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主题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说阅读鉴赏ppt-小说ppt

3
2
1
补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平叙: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但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 平叙的方式有二:①“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②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轮番叙述。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第二讲 人 物
人物形象的作用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一、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一)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 4、 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 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添加标题
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添加标题
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添加标题
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①分作品析结构(主要指情节)、 概括主题 ②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㈠ 分析综合
㈡ 鉴赏评价
㈢ 探究
小说 阅读
①体会作品重要语句 品味精彩语言 ②欣赏小说形象 赏析小说内涵 领悟小说魅力 ③评价小说作者的价值判断及审美取向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2
1
补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平叙: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但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 平叙的方式有二:①“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②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轮番叙述。
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第二讲 人 物
人物形象的作用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一、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一)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 4、 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 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添加标题
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添加标题
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添加标题
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①分作品析结构(主要指情节)、 概括主题 ②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㈠ 分析综合
㈡ 鉴赏评价
㈢ 探究
小说 阅读
①体会作品重要语句 品味精彩语言 ②欣赏小说形象 赏析小说内涵 领悟小说魅力 ③评价小说作者的价值判断及审美取向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小说主题分析ppt课件

9
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 9 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 “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 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于是,列车长决 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是这 趟列车有两节第 9 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 事了,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 下一站:“摘掉第 9 车厢!”
14
(一)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住3个关键点:第9车厢 结合作品 你的看法
(二)解题思路要清晰 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路 ,从作品中挖掘思考点,再结合作品本身谈感受。第9 车厢的故事中,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没 有错,但都没有真正尽到自己的职责,是思维定势、思 维僵化所致。
15
(三)评分细则要明了
能在原文中找到生发点,再结合作品谈两点以上感受
,并且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
(四)组织答案要规范
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
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
,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 15 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 2 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 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 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6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
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
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 9 车厢里。
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 9 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 “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 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于是,列车长决 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是这 趟列车有两节第 9 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 事了,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 下一站:“摘掉第 9 车厢!”
14
(一)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住3个关键点:第9车厢 结合作品 你的看法
(二)解题思路要清晰 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路 ,从作品中挖掘思考点,再结合作品本身谈感受。第9 车厢的故事中,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没 有错,但都没有真正尽到自己的职责,是思维定势、思 维僵化所致。
15
(三)评分细则要明了
能在原文中找到生发点,再结合作品谈两点以上感受
,并且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
(四)组织答案要规范
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
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
,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 15 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 2 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 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 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6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
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
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 9 车厢里。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探究小说的主旨和意蕴》课件(45PPT)

如《孔乙己》作者通过酒店小伙计的观察,写出了酒店 老板、短衣帮、官员对孔乙己的不同态度,揭示了封建科 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和世态炎凉,麻木不仁的群众。
14
从人物形象(性格变化)看
①主人公的经历及成败浮沉背后的原因及意义;
②主人公的思想性格与其命运的关系;
③关注人物间的对比映衬关系;
④关注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16
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揭示了怎样的主旨?
人物:祥林嫂是一个旧中国下勤劳、安分守己的典型劳动妇女形象, 又深受封建礼教毒害,毫无人身自由的劳动妇女,最终一步步被逼 得无奈而走向死亡的人。
主题:《祝福》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 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17
综合考虑
形象、情节
13
塑造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小说塑造人 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即小说 反映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主题,需要把作者塑造这个典 型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看它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的刻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哪些本质,看人物的性格特征折 射了哪些社会历史内涵。
城里的马路好走。”
“下雨天也洗衣服?”
“一下天呢,二十天呢。就是三十天不洗也不行。嗐,现在一
天是一天的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结。”
客人随即称赞:
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
插 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
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后边的走不惯石头
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边的说:“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
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说
14
从人物形象(性格变化)看
①主人公的经历及成败浮沉背后的原因及意义;
②主人公的思想性格与其命运的关系;
③关注人物间的对比映衬关系;
④关注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16
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揭示了怎样的主旨?
人物:祥林嫂是一个旧中国下勤劳、安分守己的典型劳动妇女形象, 又深受封建礼教毒害,毫无人身自由的劳动妇女,最终一步步被逼 得无奈而走向死亡的人。
主题:《祝福》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 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17
综合考虑
形象、情节
13
塑造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小说塑造人 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即小说 反映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主题,需要把作者塑造这个典 型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看它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的刻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哪些本质,看人物的性格特征折 射了哪些社会历史内涵。
城里的马路好走。”
“下雨天也洗衣服?”
“一下天呢,二十天呢。就是三十天不洗也不行。嗐,现在一
天是一天的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结。”
客人随即称赞:
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
插 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
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后边的走不惯石头
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边的说:“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
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说
小说内容主旨PPT课件

③“萝卜花”暗示了小说的主题。普通人的生 活是不会天上掉馅饼的,唯有追求与抗争, 才能战胜苦难,改变生活。
2020/1/14
文章记叙了“我”坐
飞机看到一位老年乘客,
从而设想自己陪父亲乘
飞机,对父亲耐心体贴
的情形,表达了自己对
父亲的爱和“子欲养而
亲不在”的痛心遗憾。
2020/1/14
12
这句话是说,我们身边也
2020/1/14
8
2020/1/14
9
1. 男人瘫痪,原本殷实 的日子不再优裕,只得 街头买小炒。 2.女人靠勤奋努力盘下 一家酒店。
2020/1/14
10
①“萝卜花”是小说的线索。一朵朵美丽的萝 卜花贯穿全文,也开在了读者的心中,使小 说呈现出淡雅、诗意的审美境界。
②“萝卜花”烘托了女人美丽的形象——不仅 有美丽的外表,更有魅力的内心,是女人美 好精神的化身,体现了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女人也正是在它的帮助和鼓舞之下才有 了挑起生活重担的勇气和力量。
2020/1/14
14
霍夫曼所谓的
尊严是表面上的尊 重,而贝尔蒂的尊 严是发自内心,他 把尊严看的比生命 更重要。
2020/1/14
15
第一次弯腰是礼 节性的表示谢意,第 二次弯腰是因为内心 受到震撼后表达对贝 尔蒂的敬意。
2020/1/14
16
2020/1/14
17
②而破坏自然环境,给自己的家园带来 严重的灾害。③应接受教训,保护并珍 惜自然环境。
3、①鲁米斯为死囚选择逃离海啸的生路; 死囚选择自首回报鲁米斯的义举。② 揭示 了信任的力量, ③表现了人性的光辉 。
2020/1/14
4
4、地点: 德国人占领下的一座法国城市。 人物: 霍夫曼 、贝尔蒂、 迈尔等。 起因: 贝尔蒂俘获霍夫曼 经过: 迈尔羞辱霍夫曼,获救后的霍夫曼决定放过 贝尔蒂,报复迈尔 。 结果: 贝尔蒂勇敢地站出来,最后被杀害。
2020/1/14
文章记叙了“我”坐
飞机看到一位老年乘客,
从而设想自己陪父亲乘
飞机,对父亲耐心体贴
的情形,表达了自己对
父亲的爱和“子欲养而
亲不在”的痛心遗憾。
2020/1/14
12
这句话是说,我们身边也
2020/1/14
8
2020/1/14
9
1. 男人瘫痪,原本殷实 的日子不再优裕,只得 街头买小炒。 2.女人靠勤奋努力盘下 一家酒店。
2020/1/14
10
①“萝卜花”是小说的线索。一朵朵美丽的萝 卜花贯穿全文,也开在了读者的心中,使小 说呈现出淡雅、诗意的审美境界。
②“萝卜花”烘托了女人美丽的形象——不仅 有美丽的外表,更有魅力的内心,是女人美 好精神的化身,体现了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女人也正是在它的帮助和鼓舞之下才有 了挑起生活重担的勇气和力量。
2020/1/14
14
霍夫曼所谓的
尊严是表面上的尊 重,而贝尔蒂的尊 严是发自内心,他 把尊严看的比生命 更重要。
2020/1/14
15
第一次弯腰是礼 节性的表示谢意,第 二次弯腰是因为内心 受到震撼后表达对贝 尔蒂的敬意。
2020/1/14
16
2020/1/14
17
②而破坏自然环境,给自己的家园带来 严重的灾害。③应接受教训,保护并珍 惜自然环境。
3、①鲁米斯为死囚选择逃离海啸的生路; 死囚选择自首回报鲁米斯的义举。② 揭示 了信任的力量, ③表现了人性的光辉 。
2020/1/14
4
4、地点: 德国人占领下的一座法国城市。 人物: 霍夫曼 、贝尔蒂、 迈尔等。 起因: 贝尔蒂俘获霍夫曼 经过: 迈尔羞辱霍夫曼,获救后的霍夫曼决定放过 贝尔蒂,报复迈尔 。 结果: 贝尔蒂勇敢地站出来,最后被杀害。
探究小说主题意蕴ppt课件

❖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①歌 颂、赞扬、弘扬什么。②讽刺、批判、揭露、 谴责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④对什么 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整理版课件
4
❖ 《溜索》深刻意蕴:
❖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
艰险;(事)
❖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
护;(人)
❖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
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物)
❖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节)
❖ 情感取向:(事实上也是小说的意蕴)
❖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景、物)
❖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人)
探究小说主题意蕴
整理版课件
1
考纲要求:
❖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意蕴)
❖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 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 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研究。
❖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 品的深刻思想)
❖
整理版课件
6
❖ 本文主要写了定风珠的故事,请探究深蕴其中的 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 (1)小镇、小镇上的人们:对民风淳朴的赞美;
❖ (2)面对陌生人的索求,屠夫愿意让出自己十
分钟爱的每天用得顺手的案桌:对坦荡无私品质 的赞美;
❖ (3)老者购买“案桌”:对谋取私利以及“以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多疑之心的厌弃,以及对 老者能自省自律自励的赞美;
整理版课件
4
❖ 《溜索》深刻意蕴:
❖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
艰险;(事)
❖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
护;(人)
❖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
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物)
❖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节)
❖ 情感取向:(事实上也是小说的意蕴)
❖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景、物)
❖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人)
探究小说主题意蕴
整理版课件
1
考纲要求:
❖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意蕴)
❖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 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 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研究。
❖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 品的深刻思想)
❖
整理版课件
6
❖ 本文主要写了定风珠的故事,请探究深蕴其中的 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 (1)小镇、小镇上的人们:对民风淳朴的赞美;
❖ (2)面对陌生人的索求,屠夫愿意让出自己十
分钟爱的每天用得顺手的案桌:对坦荡无私品质 的赞美;
❖ (3)老者购买“案桌”:对谋取私利以及“以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多疑之心的厌弃,以及对 老者能自省自律自励的赞美;
高考语文小小说的主题鉴赏课件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 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例:世界上最短的微型小说(美国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思考: 1、这篇全世界最短的微型小说,是在一次主题征文活动 中出现的,猜猜看,那它可能是一次以什么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环境问题
2、据说,当时此文获得了3000美元的最高奖金。你认 为这可能吗?它的这一句话,包含了可供你展开想象的 许多内容?
地球上怎么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了? 发生一次什么样的全球毁灭性的灾难? 核战争? 星球碰撞? 还是地球爆炸? 而这个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是怎样幸存的? 躲在哪里? 从哪里归来? 有什么保存生命的法宝? 既然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了,那么还会有谁来
一位中士两个士兵下河游泳,却再没有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 枪扫射,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 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 它——一界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 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 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 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 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 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 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他时而仰泳,时而匐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 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例:世界上最短的微型小说(美国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思考: 1、这篇全世界最短的微型小说,是在一次主题征文活动 中出现的,猜猜看,那它可能是一次以什么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环境问题
2、据说,当时此文获得了3000美元的最高奖金。你认 为这可能吗?它的这一句话,包含了可供你展开想象的 许多内容?
地球上怎么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了? 发生一次什么样的全球毁灭性的灾难? 核战争? 星球碰撞? 还是地球爆炸? 而这个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是怎样幸存的? 躲在哪里? 从哪里归来? 有什么保存生命的法宝? 既然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了,那么还会有谁来
一位中士两个士兵下河游泳,却再没有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 枪扫射,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 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 它——一界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 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 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 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 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 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 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他时而仰泳,时而匐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 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PPT课件

将笔记作为学习资源,用于写 作、讨论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03 小说阅读分析方法
人物分析
人物性格分析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心 理等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 特点,理解人物在小说中的 角色和作用。
人物关系分析
研究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 理解人物关系对情节发展的 影响。
人物塑造手法分析
阅读速度。
寻读
在特定范围内寻找特定 信息,如关键词、段落
等,提高阅读效率。
精读技巧
01
02
03
04
总结词
精读技巧注重对文章细节和深 层含义的理解,有助于深入理
解文章内涵和作者意图。
分析结构
研究文章的组织结构和段落关 系,理解作者的思路和逻辑。
关注细节
注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修辞 手法,理解作者的用词和表达
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包括时代背 景、社会习俗、家庭关系等,理解社会环
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自然环境分析
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包括 地理环境、季节变化、天气状况等, 理解自然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A
B
C
D
环境与人物关系分析
研究环境与人物的关系,理解环境对人物 性格和命运的影响,探究人物如何适应或 改变环境。
优秀的小说作品可以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美 好、生活的真谛,有助于陶冶情操、提升 个人修养。
02 小说阅读技巧
快速阅读技巧
总结词
快速阅读技巧是提高阅 读效率的关键,有助于 快速理解文章大意和整
体结构。
扫读
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文 章的主题和重要信息, 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
略读
跳过细节和次要信息, 专注于关键内容,加快
03 小说阅读分析方法
人物分析
人物性格分析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心 理等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 特点,理解人物在小说中的 角色和作用。
人物关系分析
研究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 理解人物关系对情节发展的 影响。
人物塑造手法分析
阅读速度。
寻读
在特定范围内寻找特定 信息,如关键词、段落
等,提高阅读效率。
精读技巧
01
02
03
04
总结词
精读技巧注重对文章细节和深 层含义的理解,有助于深入理
解文章内涵和作者意图。
分析结构
研究文章的组织结构和段落关 系,理解作者的思路和逻辑。
关注细节
注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修辞 手法,理解作者的用词和表达
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包括时代背 景、社会习俗、家庭关系等,理解社会环
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自然环境分析
分析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包括 地理环境、季节变化、天气状况等, 理解自然环境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A
B
C
D
环境与人物关系分析
研究环境与人物的关系,理解环境对人物 性格和命运的影响,探究人物如何适应或 改变环境。
优秀的小说作品可以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美 好、生活的真谛,有助于陶冶情操、提升 个人修养。
02 小说阅读技巧
快速阅读技巧
总结词
快速阅读技巧是提高阅 读效率的关键,有助于 快速理解文章大意和整
体结构。
扫读
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文 章的主题和重要信息, 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
略读
跳过细节和次要信息, 专注于关键内容,加快
小说阅读探究主题ppt课件

小练习
•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下列小说的主题。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装在套子里的人》 • 《边城》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小说通过描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人生 遭遇,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揭 示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 必然性。(官逼民反)
小说阅读
-----探究小说主题
关 于 探 究
探
究
小
小
说
说
主
主
题
题
探 究 主 题
发掘 不同的角度和层面 作品的意蕴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小说主题的概念
小说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四类)
探究小说主题的常见题型(三类) 怎样从不同角度分析归纳小说的主题 概括小说主题的基本答题术语
关于探究
• 考纲要求:
•
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1.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 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及假恶丑。
2.通过寓言形式,将人生的重大问题寓于故事 之中。
3.针砭时弊,用故事的形式揭露和鞭挞现实生 活中的丑恶现象。
4.反映小人物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状态。
三、探究小说主题的常见题型(三类)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 概括作品的主题。)
2.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
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如 果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它的时代背景缺少了解, 那么很难获取小说的真正内涵和主题。
如《我的叔父弗雷德》:如果把握了小说的时代背 景,自然也就容易把握小说揭示战争的残酷及其给人们 带来的苦难这一主题了。
3. 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
主要是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 心理特点,是特定的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 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 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重 亲情、族情、乡情,爱好和平,知足常乐等。
中考语文——怎样概括小说的主题(共40张PPT)

中考语文——怎样概括小说的主题(共 40张PP T)
• 侍者递上一份菜单。“噢,”婶婶说,“我们可 以要一盘这个。”这是一道法式鸡块,是菜单上 最贵的一道菜——7先令。我为自己点了一道1先 令的小菜,因为我希望能留下点儿钱维持生活。 现在大约用去了8先令,不!——应当是9先令, 因为我还将付给侍者1先令的小费。
一、课题扩充法
•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 很多文章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 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 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 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 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 面。如《草船借箭》,读后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 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 支箭。在此基础上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 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 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 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 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 “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中考语文——怎样概括小说的主题(共 40张PP T)
中考语文——怎样概括小说的主题(共 40张PP T)
四、重点罗列法
•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以叙事为主的 文章,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 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 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 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格式可以设置 为:
人 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
中考语文——怎样概括小说的主题(共 40张PP T)
中考语文——怎样概括小说的主题(共 40张PP T)
•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事情发生的 时间:1948年5月25日;地点:隆化中学; 主人公:董存瑞;起因:敌人的火力封锁 了部队的前进;经过:董存瑞在战友的掩 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 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结果:消 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
如何阅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 课件(共28张PPT)

这段话写出祥子生活的社会背景, 战乱 、 兵匪给他造成了肉体的伤 痕, 也摧毁了他的精神。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环境
自然环境
• 人物活动的具体场 景,如地点、 气候、 时间、 景色、 场面 等。
社会环境
• 时代背景
• 揭示了各种复杂的 社会关系, 如人物 的身份 、 地位 、 成 长的历史背景等,
六、总结方法
任务二:如何读出小说的味道? 你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请各举 一 例说明。 学生A:
我从 一 些环境描写的渲染能读出来小说的味道 。在曹文轩的小 说中环境描写十分常见, 而天色阴沉下雨就预示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环境也能衬托出主人公此时的心情与暗示的社会现状。
初中语文
学生B: 我边阅读边勾画, 关注人物和环境的变化 。《海底两万里》 中
初中语文
• 第二十七回 • 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 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 。 ”唐僧道:
“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 就是煮了, 也算不过 。 终不然, 你救得我的大限? 你快回去! ”行者道:“师父, 我回去便也罢 了, 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 。 ”
• 孙悟空开始出现了感恩的思想, 开始有了人的感情。
们将学习另 一篇以家乡鲁镇为原型的小说《故乡》, 请预习《故乡》 这篇课文并思考两篇小说的情感基调, 人物形象,社会背景等有何不 同?
初中语文
任务五: 在老舍小说《骆驼祥子》 中, 出现了大量环境描写, 请 同学们读这几段环境描写, 看看从中读出什么?
初中语文
多数的铺户已经开了市, 可是还有些家关着门 。 门上的春 联依然红艳, 黄的挂钱却有被风吹碎了的 。 街上很冷静, 洋车 可不少, 车夫们也好似比往日精神了 一 些, 差不离的都穿着双 新鞋, 车背后还有贴着块红纸儿的。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环境
自然环境
• 人物活动的具体场 景,如地点、 气候、 时间、 景色、 场面 等。
社会环境
• 时代背景
• 揭示了各种复杂的 社会关系, 如人物 的身份 、 地位 、 成 长的历史背景等,
六、总结方法
任务二:如何读出小说的味道? 你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请各举 一 例说明。 学生A:
我从 一 些环境描写的渲染能读出来小说的味道 。在曹文轩的小 说中环境描写十分常见, 而天色阴沉下雨就预示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环境也能衬托出主人公此时的心情与暗示的社会现状。
初中语文
学生B: 我边阅读边勾画, 关注人物和环境的变化 。《海底两万里》 中
初中语文
• 第二十七回 • 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 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 。 ”唐僧道:
“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 就是煮了, 也算不过 。 终不然, 你救得我的大限? 你快回去! ”行者道:“师父, 我回去便也罢 了, 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 。 ”
• 孙悟空开始出现了感恩的思想, 开始有了人的感情。
们将学习另 一篇以家乡鲁镇为原型的小说《故乡》, 请预习《故乡》 这篇课文并思考两篇小说的情感基调, 人物形象,社会背景等有何不 同?
初中语文
任务五: 在老舍小说《骆驼祥子》 中, 出现了大量环境描写, 请 同学们读这几段环境描写, 看看从中读出什么?
初中语文
多数的铺户已经开了市, 可是还有些家关着门 。 门上的春 联依然红艳, 黄的挂钱却有被风吹碎了的 。 街上很冷静, 洋车 可不少, 车夫们也好似比往日精神了 一 些, 差不离的都穿着双 新鞋, 车背后还有贴着块红纸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步:从主人公扭曲的性格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这就是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也就是小说的主 题)
主题:1、揭示了社会生活使人的异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 的异化)(笑本是人内心高兴的自然流露,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笑 被商品化、职业化,同内心的真实感情相脱离)2、表达了作者对 底层人民艰辛生活的同情。
妻子为什么故意 撒谎。丈夫为什 么愧疚
相互关爱互 相爱怜
理在 解艰 宽苦
容的
怕妻子担心 尊 条
因为爱妻子 重 件
无下
怕丈夫难堪 私 ,
因为爱丈夫 奉 应
献该
怕丈夫难堪爱丈 夫。觉得对不起
互 相
妻子爱妻子
10
练习
通过《继父》的情节探寻《继父》这篇小说的主题
情节
探寻
主题
驼背酒糟鼻补鞋的继父来 我家,我看不起继父
例:从《祝福》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描写看《祝福》的主题
祥林嫂人生悲剧与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有直接的关系:祥林 嫂再嫁、儿子被狼吃了、祥林嫂的死,鲁镇的一般民众都表现得 冷漠、麻木、无情。特别是鲁四老爷这个封建思想的捍卫者,对 祥林嫂的不幸遭遇表现到了残忍的地步:他对祥林嫂的再嫁是不 能容忍的,害怕祥林嫂玷污了他的祖先而不让她参加祭祀活动。 正因为他对祥林嫂的这种歧视,才彻底毁灭了祥林嫂的生存信心 。最后祥林嫂被扫地出门,在新年的祝福声中穷困而死。对于祥 林嫂的死鲁四老爷还要骂一声“谬种”。可见,中国两千多年来 的封建思想对国民的毒害是多么深!
背景等。环境则指典型的环境描写(一般指社会环 境)。这些背景方面的东西可帮助我们认识人物形象 在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 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12
1、从作品所描写的典型环境探寻小说主题
环境为人物提供活动背景,怎样的环境生成怎样的性格,怎样 的性格决定人物怎样的命运,人物的命运蕴涵作品的主题。分析 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发现作品的主题。环境描写常 常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还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 以从中揣摩主题。
小说《卖笑人》是怎样通过人物形象来显示小说 主题的。
4
小说《卖笑人》是怎样通过人物形象来显示小说主题的
第一步:主人公“卖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性 格特征)
小说的主人公“他讨厌自己卖笑的职业又不得不从事着该职 业,他厌恶那种违背内心的商业化的笑却又不得不笑,他为了生 活逆来顺受、隐忍苟活,精神世界充满忧伤、苦闷和绝望。他的 性格已扭曲,他的人格已经异化。
扈);做下属时(失势时),(对上司)阿谀奉承(奴性十足) 。也是一奴才。今天的库尔岑就是明天的柯林祖,今天的柯林祖 就是昨天的库尔岑。
“我” 和“爸爸”都:是小人物,都想改变自己低微的身份,畏
惧、恭敬权势,在权势面前丑态百出,人性扭曲,行为与心理 违反常理。都是俩奴才。
7
其次分析通过这些人物的典型性格揭示了社会生活 的哪些本质,折射了哪些社会历史内涵。这些就是小说 的主题。 主题:
例:通过《面包》的情节探寻《面包》这篇小说 的主题。
9
例:通过《面包》的情节探寻《面包》这篇小说的主题。
情节
探寻
主题
妻子发现丈夫在 厨房偷面包后, 二人在厨房相互 感觉对方老了
这种感觉说明什 么
丈夫撒谎没偷面 包
妻子帮丈夫圆谎
丈夫为什么撒谎
妻子为什么帮助 圆谎
妻子故意多分 面包给丈夫。 丈夫很愧疚
3
一、通过人物形象探寻小说主题
塑造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小 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 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 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小说每一个典型形象的塑造 都是有目的的,分析小说主题,就是把作者塑造这 个典型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看它通过对典型人物 的典型性格的刻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哪些本质,看 人物的性格特征折射了哪些社会历史内涵。而这些 就是主题思想。例
丑陋的继父
我学画一事无成,我的生 活困窘,继父对我很担心
我的画一月未卖,我的生活 更困难。继父对我很照顾
我的画卖出,我的生活出 现转机。继父高兴
勤劳的继父 包容的继父 朴实的继父
赞扬(赞 美歌颂) 了继父貌 丑却心美 的人性美。
继父离世,继父悄悄买了 我的画,我振作起来
善解人意的继父
11
三、通过环境描写、创作背景探寻小说主题 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
1、小说讽刺了奴性社会的丑陋。表明在奴性十足的人 的眼里,世上的一切都是随着权势、地位的变化而变化 的。 2、揭露了专制制度造成的人性的扭曲。
8
二、通过情节发展探寻小说主题
小说情节的中心必须以某些矛盾(或某个线索)为 内容,矛盾怎样发展、怎样解决,无不体现人物的性 格,体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从这些看法中理解 主题同样也是小说鉴赏中被经常运用的方法。情节的 发展是典型人物的变化和成长的历史,同时也是揭示 主题的过程。
5
练习 请通过柯祖林、库尔岑、“我” 、“爸爸”几个
人物形象探寻《胜利者的胜利》的主题是什么?
首先分析每个人的性格特征
其次分析通过这些人物的典型性格揭示了社会生活 的哪些本质(因为社会生活是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根 源),折射了哪些社会历史内涵。这些就是小说的主 题。
6
首先分析每个人的性格特征
柯祖林:一个所谓的“胜利者”,“小人物”时在上司面前
“低声下气,土头土脑,一副寒酸相”。地位稍有改变,又把自 己受过的辛酸,转嫁给暂时不如自己和包括先前胜过自己而现在 不如自己的库尔岑在内的人们,报复曾经使他吃过苦头的人。当 官前的柯祖林,顺从、巴结、奉迎和无知,当官后的柯祖林骄横、 傲慢、无理和易于满足。归根结底一奴才。
库尔岑:做上司时(得势时),(对下属)颐指气使(专横跋
1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 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 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2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 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在思想性格 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 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四是从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作 者自己的评论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主题:1、揭示了社会生活使人的异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 的异化)(笑本是人内心高兴的自然流露,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笑 被商品化、职业化,同内心的真实感情相脱离)2、表达了作者对 底层人民艰辛生活的同情。
妻子为什么故意 撒谎。丈夫为什 么愧疚
相互关爱互 相爱怜
理在 解艰 宽苦
容的
怕妻子担心 尊 条
因为爱妻子 重 件
无下
怕丈夫难堪 私 ,
因为爱丈夫 奉 应
献该
怕丈夫难堪爱丈 夫。觉得对不起
互 相
妻子爱妻子
10
练习
通过《继父》的情节探寻《继父》这篇小说的主题
情节
探寻
主题
驼背酒糟鼻补鞋的继父来 我家,我看不起继父
例:从《祝福》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描写看《祝福》的主题
祥林嫂人生悲剧与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有直接的关系:祥林 嫂再嫁、儿子被狼吃了、祥林嫂的死,鲁镇的一般民众都表现得 冷漠、麻木、无情。特别是鲁四老爷这个封建思想的捍卫者,对 祥林嫂的不幸遭遇表现到了残忍的地步:他对祥林嫂的再嫁是不 能容忍的,害怕祥林嫂玷污了他的祖先而不让她参加祭祀活动。 正因为他对祥林嫂的这种歧视,才彻底毁灭了祥林嫂的生存信心 。最后祥林嫂被扫地出门,在新年的祝福声中穷困而死。对于祥 林嫂的死鲁四老爷还要骂一声“谬种”。可见,中国两千多年来 的封建思想对国民的毒害是多么深!
背景等。环境则指典型的环境描写(一般指社会环 境)。这些背景方面的东西可帮助我们认识人物形象 在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 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12
1、从作品所描写的典型环境探寻小说主题
环境为人物提供活动背景,怎样的环境生成怎样的性格,怎样 的性格决定人物怎样的命运,人物的命运蕴涵作品的主题。分析 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发现作品的主题。环境描写常 常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还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 以从中揣摩主题。
小说《卖笑人》是怎样通过人物形象来显示小说 主题的。
4
小说《卖笑人》是怎样通过人物形象来显示小说主题的
第一步:主人公“卖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性 格特征)
小说的主人公“他讨厌自己卖笑的职业又不得不从事着该职 业,他厌恶那种违背内心的商业化的笑却又不得不笑,他为了生 活逆来顺受、隐忍苟活,精神世界充满忧伤、苦闷和绝望。他的 性格已扭曲,他的人格已经异化。
扈);做下属时(失势时),(对上司)阿谀奉承(奴性十足) 。也是一奴才。今天的库尔岑就是明天的柯林祖,今天的柯林祖 就是昨天的库尔岑。
“我” 和“爸爸”都:是小人物,都想改变自己低微的身份,畏
惧、恭敬权势,在权势面前丑态百出,人性扭曲,行为与心理 违反常理。都是俩奴才。
7
其次分析通过这些人物的典型性格揭示了社会生活 的哪些本质,折射了哪些社会历史内涵。这些就是小说 的主题。 主题:
例:通过《面包》的情节探寻《面包》这篇小说 的主题。
9
例:通过《面包》的情节探寻《面包》这篇小说的主题。
情节
探寻
主题
妻子发现丈夫在 厨房偷面包后, 二人在厨房相互 感觉对方老了
这种感觉说明什 么
丈夫撒谎没偷面 包
妻子帮丈夫圆谎
丈夫为什么撒谎
妻子为什么帮助 圆谎
妻子故意多分 面包给丈夫。 丈夫很愧疚
3
一、通过人物形象探寻小说主题
塑造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小 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 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 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小说每一个典型形象的塑造 都是有目的的,分析小说主题,就是把作者塑造这 个典型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看它通过对典型人物 的典型性格的刻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哪些本质,看 人物的性格特征折射了哪些社会历史内涵。而这些 就是主题思想。例
丑陋的继父
我学画一事无成,我的生 活困窘,继父对我很担心
我的画一月未卖,我的生活 更困难。继父对我很照顾
我的画卖出,我的生活出 现转机。继父高兴
勤劳的继父 包容的继父 朴实的继父
赞扬(赞 美歌颂) 了继父貌 丑却心美 的人性美。
继父离世,继父悄悄买了 我的画,我振作起来
善解人意的继父
11
三、通过环境描写、创作背景探寻小说主题 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
1、小说讽刺了奴性社会的丑陋。表明在奴性十足的人 的眼里,世上的一切都是随着权势、地位的变化而变化 的。 2、揭露了专制制度造成的人性的扭曲。
8
二、通过情节发展探寻小说主题
小说情节的中心必须以某些矛盾(或某个线索)为 内容,矛盾怎样发展、怎样解决,无不体现人物的性 格,体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从这些看法中理解 主题同样也是小说鉴赏中被经常运用的方法。情节的 发展是典型人物的变化和成长的历史,同时也是揭示 主题的过程。
5
练习 请通过柯祖林、库尔岑、“我” 、“爸爸”几个
人物形象探寻《胜利者的胜利》的主题是什么?
首先分析每个人的性格特征
其次分析通过这些人物的典型性格揭示了社会生活 的哪些本质(因为社会生活是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根 源),折射了哪些社会历史内涵。这些就是小说的主 题。
6
首先分析每个人的性格特征
柯祖林:一个所谓的“胜利者”,“小人物”时在上司面前
“低声下气,土头土脑,一副寒酸相”。地位稍有改变,又把自 己受过的辛酸,转嫁给暂时不如自己和包括先前胜过自己而现在 不如自己的库尔岑在内的人们,报复曾经使他吃过苦头的人。当 官前的柯祖林,顺从、巴结、奉迎和无知,当官后的柯祖林骄横、 傲慢、无理和易于满足。归根结底一奴才。
库尔岑:做上司时(得势时),(对下属)颐指气使(专横跋
1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 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 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2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 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在思想性格 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 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四是从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作 者自己的评论中把握作品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