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经典液相色谱法

合集下载

液相色谱操作范文

液相色谱操作范文

液相色谱操作范文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化学分析、药物分析、食品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液相色谱的基本原理是将待分离物质溶解在流动相中,通过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

一、液相色谱的基本原理液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利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成分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固定相可以是多种材料,如吸附剂、离子交换剂和分子筛等。

流动相可以是有机溶剂、水或它们的混合物。

待分离物质在流动相中溶解后,通过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液相色谱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基本部分:进样系统、柱子、检测器和数据分析系统。

进样系统负责将待分离物质注入到流动相中;柱子是液相色谱的核心部件,其中填充有固定相,用于分离待分离物质;检测器可以通过测量吸收度、荧光强度或电导率等来监测待分离物质的浓度;数据分析系统用于处理和分析检测到的信号,得到定量或定性结果。

二、液相色谱的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首先检查液相色谱仪是否正常工作,确认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可用性和质量。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样品,并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2.预洗柱子:将柱子连接到液相色谱仪上,用一些纯溶剂通过柱子预洗,以去除柱子中的杂质和残留物。

3.进样:将待分离的样品通过自动或手动进样系统注入流动相中,控制样品的进样量和进样速度。

4.运行液相色谱:首先进行梯度洗脱或等温洗脱,根据实验要求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

在色谱柱柱头位置,质谱柱附近安装检测器,以实时监测待分离物质的浓度。

5.数据分析:通过检测器获得的信号,使用数据分析系统处理和分析数据,得到待分离物质的浓度和组成。

6.清洗柱子:运行完液相色谱之后,将柱子从系统中取下,并用适当的溶剂清洗柱子,以去除附着在柱子上的待分离物质和杂质。

三、液相色谱的常见应用1.化学分析:液相色谱在药物、农药、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可以分析和鉴定待分离物质的成分和结构。

第10章 色谱分析基本概念

第10章 色谱分析基本概念
( t t R )2 2σ 2
c
c0 σ 2π

e
当色谱峰为非正态分布时,可按正态分布函数加指数衰 减函数构建关系式。
目 录
1-1 色谱法概述
1-1-1 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和作用 1-1-2 色谱分离过程 1-1-3 色谱流出曲线与术语
1-2 色谱理论基础
1-2-1 塔板理论 1-2-2 速率理论 1-2-3 分离度 1-3 定性定量方法 1-3-1 色谱定性分析 1-3-2 色谱定量分析
色谱柱长:L, 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则三者的关系为: n=L/H
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tR 2 tR 2 n 5.54( ) 16( ) Y1/ 2 Wb
保留时间包含死时间,在死时间内不参与分配!
2.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
调整保留时间(tR'):tR'= tR-tM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体积(VR): VR = tR×F0 F0为柱出口处的载气流量,
单位:m L / min。
死体积(VM):
VM = tM ×F0
调整保留体积(VR'):
V R' = VR -VM
3. 相对保留值r21 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 r21 = t´R2 / t´R1= V´R2 / V´R1 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 和固定相性质有关,与其 他色谱操作条件无关,它 表示了固定相对这两种组 分的选择性。
式中为相比。 填充柱相比:6~35;毛细管柱的相比:50~1500。 容量因子越大,保留时间越长。 VM为流动相体积,即柱内固定相颗粒间的空隙体积; VS为固定相体积,对不同类型色谱柱, VS的含义不同; 气-液色谱柱: VS为固定液体积; 气-固色谱柱: VS为吸附剂表面容量;

经典液相色谱法 ppt课件

经典液相色谱法  ppt课件

和薄层色谱。
ppt课件
3
1.2 吸附色谱法的依据
吸附过程的两个规律: 1)吸附过程是可逆的,存在着吸附 平衡,存在一个吸附平衡常数 解附的动态
K=Cs/Cm
2)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行为有差异
ppt课件 4
吸附机理
流动相通过固定相时,吸附剂表面的活性中心吸附流
动相分子,当组分分子进入柱子时,会赶走流动相分 子而占据吸附剂的活性中心位,即组分被吸附;反之, 溶剂分子也可把溶质分子赶走,即解吸。
SO3H CH CH2 CH
SO 3H CH2 CH
SO3H CH2 CH
SO3H CH2 CH
SO3H
SO3H
SO3H
ppt课件
SO3H
SO3H
50
交换反应: R-SO3-H+ + Na+ + ClR-SO3- Na+ + H+ + Cl-
ppt课件
51
1.2 阴离子交换树脂

根据可交换的离子的不同
低交联度树脂-网状结构疏松,网眼大,具有较好的渗 透性,但存在着易变形和耐压差等缺点。
ppt课件 53
根据分离对象选择树脂交联度:

分离小分子物质(氨基酸) ——选择8%树脂为宜

分离分子量较大的物质(多肽)
——选择2-4%树脂为宜
保留:极性越小的组分保留越强
ppt课件
40
3. 载体

作用:负载固定液 要求:化学惰性,粒度小而均匀,纯净,与固定液间
有较大的分子间作用力。

常用载体:硅胶 、硅藻土 、纤维素
ppt课件
41
4. 固定液相与流动液相

《液相色谱分析法》课件

《液相色谱分析法》课件
液相色谱分析法
,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液 相 色 谱 分 析 法 的
技术原理
05 液 相 色 谱 分 析 法 的 优缺点
02 液 相 色 谱 分 析 法 的 概述
04 液 相 色 谱 分 析 法 的 应用实例
06
液相色谱分析法的 发展趋势和未来展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数据处理:对检测到的信号 进行处理,得到样品的色谱 图和定量结果
结果分析:根据色谱图和定 量结果,对样品进行分析和 鉴定
Part Four
液相色谱分析法的 应用实例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药物稳定性研究:研究药物 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
药物成分分析:分析药物中 的有效成分、杂质等
药物质量控制:控制药物的 质量,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
液相色谱分析法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提高分离效率,降 低检测限
生物样品分析: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安 全等领域
质谱联用技术: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环境样品分析:应用于环境监测、污染治 理等领域
微流控芯片技术:实现样品的微型化和快 速分析
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提高分析效率,降 低人工操作误差
添加标题
核磁共振检测器: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检测样品中的核磁共振信号,用于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分析法的操作流程
样品制备:将样品进行适当 的处理,如稀释、过滤等
样品注入:将样品注入到色 谱柱中
色谱分离:样品在色谱柱 中分离,根据不同组分的 性质和亲和力进行分离
检测器检测:样品经过检 测器时,检测器对样品进 行检测,得到相应的信号பைடு நூலகம்

食品分析理论第十章 维生素的测定_OK

食品分析理论第十章 维生素的测定_OK

• 1、微生物法:根据某种维生素是某种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原理,以细 菌繁殖程度或代谢产物定量该维生素含量,方法选择性较高,多用 于水溶性维生素检测,适用于检测多种衍生物的总和(如总叶酸), 是经典方法。但微生物法操作繁琐、耗时过长,而且要求有特殊设 备和专门的训练人员。
• 2、比色法 可见分光光度、紫外分光光度
2021/7/3
16
(二)测定方法
• 维生素D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荧光法、紫外分光 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薄层层析法等。
• 比色法灵敏度较高,但操作十分复杂、费时。
• 气相色谱法虽然操作简单,精密度也高,但灵敏度 低,不能用于含微量维生素D的样品。
• 液相色谱法的灵敏度比比色法高20倍以上,且操作简 便,精度高,分析速度快。是目前分析维生素D的最 好方法。
2021/7/3
14
• 胡萝卜素一般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以含有胡萝卜为食物家 禽、兽类、水产动物及其加工产品,为着色而添加胡萝卜素 的食品,也含有胡萝卜素。
• 胡萝卜素对热及酸、碱比较稳定,但紫外线和空气中的氧可 促进其氧化破坏。用有机溶剂从食物中提取。
• 胡萝卜素本身是一种色素,在45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胡 萝卜素常与叶绿素、叶黄素等共存,在测定前,必须将胡萝 卜素与其它色素分开。常用的方法有纸层析、柱层析和薄层 层析法,下面介绍的是纸层析法。
• ②、操作时加入乙酰氯可以消除温度的影响,可使 灵敏度比仅用三氯化锑提高约3倍。并可减少部分甾 醇的干扰。
• ③、此法不能区分D2和D3测定值是两者的总量。
2021/7/3
18
B、高效液相色谱法
• 1、原理 • 试样经皂化后,用苯提取不皂化物,馏去苯后,使用第一阶段的分

色谱分析法__习题

色谱分析法__习题

第一章气相色谱实验技术1、钢瓶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减压阀使用时应注意什么?3、微量注射器应如何清洗及保存?4、注射器取气体、液体进样时应注意什么?5、气相色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化学预处理方法? 衍生物制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6、比较毛细管色谱中常用的三种进样方式的优缺点。

7、进样量过大可能发生何故障,为什么?8、进样后不出峰有哪些原因?9、巳知某气相色谱柱的载气的柱前压为202.650kPa,出口压力为101.325kPa,求压力校正系数和平均压力。

10、用皂膜滩量计测得柱出口载气流速为30ml/min,柱前压为202.650kPa , 柱温为127℃,室温为27℃(在此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56.5Pa ),求压力校正系数和柱温下载气在柱中的平均流速。

第二章色谱法概论1、试述色谱分析法的产生及历史,你认为应分为几个阶段说明更确切。

2、从色谱法发展历史看,你对科学的发展有何体会?3、中国色谱法研究开创于什么时间?中国色谱学科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主要发展内容是什么?4、现代色谱法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中国当代色谱法科学水平包括哪些方面?又有哪些色谱成就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或先进水平?5、色谱分析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地位如何?6、试述色谱法分类的依据及其分类方法。

7、简述色谱柱的种类及其特点。

8、简要叙述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及其特点。

9、简述色谱法的主要流程及其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0、综述各种色谱法的特点及其应用。

1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法(OLC、GSC,C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各类方法)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12、试比较色谱法(GC、HPLC)与化学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原子光谱法、电分析化学方法等之间的异同,怎样更加完善和发展色谱分析法?13、试列举5例说明色谱分析法的应用范围。

第三章色谱基本理论1、简述色谱流由曲线及其重要意义。

药物色谱分析 第10章-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物色谱分析 第10章-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手”性:物质结构在“三维空间”“不对称性”的术语
手性分子
DNA
Outlin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hirality
第一节 手性衍生化试剂法
手性中心第三节 手性流动相法
手性轴
第四节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手性面
螺旋交替
Outli构ne型(Configuration)
非手性799种 手性528种
以单个对映体 给药509种
以外消旋体 给药8种
以单个对映体 给药61种
以外消旋体 给药467种
手性拆分(Chiral Resolution)
对映体除了偏振光的偏转方向不同外,其它理 化性质完全相同,因而分离难度大。
手性色谱拆分方法:创造(或引入)手性环境, 构造非对映异构体,使药物对映体间呈现理化 特性的差异,从而实现药物对映体的色谱分离。
本 重点与难点

1. 手性色谱分离原理

2. 衍生化、固定和流动相法手性分离的原理
§10.1 手性衍生化试剂法
Outline
对称(L)与不对称(R)之美
第一节 手性衍生化试剂法
第三节 手性流动相法 第四节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Outli手ne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
宇宙是非对称的,如果把构成 第一节 手性衍生太化阳试系剂法的全部物体置于一面跟
手性异构体在药理学效应上的差异
Pfeiffer规则
①对映异构体之间的生物活性存在着差异; ②不同的对映体之间活性的差异是不同的;
③当手性药物的有效剂量越低,即药效强度 越高时,则对映体之间的药理作用的差别越 大。
注意:外消旋体和其两种单一对映体是不同的3 种实体!
对映体与生物大分子的三点作用

经典液相色谱法

经典液相色谱法
O CH2 CH2 CH2 CH2 CH2 C N H n
10
酰胺基中的羰基与酚类、黄酮类、酚类中 的羟基或羧基形成氢键;酰胺基中的氨基与醌 类、硝基类中的醌基、硝基形成氢键而产生吸 附作用。 (4)大孔吸附树脂 一种不含交换基团,具有大孔 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吸附剂。理化 性质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 溶剂。大孔树脂可分为非极性和 中等极性两类,在水溶液中吸附 力较强且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 而在有机溶剂中吸附能力较弱。
一、基本原理 1.分子筛效应
26
体积大的组分完全不能进入凝胶 颗粒内的孔隙中,只能经过凝胶 颗粒之间的间隙随流动相最先流 出色谱柱;而体积小的组分,可 渗入凝胶颗粒内的孔隙中,因此 在流经凝胶颗粒之间的间隙和全 部凝胶颗粒的孔隙之后,最后流 出;介于大小分子中间的组分, 只能进入一部分颗粒内较大的孔 隙,在中间时间段流出。
n
n
因为流动相的量很大,Y m Y a 近似于常数,而 且吸附只发生于吸附剂表面,所以,吸附平衡常 数可写成
n
4
K
X a X m
X X
a
/S
a

Cs Cm
m
/V m
[ X a ]为溶质分子在吸附剂表 面的浓度 [ X m ]为溶质分子在流动相中 的浓度
Sa 为吸附剂表面面积 Vm为流动相的体积
加热除水,活性提高,吸附力加强(活化) 吸水,活性下降,吸附力减弱。 三、色谱条件的选择 选择色谱分离条件时,必须从吸附剂、被分离物 质、流动相(洗脱剂)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3
1. 被分离物质的极性 被分离物质的极性越大,被吸附剂吸附得越牢! 常见的化合物极性大小顺序: 烷烃 < 烯烃 < 醚类 < 硝基化合物 < 二甲胺 < 脂 类 < 酮类< 醛类 < 硫醇 < 胺类 < 酰胺 < 醇类 < 酚类 < 羧酸类 被分离物质的极性与结构的关系 (1) 基本母核相同 , 基团极性愈大 , 分子极性愈大。 基本母核相同 , 极性基团数目愈多 , 分子极性愈大。 (2) 分子双键多, 吸附力 ↑。 (3) 空间排列 , 影响极性。

第10章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10章胺类药物的分析

(二)亚硝酸钠滴定法
盐酸克仑特罗结构中具有芳伯氨基,在酸性溶液中 可与亚硝酸钠反应,可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其含量.
示 例
取盐酸克仑特罗约0.25g,精密称定,臵100ml烧杯中,加盐 酸溶液(1→2)25ml使溶解,再加水25ml,照永停滴定法,用亚 硝酸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每1ml亚硝酸钠滴定液 (0.05mol/L)相当于15.68mg的盐酸克仑特罗。
第一节
苯乙胺类药物分析
一、典型药物结构 二、性质
三、鉴别试验
四、杂质检查
五、含量测定
一、典型药物结构
HO HO H OH H N
H OH HO
CH3
HO
NH2 HO ,
O HO H HO H O OH ,H2O
HO OH
OH
H N
CH3 ,HCl CH3
肾上腺素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1)基本原理
Br HO CH CH NH2 OH CH3 HO 3Br2 Br Br2 I2 2 KI 2 Na2S2O3 2 KBr 2 NaI I2 Na2S4O6 CH CH NH2 OH CH3 Br
3 HBr
(2)测定方法
示 例 重酒石酸间羟胺的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1g,精密称定,臵碘瓶中,用水40ml使溶解,精密 加溴滴定液(0.05mol/L)40ml,再加盐酸8ml,立即密塞,放臵15 分钟,注意微开瓶塞,加碘化钾试液8ml,立即密塞,振摇,用少量 水冲洗碘瓶的瓶塞和瓶颈,加三氯甲烷1ml,振摇,用硫代硫酸钠滴 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 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溴滴定液 (0.05mol/L)相当于5.288mg的C9H13NO2· C4 H6O 6。

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

10.3 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
10.3.3 化学键合色谱法>>3.离子对色谱法
离子对色谱(ion pair chormatography,IPC) 在流动相中加入与被测离子相反电荷的离子对试剂, 使之形成中性的离子对化合物,从而增加样品离子 在非极性固定相中的溶解度,使分配系数增加,分 离改善。分配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离子对化合物 的解离平衡常数和离子对试剂的浓度。 ⑴ 常用离子对试剂 分离碱类:用烷基磺酸盐为离子对试剂。如十二烷 基磺酸钠,正戊/己/庚/辛磺酸钠(PIC-B5/6/7/8)等。 分离酸类:用四丁基季铵盐(PIC-A) ,如四丁基胺 磷酸盐(TBA)等。
1
10.3 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
10.3.1 吸附色谱法(LSC) 10.3.2 分配色谱法(LLC) 10.3.3 化学键合色谱法(BPC) 10.3.4 其他色谱法
10.3 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
10.3.1 吸附色谱法 LSC
1. 分离机理 吸附色谱法是被分离的组分分子(溶质 分子)与流动相分子争夺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因 溶质分子的吸附系数的差别而分离。 2. 影响容量因子(k)的因素 以硅胶吸附剂为例: ⑴ 硅胶与溶质分子的亲和力顺序:k大者后出峰。 kmin→饱和烃<芳烃<…<酯醛酮<…<羧酸→kmax ⑵ 溶质的极性:常用流动相是以烷烃为底剂,加入适 当的极性溶剂组成二元或多元溶剂系统,从而能调 整溶解的极性,控制组分的保留时间。溶剂系统的 极性越大,洗脱力越强。
十八烷基硅烷 O 键合相ODS
+
10.3 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
10.3.3 化学键合色谱法
1. 2. 3. 4. 5. 反相键合相色谱法,RBPC 正相键合色谱法, NBPC 离子对色谱法,IPC or. PIC 离子抑制色谱法,ISC 其他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课件

《液相色谱法》课件

DATE
ANALYSIS
SUMMAR Y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液相色谱法的优化与注 意事项
实验条件的优化
1 2
流动相的选择
根据分析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如有机溶 剂、缓冲液等,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流速的优化
流速对色谱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需根据实际情 况调整流速,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3
柱温的优化
柱温会影响物质的吸附和扩散速度,适当提高柱 温可以加快分析速度,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柱 效降低。
液相色谱柱的维护与保养
使用前清洗
新柱子使用前需进行彻底清洗,以去除残留物和 污染物。
使用中维护
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清洗和再生色谱柱,以保持其 性能和寿命。
储存条件
色谱柱应存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避免直接阳 光照射和高温。
反相色谱法
总结词
反相色谱法是利用非极性固定相和极性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离物质的分离 模式。
详细描述
反相色谱法中,固定相通常是烷基键合硅胶,流动相则是极性的溶剂,如水、甲 醇等。在分离过程中,非极性或弱极性的组分更容易被固定相吸附,因此会先被 洗脱出来。
离子交换色谱法
总结词
离子交换色谱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离物质的分离模 式。
动相。
流动相的流速和组成对分离效果 也有影响,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固定相
固定相是色谱柱中的填料,用于吸附样品中的组分。
常见的固定相有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等,根据不同分离需求选择合适的固定相。
固定相的粒径和性质对分离效果有影响,粒径越小,性质越均匀,分离效果越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载体 载体(担体): 惰性物质, 要有较大的表面积(起负载固定 液的作用)。 有硅胶、纤潍素、硅藻土等 三、固定液及其选择 正相分配色谱,其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即以强极 性溶剂作为固定液,以弱极性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反相分配色谱,其固定液具有较小的极性,而流动相则 极性较大。 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的比较 正相 反相 固定相极性 大 小 流动相极性 小 大 适于分离的物质 极性物质 中等极性至非极性的物质 流出顺序 极性小的组分先流出柱 极性大的组分先流出
(2)凸形吸附等温线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吸附等温线 都有些弯曲而呈现凸形吸附等温线。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 固体吸附剂表面的不均一性。 例如硅胶表面上有几种吸附 能力不同的吸附中心——强的、较强的、弱的、极弱的 同一溶质分子总是先占据强的吸附中心,两者之间作 用力强,溶质分子被吸附得牢,吸附平衡常数K值大,迁 移速率慢;后占据弱的吸附中心,两者之间作用力弱,吸 附平衡常数K值小,迁移速率快,并依此类推。 显然,同一溶质分子具有不同的吸附平衡常数K,即具 有不同的迁移速率。在溶质分子集中的区域,吸附剂的所 有吸附中心达到吸附饱和,K值小,迁移速率快,先流出 色谱柱;在溶质分子稀少的区域,由于仅仅占据了强吸附 中心,K值大,迁移速率慢,后流出色谱柱。从而导致流 出曲线前沿陡峭,后沿拖尾,形成拖尾峰,且保留时间亦 随样品量的增加而减小。如图10-2B所示。
(2) 硅胶: 吸附能力稍弱于氧化铝,用于分离弱酸与中性物(如
有机酸、氨基酸、甾体等)。硅醇基是使硅胶有一 定吸附能力的活性基团。
三种存在形式:
O H Si OH Si O Si O H O Si
பைடு நூலகம்

Ⅰ 自由型
Ⅰ 束缚型Ⅰ
Ⅰ Ⅰ 活泼型Ⅰ
吸附能力 :Ⅲ >Ⅰ>Ⅱ 活性大小 :Ⅲ >Ⅰ>Ⅱ
(3) 聚酰胺:由酰胺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物质。
O CH2 CH2 CH2 CH2 CH2 C N H n
其吸附原理利用分子内酰胺基和羰基。 酰胺基中的羰基与酚类、黄酮类、酚类中的羟基或羧 基形成氢键; 酰胺基中的氨基与醌类、硝基类中的醌基、硝基形 成氢键而产生吸附作用。不同的化合物,由于活性基团 的种类、数目与位置的不同,形成氢键的能力不同,而 实现分离。 对位间位取代基均能形成氢键的,吸附力增大。邻位 基团间能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吸附力减小。芳香核具有较 多共轭键时,吸附力增大。
2. 吸附剂的活性:
氧化铝、硅胶的吸附力的大小, 还与其含水量有较大的关系:
表10-1 硅胶、氧化铝的含水量与活度级别的关系
硅胶含水量 (%) 0 5 15 25 38
氧化铝含水 量(%) 0 3 6 10 15
活度级别 Ⅰ Ⅱ Ⅲ Ⅳ Ⅴ
注意:吸附剂的吸附活性(能力)与活度级别的相反关系
活度级数 小 大
第10章
经典 液相色谱
§1 §2 §3 §4 §5 §6
LSC
LLC
ICE SCE TLC PC
经典液相色谱法包括经典柱色谱法和平面色谱 法,是在常压下靠重力或毛细作用输送流动相的色谱 方法。 经典色谱法与现代色谱法的区别主要在于输送流 动相方式、固定相种类和规格、分离效能、分析速度 和检测灵敏度等方面。 经典液相色谱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析速度 快。在药物研究、食品化学、环境化学、临床化学、 法检分析及化学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 在天然药物成分的鉴别、分离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 用,是中药鉴别的主要方法之一。
被分离物质的极性越大,被吸附剂吸附得越牢! 常见的化合物极性大小顺序: 烷烃 < 烯烃 < 醚类 < 硝基化合物 < 二甲胺 < 脂类 < 酮类
< 醛类 < 硫醇 < 胺类 < 酰胺 < 醇类 < 酚类 < 羧酸类
被分离物质的极性与结构的关系 (1) 基本母核相同 , 基团极性愈大 , 分子极性愈大。 基本母核相同 , 极性基团数目愈多 , 分子极性愈大。
2.加样与洗脱
加样的方法有三种:①试样配成浓溶液,用吸管轻轻沿管 壁加入柱内,然后加流动相洗脱。 ② 试样溶液 0.5~1g 吸附剂 挥干溶剂 吸附了样品的吸附剂 ③用一块比色谱柱内径略小的圆形滤纸吸附试样溶液,待溶 剂挥发后,加入柱内,然后加流动相洗脱。
洗脱时,应连续不断地加入洗脱剂,切勿断流。 并调节 一定的流速。 3.检出 可以通过分段收集流出液,采用相应的物理和化学方法 进行检出。 对有色混合物,很容易观察化合物的分离情况,对无色 物质,可用紫外光观察荧光色带而检出。也可用荧光吸附 剂,通过荧光熄灭定位。
2吸附等温线
一定温度与压力下,某组分在吸附剂表面吸附平衡,该 组分在两相中的浓度相关曲线。
(1)线性吸附等温线 吸附平衡常数K为一定值时,则吸 附等温线为线型。即达到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Cs与其在流动相中的浓度Cm 成正比(Cs=KCm),直线的 斜率为K。 线型吸附等温线是理想的等温线,同一种溶质的平衡常 数K与溶液的浓度无关,即K为一常数。组分流出速度不受 浓度的影响,故在洗脱或展开时,同一溶质分子在柱内具 有相同的迁移速率,能得到左右对称的流出曲线。如图102A所示。
一、基本原理 1.吸附与吸附平衡 吸附是指 溶质分子与吸附剂分子之间所 存在的某些化学作用力而被吸 附在吸附剂的表面。 吸附过程则是试样中溶质分 子(X)与流动相分子(Y)争 夺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的过程 ,即为竞争吸附过程 (图10-1 )。
Xm + nYa
吸附 解吸附
Xa + nYm
图10-1 吸附色谱示意图 m.流动相 a.吸附剂 Xm.流 动相中溶质分子 Ym.流动相分 子 Xa.被吸附的溶质分子
(2) 分子双键多, 吸附力 ↑, 共轭度↑, 吸附性↑ 。
(3) 空间排列 , 影响极性。
如:
OH C O O H O
<
HO
C OH
2. 吸附剂的活性: 吸附剂的活性↑大,对被测组分的吸附能力↑强 被分离物质的极性 吸附剂活性 大 应选 → 小 防吸附太牢,难洗脱 小 应选→ 大 防tR太小,不易分离
第2节 液~液分配柱色谱法(LLC)
1940年英国人Maritin (马丁) , Sngger(辛格) 分配色谱获诺 贝尔奖金。1952年两人再度合作,发明气相色谱。 经 典 的 液 — 液 分 配 色 谱 (liquid 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LLC)是将某种溶剂(固定液)涂布在 多孔微粒的表面或纸纤维上,形成一层液膜,构成固定相 。多孔微粒或纸纤维称为支持剂(solid support)或载体 (carrier)、担体。 一、 基本原理: 有些强极性化合物, 能被吸附剂强烈吸附, 即使使用 洗脱能力很强的流动相也难推动, 从而使吸附色谱无法分离。 为克服之,发明了液—液色谱。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 K = Cs / Cm
二、 吸附剂
对吸附剂的要求: (1)表面积大,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2)不应与流动相发生化学反应。 (3)粒度要细,一般要150目。 1. 吸附剂:常用的有:氧化铝、聚酰胺、硅胶等。
酸性pH = 5~4 分离酸性物质. 如氨基酸
氧化铝 分离生物碱. 如挥发油,甾体等 分离碱性. 如生物碱
(1) 中性pH = 7.5 碱性pH =9~10
五、操作方法
1.固定液的涂布与装柱 装柱前,首先将固定液与载体混合。如果用硅胶、纤维素 等作载体时,可直接称出一定量的载体,再加入一定比例的 固定液,混匀后即可装柱。
2.加样和洗脱
第3节. 离子交换色谱
固定相: 离子交换树脂 流动相: 水溶液或缓冲液 分离机制: 差速迁移 分离对象: 离子化合物 (一)树脂分类: 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
3. 流动相: 流动相极性↑大,对被测组分的洗脱能力↑大 常用流动相极性强弱顺序: 石油醚 < 环己烷 < 四氯化碳 < 苯 < 甲苯几 < 乙醚 < 氯仿 < 醋酸乙酯 < 正丁醇 < 丙醇 < 乙醇、甲醇 < 水
被分离物质的极性 吸附剂活性 流动相极性
大 小
小 大
大 小
以上三方面只是一般性原则 , 至于使用哪种 , 要由实验来 摸索。流动相选择灵活性很大 , 往往可用一元 , 配两元或三 元。也可采用梯度洗脱等技术 。
图10-3 关系
化合物极性\吸附剂活度和洗脱剂极性间的
四、操作方法
1.色谱柱的制备
内径与柱长的比例,一般在1:10~20之间. 颗粒大小一般应在100~200目 样品重量:氧化铝重量=1:20~50,对于难分离化合物, 氧化铝用量可增加至100~200倍; 硅胶作固定相其比例一般为1:30~60,如为难分离化合 物,可高达1:500~1000。 (1)玻璃柱 干法装柱 湿法装柱 (2)尼龙柱
含水量 少 多
活性 大 小
吸附能力 强 弱
所以,加热除水,活性提高,吸附力加强。 加一定水,活性下降,吸附力减弱。 活化:105~110℃加热除水为活化。 脱活:加一定水份,降低活性。
三、色谱条件的选择 • 由于吸附剂的种类有限,因此,当被分离物质、吸附剂种类 一定时,分离成败 的关键取决于流动相的选择 流动相又称洗脱剂、展开剂或移动相。 要求: 1. 纯度高 2. 稳定(对样品和吸附剂不反应) 3. 对样品溶解度大 4. 粘度小(易洗脱)。 1. 被分离物质的极性
吸附平衡常数: Ka =
[Xa][Ym]
n
[Xm][Ya] n
由于流动相分子是大量的,所以[Ym]/ [Ya ]可视为常数。
∴ K
R
X a X a / Sa Cs X m X m / Vm Cm
(10-2)
S a为吸附剂的表面积, Vm 为流动相的体积,Cs为溶质在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