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说明(公路模板)
市政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新建工程道路、排水分册施工图设计总说明1 概述1.1 工程概述***********东北部,是东北部片区构建骨架路网的重要道路之一,起点为******路,沿线经过*******、终点接*********,全长1.181km,控规红线宽25m。
工程内容包括道路、排水、交通、绿化、照明工程。
1.2 设计依据1、设计合同;2、经批准的立项批准文件;3、 **城市总体规划;4、 **交通枢纽总体规划;5、现场调查及勘测现状资料;6、片区相关规划资料;7、《*****************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8、《*****************新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3 采用的规范、规程、标准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版)3、《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02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2000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1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4)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5、《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1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1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2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2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20-9524、《道路交通标志标线》 GB5768-20092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26、《城市防洪设计规范》 JTJ 50-922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28、《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 11836-19992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30、《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 004-893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45-20063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 75-973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50289-983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35、《城镇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3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2.1 道路现状评价无现状道路。
道路部分施工图纸设计说明
道路部分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一)一、设计依据及主要资料1、2010年3月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发给我院的工作函;2、甲方提供的规划路图图及地形(电子图);3、本院编制的《安徽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河沥溪园区宜黄东侧用地规划修改方案(讨论稿)(2010.3)》4、本院设计的《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河沥溪园区八里路(三号路—滨口路〈工程施工图〉文本(2008年3月)。
5、甲方提供的宜黄线公路与规划七号路接顺处实测标高;6、本院编制的《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河沥溪园区七号路(宜黄线~十二号路工程》、初步设计文本。
7、2010年5月19日关于《宁国经济开发区河沥溪园区七号路》(宜黄线~十二号路工程》、初步设计的评审会相关精神及会议纪要。
8、《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年1月)9、本院现场踏勘成果。
1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O40-2002);1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2009);二、主要技术指标:1、设计道路等级:城市支路Ⅲ级。
2、设计计算荷载:汽车BZZ-100标准轴线。
3、设计车速:V=30Km/B。
4、设计年限:水泥混凝土路面,T=20年。
三、设计内容及变更1、平面设计:本次设计的七号路(宜黄线~十二号路)为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河沥溪园区内规划道路,全长约0.875KM,道路路段红线宽度18 m,定性为城市支路,设计道路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与宜黄线、八里路、十二号路相交,道路全线设一处平曲线,半径为R500,根据初设会审相关意见,其中与宜黄线采用近期与现状道路边线接顺的方式,与八里路和十二号路交叉口不属于本次设计范围,详见相关设计。
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说明
说明书一、一般路基设计1、路基标准横断面为配合清远华侨工业园建设的要求,并结合当地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从适度超前角度出发,对鱼湾平面交叉扩建改造,其路基布置详见“平面交叉布置图”。
2、路拱横坡行车道及辅道采用%的路拱横坡,人行道2%的反向横坡。
3、超高方式本路段为平面交叉改造,不设超高路段。
4设计标高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绿化带两侧处的路面标高。
5、用地范围路堤两侧排水沟外缘以及涵洞边线外3m以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6、路基设计要求⑴、根据调查,填方路基填料主要为亚粘土。
本地区的土质条件好,一般可直接采用亚粘土及风化土作路床填料。
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填方路基两侧各超宽填筑50cm,路基施工完成后再对边坡进行整修,恢复正常路基宽度。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分层压实。
本项目对路基压实度在施工期间应按规范要求进行严格控制。
路基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均应符合表3-1的要求。
填料粒径、强度及路基压实标准表3-1下路床及上、下路堤的填料时,应采用各种措施使其压实度达到表3-1中的规定。
⑶、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高的土,不得直接用作路基填料。
需要使用时,必须采用翻晒、掺石灰、水泥等技术措施,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下路床和路堤填料。
⑷新旧路基衔接时必须按相关规范设置台阶,以加强新旧路基的连接。
7、路床顶面验收标准⑴、基本要求1)、路基填料应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规定,经认真调查、试验后合理选用。
2)、填方路基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
3)、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避免边坡冲刷,勿使路基附近积水。
⑵、外观鉴定1)、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曲线圆滑。
2)、路基边坡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
二、路基、路面排水本线路的路基路面排水按自成排水系统的原则进行设计。
设计时,根据当地的气候、降雨特点,结合原有水系,采用路堑两侧设边沟(盖板边沟)或路堤两侧排水沟与涵洞构成排水系统。
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模板
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阐明1设计原则1.《都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23)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23)3.《道路交通标志板和支撑件》(GB/T23827-2023)4.《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23)5.《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23)6.《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24772-2023)7.《道路交通信号灯安装规范》(GB14886-2023)8.《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23/XG1-2023)9.《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A25280-2023)10.《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23)11.《成都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DB510100/T 129-2023)12.《四川省旅游标志标牌设置原则》13.《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译法》14.《成都市道路交通设施设置指南》1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GBJ232082)1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17.《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行条例》18.现行有关材料原则2设计内容本次设计包括:1、广州路交通工程;2、海口路交通工程;3、海南路交通工程4、兴隆湖十四号路交通工程5、广西路交通工程;以和与本项目相交道路旳交叉口100m范围内旳标志牌。
道路等级:1、广州路都市主干路;2、海口路都市支路;3、海南路都市次干路4、兴隆湖十四号路都市主干路5、广西路都市次干路。
主干路安全设施等级按A级配置设计。
次干路、支路安全设施等级按B级配置设计。
设计车速:主干路主车道60Km/h,交错段集散车道30Km/h;次干路设计速度40Km/h;支路设计速度30Km/h。
车道宽度:主车道3.5m,集散车道3.25m,交叉口渠化段进口车道3.25m。
2.1交通标志2.1.1设计原则1.道路上旳标志具有法律效力,应根据交通管理法规和有关原则,对旳地设计与设置标志。
设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四级公路版本)
舒城经济开发区韩家山公墓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工程规模及建设范围舒城经济开发区韩家山公墓地处舒城县春秋塘,220KV变电所东北侧,规划用地面积约100亩。
本次设计的是公墓区主要道路,东起始于村道,道路全长486.31m,为公路四级,混凝土路面宽度5m,两侧人行道为0-3米,设计车速为20km/h。
1.2 设计内容本次施工图设计包含道路、管道排水、路边沟及路灯基础工程,共一册。
第二章设计依据2.1 设计依据⊙《舒城经济开发区韩家山公墓详细规划》⊙该道路区域1:1000地形图2.2 设计采用的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4.01⊙《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第三章工程建设条件3.1 建设区域自然条件(1)拟建区属西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季风显著。
年平均温度在12.915.6度,无霜期224天年平均降水量在1033.51596mm之间。
灾害性天气较多,旱涝均有。
拟建处原有路基和冲田。
(2)工程东侧为村村通水泥路,便于接入,利于道路建设。
3.2 地形地貌拟建道路原地面高程30~32m。
总体地势起伏不大。
第四章道路工程4.1 设计标准4.2 平面设计道路平面线形详细规划线形未作改动,道路起点接村村通水泥路,起点桩号K0+000.000,终点桩号K0+486.31,道路全长486.31m。
4.3 纵断面设计道路起点处以1.3%坡度与村村通道路纵断面接顺,至K0+040.000处为低点,以0.1%的上坡接下段,至K0+260处下坡,K0+380为全段最低点,后以0.6%的上坡至终点。
道路施工图说明
目录一、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项目区概况 (1)1.1项目名称 (1)1。
2项目区位置 (1)1.3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1)2变更说明 (1)3道路工程 (1)3.1现状分析 (1)3。
2设计依据及原则 (1)3。
2。
1设计依据 (1)3.2.2设计规范 (1)3。
2。
3设计标准 (2)3.3工程概况 (2)3。
4工程设计概要 (2)3。
4.1 机耕道设计 (2)3。
4。
2 人行道设计 (5)3.4。
3 涵洞设计 (5)3.5施工注意事项........................................................................................ 6 3.5。
1 施工放线 . (6)3。
5。
2 路基路面 (6)3.5.2.1材料技术要求 (6)3。
5。
2。
2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求 (7)3。
5.3 涵洞 (8)3。
5。
3。
1挖基 (8)3.5.3.2基础 (8)二、设计图纸三、施工图预算武隆县土坎镇狮子崖生态猪腰枣园项目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项目区概况1。
1项目名称武隆县土坎镇狮子崖生态猪腰枣园。
1。
2项目区位置武隆县土坎镇新坪村新坪社、茶店社,五龙村五龙社、双石社,关滩村关滩社、联合社。
1.3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区红线范围1027亩,可利用面积864亩,主要种植猪腰枣,其中包含建筑205.19m2。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灌溉工程、土地整理工程、种植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工程。
本设计为该项目的道路工程设计。
2变更说明初步设计中拟建机耕道1125.9m,拟建1。
2m宽人行道5689。
8m。
施工图设计阶段经过现场踏勘及方案优化,对道路路程做出了相应调整,施工图设计中拟建机耕道里程调整为566。
02m,人行道宽度调整为1。
2m和2m,其中1。
2m宽人行道调整为2895m,2m宽人行道调整为3286m。
3道路工程3。
1现状分析本工程道路的地理环境为山岭重丘区,现状道路的路况比较差,主要为3m宽的泥结路面,各项指标相差比较大,本设计主要针对原有道路进行各项设计指标的优化,路面进行硬化处理等。
四级公路机耕路施工图设计说明(四级公路机耕路设计模板)(完整版)
工程机耕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一、概述1.1 项目概况项目位于--内,某某工程机耕路是通往某某村唯一交通道路。
承担该区域内各建制村或自然村对外联通的交通要道,对各乡镇的居民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本工程设计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至某某,终点桩号为K0+2818,道路全长2818m,道路宽度为4.5m。
1.2 任务依据项目背景1、本项目的设计合同委托书;2、交通部颁布的有关公路设计的标准、规范、规程;3、电子版地形图1:1000;二、总体设计方案2.1 设计原则1、贯彻“全寿命周期成本”思想,用新理念新思路推行灵活设计,将“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这一环保设计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注重地形选线、环保选线,合理运用技术标准,尽可能避免与河网的干扰,以减少高填深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注重公路景观设计,处理好项目工程与区域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使公路线形、沿线设施等构造物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2、采取“远而不疏,近而不进”的原则,并紧密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及国土开发计划。
考虑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态所产生的交通需求,通过协调交通与土地施工的关系,降低敏感区域内的交通需求,减少污染。
另外,在规划区内进行空间敏感性调查,按其生态环境划分敏感区,并根据其保护价值确定敏感程度,使路线走向尽可能避免敏感等级高的地区,从而避免对生态环境的过大影响。
2.2 横断面布置本项目按单车道标准,设计车速采用15km/h,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宽度4.5米,其中单车道宽共4.0米,两侧硬路肩各宽0.25米。
挖方段设置边沟,填方在外侧边坡高陡,需收缩坡脚路段设置重力式挡土墙或护肩墙墙及波形护栏。
2.4 施工水土保护的措施1、努力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实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水土保持的教育。
严格遵守有关水土保持的法规、条例。
2、制定详细的水土保持施工措施,实行水土保持责任制。
3、尽快做好边沟等路基排水工作,已确定的疏通河道,防护河道等工作尽快予以实施,在汛期之前力争完工。
施工图设计说明
重庆大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涪陵区两江名品小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第 1 页 共 9 页涪陵区两江名品小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第一章 工程慨况1.1工程规模及建设范围涪陵区两江名品小区道路工程位于重庆涪陵区两江名品小区和火柴新村安置房小区内,本工程涵括2条道路,道路全长529.199m ,道路等级为特殊道路。
1号路道路全长468.743m ,设计行车速度为15km/h ,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4m (2m 车行道+2m 车行道);2号路道路全长60.456m ,设计行车速度为15km/h ,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4m (2m 车行道+2m 车行道)。
为了解决两江名品小区和火柴新村安置房小区内部交通和消防需求,受业主单位委托,我公司对涪陵区两江名品小区道路工程进行设计。
1.2 设计内容根据设计合同,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的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
第二章 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2.1.1工程设计合同。
2.1.2甲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
2.1.3甲方提供的规划路网。
2.1.4甲方提供的相关建议文件。
2.2规范2.2.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2.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2.2.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2.2.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2.2.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2.6《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G10099-2001) 2.2.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2.2.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2.2.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2.10《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2.2.11《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建设部城建司 1993.05 2.2.1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2.2.1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2.2.14《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2.2.1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 2.3主要技术标准2.3.1道路等级:特殊道路 2.3.2设计行车速度:V=15km/h2.3.3设计年限:路面设计年限为10年。
(完整版)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说明
说明一、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一)路基、路面路基、路面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简称《初设批复意见》)执行情况如下:1、《初设批复意见》中:“路基高度小于3m且不占用农田和林地的段落,路基边坡原则上应放缓为1:3至1:4,并结合周围的景观对边坡进行综合设计。
填挖方折角处改为流线型”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于路基高度小于3m且不占用农田和林地的段落采用1:3坡率,并对边坡进行绿化。
填挖方折角处已改为流线型。
2、《初设批复意见》中:“应加强零填挖路基的处治设计,根据路床干湿状况采取翻挖、碾压、换填等工程措施以满足压实度的要求。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根据调查本地区路床除特殊路基段落外大部分处于中湿或干燥状态,对于处于潮湿状态的路段采用翻挖、晾晒、换填粗粒料等处理措施。
3、《初设批复意见》中:“考虑全线缺方严重,挖方路段可采用超挖取土,减少线外取土占地规模。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挖方段落已采取超挖取土措施减少线外取土占地规模。
4、《初设批复意见》中:“进一步落实取、弃土场的具体位置,做好植被恢复方案的设计,做好取土场的勘探试验工作,并与当地政府签订相关协议。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已落实取、弃土场的具体位置,并对取、弃土场植被恢复进行了方案设计,取土场的勘探试验也已完成,并与当地政府签订了相关协议。
5、《初设批复意见》中:“全线清除地表腐殖土及挖除的淤泥应集中堆放,用于路基边坡、取土场等恢复绿化工作。
”在施工图设计土方调运过程中已考虑利用挖除腐殖质土进行路基边坡和取土场恢复绿化工作。
6、《初设批复意见》中:“进一步加强对路基不良地质地段的地质调查,查明软弱土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埋藏条件和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合理的处置方案。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路基不良地质地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勘探,根据查明的软弱土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和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了不同的处置方案。
7、《初设批复意见》中:“施工图阶段应查明冻土的分布范围、冻深,提出合理的处治方案,同时应查明地下水分布情况,并加强对涎流冰病害的调查与防治。
施工图设计说明(公路模板)【精选文档】
路线设计说明一、相关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本次设计严格按照《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总体规划(2011-2020)》进行施工图设计。
同时,根据多次省、市领导对该项目的指示、意见和建议以及青海省交通部门专家的咨询意见,根据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区道路建设方案的会议纪要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基本按照《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进行文本及设计图纸的编制。
同时,考虑到本项目为青海省交通厅代建项目,所以在设计中充分征求青海省交通部门意见、相关专家咨询意见以及公路交通部门规范要求,同时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对设计说明及图纸进行补充。
二、路线平面、纵断面设计说明(一)路线走向及平面布设1、本工程为新建道路,平面线形按照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并保持道路线形顺畅,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的要求。
拟建二号路位于平安县境内,二号路与规划的兰新客运铁路专线及南绕城高速公路并行,二号路路线全长10979。
247m。
二号路起点、终点均与现状109国道相接,道路全线线形基本与南绕城高速平行.二号路路线走向大致呈东西向,道路全线按照城市道路Ⅱ级主干道进行设计,设计车速40km/h。
本次设计西起三号路,东至一号路,全长10979。
247m,道路全线共设交点17个,全线设平曲线15处,最小圆曲线半径300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50m,最大圆曲线半径844。
08m,最小平曲线长度113.597m.K0+000~K1+200段利用现状109国道(现状宽12m,沥青混凝土路面)向北侧进行拓宽改造,K1+200~K3+080段与南侧兰新客运专线平行,K3+080~K3+540段下穿客运专线,经政府部门与高铁相关部门协商,因高铁沿开发区中部全线穿越,孔跨跨径为30m,采用双向行车时,路幅布置在两桥墩之间,能充分保证路幅宽度及行车安全。
相关同意道路选线将桥墩置于12m中央分隔带内,并考虑安全净空要求,绿化带路缘石采用连续式钢筋混凝土护栏进行防护。
新建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
施工图设计文件有下列十二篇和附件组成第一篇总体设计第二篇路线第三篇路基、路面第四篇桥梁、涵洞第五篇隧道第六篇路线交叉第七篇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第八篇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第九篇其他工程第十篇筑路材料第十一篇施工组织计划第十二篇施工图预算附件资料基础目录第一篇总体设计说明书 (1)1 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1)2 设计标准 (1)3 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等技术标准、工程概况 (1)4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1)5 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1)6 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1)7 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 (1)8 山区公路复杂路段局部路线方案的优化及比选论证 (1)9分期实施设计的说明和对工程实施的建议(分期修建工程编制) (1)10 总体施工实施步骤的建议 (1)11 有关工序衔接等技术问题的说明以及有关注意事项 (1)12 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采用情况 (1)13 与有关部门协调情况 (1)14 附件(复印件) (1)第二篇路线说明书 (2)1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2)2 路线平面、纵断面设计说明 (2)3 施工注意事项 (2)第三篇路基、路面说明书 (4)1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4)2 施工图标段(合同段)划分情况说明 (4)3 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说明 (4)4 路基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 (4)5 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 (4)6 路基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设计说明 (4)7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其防护设计说明 (4)8 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 (4)9 路面结构设计、材料要求、混合料要求、级配组成及施工要求 (4)10 路床顶面验收标准说明 (4)11 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 (4)12 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说明 (4)第四篇桥梁、涵洞说明书 (6)1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6)2 特大、大、中桥设计说明 (6)3 小桥、涵洞设计说明 (6)4 主要材料及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情况 (6)5 桥梁结构分析计算及计算参数的选取情况 (6)6 桥梁耐久性设计,养护维修设施设计情况 (6)7 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 6第五篇隧道说明书.. (7)1 设计依据以及总体原则 (7)2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及相关咨询意见的执行情况 (7)3 隧道设计说明 (7)4 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设计 (7)5 辅助坑道设计 (7)6 长、特长隧道通风防灾、救援设计 (7)7 隧道施工监控预测、地质预报设计 (7)8 隧道机电设施设计说明 (7)9 环境保护设计 (7)10 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 (7)第六篇路线交叉说明书 (8)1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8)2 路线交叉设计说明 (8)3 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8)第七篇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说明书 (10)1 总体设计 (10)2 专业设计 (10)第八篇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说明书 (13)1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13)2 相关部门和业主的意见及落实情况 (13)3 公路工程及设施与沿线自然环境的协调情况及采取的措施等 (13)4 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及表现手法等 (13)5 主要场地自然条件分析及对策 (13)6 拟采用的植物配置及特性 (13)7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情况 (13)8 土地复垦与利用情况 (13)9 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注意事项 (13)第九篇其他工程说明书 (14)1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14)2 渡口码头、改路改渠等其他工程的说明 (14)3 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4)第十篇筑路材料说明书 (15)1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15)2 沿线筑路材料质量、储量及采运条件的说明 (15)3 大型料场的说明 (15)4 与地方政府就料场开采、运输的意向协议等 (15)第十一篇施工组织计划说明书 (16)1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16)2 施工组织、施工期限、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法、工期、进度及措施 (16)3 主要材料供应、运输方案及临时工程的安排 (16)4 对缺水、风沙、高原、严寒等地区以及冬季、雨季施工所采取的措施 (16)5 对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施工协调和分期实施有关问题的说明 (16)6 施工准备工作的意见 (16)第一篇总体设计说明书1 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1 任务依据1.2 测设经过(简要说明)2 设计标准3 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等技术标准、工程概况3.1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3.2 沿线主要城镇3.3沿线主要河流3.4 沿线公路及铁路等3.5 ……4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所拟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决定等的变更依据及理由。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模板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1、概述1.1 工程概况A、B道路位于南方,A道路东接现状C,规划为城市支路,道路全长约R米;B道路相交于A 道路,规划为城市支路,道路全长约RX米;C道路位于,规划为城市街道,道路硬化面积约为R m2。
1.2 设计依据●设计合同;●中标通知书;●初步设计批复;●我公司设计的初步设计文件;●《R分区规划(2007~2020)》;●《R总体规划(2006-2020)》;●工程勘察测量报告;●其他调查和收集的有关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地质等资料。
1.3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严格按照初步设计批复意见进行设计。
1.4 采用的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152-20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2011;●《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 194-201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200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12;●国家、行业、地方现行的相关技术规程及规范。
1.5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为: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2、建设条件2.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2.1.1 沿线地形地貌拟建A道路包含有素土路面、局部混凝土路面和局部沥青路面;地形地势,横向呈西高东低,纵向呈南高北低;道路两侧多为工厂围墙;道路沿线高程在R~RX米之间。
拟建B道路为素土路面;地形地势,呈西高东低;道路右侧为工厂围墙,左侧为山坡;道路沿线高程在R~R米之间。
拟建C道路为残破水泥路面,周围居民房分布较为密集,整体地势比较平缓,道路沿线高程在R~R米之间。
2.1.2 水文场地位于R市RXX,河流水量R。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湖杭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总则一、本项目为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的一部分,起点位于湖州市练市镇,终点与杭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相接,项目名称定为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市至杭州段。
路线在练市镇的嵇家庄设练市枢纽互通与申嘉湖高速公路及规划的苏震桃高速公路相接并向南至杭州方向,经过崇贤互通与杭州绕城高速公路相接。
本项目路线全长 50.94KM,施工图设计共分 10 个标段,此中湖州市和桐乡市各 2 个标段,德清县和余杭区各 3 个标段。
二、根源则针对练杭高速公路的建设特色,贯彻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市至杭州段的建设企图,依据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2003) 及有关设计规范进行编制,目的是汲取省内己建及在建高速公路建设经验,力求设计创优。
三、为了协调一致技术标准、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构成内容及各单位图表第一版格式,提高设计质量特编制根源则。
根源则经浙江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有限企业同意后履行。
由设计单位项目组负责解说。
四、根源则依照现行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 , 联合本项目的特色,参照历次方案审察建议和有关技术标准、设计规范的订正建议综合编制而成,施工图设计履行本规定。
五、设计文件的编制及构成内容,参照交通部颁 1996 年 1 月实行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方法》 ( 以下简称“文件编制方法” ) 办理,交通工程部分按98年订正本履行。
详细篇幅内容与要求见以下各篇和文件示例。
六、设计文件中常用的符号按“文件编制方法”中表 6.0.7 规定的汉语拼音符号采用。
七、图幅规格:原则上采纳 A3图幅,图纸外框尺寸 270~385mm,图框格式见文件示例。
特别图纸幅面不够时可采纳其余幅面,再按 A3 图幅折叠第一版。
八、图号编排: SA-B-C式中: S-- 代表施工图 A-- 篇号 B 、C-- 图号举例 :S Ⅰ-2-3, 表示施工图的第一篇第二个图号的第三张图纸。
九、图纸比率尺整体设计图 1: 2000路线平面图 1: 2000路线纵断面图 1:2000( 横向 ) 、1:200( 纵向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线设计说明一、相关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本次设计严格按照《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总体规划(2011-2020)》进行施工图设计。
同时,根据多次省、市领导对该项目的指示、意见和建议以及青海省交通部门专家的咨询意见,根据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区道路建设方案的会议纪要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文件的编制基本按照《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进行文本及设计图纸的编制。
同时,考虑到本项目为青海省交通厅代建项目,所以在设计中充分征求青海省交通部门意见、相关专家咨询意见以及公路交通部门规范要求,同时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对设计说明及图纸进行补充。
二、路线平面、纵断面设计说明(一)路线走向及平面布设1、本工程为新建道路,平面线形按照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并保持道路线形顺畅,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的要求。
拟建二号路位于平安县境内,二号路与规划的兰新客运铁路专线及南绕城高速公路并行,二号路路线全长。
二号路起点、终点均与现状109国道相接,道路全线线形基本与南绕城高速平行。
二号路路线走向大致呈东西向,道路全线按照城市道路Ⅱ级主干道进行设计,设计车速40km/h。
本次设计西起三号路,东至一号路,全长,道路全线共设交点17个,全线设平曲线15处,最小圆曲线半径300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50m,最大圆曲线半径,最小平曲线长度。
K0+000~K1+200段利用现状109国道(现状宽12m,沥青混凝土路面)向北侧进行拓宽改造,K1+200~K3+080段与南侧兰新客运专线平行,K3+080~K3+540段下穿客运专线,经政府部门与高铁相关部门协商,因高铁沿开发区中部全线穿越,孔跨跨径为30m,采用双向行车时,路幅布置在两桥墩之间,能充分保证路幅宽度及行车安全。
相关同意道路选线将桥墩置于12m中央分隔带内,并考虑安全净空要求,绿化带路缘石采用连续式钢筋混凝土护栏进行防护。
高铁桥墩及高压线塔K3+540~段平面线形基本与南侧南绕城高速平行,终点与1号路及109国道相接。
K5+230~K6+000段穿越330KV的高压走廊,此段考虑到建设用地要求,经政府部门与电厂相关部门协商,同意将铁塔置于道路中央分隔带内。
因中央分隔带设置宽度10m,能够保证铁塔安全净空要求,绿化带路缘石采用连续式钢筋混凝土护栏进行防护。
沿线前后跨沟五次,相应的布设桥梁。
2、路线采用坐标及高程路线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平安县城建坐标系,路线高程控制测量采用1985年国家基准下穿客运专线高压走廊南绕城高速高程系,按四等水准施测。
精度指标满足规范相应等级的要求。
施工前承包商应复测各导线点坐标及水准点的标高,满足规范相应等级的要求后方可使用。
(二)纵断面设计道路的纵断面设计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要求而进行的。
在进行纵断面设计时,不仅满足规范的要求,而且与洪沟防洪标高相协调,尽量减少填挖方数量,并与规划相交道路、跨河(沟)桥梁标高衔接,同时满足南侧场地道路排水要求为原则。
【桥梁设计详见桥涵工程图纸】。
道路最小设计纵坡为%,最大设计纵坡为%,最大竖曲线半径为22000米,最小竖曲线半径为1500米。
道路线形设计指标对照表(设计车速40 km/h)三、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1、施工条件施工条件:沿线村庄较多,群众修路积极性较高,应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期。
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期,确保工程尽早完工。
2、工期安排本项目计划工期2年,2011年8月开工,2013年7月底竣工。
安排如下:2011年7月之前,完成前期的设计、部分拆迁及征地工作。
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含冬季停工时间),完成全线路基、桥涵、地下管线的敷设,完成全线的拆迁征地工作。
2013年3月至6月完成路面、交通、路灯、绿化工程。
2013年7月完成全部的收尾工作,竣工通车。
3、导线、水准测量是在二号路范围内统一进行的,控制测量成果是经过总体平差和连续推算的,各工程段之内及之间的导线、水准点成果无断链。
4、设计文件中提供的导线点和水准点是施工测量的唯一基准,由于定测过程中埋设的路线主点桩、桥位桩等数量较多,应注意两者的区别。
为防止导线点和水准点移位或破坏,施工测量应经过复测确认后方可使用。
5、定测时路线放样均采用坐标法,即路线上任一点的实地位置均按其平面坐标从平面控制点放出。
建议施工放样时各桩号的实地位置(尤其是结构物的实地位置),亦应按其平面坐标,从平面控制点放出,以确保线位放样准确无误。
对于桥梁等构造物,为确保构造物范围内放样准确,最好始终采用同一对控制点进行施工测量。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一、相关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本次设计严格按照《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总体规划(2011-2020)》进行施工图设计。
同时,根据多次省、市领导对该项目的指示、意见和建议,同时根据青海省交通部门专家的咨询意见,根据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区道路建设方案的会议纪要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文本的编制基本按照《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进行文本及设计图纸的编制。
同时,考虑到本项目为青海省交通厅代建项目,所以在设计中充分征求青海省交通部门意见及相关专家咨询意见以及公路交通部门规范要求,同时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对设计说明及图纸进行补充。
二、施工图标段划分情况说明根据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要求,考虑到本项目道路、桥梁、雨水工程由交通部代建,其余市政管线由各专业部门建设。
因此,施工图文本整理中暂按照道路、桥梁、市政管线三部分整理划分。
三、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原则根据相关规范的规定、要求、沿线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路基填挖情况,参照已建公路路基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选择合理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率,并设计了完善的排水设施、防护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地基处理和病害防治措施,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路基的危害,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与参考资料如下:《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019-199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其他规程、规范及有关指导性意见。
2、道路横断面布置本项目为城市Ⅱ级主干道,设计车速40km/h。
路基横断面采用整体式断面。
(1)、路基横断面路线路基横断面为整体式断面。
路基标准路段总宽度为,其横断面组成为:30m不对称式三块板横断面布置:3m(人行道)+6m(非机动车道)+2m(机非分隔带)+16m(机动车道)+3m(人行道)=30m即在道路北侧单侧设置非机动车道。
K3+080~K3+540下穿客运专线段两块板横断面布置:( (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车行道)+( (人行道) =,其中北侧车行道宽12m,南侧车行道宽8mK5+230~K6+00穿越330KV的高压走廊段横断面布置:( (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车行道)+( (人行道)=,其中北侧车行道宽12m,南侧车行道宽8m。
(2)、路拱横坡路面横坡度车行道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横坡均坡向外侧,不同板块、宽度的断面衔接时,机非分离的非机动车道在50米范围内横坡度进行过渡与机动车道车道横坡度一致,人行道为2%,坡向车行道。
(3)、中央分隔带及机非分隔带K3+080~K3+540下穿客运专线段、K5+230~K6+00穿越330KV的高压走廊段中央分隔带采用凸起型,中央分隔带内、路面底基层以上换填种植土,其上种植常青乔木侧柏,以美化路容兼防眩作用。
其余标准路段设置的机非分隔带,分隔带断口间距300m 左右,断口宽度10m ,断口处路缘石半径为1m 。
3、一般路基设计路基以就地取材、方便施工、基层坚实、路基稳定、面层耐用原则进行设计。
设计确保路基满足临界高度和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保证路基处于干燥状态,防止冻害发生。
路堤边坡:依据本地区路基填料的物理及力学性质并借鉴类似地质条件下其他项目设计经验,采用1:一坡到底的直线边坡。
路堑边坡:根据堑体工程地质特性和边坡高度,经综合分析后确定路堑边坡型式及坡率。
边坡高度H ≤时,采用1:一坡到顶的直线边坡。
边坡高度<H ≤时,采用折线形边坡,其中0~8m 边坡坡率采用1:,8~20m 边坡坡率采用1:,两级边坡之间设宽2m 的边坡平台。
挖方边坡的坡面与地面的结合部采用变化的坡率并尽可能做成弧形。
路基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考虑地下管网的影响和安全,路基压实度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取值。
路面基层(5%水泥稳定砂砾)压实度≥97%要求;路面底基层(天然砂砾)压实度按≥95%要求。
路基填料采用砂砾土,其要求见下表:路堤填料及压实度要求零填及路堑路床的填料及压实度要求,见下表:路基填料及压实度要求2、特殊路基处理清表及湿陷性地基处理根据地勘报告,沿线场地上部多为耕表土、杂填土、素填土,不能做为路基持力层,其下部为含砂低液限粘土,部分地段为湿陷性黄土,并且局部地段为中湿类型。
综合考虑,采用如下的处理方式:挖方地段:清表量已计入挖方数量中,设计对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米原土挖出,进行冲击碾压后,并对含水量较大的地段进行晾晒,再对原土掺灰5%回填,处理宽度32、30米(路基外边缘两侧各加宽1米)。
填方地段:对经过农田段清表0.4米,进行冲击碾压后,再进行路基填筑,清表宽度32、30米(路基外边缘两侧各加宽1米)。
对路基顶面采用冲击碾压进行增强补压,其压实度满足路基设计中的压实度要求。
【详细的路基处理工程量见图纸】。
3、路基防护及排水结合道路沿线的土地开发建设,园区将同步实施道路北侧湟水河的整治及整个园区的场地平整,因此,本次设计中对二号路北侧不进行永久性防护,对填方路段仅做临时性植草防护措施。
道路南侧挖方路段为防止出现绿化用水漫灌引起分隔带边缘处路基塌陷的通病,以防滞留水下渗,影响路基稳定,在分隔带中增设了排水盲管和土工布保护层,将多余积水及时排除。
绿化带0.8米以下压实度同路基压实度要求,0.8米以上压实度不小于85%。
四、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1、土质调查沿线进行了大量土质调查勘探工作,内容包括:钻孔、静力触探等,有关试验成果见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