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要点

合集下载

八大高风险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八大高风险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高处作业
风险分析
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操作平台不稳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控制措施
使用安全带、安全网等防护措施,加强操作平台和作业现场 的监控和管理。
大型检维修作业
风险分析
设备故障、操作失误、交叉作业等可 能导致机械伤害或物体打击。
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现场管理和 协调,确保作业人员熟悉设备和操作 流程。
动火作业控制措施
总结词
严格管理火源,采取隔离、清除可燃物等防火措施。
详细描述
在动火作业前,应进行现场勘查,评估火源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清除周围的 易燃物品,确保作业区域的安全。同时,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应急设备,以应对可
能发生的火灾。
受限空间作业控制措施
总结词
进行气体检测,保持通风,配备个人防护装 备。
详细描述
挖掘作业时应遵循安全规程,控制挖掘的深度和宽度, 避免因超挖导致的事故。同时,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 性,如地下管线、电缆等,避免因挖掘造成损坏。
爆Hale Waihona Puke 与拆除作业控制措施总结词制定爆破与拆除方案,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详细描述
在进行爆破与拆除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方案和操作规 程,明确安全技术要求和应急措施。作业人员必须经过 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确保爆破与拆除作业的安全。
详细描述
在进入受限空间前,应进行气体检测,确保 空间内的气体成分符合安全标准。保持空间 的良好通风,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积聚。作 业人员应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
器、防护服等,以保障人身安全。
高处作业控制措施
总结词
使用安全带、安全网等防护措施,避免高空坠落。

项目内部承包的承包人合规和风控要点

项目内部承包的承包人合规和风控要点

项目内部承包是指由项目内部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特定工程或任务的承包工作。

在项目管理中,内部承包是一种常见的合同形式,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合规和风险控制问题。

为了规范内部承包的行为,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对内部承包的合规和风险控制管理。

本文将从合规和风险控制的角度,对项目内部承包的合规和风险控制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合规要点1. 合规法律法规意识作为承包人,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合规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项目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不得违法违规操作。

2. 合同签订承包人在与项目部门签订内部承包合同前,应当明确合同的主要内容,如合同标的、价款支付方式、工程量清单、履约保证金等,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

3. 资质资格审查在确定内部承包人时,项目部门应对承包人的资质和资格进行审查,确保其具备从事相应工作的能力和资质,避免因承包人资质不合格而导致合同履行风险。

4. 工程量核算承包人应当严格按合同约定和项目工程量进行核算,确保工程量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得虚报工程量以获取不当利益。

5. 税务合规承包人在开具发票时,应当依法纳税,确保发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避免因税务问题而影响项目的正常进行。

二、风险控制要点1. 合同风险控制项目部门应当在内部承包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合同履行的细则和标准,减少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

2. 质量风险控制承包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和相关质量标准进行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减少因质量问题而引发的风险。

3. 安全风险控制承包人应当加强安全管理,明确施工现场的安全责任和措施,防范并避免因安全问题而导致的意外风险。

4. 进度风险控制项目部门应当对内部承包的工程进度进行严格管控,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避免因进度延误而引发的项目风险。

5. 合同履行风险控制项目部门应当加强对承包人履约能力的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履约风险,确保合同的有效履行。

三、结语在项目管理中,内部承包作为一种常见的合同形式,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灵活性和便利性,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合规和风险控制问题。

风险点的控制要点

风险点的控制要点

风险点的控制要点一、风险识别1.内部风险:包括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信息系统故障等。

2.外部风险:包括政策法规变化、市场竞争加剧、供应链波动等。

3.财务风险:包括资金短缺、成本控制不当、投资失误等。

4.市场风险:包括市场需求下降、产品价格波动、客户流失等。

5.操作风险:包括操作失误、欺诈行为、信息安全泄露等。

二、风险评估1.定性评估:通过专家评审、内部讨论等方式,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

2.定量评估:运用数学模型、统计方法等,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

3.风险评级: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等因素,对风险进行评级。

三、风险控制策略1.预防性措施: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等。

2.风险分散:多元化经营、合理配置资产、调整供应链结构等。

3.风险转移:购买保险、签订合同、采用风险对冲策略等。

4.风险缓解:建立应急预案、增加冗余设备、加强安全管理等。

5.风险补偿:设立风险准备金、预留利润、寻求政府支持等。

四、风险控制实施与监督1.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控制计划。

2.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措施得以有效执行。

3.风险监测: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测,评估控制效果,及时调整措施。

4.风险报告:对重大风险事件进行报告,确保决策层及时了解风险状况。

五、风险控制评价与改进1.风险控制效果评价:通过对风险指标的监控,评估控制效果。

2.风险控制过程评价:评估风险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部门协作等。

3.风险控制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风险控制策略。

4.案例总结与分享:总结风险控制的成功案例,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风险控制要点,企业可以更好地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确保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风控工作要点

风控工作要点

风控工作要点风险控制是保障企业利益、维护企业安全和稳定经营的重要工作内容,它通过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管理和控制,以及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预防和保护措施,有效地降低各种潜在风险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提升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风险控制的重要性风险控制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企业利益。

风险可能会对企业的资金流、生产经营、企业形象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风险控制能够保护企业不受不同风险的侵害,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2. 维护企业安全。

各种风险可能会对企业生产、人员安全等方面带来威胁,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可以维护企业的安全。

3. 稳定经营。

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可以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运营的稳定性。

二、风险控制的工作要点1. 风险识别和评估。

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全方位的识别和评估,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生产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以便据此开展后续的控制工作。

2. 制定风险防范策略。

基于识别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和应对措施,包括保险投保、合同审查、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等,以应对各类风险的发生。

3.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包括明确风险控制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风险管理的相关流程和制度,确保风险控制工作有序进行。

4. 加强监测和预警。

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通过监测市场动向、供应链动态、内外部环境变化等,及时预警可能兴起的各类风险,以便及时化解。

5. 培训与教育。

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培训和风险防范教育,提高员工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和应对程度,共同参与风险控制工作。

6. 不断完善和改进。

风险控制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需要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及时修订风险管理制度和控制策略,确保风险控制工作保持有效性。

三、风险控制工作的意义风险控制工作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企业利益。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危险源无处不在。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正确地识别危险源并评估风险,然后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潜在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确定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

其目的在于准确地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源,以便进一步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识别出目标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在工业厂房中,观察机械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员工、客户或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可能的危险源的看法和意见。

例如,在医院中,可通过问卷了解医护人员对患者安全的看法。

(3)专家咨询法:请专业人员对目标环境进行评估和识别危险源。

例如,在建筑工地中,可以请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进行专业评估。

2. 危险源辨识的要点: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注意以下要点:(1)全面性:要全面、系统地辨识目标环境中的危险源,不遗漏任何潜在的危险因素。

(2)准确性:要对危险源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定位,了解其特点和可能产生的风险。

(3)合理性:要根据目标环境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危险源辨识。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以确定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和概率。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哪些风险最为重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

1. 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定性评价: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定性描述。

例如,某项工程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风险可以描述为“高”、“中”、“低”。

(2)定量评价:通过数据统计和模型分析,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定量计算。

例如,使用概率论和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某项工程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的概率和数量。

风险控制要点

风险控制要点

风险控制要点引言在商业和金融领域,风险控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的长期成功与否。

风险控制旨在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和管理这些风险。

本文将介绍风险控制的要点,以帮助组织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控制的第一步。

组织需要全面了解其业务和运营环境,以确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类别:1.市场风险:由于市场因素变化引起的风险,如供需关系、竞争情况和价格波动等。

2.信用风险:由于债务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或违约而导致的风险。

3.操作风险:由于内部操作错误、技术故障或人为失误等原因引起的风险。

4.法律和合规风险:由于违反法律法规或合同协议而引起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的风险。

5.声誉风险:由于恶劣的公众形象、负面媒体报道或管理不善而导致的声誉受损的风险。

风险评估和量化风险评估是确定风险对组织的潜在影响程度的过程。

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组织可以评估每种风险的重要性,并确定其处理的优先级。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和风险评分模型。

风险量化是将风险转化为可衡量的指标,例如概率和影响的量化值。

这有助于组织更好地理解风险,并决定是否采取措施来管理风险。

风险量化还可以帮助组织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对已识别和评估的风险采取措施的过程。

应对措施应该根据风险的特点和重要性进行制定,并且应该符合组织的目标和战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应对策略:1.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或签订合同将风险转移到第三方。

2.风险避免:通过避免与高风险活动相关的业务或市场,来减少风险。

3.风险减轻: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的概率或影响,例如加强内部控制、培训员工或改善流程。

4.风险接受:对于某些风险,组织可以选择接受并监控其发展,而不采取特别的措施。

风险监控和反馈风险监控是持续跟踪和评估风险的过程。

组织应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以及相应的指标和警示信号,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

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风险评估是指对企业在进行各类活动时可能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处理的过程。

风险控制措施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管理手段和方法,降低或防范风险的发生、控制风险的严重程度,从而保护企业的安全和利益。

一、风险评估的步骤及要点:2.评估风险:对已确定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严重性。

3.分析风险:对已评估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形式、趋势和后果等。

4.量化风险:通过定量的方法和工具,将风险进行量化,得出具体的风险指标,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5.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根据已识别和评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将风险控制措施具体化。

6.风险监控和更新: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机制,及时跟踪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和风险变化情况,并及时进行更新和调整。

二、风险控制措施的方法和技巧:1.风险预防:通过改变企业活动的方式和方法,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如加强安全培训、强化内部控制等。

2.风险转移:将可能发生的风险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转移给其他机构,降低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

3.风险分担: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承担一部分风险,减少单一企业的风险负担。

4.风险规避:避免和降低与高风险活动相关的合同和交易,避免进入高风险领域,规避潜在的风险。

5.风险控制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加强风险识别、监测和控制的能力,如安全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等。

6.风险储备:为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建立一定规模的风险储备,用于弥补和补救风险事件可能带来的损失。

三、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的重要性和好处:1.帮助企业全面认识风险:通过风险评估,企业能够全面了解与其活动相关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减少风险的不确定性。

2.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风险评估是对企业决策的支持和保障,通过对风险的评估,能够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使企业能够做出更准确、更有效的决策。

3.保障企业安全和利益:通过制定和执行风险控制措施,企业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保障企业的安全和利益。

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要点

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要点

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要点安全生产是指对生产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灾害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在实际生产中,一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如火灾、爆炸、中毒、机械伤害等,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是保障企业生产安全的关键。

1. 全面排查风险:企业应通过制定风险评估计划,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全面排查。

包括不安全的设备、操作方式、物质存储方式等,以及涉及到的各类环境风险。

通过梳理分析,找出风险的根源,并进行详细记录。

2.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包括改进设备、改变工艺流程、强化员工培训等措施。

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具体可行性,并制定相应的操作指导手册。

3. 责任分工明确: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明确各岗位的责任。

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放权明确。

4. 严格的工艺标准: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工艺标准和作业规程,对涉及到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进行细致的规定。

确保员工遵守操作规程,杜绝违规操作的发生。

5. 健全的危险源监测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危险源监测机制,通过安全设施、安全装备等手段,实时监测危险源的情况。

并设立相关的报警、监控装置,以及应急处置的预案。

6. 持续的教育培训: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通过教育培训,使员工能够正确识别危险源,并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法。

7. 合理的安全设施布局:企业应合理布置安全设施和设备,如防火设施、防爆设施、通风设施等。

确保设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防止事故的发生。

8. 加强内部监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管机制,通过内部稽查、审核等手段,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防止漏洞存在。

9. 健全的应急预案: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应急预案、灾害应急预案等。

并进行演练和模拟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10. 重视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文化素养。

管理制度的风险控制要点

管理制度的风险控制要点

管理制度的风险控制要点一、引言在现代社会,各个组织和机构都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来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行。

但是,在制定和执行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管理制度的风险控制要点。

二、明确目标和责任在制定管理制度之前,组织必须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执行计划。

同时,还需要明确每个部门和个人的责任和职责,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在管理制度中的角色和责任。

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是管理制度的核心,它包括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和反馈等环节。

组织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建立适合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各个层级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最大程度地避免管理风险。

四、合理设置权限和审批流程合理设置权限和审批流程是管理制度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组织内各个决策和操作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组织需要根据工作的性质和重要性,明确权限的范围和层次,并且建立起相应的审批流程,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五、加强培训和人员配备有效的管理制度离不开培训和人员配备。

组织需要为员工提供系统的培训,使其具备执行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还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确保每个职位都有合适的人员担任,避免因人员不足或不适任而引发的管理风险。

六、制定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机制是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组织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

这样,在风险出现之前,就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对组织的损害。

七、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反馈机制可以帮助组织及时了解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组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反馈机制,包括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员工的意见反馈渠道,以及问题解决和改进的跟踪措施等。

八、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安全保护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必要的要求。

组织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保护机制。

管理制度中的风险控制要点

管理制度中的风险控制要点

管理制度中的风险控制要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愈发复杂多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良好的风险控制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中来探讨其中的风险控制要点。

一、明确风险的定义和分类风险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发生的对企业目标的不确定性影响。

首先,管理者需要明确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并针对性地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制定对策。

常见的风险分类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二、建立风险评估体系风险评估是风险控制的基础,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识别潜在的风险源。

因此,建立科学、可行的风险评估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在评估过程中,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准确地衡量风险的严重程度。

三、建立明确的风险责任制企业中的风险不是某一个部门或个人可以完全掌控的,因此,建立明确的风险责任制是必要的。

制定风险责任制可以将风险控制的责任分散到各个相关部门和个人,确保风险得到有效管理。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审计和监管机制,确保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五、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员工是企业战略实施的主要执行者,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企业的风险控制。

因此,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对于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管理和执行能力;通过意识教育,让员工树立起风险意识,主动参与风险控制。

六、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风险的提前预警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风险迹象,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监测和分析市场动态、行业趋势等,提前判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七、加强信息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也应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

通过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共享,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风险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风险控制要点

风险控制要点

风险控制要点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要点的通知建质函[2018]28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建立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机制,我部组织编制了《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要点》。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2月2日(此件主动公开)附: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要点(节选)7 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要点7.1地基基础7.1.1桩基断裂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桩原材料不合格;(2)桩成孔质量不合格;(3)桩施工工艺不合理;(4)桩身质量不合格。

2、风险控制要点(1)钢筋、混凝土等原材料应选择正规的供应商;(2)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必要时可取样试验;(3)钻机安装前,应将场地整平夯实;(4)机械操作员应受培训,持证上岗;(5)成桩前,宜进行成孔试验;(6)对桩孔径、垂直度、孔深及孔底虚土等进行质量验收;(7)根据土层特性,确定合理的桩基施工顺序;(8)应结合桩身特性、土层性质,选择合适的成桩机械;(9)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商品混凝土在现场不得随意加水;(10)混凝土浇筑前,应测孔内沉渣厚度,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浇筑密实;(11)钢筋笼位置应准确,并固定牢固;(12)开挖过程中严禁机械碰撞,野蛮截桩等行为。

7.1.2高填方土基滑塌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下部存在软弱土层,在高填方作用下会产生滑移;(2)施工速度较快,使得地基土中孔隙水的压力来不及消散,有效应力降低,抗剪强度降低;(3)存在渗透水压力的作用。

2、风险控制要点(1)处理软弱层地基。

对地基处理技术进行现场承载力试验,确定合理的承载力设计值;(2)加强地表和地下综合排水措施;(3)比选抗滑桩加坡脚外的反压护道、放缓边坡坡率、加设挡土墙和加筋土处理等方案,择优或组合选定设计方案;(4)控制回填土的成分和压实质量;(5)监控高填方填筑过程,确定适宜的施工控制参数。

风险防控要点

风险防控要点

风险防控要点
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有效地防控风险,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以下是风险防控的要点:
一、风险识别
企业管理者需要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分析,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人员风险等。

只有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分析,才能有效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风险评估
在识别和分析风险的基础上,企业管理者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只有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才能制定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三、风险控制
企业管理者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等。

只有通过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四、风险监测
企业管理者需要对风险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跟踪,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

只有通过全面的风险监测,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避免风
险带来的损失。

五、风险应对
企业管理者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应急预案、危机管理等。

只有通过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才能在风险发生时及时应对,减少损失。

风险防控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只有通过全面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应对,才能有效地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高危作业风险控制要点

高危作业风险控制要点

高危作业风险控制要点高危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或其他作业过程中,存在潜在危险和风险级别较高的作业行为。

为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生命健康,有效的高危作业风险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危作业风险控制的要点。

1. 事前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工作方法在进行高危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作业环境、作业项目、人员能力、工作设备和工具等方面因素,并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

同时,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最合适、最安全的工作方法,避免风险发生。

2. 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对于高危作业,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非常重要。

作业计划应包括作业流程、工作顺序、人员配备、工具设备、安全措施等方面,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控制措施。

3.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高危作业需要在具备相应技能和知识的人员指导下进行。

雇主应确保所有参与高危作业的员工接受过必要的培训,并具备相应的证书或资质。

此外,雇主还应提供实时的作业指导和技术支持,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4. 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在高危作业过程中,员工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耳塞等。

这些装备能够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减轻伤害程度。

5. 建立安全警示系统为提醒员工注意高危作业的潜在风险,应在作业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警示标识,如安全警示牌、安全标识、警戒线等。

这些警示系统能够帮助员工时刻保持警觉,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6.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高危作业所使用的设备必须具备完好的状态和正常的功能。

雇主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若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隐患,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此外,员工使用设备时也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杜绝违规使用导致的事故。

7. 建立紧急应急预案无论做好了多少工作准备和风险控制措施,都无法完全消除高危作业的潜在风险。

因此,建立紧急应急预案并进行员工培训非常重要。

预案中应包括事故报告程序、紧急救援措施、疏散路线等内容,以应对发生事故时的紧急情况。

项目风险管理要点

项目风险管理要点

项目风险管理要点一、工程项目的风险对策1、风险对策风险对策就是指风险的处理策略。

风险处理的手段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最基本的手段。

一种是采取规避手段来降低项目的预期损失或使这种损失更具有可测性,从而改变风险。

另一种是采取财务手段,这种手段包括:担保与保险。

2、风险控制(1)风险控制是指利用某些技术来设法避开或控制风险,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所造成的损失。

风险控制的重点在于消除风险因素和减少风险损失。

管理者可以采用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分散、风险降低和风险抵消等方法来进行控制。

(2)风险回避是指考虑到风险识见的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方案。

通过风险回避可以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完全消除某一特定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3)风险转移是指一些单位和个人为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地将损失或损失转嫁给另外的单位或个人去承担。

风险转移有控制型非保险转移、财务型非保险转移及保险转移三种形式。

(4)风险自留是一项组织自己去承担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措施。

(5)风险分散是指投资项目时,横向项目有不同的层次结构,纵向项目有多样性,有利于分散风险。

(6)风险降低是指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尽量降低损失。

采用风险降低的控制方法对工程项目管理者是有利的,可以使项目成功概率大大增加。

(7)风险抵消是指将一些风险加以合并抵消,以便降低风险损失。

二、设计阶段的风险管理1、初步设计建设单位可以自行完成初步设计或委托其他单位进行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整个设计构思基本形成的阶段。

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设计单位不符合项目资质要求。

初步设计未进行多方案比选。

设计人员对相关资料研究不透彻,初步设计出现较大疏漏。

设计深度不足,造成施工组织不周密、工程质量存隐患、投资失控以及投产后运行成本过高等。

主要管控措施:(1)建设单位应当引入竞争机制,尽量采用招标方式确定设计单位,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设计单位。

大型工程风险控制要点

大型工程风险控制要点




3 三级风险,风险等级一般,风险后果一般, 对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破坏的范围较小; 4 四级风险,风险等级较低,风险后果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忽略,对工程本身以及人员等不会 造成较大损失; 通过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得到风险等级应符合 表3.3.3的规定。




风险控制小组在建设单位的牵头下,应承担以 下工作职责: 1 在工程开工前识别工程关键风险,编制风险 管理计划。 2 在工程施工前对关键的技术风险管理节点进 行施工条件的审查,包括审核施工方案、确认 设计文件及变更文件、确认现场技术准备工作 等。 3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并进行 过程协调,包括现场风险巡查、召开风险管理 专题会、对风险进行跟踪处理等。

3.5.3 设计单位职责 设计单位应当在建设工程设计中综合考虑建设 前期风险评估结果,确保建筑设计方案和结构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提出相应设计的技术处理 方案,根据合同约定配合建设单位制定和实施 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就相关风险处置技术方案 在设计交底时向施工单位作出详细说明。及时 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设计问题。


3.5.4 施工单位职责 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制定针对性的专项施工组 织设计(包括风险预控措施与应急预案),并 按照预控措施和应急预案负责落实施工全过程 的质量安全风险的实施与跟踪,同时做好相关 资料的记录和存档工作。 3.5.5 监理单位职责 监理单位应在开工前审核施工单位的风险预控 措施与应急预案,并负责跟踪和督促施工单位 落实。



4 风险控制方法 4.1 风险识别与分析 风险识别与分析应包括建设工程前期总体风险 分析和建设期全过程的动态风险分析。 各阶段风险识别与分析应前后衔接,后阶段风 险识别应在前阶段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 4.1.1 风险识别与分析工作内容 1 风险识别应根据大型工程建设期的主要风险 事件和风险因素,建立适合的风险清单。

风控工作流程及工作要点

风控工作流程及工作要点

风控工作流程及工作要点风险控制(Risk Control)是指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的过程,以确保企业在业务运作中能够有效地识别、分析和管理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风险控制工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控制的第一步是对企业内外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

这包括对市场、操作、信用、法律合规、声誉等方面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潜在的影响和可能导致的损失。

2.风险控制措施设计:在确定了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后,风险控制工作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以减少和管理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这包括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规定风险管理流程等。

3.风险监测与报告:风险控制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和监测企业面临的风险情况。

这包括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制定监测指标和报告要求、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报告等。

4.风险应对与处理:当风险发生时,风险控制工作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限制和减少风险的影响。

这包括制定危机处理预案、组织处置应对团队、与相关部门协调合作等。

5.风险追溯与评估:风险控制工作的最后一步是对风险的发生和处理过程进行追溯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风险控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这包括对风险的成因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反馈等。

在风险控制工作中,有几个关键的工作要点需要特别关注:1.风险管理的全面性:风险控制工作不能只关注一些方面的风险,而是需要对企业面临的各个方面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2.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风险评估是风险控制的基础,需要依靠科学的方法和客观的数据进行评估,以真实、准确地把握风险的程度和影响。

3.内控制度的规范性和完善性:制定和执行内控制度是风险控制的基本要求,需要确保内控制度的规范性和完善性,使其能够有效发挥风险控制的作用。

4.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和落地性:内控制度的制定并不意味着风险控制的成功,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

风险管理要点

风险管理要点

风险管理要点风险管理是指在各种商业和非商业活动中,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风险,以最小化负面影响并提高机会的过程。

在企业运营中,风险管理是一项关键任务,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潜在的损失和灾难,保护企业的利益和声誉。

以下是风险管理的一些要点:1. 风险识别:首先,需要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

这包括内部和外部风险,如自然灾害、经济衰退、技术故障、供应链中断等。

通过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可能对企业造成影响的风险因素。

2. 风险评估:一旦风险被识别出来,就需要对其进行评估,确定其潜在的影响程度和可能性。

评估风险的方法可以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

这有助于企业确定应对风险的优先顺序,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3. 风险应对策略: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这包括采取措施来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或者转移风险给其他方。

风险应对策略可以包括保险购买、备份计划、业务多元化等。

4. 风险监控与控制:风险管理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识别新的风险,并对已有的风险进行跟踪和控制。

这可以通过制定风险指标、定期风险报告和内部审核等方式来实现。

5. 员工参与:风险管理是全员参与的任务,而不仅仅是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

企业应该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提供培训和教育,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风险管理的过程中。

员工的参与可以帮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提高企业的整体风险管理能力。

6. 持续改进:风险管理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企业应该定期评估和审查其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风险管理审计和持续的风险管理培训来实现。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风险,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和灾难的可能性,保护企业的利益和声誉。

有效的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并与企业的战略和目标相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要点的通知建质函[2018]28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建立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机制,我部组织编制了《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要点》。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2月2日(此件主动公开)附: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要点(节选)7 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要点7.1地基基础7.1.1桩基断裂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桩原材料不合格;(2)桩成孔质量不合格;(3)桩施工工艺不合理;(4)桩身质量不合格。

2、风险控制要点(1)钢筋、混凝土等原材料应选择正规的供应商;(2)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必要时可取样试验;(3)钻机安装前,应将场地整平夯实;(4)机械操作员应受培训,持证上岗;(5)成桩前,宜进行成孔试验;(6)对桩孔径、垂直度、孔深及孔底虚土等进行质量验收;(7)根据土层特性,确定合理的桩基施工顺序;(8)应结合桩身特性、土层性质,选择合适的成桩机械;(9)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商品混凝土在现场不得随意加水;(10)混凝土浇筑前,应测孔内沉渣厚度,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浇筑密实;(11)钢筋笼位置应准确,并固定牢固;(12)开挖过程中严禁机械碰撞,野蛮截桩等行为。

7.1.2高填方土基滑塌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下部存在软弱土层,在高填方作用下会产生滑移;(2)施工速度较快,使得地基土中孔隙水的压力来不及消散,有效应力降低,抗剪强度降低;(3)存在渗透水压力的作用。

2、风险控制要点(1)处理软弱层地基。

对地基处理技术进行现场承载力试验,确定合理的承载力设计值;(2)加强地表和地下综合排水措施;(3)比选抗滑桩加坡脚外的反压护道、放缓边坡坡率、加设挡土墙和加筋土处理等方案,择优或组合选定设计方案;(4)控制回填土的成分和压实质量;(5)监控高填方填筑过程,确定适宜的施工控制参数。

7.1.3高切坡失稳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勘察未查清岩土体结构面、软弱面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构面、软弱面的岩土强度参数,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等;(2)施工单位无高切坡施工经验;(3)未按设计要求施工;(4)不按逆作法施工,一次性切坡开挖高度过大等。

2、风险控制要点(1)应不断提高和改进边坡勘察方法和手段,提高勘察成果质量,但有些地质缺陷,如裂隙、软弱夹层等,其隐蔽性较强,抗剪强度参数确定较难,因此强调边坡开挖过程中要注意地质调查核实,及时反馈地质信息,必要时进行施工勘察;(2)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或与勘察、设计有出入的问题应及时反馈信息;(3)加强勘察期、施工期以及边坡运行期的监测工作,动态掌握边坡的变形发展情况,最大限度降低边坡事故带来的经济财产损失。

7.1.4深基坑边坡坍塌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地下水处理方法不当;(2)对基坑开挖存在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考虑不周;(3)对基坑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判不准确;(4)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过大;(5)围护结构开裂、支撑断裂破坏;(6)基坑开挖土体扰动过大,变形控制不力;(7)基坑开挖土方堆置不合理,坑边超载过大;(8)降排水措施不当;(9)止水帷幕施工缺陷不封闭;(10)基坑监测点布设不符合要求或损毁;(11)基坑监测数据出现连续报警或突变值未被重视;(12)坑底暴露时间太长;(13)强降雨冲刷,长时间浸泡;(14)基坑周边荷载超限。

2、风险控制要点(1)应保证围护结构施工质量;(2)制定安全可行的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并严格执行;(3)遵循时空效应原理,控制好局部与整体的变形;(4)遵循信息化施工原则,加强过程动态调整;(5)应保障支护结构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6)避免局部超载、控制附加应力;(7)应严禁基坑超挖,随挖随支撑;(8)执行先撑后挖、分层分块对称平衡开挖原则;(9)遵循信息化施工原则,加强过程动态调整;(10)加强施工组织管理,控制好坑边堆载;(11)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浅层与深层地下水综合治理措施;(12)执行按需降水原则;(13)做好坑内外排水系统的衔接;(14)按规范要求布设监测点;(15)施工过程应做好对各类监测点的保护,确保监测数据连续性与精确性;(16)应落实专人负责定期做好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总结;(17)应及时启动监测数据出现连续报警与突变值的应急预案;(18)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及时组织施工;(19)开挖至设计坑底标高以后,及时验收,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

(20)控制基坑周边荷载大小与作用范围;(21)施工期间应做好防汛抢险及防台抗洪措施。

7.1.5坑底突涌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止水帷幕存在不封闭施工缺陷,未隔断承压水层;(2)基底未作封底加固处理或加固质量差;(3)减压降水井设置数量、深度不足;(4)承压水位观测不力;(5)减压降水井损坏失效;(6)减压降水井未及时开启或过程断电;(7)在地下水作用下、在施工扰动作用下底层软化或液化。

2、风险控制要点(1)具备条件时应尽可能切断坑内外承压水层的水力联系,隔断承压含水层;(2)基坑内局部深坑部位应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加固,并保证其施工质量;(3)通过计算确定减压降水井布置数量与滤头埋置深度,并通过抽水试验加以验证;(4)坑内承压水位观测井应单独设置,并连续观测、记录水头标高;(5)在开挖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减压降水井的完好性;(6)按预定开挖深度及时开启减压降水井,并确保双电源供电系统的有效性。

7.1.6地下结构上浮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抗拔桩原材料不合格;(2)地下工程施工阶段未采取抗浮措施;(3)抗浮泄水孔数量不足或提前封井;(4)施工降水不当;(5)顶板覆土不及时;(6)抗拔桩施工质量不合格。

2、风险控制要点(1)正确选择沉桩工艺,严格工艺质量;(2)应考虑施工阶段的结构抗浮,制定专项措施;(3)与设计沟通确定泄水孔留设数量与构造方法,并按规定时间封井;(4)项目应编制施工降水方案,根据土质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案;(5)应向施工人员进行降水方案交底,根据方案规定停止降水;(6)施工场地排水应畅通,防止地表水倒灌地下室;(7)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及时组织覆土;(8)覆土应分层夯实,土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9)项目应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应按图施工;(10)加强对桩身质量的检查,抗拉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必要时可取样试验。

7.2 大跨度结构7.2.1结构整体倾覆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基础承载力不足、断桩;(2)基础差异沉降过大;(3)主体结构材料或构件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4)相邻建筑基坑施工影响;周侧开挖基坑过深、变形过大。

2、风险控制要点(1)应保证地质勘查质量,确保工程设计的基础性资料的正确性;(2)正确选择沉桩工艺,严格工艺质量;(3)应注意土方开挖对已完桩基的保护;(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控制好基础部位的不均匀沉降;(5)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查,按规定取样试验;(6)做好对作业层的技术交底,确保按图施工;(7)主体结构施工要加强隐蔽验收,确保施工质量;(8)基坑施工方案应考虑对周边建筑的影响,要通过技术负责人的审批及专家论证;(9)基坑施工时,应加强对周边建筑变形及应力的监测,并准备应急方案;(10)注意相邻基坑开挖施工协调,避免开挖卸荷对已完基础结构的影响。

7.2.2超长、超大截面混凝土结构裂缝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后浇带、诱导缝或施工缝设置不当;(2)配合比设计不合理;(3)浇筑、养护措施不当;(4)不均匀沉陷。

(5)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开裂应力。

2、风险控制要点(1)按设计与有关规范要求正确留设后浇带、诱导缝以及施工缝;(2)应制定针对性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3)按照设计与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浇筑与养护;(4)确保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5)模板支撑系统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且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应按规定执行。

(6)监测混凝土温度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开裂应力。

7.2.3超长预应力张拉断裂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预应力筋断裂;(2)锚具(或夹具)组件破坏;(3)张拉设备故障。

2、风险控制要点(1)预应力筋材料选择正规的供应商,进场时除提供合格证检验报告外,还应按要求取样送检;(2)应对外观等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3)张拉速度应均匀且不宜过快,要符合规范要求;(4)选择原材料质量有保证的厂家产品,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等资料;(5)进场时应按批量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张拉设备的性能参数应满足张拉要求;(7)张拉设备的安装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8)张拉前,应检查张拉设备是否可以正常运行。

7.2.4大跨钢结构屋盖坍塌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地基塌陷;(2)钢结构屋盖细部施工质量差;(3)非预期荷载的影响;(4)现场环境的敏感影响。

2、风险控制要点(1)加强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监控,按时进行沉降观测;(2)钢结构拼装时应采取措施消除焊接应力,控制焊接变形;(3)项目应加强对屋盖细部连接节点部位的施工质量监控;(4)应做好钢结构的防腐、防锈处理;(5)设计应考虑足够的安全储备;(6)设计应考虑温度变化对钢结构屋盖的影响。

7.2.5大跨钢结构屋面板被大风破坏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设计忽视局部破坏后引起整个屋面的破坏;(2)金属屋面的抗风试验工况考虑不够全面;(3)屋面系统所用的各种材料不满足要求;(4)咬边施工不到位,导致咬合力不够。

(5)特殊部位的机械咬口金属屋面板未采用抗风增强措施。

2、风险控制要点(1)设计应考虑局部表面饰物脱落或屋面局部被掀开以致整个屋面遭受风荷载破坏的情况;(2)应进行金属屋面的抗风压试验,并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如当地气候、50 年或100 年一遇的最大风力、地面地形的粗糙度、屋面高度及坡度、阵风系数、建筑物的封闭程度、建筑的体形系数、周围建筑影响、屋面边角及中心部位、设计安全系数等;(3)屋面系统所用的各种材料(包括表面材料、基层材料、保温材料、固定件)均应满足要求;(4)保证咬合部位施工质量较好,提高极限承载力有明显,金属屋面要采用优质机械咬口。

(5)特殊部位的机械咬口金属屋面板可采用抗风增强夹提高抗风能力。

7.2.6钢结构支撑架垮塌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支撑架设计有缺陷;(2)平台支撑架搭设质量不合格;(3)钢结构安装差,控制不到位,累计差超出规范值;(4)拆除支架方案不当。

2、风险控制要点(1)应选择合理的安装工序,并验算支撑架在该工况下的安全性;(2)应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支撑架应按照规定的工序进行安装;(3)支撑架搭设后,项目应组织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4)应编制拆除方案,明确拆除顺序,并验算支撑架在该工况下的安全性;(5)应向施工人员进行拆除方案及安全措施交底;(6)应督查施工人员按照拆除方案拆除支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