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3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时作业 23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选择题1.1927 年 6 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拟订侵略中国总目标的东方会议,确定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地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于日本权力之下”的侵略目标。
以后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域的关东军不停策划占据东北。
由此可知()A.日本侵犯中国东北是既定目标B.经济危机促进日本侵华C.中国内战为日本侵华供给了时机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分析:由资猜中日本召开东方会议拟订侵华目标可知,日本侵犯中国东北是既定目标,A 项正确; B、 C 两项固然正确但资猜中没有表现,清除;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在1937 年,与资猜中的信息不符, D 项清除。
答案: A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公民政府采纳的举措有()①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目标,以主要力量“围歼”红军和革命依据地②对日本侵略推行不抵挡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头调解③领导抗日救亡运动④组织东北抗日联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公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目标,以主要力量“围歼”红军和革命依据地,对日本侵略推行不抵挡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头调解,①②正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并组织东北抗日联军,③④错误; A 项正确。
答案: A3.蒋介石在1936 年 9 月 25 日的日志中写道:“余一直认定倭寇此时髦不敢与我正式战争,不久彼必觅一展转之门路也。
可是我早准备整个之计划,如战事一开,决为长久战争,以期最后成功耳。
”因而可知()A.日本此时军力尚不如中国B.公民政府抗衡战早有准备C.国共两党此时已摒弃前嫌D.蒋介石对日本太不以为然分析:资料没有介绍当时中日两方的军事力量状况,没法判断孰弱孰强,故 A 项错误;依照资料“早准备整个之计划,如战事一开,决为长久战争,以期最后成功耳”这一重点信息,能够知道公民政府对日本的侵略是有准备的,故 B 项正确;资料没有波及国共两党关系的信息,故 C 项错误;资猜中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野心有小看之意,可是后边表示已有准备,因此说“太不以为然”显得夸张,故 D 项错误。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下图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
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是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故A 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在1937年,抗战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以后,抗日战争最终胜利是在1945年8月,故B、C、D三项错误。
2.下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的流亡路线图(局部)。
图中东北大学迁到北平的原因是()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形势所迫,东北大学流亡到北平是在1931年9月,与九一八事变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正确。
3.有位同学在研究抗日战争史时,看到这样一段史料:“有些官兵愤怒而沉痛地说:‘东北军应到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拼个你死我活,怎能在周秦汉唐的故地与红军自相残杀!’”史料中的“白山黑水之间”和“周秦汉唐的故地”分别是指()A.东北地区中原地区B.华南地区陕西C.东北地区陕西D.华北地区中原地区,此时期东北三省沦陷(白山黑水之间),东北军应蒋介石要求在陕西(周秦汉唐的故地)“剿共”,故C项正确。
4.(2020·北京平谷期末)如图反映的事件和平解决标志着()A.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B.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C.全面抗战的开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张杨对蒋兵谏”可知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故选B项;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是“一二·九运动”,排除A项;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排除C项;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D项。
5.一二·九运动的口号“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的进行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九运动发生在1935年,此时日本侵华形势日益严峻,故D项正确;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在1919年,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时间是1924—1927年,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故C项错误。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讲义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历史纲要导引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激起中国民众的抗日救亡怒潮。
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
学科素养对接知识点一局部抗战1.九一八事变(1)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于是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2)日军占领沈阳。
随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中国东北的大好河山。
(3)1932年,日军又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
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得到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援。
(4)1932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2.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1)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
(2)国联调查团提出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以牺牲中国来换取英、美、法、日等国共同控制中国东北。
日本拒绝这个方案,宣布退出国联。
3.东北民众抗日的救亡运动(1)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2)由游击队改编而来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共产党员杨靖宇是主要领导人之一。
(3)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4.华北事变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5.一二·九运动(1)“华北自治运动”激起1935年的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
第八单元第23课【学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的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
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B.局部侵华,东北沦陷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D.国共合作,携手抗日【答案】B 【解析】从“20世纪30年代初”“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这些关键信息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与东北沦陷有关,故B项符合题意。
2.某电文载:“把皇帝带到沈阳。
……我们可以制造欢迎中国皇帝的公众舆论,来制造一场看起来很像是中国的政治运动。
”此电文若作为第一手史料引用,适用于研究( ) A.辛亥革命B.袁世凯称帝C.张勋复辟D.伪满洲国【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把皇帝带到沈阳”“制造一场看起来很像是中国的政治运动”指的是日本侵略者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成立伪满洲国的史实,故选D项。
3.在中华民族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
下列人物中最早进行抗战的民族英雄是( )A.杨靖宇B.张学良C.杨虎城D.蒋介石【答案】A 【解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东北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组织东北抗日联军反抗日本侵略者,其中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杨靖宇最早进行抗日爱国行动。
故选A项。
4.国民党要员郝柏村回忆说:“以武力营救蒋委员长的军事行动,幸赖蒋夫人大智、大仁、大勇的人格,使蒋委员长平安脱险,并停止了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十年内战。
”他描述的事件是( )A.西安事变B.北伐战争C.七七事变D.九一八事变【答案】A 【解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A项。
5.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与该命令相关的事件是( )A.西安事变B.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D.九一八事变【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第二十九军”“卢沟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七七事变,故C项正确。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练习)-高一历史(统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 23 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单选题1.1927年6月底,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形成的《对华政策纲领》第八条规定:“万一动乱波及满蒙,治安混乱,我国在该地之特殊地位与权益有受侵害之虞时,不问来自何方,均将予以防护。
”据此可知,东方会议A.直接策划发动了九一八事变B.引起了中国方面的高度关注C.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方针D.放弃了对东北三省的觊觎【答案】C【解析】东方会议中确定“万一动乱波及满蒙,治安混乱,我国在该地之特殊地位与权益有受侵害之虞时,不问来自何方,均将予以防护”,由此可见日本对于满蒙地区觊觎已久,通过东方会议确定了“政府满蒙”的方针,C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排除A;题干并未列举中国对于东方会议的态度,排除B;D与题干内容相反,排除。
2.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紧急会议商讨对口方略。
1933年,日军进犯山海关。
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
当时驻守长城防线、察绥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以及长城内外的义勇军,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等。
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民族危机促进局部抗战发展D.民族危机促进国共矛盾缓和【答案】C【解析】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共产党政策调整及国民党军队和抗日义勇军一致对外,说明民族危机促使中国的局部抗战发展,C项正确;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1937年9月,排除A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B项错误;1930年冬,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国共矛盾进一步激化,D项错误。
3.七七事变后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关于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始终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B.始终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C.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D.奠定了抗战全面胜利的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C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国民党坚持的是片面抗战路线,排除B;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基础,D排除,4.据统计,日本在沦陷区成立的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1941年年初的发行量为1370万元,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发行量增至初发时的43万倍。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7年1月,教育部根据有关精神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进一步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对抗战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继承。
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八一三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解析:抗日战争胜利于1945年,十四年前是1931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
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因而“十四年抗战”说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
答案:B2.抗日战争爆发后,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雪片般地飞向南京。
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杂牌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
这反映了( ) A.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B.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D.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解析: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奋勇参加抗战,表明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故D项正确。
1928年底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故A项错误;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故B、C两项错误。
答案:D3.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下列抗战期间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平型关大捷②九一八事变③七七事变④百团大战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平型关战斗是1937年9月;②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③七七事变是1937年7月;④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
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③①④,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所谓抗日战争的起点,简言之,就是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的开始时间问题。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由局部地区抗战逐渐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过程。
”这一观点认为抗日战争的起点应为(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解析:选A。
材料中的观点认为,抗日战争应从局部抗战开始算起,而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故选A。
2.下图为90多岁的日本老兵多立太郎,前来日本当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地方下跪谢罪。
这个地方是( )A.卢沟桥B.柳条湖C.上海D.南京解析:选A。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3.在西安事变中,促使张学良先扣押蒋介石,后来又释放蒋介石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当时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中共的正确建议和主张C.张学良与蒋介石恩仇的了结D.国民政府方面的巨大压力解析:选A。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由上述分析可见张学良等扣押和释放蒋介石的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4.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认为:“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事实上统一了全国B.蒋介石重新执掌了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解析:选C。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时中国局势的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所以“统一”指的是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故选C项。
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23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时作业 23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选择题1.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
之后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不断策划占领东北。
由此可知( )A.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是既定方针B.经济危机促使日本侵华C.中国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机会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解析:由材料中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侵华方针可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是既定方针,A 项正确;B、C两项虽然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在1937年,与材料中的信息不符,D项排除。
答案:A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②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③领导抗日救亡运动④组织东北抗日联军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①②正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并组织东北抗日联军,③④错误;A项正确。
答案:A3.蒋介石在1936年9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余始终认定倭寇此时尚不敢与我正式战争,不久彼必觅一回转之途径也。
不过我早准备整个之计划,如战事一开,决为长期战争,以期最后胜利耳。
”由此可见( )A.日本此时军力尚不如中国B.国民政府对抗战早有准备C.国共两党此时已摒弃前嫌D.蒋介石对日本太掉以轻心解析:材料没有介绍当时中日双方的军事力量情况,无法判断孰弱孰强,故A项错误;按照材料“早准备整个之计划,如战事一开,决为长期战争,以期最后胜利耳”这一关键信息,可以知道国民政府对日本的侵略是有准备的,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共两党关系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野心有轻视之意,但是后面表明已有准备,所以说“太掉以轻心”显得夸大,故D项错误。
2022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基础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题组一局部抗战1.(2021浙江湖州高一期末)“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据此判断中国抗日战争应始于( )A.辽宁省B.河北省C.北京市D.上海市答案:A2.(2020天津部分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937年,有学者提出:“九一八事变后,自日本不顾国际之信誉,强占我国东北,远东的均势之局被打破……吾民族每次都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兀然生存于世界,而且每经一度祸患,吾民族之内容益加扩大而活跃。
”下列选项能够为该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团结一致抗战C.积极寻求英美等国军事上的支持D.邀请各国反法西斯人士帮助抗战答案: B3.1933年,蒋光鼐、蔡廷锴等国民党将领与红军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5年,中共在“八一宣言”中呼吁各党派“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一二·九运动中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
上述信息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A.国民政府对日态度从妥协退让到坚决抗战B.民族危机持续加重促使民族意识不断觉醒C.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反蒋派坚持抗日D.国共两党由互相对峙、内战走向合作抗日答案: B4.(2021安徽芜湖高一期末)张学良说:“当是时也,共产党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高唱入云,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动摇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深入少壮者之心。
”这表明张学良( )A.决定改旗易帜B.决心实行“兵谏”C.与东北抗联合作D.放弃与日本妥协答案:B题组二全面抗战的开始5.“很显然的,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等史实,掌握日军逐步扩大侵华战争的罪恶历程。
2.把握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演变历程,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
3.通过历史文献、图片、影像、历史遗迹等史料,认识日军侵华的种种暴行及其殖民统治的举措,体会中国军民不屈不挠、奋起抗争的斗争精神与民族品质。
4.归纳局部抗战时期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程并分析第二次国共合作能够实现的原因。
5.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理解民族团结对民族独立、民族振兴的重大意义。
自主预习一、局部抗战。
(1)。
(2)。
(3)。
(4)。
(1)。
(2)。
(3)。
(4)。
(5)。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1)国共双方的态度共产党:。
国民党:。
(2)正式建立:。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1.南京大屠杀:。
2.对占领区的政策:。
3.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策:。
4.重庆大轰炸:。
5.细菌战:。
6.强征慰安妇:。
核心素养专练一、选择题1.“所谓抗日战争的起点……历史事实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是一个不断扩大、不断升级、由局部侵华演变成全面侵华的过程。
同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由局部地区抗战逐渐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过程。
”此观点认为抗日战争的起点应为( )B.一·二八事变2.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1933—1934年间发表的一系列声明或公告。
时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声明或公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华北宣言》《中共中央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与国民党的五次“围剿”告全国民众书》《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致东北人民革命军及抗日义勇军电》《中共中央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新进攻告民众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国民党出卖华北宣言》以上声明或公告反映的是,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3.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八单元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1·广东高一期中)1931年3月,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发表讲话,鼓吹占领满蒙的意义重大。
他认为满蒙的资源很丰富,有着作为国防资源所必需的所有资源,是日本自给自足所绝对必要的地区。
此材料可用于说明(D)A.日本妄图推行“以华制华”政策B.日本国力弱无力发动对外战争C.日本已做好充分的侵华准备D.九一八事变并非偶然的事件年3月日本就已经开始打中国的主意,觊觎满蒙丰富的资源,说明其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早有预谋的,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以华制华”,排除A项;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排除B项;“充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2.(2022·山东菏泽一模)民国某年元旦,一位学者在《东方杂志》上表述了对于未来中国的梦想:“我梦想着未来的中国,政府不守无抵抗主义,也不向国际联盟求救”。
“民国某年”应是(C)A.1929年B.1931年C.1933年D.1937年“某年元旦”“政府不守无抵抗主义,也不向国际联盟求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和国际联盟的绥靖等引发国人不满,1937年9 月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因此材料中的说法出现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之前,故C项正确。
3.1931年9月,流亡在北平的东北知名爱国人士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随后各地纷纷成立类似组织。
此时,上海、北平三百多个团体四五十万人召开抗日救国大会,提出了“国内各方停止内争,一致对外”的要求。
这反映出(B)A.全国抗战局面的出现B.广大民众强烈的爱国精神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抗日救亡局限于普通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时的部分现象,反映了民众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B项正确。
4.(2022·山东济南高一期末)在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课时作业12: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选择题1.从1935年到1937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派遣张治中在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带主持修筑了吴江到福山、无锡到江阴、乍浦到嘉兴三道坚固的国防工事。
其主要目的是( )A.积极防御日军的紧逼B.谋划徐州会战的推进C.全力阻止红军的北上D.扩大淞沪会战的战果2.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中国的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但是,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才正式对日宣战。
这反映国民政府()A.全力围剿红军 B.依赖美英政府支持抗战C.指导思想混乱D.对局势的判断发生转变3.电影《风云儿女》(1935年)描写了“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
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时代的声音,流传于全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这反映了( )A.中国电影以宣扬抗战为己任B.影片再现了全面抗战的场景C.抗日民主救亡运动开始兴起D.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4.中共某次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
这一会议( )A.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B.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奠定了基础C.制定了全面抗战和人民战争的路线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5.1935年,日军不断蚕食华北地区。
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学校数千学生举行抗日救国游行。
次年1月,平津学生联合会组成“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到工人、农民中宣传抗日救亡。
学生的爱国运动( )A.成为扭转抗战时局的关键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C.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战路线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6.“(1942年)丽水收复后,鼠疫蔓延,一个月来杠埋之尸棺已达四百余具。
吴圩一村八十余户,染疫死者八十余人,城郊哭声不断”。
造成当地鼠疫蔓延最可能的原因是()A.国民党忙于内战不顾民生B.外来人口涌入丽水,人口密度过高C.山洪爆发,鼠害蔓延D.日军实行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的结果7.1933年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提出红军愿意“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前提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
课时作业1: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基础练习】(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5分,共30分)1.歌曲《松花江上》创作于1935年,在日本人大举侵略的危急关头, 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这反映出( )A.八国联军侵略中国B.北伐战争胜利进军C.抗日救亡运动高涨D.国共合作抗战开始2.下列是20世纪30年代《申报年鉴》对当时日军的某一侵华事件作的细节记录。
该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卢沟桥事变D.一·二八事变3.“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是北宋以来的民间俗语,但图中却出现了“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的标语。
这主要是因为( )A.军人地位的提高B.土地革命的影响C.国民革命的高涨D.救亡运动的兴起4.在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中,朗诵者朗读了20世纪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的一份公告——《请识字的同胞念给不识字的同胞听》,它号召民众参军报国,共赴国难。
这份公告应发布于( )A.南昌起义时B.九一八事变前C.秋收起义中D.七七事变后5.1937年9月红军举行脱帽换装仪式(将红军军服军帽换为国民党军服军帽)。
红军脱帽换装的原因是( )A.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B.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D.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6.1937年7月17日的庐山谈话会上,蒋介石表示:“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这一讲话( )A.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的序幕B.说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C.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D.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7.20世纪30年代后期,我国政局发生的关键性变化是(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国共两党由对抗到合作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组建D.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8.重庆是一座美丽的山城,也是一座多灾多难的城市。
课时作业9: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
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2.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3.2017年教育部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是“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已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
在教材中落实和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重在强调( )A.抗战历史的全面性B.抗日战争的持久性C.东北抗战的重要性D.国民党的抗战贡献4.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某刊物登载的漫画《鹊巢鸠占》。
此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A.反映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B.促进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是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恶果D.推动了国共联合抗战的实现5.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6.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
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随堂巩固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下图为漫画家梁中铭所创作的抗战漫画《刀山上的舞蹈》。
该漫画的寓意是( )A.唤醒民众,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念B.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C.国共团结,抗战凸显强大民族威力D.日军的暴行引起了国人强烈不满[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根据漫画及所学知识可知,作者利用抗战漫画,表达唤醒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情感,再从漫画刻画了一个被遍地尖刀刺伤得狼狈不堪的日本士兵,可见战争的结局不言而喻,故A项正确。
漫画无法体现抗日战争的具体阶段,B项错误;图中无法体现国共团结抗战,C项错误;漫画强调全民族抗战必胜的结局,而非日军的暴行,D项错误。
[答案] A2.某同学翻查到中共某一时期的一份宣言,其中部分文字提到:“统一战线以国共两党为基础,而两党中以国民党为主干,我们承认这个事实。
因此,我们是坚决拥护……国民政府与国民党的,并号召全国一致拥护。
”据此,可以推知( )A.该宣言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B.其目的在于维护国共第二次合作C.表明了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D.体现了谋求民主和平统一的愿望[解析] 根据材料“我们是坚决拥护……国民政府与国民党的,并号召全国一致拥护”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宣言应该发表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期,中共宣言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共第二次合作,B选项符合题意。
该宣言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A选项排除。
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C选项排除。
体现了谋求民主和平统一的愿望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答案] B3.平津失守后,蒋介石曾对下令“应战”的决策颇有悔意。
他在日记中写道:“倭寇随手而得平津,殊出意料之外”。
对日外交似过于强硬,“如当时密允宋哲元准倭筑津石路,则至少可有一年时间展缓准备,亦较完密。
此则余对于外交政策,一惟舆论是从,而疏于远虑,自乱大谋之过也”。
这表明( )A.平津失守完全可以避免B.国民政府坚持对日妥协C.国民政府反思备战政策D.民众舆论干扰抗战大局[解析] 根据材料“在平津失守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对对日抗战的策略进行了总结”可知体现的是国民政府反思备战政策,故C选项符合题意。
课时作业8: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A. 卢沟桥事变B. 一·二八事变C. 华北事变D. 九一八事变2. 1935年底,蒋南翔写道:“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因为出现了()A. 九一八事变B. 华北事变C. 一二·九运动D. 西安事变3. 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事件是()A. 五四运动B. 一·二九运动C.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D. 瓦窑堡会议4.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认为:“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 国民政府事实上统一了全国B. 蒋介石重新执掌了军政大权C. 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5. 1937年,中国共产党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这主要是为了()A. 消除国共两党的矛盾B. 联合国民党一致抗日C. 确保中共政治上统一D. 整合国共两党的军队6. “假如你们同我们的统一战线,你们我们同全国各党各派各界的统一战线,一旦宣告成功的话,那么你们我们及全国人就有权利高呼:让那些汉奸卖国贼以及一切无气节的奴才们,在日本帝国主义暴力前面高喊‘中国无力抗日’吧!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子孙是誓不投降,誓不屈服的!”材料中“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A.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 《抗战自卫声明书》的发表C. 《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D. 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7. 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81、6、30、12……每一个数字背后的意义都提醒着我们那一段不能被遗忘的历史。
这段历史发生在()A. 1927年B. 1937年C. 1945年D. 1949年8. 日军占领台湾和朝鲜后,实施的是“总督制”,不存在任何名义的“自治”机构。
在大陆占领区则都挂有“自治政府”招牌,要求建立各级政权都“必须真正适合于汉民族的特性”。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3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时作业23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A级学考达标练1.[2024·汕尾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下表是“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与日本关东军的军事数据对比统计表,据此可以推断出,当时( )东北军与日本关东军的军事数据对比统计表A.中国优势明显 B.日本自不量力C.中日实力悬殊 D.中国处置失当2.1935年11月,中共中心发表宣言提出:“一切抗日反蒋的中国人民与武装队伍,不论他们的党派、信仰、性别、职业、年龄有如何的不同,都应当联合起来,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国民党而血战!”这表明( )A.民族冲突上升为社会主要冲突B.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C.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D.中共正式提出了全面抗战路途3.某学生梳理了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重要史实。
其中①应为( )A.“八一宣言” B.四渡赤水C.西安事变 D.淞沪会战4.1937年9月22日,中心通讯社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为题发表中国共产党在1937年7月15日提交的宣言。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有关谈话的发表标记着( )A.日本全面侵华斗争的起先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途的形成D.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5.[2024·无锡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937年12月南京陷落后,日本侵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以下可作为佐证“南京大屠杀”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探讨者的专著中对该惨案的描述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6.《黄河大合唱》1939年在延安公演后快速传播,“那时,全部的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几乎是有人群的地方,都能听到《黄河大合唱》的歌声,就连国民党宪兵去上操,都唱着‘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时作业2】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下表是1931年9月18日后中国军民反对日本侵略的部分历史事件,这表明( )抗日武装部分历史事件东北军爱国官兵江桥抗战(1931.10) 双城堡阻击战(1932.1) 热河抗战(1933.2)东北抗日义勇军消灭日军古贺骑兵团战斗(1932.1)进攻沈阳东塔机场战斗(1932.8) 攻克安达县城(1932.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第一军独立师攻占柳河县三源浦(1933.11)第二军独立师联合义勇军攻打安图县城(1934.8)第三军联合义勇军攻克方正县城(1935.3)关内地区的抗日活动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1932.1) 察哈尔抗战(1933.5)绥远抗战(1936.8)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B.东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C.东北抗战是全民族抗日先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解析: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民族抗战从1937年开始,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主要是1937年之前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抗战情况,不能反映东北地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B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东北抗战从1931年开始,是全民族抗日的先锋,C项正确。
1936年底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D项错误。
故选C。
2.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学中高年级东北事件教学大纲》,提出了各学科在处理同一国耻事件时结合各学科特点各有侧重(部分学科如下表)。
这反映出当时( )科目内容社会事件本体之研究:东北研究、东北事件之远因近果、抗救方案国语读:东北枪声、被压迫者的呼声等算术事件损失方面的计算:建筑物的损失、工商业等音乐国耻歌、义勇军歌等A.学校教育重视民族精神和责任的培育B.各阶层对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强烈不满C.国耻教育一直是近代国民教育的主题D.社会各界要求建立统一战线的愿望解析:A依据材料“事件本体之研究:东北研究、东北事件之远因近果、抗救方案”“国耻歌、义勇军歌”等可知,体现了学校教育对民族精神和责任的重视,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教育界的基本情况,不能得出社会各阶层的态度,排除B;“一直”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统一战线的相关信息,排除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7年1月,教育部根据有关精神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进一步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对抗战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继承。
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八一三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解析:抗日战争胜利于1945年,十四年前是1931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
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因而“十四年抗战”说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
答案:B2.抗日战争爆发后,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雪片般地飞向南京。
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杂牌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
这反映了( ) A.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B.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D.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解析: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奋勇参加抗战,表明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故D项正确。
1928年底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故A项错误;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故B、C两项错误。
答案:D3.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下列抗战期间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平型关大捷②九一八事变③七七事变④百团大战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平型关战斗是1937年9月;②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③七七事变是1937年7月;④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
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③①④,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D4.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B.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C.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D.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解析: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战场,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行全民族的共同抗战,题干情况就是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的结果。
答案:D5.下面是东北大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它的迁移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1923年在沈阳成立―→1931年迁往北平―→1937年迁往开封―→1938年迁往四川A.新文化运动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因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很快沦陷,因此,1931年东北大学迁往北平;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日军占领北京,东北大学迁往开封;1938年6月6日,日军进占开封,因此,1938年,东北大学迁往四川。
由此可见,东北大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与抗日战争有关,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6.曾经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在自己95岁生日时说;“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这样做。
”他所说的“1936年发动的事变”是指( )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D.西安事变解析:题干中“张学良”“1936年”是解题的关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放弃“围剿”红军,共同抗日。
周恩来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西安参加谈判,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期十年的国共内战基本结束,故选D项。
答案:D7.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D.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解析: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卢沟桥”可以判断得出该图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同时全民族抗战开始,故C项正确。
答案:C8.“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卢沟桥成为全中国的焦点,主要是因为在这里发生了( )A.四一二政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八一三事变解析:依据题干“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可知,这是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答案:B9.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被称为国家公祭日。
下列事件中最符合设立国家公祭日要求的是( )A.卢沟桥事变B.南京大屠杀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给出的“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这个国家公祭日定义,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血腥大屠杀,据统计遇害者达30万人以上,最符合设立公祭日的要求。
答案:B10.“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一历史事件促成了(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D.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日战争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由此判断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选项B符合题意。
答案:B11.1936年12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D.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解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答案为C项。
答案:C12.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史学界有三种说法:1931年说、1937年说、1939年。
提出“1931年说”的主要依据是( )A.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B.1931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C.1931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D.1931年日军占领南京解析: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答案:A二、非选择题1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三而中国恰好能与这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合作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
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剑桥中华民国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和日本停战投降的理由。
由此可见,当时日本政府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如何?(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促使日本最终停战的具体原因。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内容提取信息回答日本宣战和停战的理由,并从本质上理解日本政府对这场战争的态度。
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并联系材料概括日本投降的原因。
答案:(1)宣战的理由:认为战争是为了日本的生存和东亚的安定。
停战的理由:战局不利,为了保全日本人民的生命安全。
对战争的态度:掩盖、美化侵略战争。
(2)中国的全民族抗战;中国与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配合。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
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材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
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三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3)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抗战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涵越来越深刻,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答案:(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
(2)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战役:淞沪会战(或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百团大战(或平型关大捷等)。
(3)内涵:捍卫和平与正义。
意义: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4)尊重历史(铭记历史);复兴中国;维护和平。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