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眩晕临床路径

眩晕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 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路径说明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编码:BNG070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科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医病证部分》(2008 年),。

2009 年)学技术出版社,第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2 )。

2008 二版,年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证候诊断 2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诊疗方案”。

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十一五'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

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1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2 天14 。

(四)标准住院日为≤(五)进入路径标准)的患者。

: BNG070编.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1TCD 码.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2.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 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医病证部分》。

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

二版,2008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BAEP)、颈动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如颈椎X 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眩晕病(TCD-10编码: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ICD-10 编码:I10.x00- I10.x14)。

(二)诊断依据。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7-122)、《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胡元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9:51-57)。

本病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病性多虚实夹杂,虚多责之于肝肾阴虚,或阴损及阳;实多责之于肝火,阳亢,痰湿等上犯清窍。

证侯分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

(1)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阴虚阳亢证:眩晕,头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3)痰湿壅盛证:眩晕,头痛如裹,胸闷作恶,或呕吐痰涎,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

(4)阴阳两虚证: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耳鸣,心悸气短,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5)冲任失调证:妇女月经来潮或更年期前后出现头痛,头晕,心烦,失眠,胁痛,全身不适等症,血压波动,舌淡,脉弦细。

(6)瘀血内阻证: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手足麻木,夜间尤甚,舌暗,脉弦涩。

(三)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符合眩晕病(TCD-10编码:BNG070),无多种兼杂证候的住院患者。

眩晕临床路径

眩晕临床路径

眩晕临床路径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 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眩晕临床路径

眩晕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 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门诊患者。

一、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病(TCD: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lO 1 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订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常见证候:肾气亏虚证痰瘀互结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订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以眩晕为主要表现。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8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诊断符合眩晕病,无多种兼杂证候的门诊患者。

2.第一诊断符合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的初发或治疗未达标门诊患者。

3.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高血压3级、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列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坐立位双上肢肱动脉血压:坐立位均必须在非同日各测量3次,共计6次;(3)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4)尿微量白蛋白(定量);、(5)24小时动态血压:如无相关检查设备,推荐动态监测至少2天以上的诊所血压和(或)至少3天以上的家庭自测血压。

完整版眩晕临床路径

完整版眩晕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编码:BNGO70。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编码: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2023年版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

2023年版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2023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住院病人。

一、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病(TCD: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第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吴勉华石岩主编,2021年)。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吉耀,葛均波,邹和建主编,2022年5月)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制订2022年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第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吴勉华石岩主编,2021年)。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常见证候: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痰湿中阻证瘀血阻窍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以眩晕为主要表现。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眩晕病,无多种兼杂证候的患者。

2.第一诊断符合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的初发或治疗未达标的患者。

3.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高血压3级、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 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眩晕临床路径

眩晕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 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2008 年)。

出版社,2009 年)(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

二版,2008 年)。

眩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

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 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3 脑病科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3 脑病科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3 脑病科眩晕中医临床路径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眼花、视物旋转,甚至站立不稳、恶心呕吐等。

在中医理论中,眩晕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体虚等。

为了规范眩晕的中医临床诊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为眩晕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张伯礼、吴勉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年出版)。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第 8 版,吴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年出版)。

1、有明确的眩晕症状,如旋转感、摇晃感、漂浮感等。

2、伴有平衡障碍、眼球震颤、听力障碍、恶心呕吐等相关症状。

3、通过神经系统检查、耳部检查、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MRI 等)排除其他导致眩晕的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一)辨证论治1、肝阳上亢证症状: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恼怒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2、气血亏虚证症状: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㿠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方药:归脾汤加减。

3、肾精不足证症状: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或面色㿠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或补肾助阳。

方药:左归丸加减;或右归丸加减。

4、痰湿中阻证症状:眩晕,头重如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眩晕临床路径

眩晕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 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采集中医四诊信息□中医证候判断□眩晕程度分级□完成初步诊断及评估□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完成入院记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
(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医病证部分》
(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

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

二版,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
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
风痰上扰证
阴虚阳亢证
肝火上炎证
痰瘀阻窍证
气血亏虚证
肾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
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心电图
(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BAEP)
、颈动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如颈椎X 线片、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4)痰瘀阻窍证:活血化痰,通络开窍。

(5)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6)肾精不足证:补肾填精,充养脑髓。

2.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急重期配合体针和耳穴治疗。

4.其他疗法: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等。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基本痊愈。

2.病情稳定,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