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与变化趋势

合集下载

4901 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治理的变革与现状

4901 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治理的变革与现状

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治理的变革与现状引言金融危机是一次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这场危机无疑促使了国际金融治理的改革,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

那么,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治理有哪些变革和现状呢?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治理的重要变革1. 国际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和组织对金融市场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管和管理,例如:美国金融体系改革法案、欧洲银行业监管机构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等。

这些改革不仅加强了金融监管的角色和影响,还加强了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2. 重塑世界金融治理格局金融危机后,经济实力得到提升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权利得到了新的肯定。

例如,G20成为了国际金融治理的一个重要平台,被认为是新世界金融治理体系的代表。

在G20平台上,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以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利益,推动国际财经问题的协商和决策。

3. IMF的角色得到加强作为国际金融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IMF在金融危机后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不仅体现在IMF加强了对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和调整,而且还体现在IMF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了更好的制度环境,并通过技术援助和借款等方式对发展中国家加强了支持。

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治理的现状虽然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治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国际金融治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1. 贫困和不平等尽管国际金融治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贫困和不平等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些发展中国家拥有较少的发言权,难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此外,一些国际财经决策还存在一定的不透明性,这必须在今后的国际金融治理改革中得到更好的解决。

2. 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对国际金融治理构成了重要的挑战。

正因为如此,国际金融监管机构需要更加紧密地协作和合作,提升监管和协调的效果,有效地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3. 贸易纠纷和保护主义在当前全球发展的形势下,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然而,一些国家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采取出口控制、贸易保护、贸易战等措施。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判断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判断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判断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朱宏任总的趋势:国际经济逐渐趋稳,进入低位震荡时期,复苏将是漫长曲折的过程,可能需要2至3年甚至更长时间。

保持经济剌激计划的持续性,直至进入经济运行稳定期,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判断一: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实体经济下跌已经基本触底。

希望大家对此有一个基本认识,以各方面先期指标来看,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主要市场指标从3月份以后反弹都在30%-70%这个区间,而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上升,价格上扬。

发达国家PMI(制造业指数)也开始回升,而波罗的海指数5个月上涨了6倍。

波罗的海指数是国际海运的一个指数,用来反映海运价格,实际上也是间接反映了海运需求。

它最高达到6千点、7千点甚至到1万点,而在今年最低谷时只有几百点,不过现在回升到了3千点左右,说明各地经济处于回升的过程。

判断二:经济复苏仍然脆弱且不稳定,当前经济回升态势不牢固,还可能出现反复。

第一,产业过剩率比较严重,从前5个月来看,美国、德国、日本的产业利用率分别为68%、72%、65%,接近历史最低谷,而钢铁、石化等基础产业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第二,发达国家失业率创新高,预计到2010年,美国、日本、欧洲的失业率将分别达到10%、5.7%、12%,而发达国家失业率长期是控制在6%、4%以下的。

判断三:贸易保护主义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将会不断兴风作浪,全球贸易格局及体系将会受到较大冲击。

最近中美出现几起贸易纠纷,美国对我国的出口钢管提出增加30%的关税,另外奥巴马提出了特别保障的条款,做出对我国的出口轮胎3年内关税分别提高35%、25%、15%的决定,对此中国政府坚决反对。

美国为了国内政治的需要,奥巴马为了使国内医疗改革的方案得到更多支持,不顾国际贸易规则,特别是在G2峰会上一致表示不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决定。

随着中国经济加快复苏和实际经济仍然处于低迷状态,为了贸易保护措施,我国政府提出是否将汽车行业作为反制美国的对象。

金融危机十年后的世界经济

金融危机十年后的世界经济

金融危机十年后的世界经济引言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许多国家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衰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经济逐渐恢复并重新进入增长轨道。

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年,我们来探讨一下金融危机十年后的世界经济状况。

主要影响因素1. 资本流动限制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资本流动限制措施,以防止大规模的资本外流。

这一措施使得跨国投资受到限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国家开始逐步放松这些限制,以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流入。

这种趋势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并促进经济增长。

2. 政府财政政策改革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对财政政策进行了重要改革,以应对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

一些国家实施了刺激计划,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以提振经济增长。

这些政策在短期内有效地刺激了经济,但也导致了财政赤字的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国家开始加强财政纪律,采取措施减少财政赤字,并恢复经济可持续增长。

3.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金融危机之后,一些国家倾向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本国产业。

这导致了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的加剧,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

然而,在近年来的国际贸易谈判中,许多国家开始重新考虑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致力于推动自由贸易。

这一趋势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主要发展趋势1. 新兴市场的崛起金融危机之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崛起,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发达经济体,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

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有助于提高全球贸易活动,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2. 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在金融危机之后,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动着各个领域的发展。

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生产力和效率,还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科技创新的推动有助于全球经济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增长。

3. 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随着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议题。

金融危机下世界经济新格局

金融危机下世界经济新格局

升 ,而且 引领 世界经济走 出衰退 、实现复苏 。据 世界银行数
据 估 算 , 2 0 年 , 发 展 中 国 家 对 世 界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为 08
世界 第二位 。 同期 ,美国则从 2 % 降到2 % 5下 3 ,欧 元区从2 % 2
下 降 到 l % 日本 从 7 8 升 至 8 4 。 美 国 稳 居 世 界第 一 ,发 9, .% .% 达 国 家 在 世 界 经 济 总 量 中 仍 占据 主 体地 位 。
球 经 济 拖 入 衰 退 之 中 。金 融 危 机 以 来 , 发 展 中 国 家 经 济 增 长 明显 放 缓 ,但 是 各 国政 府 及 时调 整 经 济 结 构 ,刺 激 国 内潜 在 的 市 场 需 求 , 不仅 有 效 地 减 轻 外 部 的 不 利 冲 击 , 经 济 率 先 回
化 背 景 下 , 各 国相 互 影 响 , 相 互 促 进 ,世 界 经 济 发 展 趋 向均
表1世界经济总量 分布
2 0 矩 2 0 生 2 0 盎 0 0 2 1 年 07 08 09 2 1 年 0 1
衡 ,经济格 局趋 向有秩序 。统计数据显示 ,发展 中国家经济 整体实力 有所增强 ,国际地 位有所提高 。但是 ,发达 国家作 为世界经 济主体的格局 没有 发生根本性改变 ,仍 占据主动和
日本 78 79 87 87 84
新兴和发展中国家 中国 俄 罗斯
巴西
2 . 3 2 3 . 3 3 . 84 1 14 43 62 63 . 74 . 86 94 . 1 05 23 . 27 . 21 . 2 4 . 2 7 .
强 势 地 位 , 而 发 展 中 国家 则 依 然 处 在 被 动 和 弱 势地 位 。发 展

《2024年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新态势》范文

《2024年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新态势》范文

《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新态势》篇一一、引言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凸显了其重要性和影响力。

本文将就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新态势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揭示其发展规律和趋势。

二、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1. 多元化与差异化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格局趋于多元化,各经济体之间的差异日益显著。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为全球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

同时,各国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全球经济更加丰富多彩。

2. 数字化与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点。

数字经济的崛起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重新构建,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3. 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向。

各国纷纷加大在清洁能源、环保产业等方面的投入,推动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

同时,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为全球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三、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新态势1. 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后危机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趋势。

各国纷纷加强区域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以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例如,亚太自贸区、欧洲自贸区等区域合作组织的发展,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 多边贸易体制重要性凸显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世界各国纷纷通过加强多边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组织在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解决贸易争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后危机时代,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的势态分析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的势态分析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的势态分析金融危机是一个让全球经济遭受了不小的打击的事件。

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在尝试重新找到平衡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形势有所改善,但仍有许多变数。

那么我们该如何分析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的势态呢?这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全球经济存在的问题首先,请允许我概述一下全球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金融危机前还是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都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在不断地影响着全球经济。

首先,全球经济存在资本过剩的问题。

中央银行和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而提供的各种货币政策措施,是致使全球资本过剩的一个原因。

过剩的资本会导致高波动性、不确定性以及金融市场交易的缺乏。

这会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全球贸易发展面临的困境。

贸易战和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策制定的热点问题之一。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以及英国决定退出欧盟引发的不确定性等,都在影响到全球贸易发展。

再次,全球就业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生产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对全球就业岗位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某些国家,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除非全球经济有一种新的增长动力,否则这个问题将继续存在。

二、全球经济发展的现状我们从全球经济增长、经济体系、货币政策和贸易战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全球经济发展的现状。

1.经济增长全球经济目前仍在逐步复苏中。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为3.2%,较去年减缓0.1个百分点。

IMF预测,发展中经济体将占据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但美国经济增长将趋于稳定,而欧元区和日本的增长前景则依然艰难。

而中国经济增长也将趋缓。

2.经济体系全球经济体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之间的共同关注。

例如G20峰会就是为了共同应对全球经济中的困境而设立的。

为了稳定经济体系,各国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可能的方式包括投资、减税、提高效率和减低成本等。

美国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美国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美国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在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自此,全球性金融危机由此拉开帷幕,华尔街的多间投资银行相继倒闭破产,形成骨牌效应。

而这场金融风暴究竟对国际和我国内产生了什么影响,有什么变化,而我们又是采取了什么政策去应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利用凯恩斯理论来分析一下吧。

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第一、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变化: 增长重心进一步向新兴经济体转移, 金砖四国和新崛起的中等发展中国家将成为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甚至是更主要的全球增长发动机。

因为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经济处于复苏阶段,而与此同时,欧洲一些国家又陷入债务危机之中,因而,使国际中更多的资金流入亚洲市场。

第二、国际金融格局变化: 控制金融风险, 加强金融监管成为政策主流, 全球金融业发展和创新能力严重削弱; 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酝酿变革。

危机爆发后, 伴随着重灾区,银行、保险和投资公司等一批欧美金融巨头的倒闭, 金融业规模严重收缩。

因而,国际上有许多大国都纷纷做出相应政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推动金融监管体系的全面改革。

在德法等国的推动下, 欧盟金融监管改革也于2010 年3月份开始全面提速, 欧盟接连抛出考虑建立欧洲货币基金、禁止纯投机性信用违约掉期交易、征收金融交易税等改革意向。

由此可以看出,各国都纷纷出台一些限制金融市场自由性的政策。

第三、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发达市场主导的全球贸易流向发生转向, 新兴与/ 未来市场0的国际贸易拉动作用有所上升, 贸易领域的逆全球化势头凶猛。

危机后, 贸易保护主义卷土重来和逆全球化的双边及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数目激增从两个方向上改变着WTO倡导的多边自由化贸易体系。

新兴市场的崛起对美、欧、日市场主导全球贸易流向的传统格局形成显著影响和挑战。

2009年, 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 约占全世界出口额的10% ; 同时, 中国还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商品进口国, 进口额占全球的8% 。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格局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格局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格局一、引言金融危机是全球范围内的一次严重经济危机,在2008年爆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衰退。

在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格局。

二、世界经济政策的变化1. 央行政策的调整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央行主导的货币政策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全球央行通过大量印发货币、降低基准利率和增加流动性,促进经济复苏。

同时,央行也开始采取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护本国货币。

2. 政府财政政策的调整政府财政政策也在金融危机后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许多国家开始采取一系列的财政政策措施,如减税、增加政府支出和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

这些政策的实施往往会导致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的增加,这对于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需要引起警惕。

三、全球贸易的变化1. 产业结构的调整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开始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转型成为以服务和高科技为主的经济体。

这些产业的成长通常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本国和全球经济的增长。

2. 贸易壁垒的升级金融危机后,一些国家开始增加贸易保护主义的力度。

制造业成为了许多国家的重点发展领域,本地制造成为了许多国家推行保护主义政策的主要理由。

这些措施通常采取关税和贸易配额的形式,阻碍了全球贸易的自由流通。

四、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化1. 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金融危机后,一些国际金融组织开始加速改革,以应对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了紧急融资机制、全球金融稳定板块以及最新的金融监管政策,实现了全球合作。

2. 货币市场的动荡金融危机对货币市场造成了重大影响,许多国家的货币贬值,国际货币市场也出现了大幅波动。

像欧元区等区域一些国家的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货币危机也开始显现,令全球货币市场更加动荡,很多国家开始采取半正式的管理措施,以稳定自己的货币汇率。

五、新兴市场国家的表现金融危机之后,新兴市场国家的表现相对较好,这些国家经济高增长和贸易的不断扩大在全球中扮演了的一个重要角色。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结构变化分析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结构变化分析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结构变化分析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格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些变化。

一、发达国家失去优势,新兴市场崛起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了困境,直接导致了它们的国际竞争力的下降。

同时,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则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这个趋势被许多观察家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全球经济结构变化。

新兴市场国家比如印度、中国等具有庞大的人口、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内需市场,这种优势让它们在全球经济中成为了新的力量。

二、全球产业链格局重新调整在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全球产业链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许多公司采取了“回归本土”的策略,这使得全球产业链的格局发生了逆转。

此外,由于地理距离和文化差异等因素,很多产业链上的环节开始向全球范围内转移。

这也意味着,在全球经济中,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三、数码经济的崛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数码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很多在数码经济领域有着强大市场占有率的公司开始崛起。

最著名的几个例子当中,包括:谷歌、苹果、脸书、阿里巴巴等企业。

这些公司大力发展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正在改变全球经济的本质。

四、金融的新动力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资本市场逐渐恢复活力,但是人们对金融的投资策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全球各地的政府都正大力推行新的金融政策,以提高金融业对经济的支持作用,而这将深刻地改变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

此外,国际性的货币协议也会进一步完善,为全球经济提供更加稳固的金融基础。

五、环保和绿色产业的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强了对环保和绿色产业的投资。

这些新的投资领域将会对全球经济结构带来很大的影响。

而在一个更加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中,这些领域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网络中心,从而带来全球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

总的来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又回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趋势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趋势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的经济强国面临着新兴市场国家的挑战,而传统产业正逐渐被数字化经济所取代。

在这一变化中,各国经济形势出现了巨大的差异,经济增长、贸易和投资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趋势。

一、中国的崛起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就开始腾飞。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GDP占全球总量的比重也从1980年的不到1%上升至约15%。

特别是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崛起更是迅速,经济增长保持着高速增长。

除了国内市场越来越活跃,全球贸易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如中国海外投资的增加和中国与欧盟、非洲等地区的经济合作,这些都证明了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和未来的潜力。

二、欧美的困境相对于中国的崛起,欧美的经济发展却较为困难。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大打击,经济增长放缓。

虽然美国在过去几年内实现了一定的经济复苏,但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截至2019年,欧元区的失业率高达7.6%,而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也因新冠疫情受到较大影响。

因此,欧美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应对不可预知的挑战,例如经济政策改变、技术创新等。

三、新兴市场的崛起中国是新兴市场国家中最重要的代表,而除了中国之外,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也在快速增长。

例如,印度、巴西等国家也成为了重要的经济实体。

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兴起改变了全球贸易和投资模式。

它们的快速发展缩小了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使全球经济趋于平衡。

同时,这些国家的崛起也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四、数字经济的崛起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经济包括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

这些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全球经济运行的方式,推动了很多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也为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创新的机会。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趋势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趋势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趋势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霸权地位正在逐渐衰退,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崛起。

这一变化对全球经济的走向和趋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西方国家霸权地位的衰退自二战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直占据着全球经济和政治的主导地位。

然而,近年来西方国家的霸权地位正在逐渐衰退。

首先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西方国家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

其次是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不断加剧了西方国家的失业和社会不平等现象。

再次是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

二、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正处于崛起期。

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远高于西方国家,拥有庞大的市场和人口红利,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同时,这些国家在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也有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这些成果的奠基,历史上著名的钱币钶首饰Cổ Phát Cu-Po 就是其中明显代表。

三、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认为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未来几十年内,世界经济的重心很可能会从西方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

这一趋势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深刻的影响。

1)全球贸易将向亚洲倾斜全球贸易将向亚洲倾斜。

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贸易伙伴。

亚洲地区将迅速崛起为全球贸易最活跃的地区,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

2)新技术革命将主要源于亚洲新技术革命将主要源于亚洲。

中国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进展已经超过了西方国家。

未来的科技革命将更加侧重于亚洲地区。

3)货币体系的变化货币体系的变化。

美元可能不再是全球经济主要的货币,甚至可能面临被其他货币所代替的可能性。

同时,亚洲国家的货币也有望在未来成为全球经济的新贸易货币。

4)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化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化。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世界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将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贸格局的发展趋势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贸格局的发展趋势

全球经济复苏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虑 明显上升。随着公共财政的恶化 ,信 改革 ,并 逐步 参与 国际分 工 ,国际 贸
球 贸易体 系 、投资体 系 、金融 体系开
始形成 。进入9 年代 以后 ,在信息技术 0
革命 和各 国市 场化改 革推 动下 ,全球 化进 一步 加速 ,世界 经济 也迎 来 了一
产总值 的1 %。在美 国, 8 0 联邦政府21 00
财年 赤字将 达16 .万亿美 元 ,占G P D 的 1.%,也是二战 以来 的最 高 比例 。截 06
多阻 力 。但 站在 历史 高度看 ,以科 技
进步 和生 产要素 全球 配置 为基础 的全
球化 趋势 不会逆 转 ,各 国经济相 互联 系 、相互 依赖 的 格局将 继续加 强 。上 多年 的经济增 长 黄金 时期 。其 后 ,为 了应 对滞 胀 ,美英 等西方 国家 放弃 国 家 干预 主义 ,重拾 自由放 任 的经济政
行 指标 均出现 上升 势头 ,发达 国家制
的新 高。根据历史 数据推算 ,5. 8 %的 4
P 对 应于 实际 G 按年 率计 算增长 MI DP
年 全 年 经 济 萎 缩 27 ,失 业 率超 过 .%
1%。欧元 区经济微弱增长 ,不足以支 0
.%。这意 味着 在制造 业经济 活动连 撑 就业减 少 、赤字 攀升 等多重 负担 。 造业P 指数接 近复 苏水平 ,波罗 的海 55 MI
1 4
◆本 址: w mai —hn . m ◆来稿 刊网 w w. ri c i c t me ao 信箱: c 9 @g i o ma n 5 mal m . c
在 长 期 通 货 紧 缩 和 日元 坚 挺 的 背 景 下 ,日本经 济前 景更 不明 朗 。世 界银 行预 计 ,发 达 国家至 少需要 三年 才能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治理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治理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治理金融危机是一场深刻的全球性危机,不仅挑战了全球经济治理的有效性,也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经过多年的重建和调整,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已经逐渐开始恢复,但仍需要进一步的改革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一、诸多挑战在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有一些挑战需要解决。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在全球经济中,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相比以往相对较慢。

危机过后,发达国家的复苏速度不尽如人意,如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甚至降至负值。

由于全球降息态势,缺乏有效的货币政策对于货币政策提振经济方面的措施。

其次,财政紧缩政策的影响:全球许多政府接下来采取的措施大多数都是政策收紧,这导致了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停滞和生产需求减少。

还有,国际关系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全球一些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和紧张关系有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持久的破坏。

例如,美国与中国的贸易争端和英国“脱欧”,都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变得动荡不安。

二、经济治理的转型在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治理重新调整,这引发了诸多因素的改变。

在此之前,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拥有对全球经济的约束和监管,但这些机制在危机时期失效了。

在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治理机构需要进一步改革和调整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首先,G20峰会的决策越来越重要,其影响范围远远超过传统的国际经济论坛。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相关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G20峰会随之而生。

由于G20成员国占全球GDP的80%,所以G20峰会能够制定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决策。

例如,2016年的杭州峰会推出了结构性改革议程,以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其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机制需要发挥出更强大的作用。

自金融危机以来,这些组织变得更加重要,其作用有可能进一步增强。

它们的职责之一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以帮助这些国家渡过难关。

例如,2018年阿根廷的财政困境就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持。

再次,全球财经治理结构还需要具有更好的全球性和创新性,以适应变化。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发展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十年过去了,世界各国依旧深感金融危机的影响。

经济较快发展的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等依旧蒙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他们的经济增速已经开始放缓。

对此,人们不禁在思考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将如何发展。

首先,经济全球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限制。

长久以来,全球化是各国之间加强合作的重要手段。

可是金融危机暴露了经济全球化的弊端: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平衡的贸易和资本自由流动导致了更多的经济不稳定和人员流动问题。

因此,全球化会受到压制,各个地区开始更加强调本土产业的保护和发展,即所谓的本土主义倾向。

其次,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新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将更广泛使用,并对全球经济和其他产业产生深远影响,从而改变现有的经济格局和就业模式。

一方面,技术革新将大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效率,提高全球城市竞争力和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也会带来一些工作和才能的流失,尤其是行业已经被自动化和数码化淘汰的人。

“科技失业”不仅会带来社会问题,而且可能会阻碍经济发展。

另外,能源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长久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推动可持续能源的利用。

但是在国内缺乏资源的情况下,能源危机也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新投入成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刚性约束。

最后,不论是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还是能源危机,都会对全球经济的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全球各国必须与时俱进,更加注意把握发展方向,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并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模式和创新能力。

只有不断推进创新和改革,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全球领导力,才能在未来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保持领先地位。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及影响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及影响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及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率先开启了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幕,掀起了一场抢占未来科级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高点的竞赛。

新兴经济体在2012年经济大规模减速后,也在师徒通过结构调整来再造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本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是继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一次更全面、更深刻的调整。

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1.促使经济较快增长的需要。

为促使经济早日附属,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实施了多轮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

但由于刺激性经济政策难以解决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增长始终乏力。

同时,大规模刺激性政策也带来严重的副作用:政府债务不断累积,欧盟因此发生了债务危机;多度宽松的财政扩张,导致政府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多过滥,并再度催生了全球资产泡沫。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呼吁,鉴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应加强结构改革。

2.纠正经济结构失衡的举措。

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各国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危机发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看到了制造业不仅能够创造就业岗位,而且具有促进技术创新、减少贸易赤字、为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等显著的溢出效应,因而强调“再工业化”,向实体经济回归。

欧洲同样如此,通过发展实体经济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水平。

3.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影响。

随着新技术大规模产业化,世界经济有望在三个领域形成新的增长点:一是世界进入大数据时代,新的信息化革命正在突飞猛进,云技术、物联网技术都在蓬勃发展,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二是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心得生产手段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生产方式,将在制造业领域印发革命性变革;三是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正在取得积极进展,将对全球能源及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4.发达国家面对竞争的对策。

本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分工由传统的垂直分工开始向部分领域内的水平分工转变。

新兴经济体在某些领域内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发达国家的领先和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秩序的变化及其应对策略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秩序的变化及其应对策略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秩序的变化及其应对策略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场危机中,全球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也揭示出了国际经济秩序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和不合理之处。

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秩序的变化及其应对策略。

一、国际经济秩序的变化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经济秩序呈现出的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的格局,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这也导致了很多不合理现象的存在。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秩序也在不断变化中。

首先,全球化的趋势已经加速。

在近几年,不仅是发达国家,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也正在崛起。

这些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需要参与到国际经济秩序中去。

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事务中,新兴国家也愈加求得话语权和参与权。

其次,国际经济秩序的多边化更加明显。

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组织和多边体系数量不断增加,这也意味着国际经济秩序在构建时更注重多边合作和民主原则的体现。

同时,在国际金融、经济问题的解决中,国际组织的作用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最后,国际经济秩序的权力平衡正在发生变化。

虽然发达国家在科技、军事等方面仍然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但在经济和金融领域,一些新兴国家已经成为发言权很大的因素。

上述变化导致了国际经济秩序的变更,和以往相比,更加注重平等、多元、平衡的原则和思路。

二、应对策略面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变化,各国也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以期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中维护自己的利益。

首先,各国应该加强政策协调和合作。

传统的发达国家不应忽视各个国家的需求,应更多照顾到新兴国家的利益。

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各国需要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协商、和平地解决分歧和争端,以此减少冲突和对抗的局面。

其次,各国更应当协调舒缓经济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些国家在经济政策上采取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措施,将会破坏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从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危险。

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经济格局

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经济格局

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经济格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冲击,不仅打乱了国际金融秩序,也对全球经济体系带来了重要影响,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转变。

一、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全球经济发展出现放缓,特别是主要经济体美国和欧洲等国家。

到了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降至1.7%,而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3.0%。

这表明,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持续的深远影响,甚至影响到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

二、新兴经济体崛起金融危机对美国和欧洲等传统经济体系的影响最为深刻,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因此得以加速。

新兴经济体的强劲发展,不仅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同时也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

如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印度的IT服务和制造业、巴西的矿业和农业等,均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产业。

三、全球贸易逆全球化在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也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趋势。

各国政府推行的国家保护主义政策导致了贸易壁垒的增加,形成了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模式。

由于关税的增加,全球贸易额在2016年下降了1.6%,远低于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四、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治理的重塑金融危机期间,全球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管控机制出现了重大问题。

危机的爆发揭示了金融监管缺乏透明度、资本市场缺乏监管等问题,引起了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视。

随后,各国政府通过改进监管机制、强制银行加强风险控制等措施,加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合作和统一。

五、人民币国际化提速金融危机后,中国开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是全球金融格局的重要变化。

中国争取将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储备货币,推动其使用范围在国际贸易和投资等领域内扩大。

目前,中国在境外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和债务工具不断增加,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也在逐年上升。

六、新技术的兴起金融危机前后,科技企业的兴起和技术的普及,使得新技术的应用影响了经济生产和消费的方方面面。

比如,随着手机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通过手机支付的交易规模呈爆发式增长。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新格局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新格局

六、结束语

三、新格局下中国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1.金融危机逼迫中国开始在国际上扮演一个大国的 角色。 2.中国经济面临一个未富先大的局面。 3.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喜忧参半。
三、新格局下中国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4.中国只能做好自己的功课:抓住机遇,调整好我 们的经济结构,在经济结构调整这一战略问题上 要做出实质性的进展。 5.通过深化改革,深层次的开放为未来的发展奠定 基础。
四、金融扮演的角色
1.金融扮演守住底线功能的角色 2.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重大经济风险就是系统性的 金融风险。
五、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应该考虑的事
1.下一步要适当的调整货币政策 2.搞金融创新,逐步引导进入了银行体系的资金转 向资本市场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试点,引导百姓和企 业有序渐进的出国投资。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新格局
李稻葵 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
提纲
一、金融危机后世界的新格局 二、金融危机后值得关注的两件事 三、新格局下中国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四、金融扮演的角色 五、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应该考虑的事 六、结束语
一、金融危机后的世界新格局
1.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他们在国际事务的 话语权逐步上升 2.发达经济体在经济增长率,国际治理,国际体制 改革方面的影响力逐步下降
二、金融危机后值得关注的两件事
1.短期的变化是发达国家为恢复经济采取了量化宽 松的货币政策,但并未对本国经济带来短期直接 的根本性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后值得关注的两件事
2.超越金融危机,在新兴市场国家蓬勃发展的同时 发达国家开始关注自身的环境是否开始恶劣。下 一个重大长期的话题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 家和发达国家如何在气侯变暖问题上进一步的磋 商。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新格局的演变与分析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新格局的演变与分析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新格局的演变与分析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世界经济陷入了深度衰退。

在此之后,世界经济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并且这个新的阶段也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的经济格局中,世界经济的重心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发达国家,而是向着新兴市场国家转移,这种转移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趋势,并且在今后的发展中,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

一、中国崛起带来的转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分工的不断加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国家,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经历了非常的快速的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

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也开始着力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

转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增加国内消费和服务业的比重。

这种转型是必然的,因为过于依赖出口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在减少对出口依赖的同时,中国还在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合作项目,将世界各个国家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全球化的互动。

二、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带来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新兴市场国家也在不断崛起。

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首先,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使得世界经济的重心向南移动,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将会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次,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使得发达国家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对于一些传统产业来说,他们将面临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对他们的经济和产业结构也会带来一定的冲击。

最后,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还将对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产生更多的挑战。

这些挑战来自于新兴市场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差异、人权问题以及其他重要的问题。

三、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与解决方案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贸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然而近些年来,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越来越高,这些保护主义的措施旨在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而这些措施往往会对其他国家造成一定的冲击。

《2024年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新态势》范文

《2024年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新态势》范文

《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新态势》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消退,我们进入了后危机时代。

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呈现出更加深入、广泛的态势。

本文将探讨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新态势,以及其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

二、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1. 数字化、网络化趋势明显在后危机时代,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经济活动更加便捷、高效。

无论是商品交易、资本流动,还是信息传播、服务交流,都越来越依赖于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

2. 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后危机时代,各国更加重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例如,亚太自贸区、欧洲联盟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使得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化。

这既有利于提高区域内的经济效率,也有助于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3.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也成为新的特点。

一方面,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和重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份额改革等,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使得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多元化。

三、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新态势1. 绿色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等。

这既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也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后危机时代,创新驱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无论是技术革新、产品创新还是制度创新,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因此,各国纷纷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 人才竞争日益激烈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

各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才的优势。

因此,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四、结论总的来说,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全球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新态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与变化趋势
发表日期:2014年2月17日作者:刘世锦余斌陈昌盛【编辑录入:jw】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进入大调整、大变革和大转型的时代。

经过几年的恢复,全球经济再平衡取得一定进展,新技术新产业加快孕育,一些新迹象、新趋势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结构性改革和增长方式转型仍低于预期。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在政府债务危机的后期,短期趋稳态势的可持续性,仍面临政策退出的严峻考验。

世界经济调整尚未迈出决定性步伐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预计危机发展可能呈现三个阶段性特征,即私人部门危机、政府部门债务危机、货币或货币体系危机。

目前看,世界经济总体处在第二阶段后期,向第三阶段演变的风险尚不能排除。

当私人部门发生危机、金融市场动荡时,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干预,大规模财政刺激和注入货币,使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问题暂时转变为政府资产负债表问题。

原本就高企的政府负债,在大规模刺激后迅速恶化,继而爆发政府债务危机。

要消减政府债务,一种途径是通过私人部门实质性好转,经济效益改善,带动经济增长和政府收入提高;另一种是通过大规模增发货币,以债务货币化或通胀方式实现。

当前实体经济调整的成效不明显,各主要经济体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第二种途径。

然而,长时期超低利率和大规模货币投放,终究不可持续,且负面效应日益凸显,泡沫化、恶性通胀和货币危机的风险在逐步积累。

世界经济,特别是主要发达经济体到了刺激性政策退出的关键时点,但由于实质性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退出的方式、时间和节奏的选择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产生的冲击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增长格局出现新变化,相对实力调整方向不变
世界经济增长由“双速增长”格局逐渐向低速增长收敛。

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中国强有力的政策刺激,及其对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带动新兴经济体快速增长,而发达经济体则总体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呈现双速增长格局。

随着近几年的调整,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实体经济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投资和消费信心有所回升,带动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并出现小幅回升。

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则因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自身潜在增长率下降,经济增速明显回落。

即便如此,全球经济增长重心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发展中国家相对力量上升态势并未逆转。

在危机爆发前的2004年-2008年,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已经低于发展中国家(44%∶56%)。

在危机爆发后的2008-2012年,二者的差距扩大至13%∶87%。

相应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之比,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约4∶1变为目前的约2∶1。

受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的拖累,近两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有所放慢,但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在新兴经济体当中,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

2008年以来,中国已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

2012年中国的GDP占全球11.5%。

伴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大幅提高,在国际上受关注的程度空前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也抱有越来越高的期待。

全球价值链在冲突中重构,区域经济合作加快
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反思过度追求经济服务化、虚拟化的教训,纷纷推出“再制造”战略,试图在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或价值环节上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新兴经济体则通过产业升级和对外直接投资,延伸、扩展产业链,从而突破传统国际产业分工对发展空间的约束。

全球价值链重构在推动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区域利益融合。

价值链重构带来市场竞争和动荡,促使各国争相加入或发起新的自由贸易安排,在寻求稳定和长期市场空间的同时,培育区域间组合比较优势。

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东盟推进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将对亚太地区一体化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酝酿中的美欧自贸区、日欧自贸区,可能在发达经济体之间形成紧密
联系,制约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拓展。

全球价值链的变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态势,对我国如何根据竞争优势和发展需要,发起倡议和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全球产业呈现出“再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
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发展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发达国家的创新能力不容低估,一些新的增长点正在形成,可能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也将对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其一,各国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

美国先后发布《制造业促进法案》、“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制造业显露复苏迹象。

英国2011年投资4500万英镑支持九个创新制造中心建设。

法国提出工业占欧盟工业附加值的比重,从2010的13%增至2015年的15%。

巴西、印度也于2011年公布了《工业强国计划》、《国家制造业政策》。

其二,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加快孕育中。

物联网、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以及生物、材料、节能环保等技术创新将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兴起,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13年初,德国提出工业4.0计划,旨在通过智能制造,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抢占先机。

美国提出,要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生态系统,并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数字化制造重塑制造业竞争力。

其三,新能源成为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页岩气和页岩油开采技术的突破与大规模应用,给美国带来了能源价格“洼地”、制造业复兴等诸多好处,也对国际能源格局构成冲击,为美国全球战略布局提供了巨大空间。

可再生能源取得重要进展。

丹麦2011年风电发电占本国总用电量的28.5%,德国2012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占全国发电的4.5%。

全球化深入推进与宏观政策各自为阵的冲突进一步凸显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为了共渡难关,曾及时搭建了G20平台,采取了协调一致的反危机措施,对于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形势渐趋稳定之后,各国进行政策协调的意愿明显降低,各种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

特别是一些主要国家,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仅从本国利益出发,基本不考虑国内政策的外溢效应。

例如,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均实行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这在初期的确起到了缓解危机的作用,但长期实行后,造成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上升,短期资本流动大幅增加,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剧烈波动等。

这些都对新兴经济体乃至全球的宏观经济稳定构成了新的威胁。

综合而言,政策退出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节点。

如果主要发达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过于迟缓,则向新一轮泡沫或货币危机发展的风险将加大。

如果政策退出过于激进,则可能会引发需求不足导致的衰退。

然而,决定性的因素仍是结构改革的进展,如果新产业新技术发展能产生足够推动力,同时发达经济体高福利体系的调整、政府债务的消减、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增加能迈出实质步伐,那么世界经济有望从根本意义上走出危机,重新出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