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发病率。
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虽然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
而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阴阳失调和气血不畅所致。
因此,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核心是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和饮食调理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根据病情的不同,选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保护胰岛功能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的中药。
例如,黄芪、山药、苦瓜等中药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治疗中。
研究表明,这些中药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并且对糖尿病的并发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的目的。
研究表明,针灸疗法能够显著降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
推拿按摩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内分泌功能,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研究表明,推拿按摩能够显著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并且对糖尿病的并发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饮食调理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高蛋白的食物。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的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研究表明,合理的饮食调理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的使用,并且对糖尿病的并发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总的来说,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和饮食调理等。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应用综述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应用综述【关键词】中医护理;糖尿病并发症;综述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15-02目前糖尿病患者急剧增多,相应的由其产生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上升。
临床上除了中西医治疗外,中医护理的作用明显,临床应用广泛,地位更为突出。
现就临床上最常用、最简单易行、效果最明显得到医学界公认的几种中医护理方法在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应用做以概括,综述如下。
1 临床应用1.1 中医泡足疗法在糖尿病高危足方面中的应用糖尿病高危足临床又称“糖尿病足0级病变”[1]。
患足局部皮肤无破溃,皮肤发凉、皮色苍白或紫绀、麻木,感觉消失或迟纯、肢端灼痛或刺痛等。
这个阶段定期测量足部皮温可以预知患者脚部发生感染的情况,提前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发生溃疡[3]。
予以早期干预治疗和护理,可以阻止病足进一步发展,降低糖尿病高危足坏疽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具体方法,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分三型[4-6]分别开具汤药水煎1000ml,控制水温在40℃以下,泡足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每七天一个疗程,期间间歇3到5天,连用三个疗程。
药液通过足部穴位传递作用,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
40℃左右的药液温度可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的回流,舒张毛孔,缓解小血管痉挛,有镇痛和促进新陈代谢作用[7]。
1.2 穴位按压在糖尿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邹运雁[8]通过对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中医临床护理研究表明,常规护理加足底穴位按压联合耳穴压豆综合护理,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
具体方法,根据糖尿病患者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症状及其并发症,辨证选穴,根据中医补虚泄实的原理,对所选穴位轻按重压。
每穴按压300次,频率60次/分。
在中国,约四分之一的人存在睡眠障碍眠问题。
其中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增加,这不仅加重患者的代谢紊乱,而且加重其失眠症状,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
观察中医护理理念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观察中医护理理念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健康。
作为护理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传统的西医护理理念在糖尿病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护理理念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将通过观察中医护理理念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应用效果的评价,探讨中医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护理的意义和作用。
1.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病情、环境等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护士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结合西医检查结果,进行中医辨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对于糖尿病患者中的阴虚火旺型,可以采用滋阴清热的中药进行调理,辅以营养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达到平衡阴阳、调理体质的目的。
2.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强调“治未病”,提倡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护士通过中医养生的方法,对患者进行体内外环境调理,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通过推拿、按摩、针灸等中医养生方法,调理患者的脏腑功能,促进气血畅通,增强体质。
3. 中医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护士可以利用中医饮食疗法,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采用中医饮食疗法,以清淡、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为主,搭配一些具有降糖作用的食材,如苦瓜、苦菜等,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二、中医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护理的意义和作用1. 个性化护理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提倡个性化护理,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通过观察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提高护理效果。
2. 全面调理中医护理理念注重全面调理,包括身心调理、饮食调理、环境调理等方面。
通过中医护理的全面调理,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 预防保健中医强调预防保健,通过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可以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病情的发展,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医技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技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困扰着大量人群的健康问题。
传统的中医技术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气虚、脾胃虚弱、湿热蕴结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针对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调整体内气血平衡,增强体质,改善脾胃功能来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在这方面,中医技术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和气功等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
首先,中药治疗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药治疗糖尿病注重调理全身气血,改善胃肠功能,增强脾胃消化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苦瓜、人参、黄芪等,它们可以帮助调节血糖水平,减轻糖尿病引起的各种症状,降低血糖反应。
相比较西医药物的单一治疗作用,中药治疗是综合治疗,能够帮助病人改善全身状况,增强免疫力。
其次,针灸疗法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身体的脏腑功能,对糖尿病的影响是全面的。
针灸能够刺激神经系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血糖水平的上升。
同时,针灸还可以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症状和并发症,如多饮多尿、手脚麻木等问题。
针灸疗法作为一种无副作用的治疗手段,是糖尿病患者非常受欢迎的治疗方法之一。
此外,推拿和气功也是中医技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常用手段之一。
推拿疗法通过按摩和推拿特定的穴位,刺激神经系统,改善血液循环和气血平衡,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
气功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运动和心理等方式提高体内能量水平的技术,有助于平衡人体的气血和内分泌系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体质,调节血糖水平。
这些技术都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增强体质,改善一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技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和气功等方式,可以综合调节患者的身体状况,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技术仍需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探讨
中医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探讨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糖尿病是一种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慢性疾病。
尽管现代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一部分,也具有对糖尿病治疗起到积极作用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其可能的机制。
1.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概述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在中医上被归类为“消渴病”或“温病”。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思路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等方式来达到改善患者体质、调节代谢、控制血糖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等。
2. 中医药对血糖调控的作用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
一方面,一些中药成分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改善胰岛细胞功能,提高血糖的利用率。
另一方面,一些中药可以抑制糖原的分解,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进而降低血糖水平。
地黄、苦瓜等中药的使用都能够发挥这种调节作用。
3. 中医药对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例如,当归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可以帮助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黄连、菊花等中药可以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 中医药的个体化治疗中医药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体质状态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可以使中医药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更加精准和有效。
不同体质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例如气虚型糖尿病患者适宜选用补气药物,阴虚型糖尿病患者适宜选用滋阴药物。
5. 中医药在糖尿病管理的综合疗效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不仅局限于血糖调控,还涉及到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
中医药疗法常常结合饮食调控、运动干预等模式,达到综合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调节血糖、预防并发症、个体化治疗等方面,中医药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血糖升高,患者的发病机制为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周围组织出现胰岛素抵抗。
临床中采用中药以及中药组方治疗,能够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并且可以对糖尿病并发症起到治疗和缓解作用。
标签:中药;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应用糖尿病并发症会导致患者发生冠心病、脑梗死以及糖尿病足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运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特殊的疗效,临床主要包括对糖尿病实施早期干预,积极的控制和治疗并发症等。
1 中药控制和治疗早期糖尿病针对患者出现早期糖耐量减损的情况,采用中药联合胰岛素增敏剂能够有效的对糖尿病起到控制和减缓的效果。
糖尿病为中医“消渴病”范畴,主要类型包括阴虚内热以及气阴两虚,常见类型为气阴两虚型。
1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为“三多一少”,而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没有明显症状,经常是体检中出现血糖偏高,患者伴随乏力、消瘦等表现。
现代中药药理证明,很多不同种类的中草药都能够起到相应的降糖效果,能够降低肠道中葡萄糖的吸收,增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防止发生胰岛素抵抗等降糖作用[1-2]。
其可能机制在有关研究中已有较为成熟的观念,通常认为“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而引起血糖升高,大黄多糖能拮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可能与抑制糖原分解有关。
”中药材中,人参和黄连的降糖效果最明显,另外中药材中滋阴药、补阳药以及清热药和祛风湿药也能够起到良好的降糖效果。
中药组方中,黄芪联合山药,苍术联合玄参,丹参联合葛根,生地联合熟地,这几种都能起到很好的降糖作用。
针对早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中药治疗能够起到稳定降糖的作用,并且毒副作用非常小。
而针对病程较长、血糖水平较高的糖尿病患者,主要选择胰岛素为主,采用中药对并发症进行治疗和控制。
2 糖尿病血管疾病治疗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①气虚血瘀型,症状为下肢沉重,舌多淡暗,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②气阴两虚型,症状为下肢沉重疼痛,舌呈红色,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养阴药。
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其以肾小球损伤为特征,最终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病在肾”的观念和“阴虚阳亢”的辨证论治。
根据中医的观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糖尿病本身的气血不足、肾虚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目标是调整气血、益肾壮阴,同时结合糖尿病的全身调理,以达到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效果。
1.中医药物调理(1)中药汤剂:利用中药的温补肾阳、滋养肾阴的作用,调理体内阴阳失衡的情况。
如使用六味地黄丸、肾宝片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患者的症状会有所改善,肾功能指标也会有所减轻。
(2)中草药颗粒:通过中草药的活血化瘀、利尿排毒的作用,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水肿、肾小球炎症等症状。
如使用金钱草、黄芪等草药颗粒,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肾脏状况。
2.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如足三里、肾俞等,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循环,缓解尿频、尿量过多等症状。
临床观察发现,针灸治疗对于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3.中药外治中药外治是指将中药以外用的方式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治疗中。
以中草药熨贴、中药泡脚等方法,可以通过皮肤经络吸收中药有效成分,起到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这种治疗方法简单易行,对于缓解肾病症状、改善体质有一定的效果。
二、临床效果观察结果通过对一定数量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
具体效果如下:1.改善肾脏指标:通过中医治疗,患者的尿常规、肾功能指标等会有所改善。
例如尿蛋白减少、肌酐下降等。
2.缓解症状:患者的症状如尿频、尿量过多、水肿等会明显缓解或减轻,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3.延缓病情进展:中医治疗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速度,减少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传统中医草药对糖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性有何影响
传统中医草药对糖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性有何影响传统中医草药对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有何影响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的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或胰岛素作用缺陷。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人们对传统中医草药在调节胰岛素敏感性方面的疗效产生了兴趣。
本文将探讨传统中医草药对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一、传统中医草药对胰岛素敏感性的调节作用1. 中医草药的基本理念传统中医草药注重整体调节和平衡,主张通过调理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糖尿病治疗中,中医草药强调调节胰岛素敏感性的核心问题。
2. 传统中医草药的分类根据中医理论,草药可以分为寒热平衡、阴阳平衡等类型。
针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调节,中医草药可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分类。
3. 传统中医草药的具体作用配合适当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一些传统中医草药可以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例如,黄芩、柴胡等中草药具有降血脂的作用,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
二、传统中医草药对胰岛素敏感性的研究进展1. 临床研究许多临床研究对传统中医草药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和评估。
这些研究通常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评估草药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具体效果。
2. 实验室研究通过在动物模型或体外细胞实验中使用传统中医草药,研究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草药对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某些草药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信号途径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三、传统中医草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1. 中西医结合治疗传统中医草药可以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在草药治疗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胰岛素注射或口服降糖药物等现代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
2. 临床指南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糖尿病的临床指南和治疗方案中开始纳入传统中医草药的推荐。
这标志着传统中医草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四、个体差异与个性化治疗1. 体质分类传统中医注重个体差异,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和不足
消渴者 ,每发小便至甜 ” 的准确定义。 关于消渴病
的治疗 , 早在隋代巢元方就 提 出要进行运 动疗法;
唐代孙思邈就强调要饮食调治 。 以后 的历代医家
都从不 同侧面 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因病机 、
治则治法等做 了补充和发展 , 积 累了丰 富的经验 。
并且 认为消渴病 “ 治之 愈否 , 属在病者 , 若 能如方
最后 我想真诚的告诉糖尿病病友 , 如果用中药 治疗后 血糖控制仍然不 能达标的话 , 不 应拒绝 口 服 降糖药及胰岛素的应用 。 对于糖尿病调节异常者 (包括空腹血糖受损 、 糖耐量低减) 及糖尿病慢性并 发症的早 期 ( 糖尿病早期 肾病 、 背景期 的糖 尿病视 网膜病变 、 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认知功能 减退等) 可 以使用中西 医结合治疗 。 另外中医治疗 糖尿 病应该是 2 型 糖尿病患者 , 对 于 1 型糖尿 病是不 合适 的 , 因 为 目前为止 还没有发现 哪种中药能够替
识的匮乏 , 实在是令人担忧 。 “ 中医是否 能治糖尿
病 , 能否除根” 成为 许多病友的主 要问题 。 我想作
为中医学的传人 , 有责任把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
势和不 足告诉病友 , 让他们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
中 , 不 要给那些披着 中 医外衣 的不 法之徒以可乘
之机 。
中医对糖尿病 (消渴病) 的认识的确是历史悠
久 , 源 远 流 长 。 早 在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黄 帝 内 经 》
就有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消 渴 “
”
病名 ,
并对 其 为 什 /厶会得 糖 尿 病 进
行 了论述 , 谈到 “ 五 脏柔 弱 ” 的体质 因素 、 “ 肥甘
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糖尿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各种器官,其中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期。
传统中医药对于糖尿病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效果,在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结合临床实践和研究文献,对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
一、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是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导致的肾脏功能损伤所致。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肾主水代谢、气血调畅、脏腑调和等。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与脾肾阳虚、气滞血瘀、痰浊阻滞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是通过中药治疗调理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以达到改善肾脏功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多样,包括中药内服、针灸、中药外敷等多种疗法。
中药内服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方法,常用的药物有山药、苦瓜、桑叶、葛根等。
这些药物可以降血糖、保护肾脏功能、改善微循环等,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针灸疗法也是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激活腧穴,起到调理脏腑、改善肾脏功能的作用。
中药外敷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中药熏洗、中药贴敷等,可以直接作用于患部,起到温通络脉、消肿止痛的作用。
1. 病情缓解: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后,病情得到了缓解,肾功能指标得到了改善。
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阴性转阳性、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出现下降趋势等。
这表明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2. 减少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长期高血糖状态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发现,接受中医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3.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3、拓展药学服务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药学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因此,我国社会药 房药学服务的发展需要不断拓展新的领域。例如,可以开展药物咨询、药物监测、 药物使用评估等服务,满足公众多元化的需求。
4、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
4、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
为了推动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的健康发展,政府需要进一步强化对药学服 务的政策支持和监管。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药学服务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社会药房的监管力度,确保药学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显 著提高。电子处方、药品追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药学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然而,尽管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学服务的信息化程 度仍有待提高。
3、药学服务人才不足
3、药学服务人才不足
尽管我国药学服务发展迅速,但药学服务人才的不足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人才更是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 国药学服务的发展。
3、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和不 足
3、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和不足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于其多靶点、综合调理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整 体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此外,中药治疗还具有副作用少、用药安全的特点。然 而,中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治疗周期较长、疗效相对较慢等。
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应用分 析
4、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
总结: 我国当前社会药房药学服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 足。为了推动药学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推进信息化和智 能化建设、拓展服务领域以及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等方面的工作。相信在全社会 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公众的健康事业 做出更大的贡献。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自古以来,糖尿病一直是困扰人们的疾病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中医学逐渐形成了对糖尿病的深刻认识和独特治疗方法。
作为一名从事中医研究的学者,我深感自豪,并有意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
本文将主要从中医理论、治疗方法、临床实践等方面,详细探讨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一、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在中医学中,糖尿病被称为“消渴”,其病机主要涉及肺、胃、肾三脏。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等原因导致肺燥、胃热、肾虚,使人体水液代谢失常,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症状。
长期下去,病情不断发展,最终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衰竭。
二、中医治疗方法1. 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糖尿病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主要辨证类型包括:肺燥型、胃热型、肾虚型等。
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糖尿病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不同辨证类型,中医师会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如肺燥型糖尿病,可选用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药物,如天花粉、麦冬等;胃热型糖尿病,可选用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药物,如黄连、知母等;肾虚型糖尿病,则可选用滋阴降火、补肾益精的药物,如生地黄、山茱萸等。
3.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主要选用肺经、胃经、肾经等穴位进行治疗。
如肺燥型糖尿病,可选用肺俞、胃俞等穴位;胃热型糖尿病,可选用曲池、内庭等穴位;肾虚型糖尿病,则可选用关元、气海等穴位。
4. 饮食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饮食调理,提倡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高糖等食物。
同时,根据患者体质,选用具有降糖作用的食物,如南瓜、苦瓜、玉米等。
5. 起居调摸中医治疗糖尿病还注重起居调摸,提倡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适当锻炼也是提高免疫力、改善病情的重要途径。
三、临床实践2. 患者女性,42岁,确诊为1型糖尿病。
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病情得到稳定,血糖水平明显下降。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一、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的概念及原则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中医药疗法、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以调整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其原则是“因病施治、辨证施治、因人施治”。
“因病施治”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辨证施治”是指根据中医辨证的方法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因人施治”是指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性别等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二、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1. 调节血糖水平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之一是调节血糖水平。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衡所致,因此通过中医药疗法、针灸等方法,可以调畅气血,恢复阴阳平衡,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功能,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2. 预防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通过调节气血,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表明,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改善糖尿病相关症状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多种症状,如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乏力等。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规律作息、药物调理等多种方法,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促进患者康复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还可以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机体的康复。
研究表明,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缩短疾病的病程,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三、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局限性尽管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备受关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中医药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在糖尿病的管理中,中医药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紊乱有关。
其主要病机在于阴虚燥热,涉及肺、胃、肾等脏腑。
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出现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复杂的病理变化。
在糖尿病的诊断方面,中医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询问患者的饮食、睡眠、二便等情况,来综合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例如,患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可能提示体内有湿热;患者面色苍白,脉象沉细,可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
在治疗方面,中医药有着丰富的手段和方法。
中药治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体质,中医会开具不同的方剂。
对于阴虚燥热型患者,常用的方剂有白虎加人参汤、玉女煎等;对于气阴两虚型患者,生脉饮、六味地黄丸等方剂较为常用;对于阴阳两虚型患者,则可能会用到金匮肾气丸等。
除了口服中药,中医还有许多其他特色疗法。
针灸疗法就是其中之一。
通过针刺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肾俞等,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缓解症状的目的。
艾灸疗法对于糖尿病患者也有一定的帮助。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对于阳虚寒凝型的糖尿病患者,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中医的推拿按摩也在糖尿病管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通过按摩腹部、背部、四肢等部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代谢能力,有助于控制血糖。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病情,合理选择食物。
一般来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甘甜、生冷等食物,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清热、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苦瓜、黑木耳、枸杞等。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和适量,避免暴饮暴食。
在运动方面,中医主张动静结合。
适度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可以增强体质,调节气血,有助于控制血糖。
中医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中医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糖尿病的长期高血糖状态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一、中医药的整体调理作用中医药注重整体调理、平衡阴阳。
糖尿病患者中,经常出现脾胃虚弱、心火旺盛等症状。
中医药在治疗中通过调整患者的脾胃功能,平衡阴阳,改善整体健康状况,从而起到预防并发症的作用。
二、中药降糖治疗的有效性中医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广泛采用中药降糖的方法。
类似于西药治疗中的胰岛素,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降低血糖水平。
另外,中药还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抗氧化能力,保护胰岛β细胞免受血糖的损害,从而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三、中医药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而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药通过调理气血运行,改善微循环,减少冠状动脉痉挛等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节血脂、降低高血压、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控制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四、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药可以通过保护肾脏功能、减轻蛋白尿等方式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全身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肾脏损伤的风险。
五、中医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
中医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医药可以通过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等方式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此外,中医药对糖尿病全身状况的调理也有助于改善眼部病变的恢复情况。
总结:中医药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独特的作用。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全球人口的健康。
传统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近年来也得到了更多科学验证和临床实践。
这篇文章将探讨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和相关的科学研究进展。
一、传统中医药理论对于糖尿病的解释1. 中医药将糖尿病归为“消渴”、“消渴已几”等范畴,并通过经络调理、脏腑平衡等方法来恢复身体内部平衡。
2. 中医药理论认为,肾主水津,胰脏主生化功能。
当肾阳虚或胰脏功能紊乱时,会导致体内水湿不排或生化失常等情况,从而引起体内湿毒和体内湿腻。
二、中医药治法及相应配伍原则1. 温补肾阳法:通过温阳补益的中药调理,以改善肾脏功能的衰退情况。
2. 清热化湿法:通过清热解毒和化湿排脂的中药组合,帮助排除体内湿毒和降低血液中脂肪含量。
3. 和胃理气法:通过草药配伍,既能提高胃口、消化吸收,又能改善患者的气虚状态。
三、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1. 中医药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并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
2. 中医药有助于减轻并发症风险:一些实验表明,中医药可以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神经损伤和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风险。
3. 中医药对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四、现代科学对中医药治疗机制的解析1. 调节胰岛素抵抗:多项研究发现,一些中草药具有降低细胞内脂肪含量、改善胰岛素信号通路等作用机制。
2. 抗氧化和减少炎症反应:中医药中许多成分被发现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从而减轻了机体对高血糖引起的损伤。
3. 激活AMPK通路:部分中草药被发现能够通过激活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通路来调节血脂代谢等,从而改善糖尿病状态。
五、临床实践1. 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将传统中医药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并大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中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研究
中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研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包括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这类疾病会导致高血糖,使患者的身体产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神经病变等等。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糖尿病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了许多中药治疗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中药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其主要作用。
一、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内胰岛素对血糖的敏感性,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而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2.调节血脂水平: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高血脂症,中药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脂水平,从而减轻相关症状。
3.减少炎症反应: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形态不正常的炎症反应,在此情况下中药可以起到镇痛、抗炎、抗氧化等等多重作用,从而缓解症状。
4.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中药除了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外,还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进一步缓解患者相关症状。
二、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及其作用1.苦瓜:苦瓜具有类似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苦瓜还能提高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进一步减少患者疼痛症状。
2.桑叶:桑叶可以通过增加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此外,桑叶还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少患者的病情发展。
3.山楂:山楂是一种天然药物,可以调节人体的胆固醇、脂肪代谢和消除体内自由基,有利于促进糖尿病的康复治疗。
4.甘蔗根:甘蔗根具有补肝气、生津止渴和清热解毒等功效,对于防治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有着良好的治疗作用。
5.黄芩:黄芩可以祛痰、清热解毒,并且对于调节血脂水平也有一定的作用,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
三、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优点相比较于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方式,中药治疗的优点如下:1.副作用小:中药通常具有温和的药物性质,所以治疗期间患者不用担心过多的不良反应问题。
2.多管齐下:中药治疗糖尿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调节患者身体的不同方面,包括改善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分泌等等,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及效果评价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及效果评价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了现代人们的健康。
目前,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对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并评价其效果。
中医护理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在治疗疾病和康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对于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化治疗。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状态都是不同的,因此治疗方法也应因人而异。
中医护理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的配方、针灸、推拿等疗法。
通过个体化治疗,可以更好地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促进康复进程。
其次,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综合系统,各个器官和组织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在糖尿病康复中,中医护理会通过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改善气血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等多个方面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与西医注重病灶治疗不同,中医护理关注整体康复,维护人体的平衡状态。
第三,中医护理强调养生和预防。
中医强调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通过养生保健,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护理会指导患者采取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度的运动,以及其他生活方式的调整,从而预防糖尿病的恶化。
此外,中医护理还倡导按时服药、定期检查等预防措施,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和处理身体异常。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康复中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首先,中医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中医具有调节体内能量平衡、改善胰岛素分泌和利用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中医护理,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的风险。
其次,中医护理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对患者的生活有一定的限制,但通过中医护理的辅助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在疼痛控制、精神状态调节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中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现状
中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现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中药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从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慢性进行性疾病。
它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占90%~95%。
目前全世界约有1.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3亿[1]。
糖尿病患者若血糖长期升高又得不到控制,将会引发各种慢性并发症,它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约30%的糖尿病患者并发增生性视网膜病,30%~40%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15%~20%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DN)[2],可由初出现蛋白尿发展到高血压、肾病综合征,最终导致肾衰和死亡,因此寻找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药物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一些新的中药复方制剂相继出现。
从已上市的用于糖尿病的中药看,一般情况下中药的降糖作用强度不如化学药,大多数降糖效果并不明显,但往往在糖尿病症状或中医证候的缓解或糖尿病并发症方面有其特色。
现就治疗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药复方制剂的现状综述如下。
1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1.1 概述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死亡的常见原因。
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可达47.66%,占糖尿病患者死亡率的60%[3]。
糖尿病肾病主要由2型糖尿病引起,有人对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糖尿病肾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1型糖尿病引发的末期肾病发病率为14.1%,2型糖尿病引发的末期肾病发病率则达到36%[4]。
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进行性损害。
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
症,如视物模糊、眼干涩、胸闷、心悸、 心慌、气短、心前区闷痛、头晕、健忘、 神疲乏力、肢体疼痛、手足麻木、肌肉萎 缩、下肢无力、下肢及颜面水肿等。甚则 出现心律紊乱、肾功能不全、脑梗塞、脑 出血。中医则根据病邪侵入脏腑经络的不 同,病邪侵入的深浅不同,病理性质和寒 热不同,轻重缓急不同则孰轻孰重,侧重 一方进行中药辨证治疗。
这些在中药中有不同的含量。它们: 1、有影响血糖代谢的作用,在血糖高
时降血糖,血糖低时升血糖,把血糖调节 在人体需要的程度而发挥作用。
2、有影响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 用。
3、有类似磺脲类样作用,刺激胰岛分 泌胰岛素。
4、有些有直接降低血糖作用。
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有二千年历史功不可 没,也总结出了很多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和 方药,因此我院根据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 病中的作用,选择和组成了几个方剂,同 时也引进一些中成药,希望大家大胆应 用,以上方剂我们是按普遍规律而拟定 的,有些特殊规律,也就是特殊病人,如 果在大家拿不中的情况下或者不适宜应用 此方的情况下,或者用后效果不好,出现
不良反应时,可说中医辨证施治,这样 效果更好。达到我们所说的中医精细化, 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谢谢大家!!
能治疗糖尿病,中药是怎样解决患者症发 挥作用治疗疾病,中药的归经学说就是利 用中药的微量元素对哪些脏器的亲和力不 同,选择应用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
目前我们知道中药中含有很多种成 份,经药理研究有八种成份能治疗糖尿病
1、萜类:如人参、三七、生地、山萸肉、
泽泻、茯苓等药中含有。
2、黄酮类:在葛根、桑叶中 3、多糖类:人参、茯苓、知 母、薏茨仁中含有 4、甾体类:如麦中有 5、胰岛素、肽、氨基酸类 6、不保和脂肪酸 7、生物碱 8、硫键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1-22T15:33:53.7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22期作者:李雯雯
[导读] 结论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案,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有效率。
(兰州市中医医院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74.29%,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案,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中医治疗;临床效果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日常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对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相当不利的影响,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并发的疾病很多、很常见,遍及人体的各大组织、血管及神经系统,主要病变表现在肾脏、眼部、心脑血管方面。
所以对于糖尿病的并发症的预防及控制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医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控制上有着很大的优点,随着中医研究的深人,其并发症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某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
试验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7~69岁,平均(51.24±8.23)岁;并发症类型,15例糖尿病足,10例心脏病变,6例糖尿病肾病,4例酮症酸中毒。
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8~71岁,平均(50.68±8.52)岁;并发症类型,糖尿病足16例,心脏病变9例,糖尿病肾病7例,酮症酸中毒3例。
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方案,收治患者入科后,给予其胰岛素降低患者血糖;并根据患者的疾病,给予贝特类与烟酸类药物进行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进行治疗。
(1)糖尿病肾病:药方为熟地黄40g,茯苓35g,山萸肉、山药各20g,泽泻、牡丹皮各
15g,牛膝、车前子各10g,肉桂、附子各5g,取水煎服,分早晚服用,持续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
(2)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药方为黄芪、茯苓各30g,白术20g,枸杞子、菊花、川芎、党参各15g,当归、三棱、莪术各10g;若患者伴有腰膝酸软则加入菟丝子20g,杜仲与续断各10g;夜不能寐患者则加入珍珠粉、夜交藤各15g,合欢花10g;眼底出血患者加入白及与仙鹤草各10g;大便秘结患者加入大黄与栀子各5g;取水煎服,分早晚服用;持续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
(3)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疾病:药方为干姜、桂枝、炙甘草各20g,吴茱萸、肉桂各10g,制附子5g;对于伴有四肢麻木患者加入党参、桂枝各30g,炙甘草、通草、大枣、干姜各10g;伴有四肢畏风患者加入党参、白术20g,当归、桂枝各10g,炙甘草7g,制附子5g;取水煎煮,取汁液300ml,早晚服用,2个月为1个疗程。
1.3评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血糖得以有效控制,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血糖得到控制。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血糖水平有所改善。
无效:血糖、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处理。
采用χ2检验或者t检验两组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效果,以P<0.05代表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3讨论
糖尿病,这是一种内分泌系统代谢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波及年龄层广,并发症威胁大等严重情况。
中医的最大优势在于中药可以降低长期服用西药的药物依赖性风险,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产生,在降糖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气血、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达到控制并发症的效果。
近年来,一种叫做“活血化癖”的中医疗法开始流行,在糖尿病的并发症控制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在糖尿病患者的统计调查结果中,发现在治疗的初始阶段配合中医治疗,可以是超过4/5的早期糖尿病患者的恢复十分理想,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也降到了原来数量的60%。
根据中医药研究思路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中医对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认识。
中医认为,其根源是内生燥热,肾、胃、肺等重要器官阴津亏虚,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症能够起到积极的控制作用。
第二点,中医建议对糖尿病并发症要预防治疗。
中医理念“治未病”,对于疾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针对糖尿病并发症,可以通过中药配方结合运动的方式来预防,通过合理饮食来控制。
第三点,中医提倡整体协调控制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当中高血压、高血脂等症状,均属于气血不足的表现,中医认为进行阴阳调和,保持机体系统平衡,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症。
第四点,中医治疗以保持机体通畅,活血化瘀为主。
血液黏稠,血瘀阻塞,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之一,以活血化瘀的药物为主进行治疗,能够调节血糖浓度平衡,同时有效帮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第五点,中西医结合治疗,增强预后效果。
虽然胰岛素能够非常好的控制血糖,但容易造成患者水肿并增加经济负担,中医能够长久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非常好的预后效果。
根据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产生并发症的情况均低于对照组,故此,两组对比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中,药方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
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给予患者的药方均具有健脾疏肝、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以及补肺滋肾的功效,上述方中诸药联合应用,除使单种药物作用显著增强外,还共奏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之功效。
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案,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大智.浅析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中医临床治疗思路[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89):94-95.
[2]任成刚.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临床治疗分析[J].光明中医,2016,31(9):1276-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