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论述题
精心整理政治经济学论述题1、试述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
?答:(1)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生产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交换、分配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2)生产对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的方式和性质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方式和性质。
二是生产的水平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水平。
(3)交换、分配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们有可能对生2?答:(1(2(3?3?(1?(2(3存在竞争,由于竞争,促使商品生产者想方设法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会促使优胜劣汰。
(优胜劣汰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但对于破产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来说,会给这些企业及其职工带来较大影响。
这就需要国家、企业、职工三方面的努力:作为国家,要依法治国,规范市场行为,保护下岗职工的基本权益;作为企业,必须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市场竞争力;作为职工,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画括号部分用自己语言概括)4、试述资本积累的原因和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
?答:(1)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有两方面的原因: 内在动力:剩余价值的生产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
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除了提高剥削程度以外,资本家还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
?外在压力:竞争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从外部强制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迫使他们不断积累,进行扩大再生产力图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2)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有: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的大小、预付资本的大小。
(均成正比)(老师说应适当解释)5、试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与联系。
答:资本的积聚是指单个资本因积累而在生产规模上的扩大。
资本的集中是指资本个体独立性的消灭,是许多小资本变成大资本。
政治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及答案政治经济学导论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答:(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首先要有生活资料,而生活资料是通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只有在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有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的存在,物质产品生产是精神产品生产的基础。
2、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2、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变化;(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有反作用:表现在一是适应就推动生产力发展;二是不适应就阻碍生产力发展,不适应有两种情况,即落后于生产力或“超前”于生产力。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3、试述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3、答:(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首要的、决定性要素。
(3)科学技术本身是潜在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必须通过成为人化的科学和物化的科学,即提高主体要素劳动力的科技素质,提高客体要素生产资料的质量水平。
4、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关系?4、答:(1 )经济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它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人们不能消灭、废除、改造和创造经济规律。
(2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相反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3 )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四、论述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理论意义?1、答: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思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等理论的科学成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对政治经济学作了根本的改造:(1)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2)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答: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与现存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并随生产力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状况时,便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就要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居别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一是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即法律上的自由人。
而是劳动者不用有物质资料,既不拥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自幼得一无所有。
商品二因素以及它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答:商品二因素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之间是矛盾统一体。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是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4)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劳动,它形成价值。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1)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含义。
商品经济:是指在社会分工和发展的条件下,生产资料不同所有经济单位以获取价值为生产的直接目的,并遵循价值相等原则进行不同使用价值交换的社会经济形态。
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量方面。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或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或资源配置的方式。
(2)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互相联系,表现为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首先,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前提。
其次,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为内在根据的。
再次,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着市场的规模,从而决定着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一、简答题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
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
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如何实现?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
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
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5)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政治制度– B. 经济制度– C. 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D. 政治经济学原理答案:C2.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特征是:– A. 由政府集中调配资源– B. 由计划经济决定价格– C. 由市场供求决定资源配置– D. 由混合经济体制决定资源分配答案:C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是:– A. 社会资源稀缺性和效率问题– B. 分配问题和增长问题– C. 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 D. 价值理论和生产理论答案:B4.市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是:–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无关系– D. 不确定答案:B5.政府职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经济管理、社会管理– B. 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生态环境管理– C. 经济管理、社会管理、文化管理– D. 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生态环境管理、文化管理答案:D二、简答题1.请简述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及优势。
答: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基于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其特点和优势包括: - 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和个人在市场上自由竞争,追求利润最大化,促使资源有效配置。
- 价格机制:市场经济体制通过价格机制,以供需关系调节资源配置,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 激励机制: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通过竞争获得回报,激发了创新和进步的动力。
- 独立决策: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和企业有独立决策权,能够自由选择经济活动和合作伙伴。
2.简述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答: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调整经济运行的方向和速度。
-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满足公众的基本需求。
- 维护市场秩序:政府通过法律和监管机构维护市场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和市场失灵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公平竞争环境。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价值规律B. 生产关系C. 经济危机D. 经济增长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D. 阶级斗争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 市场失灵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 政府干预不足D. 技术落后4. 以下哪项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A. 私有制B. 雇佣劳动C. 社会化大生产D. 平均利润率5. 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是:A.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B. 剩余价值/总资本C. 可变资本/剩余价值D. 总资本/剩余价值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7. 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何影响?8. 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特征。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关系及其表现形式。
10.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
答案一、选择题1. B. 生产关系2. A. 劳动价值论3.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4. D. 平均利润率5. A.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二、简答题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它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为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7. 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将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根本原因。
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特征表现为经济的扩张与收缩交替出现,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三、论述题9.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关系主要表现为资本家通过对工人的劳动进行剥削,获取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表现为工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并从中获取利润。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是:A) 研究社会财富分配和利用的学科B) 分析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C) 探讨政权与金融体系的运作的学科D) 研究政治经济制度变革的学科答案:B) 分析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 政府行为和经济行为B) 社会制度和社会福利C) 个体行为和企业行为D) 国际关系与全球市场答案:A) 政府行为和经济行为3. 在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主要指的是:A) 扩大国内生产总值B) 提高劳动生产率C)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D) 实现财富公平分配答案:A) 扩大国内生产总值4.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A) 由政府中央计划决定资源配置B) 由私人财产所有权和自由竞争决定资源配置C) 由政府直接控制企业和资源配置D) 由政府和私人企业共同决定资源配置答案:B) 由私人财产所有权和自由竞争决定资源配置5. 经济周期是指:A) 短期内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变化B) 长期内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变化C) 金融市场的周期性变化D) 资本市场的周期性变化答案:A) 短期内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变化二、判断题1. 市场经济是所有西方国家实行的经济体制。
答案:错误。
市场经济并不是所有西方国家实行的经济体制,还有一些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或混合经济体制。
2.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调节机制。
答案:正确。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形成价格和决定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
3. 经济增长可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不受环境限制。
答案:错误。
经济增长可能导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问题,需要在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政策可以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答案:正确。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支出政策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实现宏观调控。
5. 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期是通货膨胀加剧的时期。
答案:错误。
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期是经济活动降低,产出减少,通货膨胀率较低的时期。
政治经济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C. 阶级和阶级斗争D. 商品和货币答案:B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答案:B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者是: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卡尔·马克思D.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答案:C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为主体B.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D. 以上都是答案:D5.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 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B. 跨国公司的兴起C. 国际分工的深化D. 各国经济政策的完全统一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社会生产关系B. 社会生产力C. 社会上层建筑D. 社会意识形态答案:A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生产过剩B.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答案:C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的作用包括:A. 调节生产B. 调节分配C. 调节消费D. 调节宏观经济答案:A, B, C4. 以下哪些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A. 历史唯物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形式逻辑D. 数学分析答案:A, B5. 以下哪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A. 国有经济B. 集体经济C. 个体经济D. 混合所有制经济答案:A, B,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本试题旨在检验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A. 价值规律B. 剩余价值C. 社会生产方式D. 商品流通答案:C2. 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 使用价值和价值B. 劳动和资本C. 价值和交换价值D.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A3.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A. 价值规律B. 剩余价值规律C. 利润最大化D. 资本积累答案:B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A.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C. 供求关系决定D. 生产成本决定答案:B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经济政策失误B. 市场信息不对称C.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D. 技术进步导致的失业答案:C(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共10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答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的普遍性、剩余价值的榨取以及生产和资本的不断扩大。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的目的不再是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而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答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
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仅够支付工人的工资,而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形成剩余价值。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即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来获取利润。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原因。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简答与论述题汇总1
第一、二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和货币1、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
答:①(资源配置的效率性)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可以达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②(社会生产力)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额外收益,是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商品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则是其外在压力,这种情况,必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③(优胜劣汰)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想增加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则必然会促使它不断扩大生产,更新设备,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不断地引优取胜。
2、为什么说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更不表明价值规律失去作用。
这是因为:(1)(商品交换的过程)从孤立的一次商品交换来看,商品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价值;但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也就是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一定时期之内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从不同商品各自的价格变动来看,商品价格无论怎样波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而变动。
(3)所以,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反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只有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才成为现实。
3、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价值增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的,也就是要说明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是怎样实现的。
首先,价值增值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因为这里的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值。
政治经济学论述题
2: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工资形式的发展,说明这些变化对我国提高劳动者报酬的启示。
资本主义工资形式的发展:工人由单纯的得到货币工资,到可以获得激励工资,再到可以得到部分股权分享。
启示:从多方面提高劳动者报酬,例如:建立健全激励制度;给予工人更多的股权分享,完善股票期权计划,送股和购股,信托式利润分享计划等。
3: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出现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甚至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在迅速的增加。
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表现出的特有的人口规律。
相对过剩人口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是资本家可以随时找到可供剥削的劳动力;第二,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剥削。
4:马克思关于资本运转的基本理论包括哪些基本要点?对企业经营管理有哪些借鉴意义?资本循环的中心问题是资本运动的连续性。
为了保证资本循环连续进行,单个产业资本,必须按其再生产过程所要求的一定比例,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它们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保持继起。
资本周转就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
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而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以及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资本家总是力图加快资本周转。
撇开资本主义性质,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对社会主义生产经营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也必须根据再生产要求分为三个部分,也必须使三部分资金在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保持继起。
即做到人、财、物合理配置和产、供、销三者互相衔接,保持平衡,才能使资金循环连续不断。
《政治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考点总结版)
《政治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考点总结版)一、简答题第一章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相关内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研究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①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①生产力(人与自然):生产力包括人与物的因素(人是最根本因素);物的因素指生产资料,生产资料中,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物质标志,也是划分社会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②生产关系(人与人):贯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反应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是社会在生产的起点,起决定作用,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③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反作用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与经济基础。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一般理论1.商品的二因素(1)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并非商品(2)价值(社会属性):即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劳动创造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简单劳动),而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相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相关。
(3)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价值交换的量的比例,价值决定交换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价值与使用价值不可兼得。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自然属性):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简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简答、论述题1、简述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具有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这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表示为: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二者的统一性,集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之中。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的。
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商品使用价值的意义,在于它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一切的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获得它的使用价值而非价值。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相互排斥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获得了使用价值,才能使商品内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得与解决。
2、简述商业资本对经济的影响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一方面起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1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2有利于节约流通资本;3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4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另一方面,商品资本对经济也有消极的影响。
当商品囤积居奇或转手倒卖时,形成虚假的市场需求。
3、简要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阶段性。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导致市场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这种冲突时而激化,时而缓和。
只有它们处于激化状态时,经济危机才爆发出来。
危机的爆发,使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大下降,从而使供求矛盾得以缓解,逐步过渡经济危机,使市场和生产冲突得到一定的缓解,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资本再生产得以进行,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又造成新的危机。
这就造成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4、简要说明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三者之间的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资本在物质形态方面的构成,是反映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政治经济学简答及论述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及论述题简答题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P6答:1、经济规律的含义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a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b人不能任意创造、消灭、改造经济规律。
3、两者的关系: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发现、掌握、认识、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2、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是什么?P24答: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1. 是待售商品的总量,2.是商品的价格水平,3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总量和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乘积等于商品的价格总额。
相互关系: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3、什么是生产社会化?生产社会化包括的内容有哪些?P28答:生产的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生产社会化包括的内容: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2.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3.产品的社会化。
4、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什么?p57 答: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二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5、什么是经济资源,衡量经济资源的合理标准是什么?P88答:经济资源是指经济活动不可缺少而又数量有限的因素,经济资源包括土地及与之相连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产资料、资金、技术、信息等。
资源配置好坏的标准有三条:1.是否能充分地开发利用资源,2.是否能使资源被用在效益最好的方面,3.是否有利于保持资源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合乎比例的分配利用。
6、市场机制包括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p90答:市场机制包括供求与价格相互作用机制、竞争机制、利益机制。
相互关系:1利益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基础,市场主体为了追求利益必然展开竞争.2市场主体的竞争出现了三种情况:a卖方之间的竞争b买方之间的竞争c买卖双方的竞争,会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动。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劳动价值论: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2. 需求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形曲线,通常表现为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趋势。
3. 货币流通:指的是社会中货币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的流动和传递过程,包括购买、支付、储蓄等。
4.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导致资源配置出现问题,例如市场垄断、外部性等因素影响了市场的有效性。
5. 资本主义:一种经济制度,其特征包括私有制、市场经济、利润追求等,是以资本家私人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二、填空题(5道题):1.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的价值由决定。
答案:-现价值2. 在需求曲线中,价格上升时,需求量。
答案:-下降3. 货币流通包括、支付和储蓄等过程。
答案:-购买4.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能包括和外部性等因素。
答案:-市场垄断5.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为基础。
答案:-私有制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点是:- A. 个人利益追求- B. 公平与正义- C. 社会生产关系- D. 政府干预-答案:C. 社会生产关系2. 以下哪个是货币的主要功能?- A. 价值尺度- B. 交换媒介- C. 储藏手段- D. 全部都是-答案:D. 全部都是3.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由以下哪个因素决定?- A. 需求- B. 供给- C. 政府规定- D. 所有上述都是-答案:D. 所有上述都是4. 市场失灵可能导致的问题包括:- A. 资源配置不合理- B. 社会公平受损- C. 经济增长受限- D. 所有上述都是-答案:D. 所有上述都是5.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特征是:- A. 公有制- B. 市场经济- C. 计划经济- D. 所有上述都是-答案:B. 市场经济四、多项选择题(5道题):1. 货币的功能包括(多选):- A. 价值尺度- B. 交换媒介- C. 生产手段- D. 储藏手段-答案:A. 价值尺度、B. 交换媒介、D. 储藏手段2. 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多选)- A. 市场垄断- B. 政府干预- C. 外部性- D. 供给过剩-答案:A. 市场垄断、C. 外部性3. 市场经济的特点包括(多选):- A. 自由竞争- B. 政府垄断- C. 供需决定价格- D. 生产资料私有制-答案:A. 自由竞争、C. 供需决定价格、D. 生产资料私有制4.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特征包括(多选):- A. 公有制- B. 市场经济- C. 计划经济- D. 私有制-答案:B. 市场经济、D. 私有制5.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多选):- A. 生产关系- B. 分配关系- C. 消费关系- D. 金融关系-答案:A. 生产关系、B. 分配关系、C. 消费关系、D. 金融关系五、判断题(5道题):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判断:√正确。
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题
1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如何理解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客观过程的内在的联系,具有客观必然性,是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管人们主观上是否认识经济规律,它总是客观存在和必然发生作用的。
列宁说:“马克思把社会运动看做服从于一定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些规律不仅不以人们的意志、意识和愿望为转移,反而决定人们的意志、意识和愿望”(《列宁选集》第1卷,第33页)。
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就会相应地产生什么样的经济规律。
人们只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但是不能创造、改造和消灭经济规律。
2 商品价值量是怎么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就是生产这种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整个社会生产一种商品所耗费的平均时间长,则该种商品的价值量就大,反之就小。
3 说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条件下,社会生产一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那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反之的话,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延长,商品的价值量增加。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只对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有影响,而不影响一定周期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即生产的所有该种商品的价值量的总和)。
因为决定商品价值总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要生产周期的长度不发生改变,那么社会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就不变,商品的价值总量也不变。
4 相对剩余价值是怎么产生的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的方法,就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本质上都来源于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个别资本家通过技术或其他手段使自己手下的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称为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一般的劳动生产率,那么按照这个个别的劳动生产率进行生产,这个资本家手下的工人在相同生产时间内所生产的劳动产品数量就高于其他大多数资本家手下的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数量——也就是说,个别劳动生产率条件下生产出的单个劳动产品的个别商品价值小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下生产出的单个劳动产品的商品价值。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与论述题政治经济学简答题一1、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1) 它决定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2) 它决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性质;(3) 它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 生产力主要是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和生产工具两项要素构成。
(2) 生产力的要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有紧密的联系: 第一,人的科学技术知识愈丰富,劳动技能也就愈高; 第二,社会科学技术水平愈发展,生产工具也就愈先进。
(3) 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者,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就能大大增强改造自然的能力。
3、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原因有二:(1) 导致经济规律产生,发挥作用,发生变化的条件是客观的。
(2) 任何经济规律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4、劳动资料: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5、生产力: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并获取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它体现了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6、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政治经济学简答题二1、怎样理解商品二因素,它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关系怎样?(1)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2) 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是价值或交换的物质承担者,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3)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4)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它形成价值。
2、试述商品二因素的相互关系商品二因素即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相互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 二者是统一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共处于统一体中,缺少就不成其为商品。
政治经济学 简答题和论述题 汇总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1)二者有统一面。
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律(2)二者有差异面。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2、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3、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确地提示经济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便越符合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一是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工人运动, 为自己的命运进行斗争,需要有自己阶级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作指导。
二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第二章:1、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就需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简答题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
如1958 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
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如何实现?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
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
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
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
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资本的不断扩张和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等新型经济主体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等,使得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其趋势越来越明显。
特征:①与信息业的高度发展相联系;②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③形成全球规模的世界市场体系,各国深深的卷入其中;④对外经济交流是全方位的联结方式;⑤资本迅速扩张,其规模、形式、速度,对各国经济的影响程度等,都是空前的;⑥现代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成了密切经济的重要主体。
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是促进生产力提高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这是以经济国际化所不能比拟的。
…书154 页13 行止)消极作用:①它使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全球化了;②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利用其推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局部危机极易引起全球化动荡甚至危机。
6、我国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①市场经济不反映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它可以存在于不同性质的经济制度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而市场经济是同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它反映商品经济的性质。
③市场经济在宏观上能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微观上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在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从而能有效地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④从几百年的世界历史看,市场经济推动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历史的必然。
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总体上优于计划经济。
7、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有什么作用?实现技术进步的途径和关键是什么?答:作用: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一旦加入生产过程,就转化为物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中决定性作用。
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途径:①实施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②着重发展关键技术;③改革科技体制,推动科技他新体系建设。
关键:在于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才培养。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性的目标,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要求达到经济上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在经济方面,力争2020 年比20000GDP 年翻两番。
人均超过3000 美元。
9、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及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是什么?答:原因:①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实际上就是要回答:为什么在按劳动贡献分配之外,还要让其他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加与收入的分配。
②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的分配,一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要求;二是生产要素的作用决定的。
具体形式:利息、股息、利润、租金、技术转让费和技术贡献报酬等。
10、全球化形势下发展中国家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要采取哪些对策?答:①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是内无所不包的和充分发展的经济国际化状态,它是在经济国际化基础上形成的。
是经济国际化地新阶段。
②机遇: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更多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扩大国外市场和学习科学管理的机会。
总之,带来加快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演进的机会。
③挑战:它带来的是不均等的竞争机会,使发展中国家过于相对不利地位。
④对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大于挑战,应当充分利用机遇,迅速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提高国际竞争力,努力赶超发达国家,同时,还要顺应潮流,循序渐进,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努力减少负面影响。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必须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是什么?答:①宏观经济管理就是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必要性:第一,是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在生产社会化条件下,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有机整体。
要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就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
第二,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引导市场经济协调发展,弥补市场机制不足,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
③主要目标: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目标。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④手段: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包括财政、金融、汇率等手段)同时还要运用计划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12、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是如何实现的?(简答)答:①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来追加生产资料,使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②扩大再生产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要经过三个大的交换过程:I(C+?C)通过第一类部内部的交换实现;II(V+?V+X/M )通过第二类部内部的交换实现;I(V+ ? V+X/M )和II (C+?C)通过两大部类之间交换实现。
13、什么是国际市场价值?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商品交易,才能获得国际比较利益?答:国际市场价值、就是商品的国际价值,它是各国同种商品的劳动,放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比较而形成的国际范围的社会价值,它的大小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主义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一、国要获得国际比较利益,可以发生在以下三种场合:①用国别价值小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等于或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②用国别价值等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③用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相比其更大的商品。
可见,只要以国别价值大于与国际价值比,以比值较小的商品,换取比值较大的商品,就可以获得国际比较利益。
14、如何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答:它们在我国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参与者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二、论述题1、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对于当会的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应引起什么思考?答: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经济效益是指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成果之间的比较,或者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
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以增加有用成果,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以减少成本支出,由此都可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当今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借鉴上述生产方法。
为此,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就是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增加有用成果,减少成本支出,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一要采用先进的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要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三要更新技术设备,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四要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个别企业可以采用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即提高经济效益。
2、联系实际经济生活,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角度说明企业应用如何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答: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为类劳动。
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角度来说,在相同的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可以降低成本,达到物美价廉,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而要在相同的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
联系现实经济生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采用先进的科技、工艺技术、提高单位时间的产品产量和科技含量,使产品物美价廉;②加强职工技术培训,提高职业技术生产水平和劳动者的素质;③实行科学管理、降低成本、向管理要效益;④提供优质社会服务,提高企业产品使用郊能和信誉度。
3、如何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目标?答:①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
因此,促进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
②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中实现的。
只有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经济增长才能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