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定位诊断和临床表现
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
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
摘要:
1.脑梗塞的定义和病因
2.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方法
3.脑梗塞的鉴别诊断
4.脑梗塞的治疗方案
正文: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堵塞造成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它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引起。
脑梗塞的范围更广,包括脑血栓和脑栓塞。
脑血栓是脑梗塞的一种类型,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
脑梗塞应注意与脑出血鉴别诊断,两者都会表现有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言语不利、肢体麻木、乏力等临床症状。
但在头部CT 扫描中,脑出血可表现有一块较亮的暗区,而脑梗塞通常为暗性暗区。
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磁共振检查:可检查有无梗塞灶,对评估血管情况有参考意义。
2.颈血管彩超:可直观排查颈动脉硬化斑块问题。
3.椎动脉血流欠佳:可考虑动脉硬化,建议进一步检查MRA 或CTA。
4.DSA 评估:可明确大动脉狭窄情况,对制定治疗方案有参考意义。
当患者出现肢体无力、或语言障碍情况时,建议首选神经内科检查确诊。
脑梗塞的鉴别诊断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脑梗塞与脑栓塞的鉴别:脑梗塞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堵塞脑血
管所致,而脑栓塞是由于血栓阻塞了脑血管引起的。
2.脑梗塞与脑出血的鉴别:脑梗塞在头部CT 扫描中通常为暗性暗区,而脑出血可表现有一块较亮的暗区。
脑梗塞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急性期治疗:主要是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液灌注,减少脑细胞坏死。
2.康复期治疗:主要是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和语言能力。
脑梗死的定位诊断,一文读懂
脑梗死的定位诊断,一文读懂!干货!关于脑梗死的定位诊断,你想看的这里都有。
不同部位脑梗死导致相应部位的功能改变,功能与解剖结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通过特定的临床表现及功能损害可以初步推测梗死部位。
先读懂脑动脉供血区域图1:图中介绍了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几个主要分支: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等(图片可放大)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半球上表面、同侧的上蚓部、齿状核大部、小脑中脚上部、小脑上脚及桥脑被盖外侧。
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绒球、腹侧小脑。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下半球及核团后部。
图2:供应小脑各个血管的走行(BA:基底动脉AICA:小脑前下动脉VA: 椎动脉SCA:小脑上动脉)图3 小脑各个分支的供血范围(AICA:小脑前下动脉PICA: 小脑后下动脉SCA:小脑上动脉)图4 小脑各个分支的供血范围(AICA:小脑前下动脉PICA: 小脑后下动脉SCA:小脑上动脉)▎小脑上动脉:内侧支:小脑上蚓部、前髓帆等处。
外侧支:小脑半球上面。
▎小脑前下动脉内侧支和外侧支:供应小脑下面前部。
(小脑下前动脉主要供应小脑、内耳、脑桥下部和延髓上部等处血液。
)▎小脑后下动脉(起自椎动脉或基底动脉下1/3段):供应小脑下面后部(小脑蚓部和小脑半球下部)和延髓背外侧。
在临床工作中,记住下图5,可以快速帮我我们判断病变的供血分支:图5红色ACA:大脑前动脉;黄色MCA:大脑中动脉;绿色PCA:大脑后动脉蓝色PICA:小脑后下动脉;紫色AICA:小脑前下动脉;灰色SCA:小脑上动脉;浅蓝Branches from Vertebral arteries:椎动脉分支;墨绿Branches from Basilar artery:基底动脉分支;天蓝ACHA:脉络膜前动脉;橙色LSA:纹动脉。
1额叶病变额叶的主要功能是控制随意运动、语言、情感和智能,与内脏活动和共济运动有关。
■额叶前部:表现为精神、情感、人格、行为和智能障碍。
病程记录(脑梗死定位定性诊断)
定远县总医院病程记录2012年12月10日 10:00今日随李刚主治医师查房:汇报病史:患者,女, 74岁,主诉: 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半天。
入院查体:BP:140/80mmHg 神志清楚,语利,口角不歪,伸舌居中。
心肺腹正常。
四肢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适中;步态正常,右侧肢体感觉正常,左侧肢体感觉稍减退。
浅反射等正常。
四肢肌腱反射(++)。
双巴氏征(-)。
脑膜刺激征(-)。
共济失调(-)。
2012.12.09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梗塞。
今日患者症状未进展加重,无头痛、呕吐等不适主诉,饮食睡眠等一般情况良好。
查体大体同前。
头MRA 示:右侧大脑前动脉管腔变细。
李主治查房后指出:患者老年男性,有高血压病史,突发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为,提示患者为急性脑血管病。
其定位定性诊断分析如下:1.定位诊断:患者有左侧肢体感觉障碍,影响到右侧脊髓丘脑束,不伴其他颅神经核损害症状,则定位在右侧基底节区病变。
2.定性诊断:患者静息状态下急性起病,不伴颅内高压症状,头颅CT排除出血,则定性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其症状超过24小时,考虑为脑梗死。
结合患者高血压病史,及血压水平,入院诊断为:1.脑梗死2.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
脑梗死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吸氧,通气支持,管理血压,控制脑水肿,防止并发症等)和特殊治疗(包括超早期溶栓,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血管内治疗,细胞保护治疗和外科治疗等)。
该患者目前无溶栓指征,治疗上主要予以一般治疗,抗血小板,营养脑细胞对症等治疗,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进一步治疗。
继观。
医生签名:2012年12月11日 10:00今日随科主任葛连云副主任医师查房:患者,女, 74岁,主诉: 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半天。
今患者症状平稳,无头痛,呕吐等症状,饮食睡眠等一般情况良好。
查体:BP:130/70mmHg 神志清楚,急性病容,语利,口角不歪,心肺腹正常。
四肢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适中;步态正常,右侧肢体感觉正常,左侧肢体感觉稍减退。
脑干梗塞的临床表现与综合影像诊断
脑干梗塞的临床表现与综合影像诊断摘要】目的为充分了解脑干梗塞的临床与综合影像表现的相关性,对100例脑干梗塞的CT、MRI表现进行系统的分析。
方法所有病例均行CT、MRI检查,少数患者行MRA检查。
结果脑干梗塞患者中具备典型交叉性麻痹者少。
桥脑梗塞则有不同特点,其中交叉性麻痹24例;四肢瘫6例;纯偏身感觉障碍8例,4例伴肢体共济失调;偏瘫并偏身感觉障碍而无明确脑神经麻痹4例。
桥脑梗塞表现的共济失调与病灶同侧,亦可为对侧。
结论诊断脑干梗塞特异性检查是MRI,可发现超急性期的脑干梗塞,阳性率达95.8%,阴性结果与MRI检查时间过早有关。
临床考虑脑干梗塞,应及早做MRI检查;CT检查明显逊色于MRI,随着MRI设备及扫描技术的发展,脑干梗塞MRI检查结果与临床呈现明显的对应性。
【关键词】脑干 CT MRI以往我们认为脑干梗塞较为少见,随着影像设备的更新,使得临床表现与影像表现进一步统一,脑干梗塞已为临床医生所熟知。
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延髓,是颅神经核团及传导束较密集的部位,发生梗塞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中脑和延髓血供分别有willis环和脊前动脉沟通两侧,侧枝循环十分丰富,发生梗塞的概率较小。
桥脑由基底动脉分支—桥脑动脉供血,属于终末支,且分支很少,是脑干梗塞最常见的部位,国内报道占80.25%左右。
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局部脑干组织坏死。
随着CT、MRI进一步普及,脑干梗塞的临床诊断率明显提高。
但对脑干梗塞早期的临床特征及影像表现的对应性尚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
我们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0月本院确诊的脑干梗塞100例,对比分析其临床与CT、MRI特点,主要了解临床与影像表现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脑干梗塞100例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
年龄41~93岁,平均61.63岁,≥50岁者73例。
其中延髓梗塞22例,脑桥梗塞42例,中脑梗塞32例。
脑梗塞的定位诊断
其他影像学检查
总结词
除了头颅CT和头颅MRI检查外,还有其他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也可以用于脑梗塞的定位诊断。
详细描述
其他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颈动脉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 CT血管成像等,可以用于检测血管狭窄、堵塞、血栓形成等 病变,从而帮助定位脑梗塞的病因。
05
治疗建议
一般治疗
维持生命体征
包括吸氧、监测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等 )、控制血糖和体温等。
营养支持
维持患者营养状况,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 脂肪、低盐的易消化食物。
预防并发症
加强口腔、皮肤、呼吸道及泌尿道的护理,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
溶栓治疗
通过使用溶栓药物,溶解脑部血栓,恢复脑部血流,改善脑部供 血。
抗血小板治疗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防止血小板聚集 和血栓形成。
症状分析
分析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否符合脑梗死的典型表现。 分析症状出现在哪些部位,判断梗死灶的大致位置。
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一侧肢体麻木、无力
脑梗塞可导致患者一侧肢体麻木、 无力,影响日常生活。
言语不清
脑梗塞可影响言语中枢,导致患者 言语不清,影响交流。
眩晕、耳鸣、复视
脑干缺血可导致患者眩晕、耳鸣、 复视等表现,影响生活质量。
03
进行定位诊断。
04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检查
总结词
在脑梗塞的定位诊断中,头颅CT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用 于判断是否有脑出血和脑梗塞。
详细描述
头颅CT检查可以显示脑组织内部的密度变化,从而判断是否有脑出血和脑梗 塞。在脑梗塞的早期阶段,头颅CT检查可以发现脑组织内部的低密度影,有 助于定位病变部位。
脑梗塞的定位诊断
脑梗塞得定位诊断一、前循环脑梗塞1ﻫ、颈内动脉:侧支循环代偿良好,可不产生任何症状与体征。
ﻫ侧支循环不良:可引起同侧半球从TIA 到大面积梗塞,从对侧轻单瘫、轻偏瘫,同向偏盲到失语、失认、完全性偏瘫与偏身感觉障碍。
即表现为不同类型得大脑中动脉综合症2、大脑中动脉ﻫ完全MCA综合症(MCA近端主干闭塞):深部MCA综合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浅部MCA综合症—-对策同向偏盲与向对侧注视障碍,在优势半球可有完全性失语、按OCSP*分型,完全性MCA综合症就就是完全前循环综合症(TACS):(1)、脑损害对侧得偏瘫,(2)、对侧得同向偏盲,(3)、新得高级皮质功能障碍(言语困难,空间定向力障碍、一般均有意识障碍,常使神经系统检查无法准确进行。
ﻫ深部MCA综合症(单至数条MCA中央支闭塞):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ﻫ如果从皮质吻合支来得血流很有效,也可以只表现中央支闭塞症状即整个对侧偏瘫(头面,上肢、下肢)与偏身感觉障碍、构音障碍,而没有皮质功能缺损症状。
ﻫ浅部MCA综合症:上部皮质支闭塞可出现中枢性面瘫及舌瘫,上肢重于下肢得偏瘫,优势半球可有运动性失语;下部皮质支闭塞可有感觉性失语,头与双眼转向病灶侧。
(藿称对策注视麻痹),对侧同向偏盲或上相限盲,或空间忽视。
ﻫ3、大脑前动脉ﻫ主干闭塞引起对侧下肢重于上肢得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一般无面瘫。
可有小便难控制。
通常单侧大脑前动脉闭塞由于前交通动脉得侧支循环得代偿,症状表现常不完全。
偶见双大脑前动脉由一条主干发出,当其闭塞时可引起两侧大脑半球内侧面梗塞,表现为双下肢瘫、尿失禁、强握等原始反射及精神症状。
4、脉络膜前动脉闭塞常引起三偏症状群,特点为偏身感觉障碍重于偏瘫,而对侧同向偏盲又重于偏身感觉障碍,有得尚有感觉过度、丘脑手、患肢水肿等。
二、后循环脑梗塞(POCI)1ﻫ、椎基底动脉梗塞灶在脑干、小脑、丘脑、枕叶及颞顶枕交界处。
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常引起广泛得桥脑梗塞,可突发眩晕、呕吐、共济失调,迅速出现昏迷、面部与四肢瘫痪,去脑强直、眼球固定、瞳孔缩小、高热、甚至呼吸及循环衰竭死亡、椎基底动脉体征得共同特点就是下列之一(1) 交叉性瘫痪:同侧脑神经瘫(单或多)伴对侧运动与/或感觉功能缺失;ﻫ(2) 双侧运动与/或感觉得功能缺失。
诊断脑梗塞的金标准
诊断脑梗塞的金标准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诊断的金标准是进行脑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以下将对这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脑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是一种利用X射线进行断层扫描的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脑部组织的结构。
在脑梗塞的诊断中,CT可以发现脑部缺血或梗死引起的脑组织坏死,以及伴随的脑水肿和脑出血。
CT对于急性脑梗塞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准确地确定病变部位和程度。
CT检查的优点包括:1.操作简便、快捷,适合于急诊检查;2.可以提供脑组织的横断面图像,清楚地显示梗死部位和范围;3.对于急性脑梗塞,CT可以发现早期缺血征象,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然而,CT检查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对于一些小梗死灶或位于脑深部的梗死灶可能难以发现;2.对于病程较长的陈旧性梗死灶,CT图像可能不清晰,影响诊断准确性。
二、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人体内部组织进行成像的技术。
在脑梗塞的诊断中,MRI可以更准确地发现梗死部位和范围,以及梗死周围的水肿和出血。
MRI不仅可以显示急性梗死灶,还可以显示陈旧性梗死灶和软化灶。
MRI检查的优点包括:1.可以提供多方位、多序列的图像,清楚地显示脑组织的结构和病变;2.对于小梗死灶和位于脑深部的梗死灶也能清晰地显示;3.对于病程较长的陈旧性梗死灶,MRI也可以清晰地显示。
然而,MRI检查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检查时间较长,不适合于病情危急的患者;2.对于急性脑梗塞,MRI可能不如CT敏感,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诊断;3.一些患者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接受MRI检查,如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或幽闭恐惧症等。
综上所述,脑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都是诊断脑梗塞的重要手段。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一般情况下,对于急性脑梗塞的诊断,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而对于陈旧性梗死灶的诊断以及小梗死灶和位于脑深部的梗死灶的发现,MRI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定位诊断脑梗死小脑梗塞
脑梗死小脑梗塞的病因和症状
病因
脑梗死小脑梗塞的病因多种多样,其 中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还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 素。
症状
脑梗死小脑梗塞的症状因梗塞部位和 大小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偏瘫、偏 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严 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
诊断标准
症状表现
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 吐、偏瘫、言语不清等脑 梗死症状,根据症状表现 初步判断梗死部位。
影像学表现
通过CT或MRI检查,观察 到脑部梗死病灶,根据病 灶位置和大小确定梗死部 位。
排除其他疾病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 状的疾病,如脑出血、脑 炎等。
诊断流程
影像学检查
进行CT或MRI检查,观察脑部 梗死病灶。
不同部位的脑梗死小脑梗塞具有不同 的临床表现,因此定位诊断需要综合 考虑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定位诊断是确定脑梗死小脑梗塞病灶 位置的关键步骤,对于治疗方案的选 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是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 包括CT、MRI、DSA等,这些检查02
脑梗死小脑梗塞的定位诊断
诊断方法
01
02
03
影像学检查
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 查,观察脑部梗死病灶的 位置和大小,判断梗死部 位。
神经功能检查
通过神经功能检查,评估 患者的语言、运动、感觉 等功能,判断梗死部位对 神经功能的影响。
血液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了解患者 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 水平,辅助判断脑梗死的 病因和风险。
MRI检查
总结词
MRI检查是另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能够更 准确地定位梗塞病灶。
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
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脑梗定位诊断是一种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来确定脑梗塞发生部位的方法。
其中,一些口诀或规律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进行定位诊断。
下面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TOAST分类法:TOAST是指由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细分法。
该方法将脑梗塞分为5个亚型,包括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心房颤动相关脑梗塞、动脉夹层性脑梗塞、微小动脉疾病相关脑梗塞和原因不明脑梗塞。
基于不同亚型的病因机制和临床特征,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医生可以初步判断脑梗塞定位的可能区域。
2. 星型定位法:该方法通过将大脑进行9个区域的分割,并用星型符号表示每个区域的缺血相关症状,从而帮助医生初步定位脑梗塞的发生部位。
例如,左上臂运动障碍 (左上杵状)表示发生在右大脑半球的下肢运动皮质。
医生可以通过对症状进行分析,初步判断脑梗塞发生的部位。
3. MCA 辨识法:MCA是指大脑中动脉,是最常见的脑梗塞发生区域之一。
在定位脑梗塞时,医生通过对MCA供血区域相关的症状进行辨识,可以初步判断脑梗塞发生的位置。
例如,MCA辨识法中,肢体瘫痪或偏瘫(MCA瘫)常见于中动脉分支的主干梗塞;双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双MCA瘫)提示双侧颈部或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等。
4. 主要症状定位法:在脑梗塞定位中,主要症状的出现往往与发生区域有关。
通过对主要症状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对脑梗塞的发生区域进行初步定位。
例如,出现言语障碍和面肢体麻木等症状,可以初步判断脑梗塞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口诀或规律只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辅助判断脑梗塞发生部位的参考,对于特殊病例或复杂情况仍然需要结合临床经验和进一步的检查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总结起来,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脑梗塞的发生部位,从而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和干预。
然而,这些口诀和规律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医生应该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信息,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第36页
桥脑病变综合症
1、桥脑中部基底综合症。由基底动脉旁中央支血供障碍引发
表现:同侧---周围性面瘫,眼球不能外展(两眼向病灶侧
同向 凝视麻痹),头部向病灶对侧轻度旋转(内侧纵束)。
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感觉障碍(内侧丘系)。
2、桥脑基底外侧综合症。由基底动脉周围支、小脑前下动脉阻 塞引发。
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 定位诊疗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脑病二科 /09/20
第1页
脑动脉供血系统模式图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第2页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第3页
脑动脉两大致系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两个系统供给脑 部范围:
以小系统供血
桥脑血供源自椎—基底动脉, 桥脑基底外侧和被盖部由短旋 动脉供给;桥脑基底部内侧由 基底动脉中央支供给, 旁正中 支供给桥脑被盖部正中部分— 脑室底部、外展神经核、内侧 纵束和网状结构;桥脑基底部 和被盖部最外侧为长旋动脉供 给。因为外侧区侧支循环丰富, 发生梗塞概率较低。而桥脑旁 正中动脉、短旋动脉呈直角起 自基底动脉, 易受高血压影响 而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易出现 梗塞。
(三叉神经),双眼球向病 灶侧凝视麻痹(外展神经及内侧纵
束)。
对侧---半身分离性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第37页
小脑上动脉
每侧主要分支不但供给本侧小脑半球上面, 而且 发分支供给中脑和脑桥背外侧面。
小脑上动脉闭塞能够引发桥脑被盖综合症。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皮质支闭塞造成对侧中枢性下肢瘫, 可伴感觉障碍(胼 周和胼缘动脉闭);对侧肢体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 反射及精神症状(眶动脉及额极动脉闭塞)。
脑梗塞
脑梗塞1.当降压过度的时候,就会引发脑梗塞的发生,所以要正确的吃降压药,同时在吃药的时候要持续的定期测量血压,并且调整吃的剂量,千万不要随便的加减吃的剂量。
2.嗜酒和吸烟会引发脑梗塞的发生,因为烟毒可以伤害到血管内膜,并且引发小血管收缩,使官腔变得狭窄,从而非常容易引发脑梗塞。
而酗酒的时候,尤其是大量喝烈性酒的时候,对血管可谓是百害无利。
3.当过度的劳累或者是休息不好的时候,就会引发脑梗塞的发生,因为这些都可以使血压有所波动或者是使血液的动力学发生变化,非常容易使人患上脑梗塞。
4.暴怒或者是忧郁的时候,会引发脑梗塞的发生,因为容易暴怒或者是长时间忧虑、焦虑的时候,是可以使血管神经的调节功能变得不正常,或者是使脑血管收缩,从而引发脑梗塞的出现。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
脑梗死发病24~48h后,脑CT扫描可见相应部位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晰,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
脑MRI检查能较早期发现脑梗死,表现为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展开1症状体征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
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
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
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天病情达到高峰。
脑梗死发病后多数患者意识清醒,少数可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一般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如果大脑半球较大面积梗死、缺血、水肿,可影响间脑和脑干的功能,起病后不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脑疝、死亡。
定位诊断脑梗死小脑梗塞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脑梗死可分为血栓性脑梗死、栓塞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 死等。小脑梗塞通常按照发病时间、病灶位置、病因等进行分类。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脑梗死和小脑梗塞的病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等血管慢性损害,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此外, 心脏疾病、血液动力学改变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脑梗死和小脑 梗塞。
发展趋势
未来,我们还可以期待定位诊断技术向着更加智能化 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和深 度学习等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更快速、准确和可 靠的定位诊断。同时,通过开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 疗等新兴医疗技术,可以使得定位诊断服务更加便捷 和高效,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THANK YOU.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发展方向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 不断完善,我们期待定位诊断在脑梗死和小脑梗塞的 诊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通过开展多模态影像 学检查技术,将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如MRI、CT等 )相结合,可以提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 外,通过开展功能影像学检查技术,还可以更好地了 解病变部位的功能和代谢情况,从而更全面地评估病 情和预后。
基于临床检查
医生还会进行一系列临床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这些检查包括神 经系统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等,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
定位诊断的方法
CT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常用的脑部成像技术。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脑 部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MRI扫描
磁共振成像(MRI)是另一种强大的脑部成像技术。与CT相比,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 更少的辐射,能够更准确地显示病变位置。
04
脑梗死小脑梗塞的定位诊断案例分析
脑梗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梗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xx年xx月xx日•引言•脑梗塞的诊断•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目录•治疗与预防•总结01引言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脑梗塞的发病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脑梗塞的重要性脑梗塞是指脑血管发生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部疾病。
根据发病原因,脑梗塞可分为血栓形成型和栓塞型,其中血栓形成型最为常见。
脑梗塞的基本概念脑梗塞的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瘫、失语、偏瘫、眩晕、恶心、呕吐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下降、听力减退、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脑梗塞的常见症状02脑梗塞的诊断1 2 3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进行血液、尿液和脑脊液等检查,以确定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实验室检查如CT、MRI等,可发现梗死灶并判断其大小、部位和范围。
影像学检查欧洲卒中组织(ESO)脑梗死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诊断标准和病因分型标准,其中临床诊断标准基于患者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脑梗死诊断标准:基于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初步诊断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观察临床表现,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脑梗死。
对于初步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应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梗死灶的部位、大小和范围。
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了解病因和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排除其他疾病,如脑出血、脑部肿瘤等,以明确诊断。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
神经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建议病因和危险因素评估03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03影像学检查脑梗塞在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中常显示明显的脑组织梗死灶,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则无异常发现。
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鉴别01症状持续时间脑梗塞通常持续数小时至数天,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通常仅持续数分钟。
脑梗死的鉴别诊断模板
脑梗死的鉴别诊断模板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它常常导致瘫痪和死亡。
因此,
对于怀疑患有脑梗死的病人,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以下是脑梗死的鉴别诊断模板:
病史:首先应该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史,以及近期有无感染、手术史等。
症状:脑梗死的症状表现为突发的头痛、颈项部疼痛和抽搐,以
及面部、上肢或下肢的一侧麻木、无力和运动障碍等。
这些症状的持
续时间长短、轻重程度都可以用来分析是否为脑梗死。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病人是否患有脑梗死。
通过检查病人的瞳孔反应、肌力、感觉、反射、视力和言语等,可以
判断哪一侧的脑部受损。
影像学检查:通常需要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来确定脑梗死的
位置和大小,并可以检查脑动脉是否有阻塞或狭窄等。
实验室检查: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可以检测患者的血液压、血脂、血糖和凝血指标等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总的来说,通过病史、症状、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等方法,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脑梗死。
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和瘫痪率,提高生活质量。
脑梗塞的诊断与检查方法
脑梗塞的诊断与检查方法脑梗塞是指脑血管突然发生闭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所引起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及时准确地诊断脑梗塞对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梗塞的常用诊断与检查方法。
一、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在诊断脑梗塞时,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包括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史,以及是否有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状况。
同时,医生还会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观察瞳孔是否对光反射敏感、检查颈动脉搏动、听取颈动脉和颈静脉回声等。
二、神经系统评估神经系统评估是脑梗塞诊断的重要步骤之一。
医生会检查病人的感觉、运动、协调和语言能力等方面。
通过评估病人的病情,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脑梗塞的可能性。
三、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脑梗塞的关键步骤之一。
常用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1. 脑血流动态磁共振成像(DSC-MRI):可以观察脑梗塞灶的位置、范围和程度,并能提供血液灌注情况的信息。
2. 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以显示脑部组织的影像,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脑梗塞灶。
3. 脑血管造影(DSA):通过注入造影剂来观察脑血管的情况,可以发现血管狭窄、堵塞等脑梗塞的相关病变。
4. 脑磁共振(MRI):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图像,帮助医生观察脑梗塞灶的位置和形态。
四、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等情况,从而评估患者是否有脑梗塞的风险。
常见的血液检测项目包括:血脂谱、血糖、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等。
五、脑电图(EEG)检查脑电图检查可以记录脑部神经活动的电信号,通过脑电图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脑电活动减弱或异常,从而辅助脑梗塞的诊断。
六、其他辅助检查除了上述常用的诊断与检查方法外,医生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颅内压监测、氧合指数监测等其他辅助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脑梗塞的诊断。
综上所述,脑梗塞的诊断与检查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神经系统评估、神经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脑电图检查等各种方法。
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
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摘要:一、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简介二、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内容1.颈内动脉系统2.椎基底动脉系统三、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应用1.病例分析2.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正文: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是一种用于帮助医生快速判断脑梗塞病变位置的工具。
它将脑梗塞病变可能出现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归纳为一系列口诀,方便医生记忆和应用。
一、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简介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主要包括眼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二、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内容1.颈内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的脑梗塞病变通常表现为以下症状:- 眼动脉:眼底动脉硬化,视力下降;- 后交通动脉:病灶对侧偏瘫,同侧偏身感觉障碍;- 大脑前动脉:病灶对侧下肢无力,同侧上肢无力。
2.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脑梗塞病变通常表现为以下症状:- 椎动脉: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 基底动脉:病灶对侧偏瘫,同侧共济失调;- 大脑后动脉:病灶对侧视野缺损,同侧视力障碍。
三、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应用1.病例分析假设有一位患者出现右侧偏瘫、左侧肢体无力和言语不清的症状,根据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病变可能位于左侧颈内动脉系统,如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前动脉。
进一步检查和确诊需要结合影像学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2.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只是一个初步判断的工具,不能完全代替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诊断。
(完整版)脑梗塞的定位诊断和临床表现
脑梗塞的定位诊断和临床表现一、前循环脑梗塞1、颈内动脉:侧支循环代偿良好,可不产生任何症状和体征。
侧支循环不良:可引起同侧半球从TIA到大面积梗塞,从对侧轻单瘫、轻偏瘫,同向偏盲到失语、失认、完全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即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大脑中动脉综合症2、大脑中动脉完全MCA综合症(MCA近端主干闭塞):深部MCA综合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浅部MCA综合症——对策同向偏盲和向对侧注视障碍,在优势半球可有完全性失语。
按OCSP*分型,完全性MCA综合症就是完全前循环综合症(TACS):(1)、脑损害对侧的偏瘫,(2)、对侧的同向偏盲,(3)、新的高级皮质功能障碍(言语困难,空间定向力障碍。
一般均有意识障碍,常使神经系统检查无法准确进行。
深部MCA综合症(单至数条MCA中央支闭塞):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如果从皮质吻合支来的血流很有效,也可以只表现中央支闭塞症状即整个对侧偏瘫(头面,上肢、下肢)和偏身感觉障碍、构音障碍,而没有皮质功能缺损症状。
浅部MCA综合症:上部皮质支闭塞可出现中枢性面瘫及舌瘫,上肢重于下肢的偏瘫,优势半球可有运动性失语;下部皮质支闭塞可有感觉性失语,头和双眼转向病灶侧。
(藿称对策注视麻痹),对侧同向偏盲或上相限盲,或空间忽视。
3、大脑前动脉主干闭塞引起对侧下肢重于上肢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一般无面瘫。
可有小便难控制。
通常单侧大脑前动脉闭塞由于前交通动脉的侧支循环的代偿,症状表现常不完全。
偶见双大脑前动脉由一条主干发出,当其闭塞时可引起两侧大脑半球内侧面梗塞,表现为双下肢瘫、尿失禁、强握等原始反射及精神症状。
4、脉络膜前动脉闭塞常引起三偏症状群,特点为偏身感觉障碍重于偏瘫,而对侧同向偏盲又重于偏身感觉障碍,有的尚有感觉过度、丘脑手、患肢水肿等。
二、后循环脑梗塞(POCI)1、椎基底动脉梗塞灶在脑干、小脑、丘脑、枕叶及颞顶枕交界处。
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常引起广泛的桥脑梗塞,可突发眩晕、呕吐、共济失调,迅速出现昏迷、面部与四肢瘫痪,去脑强直、眼球固定、瞳孔缩小、高热、甚至呼吸及循环衰竭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塞的定位诊断和临床表现
一、前循环脑梗塞
1、颈内动脉:
侧支循环代偿良好,可不产生任何症状和体征。
侧支循环不良:可引起同侧半球从TIA到大面积梗塞,从对侧轻单瘫、轻偏瘫,同向偏盲到失语、失认、完全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即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大脑中动脉综合症
2、大脑中动脉
完全MCA综合症(MCA近端主干闭塞):深部MCA综合症一一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浅部MCA 综合症一一对策同向偏盲和向对侧注视障碍,在优势半球可有完全性失语。
按OCSP分型,完全性MCA综合症就是完全前循环综合症(TACS : (1)、脑损害对侧的偏瘫,(2)、对侧的同向偏盲,(3)、新的高级皮质功能障碍(言语困难,空间定向力障碍。
一般均有意识障碍,常使神经系统检查无法准确进行。
深部MCA综合症(单至数条MCA中央支闭塞):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如果从皮质吻合支来的血流很有效,也可以只表现中央支闭塞症状即整个对侧偏瘫(头面,
上肢、下肢)和偏身感觉障碍、构音障碍,而没有皮质功能缺损症状。
浅部MCA综合症:上部皮质支闭塞可出现中枢性面瘫及舌瘫,上肢重于下肢的偏瘫,优势半球可有运动性失语;下部皮质支闭塞可有感觉性失语,头和双眼转向病灶侧。
(藿称对策注
视麻痹),对侧同向偏盲或上相限盲,或空间忽视。
3、大脑前动脉
主干闭塞引起对侧下肢重于上肢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一般无面瘫。
可有小便难控制。
通常单侧大脑前动脉闭塞由于前交通动脉的侧支循环的代偿,症状表现常不完全。
偶见双大脑前动脉由一条主干发出,当其闭塞时可引起两侧大脑半球内侧面梗塞,表现为双
下肢瘫、尿失禁、强握等原始反射及精神症状。
4、脉络膜前动脉
闭塞常引起三偏症状群,特点为偏身感觉障碍重于偏瘫,而对侧同向偏盲又重于偏身感觉障碍,有的尚有感觉过度、丘脑手、患肢水肿等。
二、后循环脑梗塞(POCI)
1、椎基底动脉|
梗塞灶在脑干、小脑、丘脑、枕叶及颞顶枕交界处。
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常引起广泛的桥脑梗塞,可突发眩晕、呕吐、共济失调,迅速出现昏迷、面部与四肢瘫痪,去脑强直、眼球固定、瞳孔缩小、高热、甚至呼吸及循环衰竭死亡。
椎基底动脉体征的共同特点是下列之一
较常见的综合症有:
中脑腹侧综合征(大脑脚综合症,Weber综合征)
小脑上动脉阻塞所致,故又称小脑上动脉综合症。
主要临床表现有:
①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前庭核损害)
②两眼向病灶侧水平凝视不能(脑桥侧视中枢损害)
③同侧肢体共济失调(脑桥臂、结合臂、小脑齿状核损害);
④同侧Horner综合征(下行交感神经损害)
⑤同侧面部感觉障碍(三叉神经感觉束损害)和对侧痛觉、温度觉障碍(脊髓丘脑束损害)
⑥对侧下肢深感觉障碍(内侧丘系外侧部分损害)
脑桥腹外侧(腹下部)综合征(Millard —Gubler综合征)
供应脑桥的旁中央支(一说为小脑下前动脉)闭塞,表现为病侧外展神经(眼球外展受限)和面神经周围麻痹(皱额、闭眼、鼓腮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对侧),对侧锥体束受损,出现对侧中枢性偏瘫。
若损害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可出现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 nberg综合征)
延髓内侧综合征(Dejerine综合征)
椎动脉及其分支或基底动脉后部血管阻塞,引起延髓锥体发生梗死时产生同侧舌肌麻痹(XII 脑神经损害)和萎缩,对侧上下肢中枢性瘫痪以及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顶端的主要分支(左右大脑后动脉,后交通支,左右小脑上动脉及供应丘脑下部、间脑和中脑的的许多交通支)闭塞引起,临床表现为视觉障碍,不同程度的动眼神经损害,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意向性震颤,小脑性共济失调,偏侧投掷及异常运动,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或锥体束征等。
闭锁综合征
主要病灶位于脑桥腹侧(双侧脑桥基底部损害),大部分由于基底动脉脑桥旁中央支闭塞引起。
出现双侧皮质脊髓束和支配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损害,表现为患者四肢及面部的
瘫痪,意识清楚,但不能张口说话及吞咽,仅保存睁闭眼和和眼球垂直运动功能,并能以此表达自己的意思。
2、大脑后动脉
闭塞时引起枕叶视皮质梗塞,可有对侧偏盲(黄斑回避);也可出现无视野缺损或不能用视
野缺损解释的其它视知觉障碍(识别可见物体、图片、颜色或图形符号的能力丧失)。
中央支闭塞可导致丘脑梗塞,表现为丘脑综合症: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感觉异常和丘脑性疼
痛和锥体外系症状。
3、小脑梗塞
少见,临床上难以与小脑出血鉴别。
站立不稳,严重眼球震颤、眩晕、呕吐,但在最初数小时内无头痛和意识障碍,随后出现继发性脑水肿、颅内高压表现类似脑出血。
*OCSP临床分型标准:
1全前循环梗塞(TACI)
表现为三联征,及完全MCA综合征的表现:
①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
②同向偏盲
③对侧三个部位(面、上肢与下肢)较严重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2 •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
脑损害没有TACI广泛,常只有以上三联征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的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 局限。
可以为以下任一表现:
①运动或感觉缺损+偏盲;
②运动或感觉障碍+高级大脑功能缺损;
③高级大脑功能缺损+偏盲;
④单纯运动或感觉障碍,但较LACI局限(单肢轻瘫)
⑤单独的高级大脑功能障碍,当超过其一时,必须损害在同侧半球,与LACI不同,在于出
现了高级皮质功能障碍,而运动感觉缺损没有那么局限。
3. 后循环梗塞(POC)
表现为各种程度的椎基底动脉综合征:
①同侧颅神经瘫痪及对侧感觉运动障碍(交叉)
②双侧感觉运动障碍]
③双眼协同活动及小脑功能障碍,无长束征或视野缺损
4. 腔隙性梗塞(LACI)
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即:纯运动轻偏瘫、纯感觉性脑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手笨拙-构
音不良综合征等。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
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
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