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外学前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ppt课件
返回章目录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初创 (二)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
返回章目录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初创
评价—— 夸美纽斯写出了教育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和与之配套的历史上
第一本看图识字课本《世界图解》。不仅在他之前,甚至在他之后的近200年中, 我们尚未见到一个人对学前教育作过当时条件下允许的系统研究,更没有人写过全 面论述学前教育的专门著作。近代的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蒙台梭利在创立自己的 理论的时候都明显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学前教育思想—— “自然主义教育”——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以儿童为本位”——卢梭认为“儿童不仅是人,而且是儿童”。
评价—— 卢梭的教育思想中包含了崭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他认为,儿童并不是 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而是有固有规律的“自然物”因此,他主张教 育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被誉为“儿童的发现者”。
评价—— 19世纪末,在美国形成了福禄贝尔主义,影响遍及世界各国。福禄贝尔对幼儿教育的推广和强 调,今日已为世界上大多数人所接受。他的教育思想,如重视游戏和儿童自主活动、重视手工作业 和园艺等,迄今仍支配着学前教育理论。他所设计的系列玩具恩物仍在韩国、日本等国流行。
返回章目录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学前教育学概述
夸美纽斯《母育学校》的主要 学说
论述了家庭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将新生一代分 为四个年龄阶段,每六年为一个阶段,认为幼 年儿童要求优良教育极为迫切。
学前教育应注意胎教
2. 朱熹(1130—1200)
注重胎教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教育学尚未独立,所以幼儿教育学混杂在一些 哲学、政治或者神学、伦理学之中,且为零星、 片断的。
孕育阶段
1.我国古代古书中很早就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记载 (1)西汉时期。如《大戴礼》的《保傅》篇中
曾记有殷周统治者如何注意胎教,如何为太子选 择保傅人员,使太子“自为赤子时,教固已行 矣”…… (2)魏晋南北朝时期。 2.在古代,国外也有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很早就 提出关于学前教育的一些看法和主张。
德》、《葛笃德是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的》、《母 亲读物》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二)他们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树
他们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树
1、提出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 个性的观点,主张学前教育应有特殊的内容和方法。 2、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使儿童的一切内在能力和谐地 发展起来。 3、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 4、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并 提出直观的教学方法。
著作中
二、萌芽阶段(16世纪至18世纪初期)
(一)国内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二)国外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1. 夸美纽斯(enius,1592—1670)
《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游戏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手段
2. 卢梭(J.J.Rousseau,1712—1778)
《爱弥尔》 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
期末考试(占60%) 统考(60%)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历史条件 有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 有一定规模的相关知识系统
有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 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 有相当稳定、且不断演进的理论体系
感谢 聆听 ~
1912年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将蒙养院改为蒙养园。1922年壬戌学制,将 蒙养园改为幼稚园。
1932年,中国有了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1939年,教育部办颁布了《幼 稚园规程》。
一 作为制度化的学前教育的演变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学前公共教育制度
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将幼稚园改名为幼儿园。同年,教育 部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
学前教育学 授课教师:杨晓萍
第 一 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 学习单元二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 内容
一 作为制度化的学前教育的演变
(一)国外的学前公共教育制度
1.初创阶段 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大机器生产 阶段,妇女和儿童为生活所迫卷入劳动力市场。 代表性机构:1771年,简·奥柏兰创办了“编制学校“;1809年,罗伯特·
欧文在英格兰一所工厂中为工人子女创办了的幼儿学校;1818年,美国在波士顿开半 招收4-7岁儿童的”小学校“;1840年,福禄培尔在德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一 作为制度化的学前教育的演变
2.确立阶段 背景:19世纪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前苏联开展
了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这些国家开始通过立法确立学前教育 的地位。
代表性事件: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 法章程》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国家化进程的正式开始。
一 作为制度化的学前教育的演变
学前教育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第一节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模式是公育公养。
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模式是家庭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模式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开办了儿童活动学校,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这是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教育机构。
他所创立的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标志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作用开始由看管转向教育,他也因此被誉为幼儿园教育之父。
世界上第一所教育机构具有慈善性质。
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应当是适宜于儿童的教育。
中央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重视学前教育,同时,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将学前教育单列一章。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和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理论第二节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人口、文化、家庭结构以及妇女的地位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经济与学前教育1教育先行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素质3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政治与学前教育政府职责是影响和决定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的首要因素第二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学前教育思想的萌芽(一)柏拉图著作《理想国》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最早论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二)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的的观点(三)昆体良更加重视教育与人的天性的关系,侧重从个人角度认识教育现象,关注课程和教法等具体问题,二.学前教育思想的形成*(一)夸美纽斯《大教育论》被视为系统教育理论产生的标志《母育学校》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概述被誉为“儿童插图书的始祖”(二)约翰·洛克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并详细论述儿童体育问题的教育家,他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一切观念都是后天获得的。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0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学前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其历史与人类社会历史一样久远,而学前教 育机构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9世纪之前,学前教育往往在家庭中进行,虽然有人提出了学前儿童公共教育和保育 的思想,但是当时的社会既没有创办学前教育机构的足够物质基础,也没有相应的要求。 19世纪初,大工业机器生产在欧洲得到迅速发展,很多妇女走出家庭进入工厂工作,教 养孩子的需求被提出,此时社会已经具备了创办学前教育机构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因此 学前教育机构首先在欧洲诞生。其中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办了“幼儿学校”,把 1~7岁的幼儿组织起来进行集体保育,这是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在这一时期,学前教 育机构多由慈善家、工业家创办,其实质不过是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
从生理年龄角度来说,广义的学前期指的是0~6岁,狭义的学前期指的是3~6岁,也 称幼儿期。对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进行的教育即为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下位概 念必然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能够影响学龄前儿童身体成长、认知、 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狭义的学前教育特指幼儿园(或其他专业的学 前教育机构)教育,是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教育资源,对0~6岁的儿童施以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的活动。学前教育可细分为0~3岁的早期教育 和3~6岁的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主要由教育工作者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实施,或在亲子园 等早教机构中开展;3~6岁的学前教育在幼儿园中实施。
在学前期,儿童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这时他们的可塑性强,如果受到良好教育,他们就能 形成许多好习惯,如爱清洁、懂礼貌、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等,形成良好的性格、个性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行 为规范。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家庭是学前教育实施的场所,父母和其他家庭 成员是学前教育者。
学前儿童同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具有血缘 亲情关系,所以,家庭学前教育具有独特的优 势。
(二)社会学前教育
社会学前教育是在家庭以外的社会场所、由专职人 员对学前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称。其 可分为两种形式 :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意义
三、研究和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一)认识学前教 育,涵养适宜的学
前教育理念
通过对学前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了解学前教育具有怎样的特点、幼儿教师需要 怎样的素质、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遵循怎样的规律等,将有助于准备成为幼 儿教育工作者和已经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人们澄清观念,从而形成合理的儿童 观、教师观、教育观,进而提高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作为课程的学前教育学,也称“幼儿教育学”、“学前 教育概论”、“幼儿教育概论”,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学前教育学科知识进行选择、重组 而建构起来的以介绍或阐述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原则 与方法为核心的专业学习领域。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的含义
四、学前教育的类型
(一)家庭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学就是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的科 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
➢ 对儿童的教育从出生就开始了,0~3 岁 儿童的教育称为婴儿教育,3~6 岁儿童 的教育称为幼儿教育,两者是相互连接、 性质相近又密切联系的。
二、学前教育学的任务
(一)研究学前教育活动各要素的组成和发展规律 (二)研究学前教育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学前教育活动同其他活动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不同时空条件下学前教育的实践经验和 理论进展
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五)福禄培尔 (F.W.A.Froebel,1782— 1852)
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性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Kindergarten), 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 ◇代表作:《人的教育》(提出了完整的幼儿教育 理论,包括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儿童教学原 则、教具开发等思想 )
第二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思想的萌芽 ◆时间: 远古时期至17世纪初(学前教育思想的
孕育期)
◆主要特征:
学前教育思想散见于各种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 等著作中,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一)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年)
(二)洛克(J.Locke,1632~1704)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提出了 绅士教育的思想体系。
◇代表作:《教育漫话》 ◇主要学前教育思想: 1. 学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 (基于“白板说”的理念,认为幼儿的心灵是“可 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 ” ,因而重视学前 教育)
◇主要学前教育思想:
1.教育与儿童发展 (1)统一的原则 (2)教育顺应自然,坚持辩证的发展观 (3)创造性活动 (4)重视社会参与
2.儿童教学原则 (1)自我活动 (2)实物教学 (3)游戏教学
3.特色教具——恩物的开发及应用 (1)恩物 • “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学习材料, 目的是让幼儿逐渐认识自然的规律。 • “恩物” 包括各种柔软的彩色线球、木球、立方体、圆 柱体和木板等20种积木。 (2)作业 • →“作业”则是指教师指导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的各种 结构或制作活动,目的在于将恩物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 作业的材料包括粘土、沙子、纸张和纸板等。
学前教育学讲义
学前教育学讲义《学前教育学》讲义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一、学前教育的历史演进(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二)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三)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1.初创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末);2.确立阶段(19世纪末至二战前)二、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一)现代社会发展中凸显学前教育的价值1.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幼儿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以满足国家、家庭及幼儿的需求2.脑科学、心理学等研究成果支持并激励幼儿教育发展(二)现代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1.学前教育趋于公共化和公益性2.托幼机构功能加强且形式多样化,幼儿入园率迅速提高3.关注学前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公平性4.重视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工作5.关注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6.突出学前教育的文化性7.全纳教育将成为未来之路(三)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1.国家制定相关政策,重新审视学前教育价值,社会地位大幅提高2.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3.吸收与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学前教育思想,树立全面和谐的幼儿发展观4.创新幼儿教育体制,形成多主体、多形式的办园局面5.学前教育课程逐步走向多元化,“回归生活”理念成为学前教育的主流价值观6.我国学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二节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一、经济与学前教育二、政治与学前教育三、人口与学前教育1.人口数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2. 人口质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3. 人口结构对学前教育的影响;4. 人口生育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四、文化与学前教育五、家庭与学前教育六、妇女与学前教育1.妇女与学前教育的历史渊源:父母在孕期及儿童早期所采取的决定和行动对儿童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有力而深远的影响。
自古就有“教儿婴孩,教妇初来”,而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一般是潜移默化的教化,其效果取决于母亲在道德、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素质。
可以说,孩子是母亲的作品,是母亲的创造。
2.妇女与幼儿的独特关系:由于女性承担着人口再生产的任务,由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女性生育观、教育观和养育方式,对后代的成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代表作:学前教育观点主要体现在《政治学》和 《论理学》等著作中。 ◇主要学前教育思想:
1.重视优生优育,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2. 通过游戏进行适宜的身体锻炼,保护幼儿的健康 3.重视习惯培养,避免不良环境的影响
(三)昆体良 (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约35~95年)
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师从苏格拉底,创建了阿加德米 学园,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最早论述学前儿童教育 问题的学者。
◇代表作:《理想国》 ◇主要学前教育思想:
1.重视优生优育和儿童公育 2. 主张儿童“智德统一” 3. 构建了丰富的学前教育内容 4.“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 384~前322年)
第二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思想的萌芽 ◆时间: 远古时期至17世纪初(学前教育思想的
孕育期)
◆主要特征:
学前教育思想散见于各种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 等著作中,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一)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年)
(四)认知发展学派 ◇典型代表:瑞士的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
◇主要的教育思想 1.皮亚杰的主要观点 →根据认知图式的性质,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只能通过看、听、触、 摸、尝、嗅等感知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并构建感知动作 图式,并从反射动作过度到智慧动作; (2)前运算阶段(2-6、7岁):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 脱出来,凭借象征性图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 拥有了客体永久性,能在延迟模仿、象征性游戏、绘画、 语言等领域有所表现;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主要教育代表作:
《爱弥儿》
卢梭--《爱弥儿》
➢ 性善论,两种先天存在的自然感情:自爱心、怜悯心 ➢ 感觉论,感觉是知识的来源 ➢ 自然教育-培养自然人、自然后果法
(一)教育目的:让儿童“回归自然” •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
全变坏了”
•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 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 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 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二)根据儿童自身发展特点,将儿童发展
划分为四个阶段:
婴儿期(0-2岁):以身体养护和锻炼为主 儿童期(2-12岁):“理性的睡眠时期”——以感官教育为主 少年期(12-15岁):主要进行知识学习与劳动教育 青年期(15-20岁):以道德教育为主
——《理想国》 • “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根深蒂固。”
(二)重视优生优育和儿童公育
• 婚配:最好的男子配最好的女子 • 胎教:女子怀孕以后应接受胎教训练 • 出生后:健康婴儿送入公共机关供养,专职保姆抚养,实行儿童公
育
(三)重视道德教育
• 智德统一
(四)教育内容
• 故事、寓言、诗歌、音乐、体育锻炼 • 游戏 • 慎选教材
三 现代学前教育思 想的发展与变革
三、现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变革
◆时间: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主要特征:
正规的社会性幼儿教育机构建立并逐步发展,幼儿教育理论从 教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幼儿教育实践同步。 ◆代表人物及流派:蒙台梭利 、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认 知发展学派和人类发展生态学
学前教育学(2013教案及讲稿1-4章)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L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教案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讲授班级: 2012级学前教育主讲教师:付先全职称:讲师部门:人文系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2012年8月《学前教育学》课程教案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第一讲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一、导入二、新课教学(一)教师介绍学前教育学学科体系及其价值。
(二)提出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三)学习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学前教育的历史演进根据各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学前教育发展可分为三种教育形态: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工业社会的学前教育(1)学习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特征:儿童“公育公养”——儿童属于氏族共有,集体劳动、集体教育子女。
教育内容包括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宗教、原始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教育方式以日常生活中的口耳相传和成人示范为主,儿童通过游戏等方式进行模仿学习,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教育。
(2)学习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特征:产生了人类社会最初的学校,但传统的学前教育仍以家庭教育为主。
古代东方学前教育特色:出现了丰富的学前教育理论和经典蒙学读物等古代西方学前教育特色:强调优生优育、提倡双语教育等(3)学习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工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促使教育发生变革。
两次工业技术革命,带来了新的经济生产模式,同时也改变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形态。
霍力岩等认为,工业早期的学前教育经历了两个阶段:A 、初创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末)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原因:基于慈善目的最早学前教育机构诞生的过程:1770年,法国新教派的牧师奥柏林(J·F·Oberlin)创办的“编织学校”,被看作是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萌芽。
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在新兰纳克工厂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学前教育公共机构——“幼儿学校”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F·W·Frobel)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活动学校,并于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这是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教育机构。
3.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增加↑ ←多样化→
3. 学前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出现
二、学前教育在近现代的发展—福禄培尔
❖ 幼儿园之父 ❖ 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
▪ kindergarten儿童的花园
福禄培尔 (1782—1852)
德国教育家 “幼儿园之父”
二、学前教育在近现代的发展—福禄培尔
❖第一个阐明游戏价值的人 ▪ 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 ▪ 为儿童专门设计的一套玩具— —恩物
福禄培尔 (1782—1852)
德国教育家 “幼儿园之父”
德国布兰肯堡 福禄培尔创办的第一所幼儿园
“保姆养成所”“游戏与作业教育所” 1837年 ,儿童的花园 1840年 ,幼儿园
二、学前教育在近现代的发展—福禄培尔
➢ 幼儿自我发展原理
❖ 尊重儿童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
➢ 第一个阐明游戏价值的人
第一章 学前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二、学前教育在近现代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Q1:最初的学前教育出现在什么时候?
A1: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学前教育。
❖Q2:家庭教育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 A、知觉教育 B、智力教育 ▪ C、感觉教育 D、思维教育
❖ 4.蒙台梭利说:“我的教学法就是要培养和保护儿童 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以下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要 点归纳中,反映了这句话中所表达观念的是( ) ▪ A、儿童自我学习之法则 ▪ B、重视环境教育的作用 ▪ C、重视感觉教育
练一练
❖ 多选
福禄培尔
➢ 亲子教育
(1782—1852) ❖ 父母多给孩子爱的教育
第一章英国学前教育
一、英国(yīnɡ ɡuó)学前教育沿 革
• 自福禄贝尔幼儿园引入以后,英国幼儿教育 机构出现了双规制的局面。一种是收容工人 阶级和贫困家庭子女;另一种是以中上层阶 级子女为对象的幼儿园。
• (二)20世纪初至二战前的英国学前教育 (xuéqián-jiàoyù)
• 1913年,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保育学校, 这所学校以确保贫民和工人家庭子女的健康、 预防流行疾病为宗旨,在此基础上,以福禄 贝尔和蒙台梭利的方法教育儿童,该学校在 1919年开始接受国库补助。
精品PPT
二、英国(yīnɡ ɡuó)学前教育现 状
• 托儿所保姆训练强调实践,占总学时的40%。以往, 托儿所保姆的工作主要是儿童身体(shēntǐ)的照顾, 而近年来,更强调儿童社会的和智力的发展。
第一章 英国(yīnɡ ɡuó)学前教 育
精品PPT
一、英国学前教育(xuéqiánjiàoyù)沿革
• (一)17世纪末——19世纪末英国学前教育概括 • 15世纪后半期,英国开始了圈地运动,大批离散农民不得
不离开(lí kāi)家园,聚集于城市。对贫民的救济和管理成 为国家的大事,对贫民幼儿的保育问题也逐渐被纳入国家 管理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贫民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它们 被认为是近代欧洲幼儿教育设施的胚胎和根源。 • 1816年欧文在新拉纳克创办了幼儿学校,1820年怀尔德斯 平在伦敦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学校。1825年伦敦幼儿学校协 会成立,该学校把普及幼儿学校的任务委托给怀尔德斯平, 此后,他花了20年时间致力于在英国普及幼儿学校的工作, 对促进幼儿学校在英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精品PPT
二、英国(yīnɡ ɡuó)学前教育现 状
• 保育儿童的年龄从出生以后3-10周到5岁。 实际上,只有10%年龄在1岁以下的儿童入 托。
学前教育学(高教版)教案:1.3 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近3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上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有很大进展。
一、国际化每一个国家,每一种社会的学前教育及其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是在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的介入,交通的发达,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学前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与交流,国际间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尤其在进入90年代后,世界各国对学前儿童教育的国际沟通已成为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共同解决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独生子女问题等。
国际公约的签订。
现代社会学前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决定了现代学前教育的社会化与合作化的特征。
现代社会学前教育不仅应该关注国内的教育发展趋势,而且还要关注国际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要了解他国的教育经验,既不能简单照搬,也不能简单的排斥一切,而是采用比较分析,选择采纳合理借鉴的方法,不断的完善学前教育理论。
同时将本国的学前教育及时融入国际化的大背景,积极参与学前教育的国际行动。
二、多样化在急剧变革的现代社会中,学前教育的发展必将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与控制。
社会中的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人口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等,都对学前教育的体制,观念,内容,与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与猛烈的冲击。
原先单一的办学体制,单一的教育模式,单一的教育理念已很难适应不同经济和不同文化发展地区对学前教育的不同要求。
所以,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在适应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其教育体制,办学模式,教育理论的发展必然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解决新问题。
三、科学化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科学化,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手段,科学研究成果,科学教育观念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
借鉴各学科的方法、手段、研究成果四、整体化完整的人,全面发展。
身体、认知、情感、社会、个性等的和谐发展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越来越关注儿童发展的各种需要,并尽可能为儿童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与丰富的环境,不仅保证其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还要为他们提供参加文化,娱乐,和休息活动的机会,使他们获得在该社会条件下最充分的发展,从而避免孤立的,片面的发展。
《学前教育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教育学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区别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的概念。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学难点:学前教育的广义与狭义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什么是教育?今天,“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广义的教育与狭义的教育。
可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和规范的教育,由于学校教育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因而在近现代成为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对其他各种教育起着示范和主导作用。
这是我们讲的广义和狭义的教育,明确了教育的概念后,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学前教育。
第一节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学前教育及其年龄划分学前教育:从出生到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现象与教育活动。
通常们认为,3岁前是儿童身心发展比较重要的阶段,从出生到3岁前为婴儿期教育阶段,也称先学前期。
从3岁到6、7岁称为学前期。
由此构成了完整的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而与。
〜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画技殊的阶段。
学前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泛指一6(7)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学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前社会教育指凡由社会设施或资助,实施或辅导的各种机构或组织。
在我国以托儿所、幼儿园为主。
此外,还有多种形式的家庭托儿站、游戏小组一、咨询所等。
学前教育学: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方法,揭示在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怎样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儿童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几方面主动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和探讨学前儿童教育现象极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五节--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
南京华东信息工程技工学校
教
案
本
教师:
科目:学前教育学
授课班级:
课题:第二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国外学前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中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历史,掌握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科学把握现代典型学前教育方案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
授课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 PPT课件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本周课时按时按量完成,学生在上一单元知识的基础上,更为深入的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教案纸。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守恒实验
三山实验
三山实验(three-mountain experiment)
实验时先让一个三岁的幼儿坐在一边,然后将一个布 偶娃娃放置在对面。此时实验者要幼童回答两个问题。第 一个问题是:你看到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第二个问题是: 娃娃看到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结果发现,该幼儿采取同 样的方式回答这三个问题,只会从自身的角度看这三座山 的关系,不会设身处地从对面娃娃角度看三座山的关系。 7岁以下的儿童思维方式都脱不掉自我中心倾向。
• 而从《学记》里,亦可寻到一条较为清晰的“消
极教育”的思想脉络。如要求教师“时观而弗 语”,静待学生“开窍”;再如“学不躐 等”“不陵节而施”,要求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 顺应自然,循序渐进;还如“道而弗牵”“开而 弗达”“强而弗抑”,都反对过多的教育介入
什么是“积极教育”
• “积极教育”是在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博士的“积极心 理学”背景之下,于20世纪末,由美国发起而后蔓延西方 的一场教育运动。传统心理学往往视人为“问题人”,注
应儿童天性,使之切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等等。
• 我们古人又十分重视“天人合一”“顺其天性而育之”, 有着本民族所特有的自然观、教育观以及自然教育观等事 实有关。老子的《道德经》庶几谓之中国古代“消极教育”
思想的集大成者,无论是“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还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抑或是“为道日损,损之又 损,以至于无为”,无一不在表达老子“以消极求积极” 的思想,当然也是“消极教育”的思想。
青少年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的主要特征
• 1.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感觉与动作的分化; • 2.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 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当这些人和事物不在眼前 时,不能应用心里表象从事智力活动。
第一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化
规范化 多样化
科学化
整体化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国学前教育的研究工作的开展
1、学前教育向低年龄延伸; 2、在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中,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促 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3、注意儿童年龄特点与个性特征,因人施教,引导儿童个性健康发 展; 4、注意兴趣诱发、积极鼓励、启发引导,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 发展,多种活动形式相结合; 5、重视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提倡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及表现、创 造; 6、发展社会学前教育,正规化的和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并举; 7、重视家庭教育,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密切合作; 8、重视研究农村学前教育的特点等。
代表作《人的教育》,这本著作主要论述了关于婴儿期、 幼儿期及少年期的发展和教育,展示了其学前教育思想; 使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 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儿童自身具有发展能力,儿童的生长是内在生命潜力的 发展; 强调儿童的自我教育方法,儿童通过与教学材料学习玩 具的相互作用来学习; 鼓励儿童自我指导和个人创造;学前儿童经历各种敏感 期,易于学习某些知识和技能;教育主要在于提供适合于 儿童发展的环境,通过儿童的自由活动促进自我发展。 强调感官教育。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发展阶段
孕育阶段
15世纪以前, 学前教育思 想散见在各 种著作之中
萌芽阶段
16世纪后, 教育学已从 哲学中分离 出来,成为 一门独立的 科学
初创阶段
18世纪---20世纪前半 期,学前教 育学成为一 门独立的科 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 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逝世。10岁那年,父亲因 发生争执,离开了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 卢梭。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 却读了不少,他当过学徒、公证人、镂刻匠,受 了不了苛待,十六岁时,他逃离日内瓦去流浪。 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 等。后又被通缉流亡国外。1768年卢梭与结婚, 此前他们生有5个孩子,并全部寄养在孤儿院。 1778年7月2日,已患“逼害性心理分裂症”的卢 梭在巴黎去世死时穷困潦倒,死前被马车撞翻, 又被狗扑伤践踏。
《礼记》
以康有为 、
(一)康有为(1858—1927) 《大同书》
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人人教养于公产而不恃私产”。 由政府设立公共教育机构,“养儿体、乐儿魂、教儿知 识”。 推动“蒙养院”——中国最早的社会性学前教育机构的诞 生。
(二)蔡元培(1868—1940)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提出学前社会公共教育体系,设 置养育机构
主要观点:九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 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 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存 在智能。
远古—15世纪以前:学前教育学尚未独立 15—17世纪:学前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
18—20世纪:学前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并逐步发展起来 20世纪中期:学前教育学进入发展阶段
欧文从1800年起担任苏格兰纽兰 纳克一家大棉纱厂的经理, 由此开始 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探索 活动。1816年欧文创办了英国第一所 幼儿学校, 招收2~5岁儿童。在幼儿学 校里, 儿童学习唱歌、跳舞和体操等, 并参加一些户外活动。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对 欧文所创立的幼儿学校给予了高度评 价:“欧文发明并且第一次在这里创办 了幼儿园”,“孩子们从2岁起就进幼 儿园, 他们在那里生活得非常愉快, 父母简直很难把他们领回去”。
•
裴斯泰洛齐,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童 年不幸,5岁丧父,其父一生清廉寡欲,未 留下半点遗产,母亲忘我工作,女仆勤俭 持家,才使得五口之家得以生存。缺乏男 性的刺激和影响,以致男性气质不足,女 性气质有余。9岁以后,去看望爷爷,在那 里,他看到穷人处于贫困与堕落之中,这 种巨富和赤贫的两极分化使裴斯泰洛齐感 到震惊,立志“拯救贫苦民众,消除苦难 的根源”。
埃里克森、皮亚杰、加德纳
(一)埃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1902—1994)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是儿童 按某一方式被社会化的结果。
(二)
(三)加德纳(Martin Gardner,1914—2010)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他提出了 “多元智能理论”。
福禄培尔、杜威
一
二
(三)杜威 (John Dewey,1859—1952) 二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对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 《学校与社会》、《经验与教育》
主要思想:“儿童中心论”
(1)教育即生长
(2)教育即生活 (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三、陈鹤琴
孕育
15
14
17
奥柏林于1769年在法国的施 泰因塔尔创建了欧洲第一所幼儿 学校, 由此被誉为“幼儿学校的 创始人”,“幼儿教育的杰出先驱 者”。 奥柏林创建的幼儿学校招收 了50名2-6岁的儿童, 一周开放两 次。幼儿学校的教学内容包括标 准法语、宗教赞美诗、唱歌、讲 童话、观察采集植物、游戏、手 工编织等, 旨在使幼儿学校成为 一种对那些无人照顾的入学前儿 童进行必要的照管和通过教育形 成良好习惯的机构。
四、学前教育学发展阶段 (三)杜威
• 美国著名教育家, 20 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 ( 1 )教育即生长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各学科不断丰富学前教育的理论基 • 础,提高了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学前教 主要教育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 (2)教育即生活 育进入发展阶段。 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经验与教育》 (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尊重和热爱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 教育要适应自然。
•
洛克的父亲是一名地方法官书记的律 师,母亲是一名工匠的女儿,长的相当漂 亮。洛克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喜欢研究 实验哲学和医学 。在1704年10月28日去世 ,并被埋在艾赛克斯郡东部的High Laver 小镇的一个教堂墓区。洛克终身未婚,也 没有留下任何子女。虽然洛克一生中经历 了王政复辟、伦敦大火、伦敦大瘟疫等许 多历史事件,他仍没来得及在有生之年看 到他的理念被实践。
•
1604年,12岁的夸美纽斯失去了父母; 两位姐姐也相继夭折。他早年失怙,沦为 孤儿,被寄养在姨妈家里。 1608年,受兄 弟会资助,夸美纽斯入普列罗夫市的拉丁 文法学校学习。夸美纽斯的教育及研究事 业刚刚起步,战争爆发了,捷克完沦陷, 逃亡过程,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染瘟疫丧 生,1670年11月15日,夸美纽斯带着对祖 国的眷恋之情与世长辞,遗体葬于阿姆斯 特丹附近的拉尔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