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字典.doc

合集下载

《甲骨文字典》释义补正五则

《甲骨文字典》释义补正五则

《甲骨文字典》释义补正五则(首发)郭丽华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1,作为甲骨文方面的权威辞书,是迄今为止最广博、最详实的甲骨文工具书,它为甲骨文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本着希望辞书不断完善的心愿,笔者把使用过程所中发现的释义疏误之处,辑录如下,求教于方家。

【隹】《甲骨文字典》390页:用为语词之唯,典籍作惟、维。

按:“隹”字本义为鸟,“语词之唯”是其假借用法。

甲骨文中“隹”的本义用例很多。

如:(1)丁亥卜,贞,王田,往来无灾,擒隹百三十八,象二,雉五。

(合集 37367)(2)壬午卜,贞,王田,往来无灾,擒隹百四十八,象二。

(合集 37513)(3)王卜,贞,田梌,往……灾,王曰吉,兹御……获隹二百五十,象一,雉二。

(英藏2542)以上例句中,或言“擒隹”,或言“获隹”,其后均跟数词,表示擒获的具体数量,且隹与象、雉并列,表明其均为打猎所获之物。

《甲骨文字典》在“解字”时谓“甲骨文象鸟形,隹鸟本为一字,古文字从隹与从鸟实同。

”其说甚是。

但在“释义”时,却把“隹”仅释为“语词之唯”,不妥,当列出其本义“鸟”。

陈炜湛先生曾撰文指出《甲骨文字典》的这一疏漏,可作参考2。

另外,《甲骨文字典》426页对“鸟”的释义为:“一、星名。

二、地名。

三、人名。

”也属于缺释本义。

“鸟”在甲骨文中有如下用例:(4)获鸟二百十二,兔一。

(合集41802)(5)获鸟一百四十八,兔一。

(合集37513)(6)丁巳[卜],贞鸟鸣□。

(合集17367)例(4)、(5)中的“鸟”用为本义当无疑问。

例(6)从句子结构来看,“鸟”很可能也是本义用法,鸟鸣意为鸟叫,主谓短语,但因卜辞不全,尚不能定论。

【玉】《甲骨文字典》34页:计玉之量词。

按:《甲骨文字典》“解字”时引《说文》:“玉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

”并解释说“、,正象以丨贯玉使之相系形,王国维释玉是也。

”其说甚是。

但释义却为“计玉之量词”,不确。

甲骨文字解释

甲骨文字解释

说文解字话甲骨(本页面制作中)“”:字从二(上)从”:甲骨文“天”字或写作“”:甲骨文“帝”字异构很多,”:甲骨文“祝”字从“示”从“兄”,亦是神主。

象人跪于神主”甲骨文“示”字写作““”甲骨文“玉”字象串玉之形。

横划代表玉竖划(或作”。

殷商时玉乃货币或饰物。

”此字上象山崖形,“王即玉,”(箕筐之属),“”即辛,凿类工具。

象于山洞中双手执辛,开凿玉石置于”之意。

唐兰释璞,《战国策”有别。

”甲骨文“每”字,从“女”或从“母”,义同。

其上部之↓或↑,象发饰之形。

甲骨文女作“” 母作“” ,中增两点表示乳房,已字之女为母也。

女”甲骨文“”字从又从“”或从“”,从““、”字从又持“即“之义,“”以饲牲畜谓之“”,引申之放牧之牲畜牛羊亦谓之”,再引申之,放牧牲畜亦谓之“”。

”字象以斤断木之形,即“折”字。

斤,古人用以砍斫木头的横刃斧。

”许说不确,断甲骨文折字所从形即断木。

许慎乃据篆书折字(”甲骨文“春”字构甚多。

”春时生也。

屯声。

篆书“春”作“”甲骨文字,从“林”(或从“象手持辰除草之形。

辰即蚌镰,当时的农具,用蜃壳做成。

“中。

”甲骨文“莫”字从“南昌谓犬善逐兔,亦声。

”甲骨文从“草,南楚之间谓之莽。

”古籍中用如草字,有时草莽连文。

”又有作者,隶作少。

小和少古本一字,卜辞中有时通用无别,有时又有区别,说明甲骨文中小少甲骨文分字从刀在儿中。

《说文》:“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字象以支柱支撑屋顶之房舍,卜辞中商王自称“余一人。

字中之示之,后来则统一用杜字作为公畜之通称。

字中之乃雌性畜之形府。

与牡字一样,母畜之通称。

字象圈取其四周币也。

”卜辞中的牢是专门圈养以供祭祀之用的牛羊。

、人,后来为了字形的整齐方正,把口子安在门内。

即,以手开门谓之,同。

又作咸字从戍从口。

《说文》:“咸,皆也,悉也。

”甲骨文戍(一种兵器。

或云咸乃喊之初文。

卜辞用为人名,咸亦称咸戊,典籍中作巫咸,咸是殷之元各字从父(倒止)从(或多穴居。

甲骨文字解释

甲骨文字解释

说文解字话甲骨(本页面制作中)部。

或写作“ ”:甲骨文“天”字或写作“”,像人之正立形,上突出其头”,从二(上)从大。

大亦人也,人之上即颠。

故《说文》曰:“天,”,即用天之本义,“疾天”即指头部之疾病。

:甲骨文“帝”字异构很多,王国维、郭沫若谓“帝”乃“蒂”之初文,象花萼。

叶玉森云像束薪积柴形,用于祭天,相当后来的体字。

由此派生 出天帝、帝王义。

叶说近是。

”:甲骨文“祝”字从“示”从“兄”,亦是神主。

象人跪于神主S之前有所祷告之形,字或省示。

《说文》:“祝,祭主赞词者。

”甲骨文“示”字写作“”等字形。

”甲骨文“王”字象钺形。

钺为古兵器多为弧形刀,青铜或石制,盛行于商周,有出土文物刻参考。

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

王权是抽象的,乃以钺 形代表。

殷墟甲骨文约有单字四千左右。

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考释,已经认识一千来字。

我 这里选释部分常见的字以饗读者。

“ 7 F ' ”字从二(上)从U (人),隶作“元”。

人之上会意为首。

《孟 子•滕文公》:“勇士不忘丧其元。

”即用其本义。

引申义为始为大。

例如:称国家最高 领导人为“元首”,称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旦”;称每个年号的第一年为“元年”, 称主将为“元戍”。

颠也。

””之意。

唐兰释璞,《战国策.秦策》:“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

”象(飘带),中间之口,应是一方形箱子,四面标明方向。

故甲骨文“中”字,象风向标,可随风向转动,而立柱恒居中央而不动。

卜辞云“五中”, 即以之测风向及风之大小。

甲骨文“中”字多用为伯仲之仲,与“宣”有别。

或谓“丈” 即旂帜,“五中”即立,氏族议大事时先“立中”聚众。

”甲骨文“每”字,从“女”或从“母”,义同。

其上部之J 或↑,象”,中增两点表示乳房,已字之女为母也。

女 与母在卜辞中有时通用无别。

每字在不辞中用为悔、晦。

”,再引申之,放牧牲畜亦谓之“”字象埋牛羊犬于土坎中之形。

学者释为“薶”字。

“薶”又写作“埋”。

卜辞用为祭名。

甲骨文字典(更新至1120)

甲骨文字典(更新至1120)

甲骨文字典(更新至1120)本字典以郭店楚简《老子》一文中的文字先后顺序为呈现逻辑,研述甲骨文至简体字的文字衍化顺序,期待于其过程中体味老子思想的本质和精华。

需要指出的是,对甲骨文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升华的过程,故本字典也将不断鼎故革新,在否定之否定中扬弃和进步。

1、絕絕——人以刀断丝。

郭店楚简原字如下:字形流变过程:《说文解字》:絕,断絲也。

,古文絶。

象不连体,絶二丝。

絶字像丝线不连贯的形体,是切断了两束丝线。

甲骨文时期形为两缕丝线中间各加一短横,表示将丝线割成两段,字形如“刀断丝”,比较直观,罗列如下:金文时期更为直观的在两组丝线之间加一把刀,示意以刀断丝;篆文时期则形成了“丝+刀+人”的组合,表示人以刀断丝,絶字由三部分构成的字形基本定型,小篆时期该字的表现形式中,有的加入“人”字。

如下图,左边字右下角符号为“人”,右边字则无“人”。

后该字不断演化和简化,成今日“绝”字,为“丝+刀+人”组合。

2、智智——以口传授经验。

郭店楚简原字如下:字形流变过程:甲骨文时期形为“干+口+矢”三符号组合,意思为以“口”谈论和传授作战(或者狩猎)经验。

其中“干”字存在争议,有学者解释为“盾牌”,有学者解释为“箭靶”,均有可解。

如“干”为盾,“矢”为箭或矛,可理解为以口传授攻防之智慧;如“干”为箭靶,矢为箭,可理解为传授如何正中靶心的智慧,因射箭时绝不能瞄准靶心射出,而需要根据风速和目标远近调整角度,这是需要技巧传授的技艺。

如下图:金文时期字形承袭甲骨文形态,有些金文在甲骨文形态基础上在下部添加了“曰”,“智”字就逐步替代了“知”字,代表传授经验和教授智慧。

简帛时期字形基本为上下结构,沿袭金文字形的同时,对“口”字有微调。

将简帛中已发现的“智”字列举如下:3、弃弃——双手将装着婴幼儿的箕筐推出,意为抛弃。

郭店楚简原字如下:字形流变过程:甲骨文时期形为“孩子+箕筐+双手”三符号的组合,为子,代表幼婴儿;为其,即箕筐;为双手。

甲骨文合集(00001)

甲骨文合集(00001)

ID Rep.Script/Glyph OriginalShape/Glyph Source Period/Epoch Area/Site Material SW Radical SW Radical Number Glyph Determ.Corresp.Modern Char Unifiable Shapes NotesT00001甲骨文合集(00001)商河南安陽甲骨001一T00002小屯南地甲骨(02169)商甲骨001一T00003甲骨文合集(00722)商河南安陽甲骨001元T00004甲骨文合集(19032)商河南安陽甲骨001元T00005甲骨文合集(19790)商河南安陽甲骨001兀甲骨文元兀同一字T00006小屯南地甲骨(03726)商甲骨001元T00007甲骨文合集(36535)商河南安陽甲骨001天T00008甲骨文合集(04407)商河南安陽甲骨001天T00009甲骨文合集(18400)商河南安陽甲骨001天T00010小屯南地甲骨(00643)商甲骨001天T00011小屯南地甲骨(02241)商甲骨001天T00012甲骨文合集(22454)商甲骨001天T00013甲骨文合集(00097)商河南安陽甲骨001吏T00014甲骨文合集(02153)商河南安陽甲骨001吏T00015甲骨文合集(38242)商河南安陽甲骨001吏T00016甲骨文合集(20342)商河南安陽甲骨001吏T00018甲骨文合集(30388)商河南安陽甲骨002上T00019甲骨文合集(03337)商河南安陽甲骨002上T00020甲骨文合集(30388)商河南安陽甲骨002帝T00021甲骨文合集(00217)商河南安陽甲骨002帝T00022甲骨文合集(00368)商河南安陽甲骨002帝T00023甲骨文合集(15963)商河南安陽甲骨002帝T00024甲骨文合集(21080)商河南安陽甲骨002帝T00025甲骨文合集(21081)商河南安陽甲骨002帝T00026甲骨文合集(21087)商河南安陽甲骨002帝T00027甲骨文合集(21174)商河南安陽甲骨002帝T00029甲骨文合集(27438)商河南安陽甲骨002帝T00030小屯南地甲骨(04524)商甲骨002帝T00031小屯南地甲骨(02161)商甲骨002帝T00032小屯南地甲骨(00930)商甲骨002帝T00033甲骨文合集(34148)商河南安陽甲骨002帝T00034甲骨文合集(06665)商河南安陽甲骨002旁T00035甲骨文合集(08623)商河南安陽甲骨002旁T00037甲骨文合集(26953)商河南安陽甲骨002旁T00038甲骨文合集(33198)商河南安陽甲骨002旁T00039甲骨文合集(37791)商河南安陽甲骨002旁T00040小屯南地甲骨(00918)商甲骨002旁T00041甲骨文合集(06666)商河南安陽甲骨002帝T00042甲骨文合集(00897)商河南安陽甲骨002下T00043甲骨文合集(00231)商河南安陽甲骨002下T00044甲骨文合集(00021)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T00045甲骨文合集(00102)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T00047甲骨文合集(17528)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T00048甲骨文合集(28268)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T00049甲骨文合集(32392)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T00050甲骨文合集(21082)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T00051甲骨文合集(30619)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T00052甲骨文合集(27306)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T00053甲骨文合集(01256)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T00054甲骨文合集(27500)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T00055甲骨文合集(28268)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T00057甲骨文合集(35477)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T00058甲骨文合集(00043)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T00059甲骨文合集(27237)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T00060甲骨文合集(33177)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T00061甲骨文合集(39427)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T00062甲骨文合集(30065)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福T00063甲骨文合集(30948)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福T00065甲骨文合集(27083)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祭T00066甲骨文合集(27273)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祭T00067甲骨文合集(27400)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祭T00068甲骨文合集(27491)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祭T00069甲骨文合集(31779)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祭T00070甲骨文合集(15401)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袏T00071甲骨文合集(20035)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袏T00072甲骨文合集(21152)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袏T00073甲骨文合集(04064)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祭T00075甲骨文合集(15023)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祭T00076甲骨文合集(22788)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祭T00077甲骨文合集(22863)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祭T00078甲骨文合集(27128)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祭T00079甲骨文合集(32544)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祭T00080甲骨文合集(35233)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祭T00081甲骨文合集(35579)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祭T00082甲骨文合集(15495)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祀T00083甲骨文合集(15694)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祀T00085甲骨文合集(20810)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祀T00086甲骨文合集(27712)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祀T00087甲骨文合集(29714)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祀T00088甲骨文合集(14504)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祀T00089甲骨文合集(15460)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祀T00090甲骨文合集(00027)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祖T00091甲骨文合集(00183)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祖T00092甲骨文合集(38229)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祖T00093甲骨文合集(38224)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祖T00094甲骨文合集(38758)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祖T00095甲骨文合集(00327)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祏T00096甲骨文合集(15704)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祏T00097甲骨文合集(33916)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祏T00098甲骨文合集(15217)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祏T00099甲骨文合集(15960)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禘重見帝下T00100甲骨文合集(00787)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祝重見兄下T00102甲骨文合集(12740)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祝重見兄下T00103甲骨文合集(15278)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祝重見兄下T00104甲骨文合集(15279)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祝重見兄下T00105甲骨文合集(15280)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祝重見兄下T00106甲骨文合集(16165)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祝重見兄下T00107甲骨文合集(21190)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祝重見兄下T00108甲骨文合集(22984)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祝重見兄下T00109甲骨文合集(30398)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祝重見兄下T00111小屯南地甲骨(00016)商甲骨003祝重見兄下T00112小屯南地甲骨(00261)商甲骨003祝重見兄下T00113甲骨文合集(07912)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祈T00114甲骨文合集(07913)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祈T00115甲骨文合集(07914)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祈T00116甲骨文合集(07915)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祈T00117甲骨文合集(07917)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祈T00118甲骨文合集(07920)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祈T00119甲骨文合集(17389)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祈T00120甲骨文合集(00177)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禦御字重見T00121小屯南地甲骨(00324)商甲骨003禦御字重見T00122甲骨文合集(01793)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禦御字重見T00123甲骨文合集(19809)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禦御字重見T00124甲骨文合集(27559)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禦T00125甲骨文合集(30297)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禦御字重見T00126小屯南地甲骨(02671)商甲骨003禦午字重見T00127甲骨文合集(30960)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升T00128甲骨文合集(30972)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升T00129甲骨文合集(35514)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升T00130甲骨文合集(36534)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升T00131甲骨文合集(35604)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升T00132甲骨文合集(35708)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升T00133甲骨文合集(36114)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升T00134甲骨文合集(35709)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升T00135甲骨文合集(30922)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升文編0022號釋T00136甲骨文合集(36554)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史T00137甲骨文合集(01598)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T00138甲骨文合集(02278)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T00139甲骨文合集(30305)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T00140甲骨文合集(30306)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T00141甲骨文合集(30345)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T00142甲骨文合集(27632)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T00143甲骨文合集(32572)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T00144甲骨文合集(32572)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T00145甲骨文合集(34107)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T00147甲骨文合集(30979)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T00148甲骨文合集(38686)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此形下從禾,或疑為同一字之偏旁)T00149甲骨文合集(02278)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T00150甲骨文合集(09869)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T00151甲骨文合集(21225)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T00152甲骨文合集(26963)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T00153甲骨文合集(27216)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T00154甲骨文合集(27221)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T00156甲骨文合集(34596)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T00157甲骨文合集(38695)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T00158甲骨文合集(38692)商河南安陽甲骨003蒸從豆(或鬯)廾,或又從示,或又從米T00159甲骨文合集(22697)商河南安陽甲骨003柰說文作[祟-又]T00160甲骨文合集(01593)商河南安陽甲骨003柰說文作[祟-又]T00161甲骨文合集(22625)商河南安陽甲骨003柰說文作[祟-又]T00162甲骨文合集(25370)商河南安陽甲骨003柰說文作[祟-又]T00163甲骨文合集(27640)商河南安陽甲骨003柰說文作[祟-又]T00164甲骨文合集(15662)商河南安陽甲骨003柰說文作[祟-又]T00165甲骨文合集(15701)商河南安陽甲骨003柰說文作[祟-又]T00166甲骨文合集(21832)商河南安陽甲骨003柰說文作[祟-又]T00167甲骨文合集(25324)商河南安陽甲骨003柰說文作[祟-又]T00168甲骨文合集(38703)商河南安陽甲骨003柰說文作[祟-又]T00169甲骨文合集(30642)商河南安陽甲骨003隹示又學者多以為同周禮之禂,則姑讀同禱.T00170甲骨文合集(30765)商河南安陽甲骨003隹示又學者多以為同周禮之禂,則姑讀同禱.T00171甲骨文合集(34636)商河南安陽甲骨003隹示又學者多以為同周禮之禂,則姑讀同禱.T00172甲骨文合集(35680)商河南安陽甲骨003隹示又學者多以為同周禮之禂,則姑讀同禱.T00173小屯南地甲骨(02598)商甲骨003隹示又學者多以為同周禮之禂,則姑讀同禱.T00174小屯南地甲骨(03286)商甲骨003隹示又學者多以為同周禮之禂,則姑讀同禱.T00175小屯南地甲骨(04178)商甲骨003隹示又學者多以為同周禮之禂,則姑讀同禱.T00176小屯南地甲骨(01128)商甲骨003隹示又學者多以為同周禮之禂,則姑讀同禱.T00177甲骨文合集(36030)商河南安陽甲骨003隹示又學者多以為同周禮之禂,則姑讀同禱.T00178甲骨文合集(27022)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冊T00179甲骨文合集(27023)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冊T00180甲骨文合集(27324)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冊T00181甲骨文合集(30675)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冊T00182甲骨文合集(34538)商河南安陽甲骨003示冊T00183甲骨文合集(00120)商河南安陽甲骨004三T00184甲骨文合集(00005)商甲骨005王T00186甲骨文合集(02740)商河南安陽甲骨005王T00187甲骨文合集(36534)商河南安陽甲骨005王T00188甲骨文合集(23354)商河南安陽甲骨005王T00189甲骨文合集(37430)商河南安陽甲骨005王T00190甲骨文合集(36376)商河南安陽甲骨005王T00191甲骨文合集(25077)商河南安陽甲骨005王T00192甲骨文合集(03990)商河南安陽甲骨006玉T00193甲骨文合集(03068)商河南安陽甲骨006玉T00194甲骨文合集(04059)商河南安陽甲骨006玉T00196甲骨文合集(15058)商河南安陽甲骨006玉T00197甲骨文合集(16089)商河南安陽甲骨006玉T00198甲骨文合集(34562)商河南安陽甲骨006玉T00199甲骨文合集(37455)商河南安陽甲骨006玉禾目T00200甲骨文合集(37660)商河南安陽甲骨006玉禾目T00201甲骨文合集(37738)商河南安陽甲骨006玉禾目T00202甲骨文合集(14588)商河南安陽甲骨007珏T00204甲骨文合集(19636)商河南安陽甲骨007珏T00205甲骨文合集(20316)商河南安陽甲骨007珏T00206甲骨文合集(00826)商河南安陽甲骨007珏T00207甲骨文合集(16242)商河南安陽甲骨008气T00208小屯南地甲骨(00172)商甲骨008气T00209小屯南地甲骨(00216)商甲骨008气T00210甲骨文合集(06448)商河南安陽甲骨010中T00211甲骨文合集(07365)商河南安陽甲骨010中T00212甲骨文合集(07368)商河南安陽甲骨010中T00214甲骨文合集(13613)商河南安陽甲骨010中T00215甲骨文合集(13343)商河南安陽甲骨010中T00216甲骨文合集(21302)商河南安陽甲骨010中T00217甲骨文合集(28569)商河南安陽甲骨010中T00218甲骨文合集(02727)商河南安陽甲骨010中T00219甲骨文合集(02857)商河南安陽甲骨010中T00220甲骨文合集(03336)商河南安陽甲骨010中T00222甲骨文合集(05575)商河南安陽甲骨010中T00223甲骨文合集(05807)商河南安陽甲骨010中T00224甲骨文合集(07366)商河南安陽甲骨010中T00225甲骨文合集(13357)商河南安陽甲骨010中T00226甲骨文合集(10035)商河南安陽甲骨010中T00227甲骨文合集(01488)商河南安陽甲骨010中T00229甲骨文合集(18938)商河南安陽甲骨011屮T00230甲骨文合集(00424)商河南安陽甲骨031正T00231甲骨文合集(06317)商河南安陽甲骨031正T00232甲骨文合集(36534)商河南安陽甲骨031正T00233甲骨文合集(27041)商河南安陽甲骨031正T00234甲骨文合集(31791)商河南安陽甲骨033辵正甲骨文即正之異體,後世分行.T00235甲骨文合集(09339)商河南安陽甲骨033遝T00236甲骨文合集(24267)商河南安陽甲骨033辵合T00238甲骨文合集(00112)商河南安陽甲骨033逆T00239甲骨文合集(00185)商河南安陽甲骨033逆T00240甲骨文合集(02960)商河南安陽甲骨033逆T00241甲骨文合集(04914)商河南安陽甲骨033逆T00242甲骨文合集(05327)商河南安陽甲骨033逆T00243甲骨文合集(00066)商河南安陽甲骨033逆T00245甲骨文合集(20871)商河南安陽甲骨033逆T00246甲骨文合集(21626)商河南安陽甲骨033逆T00247甲骨文合集(27075)商河南安陽甲骨033逆T00248甲骨文合集(32185)商河南安陽甲骨033逆T00249甲骨文合集(32185)商河南安陽甲骨033逆T00250甲骨文合集(00083)商河南安陽甲骨021告T00251甲骨文合集(00488)商河南安陽甲骨021告T00252甲骨文合集(00651)商河南安陽甲骨021告T00253甲骨文合集(04021)商河南安陽甲骨021告T00254甲骨文合集(07412)商河南安陽甲骨021告T00255甲骨文合集(09359)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吹T00256甲骨文合集(09361)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吹T00257甲骨文合集(09362)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吹T00258甲骨文合集(18011)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吹T00259甲骨文合集(02190)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名T00260甲骨文合集(07269)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名T00261甲骨文合集(09505)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名T00263甲骨文合集(19617)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名T00264甲骨文合集(24133)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君T00265甲骨文合集(24137)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君T00266甲骨文合集(00007)商河南安陽甲骨338令T00267甲骨文合集(00005)商甲骨338令T00268甲骨文合集(02100)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召T00269甲骨文合集(33014)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召T00271甲骨文合集(33030)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召T00272甲骨文合集(36640)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召T00273甲骨文合集(36643)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召T00274甲骨文合集(36646)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召T00275甲骨文合集(36649)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召T00276甲骨文合集(36662)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召T00278甲骨文合集(36735)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召T00279甲骨文合集(36736)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召T00280甲骨文合集(37740)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召T00281甲骨文合集(16419)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問T00282甲骨文合集(27253)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唯T00283甲骨文合集(39430)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唯T00284甲骨文合集(04113)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启T00285甲骨文合集(01377)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咸T00287甲骨文合集(10902)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咸T00288甲骨文合集(32764)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咸T00289甲骨文合集(25045)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右T00290甲骨文合集(03753)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吉T00291甲骨文合集(05264)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吉T00292甲骨文合集(05275)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吉T00293甲骨文合集(05281)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吉T00294甲骨文合集(27316)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吉T00296甲骨文合集(27335)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吉T00297甲骨文合集(27341)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吉T00298甲骨文合集(28086)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吉T00299甲骨文合集(28180)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吉T00300甲骨文合集(04886)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周T00301甲骨文合集(06818)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周T00302甲骨文合集(08115)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周T00303甲骨文合集(20074)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周T00304甲骨文合集(32885)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周T00305甲骨文合集(00145)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唐T00307甲骨文合集(01292)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唐T00308甲骨文合集(01299)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唐T00309甲骨文合集(01302)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唐T00310甲骨文合集(27151)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唐T00311甲骨文合集(28114)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唐T00312甲骨文合集(05606)商河南安陽甲骨022辛-句T00314甲骨文合集(27304)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各T00315甲骨文合集(04799)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各T00316甲骨文合集(21022)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各T00317甲骨文合集(21021)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各T00318甲骨文合集(28103)商河南安陽甲骨022舟-口T00319甲骨文合集(01137)商河南安陽甲骨022貝+口T00320甲骨文合集(08987)商河南安陽甲骨022罒+貝+口T00322甲骨文合集(21661)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心+口T00323甲骨文合集(10101)商河南安陽甲骨022目+口T00324甲骨文合集(14688)商河南安陽甲骨022目+口T00325小屯南地甲骨(03798)甲骨022目+口T00326甲骨文合集(03272)商河南安陽甲骨022聿+口T00327甲骨文合集(00269)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弓+口T00328甲骨文合集(03440)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弓+口T00329甲骨文合集(03441)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弓+口T00331甲骨文合集(00614)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工+口T00332甲骨文合集(06214)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工+口T00333甲骨文合集(05298)商河南安陽甲骨022聽T00334甲骨文合集(05299)商河南安陽甲骨022聽T00335甲骨文合集(08669)商河南安陽甲骨022聽T00336甲骨文合集(14291)商河南安陽甲骨022聽T00337甲骨文合集(23265)商河南安陽甲骨022聽T00339甲骨文合集(26888)商河南安陽甲骨022永+口T00340甲骨文合集(21729)商河南安陽甲骨024單T00341甲骨文合集(30276)商河南安陽甲骨024單T00342甲骨文合集(34220)商河南安陽甲骨024單T00343甲骨文合集(36475)商河南安陽甲骨024單T00344甲骨文合集(00008)商河南安陽甲骨024喪T00345甲骨文合集(00054)商河南安陽甲骨024喪T00347甲骨文合集(28050)商河南安陽甲骨024喪T00348甲骨文合集(04931)商河南安陽甲骨026走+亙T00349甲骨文合集(31486)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口T00350甲骨文合集(31579)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口T00351甲骨文合集(08229)商河南安陽甲骨022鹿+口T00352甲骨文合集(05129)商河南安陽甲骨022鹿+口T00353甲骨文合集(35024)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囗+卜+口T00354甲骨文合集(34865)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囗+卜+口T00355甲骨文合集(18105)商河南安陽甲骨022田+廾+口T00357甲骨文合集(14627)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口+方T00358甲骨文合集(20575)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宅+口T00359甲骨文合集(36344)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夢+口T00360甲骨文合集(04772)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弓+口T00361甲骨文合集(04771)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弓+口T00362甲骨文合集(08725)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巛+口T00363甲骨文合集(02644)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口+每T00364甲骨文合集(23680)商河南安陽甲骨022林+口T00366甲骨文合集(27748)商河南安陽甲骨022皆T00367甲骨文合集(14783)商河南安陽甲骨022麋+口T00368甲骨文合集(02102)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兔+口T00369甲骨文合集(00267)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兔+口T00370甲骨文合集(35770)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兔+口T00371甲骨文合集(31547)商河南安陽甲骨022网+口T00373甲骨文合集(37621)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叀+口T00374甲骨文合集(37683)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叀+口T00375甲骨文合集(18115)商河南安陽甲骨022豸+豸+口T00376甲骨文合集(18113)商河南安陽甲骨022豸+豸+口T00377甲骨文合集(18116)商河南安陽甲骨022豸+豸+口T00378甲骨文合集(17108)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口+丮T00379甲骨文合集(03426)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口+丮T00380甲骨文合集(09363)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口+丮T00382甲骨文合集(05935)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口+幸T00383甲骨文合集(05936)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口+幸T00384甲骨文合集(00807)商河南安陽甲骨022口+幸T00385甲骨文合集(33193)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T00386甲骨文合集(00573)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T00388甲骨文合集(32816)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歷T00389甲骨文合集(10682)商河南安陽甲骨022歷T00390甲骨文合集(32823)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歷T00391甲骨文合集(32821)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歷T00392甲骨文合集(28420)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歸T00393甲骨文合集(27796)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歸T00395甲骨文合集(10719)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歸T00396甲骨文合集(06839)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隹T00397甲骨文合集(04730)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隹T00398甲骨文合集(14157)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丙T00399甲骨文合集(02392)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丙T00400甲骨文合集(08934)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巾T00401甲骨文合集(15682)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巾T00403甲骨文合集(04581)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巾T00404甲骨文合集(00505)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幸T00405甲骨文合集(05932)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幸T00406甲骨文合集(17066)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幸T00407甲骨文合集(00139)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幸T00408甲骨文合集(12830)商河南安陽甲骨027ㄇ+步T00410甲骨文合集(26068)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ㄠT00411甲骨文合集(00862)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止T00412甲骨文合集(38717)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止+止T00413甲骨文合集(06837)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止止羽T00414甲骨文合集(06838)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止止羽T00415甲骨文合集(06835)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止止羽T00416甲骨文合集(08636)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止止羽T00417甲骨文合集(08636)商河南安陽甲骨027止止止羽T00418甲骨文合集(28180)商河南安陽甲骨028登T00419甲骨文合集(08564)商河南安陽甲骨028登T00420甲骨文合集(04646)商河南安陽甲骨028登T00421甲骨文合集(24353)商河南安陽甲骨028癶臣火T00422甲骨文合集(24355)商河南安陽甲骨028癶臣火T00423甲骨文合集(18239)商河南安陽甲骨028發T00424甲骨文合集(30882)商河南安陽甲骨028癶卩T00425甲骨文合集(08984)商河南安陽甲骨028癶卩T00426甲骨文合集(09380)商河南安陽甲骨028癶卩。

甲骨文字典

甲骨文字典

甲骨文字典
《甲骨文字典》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字考古发现之一,其历史不下于汉字文字,它出现在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形式之一,且一直伴随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衰。

甲骨文字典是指由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和诸多朝代使用的一种写
作方式,古人用类似羽毛状物来表达和记录文字内容,然后再用印刷方式将文字和图形变成永久的记录。

之所以称为甲骨文字,是因为其书写方式的“字”有的是用动物的皮骨雕刻出来的,而不像现代文字采用笔墨书写。

甲骨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它以繁复的图形和富含象形意义的文字组成,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见证。

甲骨文字包含许多特殊的符号,有的代表着思想,有的代表着某种作物,有的代表着人的行为,有的则是一些有意义的事物的简称,因此,它就是一种文字象征,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楚地理解古代历史。

甲骨文字的发现也极大地提高了对古代文明发展的了解,甲骨文字的书写内容不仅涉及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而且还发现了许多有关古代社会生活的资料,开辟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的新篇章。

虽然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但直到19世纪,有关甲骨文字的研究才正式启动,把它纳入了文字史的研究领域。

随着20世纪的到来,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甲骨文字的研究及其影响力发表了他们的见解和分析。

甲骨文字在古代文明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其文献以及诸多推测和
记录,让人们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宗教以及历史发展趋势,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文明历史的了解。

甲骨文字大全

甲骨文字大全

甲骨文字大全关于甲骨文的研究,上世纪最出名的代表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

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著名学者陈子展教授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写下“甲骨四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

唐兰曾评价他们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你如果想研究,就看他们的书吧。

“信”甲骨文字怎么写?图片中就是甲骨文字的写法介绍:本字体文件据Liu Zhiji:《甲骨文楷原对应检索》(2004年6月8日)一文制作,仅添加少量字。

复制“甲骨文.ttf”到“C:/Windows/Fonts”下即可完成字体安装(系统在C盘)。

目前仅收录汉字684字(简体,繁体),字形1235个(同字异形)。

非汉字部分(阿拉伯数字、英文、符号),取自于“微软简魏碑”(1995,version 3.0)。

由于收录字较少,未收录的中文字体不会显示出来。

同字异形只显示一个。

极少量简繁体字因在甲骨文中各自已有对应字形,如“丑”与“丑”,未使前者的甲骨文字形与后者对应。

版本说明:称“Beta”基于以下原因:1.收录汉字数量尚少;2.同字异形未按使用频率排列;3.极少量字未核实,有失严谨;4.字体未进行平滑处理。

后记: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甲骨文字体库仅见日本的今昔文字镜与台湾中研院的汉字构形资料库。

前者属日文编码,国内难以使用;后者见2004年12月30日版本说明,收录甲骨文仅177个。

由于此字体库为个人独力制作,资料收集有限,且囿于现实,若无特殊原因,不再对此字体库进行更新、修正。

参考资料:甲骨文字的解释?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

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字典1、人,甲骨文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

造字本义: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

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像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

隶书变形较大,弯腰垂臂的形象完全消失。

“私”即“厶”* ,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 * 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 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2、女,甲骨文像一个屈膝跪坐的人娴静地交叠着双手。

有的甲骨文头部位置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

造字本义:两胸饱满的妇人,能生育、哺乳的人类中雌性。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

隶书严重变形,以致“人”形消失,“手”形消失。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女,婦人也。

象形。

王育說。

凡女之屬皆从女。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女,妇人。

像妇人之形。

这是王育的说法。

所有与女相关的字,都采用“女”作边旁。

3、母,甲骨文在“女”的胸部位置加两点指事符号,表示妇女因生育而发达的两乳。

造字本义:婴儿的生育、哺乳者。

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隶书有所变形。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母,牧也。

从女,象褱子形。

一曰象乳子也。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母,像养牛一样哺育子女。

字形采用“女”作边旁,像怀抱孩子的样子。

另一种说法认为,“母”的字形像给孩子喂奶的样子。

4、婦,甲骨文(帚,扫箒,家庭洁具)(女),表示女子在家做扫地等家务。

造字本义:在家扫地做家务的女主人。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有的金文将“帚”改成,表示手持扫帚。

有的金文调整左右顺序。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隶书将篆文的“女”写成。

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的“帚”简化成“彐”。

“妇”是主内、做家务的女人;“男”* 是主外、开荒耕种的劳动主力。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婦,服也。

从女持帚灑掃也。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妇,服侍男人的女人。

字形采用“女、帚”会义,表示女人持帚在家洒扫。

5、男,甲骨文(田,田野,庄稼地)(力,体力),表示种地的劳力。

造字本义:在田间出力做事的雄性劳动者。

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将金文的写成。

隶书承续篆文字形。

俗体隶书将字形简化成。

在造字时代的古人看来,“妇”* 是主内、做家务的女人;“男”是主外、开荒耕种的劳动主力。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男,丈夫也。

从田,从力。

言男用力於田也。

凡男之屬皆从男。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男,丈夫,即成年雄性。

字形采用“田、力”会义,意思是男子在田间劳动耕作。

6、“兄”是“祝”的本字。

兄,甲骨文(口,说)(人),表示祝祷。

造字本义:祭祀时念念有词地祝祷的族长。

有的甲骨文将“人”写成。

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有的金文加“往”,表示在祝祷仪式上奔跑。

当“兄”的“祝祷”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示”(祭祀),另造“祝”代替。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兄,長也。

从儿从口。

凡兄之屬皆从兄。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兄,兄长。

字形采用“儿、口”会义。

所有与“兄”相关的字,都采用“兄”作边旁。

7、夫,甲骨文在(大,成人)的头部加一横指事符号,代表发簪。

造字本义:成年男子束发,并用发簪固定。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古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可剪除,因此年纪越大头发越长;也因此发簪成为成年男子所必需。

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

古人以束发、加冠为男子的成年仪式:男子15至16岁束发,标志着告别童少时期,成为合法公民,国家可以征用;男子20岁加冠,表示成年,可以婚配。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夫,丈夫也。

从大,一以象簪也。

周制以八寸爲尺,十尺爲丈。

人長八尺,故曰丈夫。

凡夫之屬皆从夫。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夫,成年男子。

字形采用“大”作边旁,用一划表示成年男子头发上的簪子。

周代的长度制度,将八寸算作一尺,将十尺算作一丈。

成年男子身高达到八尺丈把,所以称成年男子为“丈夫”。

所有与夫相关的字,都采用“夫”作边旁。

8、儿,甲骨文(只长出两颗门牙的嘴巴)(人),表示刚长门牙的人,小孩。

造字本义:长牙换齿阶段的人,即幼孩。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有的金文将甲骨文中的门齿写成臼齿形状,进一步明确“兒”的“长牙换齿”年龄特征。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俗体楷书省去正体字的“臼”。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兒,孺子也。

从儿,象小兒頭囟未合。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儿,幼子。

字形采用“儿”作边旁,像小孩的头盖骨没有密合的样子。

9、子,甲骨文像一幅幼儿的线描,画出了幼儿的脑袋、头发、两脚。

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像幼儿两脚被裹在襁褓里,露出脑袋,挥动两臂。

造字本义:包裹在襁褓中挥动两臂、尚不能独立的幼儿。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籀文综合甲骨文和甲骨文的字形。

有的籀文像坐在凳子上的小孩,挥动着两手。

隶书淡化了篆文字形中襁褓婴儿的两手形象。

“私”即“厶”* ,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 * 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 * 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 * 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子,十一月,陽气動,萬物滋,人以爲偁。

象形。

凡子之屬皆从子。

,古文子,从巛,象发也。

,籀文子,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子,在十二地支之中,“子”代表十一月,这时阳气发动,万物滋生,人假借“子”作称呼。

字形像幼儿的形象。

所有与子相关的字,都采用“子”作边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子”字,字形采用“巛”作边旁,巛,像幼儿的头发。

,这是籀文写法的“子”字,头顶有头发,手臂与小腿都放在几案上。

10、老,甲骨文(像上卿、大夫戴的冠冕)(人)(手拄棍杖),表示头戴冠冕、手拄棍杖的年长上卿或大夫。

有的甲骨文加“毛”,表示上卿、大夫因年长而发长。

远古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长。

造字本义:古代对年长大臣的尊称。

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头盔形状。

有的金文对甲骨文进行简化。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隶书将篆文的写成,人形、发形全失。

“考”* 与“老”本同源,后转注分化。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老,考也。

七十曰老。

从人毛匕。

言須髮變白也。

凡老之屬皆从老。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老,衰朽。

人到七十的状态叫“老”。

采用“人、毛、匕”会义。

这是说须发都变白了。

所有与老相关的字,都采用“老”作边旁。

11、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年长。

孝,甲骨文(是“老”的省略,长发长者)(子,后代),老人在上,小子在下,表示儿孙搀扶老人。

造字本义:儿孙搀扶老人,服从和奉养父母、长辈。

金文、将甲骨文的明确为或。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隶书将篆文的“老”简化成;将“子”写成。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

从老省,从子。

子承老也。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孝,善于侍奉父母长辈。

字形采用省略了“匕”的“老”和“子”会义。

这个字形是表示“子承老”。

12、“孕”与“身”本同源,后分化。

孕,甲骨文像一幅怀胎妇女的透视图,在圆隆的人的腹部里有一个胎儿(子)。

造字本义:女子怀胎。

金文(像臀部,表示生产位置)(女,产妇),强调“孕”为妇女的行为。

篆文(人,妇女)(子,胎儿),表示妇女怀胎。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孕,褢子也。

从子,从几。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孕,妇女怀胎。

字形采用“子、几”会义。

13、“育”与“居”本同源,后分化。

育,甲骨文(人,指女人)(即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表示妇女生子。

当“居”由本义“妇女生育”引申成“休养生息”后,甲骨文以“女”代替“人”,明确“孕妇生子”的本义。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并在“子”的头部加三点,表示妇女生产时的羊水。

篆文将金文的“女”写成“每”,将写成。

篆文异体字(头朝下出生的婴儿)(肉,长肉),表示生子并喂养,使孩子长大。

造字本义:孕妇生子。

隶书将篆文倒写的“子”误写成,将篆文的“肉”写成“月”。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育,養子使作善也。

从,肉聲。

《虞書》曰:教育子。

毓,育或从。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育,培养孩子,使之从善。

字形采用“”作边旁,采用“肉”作声旁。

《虞书》上说,“要教导、培育孩子。

”毓,这是“育”的异体字,字形采用“”作边旁。

14、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小孩,即后代。

字,金文(宀,“安”的省略,男子盖房娶亲)(子,后代,子嗣),表示女子出嫁后生育后代。

造字本义:女子落户夫家,生养后代。

在人口、劳动力决定部族强弱的远古时代,为预防偷拐儿童、掳掠妇女,古人在新生婴孩和新娶的女人身上做记号,叫“字”;后引申为成年礼的一部分:古代一般男子在成年后为自己的“名”作近义的“注解”补充或“说明”,也叫“字”;也有的底层百姓有“名”无“字”。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

在古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口头上的称呼叫作“名”* ,有如今日之“小名”与“昵称”,用于日常非正式社交场合,为贱称;子女成年后为其设计的书面称呼叫“字”,有如今日之“大名”与“户籍名”,用于各种文件和正式社交场合,为尊称;“名”与“字”是同一对象的两个称呼,“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今人所说的“名字”,相当于古人所说“字”。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字,乳也。

从子在宀下,子亦聲。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字,生育。

字形采用“子、宀”会义,表示“子”在“宀”下,“子”也作声旁。

15、坐,篆文(两个人相对)(土,土炕),表示两人在土炕上盘腿相对。

造字本义:主宾双方盘腿炕上,饮食交谈。

有的篆文将两人相对的形象写成“卯”(“留”的略写),表示主人挽留客人。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坐,止也。

从土,从畱省。

土,所止也。

此與畱同意。

,古文坐。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坐,停下休息。

字形采用“土”和省略了“田”的“畱”会义。

土,是止息的地方。

此与“留”是同一个意思。

,这是古文写法的“坐”字。

16、浴,甲骨文(身上溅着水花的“人”)(皿,水盆),像一个人站在洗澡盆里洗澡。

有的甲骨文加“止”(脚),表示整个人站在水盆里。

有的甲骨文将“人”写成“倒人”,表示洗头。

金文(水)(山谷),表示在山谷溪涧洗澡。

造字本义:洗澡。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隶书将篆文的“水”写成“三点水”。

古人称浸身为“浴”,洗头为“沐”,冲水为“澡”,洗手为“盥”,泡脚为“洗”。

附文言版《説文解字》:浴,洒身也。

从水谷聲。

附白话版《说文解字》:浴,冲洗身子。

字形采用“水”作边旁,“谷”是声旁。

17、宿,甲骨文(人)(席子),表示人睡在席子上。

有的甲骨文再加“宀”(房屋),强调在家睡觉。

造字本义:在屋里卧席过夜。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卧席形象写成形象不明的。

由于“宿”与“夙”音相同、义相近,古籍中常将“夙敌”、“夙根”、“夙愿”等词语写成“宿敌”、“宿根”、“宿愿”等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