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开课优质课课件语文:2.11《咏物诗四首》课件(5)(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咏物诗四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子规是诗歌中常 用的意象,除了 顾况的《子规》 外,你还可以举 出其他例子吗?
哀 “ 怨 子 、凄 规 思凉 意” 归、 常 、哀 用 乡伤 寓 思、
时 人 不 识 凌 云 木 直头 深 草 里 而 今 渐 觉 出 蓬 蒿
小 松
, .
, ,
背景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 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 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 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 无门,一生潦倒。
归 纳
咏 物 诗 鉴 赏 的 步 骤 和 方 法
• ①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 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 ②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 ③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 点。 • ④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 ⑤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唯 有 牡 丹 真 国 色 花 开 时 节 动 京 城
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的方法鉴赏小松: 1、诗中小松有什么特点?
“刺头”:长满松针,又直又硬,锐不可挡,具有强大生 命力 “凌云”:成 材
• 2、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该诗通过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 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 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咏 物 诗 四 首
一 枝 一 叶 总 关 情
咏物诗——以客观事物为 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画 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 抒怀兴感的诗作。
一、学习目标:
• 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方法,以小组 学习的形式,运用咏物诗的鉴赏 方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培养健康的人格。
石竹诗 郑板桥 •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注:郑燮为官,爱民如子,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年, 然而出于对灾民的关心,擅自开仓赈济,确触犯了贪官 污吏的直接利益,被诬告罢官
咏物诗四首ppt14 粤教版
阴天 尺素 珍珠 红色 绿色 蓝色 桑梓 西楼 南园 秋雨 落叶 美酒 竹林 秋虫
咏物诗
◎【意象分析】 ◎【作者简介】
子 规
◎【诗歌鉴赏】
◎【意象拓展】
咏物诗
子 规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 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 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 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 愁杀行人归去船。
咏物诗
诗歌意象与诗歌形象
燕 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 猴猿 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 鹰 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 鱼 表现自由、闲适 乌鸦 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 沙鸥 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青鸟 指代情人的使者 太阳 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 细雨 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 细雨 潜移默化的教化 夕阳 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 月亮 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 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 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 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 ,冷清 霜 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雪 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 露 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暴雨 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 春风 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 西风 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浮云 表现游子漂泊、飘零 晴天 表现光明、欢娱 浓云 表现愁肠压抑
触动人们旅思乡愁和 各种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 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 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上片截取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枣花的香气,
缫车的响声,卖瓜人的悠然,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 的田园图画。 ◎下片则写作者本人,日高、路长更兼酒困,未 免倦极口渴,便敲门求饮。
这首诗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 (1)烘托手法的运用. 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分寸,写芍药" 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 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 一无是处, 这首诗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 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名花不如牡丹 之处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 烘托的手法. (2)比喻,拟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强诗 歌的艺术感染力.
优质课高三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咏物诗四首)课件(70张ppt)
其诗多为揭露现实黑暗为主。
【解题】 题目中“子规”即杜鹃,也叫怨鸟,布谷、 望帝、望帝魂、杜宇、杜宇魂、杜魄、杜宇 魄、蜀王魄、蜀帝魂、古帝魂、蜀鸟、蜀魄、 蜀魂、蜀鹃等。杜宇为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 周代末年,七国称王,杜宇始称帝于蜀,号 曰望帝。晚年时,洪水为患,蜀民不得安处, 杜宇虽然竭尽心力治水,但依然不能平息灾 难,因此忧心忡忡。后来,从下游的湖北地 区,来了一个叫鳖灵的人。他胸怀大志,胆 识过人,才略出众。
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 格节操、思想感情。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作者塑造 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步骤: 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 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5、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更要命的是,太平日子没过多久,四 乡竟然传来了流言,说杜宇把君主之 位禅让给开明,是因为在开明率众治 水期间,杜宇同开明的妻子发生了私 通,所以才羞惭让位的。这似乎反映 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富含的八卦精 神?流言传来,望帝杜宇是又气又急。 想不到一番好意竟然落得这样的诬蔑。 杜宇原本就上了年纪,又在长期的为 政中殚精竭虑,损害了健康,受此打 击,很快一病不起,含恨逝去。
他的魂魄不忍离开蜀地人民,于是化身为鸟, 昼夜鸣叫,声音凄切。而川中人民,也没有 忘记他们的君主,把这种鸟叫做“杜鹃”, 以表达对望帝杜宇的怀念。后来人们就用 “望帝啼鹃”比喻冤魂的悲鸣;用“杜鹃啼 血、子规啼血”等指杜鹃鸟的哀鸣。并且, 子规意象在古诗中常用为“凄凉、哀伤、哀 怨、思归、乡思”等意义。诗人以“子规” 为题,借子规化鸟悲啼,声明“若教恨魄皆 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意在指明世间冤 魂太多,表达对世道不公的不平之意。
语文选修第11课《咏物诗四首》课件.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一联,俗中见奇,翻出新意,说说此 句“新”在何处?
此诗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但这 一联以反诘的语气发问,由鸟及人,写 出了人世不平,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之 意,显得新奇感人,寓意深刻。
分析手法
①用典。采用杜宇化鸟的典故,来说明 杜宇冤亡、积怨之深。
② 反问。后两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 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1、分析意象:
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点?
新茎未遍半犹枯 高架支离倒复扶
还很柔弱,未完全复苏。
杂乱攀附,需要照顾。
若欲满盘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要想结出丰 硕的果实。
多加竹条, 扩大修缮
多扶持
小结:希望种葡萄之 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 培育,让它结出丰硕 果实。
分析手法:
1、托物言志 葡萄——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
牡丹:是我国特产,素有花王、百两金之贵 称。唐人认为牡丹是“万万花中第一 流”。 唐中书舍人李正封咏牡丹名句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国色 天香”就成了人们对牡丹的定评。
诗中牡丹有什么特点?这首诗借 赏牡丹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芍药:艳丽、妩媚,但是格调不高。 芙蕖:纯洁,但是寡情,孤芳自赏。
子规 葡萄
啼冤血屈出、不恨平身魄微小,不借苦同咏难情被子,,规蒙和抒受对发委黑了屈暗对而社历死会代之的遭人不受的满 时人重视,但不
半枯甘、支被离埋、没倒 。通过描绘葡萄生长状态和需要
柔弱、杂乱
人多加呵护培育,表达自己仕 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
用典反问 托物言志
比喻 托物言志
牡丹
真国色
高贵富丽、艳压 群芳、令人喜爱
“凌云”:成 材
2、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11+咏物诗四首+课件(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回到客房,宋之问回味着刚作的这首诗,觉得自己
的两句实在平常得很,老和尚那两句才真叫妙不可
言。第二天一清早,宋之问兴冲冲地去拜访老和尚,
可是里里外外怎么也不见老和尚的影子。他怅然若 失,一个人在附近徘徊着。这时一个中年和尚从他 身旁走过,宋之问忙上前把昨晚的情景描述了一番, 那和尚道:“噢,你打听的老僧就是著名诗人骆宾
文学家 、_________ 哲学家 。字 韩愈(768—824),唐代__________ 退之 ________ 。河阳 (今河南孟州 )人,祖籍昌黎,世称
韩昌黎。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 了长期的激烈斗争。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
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古文的发展
道路。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 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 奇崛的特点,对宋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蚍蜉撼大树 ,可笑不自量。 ⑤____________
(韩愈《调张籍》)
道是无晴却有晴 。 ⑥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竹枝词》)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便引诗情到碧霄 。 ⑧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莫道桑榆晚 ⑨________________ ,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吹尽狂沙始到金 。 ⑩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浪淘沙》)
宋之问反剪着双手,边走边吟,可下面的诗句一时 却接不上来。 不知不觉到了长廊尽头,他看见边上有一间敞着门 的僧房,微弱的烛光下,一个老和尚正在打坐。宋 之问正待开口招呼,那老和尚忽然抬眼问道:“年 轻人,这么晚了,为什么还苦吟不止?”宋之问照 实说来,老和尚道:“老衲倒有两句——”宋之问惊 喜地说:“请师傅见教。”老和尚缓缓地念了起来: “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宋之问一听,这两句 诗接得又自然又形象,忙连声称谢。老和尚微微一 笑,也不说什么。
咏物诗四首ppt课件五
咏 物 诗 歌 中 常 用 的 艺 术 手 法
烘
描摹情态类
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
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鹅》、刘禹锡的《
赏牡丹》
托物言志类
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
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韩愈的《葡萄》
咏物抒怀类
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
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如顾况
①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诗歌中 “子规”有什么特点?
❖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传说 周时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 魄化为子规鸟,啼声悲哀。
❖诗歌中的“子规”:“杜宇冤亡积有 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从这句诗中 我们知道杜宇虽然死了很久了,但是 由他化身的子规却长年啼血哀鸣,使 人悲痛扼腕。
中写下此诗与朋友共勉。
《葡萄》鉴赏材料
❖艺术手法关键词 ❖托物言志 ❖比喻
时自
人小
不刺
识头
凌 云
深 草
小
木里
,
,
直 待
而 今
松
凌渐
云觉
始出
道蓬
高蒿
,
.
物态环境人事特点
关心、爱护小松的人, 时时观察、比较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环境卑微
长满松针,又直又 硬,锐不可挡,具 有强大生命力
由小转大、 发展变化
一
枝
咏一
物叶
诗 四 首
总 关
情
咏物诗——以客观事物为 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画 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 抒怀兴感的诗作。
感知
第一步.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四 首诗。 第二步.由各小组按照自己的 方式每个小组朗诵一首诗。
高中语文 《咏物诗四首》课件 粤教版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 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 的悲剧形象。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莫辞添竹引龙须。
多加竹条, 扩大修缮
多扶持
精选课件
小结:希望种葡萄之 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 培育,让它结出丰硕 果实。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 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 好朋友张署的。诗 人于贞元十九年十 二月被贬阳山县, 当时张署也被贬。 元和无年二人遇赦 同赴江陵待命。诗 人在旅途中写下此 诗与朋友共勉。
蜀魄千年尚怨谁,声声啼血向花枝。(罗邺《闻子规》 )
精选课件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一联,俗中见奇,翻出新意,说说此 句“新”在何处?
此诗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但 这一联以反诘的语气发问,由鸟及人, 写出了人世不平,表达了诗人愤世嫉 俗之意,显得新奇感人,寓意深刻。
精选课件
景物特征 啼血
其诗多为揭露现实黑暗为主。精选课件
子规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
精选课件
教师提示: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 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 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 悲凄。“积”体现时间之久,“啼血” 表现冤恨之长。
精选课件
小知识:子规
精选课件
步骤:
1、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 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松:幼时被人们忽略,长大后才被人们称赞。 感情:批判世人目光短浅,不识人才。
咏物诗小结
1、咏物诗作用: 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托物讽喻等。 2、常见手法: 比喻、拟人、象征、烘托等。 3、鉴赏方法:
(1)概括物象特征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联系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有关咏物诗
• •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 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 唐1455首,晚唐3556首。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 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 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 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自读提示
1、所咏之物有何特点? 2、寄寓了诗人什么感情?如何寄寓的?
新茎未遍半犹枯, 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 托物言 莫辞添竹引龙须。 志
人援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1、侧面烘托 花开时节动京城。 2、拟人、比喻
牡丹:姿容最美,既不过于 妖艳,也不过于俗气。 感情:喜爱、赞美牡丹。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借松写人 托物讽喻 直待凌云始道高。
刘长卿 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万古惟留楚客悲。 (感慨贾谊悲惨命运) 寒林空见日斜时。 (贾谊宅萧条冷落景象) 湘水无情吊岂知? (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 怜君何事到天涯! (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景中寓情、双关手法 写诗人经过贾谊旧宅 时的悲凉心情,抒发自 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品诗之法
• • • • • • • 1、知人论世 2、诵读感悟 3、了解句意 4、细品内涵 5、分析技巧 6、把握主旨 7、熟读成诵
子规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反诘语气 由鸟及人 何树何山著子规?
子规:长年啼血哀鸣,使人闻之悲凉。 感情:对历代蒙冤而死之人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不 满。
葡萄
韩愈
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 朋友张署的。诗人于贞 元十九年十二月被贬阳 葡萄:开始长新枝但并未完全复苏, 山县,当时张署也被贬。 元和无年二人遇赦同赴 需 江陵待命。诗人在旅途 要人来多加竹条扶上架子。 中写下此诗与朋友共勉。感情: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
怀古咏史诗
• 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迹、史事的咏叹,抒 发其内心复杂的情感的诗歌。 • 例:《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题乌江亭》、《贾生》 • 特点:1、“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 2、借助诗歌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托古讽今、 托古寄慨、评说历史事件和人物。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 秋草独寻人去后, 汉文有道恩犹薄, 寂寂江山摇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