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讲义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教学PPT课件1

〔北师大版〕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教学PPT课件1
29、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金斯莱 30、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31、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华兹华斯 3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学习目标: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 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 的主要原因。
一、辽沈战役 —— 1948年9月至10月
1、统帅:林彪 、罗荣桓
2、战略战术:“关门打狗”
3、主要作战地区: 锦州 4、战果:解放东北全境,第一次
取得对国民党军数量上 的优势
二、淮海战役—— 1948.11至1949.1
4.三大战役中,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5.国民党政府被彻底打垮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二、 填空题: 6.1948年9月至9年1月,人民解放
军先后发动了__辽__沈__、淮___海_、_平__津___
1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佚名 19、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20、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21、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22、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23、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梭罗 24、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乔·贝利 2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26、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罗洛·梅 27、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武者小路实笃 28、有志者事竟成。——佚名/JINGDIANTYPE.html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PPT课件 (1)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PPT课件 (1)
取得对国民党军数量上 的优势
二、淮海战役—— 1948.11至1949.1
1、统帅: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2、主要作粟战裕地、区谭:震林
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3、战果: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三、平津战役
1、时间: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31日 2、战略战术: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3、主要作战地区: 张家口、天津
大决战是 ( )
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2.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3.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正确 的是 ( )
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进行的战役 B、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 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的战役 4D.、三为大人战民役解中放,军基解本放上长解江放以了南华各北省全奠境定的基战础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5.国民党政府被彻底打垮的战役是( )
二、 填空题: 6.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
军三先大后战发役动。了__辽__沈__、_淮__海_、__平__津__ 7.1949年初,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
合力进行平津战役。解放军按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的顺序,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 等地。傅作率义部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 解放。
4、战果: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四、渡江战役
1、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1日
2、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23日
3、结果:国民党政权覆灭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五、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1、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解放军英勇善战 3、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北师大版〕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教学PPT课件10

〔北师大版〕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教学PPT课件10
从国民党来看: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逆民意 失民心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顺民意 得民心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民众支持
得民心者 得天下 !
课堂小结:
解放战争:1946.6---1949.10
人。
歼敌55.5万
伤亡陈双可,官堆以避徐庄集避免州免城军市碾队各庄和种平设民施的受 战争破坏,保护历史文物。
么能用和平的 方式解放北平 呢?这种和平 解放的方式有 什么好处?
张家口 新保安
平津战役(返回
1948.11.29--1949.1.31)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天津
1949年1月,国民党军司令塘沽傅作义
辽沈 淮海 平津
思维拓展
1.为何首战东北? 2.三大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3
和谈时期
1945.8 1946.6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1949.10.1
战 战战 渡 略 略略 江 防 进决 战 御 攻战 役
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一万元的纸币(1947年)
1948年,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二十五万元的关金券
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一百万元的纸币(1949年)
国民政府法币崩溃,天津市民争着兑换“金圆券”
国统区货币急剧贬值,人们不得不 携带大捆大捆的钞票,抢购日用品。
国统区人民挤兑黄金
论一论:国民党为什么会走向覆灭?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授课时间:授课人:【学习目标】1、在读懂地图的基础上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过程和我军的作战方针。

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难点: 认识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和战略战术的正确应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2、渡江战役:1949年4月,和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渡江作战。

23日,。

意义:标志着。

二、课堂研讨对比三大战役,在战略战术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三、延伸拓展“几十万,民工走不通。

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陈毅《记淮海前线见闻》该诗描绘什么情景?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你是如何理解“三大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的?【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电影《大决战》有三部,按战役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三部应是()①《辽沈战役》篇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2、在人民解放军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仪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进而获得和平解放的城市是()A.天津 B.张家口 C.北平 D.南京3、右图反映的是三大战役中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哪个战役()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4、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首诗反映的战役是()A.挺进大别山战役 B.三大战役C.渡江战役 D.孟良崮战役5、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事件是()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三大战役的彻底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北平和平解放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发表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材料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溃败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溃败

•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 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 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 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 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 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 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 杂的战役。
• • • • • •
• • • • • •
名称:平津战役 地点:平津一线地区 时间: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参战方: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 结果:解放军胜 伤亡情况:解放军 伤亡3.9万人 国民党军 损失52万人主要指挥官:林彪, 罗荣桓,聂荣臻,傅作义
•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所残 存的204万人中,能用于作战者仅146万人,对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已 形不成有组织的抵抗。国民党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重整军力,一方 面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总统",并出面 与中共和谈。 • 另一方面,则积极组织长江防御,企图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 放军渡江南进。国民党集中了115师约70万人的兵力,分布在宜昌至 上海段1800公里的长江防线上。其中九江以西由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 官白崇禧统率40个师25万人防守;湖口以东由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 伯统率75个师45万人防守。此外,尚有海军舰艇130余艘、飞机300 余架配合陆军作战。 •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已和蒋介石打了多年交道,对蒋介石 的缓兵之计已洞烛其奸,他们决心心的广大地区 时间: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 参战方: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 结果:解放军胜 参战方兵力:解放军 60万参战方兵力:国民党军 80万伤亡情况:解放军 伤亡十余万 国民党军 伤亡及被俘55万主要指挥官:粟裕,刘 邓,陈毅,杜聿明敌我损失比:4.06:1 • 相关影视作品: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ppt2 北师大版优秀课件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ppt2 北师大版优秀课件

四、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 组成部分,主要表现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 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 ,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 棒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 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男孩子自我鼓励下的执著,而这执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一、“关门打狗” 决战东 北
1、时间:1948年9月
2、指挥:林彪、罗荣桓
3、消灭敌军47万
二、大军合力战淮海
1、时间:1948年1月 2、指挥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三、兵临城下,直取平津
1949年1月解放北平
平津战役消灭和改编敌军52万。
奇迹往往是执著者造成的。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 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 看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 使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是盼望比赛 就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陡生。所以,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困难。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 错,尤其正面反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 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 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 战后,要尽量放松。在脑电波开始平和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加。你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 ,面对社会,面对工作,一切的未来都需要自己去把握。人一定要靠自己。命运如何眷顾,都不会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 帮你,一时的享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成功需要自己去努力。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疲软,再加上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涌向社会,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以至 努力提高自己。看着身边一个个同龄人那么优秀,看着朋友圈的老同学个个事业有成、买房买车,我们心急如梵,害怕被这个社会抛弃。所以努力、焦躁、急迫这些名 太想改变自己,太想早一日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自己。收藏各种技能学习资料,塞满了电脑各大硬盘;报名流行的各种付费社群,忙的人仰马翻;于是科比看四点钟 纷开始早起打卡行动。其实……其实我们不觉得太心急了吗?这是有一次自己疲于奔命,病倒了,在医院打点滴时想到的。我时常恐慌,害怕自己浪费时间,就连在医 的一种浪费。想快点结束,所以乘着护士不在,自己偷偷的拨快了点滴速度。刚开始自己还能勉强受得了,过了差不多十分钟,真心忍不住了,只好叫护士帮我调到合 上,我就在想,平时做事和打点滴何尝不是一样,都是有一个度,你太急躁了、太想赶超,身体是受不了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够我们 是1000前面的那个若是1都不存在了,后面再多的0又有什么用?我是一个急性子,做事风风火火的,所以对于想改变自己,是比任何人都要心急。这次病倒了,个人感 通乱忙乎才导致的,病倒换来的努力根本是一钱不值。生病的那几天,我跟自己的大学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想让老师帮我解惑一下,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别人也很努力 我了,为啥他们反到身体倍棒而一无所获的自己却病倒了?老师开着电脑,给我分享了两个小故事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保龄球效应”,保龄球投掷对象是10个瓶子,你 是90分,而你如果每次能砸倒10个瓶子,最终得分是240分。故事讲完,老师问我明白啥意思没?我说大概猜到一点,你让我再努力点,对吗?不对!你已经够努力了, 你,你现在就是那个每次砸倒9个瓶子的人。你累倒的原因是因为你同时在几个场馆玩,每一个场馆得分都是90分,而有些人,则是只在一个场馆玩,玩多了,他就能砸 倍,得分却还是远远超过你。老师讲的第二故事是“挖水井”,一个人选择好一处地基,就在那里一直坚持不懈的挖下去,而另一个人则是到处选地基,这边挖几米, 出水来了,而另一个人则是直到累死也没有挖出一滴水。首先,你必须承认努力是必须的,只要你比别人努力了那么一点,你确实能超过一些人。只是人的精力也是有 终得到的结果只会是永远装不满水桶的半桶水。和老师通完电话后,我调整了几天,也对自己手头上的事物做一些大改变。将目前摆在面前的计划一一列出来,挑出最 再以此类推,排完手中所有的计划。对于那些不是很急的,对目前生活和工作不是特别重要的,先果断放弃。我现在最迫切的目标是什么?当然是七月份的转行新媒体 第一位。而新媒体所需学习的技能又有很多,那怎么办呢?先挑自己有点底子的,有点基础的,把巩固持续加强。个人感觉自己写还是有点小基础的,所以就给自己一 文字,加强文案方面的训练。而另外PS也是做运营的必备条件之一,所以在训练文案的同时,还得练习PS,给自己的要求是每天练习PS半小时。还有别的吗?不敢有了 不多了。一直很喜欢作家刘瑜的一段话:每当我一天什么也没干的时候,我就开始焦虑。每当我两天什么都没干的时候,我就开始烦躁。每当我三天什么都没干的时候 ,我三天什么都没干啊,我寝食难安……这正是我三个月前的真实写照。多年来,我已经养成一种习惯,绝不让任何一分钟死有余辜:我在堵车的时候听日语,在等人 书,在任意两件事的衔接点那里扒出细缝,用来回邮件、回短信……我以为这就是所谓的勤奋,也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同伴的钦佩。但我很快就发现,我的工作时间越来 的情绪越来越焦躁,只要有十分钟的无作为,我就会变得非常慌张!而我的社交时间也不得不尽量地缩短,我甚至不再有功夫交朋友。更可怕的是,我的工作量明明没 倍地递增。我开始害怕夜幕降临的那一刻,因为那意味着这一天有更多的事情被贴上了“没完成”的标签。我责备那是自己“无能”的表现,直到我意识到问题的关键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件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件

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 小车推出来的。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新保安
华北野战军
北平
东北野战军
天津 塘沽
平津战役
张家口 新保安 (1948.11.29--1949.1.31)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天津
塘沽
解 放 华 北 全 境
三大战役
华东野战军 大军合力战 淮海 中原野战军
海州 商丘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华东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
中间突破 肢解敌人
双堆集 蚌埠
中原野战军
解 放 长 江 中 下 游 以 北
思维拓展 人民支援前线 淮海战役 民工 150万人 担架 30.5万副 大车 88万辆 牲畜 6300万头 粮食 4.3亿斤
人民群 众的支持是 解放战争取 得胜利的重 要保证。
战役名称 发起时间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
指挥者
林彪、 罗荣桓
参战部队
意义
东北野战军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刘伯承、 使长江中下游以 中原野战军、 陈毅、 北的广大地区获 邓小平、 华东野战军 得解放,为解放 军渡江作战奠定 粟裕、 了基础。 谭震林 东北野战军、 解放华北全境 华北野战军
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给林彪、 罗荣桓有关《辽沈战役作战方针》 电报
“关门打狗”
----中央军委部署
凭你学过的地理知识,你 认为东北的大门在哪里?
辽沈战役的关
键在于取得哪
个城市?为什 么?
发起时间:
1948年9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 意义: 解放东北全境,第一次取得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

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大军合力战淮海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要点:
1、时间: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2、经过:碾庄 陈官庄 3、意义: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获得 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双堆集
解放战争的胜利
刘伯承和邓小平在挺进大别山途中
1997年建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用70块花岗岩雕刻而 成,高7米、宽9.5米。群雕造型浑朴、气势宏大、栩栩如生 地表现了总前委成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 位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光辉形象和对胜利充满信心。
解放战争的胜利
大军合力战淮海
碾庄战场
解放战争的胜利
大军合力战淮海
华东野战军部队经鲁西南地区向徐州挺进
新保安
北平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天津 塘沽
解放战争的胜利
兵临城下 直取平津
平津战役司令部
平津战役司令部,即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在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药王 庙东大街2号,为清末民宅。1984年旧址按原貌修复,并辟作“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 部旧址一陈列馆”。原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司令员肖劲光为陈 列馆题写馆名。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关门打狗” 首战东
北 ■大军合力战淮海
■兵临城下 直取平津 ■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课程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 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 的主要原因。
战役名称 解放战争的胜利
时间 1948年9 月-1948 年11月
解放战争的胜利
大军合力战淮海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件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件

• 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展开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是哪三 大战役?都采取了什么样的战略战术?三大战役里歼敌人 数最多的是哪一大战役?
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各个击破 淮海战役:中间突破,肢解敌人 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淮海战役歼敌人数最多
•人民解放军什么时候发起渡江战役?其作战位置在哪里?什么时 候占领南京?渡江战役的目标和作用各是什么? 1949年4月21日发起渡江战役。在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 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4月23日占领南 京 渡江战役的战略目标是:歼灭一切反动反动派,解放全国 人民。作用是:解放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在平津战役中,率部起义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谁? 你如何看待此人的这一举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采取和平 手段解放北平?
• 仔细观察下图,找一找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位置
江阴
(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 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 三路强渡长江) 1949.4.21.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 战役 4.23.占领南京
毛泽东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题词
阅读毛泽东的题词,回答下 列问题: 毛泽东的这篇碑文提出了中 国近代史上三个重要的年代,你 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哪一年吗? 为什么说它们是中国近代中上非 常重要的年份? ⑴三年以来,指1946年人民解放战 争开始,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革命 的最后胜利而进行的斗争。 ⑵三十年以来,指1919年五四运动 爆发,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 舞台,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始。 ⑶一千八百四十年,指1840年鸦片 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 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斗争;它标志着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中 国近代史的开端。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件

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件

双堆集
肢 解 敌 人
蚌埠
中 间 突 破
平津战役:
1、时间:
2、领导人: 3、部队: 4、经过: 5、结果及作用:
为使古都北平(北 京)不被战火破坏,解 放军在做好攻城准备的 同时,与地下党配合对 傅作义部展开政治攻势 争取和平解决。1949年 1 月21日,傅作义接受 中共条件,愿意和平改 编。31日傅部全部开出 城外,解放军入城接管 防务,北平宣告和平解 放。 解放军北平外围演练攻城
1948年11月 ─ 49年1月 津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
的主力基本 歼灭和改编 基本解放长江 上被消灭, 中间突破 以北的华东和 肢解敌军 中原地区 国民党军队 大大加速了 先打两头 基本解放 人民解放战 后取中间 150多万人 华北全境 争在全国的 胜利
渡江战役:
1、时间: 2、领导人: 3、战线: 4、作用:
油画《平津战役》
战略决战时间、作战方针和战果简表
战役名称
三大战役
关门打狗 各个击破
时 间 发起时间
作战方针 共计歼敌人数
战果 历史意义
国民党军队 解放东 北全境
辽 1948年9月 沈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 ─ 11月
战 略 淮 海 淮海战役 决 战 平
1948年11月 ─ 49年1月 1948年11月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长 春
沈阳
关 门 打 狗
各 个 击 破
黑山、大 虎山
锦 州
塔山
辽沈战役自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共消 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不仅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而且使 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国民党军队下降到 290 万人, 人民解放军增加到 300万人。

第24课__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件

第24课__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件
国民党 365 军队 万
不足
被 动 略占 危机 优势 四伏
士 气
高 昂 低 落
理解历史
战略决战为什 么首先在东北 打响?
.
名称 东北 解放军 70万 国民党 55万
华北 20万 55万
华东 42万 60万
中原 20万 75万
西北 7万 30万
学习探究
我军超过敌军兵力,且 国民党在解放军的连续 能利用东北工业支援。 打击下,士气低落,兵力 敌人物资来源困难,又 锐减,其主要兵力被解放 撤守不定。 军分割在西北、中原、华 解放东北后,获得了战 北、华东、东北五个战场 略总后方,并可挥师南下。 上,失去了完整的防御路 若首战华北,将受华北华 线。从 1948年9 月到 1949年1 东之敌夹击;若首战华东, 月,人民解放军连续组织 则东北敌军将南撤关内, 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 实现战略收缩。 三大战役,为解放战争在 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钟山风雨起苍黄”中“钟山”是指什么地方? “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从何时何地开始的?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表 达了毛泽东怎样的革命思想?
四、渡江战役: 1、时间: 1949年4月21日 2、战线: 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3、解放军占领南京(时间) ——1949年4月23日
4、结果: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渡江战役
历史回眸
解放军渡江战役总前委
忆一忆、算一算
南京什么时候解放的, 南京 解放意味着什么,南京国民 政府存在多久?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讲义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讲义

本课重点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 的覆灭。
本课难点 中国共产党迅速取得人民解放战争 胜利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讲述的是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解放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内容。经过一 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积累了一些 相关的知识,所以应该能够做到根据教 学的安排进行教学准备,如以小组为单 位查找历史资料并可以进行总结概括的 能力。
探究: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点拨: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覆灭。
拓展:人民解放军迅速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
原因。建议学生通过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讨论。 总结:主观方面: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战略方 针和战略决策、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人民解放 军的英勇作战等。客观方面:国民党政治上的孤 立、不得民心,军事上战斗力差、指挥不当,经 济上横征暴敛、导致崩溃等。
承转: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
量全线崩溃。蒋介石因妄图“划江而治”的假和 平的阴谋又随即被戳穿。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 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 战役爆发。 演示:渡江战役小组成员操作流动示意图和 图片,并结合课本小字部分来讲述人民解放军的 豪迈壮举。 欣赏:请学生朗诵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 放军占领南京》并回答问题。
探究: 请辽沈战役小组同学指出 东北的地理位置,然后阅读思考:首战 东北的智慧所在?同时根据收集的资料 进行整理归纳,再由一名同学代表发言, 其他同学做补充,另三组同学可以提出 异议。
点拨:我军超过敌军兵力,且能利用 东北工业支援。敌人物资来源困难,又撤 守不定。解放东北后,获得了战略总后方, 并可挥师南下。若守战华北,将受华北华 东之敌夹击;若首战华东,则东北敌军将 南撤关内,实现战略收缩。
点拨:淮海战役的战略特点是“中间突破,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24 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导入新课:观察图片表,回答问题:1946.8-1948年中,国共两党兵力发展了什么样的变化?虽然国共两党兵力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了,但当时中共无论在兵力还是在武器装备上还是和国民党有一定差距的。

那么为什么在1948年9月要决定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展开决战?为什么中共有如此大的自信预言胜利女神是站在自己一边呢,它到底有何优势呢,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我们一起来找一下答案。

新课讲授一.国共两党战前形势提供课件史料:《国共两党战前形势对比表》请阅读回答:此时,中共认为决战时机成熟了,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军队机动兵力,后方,战斗形式,士兵斗志的角度去思考,归纳出:天时地利任何,决战时机成熟了。

一场战阵胜利的关键是否仅仅是兵力和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呢。

二.三大战役的概况:由学生自读课文完成,整体感知本课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前自学内容进行尝试记忆。

2、辽沈战役:(1)观察地图以及阅读材料谈论回答:为什么中共中央战略的决策人,会选择东北解放区作为首战场呢?(请结合材料以及屏幕显示地图与表格展开讨论)材料一:理由1:中共兵力在东北战场上超过国民党的兵力。

材料二:东北解放区广大军民经过近三年的艰苦斗争,解放区已经连成了一片。

面积占东北的百分之九十七,人口占八十三。

东北解放区工业发达,占解放区经济首位。

东北地区国民党军队只困守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少数几个据点。

理由2:中共在东北地区控制面积占据绝对优势。

东北地区工业发达,经济繁荣。

东北地区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

材料三: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各抗日根据地先后派出部队约11万人和干部2万余人到东北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并相继建立各级政权。

遵照中共中央指示,部队迅速分散到东北各地发动群众,组建地方武装,以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理由3:东北解放区的群众基础好。

(2)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在给林彪,罗荣桓有关“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的报告中指出这场战役中首攻锦州的重要意义,请结合地图思考后回答:辽沈战役中中共中央为何选择了先攻打锦州?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图,看看锦州位于东北的什么位置后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 覆灭的史实,比较分析国共两党军队强弱的 发展变化,得出国民党政权覆灭和解放战争 迅速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目的在于培养 学生从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综合问题的历 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对教材、教学环境、学生学情 等因素的分析,充分利用可开发的资源,精 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课堂教学。将全班 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辽沈战役小组、淮海战 役小组、平津战役小组、渡江战役小组), 分别准备各路野战军的资料,让学生通过查 找资料、个人展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学 习形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承转:根据辽沈战役后,全国形势的根本变
化和中原野战军攻克郑州后东进靠拢华东野战军 , 两军联合作战的有利态势,我人民解放军展开淮 海战役。 探究:怎样体会大军合力的宏伟气势?淮海 战役小组展示收集的各路野战军作战的图片资料。 演示:请淮海战役小组的同学动手操作淮海 战役流动示意图和录像资料片段:(1)1948年11 月6日至22日,中心是歼灭刘峙集团,徐州东线黄 伯韬兵团;(2)11月23日至12月15日,我军全歼 双堆集黄维兵团和围困向西南逃跑的杜聿明指挥 兵部;(3)12月15日至1949年1月6日,向被围国 民党军发动猛攻。
承转:淮海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80万挥
师入关,同华北2个兵团联合发起平津战役。 探究:如果你是平津战役的统帅,你采用 何种战略战术? 演示:平津战役小组成员根据平津战役的 流动示意图:(1)1948年12月5日至21日,将敌 军分割在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塘沽等 五个据点;(2)12月22日至1949年1月15日,解 放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塘沽等;(3)1949 年1月16日至31日,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 和平解放。分析得出“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战 略决策。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讲义
【课程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 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 的主要原因。
解析: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战东北是英明决策, 有利于掌控战争的全局。 淮海战役直接威胁到了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 区。 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渡江战役直捣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
点拨:淮海战役的战略特点是“中间突破,
肢解敌人”。 领悟:结合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统计表, 感受陈毅说过的一句话,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 小车推出来的。 点拨: 决定战争胜负的人,是人心的向背, 真正强大的力量不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 的重要保证,是历史的创造者。
本课重点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 的覆灭。
本课难点 中国共产党迅速取得人民解放战争 胜利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讲述的是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解放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内容。经过一 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积累了一些 相关的知识,所以应该能够做到根据教 学的安排进行教学准备,如以小组为单 位查找历史资料并可以进行总结概括的 能力。
探究: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点拨: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覆灭。
拓展:人民解放军迅速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
原因。建议学生通过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讨论。 总结:主观方面: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战略方 针和战略决策、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人民解放 军的英勇作战等。客观方面:国民党政治上的孤 立、不得民心,军事上战斗力差、指挥不当,经 济上横征暴敛、导致崩溃等。
探究: 请辽沈战役小组同学指出 东北的地理位置,然后阅读思考:首战 东北的智慧所在?同时根据收集的资料 进行整理归纳,再由一名同学代表发言, 其他同学做补充,另三组同学可以提出 异议。
点拨:我军超过敌军兵力,且能利用 东北工业支援。敌人物资来源困难,又撤 守不定。解放东北后,获得了战略总后方, 并可挥师南下。若守战华北,将受华北华 东之敌夹击;若首战华东,则东北敌军将 南撤关内,实现战略收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 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 预示着人民的胜利;感受共产党的聪明 智慧和英明决策,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缔造者;培养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 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战东北是英明 决策 , 有利于掌控战争的全局;淮海战 役直接威胁到了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 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渡江 战役直捣南京,国民党辽沈战役流动示意图:( 1 ) 1948
年9月12日至10月9日,解放锦州与长春;(2) 10月19日至28日,主要围歼廖耀湘兵团;(3) 10月29日至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 领悟: “关门打狗,各个击破”的战略战 术:位于东北西南的锦州是联结东北和华北的 咽喉,也是东北国民党防御体系的要害所在。 一旦先拿下锦州,便可切断东北敌军撤向山海 关的退路。人民解放军攻取了锦州,就关闭国 民党军队出入东北的大门,对长春等地的守敌 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为各个击破被围困 的敌人创造良好的战略态势。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对照三大战役空白图,根据 所学分析1948年9月之前内战形势的发展 和敌我军队力量的对比,说明国民党在解 放军的连续打击下,士气低落,兵力锐减, 其主要兵力被解放军分割在西北、中原、 华北、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失去了完 整的防御战线。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 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探究:如何理解北平和平解放的历史作用?
曾到北京旅游过的同学出示照片并谈感受。 点拨:北平和平解放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得以保障,文物、古迹和环境免遭破坏。不战而 屈人之兵的和平解决战事的方式,有利于解放军 进一步瓦解国民党军队。 小结:让全体学生设计表格填入三大战役的 时间、地点、军队、将领和战果。 拓展: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承转: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
量全线崩溃。蒋介石因妄图“划江而治”的假和 平的阴谋又随即被戳穿。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 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 战役爆发。 演示:渡江战役小组成员操作流动示意图和 图片,并结合课本小字部分来讲述人民解放军的 豪迈壮举。 欣赏:请学生朗诵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 放军占领南京》并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