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雷达操作技巧规章

合集下载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1、规程说明本规程适用于探地雷达的所有试验检测过程。

2、参数设定1)将电池装到主机上,选择与检测任务相适应的天线,将光纤分别与主机和天线连接。

2)打开主机,选择与主机所接天线相对应的天线频率。

3)扫描速度:根据测试需求进行设定。

4)时窗设置:根据探测深度进行设定(双时程),900M天线时窗一般设为30~40ns,400M天线时窗一般设为60~80ns,100M天线时窗一般设为500ns 左右。

5)采样点数:此参数一般使用默认设置。

6)信号位置:一般把第一组较大的波形调至单道波形显示区的第2格。

7)增益调节:对采样的波形信号进行放大或缩小,一般调节增益至满格的60%左右,禁止将波形信号调节至饱和,以避免信号失真。

8)滤波设置:在采集过程中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过滤,去除干扰信号。

9)介电常数:根据所探测的物体通过介质对照表选择相应的介电常数。

10)保存参数:把所调节好的参数进行保存,方便下次在相同环境或介质下测量时节约调节参数的时间。

11)调入参数:把调节好的参数进行调入。

12)连续测量:采集数据时,主机和天线一直进行数据采集(适用于初支、二衬、路面测试)。

13)人工点测:采集数据时,进行人工触发,点击一次采集一道信号,适用于超前地质预报数据的采集。

14)实时处理;一般不设置为默认参数。

15)保存设置:根据需求把采集的数据保存至相应的存储器中。

3、数据采集:仪器参数设置完成后进行数据的现场采集。

4、保存采集的数据,并进行下一循环的数据采集。

5、数据采集完成并保存后,关闭主机电源,将光纤和主机与天线分离。

6、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若发现有任何异常的地方,应立即停止使用。

待查明原因后再进行测试。

7、地持雷达未经校验合格或超过校验周期,均不得使用。

地质雷达探测仪操用规程

地质雷达探测仪操用规程

地质雷达探测仪操用规程SIR-3000一、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SIR-3000型地质雷达探测仪。

二、操作步骤1、根据探测位置厚度选择适当的天线(可供选择的天线型号:100MHz、900MHz)。

400MHz、2、根据不同的探测位置选用不同的数据线。

然后将数据线带孔端与天线联接、带针端与主机联接~将主机线孔盖与数据线线孔盖相互扣上~拧紧。

3、检查电池电量~将主机朝面端电池盖打开~把电池放入电池盒内~盖上电池盖。

4、按主机上电源开关~开机。

5、将天线贴紧被测物~对参数进行设置。

6、探测完成后~先关机~再将数据线拆下。

把天线、数据线、主机放入相应的仪器箱中。

7、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地质雷达使用注意事项一、电池方面1、SIR-3000仪器电板装入后,仪器即处于待机或工作状态,因此仪器如长时间(一周)不用或处于运输过程中,应把仪器电池取出。

2、电池充电时要求220V交流稳压电源,详见《电池使用注意事项》,保护充电器和电池电瓶。

3、电池或者电瓶,要做定期维护。

建议每个月做充电放电。

二、各意部件1、先连接系统各个部件,主机+电缆+天线+标记杆+测距轮,再接通电源开机;先关机再拆设备附件。

2、更换设备部件(如电缆、天线、打标器、测距轮等等)要求无电操作。

即关闭主机电源后再拆,或者连接安装。

3、发现仪器信号不好或怀疑仪器工作不正常,先关闭主机电源再检查电缆两端接头(电缆与主机的接头、电缆与天线的接头是否连接正确),检查完毕确认无误再接通电源开机。

4、电缆连接防止虚接。

联机时注意电缆接口方向,电缆接头应与面板垂直,拧紧,与主机端旋转至红线处。

天线端旋转至三个小卡槽露出,同时注意固定电缆。

电缆与天线应用环行扣连接。

三、数据线1、数据线应绕圈收放,不能折叠。

2、在工地现场注意保护仪器,避免人为损坏。

数据线应避免长期在地面磨损。

3、雷达数据线为同轴电缆,不能被重车压。

数据线不能受到重物压损,如发生意外,首先观察外表有无破损,再用万用表进行测量。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之欧阳学创编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之欧阳学创编

地质雷达法检测操作规程1、地质雷达法适用范围地质雷达法可用于地层划分、岩溶和不均匀体的探测、工程质量的检测,如检测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的回填密实度和衬砌内部钢架、钢筋等分布,地下管线探查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

2、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1)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2)信噪比不低于60dB;(3)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5ns、A/D模数转换不低于16位;(4)计时误差小于1ns;(5)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连续测量时,扫描速率大于64次/秒;(6)具有可选的信号叠加、实时滤波、时窗、增益、点测与连续测量、手动与自动位置标记功能;(7)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实时检测与显示功能,具有多种可选方式和现场数据处理能力。

3、地质雷达应符合下列要求:(1)探测体的厚度大于天线有效波长的1/4,探测体的宽度或相邻被探测体可以分辨的最小间距大于探测天线有效波第一聂菲儿带半径。

(2)测线经过的表面相对平缓、无障碍、易于天线移动。

(3)避开高电导屏蔽层或大范围的金属构件。

4、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为:(1)具有屏蔽功能;(2)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3)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5、现场检测(1)测线布置1、隧道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应以纵向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的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和隧道底部各布置一条;横向布线可按检测内容和要求布设线距。

一般情况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6点。

检测中发现不合格地段应加密测线或测点。

2、隧道竣工验收时质量检测应纵向布线,必要时可横向布线。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和左右边墙各布一条;横向布线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5个点。

需确定回填空洞规模和范围时,应加密测线和测点。

3、三线隧道应在隧道拱顶部位增加2条测线。

4、测线每5~10m应有一历程标记。

(2)介质参数的标定:检测前应对衬砌混凝土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且每座隧道不少于一处,每处实测不少于3次,取平均值为该隧道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

地质雷达检测实施细则

地质雷达检测实施细则

地质雷达检测实施细则地质雷达是一种基于电磁波原理的探测设备,可以用于地下勘探、寻找地下水资源、检测地下管线等。

为了确保地质雷达的有效使用和安全性,制定一份地质雷达检测实施细则非常必要。

以下是一份地质雷达检测实施细则的范例,供参考。

一、总则1.地质雷达检测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确保安全、高效完成任务。

2.地质雷达检测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守现场管理规定,保持现场整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所有参与地质雷达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培训和资质,熟悉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二、前期准备1.在进入检测区域前,要事先了解区域地质环境、地下情况,并掌握相关图纸和资料。

2.在进行地质雷达检测时,应将现场电磁干扰源清除,以保证成果质量。

3.进入检测现场前,要对地质雷达仪器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及时更换电池。

三、操作要点1.地质雷达应正确设置参数,包括频率、波速、取样距离等,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2.进行地质雷达扫描时,应保持仪器的平稳移动,避免晃动或颠簸,以保证数据的稳定性。

3.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存现场照片和记录数据的时间、坐标等关键信息,以备后期分析和比对。

4.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应结合现场地质情况,对数据进行合理解释,提取有用信息,绘制相关图像和报告。

5.在地质雷达检测过程中,要随时关注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电池电量,及时更换电池,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安全措施1.发现雷电或其他极端天气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地质雷达检测,保证人员的安全。

2.在使用地质雷达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高压线路或临近高压线路,确保人员安全。

3.在不同场地进行地质雷达检测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数据处理和应用1.地质雷达检测完成后,应及时对数据进行备份和存储,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2.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进行质检,对数据进行筛查和清理,排除异常数据和干扰信号。

3.在数据应用中,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数据解释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雷达应用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雷达应用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雷达应用规范要求地质雷达是一种用于勘察地质结构和探测地下障碍物的工具,它可以提供有关地下情况的重要信息。

在地质勘察工程中,地质雷达的应用非常重要,但是在使用地质雷达时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讨论地质勘察工程中地质雷达的应用规范要求。

1. 设备校准在使用地质雷达之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校准。

校准过程中需要检查雷达的射频能量、传输和接收机的频率响应、脉冲宽度、幅度和延迟等参数。

校准后,必须记录校准结果并确保其有效性。

2. 数据收集和处理在进行地质雷达勘察时,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非常重要。

数据收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雷达设备和传感器的正确设置和放置;- 确保传感器与土壤或岩石表面的良好接触;- 采集数据时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和距离,并保持传感器的垂直性;- 检查数据质量,如信号强度、背景噪声、传输和接收延迟等参数。

3. 数据解释和分析收集到的地质雷达数据需要进行解释和分析,以获取有关地下结构的信息。

在进行数据解释和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和勘察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算法;- 地质雷达数据解释和分析的结果需要与其他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和验证;- 根据解释和分析的结果,绘制清晰、准确的地质雷达剖面图和地下地质剖面图。

4. 数据存储和报告地质雷达的勘察结果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存储和报告。

在数据存储和报告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对收集到的地质雷达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建立规范的数据存储库;- 根据勘察需求和要求,编写清晰、准确的数据报告;- 数据报告应包括地质雷达勘察的目的、方法、数据处理过程、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报告中的数据和图像需要具备可读性和准确性,必要时可以使用适当的标注和说明。

5. 安全操作在进行地质雷达勘察时,安全操作是至关重要的。

勘察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操作指南,确保勘察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完好。

必要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循现场安全要求。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一、引言地质雷达是一种应用于地质勘探领域的雷达技术,通过测量雷达回波信号来获取地下目标的信息,广泛应用于地质工程、资源勘查等领域。

为了确保地质雷达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准确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设备检查与准备1.首先检查地质雷达设备的外观是否完好,是否有异常;2.检查设备各个部件的连接是否牢固;3.检查电源线、信号线等是否损坏;4.确保设备的电源和信号线接入正确;5.检查设备的电源开关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三、测量前准备1.对于冰冻地面,需将地面冰层清除干净;2.对于泥泞地面,需清除地面上的泥泞和积水;3.检查地面上是否有金属物体,如有需要移除;4.根据测量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参数设置。

四、地理雷达操作步骤1.打开地质雷达电源开关,并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2.连接电脑或数据采集器,确保数据采集设备正常连接;3.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天线和探头;4.按照设备操作手册,正确设置测量参数,包括测量范围、采样率等;5.将天线和探头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并确保安装稳固;6.如有需要,使用标定物进行仪器标定;7.若地质雷达需要移动,应谨慎操作,避免撞击或损坏设备;8.开始进行地质雷达测量。

五、测量过程操作规范1.操作人员应熟悉并掌握地质雷达仪器的操作流程;2.操作人员应避免穿戴金属物品,以避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3.操作人员应远离雷达天线范围内的辐射,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4.在测量过程中,应保持设备的稳定,并避免不必要的震动;5.在测量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必要的参数信息,并标注在测量数据中;6.如遇突发情况或设备故障,应立即停止测量,并进行相应处理;7.测量结束后,应将设备电源关闭,并仔细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件是否正常。

六、记录与数据处理1.在测量过程中,应准确记录测量时间、位置、参数等信息;2.测量结束后,及时保存测量数据,并备份到可靠的存储设备;3.使用专业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和结果;4.对于数据异常或不准确的情况,应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和校正。

地质雷达仪简要操作步骤

地质雷达仪简要操作步骤

地质雷达数据采集仪操作步骤一、仪器连接请参照现场讲解二、操作步骤当仪器连接完毕后,操作如下:1、打开位于桌面的launch-K2FastWave快捷方式,进入测试界面:2、当测试全部通过后,点击“驱动”按钮,进入驱动选择界面。

在该步骤中可以进行驱动的选择。

一般选择:TR200_WHE50和TR400_WHE100两选项。

传播速度一般设置为“10cm/ns”。

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驱动选择。

3、进行“雷达设置”。

在初始界面中点击右上角“信息”按钮可进行雷达设置。

其对应参数及窗口如下。

设置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

4、调节“增益”。

在完成以上操作后,回到初始界面,进行增益调节。

该系统提供了自动增益或者手动增益两种方式。

①、自动增益点击“自动增益”按钮,拖动雷达天线,进行自动增益。

②、手动增益点击“手动增益”按钮,弹出“选择手动增益”对话框。

在该对话框中可选择增益文件,进行“新建”、“编辑”、“删除”增益等操作。

编辑窗口如下:(主要手动调节输入时间和增益列表)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保存。

5、采集文件设置在完成增益调节后,点击“确定”进入采集文件的设置。

此步骤在“选择采集文件”窗口中操作。

在此窗口中可进行“新建测区”,“新建采集文件”等操作。

采集文件一般为一条测线,测区一般为一个大的工作区。

6、测距轮启动探测设置双击标题栏下方的空白处可进入此操作。

弹出“高级设置”对话框,进行相应设置。

选择“测距轮启动”。

7、数据采集当采集文件设置完成后系统自动进入数据扫描界面。

点击“开始扫描”,拖动雷达天线进行数据采集。

8、保存文件当一条测线的数据采集完成后,点击“结束扫描”,弹出对话框。

点击“是”按钮,保存文件。

当保存完毕后,点击“退出程序”按钮。

数据处理简要步骤。

探地雷达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探地雷达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探地雷达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探地雷达是一种用于地下探测的高科技仪器,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建筑工程、考古发掘等领域。

为了确保探地雷达的安全使用和长期稳定运行,以下是探地雷达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一、安全操作规程1.1 进行探测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探测前,请务必检查探地雷达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保所有连接线路连接牢固且无损伤。

•确保探测器外观无损伤并正确安装。

•确保探测器的电池充满电或使用外接电源。

•确保使用的软件已经正确安装并已进行了必要的设置。

1.2 控制探测器的使用环境•在使用探地雷达进行探测时应避免在高温、湿润、腐蚀、辐射等条件下使用。

•避免将探测器暴露在阳光暴晒或高温环境中,同时也要避免在低温环境中使用。

•探测器不应被放置在靠近辐射源的地方,也不应遭受重击或震动。

1.3 控制探测器的使用方法•在使用探地雷达进行探测时,应避免强烈振动和摆动探测器。

•避免使用过多的功率或长时间的高功率输出。

•避免在强磁场和电场干扰的情况下使用探测器。

1.4 控制探测器的操作人员•在使用探地雷达进行探测时,应由熟练操作人员负责操作。

•操作人员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和风险。

•操作人员应按照规范化指导书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探测器的各项规范和指南。

二、保养规程2.1 探测器的日常保养•在使用探地雷达时,应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和保养。

•保养时应定期对探测器外观进行清洁和检查,在保养之前应停止使用。

•探测器外部应做到防潮、防尘和防腐蚀处理,尤其是接头和连接线梢头处理。

•探测器表面涂层易于脱落,请勿用化学清洗剂或带有酸性、碱性溶液的清洗液进行清洗。

2.2 探测器的存储和保管•在停止使用探地雷达后,请将其清洁,放入合适的防尘袋中,并放置在干燥、通风和温度适宜的场所。

•在存放探测器时,应避免锈蚀、摩擦、震动和挤压等情况发生。

•探测器要经常检查,保证使用时无任何损坏,避免与潮湿环境相接触,避免长时间未使用。

地质雷达检测施工细则(从1前期工作到8工作成果展示)

地质雷达检测施工细则(从1前期工作到8工作成果展示)

地质雷达检测施工细则(从1前期工作到8工作成果展示)雷达检测施工细则为保证本项目部在本次雷达检测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完成任务,我检测组特针对雷达检测施工工作做出以下细则,本细则自即日期开始实施,要求全部检测人员认真、严格执行。

一、前期准备工作(一)雷达检测组技术负责人制定雷达检测工作进度表,下发全体技术人员,要求技术人员按此进度表制定详细工作计划,以便于雷达检测组能及时地向施工方提前发出雷达检测通知,便于施工单位提前做好雷达检测的必要准备工作,以保证施工单位调整施工进度,且利于我方及时、高效地完成雷达检测工作。

(二)雷达检测组技术负责人要根据检测目的计算好仪器的参数设置,以保证能在现场采集到全面、高效的数据记录;布线方式可根据掌子面地质情况及施工条件,现场设计合理的采集测线。

(三)雷达检测组技术负责人在出发前进行仪器的全面检查,避免由人为因素造成工地采集过程中出现采集中断。

二、现场采集工作(一)雷达采集过程中要求有至少两名专业技术人员在场,以保证仪器操作、天线布设及仪器采集过程中的维护工作,同时在采集过程中要做好仪器的保护工作,防止人为或落石等造成仪器的损坏情况发生。

(二)雷达检测数据采集现场保证至少一人为专业地质描述人员,按要求做好掌子面及周边围岩的描述。

三、雷达检测组描述人员管理(一)雷达检测组描述人员做好现场记录,为能准确记录现场地质情况,要求描述人员带必要的工具(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皮尺、花杆)。

(二)描述人员要对周边围岩进行详细的描述,对于大于25cm 的裂隙或节理一定要进行详细描述(包括长度、走向、宽度、数量),对其可能的延伸方向要进行三维推断描述。

要求描述信息准确,有效,并在野外做出描述草图,以备后期的资料整理与存档。

(三)雷达检测描述人员要对记录进行全面记载,包括:1、断面号,要求为简单易记,能反映断面所处隧道的准确位置。

2、里程号,要求精确到0.1m (如XX检测的位置为K66+000.3)。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天量雷达法检测支配规程之阳早格格创做1、天量雷达法适用范畴天量雷达法可用于天层区别、岩溶战不匀称体的探测、工程品量的检测,如检测衬砌薄度、衬砌里前的回挖稀真度战衬砌里里钢架、钢筋仄分集,天下管线探查及隧讲超前天量预报等.2、天量雷达主机技能指标:(1)系统删益不矮于150dB;(2)疑噪比不矮于60dB;(3)采样隔断普遍不大于0.5ns、A/D模数变换不矮于16位;(4)计时缺面小于1ns;(5)具备面测与连绝丈量功能,连绝丈量时,扫描速率大于64次/秒;(6)具备可选的旗号叠加、真时滤波、时窗、删益、面测与连绝丈量、脚动与自动位子标记表记标帜功能;(7)具备现场数据处理功能,真时检测与隐现功能,具备多种可选办法战现场数据处理本领.3、天量雷达应切合下列央供:(1)探测体的薄度大于天线灵验波少的1/4,探测体的宽度或者相邻被探测体不妨辨别的最小间距大于探测天线灵验波第一聂菲女戴半径.(2)测线通过的表面相对于仄慢、无障碍、易于天线移动.(3)躲启下电导屏蔽层或者大范畴的金属构件.4、天量雷达天线可采与分歧频次的天线拉拢,技能指标为:(1)具备屏蔽功能;(2)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3)笔直辨别率应下于2cm.5、现场检测(1)测线安插1、隧讲动工历程中品量检测应以纵背布线为主,横背布线为辅.纵背布线的位子应正在隧讲的拱顶、安排拱腰、安排边墙战隧讲底部各安插一条;横背布线可按检测真量战央供布设线距.普遍情况线距8~12m;采与面测时每断里很多于6面.检测中创造分歧格天段应加稀测线或者测面.2、隧讲竣工查支时品量检测应纵背布线,需要时可横背布线.纵背布线的位子应正在隧讲拱顶、安排拱腰战安排边墙各布一条;横背布线线距8~12m;采与面测时每断里很多于5个面.需决定回挖空洞规模战范畴时,应加稀测线战测面.3、三线隧讲应正在隧讲拱顶部位减少2条测线.4、测线每5~10m应有一历程标记表记标帜.(2)介量参数的标定:检测前应付于衬砌混凝土的介电常数或者电磁波速搞现场标定,且每座隧讲很多于一处,每处真测很多于3次,与仄衡值为该隧讲的介电常数或者电磁波速.当隧讲少度大于3km、衬砌资料或者含火率变更较大时,应适合减少标定面数.(3)标定要领:1、正在已知薄度部位或者资料与隧讲相共的其余预造件上丈量;2、正在洞心或者洞内躲车处使用单天线直达波法丈量;3、钻孔真测.(4)供与参数的条件:1、标定目标薄度普遍不小于15cm,且薄度已知;2、标定记录中界里反射旗号应浑晰、准确.(5)标定截止的估计:1、介量的相对于电导系数(ξ)战电磁波速度(ν)按下式估计:ξr=(0.3t/2d)2ν =(2d/t)×109式中 t :电磁波单程旅止时间(ns)d:标定目标体的薄度(m)ν:电磁波的传播速度(m/ns)2、参数的采与:篮家岩隧讲安排图纸电磁波正在百般围岩的波速罕睹介量的物理参数页岩(干)10171~100砂岩(干)4×1026(4)(0.15)煤土壤(搞) 1.4×104 2.6~150.13~0.17()20~30土壤(干) 1.4~5.0×10215~400.095(ε10)0.15(ε40)土壤(含火20%)10(4~0.095)(0.05~0.15)士壤(搞)4(3~5)0.15(0.130.17)肥土15混凝土散氯乙烯3沥青3~5铜或者铁1(6)丈量时窗的决定:丈量时窗少度Δt战采样率s按下式估计:Δt=(2dξr1/2/0.3)×αS=2×Δt×f×k×103f:天线核心频次k:系数,普遍与610(7)天量雷达分歧天线的探测深度按下式估计:ԁmax<30/σ、或者ԁmax<35/β式中:ԁmax:所选天线的最大探测深度(m)σ:介量的电导率(s/m)β:介量的吸支系数(8)扫描面数的决定:S=2×Δt×f×k×103式中:S:扫描样面数Δt:时窗少度(ns)f:天线核心频次(MHz)K:系数,普遍与610(9)纵背布线应采与连绝丈量办法,扫描速度不得小于64讲(线),特殊天段或者条件不允许时可采与面测办法,丈量面距不得大于20cm.6、检测步调:(1)根据检测任务及本量情况,采用天线型号;(2)拆置电池,交通数据线战电源线;(3)启机,使仪器处于仄常处事状态;(4)标记表记标帜检测起初位子及桩号,需要时每10m搞一标记表记标帜,直至所要检测的末面;(5)树立检测的百般参数,包罗起初面桩号、时窗、采样面数等;(6)启初检测,检测天线应移动稳固、速度匀称、移动速度宜为35km/h;(7)检测时,应根据移动速度及测段上的标记表记标帜、主机隐现的桩号或者距离,随时举止标记表记标帜或者对于照,以与消检测距离上的缺面;(8)记录包罗记录测线号、目标、标记表记标帜隔断以及天线典型等;(9)当需要分段丈量时,相邻丈量段降交头沉复少度不该小于1m,天量超前预报,沉复少度不小于5m.(10)应随时记录大概对于丈量爆收电磁做用的物体(如渗火、电缆、铁架等)及其位子;(11)应准确标记表记标帜丈量位子及桩号.7、数据处理及阐明:(1)处理央供本初数据处理前应回搁考验,数据记录完备、旗号浑晰、里程标记表记标帜准确.分歧格的本初记录不得举止处理妥协释.数据处理妥协释硬件应使用正式认证的硬件或者经审定合格的硬件.比率:波形隐现时所占的像素数,比率普遍为隔断的2倍.隔断:波形核心线之间的像素数.叠加:几个扫描疑息叠加后,隐现为1个波形.抽面:跳过几个面后,隐现一个波形.用于剖里较少的情况.弥补尺度:正表示弥补正波,背表示弥补背波.常常默认为正波.弥补大小:普遍修议树立0.表示波形所有跳便弥补.预览:表示波形隐现效验.(2)数据处理与阐明的过程:(3)数据处理:保证位子标记表记标帜准确、无误.保证旗号不得真,有好处普及疑噪比.(4)检测图像阐明:阐明应正在检测区内物性参数战衬砌结构的前提上,按由已知到已知战定性指挥定量的准则举止.根据现场记录,分解大概存留的搞扰位子与雷达记录中非常十分的闭系,准确区别灵验非常十分与搞扰非常十分.准确读与单程旅止时的数据;(5)阐明截止战成果图件应切合衬砌品量或者天量预报检测央供.衬砌界里战天量超前预报的非常十分界里应根据反射旗号的强强、频次变更及蔓延情况决定.(6)衬砌薄度或者探测对于象的埋深应由下式决定:薄度、埋深按下式估计:d=(0.3/2dξr1/2)或者 d=(νt/2)×109式中:d:衬砌薄度或者埋深(m)ξr:相对于介电常数ν:电磁波正在介量中的传播速度(m/ns)T:雷达脉冲的往返旅止时间(ns)8、混凝土、钢架(筋)品量判决(1)衬砌里前回挖稀真度的判决:稀真:旗号幅度较强.以至不界里反射旗号;不稀真:衬砌界里的强反射旗号共相轴呈绕射弧形,且不连绝,较分别;空洞:衬砌界里反射旗号强,三振相明隐,正在其下部仍有强反射里旗号,二组旗号时程好较大.(2)衬砌里里钢架、钢筋位子分集的判决:钢架:分别的月牙形强收射旗号;钢筋:连绝的小单直线刑强反射旗号.。

地质雷达工 操作标准

地质雷达工 操作标准
地质雷达工操作标准
作业程序
作业标准
安全要点
1、班前准备
2、接班
3作业准备
4作业
6特殊问题处理
8交班
1使用前的准备和检查
1.1充电
对KDL矿井地质雷达进行充电。
1.2仪器检查
通电检查仪器状况。
1.3其它准备工作
本次探测工作的目的,探测区域的场地情况及已揭露的地质构造或其他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设置测线的布置,并选择工作方法。
2.2检查
2.2.1检查仪器工作情况、检查上班工作记录。
2.3履行签字
2.3.1交、接班班长在交接班表上签字
3.1进入作业岗位
3.1.1各岗位人员进入作业岗位
3.2静态检查
3.2.1各岗位人员检查仪器情况及上班数据情况。
3.2.2在雷达整机系统装配连接好后,打开接收机和发射机电源,再打开主机电源进入DOS系统就可以开始采样了。
该参数只适用于连续和人工单步采样模式。天线移动步距是和天线频率相对应的,下表列出了针对各频率天线参考的最大天线移动步距。
频率(Mhz)
天线最大移动步距(m)
50
0.5
100
0.25
200
0.1
4.5天线间距
在反射法探测中,保持天线间距不变是极为重要的。而不同频率的天线都有一个最小的天线间距,天线间距过小就可能产生数据失真干扰,过大有可能造成信号太弱。下表列出了不同频率天线对应不同的最小天线间距。
在实际探测中针对明确的目标层,这里有一个采样时窗设置的经验估算公式:
采样时窗=1.3×(2×探测深度)/雷达波速度
雷达波速度:雷达波在目标地层中传播的速度,可根据地层介质的介电常数推算(详见原理部分的介绍)。

地质雷达使用管理制度

地质雷达使用管理制度

地质雷达使用管理制度一、引言地质雷达是一种用于地质勘探和工程检测的高科技仪器,具有快速、高效、非破坏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隧道、桥梁、地下管线、地质灾害等领域。

为了规范地质雷达的使用,保障勘探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和实施地质雷达使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地质雷达的使用流程和管理要求,确保地质雷达的有效、安全、便捷使用,提高勘探和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地质雷达进行勘探和检测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公司、勘察设计院、施工单位等。

三、地质雷达的管理1. 购置与备案(1)地质雷达的购置应当具备相应资质和品牌认证,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2)地质雷达的购置应当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备案,包括设备型号、编号、生产厂家、购置时间等信息。

2. 日常检查与维护(1)地质雷达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2)地质雷达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修,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维修。

3. 操作人员管理(1)地质雷达的操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关技术和经验,并经过培训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2)地质雷达的操作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四、地质雷达的使用流程1. 勘探和检测前准备(1)确定勘探和检测的区域和目标,制定勘探和检测方案。

(2)检查地质雷达设备和相关配件,确保设备完好。

2. 地质雷达的设置与调试(1)选择适当的雷达探头和频段,根据勘探和检测的要求设置好地质雷达设备。

(2)对地质雷达设备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3. 数据采集和处理(1)按照勘探和检测方案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勘探和检测结果。

4. 数据报告和归档(1)编制勘探和检测报告,包括勘探和检测的区域、目标、数据采集情况、处理结果、评价和建议等内容。

探地雷达操作规程2016.09.08

探地雷达操作规程2016.09.08




一:现场准备
1、被检测段衬砌上需有里程标号。每五米一个标。(标注里程标号);2、清理出被抽检段中路面存在的障碍物,保证检测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3、进行仰拱检测时,需将隧底中线或线路中线的石子或浮土清理干净,保持面上干燥不能有积水,如个别地段有积水需清理并铺上彩条布。以防泥浆粘于天线底部;4、现场需要熟悉施工的技术人员及调度员在场,以便核对里程及指挥车辆,同时需要2~3名工人配合等;5、需提供工程概况资料及检测段的隧道设计的围岩类型、衬砌厚度、钢筋间距、仰拱及仰拱填充厚度等设计资料。
地质雷达探测仪安全操作规程
仪器名称
地质雷达探测仪(IDS)
主要用途
探测目标介质的空间位置、结构、形态和埋藏深度。
性能指标
1、天线:80MHz天线、600MHz天线。
2、系统增益160dB
3、天线连接电缆(1m、5m、15m)
4、模/数转换32位
5、信噪比160dB
6、采样间隔0.002ns
环境要求
常温
二:数据采集
1、启动采参数;6、采集雷达数据;7、查看雷达数据并进行处理。三:保养、维护及安全须知
1、不得对设备系统进行打开和/或拆装一类的操作;2、所有电缆的连接,必须在关机状态下进行,在任何情况下,如需做任何连接改动,必须事先确认数据采集主机和计算机是否处于关机状态;3、当系统出于开机状态时,无论是在数据采集、后处理阶段或待机状态时,天线只许与被测表面相接触。请勿将天线直接对着人体;4、定期检查电缆,在连接时要查验电缆是否连接坚固,外表皮是否完好无损。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一、设备准备
1. 检查地质雷达设备是否完好,包括天线、控制器和电源等部分;
2. 确保电池或电源充足,以确保设备能正常工作;
3. 检查设备连接线是否完好,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连接。

二、操作前准备
1. 选择合适的地质雷达天线,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频率和天线类型;
2. 根据测量目标,调整合适的扫描范围和扫描速度;
3. 准备工作人员,确保他们具备相关的培训和操作经验;
4. 确保工作区域安全,并与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和通知。

三、实地操作
1. 将地质雷达设备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确保设备稳定不会移动;
2. 根据测量目标和任务要求,调整设备参数,包括频率、扫描范围和扫描速度等;
3. 开始进行地质雷达扫描,密切关注扫描数据,并及时调整设备参数;
4. 定期检查设备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
1. 将采集到的地质雷达数据导入相关的数据处理软件中,并进
行处理;
2. 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目标物体和地下结构;
3. 根据分析结果,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五、注意事项
1. 在操作地质雷达设备时,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2. 在工作过程中,注意保护设备,避免碰撞和损坏;
3. 在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故障;
4. 在实地操作中,要与相关人员配合,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经过以上操作规程的执行,地质雷达设备的使用效果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精度。

隧道地质雷达操作方法

隧道地质雷达操作方法

隧道地质雷达操作方法
隧道地质雷达是一种用于检测地下隧道地质结构的仪器。

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方法:
1. 首先,确定需要检测的隧道区域,并确保该区域没有其他人员或障碍物。

2. 选择合适的地质雷达仪器,最常用的是地质雷达传感器和控制器。

3. 将地质雷达传感器安装在隧道的表面或侧面,通常是通过支架或固定装置进行安装。

4. 连接控制器和传感器,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根据仪器的说明书进行正确的电源连接和设置。

5. 开始扫描隧道地质结构。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控制器或使用遥控器来控制地质雷达的扫描。

6. 在扫描过程中,地质雷达会发送电磁波或声波信号,并接收地下结构反射回来的信号。

7. 接收到的信号会被地质雷达的控制器处理和分析,生成隧道地质结构的图像或数据。

8. 根据图像或数据进行地质结构的分析和解释,例如确定地下隧道的深度、岩层、裂缝等情况。

9.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多次扫描和分析,以获取更准确和全面的地质信息。

10. 扫描完成后,及时将仪器拆卸,并注意清洁和储存。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1. 前言地质雷达是一种用于勘探地下物质和构造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地质、水文、工程等领域。

为了保证地质雷达的正确操作和数据采集,制定本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2. 设备准备在进行地质雷达勘探之前,需要准备以下设备: - 地质雷达主机 - 天线 - 电缆 -数据存储设备(如移动硬盘或U盘) - 电池或电源适配器3. 操作步骤3.1 设置主机参数•将地质雷达主机连接电源,并确认电源稳定。

•打开地质雷达主机,进入设置界面。

•根据具体勘探需求,设置采样频率、采样点数、工作时间等参数。

3.2 连接天线•将天线与电缆连接好,并确保连接牢固。

•将天线连接到地质雷达主机的天线接口上。

•调整天线的位置和方向,保证信号接收效果最佳。

3.3 数据采集•定位需要勘探的地点,并选择合适的扫描路径。

•按下主机上的开始按钮,开始进行数据采集。

•在勘探过程中,需保持主机和天线的稳定,避免震动和干扰。

3.4 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采集完成后,将地质雷达主机连接到电脑上。

•打开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并导入采集到的数据。

•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滤波、叠加和解译算法进行处理。

•分析处理后的数据,提取地下物质和构造的信息,并进行解释和评估。

4. 数据质量控制为了保证地质雷达采集的数据质量,应进行以下控制: - 在采集过程中,保持地质雷达主机和天线的稳定,避免人为震动和干扰。

- 在采集前,根据地质情况和采集需求,选择合适的采样频率和采样点数。

-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滤波和解译参数,提高数据质量。

5. 安全注意事项•在使用地质雷达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在操作过程中,避免接触高压部件和电源线,以避免电击事故发生。

•在户外操作时,应注意防护措施,如戴好安全帽、穿戴防护服等。

•在雷电天气下,应停止操作,避免雷击事故。

6. 故障排除在操作地质雷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故障,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如下: - 主机无法打开:检查电源是否接通,电池是否放置正确,如有需要,尝试更换电源适配器。

隧道地质雷达操作方法

隧道地质雷达操作方法

隧道地质雷达操作方法隧道地质雷达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地下勘探仪器,它通过发送和接收电磁波来检测地下的地质结构和隧道周围的地质条件。

隧道地质雷达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在使用隧道地质雷达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将雷达设备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并连接好电源线和数据传输线。

然后,打开雷达设备的电源开关,等待设备启动。

接下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探测天线,并将其连接到雷达设备上。

最后,调整设备的设置,包括频率、增益、采样率等参数,以适应具体的探测需求。

步骤二:场地勘测在使用隧道地质雷达之前,需要对待勘测区域进行场地勘测。

这包括选择勘测区域、确定岩性、了解地质构造等工作。

根据勘测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雷达工作模式和相应的探测参数。

步骤三:雷达扫描在进行雷达扫描之前,需要将雷达设备设置好,并和探测天线放置在待勘测区域的合适位置。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包括直线扫描、网格扫描等。

在扫描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移动雷达设备和探测天线,确保整个勘测区域都能够被扫描到。

步骤四:数据采集与分析在雷达扫描结束后,设备会自动采集到大量的地下数据。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首先,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出到计算机中。

然后,使用相关的地质雷达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地质信息。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射线追踪等。

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绘制相应的剖面图和三维图,以便更好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

步骤五:结果解读与报告撰写在完成数据分析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解读和总结。

根据地质雷达的扫描结果,结合实际勘测情况,对地下地质条件进行评估和研究。

根据结果编写相应的报告,包括隧道地质雷达勘测的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和建议等内容,以便后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隧道地质雷达时,操作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安全要求进行操作。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严格依据规范,适用于各种地质雷达的操作规程地质雷达法检测操作规程1、地质雷达法适用范围地质雷达法可用于地层划分、岩溶和不均匀体的探测、工程质量的检测,如检测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的回填密实度和衬砌内部钢架、钢筋等分布,地下管线探查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

2、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1)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2)信噪比不低于60dB;(3)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5n、A/D模数转换不低于16位;(4)计时误差小于1n;(5)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连续测量时,扫描速率大于64次/ 秒;(6)具有可选的信号叠加、实时滤波、时窗、增益、点测与连续测量、手动与自动位置标记功能;(7)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实时检测与显示功能,具有多种可选方式和现场数据处理能力。

3、地质雷达应符合下列要求:(1)探测体的厚度大于天线有效波长的1/4,探测体的宽度或相邻被探测体可以分辨的最小间距大于探测天线有效波第一聂菲儿带半径。

(2)测线经过的表面相对平缓、无障碍、易于天线移动。

(3)避开高电导屏蔽层或大范围的金属构件。

严格依据规范,适用于各种地质雷达的操作规程4、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为:(1)具有屏蔽功能;(2)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3)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5、现场检测(1)测线布置1、隧道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应以纵向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的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和隧道底部各布置一条;横向布线可按检测内容和要求布设线距。

一般情况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6点。

检测中发现不合格地段应加密测线或测点。

2、隧道竣工验收时质量检测应纵向布线,必要时可横向布线。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和左右边墙各布一条;横向布线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5个点。

需确定回填空洞规模和范围时,应加密测线和测点。

3、三线隧道应在隧道拱顶部位增加2条测线。

地质调查行业中的地质雷达勘探技术使用技巧

地质调查行业中的地质雷达勘探技术使用技巧

地质调查行业中的地质雷达勘探技术使用技巧地质雷达勘探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高效地质调查技术,其在地质调查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地质雷达勘探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技巧。

一、地质雷达勘探技术的基本原理地质雷达勘探技术是利用电磁波与地下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地下信息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向地下发送高频电磁波,然后接收地下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通过分析信号的强度、时间和频率等特征来确定地下物质的性质和分布。

二、选择适当的频率和天线在使用地质雷达勘探技术之前,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勘探目的和地质背景选择适当的频率和天线。

不同的频率和天线对地下介质的穿透能力和分辨率有不同的影响。

对于需要较高的分辨率和浅层勘探的情况,通常选择高频率的地质雷达和短距离的天线;对于需要较好的穿透能力和深部勘探的情况,通常选择低频率的地质雷达和长距离的天线。

三、数据采集和处理技巧在进行地质雷达勘探时,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以下是一些使用技巧:1. 采集时保持稳定:在采集数据时应尽量保持雷达的稳定,避免晃动以及不必要的震动,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采集时密集布点:为了获取较为真实、完整的地下信息,应将采集点尽量密集布置,特别是在需要较高分辨率的勘探情况下。

3. 合理选择采集方向:根据具体勘探的目标和需求,合理选择雷达数据的采集方向,以获取最优质的数据。

4. 数据处理: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去噪、纠偏、反褶积等,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解释性。

四、应用技巧地质雷达勘探技术在地质调查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应用技巧:1. 地下管线勘探:地质雷达勘探技术可用于地下管线勘探,可以帮助准确定位地下管线的位置、深度和走向,提高勘探效率和安全性。

2. 地下水资源勘探:地质雷达勘探技术可以用于地下水资源的勘探,通过分析地下水对电磁波的响应,可以识别地下水的含量、分布和运动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雷达法检测操作规程
1、地质雷达法适用范围
地质雷达法可用于地层划分、岩溶和不均匀体的探测、工程质量的检测,如检测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的回填密实度和衬砌内部钢架、钢筋等分布,地下管线探查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

2、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
(1)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
(2)信噪比不低于60dB;
(3)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5ns、A/D模数转换不低于16位;
(4)计时误差小于1ns;
(5)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连续测量时,扫描速率大于64次/秒;
(6)具有可选的信号叠加、实时滤波、时窗、增益、点测与连续测量、手动与自动位置标记功能;
(7)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实时检测与显示功能,具有多种可选方式和现场数据处理能力。

3、地质雷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探测体的厚度大于天线有效波长的1/4,探测体的宽度或相邻被探测体可以分辨的最小间距大于探测天线有效波第一聂菲儿带半径。

(2)测线经过的表面相对平缓、无障碍、易于天线移动。

(3)避开高电导屏蔽层或大范围的金属构件。

4、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为:
(1)具有屏蔽功能;
(2)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
(3)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5、现场检测
(1)测线布置
1、隧道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应以纵向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的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和隧道底部各布置一条;横向布线可按检测内容和要求布设线距。

一般情况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6点。

检测中发现不合格地段应加密测线或测点。

2、隧道竣工验收时质量检测应纵向布线,必要时可横向布线。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和左右边墙各布一条;横向布线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5个点。

需确定回填空洞规模和范围时,应加密测线和测点。

3、三线隧道应在隧道拱顶部位增加2条测线。

4、测线每5~10m应有一历程标记。

(2)介质参数的标定:
检测前应对衬砌混凝土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且每座隧道不少于一处,每处实测不少于3次,取平均值为该隧道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

当隧道长度大于3km、衬砌材料或含水率变化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标定点数。

(3)标定方法:
1、在已知厚度部位或材料与隧道相同的其他预制件上测量;
2、在洞口或洞内避车处使用双天线直达波法测量;
3、钻孔实测。

(4)求取参数的条件:
1、标定目标厚度一般不小于15cm,且厚度已知;
2、标定记录中界面反射信号应清晰、准确。

(5)标定结果的计算:
1、介质的相对电导系数(ξ)和电磁波速度(ν)按下式计算:
ξr=(0.3t/2d)2
ν =(2d/t)×109
式中 t :电磁波双程旅行时间(ns)
d:标定目标体的厚度(m)
ν:电磁波的传播速度(m/ns)
2、参数的采取:
篮家岩隧道设计图纸电磁波在各种围岩的波速
常见介质的物理参数
(6)测量时窗的确定:
测量时窗长度Δt和采样率s按下式计算:
Δt=(2dξr1/2/0.3)×α
S=2×Δt×f×k×10-3
式中:α:调整系数,一般取1.5-2.0
f:天线中心频率
k:系数,一般取6-10
(7)地质雷达不同天线的探测深度按下式计算:
ԁmax<30/σ、或ԁmax<35/β
式中:ԁmax:所选天线的最大探测深度(m)
σ:介质的电导率(s/m)
β:介质的吸收系数
(8)扫描点数的确定:
S=2×Δt×f×k×10-3
式中:S:扫描样点数
Δt:时窗长度(ns)
f:天线中心频率(MHz)
K:系数,一般取6-10
(9)纵向布线应采取连续测量方式,扫描速度不得小于64道(线),特殊地段或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点测方式,测量点距不得大于20cm。

6、检测步骤:
(1)根据检测任务及实际情况,选取天线型号;
(2)安装电池,接通数据线和电源线;
(3)开机,使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标记检测起始位置及桩号,必要时每10m做一标记,直至所要检测的终点;
(5)设置检测的各种参数,包括起始点桩号、时窗、采样点数等;
(6)开始检测,检测天线应移动平稳、速度均匀、移动速度宜为3-5km/h;
(7)检测时,应根据移动速度及测段上的标记、主机显示的桩号或距离,随时进行标记或对照,以消除检测距离上的误差;
(8)记录包括记录测线号、方向、标记间隔以及天线类型
等;
(9)当需要分段测量时,相邻测量段落接头重复长度不应小于1m,地质超前预报,重复长度不小于5m。

(10)应随时记录可能对测量产生电磁影响的物体(如渗水、电缆、铁架等)及其位置;
(11)应准确标记测量位置及桩号。

7、数据处理及解释:
(1)处理要求
原始数据处理前应回放检验,数据记录完整、信号清晰、里程标记准确。

不合格的原始记录不得进行处理和解释。

数据处理和解释软件应使用正式认证的软件或经鉴定合格的软件。

比例:波形显示时所占的像素数,比例一般为间隔的2倍。

间隔:波形中心线之间的像素数。

叠加:几个扫描信息叠加后,显示为1个波形。

抽点:跳过几个点后,显示一个波形。

用于剖面较长的情况。

填充标准:正-表示填充正波,负-表示填充负波。

通常默认为正波。

填充大小:一般建议设置0.表示波形一起跳就填充。

预览:表示波形显示效果。

(2)数据处理与解释的流程:
(3)数据处理:
确保位置标记准确、无误。

确保信号不失真,有利于提高信噪比。

(4)检测图像解释:
解释应在检测区内物性参数和衬砌结构的基础上,按由已知到未知和定性指导定量的原则进行。

根据现场记录,分析可能存在的干扰位置与雷达记录中异常的关系,准确区分有效异常与干扰异常。

准确读取双程旅行时的数据;
(5)解释结果和成果图件应符合衬砌质量或地质预报检测
要求。

衬砌界面和地质超前预报的异常界面应根据反射信号的强弱、频率变化及延伸情况确定。

(6)衬砌厚度或探测对象的埋深应由下式确定:
厚度、埋深按下式计算:
d=(0.3/2dξr1/2)
或 d=(νt/2)×109
式中:d:衬砌厚度或埋深(m)
ξr:相对介电常数
ν: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m/ns)
T :雷达脉冲的往返旅行时间(ns)
8、混凝土、钢架(筋)质量判定
(1)衬砌背后回填密实度的判定:
密实:信号幅度较弱。

甚至没有界面反射信号;
不密实:衬砌界面的强反射信号同相轴呈绕射弧形,且不连续,较分散;
空洞:衬砌界面反射信号强,三振相明显,在其下部仍有强反射面信号,两组信号时程差较大。

(2)衬砌内部钢架、钢筋位置分布的判定:
钢架:分散的月牙形强发射信号;
钢筋:连续的小双曲线刑强反射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