整理版问题: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类型二:观点论证类此类试题要求考生阐释题目中呈现出的观点,而不要求考生自行建构新的观点。

这些题目总是或隐或显地呈现了固定的“观点”,考生只需要明确选择(概括)其中一种即可。

解题思路:第一步:要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及态度。

不能写“我同意材料中的观点或我同意作者的观点”,一定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即:我同意(不同意)……(写出具体的观点,观点表述要准确且简洁),不要对观点进行辩证分析(要么赞同,要么不赞同,选其一)。

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1)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2)尽量不要反对或否定作者的观点(一般原则是选择赞同的观点进行论证难度要低一些。

因为学者提出的某些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总是有一定道理的,找正面的史实比较容易,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利用价值高,论证过程简单;反面论证驳斥作者的观点难度较大(3)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近代的还是古代的,中国的还是世界的),观点的提出也应符合题目时空要求。

第二步:用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并至少选用两个史实,要注意层次、角度的多样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第三步:总结重申自己的观点,呼应论题。

(造一个和论点意思相近的句子)答题模式:表明观点(态度)+史实论证+小结(呼应观点)例2:(2012全国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五)论文类(自拟型)方法总结 提取信息 — 自拟观点 — 史实论证 — 总结提升
四.答题模板
1.论题(论点、观点、信息): 围绕关键词、语言简练、指向明确.;
2.阐述(论证、评析): 两到三个自然段、史实全面贴切、有段落
总结; 3.总结提升
升华观点、带入历史术语、体现历史素养。
五.练习(2016全国卷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12分)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 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 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题一:“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得到实 践,同时也有所发展。
论证:启蒙运动中,思想家们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理性 王国的制度构想。其中“三权分立”学说作为制约权力的一 项重要构想,在资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 行政权和司法权。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 司法和行政权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不过,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主张由国王行使行政权。而美 国根据自身建立共和制国家的目标,不设君主,将行政权交 付总统,且三者独立平等。
论题三:政治构想必须结合国情才能转换为可行的政治 制度。
阐述:政治构想是建立政治制度的指南,近代资产阶级 代议制正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确立起来的,其中人民主权、 社会契约、民主法治、分权制衡等构想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的重要原则,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建立了议会制度、 三权分立制度、政党制度等。但不同的国家在同样的政治构 想下却有不同的政治实践。如美国独立前没有经过封建社会,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独立后经过探索建立了联邦制总统共 和制,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法国封建保守势力较强, 经过法国大革命和随后的系列斗争,最终第三共和国确立了 半总统、半议会制的共和政体。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走上统 一并建立起代议制,因而其制度实践中体现了专制主义和军 国主义特点,出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局面。

高考历史第42题 开放性试题各种类型答题模板总结

高考历史第42题 开放性试题各种类型答题模板总结
增删之后的好处4分(会怎样)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的全貌。
方法总结:答案结构:是什么+为什么(史)+会怎样(论)
类型四某公式或观点的修改类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1)(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一:恩格斯的观点是正确的。资本主义萌芽需要多种“历史前提”才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例如英国,这一历史前提表现为:
①英国较早产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②早期的殖民掠夺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
③圈地运动为其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
参考答案41、(12分)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2020年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强化专练-观点论证类解析版

2020年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强化专练-观点论证类解析版

开放性试题强化专练-观点论证类一、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冷战”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政论家赫伯特•斯沃普提出。

1946年初,他在为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起草的演说稿中写道,美国处于“冷战方酣之中”。

“冷战”结束后,我国史学界对“冷战”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下卷)认为,二战结束时,美国急需全球扩张,但受到来自苏联、东欧国家和广大亚非拉人民的反对,美苏同盟因此瓦解,“冷战”产生第二种王绳祖主编的《国际关系史》中认为,美国为了限制苏联在中东欧的影响是导致“冷战”的主要原因第三种一些学者认为“冷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摩擦和抗争,以及美苏不同战略之间的碰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选择表格中的一种观点进行探讨,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探讨。

要求史实准确,观点准确,史论结合)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谈者好以专制政体为中国政治诟病,不知中国自秦以来,立国规模,广土众民,乃非一姓一家之力所能专制。

入仕得官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

吾人反治国史,见中国有君主,无立宪,以谓是必“君主专制”。

何以必削足适履,谓人类历史演变,万逃不出西洋学者此等分类之外?然则中国社会,自秦以下,其进步何在?曰:亦在于经济地域之逐渐扩大,文化传播之逐次普及,与夫政治机会之逐渐平等而已。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针对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要求:见解明确,不能照抄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明末以来,在利玛窦等人的影响下,中国人开始真正地了解世界,涌现出以徐光启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

他们与利玛窦等人合作编译各种欧洲科学著作,向国人普及新的科学理念,一时间钻研西学蔚然成风。

历史开放性试题及答案

历史开放性试题及答案

历史开放性试题及答案一、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成,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材料二:《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材料三:《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曰:‘吾闻帝贤者有也,虽有舜、禹,不如吾自宽。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陈胜吴广起义时,为什么假借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3)根据材料三,分析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和郡国并行制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二、论述题(1)论述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2)论述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1)你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是进步还是倒退?请说明理由。

(2)你认为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否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请说明你的理由。

(3)你认为唐朝三省六部制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一、材料分析题(1)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消除诸侯割据的局面,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由中央直接任命郡守、尉、监等官员,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陈胜吴广起义时,假借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是因为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项燕是楚国的名将,他们在当时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陈胜吴广起义时,利用他们的名义,可以吸引更多的支持者,扩大起义的影响力。

(3)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安抚各地的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在中央设立郡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同时,对一些有功的诸侯封王,给予一定的自治权,以稳定地方局势。

(4)郡县制和郡国并行制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了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郡国并行制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地方诸侯,稳定了地方局势,但也为后来的诸侯割据埋下了隐患。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历史 专题24 全国卷开放式新题型 Word版含解析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历史 专题24 全国卷开放式新题型 Word版含解析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专题24 全国卷开放式新题型1.(2019年全国卷ⅠT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是评论性的开放性试题。

本题主要是要读懂材料中的观点。

根据“三、所谓对其本国己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虛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有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从当时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史。

具体的史实论证可以结合比如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史实。

既要看到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经及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也要看到封建专制给当时的人们带去的压迫,以及对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2019年全国卷Ⅱ T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高考高三历史文综41题开放式试题2

高考高三历史文综41题开放式试题2

高考高三历史文综41题开放式试题(含答案详解)(二)11。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固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洪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在;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

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l918年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材料二夫自庖羲画卦,以适于今,文字递进,逾五千年.今日中国人口四万万众,其间虽不尽能读能书,而率受中国文字直接间接之陶冶。

外至日本、高丽、安南、交趾之族,亦皆号曰“同文”。

以文字实用久远言,则远胜于巴比伦、埃及、希腊、罗马之死语。

以文字传布流用言,则虽以今日之英语号称流布最广,而用之者不过二万万人,曾未及用中国文字者之半也。

盖一民族之进化,至能有文字,良非易事;而其文字之势力,能旁及邻团,吸收而同化之.所以五千年前,不过黄河流域之小区,今乃进展成兹世界无两之巨国.虽以积弱,屡遭异族吞灭,而侵入之族不特不能同化中华民族,反为中国所同化,则文字之功为伟矣。

虽今日新学之士,间有倡废中国文字之议,而以作者观之,则中国文字决不当废也。

—-孙中山提炼材料中对文字态度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12分)【参考答案】观点一;钱玄同主张废除中国的汉字。

受到呼唤科学和民主,否定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的思潮的影响;中国文字使用不方便;字义文法不准确,不便于接受新鲜的西方事物;是封建文化的代表,不适应当前新的时代要求。

观点二:孙中山不主张废除汉字。

中国文字历史悠久,生命力很强;使用人数众多,影响很大,汉字在社会发展中作用很大;中国文字在民族融合中作用突出。

1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历史评价方面的“盖棺论定”,而且还将决定辛亥革命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走向.然而,辛亥革命的面目仍然笼罩着重重迷雾。

高中历史开放题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开放题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开放题试题及答案试题:请分析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结合具体历史事件,讨论其在不同朝代的发展和变化。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它起源于隋唐时期,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与完善,直至清朝末年废止,历时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流动。

它为平民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度,使得社会阶层的界限变得模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为了应对科举考试,士人家庭普遍重视教育,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知识的积累,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

再次,科举制度影响了政治结构。

通过科举选拔的官员,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政治能力,这有助于提高政府的治理效率和公正性。

然而,科举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它过分强调文学和经学,忽视了实用技术和科学知识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科技的发展。

在不同朝代,科举制度也有所发展和变化。

例如,在唐朝,科举制度开始成熟,设立了进士科、明经科等,选拔官员更加注重实际才能。

到了宋朝,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考试内容更加丰富,选拔机制更加完善。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达到了顶峰,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考试内容过于僵化,考试舞弊现象严重等。

综上所述,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度最终被更为先进的选拔机制所取代。

结束语: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时代背景和局限性。

了解和学习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天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
犬牙交错:是指有意打破山川地形特征,使 各行政区域无天险可据,防止形成割据。
2024/10/23
2024/10/23
考点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1.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 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等。这其实从 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强 B.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C.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制度
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 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 思想上的科学化、多元化 教育、军事、外交……
思想
2024/10/23
反对: 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
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 生并壮大发展;
2.思想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已经出 现。(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 客”,“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尚书·禹贡》
九关内州(分山别海关是) 冀河南州(、黄徐河)州 兖淮南州(、淮青河)州 扬梁江岭陇南南右州州(((、、长五陇荆雍江岭山)))州州 和山南豫(州终。南太
华)
2、 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划分规则不同。 说明:唐代的“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
理形势。
山川形便: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划分行政区域。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行政区划面积小
南方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趋衡
1.信息:汉代的州多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基本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考点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历史开放性试题及答案

历史开放性试题及答案

历史开放性试题及答案一、试题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影响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制度的特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特点:1. 广泛选拔人才:科举制度采取了举人、进士两个层次的选拔机制,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仕途。

2. 以文为主:科举考试侧重文学才能,通过考察文化修养、文笔水平等来评判人才,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3. 社会等级观念:科举制度在选拔上将士人分为三甲九品,形成了尊崇士人的社会等级观念。

4. 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于科举选拔的是肩负重任的官员,因而科举考试成为时代精英追求的目标,激发了负责任和使命感。

影响:1. 社会稳定:科举制度使得社会有序,将人才引入政府机构,保障了政府稳定和运行的持续性。

2. 文化传承:通过科举制度选拔的士人往往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社会流动:科举制度打破了人口的边界,使得农村士人有机会进入城市,促进了社会流动和阶层的变革。

4. 教育兴盛: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成为了唐宋以后教育繁荣的基础。

二、试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对各国以及全球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政治影响:1. 新的世界秩序: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了世界两极,形成了冷战格局。

2. 联合国的成立:为了避免战争重演,联合国应运而生,成为了重要的国际组织,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合作。

经济影响:1. 美元霸权:美国在战后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经济国家,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主要媒介。

2. 世界经济一体化:战后,各国开始进行经济重建,逐渐形成了全球化的趋势,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日益频繁。

社会影响:1. 大规模移民:战争导致了大量的人口迁徙和难民潮,影响了各国社会结构和民族关系。

高三历史开放性试题(小论文)类型汇总

高三历史开放性试题(小论文)类型汇总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火药及火药武器,但是,16、17世纪欧洲造出来的火炮和燧发枪从工艺和爆炸性上远远高于中国。

17世纪英国的波义耳提出了化学概念,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清晰阐述了质量守恒定律,同年他的《初等化学概论》一书出版,列出了33种元素以及化学方程式。

1825年,歇夫列里提出了黑色火药的化学反应式:2KNO3+3C+S=K2S↓+N2↑+3CO2↑,据此配制火药的最佳比例为:硝74.84%、硫11.84%、炭11.32%。

英国按照这个方程式配制的炮用火药比例为78%、硫8%、炭14%;枪用火药比例为硝75%、硫10%、炭15%,无论哪种配方,爆炸力都大于中国清朝仍在使用的传统配方:硝80%、硫10%、炭10%。

——许春风《谈对必修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提取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联系时代背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举例:科技发展受制于社会环境。

(2分)16-19世纪,科技的不同发展状况是中西方社会发展状况的缩影。

明中期以后至清前期,中国专制集权政治的空前强化,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生产方式的落后,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使中国科技难以实现向近代科技的过渡。

16世纪以来,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不断推进,民主政治逐步确立,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开展,都刺激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因此,社会各领域的落后制约了科技发展,导致了中国的落伍,成为近代中国灾难的根源。

(10分)2.(2019·成都高三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是指这样一种区域,它相对于其他地区重要的多,如果某一集团控制了它,就有可能获得对其他区域的支配地位,从而可能奠定其政治领导权,同时,该集团为了建立和维护该区域的重要地位,又会给它以特别的重视。

——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原创高考历史全国123卷开放性试题参考示例)

原创高考历史全国123卷开放性试题参考示例)

原创高考历史全国123卷开放性试题参考示例)解答高考全国123卷历史开放性试题颜泽源2021年高考全国文综1卷历史42题开放性试题参考例如:2021年高考全国文综1卷历史42题例如一小说情节:鲁滨逊在巴西兴办种植园,去非洲贩卖黑奴。

历史现象: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创立种植园,停止三角贸易。

概述:新航路开拓后,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兴办种植园、开采金银矿藏。

由于美洲需求少量休息力,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兴起。

三角贸易以欧洲廉价商品到非洲换取黑奴,满载黑奴的船只越过大西洋抵达美洲,换取美洲的金银和农产品,运回欧洲。

评价:种植园经济掠取的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聚的重要来源;黑奴贸易,破坏非洲社会经济的开展,使非洲丧失少量精壮休息力;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少量休息力,为美洲资本主义开展发明有利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开展。

例如二小说情节:在荒岛上,鲁滨逊仰仗自己的智慧和力气,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植物,生活居然〝过得很富有〞。

历史现象:人文主义思想。

概述:十四世纪末尾的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成为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潮。

人文主义主张把人和兽性从宗教约束中束缚出来,一定人的尊严、价值、力气和智慧,人是理想生活的发明者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应当为发明现世幸福而妥协。

评价:人文主义突破了天主教的肉体桎梏,促进思想束缚;对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严重影响,进而推进资本主义开展;促进迷信文明开展;对人文主义的过火推崇形成团体私欲的收缩、众多和社会混乱。

例如三小说情节: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气,是〝经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

历史现象:欧洲宗教革新。

概述:16世纪欧洲兴起宗教革新,发生了不听命于罗马天主教会的各个新教派。

新教支持罗马教廷的肉体垄断,主张:信仰即可得救;«圣经»是信仰的独一源泉,每个信徒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自在了解和解释;每团体都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

评价:宗教革新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确立顺应资产阶级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开展;打破天主教会的肉体垄断,开展了人文主义,推进思想束缚,促进迷信文明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14四川卷) 读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其他答案
• 州、道,监察地方,反应了中央集权加强
• 吐蕃、南诏等信息,与少数民族关系密切
• 汉唐间疆域的扩大,反应了国家实力上升
• 交州面积变动不大,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2018/11/14
三、知识完整类
41.(12分)以下为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的相关目录:
第三章 洋务运动的开展及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清政府政治格局的调整 (一)总理衙门的设立和辛酉政变 (二)相对稳定的内外环境 …… 第二节 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和新阶级的诞生 (三)近代军事工业的开办 …… 第三节 洋务运动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兴办 (二)西学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化 2018/11/14 ……
2018/11/14
二、图表类
图片题思路
• 看图片名称
• 注意图示或图例 • 图片上的文字(写了什么、怎样布局)
• 画面内容
2018/11/14
表格题思路
• 看表格名称(表头或表脚)
• 注意年代(历史事件代名词) • 注意数据(纵横两个方向比较)
• 小切口(小跨度)提取信息
2018/11/14
做题方法
• 1:提取信息(比较信息) ——特点、不同、变化、趋势 • 2:分析说明 ——原因、背景(立体综合)
• 3:结论
2018/11/14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 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I文综·41)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 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 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 宋代以后:重心移至江浙地区
《尚书·禹贡》 关内(山海关) 九州分别是 河南(黄河) 冀州、徐州 淮南(淮河) 兖州、青州 江南(长江) 扬州、荆州 岭南(五岭) 梁 州、雍州 陇右(陇山) 和豫州。 山南(终南太 华)
2、 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划分规则不同。
说明:唐代的“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行政区划面积小
南方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趋衡
1.信息:汉代的州多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基本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考点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 魏晋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 安史之乱: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高考41题开放性试题
一、观点评述类
做题思路
• 小论文
• 1:判断观点(是什么、支持或反对)
——材料中语句或者自己概括
• 2:史实论证(论据)
——史论结合、立体阐释(多角度)
• 3:总结升华 (理论)
2018/11/14
(2012 · 课标全国卷)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 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 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 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 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 史变迁(见下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 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 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 史论结合。)
1.观点:
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2.论据:
考点:中国近代化历程
器物 制度 思想
理形势。 山川形便: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划分行政区域。 犬牙交错:是指有意打破山川地形特征,使 各行政区域无天险可据,防止形成割据。
2018/11/14
2018/11/14
考点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1.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 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等。这其实从 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强 B.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C.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 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 思想上的科学化、多元化 教育、军事、外交……
2018/11/14
反对: 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 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 生并壮大发展; 2.思想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已经出 现。(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 客”,“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内部已经 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2018/11/14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 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 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奈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2018/11/14
修改内容
• 1.增加有关国民党政府抗日内容
• 2.增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内容 • 3.增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内容
2018/11/14
• 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 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 3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 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 出抗战全貌。 • 1960年的教材编写受“左倾”思想影响,烙上 了阶级斗争的观念,是革命史观的产物。应该 客观的看待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