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容积率、建筑面积密度、建筑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建筑密度与容积率计算公式

建筑密度与容积率计算公式

建筑密度与容积率计算公式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是城市规划中常用的两个指标,用于衡量建筑物在土地上的占用程度和建筑物的高度。

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在土地上的占用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而容积率则是指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例。

这两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建筑密度 = 建筑占地面积 / 用地面积
容积率 = 建筑总面积 / 用地面积
其中,建筑占地面积是指建筑物在地面上的实际占用面积,包括建筑物的外墙、屋顶和地下室等部分。

建筑总面积则是指建筑物所有层面的建筑面积之和,包括地下室和阁楼等。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计算对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城市规划中,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设定可以控制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节约土地资源。

在土地利用中,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计算可以帮助开发商合理规划建筑物的高度和占地面积,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到城市规划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在城市规划中,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城市的交通、环境和社会等因素,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土地利用中,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以确保
建筑物的合理布局和空间利用。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中重要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可以帮助规划者和开发商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物的高度和占地面积,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的计算公式

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的计算公式

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的计算公式建筑总面积是指在一块土地上能够建设的所有建筑物的总面积,包括
地上和地下的建筑面积。

容积率(Floor Area Ratio,简称FAR)是指建筑总体容积与土地面
积的比例关系。

计算公式如下:
容积率=建筑总体容积/土地面积
建筑总体容积指的是建筑物的总体积,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体积。

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建筑量。

这个概念可从人数
或住房数量来衡量。

建筑密度的计算公式如果从人数衡量可以为:建筑密度=人口数/土地面积
如果从住房数量衡量,可以为:
建筑密度=住房数量/土地面积
建筑密度是一个用于衡量城市建设紧凑程度的指标,高密度建设可以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节省土地资源,提供更多的住房和商业空间。

但高密
度建设也会带来交通、环境、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在实际运用中,建筑面积密度和容积率通常是由城市规划部门或相关
法规所规定的,以确保城市的合理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建筑密度的限
制可以通过土地用途规划、建筑高度限制等来实现。

不同地区的建筑面积
密度、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要求不同,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

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化率概念

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化率概念

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化率概念1. 建筑容积率建筑容积率是指在一定用地范围内,建筑的总体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它是城市规划中用来规定土地利用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1.1 定义建筑容积率,简称“容积率”,是指地块或一定地域内(如小区、街区等)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该指标用于说明土地的使用强度或利用程度。

1.2 计算公式建筑容积率 = 总建筑面积 / 用地面积1.3 作用建筑容积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和建筑效果。

较高的容积率通常意味着较大的建筑密度和较高的土地利用率,从而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建设更多的建筑物。

2. 建筑密度建筑密度是指在一定用地范围内,建筑物占地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它是用来描述建筑物在空间上的分布密集程度的指标。

2.1 定义建筑密度指的是指定用地范围内建筑物占用的面积与该用地面积的比值。

2.2 计算公式建筑密度 = 建筑物占地面积 / 用地面积2.3 与建筑容积率的关系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都是描述建筑物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利用程度的指标,但两者并非完全相同。

建筑密度是描述建筑物在平面上的分布密集程度,而建筑容积率是描述建筑物在立体空间上的分布密集程度。

3. 绿化率绿化率是指在一定用地范围内,绿化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它是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3.1 定义绿化率是指在一定用地范围内绿化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用来衡量城市绿化水平以及绿化环境对居民生活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

3.2 计算公式绿化率 = 绿化面积 / 用地面积3.3 作用绿化率可以衡量城市绿化的程度,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较高的绿化率意味着城市拥有更多的绿地和植被覆盖,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减少噪音、提供生态服务等。

4. 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化率的关系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化率是三个关系紧密的概念,它们相互影响和制约着城市规划和建设。

4.1 影响关系建筑容积率的增大,通常会导致建筑物的密度增加,即建筑密度增大。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计算规则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计算规则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计算规则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是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中常用的指标,用来规定和控制建筑物在土地上的规模和占地比例。

以下是一般的计算规则和定义:
1. 建筑面积(building area):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在水平方向上所占据的地面实际面积,包括各楼层的建筑面积的总和。

建筑面积通常以平方米(m²)为单位进行计量。

2. 容积率(floor area ratio,FAR):容积率是指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表示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的体量利用程度。

容积率越高,表示建筑物的密度越大。

容积率可以用公式进行计算:容积率 = 建筑总面积 / 地块面积。

3. 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建筑密度是指用地上允许建设建筑物的面积与用地总面积的比值,表示用地的利用程度。

建筑密度主要关注建筑物占地的比例和布局,而不考虑建筑物的高度。

建筑密度可以用公式进行计算:建筑密度 = 建筑面积 / 用地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可能因国家、地区和具体的建筑项目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到相关规章制度或土地使用规定的限制条件,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规划。

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计算方法

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计算方法

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计算方法(1)容积率: 即规划地块内各类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计算公式为: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土地面积容积率可根据需要制定上限与下限、容积率得下限就是保证地块开发得效益,防止无效益或低效益开发造成土地得浪费。

容积率上限防止过渡开发带来得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

容积率还可以根据建筑用途得不同,分为全部建筑容积率,公共建筑容积率,住宅建筑容积率等(2)建筑密度:即规划地块内各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计算公式:建筑密度=建筑基底占地面积/地块面积(3)绿化率,亦称绿地率:指得就是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得总与占规划地块面积得比率,计算公式:绿地率=绿地面积/土地面积绿地率通常以下限控制。

这里得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道路红线内得绿地),不包括屋顶、晒台得人工绿地。

公共绿地内占地面积不大于百分之一得雕塑、水池、亭榭等绿化小品建筑可视为绿地。

绿地率绿地率(ratio of green space/greening rate)描述得就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得总与与居住区用地得比率(% )。

绿地率所指得"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

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她得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

我来补充大家得疑惑:什么就是绿化率?什么就是绿化覆盖率?开发商平时在售楼书上印制得有关绿化得指标究竟就是绿化率还就是绿化覆盖率?地下停车场上、化粪池等上面得绿化算不算绿化率?开发商做得屋顶绿化算不算绿化率……许多购房者对此并不了解,她们想弄清楚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究竟就是怎么回事?有关专家对此解释说,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就是两个不同概念得用语,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都就是衡量居住区绿化状况得经济技术指标,但绿地率不等同于绿化覆盖率。

绿地率就是规划指标,描述得就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得总与与居住区用地得比率(%)。

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怎么算、多少合适

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怎么算、多少合适

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怎么算、多少合适导读:本文介绍在房屋买房,容积率/绿化率的一些知识事项,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是衡量小区品质的两个重要指标。

建筑密度是什么意思,跟容积率有什么区别?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多少合适?要怎么算?计算公式是怎样的?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建筑密度、容积率概念1、建筑密度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2、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

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1,地块内地上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对地块面积的倍数,即为容积率的值。

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但必须是正负0标高以上的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二、建筑面积、容积率的计算方法1、建筑密度计算公式建筑密度=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底层面积3000平方米,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

建筑密度一般不会超过40%-50%,用地中还需要留出部分面积用作道路、绿化、广场、停车场等。

2、容积率计算公式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可建设用地面积1、建筑底层架空作为通道、公共停车、布置绿化小品、居民休闲、配套设施等公共用途的,架空层宜在2.8米至3.6米之间,其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2、建筑物顶部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结构(设备管道)转换层,底层车库、杂物间等。

当在2.2米及以上的按全面积计入容积率,若不足2.2米的按1/2面积计入容积率。

3、建筑物的阳台,不论是凹阳台、挑阳台、封闭阳台、不封闭阳台均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当进深超过1.8米的各类阳台,均按全面积计入容积率。

经营性用地建筑密度容积率计算及建筑层高控制规定

经营性用地建筑密度容积率计算及建筑层高控制规定

经营性用地建筑密度容积率计算及建筑层高控制规定一、建筑密度的计算:建筑密度是指用地上建筑物的占地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例。

建筑密度的计算可以采用以下公式:建筑密度=建筑面积/用地面积×100%其中,建筑面积是指用地上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是指用于建筑的土地面积。

建筑密度的计算结果反映了用地的利用水平和效果。

建筑密度的控制通常由城市规划部门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土地资源状况和城市形象等因素确定。

二、容积率的计算:容积率是指建筑物所占用的总体积与用地面积的比例。

容积率的计算可以采用以下公式:容积率=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其中,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的含义与建筑密度的计算相同。

容积率的大小决定了建筑物在用地上的占用程度,也是反映城市建筑规模的重要指标。

容积率的控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又要兼顾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三、建筑层高的控制:建筑层高是指建筑物从地面到建筑顶部的高度。

建筑层高的控制是为了保护城市形象、景观和人居环境,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建筑层高的控制通常由城市规划部门根据城市的特点、用地功能、道路交通状况和建筑风格等因素确定。

一般而言,城市中心区域的建筑层高要严格控制,以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景观特色;而城市非中心区域的建筑层高可以适度提高,以满足城市的功能需求和人口增长。

建筑层高的控制有利于保持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貌,防止高层建筑过度拥挤,影响周围环境的采光、通风和安全等。

同时,建筑层高的规定也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抗震性和灾害防范等技术要求。

总之,经营性用地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建筑层高的控制规定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控制城市建筑规模和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这些规定需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科学制定和调整,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估价考试重要公式(整理)

房地产估价考试重要公式(整理)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重要公式1.2房地产的概念·建筑密度%= 建筑基底总面积×100%建筑用地面积·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土地总面积×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套内建筑面积=套内房屋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阳台面积·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2.3房地产的供求与价格·供给量=存量—拆毁量—转换为其它种类的房地产量+其它种类房地产转换为该种房地产量+新开发量·弹性= 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房地产需求的价格弹性= 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房地产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房地产需求的收入弹性= 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消费者收入量变化的百分比·房地产需求的人口弹性= 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人口数量变化的百分比·房地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一种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另一种房地产或商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房地产需求的价格预期弹性= 房地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预期的房地产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房地产供给的价格弹性= 房地产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房地产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房地产供给的要素成本弹性= 房地产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要素价格变化的百分比2.4房地产价值和价格的种类·一个良好的评估价值=正常成交价格=市场价格·基准地价: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或不同均质地域的土地,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估价期日上法定最高年期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

·标定价格:政府根据管理需要,评估的某一宗地在正常土地市场条件下,于某一估价期日的土地使用权价格,它是该类土地在该区域的标准指导价格。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计算规则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计算规则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计算规则摘要:一、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二、容积率的计算规则三、建筑密度的计算规则正文:一、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的总面积,包括建筑外墙所包围的所有空间。

在计算建筑面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规则:1.计算建筑面积时,应包括所有建筑外墙所包围的空间,不论其用途如何。

2.建筑物的屋顶、露台、阳台、外廊、室内楼梯等构筑物,应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3.建筑物内的门厅、大厅、过道、走廊等部分,应按其顶棚和墙面的面积计算。

4.建筑物内的厕所、厨房、浴室等附属设施,应按其独立空间的面积计算。

5.地下室、半地下室、架空层等部分,应按其净面积计算。

二、容积率的计算规则容积率是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部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在计算容积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规则:1.容积率的计算公式为:容积率= 总建筑面积/ 总用地面积。

2.容积率是衡量土地利用强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容积率越高,表示土地利用强度越大。

3.容积率的计算应按照建筑物的实际建筑面积进行,不应包括公共设施、绿地等部分。

4.容积率应按照不同用途的土地进行分类计算,如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

三、建筑密度的计算规则建筑密度是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在计算建筑密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规则:1.建筑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建筑密度= 基底总面积/ 总用地面积。

2.建筑密度是反映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建筑密度越高,表示建筑用地使用强度越大。

3.建筑密度的计算应包括所有建筑物的基底面积,不论其用途如何。

4.建筑密度应按照不同用途的土地进行分类计算,如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

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化率概念

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化率概念

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化率概念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化率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概念,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个概念的定义、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1. 建筑容积率建筑容积率是指在一定建筑占地面积上所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该建筑占地面积之比。

它用来衡量建筑物在三维空间上的占用程度,是城市控制建筑尺度和空间扩展的重要指标。

1.1 定义建筑容积率(Floor Area Ratio,简称FAR)定义为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

一般以building gross floor area(总建筑面积)与building site area(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为准,也有以建筑主体体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的计算方法。

1.2 意义建筑容积率可以反映城市用地的集约程度和空间效益。

较高的建筑容积率意味着在有限的土地上建造更多的建筑,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价值。

同时,它还可以影响城市的交通、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的负荷。

1.3 计算方法建筑容积率的计算方法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一般来说,在计算建筑容积率时,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应包括地下室、室内走廊、楼梯、电梯间等非住宅区域的面积。

计算公式如下:建筑容积率 = 建筑物总建筑面积 / 建筑占地面积2. 建筑密度建筑密度是指城市或区域内建筑物或人口在单位面积内的分布情况。

它是城市规划中用来衡量土地利用强度和建筑集约性的指标。

2.1 定义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

一般以building gross floor area(总建筑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为准,也有以建筑物数目与土地面积之比的计算方法。

2.2 意义建筑密度反映了一个城市或区域土地的使用强度,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意义。

较高的建筑密度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消耗,促进城市内涵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

2.3 计算方法建筑密度的计算方法通常是将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除以土地面积。

容积率~建筑密度~楼层数量三者之间的换算公式

容积率~建筑密度~楼层数量三者之间的换算公式

容积率~建筑密度~楼层数量三者之间的换算公式楼间距、进深、面宽、公摊面积、容积率、面宽进深比、车位比,这些决定你买的房子好不好,也决定着你未来居住的舒适度,很多人对此却迷迷糊糊。

一楼间距:是两相邻楼的外墙面距离,越大越好,楼间距密集,严重影响底楼采光通风。

一般来说,普通小区可以用楼高:楼间距=1:1.2比值计算,按照国家规定,以冬至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房子最底层窗户)为标准。

需要提醒的是,许多楼盘的沙盘模型并没有呈现出实际楼间距,或者利用光影制造错觉,所以,要详细咨询。

二、进深:房子南北墙之间的宽度,决定相同面积能得到的居室数,越短越好。

面宽:房子东西墙之间的宽度,决定能有几个南向厅室,越大越好。

面宽:进深的黄金比例是:4:6三、容积率:所谓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它直接涉及到居住舒适度,容积率越低,舒适度越高。

一般来说,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3,绿地率应不低于30%。

四、得房率:得房率越高越好,但公摊面积也别太小,会影响居住舒适度,比如电梯空间狭小、楼道黑暗狭窄等等。

一般来说,多层得房率在80%以上,公摊系数在0.11~0.16之间。

楼层越高,得房率越低,高层得房率在70%左右,公摊系数一般在0.18~0.26之间。

五、层高:净高层高为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也就是一层房屋的高度。

层高减去楼板的厚度或结构层的高度的差,叫做净高。

一般住宅层高都在2.8米左右,这可以在保证居住舒适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一般来说,合同中写的是层高,验收时测量的是室内净高,忽视了楼板厚度,因此产生误解。

商品房的楼板厚度一般为12厘米至15厘米,以此初略判断房子层高是否符合合同约定。

六、车位比:目前大多数小区包括知名楼盘的停车位都是跟不上的,如果你不想下班之后抢车位,那就买的时候问清楚,小区停车位配比至少达到1:1,并实地考察是否属实。

建筑密度容积率计算公式

建筑密度容积率计算公式

建筑密度容积率计算公式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是衡量建筑物在土地利用上的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

建筑密度指的是一定面积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容积率指的是建筑物总建筑体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通常以倍数表示。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对于规划和设计建筑物以及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介绍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建筑密度计算公式建筑密度计算公式为:建筑密度=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100%其中,总建筑面积指的是建筑物包括地下部分在内的所有建筑面积,通常以平方米(㎡)为单位。

用地面积指的是规划中用于建设建筑物的土地面积,也以平方米(㎡)为单位。

建筑密度越高,则同一面积的土地上可建设的建筑面积越大,但是也对周边环境和交通等设施带来的压力越大。

建筑密度计算可辅助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者在规划和设计建筑物时进行合理规划。

容积率计算公式为:容积率=建筑总体积/用地面积容积率也称作建筑面积指数,它是建筑物总体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建筑总体积指的是建筑物的整体容积,包括地上和地下的所有构件,通常以立方米(m³)为单位。

容积率是规划、设计和开发建筑物时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情况下,容积率越高,意味着土地利用率越高,建筑物可用空间越大,但也需要考虑对周边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土地规划和开发时,需要合理控制建筑物的容积率,以兼顾建设规模和城市环境。

三、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应用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是规划和设计建筑物时的重要参考指标,它们的应用可以帮助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1.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是确定城市建设布局和用地分配的重要依据。

合理控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可以保证城市用地的合理利用,并提高城市的建设质量。

2.土地开发在土地开发中,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计算可以帮助合理安排建筑物的布局和空间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3.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计算可以帮助建筑师合理规划建筑物的用地面积和空间布局,确保建筑物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兼顾城市环境和社会效益。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计算公式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计算公式

一、建筑密度与容积率的计算公式1、建筑密度计算公式: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总面积2、容积率计算公式: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1,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对地块面积的倍数即为容积率,计算公式表示如下: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二、建筑密度与容积率的定义1、建筑密度建筑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底层面积3000平方米,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建筑密度一般不会超过40%-50%,用地中还需要留出部分面积用作道路、绿化、广场、停车场等。

2、容积率容积率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容积率大好还是小好,它间接反映了单位土地上所承载的各种人为功能的使用量,即土地的开发强度。

人口众多的地区往往建筑容积率较高。

容积率越高表示土地的利用率也就越高,但是对周边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也越大,因此不可能无限制的提高容积率,所以大部分地区对于城市的建筑容积率均有管制。

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容积率越大,盖得房子越多,地价成本越低,发展商的利润也越大,所以发展商希望将楼盘容积率尽可能的大。

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

容积率较小,建筑密度一般也就较低,而住户就越舒服,反之,容积的住宅项目意味着小区内房子建得密杂,而这类的住宅必定会带来高密度的居住人口,终导致小区内居住者的生活舒适度下降。

另外,高密度的居住人口还会对小区内的健身场所、儿童活动区域、会所以及楼宇内的电梯、消防通道形成比较大的压力。

所以住户希望容积率尽可能的小。

三、建筑密度与容积率的关系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率考量的对象不同,相对于同一建筑地块,建筑密度的考量对象是建筑物的面积占用率,建筑容积率的考量对象是建筑物的使用空间。

建筑面积容积率的计算方法

建筑面积容积率的计算方法

建筑面积、容积率的计算方法1、建筑密度计算公式建筑密度=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底层面积3000平方米,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

建筑密度一般不会超过40%-50%,用地中还需要留出部分面积用作道路、绿化、广场、停车场等。

2、容积率计算公式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可建设用地面积1、建筑底层架空作为通道、公共停车、布置绿化小品、居民休闲、配套设施等公共用途的,架空层层高宜在2.8米至3.6米之间,其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2、建筑物顶部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结构(设备管道)转换层,底层车库、杂物间等。

当层高在2.2米及以上的按全面积计入容积率,若层高不足2.2米的按1/2面积计入容积率。

3、建筑物的阳台,不论是凹阳台、挑阳台、封闭阳台、不封闭阳台均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当进深超过1.8米的各类阳台,均按全面积计入容积率。

4、半地下室凡顶板标高超出室外地坪标高1.0米以上的建筑部分应计入地上建筑面积计算值;不足1.0米的,不计入容积率。

5、如建筑室外地坪标高不一致时,以周边最近的城市道路标高为准加上0.2米作为室外地坪,之后再按上述规定核准。

三、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多少舒适?1、建筑密度多少合适楼密度是直接指标。

容积率是地块拍卖时的一个指标,但楼密度有明确说明,容积率和楼密度之间有这样的关系:楼密度=容积率/建筑层数。

如今的高层建筑容积率一般在2.8-4.5之间,相关专家认为,楼密度为13%-20%时,小区景观环境较好,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可以得出高层的容积率如果是2.8,那么要想小区环境好,还要住得舒适,其层数应高于14层;如果小区的容积率是4.5,那么小区的层高要高于22层,才满足条件。

因此购房者们可以参照这样的关系进行计算自家的小区是否楼密度合适,是否居住舒适。

2、容积率多少合适1、容积率低于0.3,这是非常高档的独栋别墅项目。

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

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

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 的计算公式建筑面积密度建筑面积密度是反映建筑用地使用强度 的主要指标。

计算建筑物 的总建筑面积时, 通常不 包括 以下地下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密度 的表示公式为:建筑面积密度 =(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m2/hm2) 容积率容积率是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 的一项重要指标。

容积率 的值是无量纲 的比值, 通常以地 块面积为 1,地块内建筑物 的总建筑面积对地块面积 的倍数,即为容积率以公式表示如下: 容积率 =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建筑密度建筑密度是反映建筑用地经济性 的主要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为:建筑密度 =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总面积道路红线规划 的城市道路路幅 的边界线反映了道路红线宽度, 它 的组成包括: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 车和行人交通所需 的道路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 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 的宽度; 种植行道树所需 的宽度。

任何建筑物、构筑物不得越过道路红线。

线外侧退后建设。

根据城市景观 的要求,沿街建筑物可以从道路红 人口净密度人口净密度是居住区规划 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之一,反映居住区住宅用地 的使用强度, 公 式为:人口净密度 =居住总人口÷居住宅用地总面积(人 /hm2)建筑间距建筑间距主要根据所在地区 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

我国大部分地区 的住 宅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 的主要依据: 幼儿园、医院病房等建筑 的正面间距,也适用这一原则。

日照标准 确定公共服务设施中 的托儿所、 日照标准中 的日照量包括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两个标准。

日照时间是以住宅向阳房间在规 定 的日照标准日受到 的日照时数为计算标准。

日照质量是指每小时室内地面和墙面阳光照射 积累计 的大小以及阳光中紫外线 的效用高低。

1993年 7月,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 联合发布 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 GB50180 93)对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已作了明确规 定;其中,规定日照标准日采用冬至日和大寒日两级标准。

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的计算公式

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的计算公式

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的计算公式(Calculation formula of density, volume rate and buildingdensity of building)以物理计量单位或自然计量单位表示的各具体的建筑分项工程和结构构件的实物数量。

建筑工程量包括建筑面积和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工程量两个方面。

物理计量单位:以米制度量单位表示,如长度(m)、面积(㎡)、体积(m3)、重量(t)等;自然计量单位是指无需量度的具有自然属性的单位,如个、台、组、套等。

它是编制:建设工程招投标文件建筑安装工程预算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作业计划材料供应计划建筑统计和经济核算的依据,也是编制基本建设计划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

㈢、工程量的计算依据1.施工图设计文件。

2.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4.建筑安装工程量计算规则。

5.建筑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

6.预算工作手册。

1.工程量计算应采取表格形式,定额编号要正确,项目名称要完整,还要在工程量计算表中列出计算公式,以便于计算和审查。

2.工程量计算是根据设计图纸规定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尺寸、数量,以及构件、设备明细表等,以物理计量单位或自然单位计算出来的各个具体工程和结构配件的数量。

工程量的计量单位应与预算定额中各个项目的单位一致。

⏹3.工程量计算规则结合施工图所注位置与尺寸为依据进行计算,不能人为的加大或缩小构件的尺寸,以免影响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

⏹4.数字计算要精确。

在计算过程中,小数点要保留三位。

汇总时一般可以取小数点后两位。

总之,应本着单位大,价值较高的可多保留几位,单位小、价值低可少保留几位的原则。

⏹5.要按一定的顺序计算。

为了便于计算和审核工程量,防止重复和漏算,计算工程量时除按定额项目的顺序进行计算外,对于每一个工程分项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

⏹6.要结合图纸,尽量做到结构按分层计算,内装饰按分层分房间计算,外装饰分立面计算(正立面、背立面、侧立面)或按施工方案的要求分段计算;有些项目要按使用材料的不同分别进行计算。

建筑密度损容

建筑密度损容

建筑密度损容一、建筑密度、容积率概念1、建筑密度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2、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

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1,地块内地上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对地块面积的倍数,即为容积率的值。

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但必须是正负0标高以上的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二、建筑面积、容积率的计算方法1、建筑密度计算公式建筑密度=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比如一块地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底层面积3000平方米,这块用地的建筑密度就是3000/10000=30% 。

建筑密度一般不会超过40%-50%,用地中还需要留出部分面积用作道路、绿化、广场、停车场等。

2、容积率计算公式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可建设用地面积1、建筑底层架空作为通道、公共停车、布置绿化小品、居民休闲、配套设施等公共用途的,架空层宜在 2.8米至 3.6米之间,其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2、建筑物顶部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结构(设备管道)转换层,底层车库、杂物间等。

当在 2.2米及以上的按全面积计入容积率,若不足2.2米的按1/2面积计入容积率。

3、建筑物的阳台,不论是凹阳台、挑阳台、封闭阳台、不封闭阳台均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当进深超过 1.8米的各类阳台,均按全面积计入容积率。

4、半地下室凡顶板标高超出室外地坪标高1.0米以上的建筑部分应计入地上建筑面积计算值;不足1.0米的,不计入容积率。

5、如建筑室外地坪标高不一致时,以周边近的城市道路标高为准加上0.2米作为室外地坪,之后再按上述规定核准。

三、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多少舒适?1、建筑密度多少合适楼密度是直接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容积率、建筑面积密度、建筑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时间:2010-03-28/分类:城市规划原理/浏览次数:1views/0个评论发表评论分享到:0-
建筑容积率:
容积率是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容积率的值是无量纲的比值,通常以地块面积为1,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对地块面积的倍数,即为容积率
计算公式如下: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密度:
建筑面积密度是反映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主要指标。

计算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时,通常不包括±0以下地下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密度的表示公式为:建筑面积密度=(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m2/hm2)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是反映建筑用地经济性的主要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
建筑密度=(建筑物占地面积+构筑物占地面积+堆场用地面积)÷项目总用地面积×100%
道路红线:
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反映了道路红线宽度,它的组成包括: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任何建筑物、构筑物不得越过道路红线。

根据城市景观的要求,沿街建筑物可以从道路红线外侧退后建设。

人口净密度:
人口净密度是居住区规划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之一,反映居住区住宅用地的使用强度,公式为:
人口净密度=居住总人口÷居住宅用地总面积(人/hm2)
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主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住宅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确定公共服务设施中的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病房等建筑的正面间距,也适用这一原则。

城市道路面积率:
城市道路面积率是反映城市建成区内城市道路拥有量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

这里所说的城市道路系指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不包括居住区内的道路。

建成区的城市道路面积率计算公式如下:
城市道路面积率=(建成区道路用地总面积÷城市建成区用地总面积)(%)也可以计算建成区内局部地区的城市道路面积率,公式为:
道路面积率=(道路用地总面积÷建设用地总面积)(%)
绿地率:
城市的总绿地率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比例,这里所说的各类绿地必须符合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规定。

也可计算建成区内一定地区的绿地率。

如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居住区用地总面积的比例(%)。

绿地率是反映城市绿化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

日照标准:
日照标准中的日照量包括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两个标准。

日照时间是以住宅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受到的日照时数为计算标准。

日照质量是指每小时室内地面和墙面阳光照射积累计的大小以及阳光中紫外线的效用高低。

1993年7月,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对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已作了明确规定;其中,规定日照标准日采用冬至日和大寒日两级标准。

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博客,原文地址:/archives/4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