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考试重点整理版3
《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
![《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5fa1c40dd36a32d737581a2.png)
《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神经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神经生理学是生理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的功能。
同神经生物学、心理学、神经病学、临床神经生理学、电生理学、行为学和神经解剖学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要求考生深入了解各部分的基本概念,系统地掌握各部分的主要理论及其实验方法,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中去。
考试内容及要求: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2、熟悉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过程3、掌握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各种机制4、了解肌细胞的收缩机制二、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1、熟悉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类2、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和功能三、神经元的信息传递1、熟悉突触传递的定义、分类和相关术语2、掌握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定义、分类和组成3、了解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四、感觉系统总论1、掌握感觉和感觉器官一般概念2、了解感受器信号及感觉信息的编码3、了解感觉通路中的信号编码和处理4、掌握感知觉的一般规律五、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1、熟悉躯体感觉的传入通路、皮层代表区和各种躯体感觉的特点2、了解内脏感觉的传入通路、皮层代表区和各种内脏感觉的特点3、熟悉视觉、听觉的传入通路、皮层代表区和功能特点4、了解平衡感觉、嗅觉和味觉的一般概念六、痛觉及其调制1、掌握损伤性刺激引起伤害性感受器兴奋的机制2、熟悉脊髓背角作为痛觉初级中枢的作用3、了解伤害性信息传到脑的几条上行传到通路4、熟悉丘脑作为痛觉整合中枢的作用5、掌握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的节段性调制6、熟悉脑高级中枢对背角伤害性信息传递的下行调制七、大脑皮层的运动功能1、掌握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2、熟悉初级运动皮层和前运动区的定义和作用3、了解皮层神经元的组成4、掌握初级运动皮层和皮层脊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5、了解大脑皮层运动区的传入6、了解初级运动皮层的运动参数编码过程7、熟悉辅助运动区和前运动皮层的运动功能8、了解后顶叶皮层在运动中的作用9、熟悉姿势的中枢调节10、了解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八、内环境恒定和神经内分泌功能1、熟悉神经体液整合作用的机制2、了解神经分泌的概念和肽能神经元的组成和作用3、了解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4、了解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其他神经反应及行为的整合作用5、了解内环境恒定的节律性特征6、掌握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九、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了解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十、边缘系统与动机及情绪活动1、了解边缘系统的形成2、掌握动机的概念及其和边缘系统的关系3、掌握情绪的概念及其和边缘系统的关系4、了解本能行为的神经调节十一、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1、了解脑电、脑电图和皮层诱发电位的概念2、掌握觉醒与睡眠的机制和脑电特征十二、学习与记忆1、熟悉学习记忆的分类2、熟悉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3、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的关系4、了解记忆定位和记忆障碍的机制十三、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1、了解语言的一侧优势现象2、掌握几种常见语言障碍的表现和机制3、了解失用症、面容失认症的一般概念参考书目:1、《神经科学》,韩济生,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年版2、《神经生物学》,于龙川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3、《神经生物学》,寿天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神经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神经生物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b71522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7.png)
神经生物学知识点总结神经生物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和发育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神经细胞、神经网络、神经递质等。
本文将对神经生物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神经细胞结构与功能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主要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
细胞体内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负责细胞的代谢和调控活动。
树突负责接收其他神经细胞的输入信息,轴突负责传递神经冲动,而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
2. 神经系统的分层结构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神经节)。
中枢神经系统负责整体的调控和控制,而周围神经系统则将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或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出来。
3. 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是神经细胞内部产生的电信号,可以在神经细胞内传导,也可以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
神经冲动的传导是由离子通道的开闭所控制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端时,会释放出神经递质,通过突触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4. 突触可塑性突触可塑性是指神经元之间连接强度的可变性。
它可以通过长期增强或长期抑制来增加或减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突触可塑性在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5.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冲动在突触传递时释放的化学物质,它可以兴奋或抑制相邻神经元。
常见的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和谷氨酸等。
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清除是神经信号传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6. 神经发育神经发育是指神经系统在胚胎和幼年阶段形成和成熟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包括神经细胞的生成、迁移和分化,以及神经突触的形成和重塑。
神经发育的异常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7.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神经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和脊髓灰质炎)以及神经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神经生物学的异常有关。
总结:神经生物学牵涉到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的分层结构、神经冲动的传导、突触可塑性、神经递质、神经发育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方面。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e89c28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a.png)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神经生物学复习题神经生物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涉及到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运作机制。
在复习神经生物学的过程中,解答一些复习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常见的神经生物学复习题吧!1.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它由哪些部分组成?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
树突是神经元的接收器,用于接收其他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息。
轴突是神经元的传导器,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点。
2. 神经冲动是如何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神经冲动是通过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端时,它会触发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从而将信息传递下去。
3. 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在神经冲动传递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兴奋性突触会增强神经冲动的传递,使下一个神经元更容易被激活。
而抑制性突触则会减弱神经冲动的传递,使下一个神经元更难被激活。
4. 神经递质是如何参与神经冲动传递的?神经递质是神经冲动传递过程中的关键物质。
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端时,它会触发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从而将信息传递下去。
不同的神经递质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中起到兴奋肌肉的作用。
5. 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是如何形成连接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通过突触形成的。
在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会不断生长,并寻找适合的突触连接。
这个过程被称为突触形成。
突触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接受,以及突触结构的稳定性。
6. 神经系统中的可塑性是什么意思?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指的是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可改变性。
这种可塑性使得神经系统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学习和记忆等功能得以实现。
神经可塑性主要有两种形式:突触可塑性和结构可塑性。
神经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神经生物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3ffecc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e.png)
神经生物学知识点总结神经生物学是关于神经系统的科学领域,涉及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发生、发育、疾病等各方面知识。
本文将从细胞水平、单元回路水平、神经系统水平三个方面,总结一些常见的神经生物学知识点。
细胞水平1.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元。
其主要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等。
树突主要接收神经冲动,而轴突则在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元的典型结构有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连接。
2.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的非神经元细胞,主要具有支持、保护神经元的功能。
与神经元相比,神经胶质细胞数量更多。
其中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密集胶质细胞是三种常见的胶质细胞。
3.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神经元在兴奋状态下产生的一种电信号。
其产生主要是由于神经元的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的开关机制。
动作电位具有特定的形态和时间序列特征,可以被记录和分析。
4. 突触传递突触传递是一种神经信号传递方式,由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影响相邻神经元或肌肉、腺体等靶细胞。
突触传递主要包括化学突触传递和电子突触传递两种方式,前者是通过神经递质介导的,后者是通过电流通过直接传递关节隙。
5. 突触可塑性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传递能力的改变。
其主要形式包括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
LTP和LTD的产生机制包括突触前活动变化、突触后细胞膜电位变化和神经递质浓度变化等。
单元回路水平1. 神经环路神经环路是由多个神经元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神经网络结构。
神经环路可以通过神经突触连接,从而形成复杂的功能。
常见的神经环路包括反射弧和中枢神经环路等。
2. 突触后势突触后势是当神经元被兴奋后,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形成的一种延迟激活现象。
突触后势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因不同的突触类型而异,但是它可以影响神经元的电活动,从而影响神经网络的功能。
3. 网络动力学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回路具有复杂的动力学特性。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81ed43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3.png)
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神经生物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篇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一、名词解释:神经元突触神经胶质细胞二、问答题:1. 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类型?2. 简述突触的分类。
3. 试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
4. 试述电突触的结构特征。
5. 神经胶质细胞分为几种类型?第二章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和静息电位一、名词解释:静息电位极化去极化超极化二、问答题:1. 神经元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哪些?2.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特性是什么?3. 简述钠钾泵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
4. 比较生物电记录技术的细胞外记录和细胞内记录。
5. 静息膜电位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6. 综述静息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7. 简述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
第三章神经电信号和动作电位一、名词解释:局部电位突触电位阈电位动作电位离子电导兴奋兴奋性阈强度二、问答题:1. 离子学说的要点是什么?2. 简述局部电位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离子机制。
3. 简述动作电位的特征。
4. 简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条件及依据是什么?5. 综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6. 综述动作电位-后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7. 试以阈电位概念解释动作电位的触发机制。
8. 试述神经元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神经电信号的传递一、名词解释:化学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整合突触可塑性二、问答题:1. 简述神经电信号传递及其传递方式2. 试述化学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3. 比较EPSP和IPSP的产生及其特征。
4. 简述突触后电位的整合。
5. 简述突触传递的调制方式。
6. 简述突触可塑性及其产生机制。
7. 简述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机制及作用。
第五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一、名词解释: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戴尔原则二、问答题:1. 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哪些?2. 确定神经递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3. 简述Ca2+在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神经生物复习重点
![神经生物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885d15227916888486d75b.png)
神经生物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感觉:客体现实的个别特征在人脑的反应。
2.性别假定:分辨别人是与自己同性别还是异性别。
3.僵立反应:人或动物遇到危险时逃避攻击的行为反应,遇到危险时僵立直至危险穿过安全区,一般然后会突然逃跑。
4.应激的警觉阶段:即刻产生的对危险的短时程效应,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产生攻击或逃跑的选择反应,当应激刺激终止,副交感神经系统接管,使机体恢复至应激前状态。
5.应激的抗拒阶段:应激的第二个阶段,发生长时程的代谢调整,持续的应激刺激最终引起TSH和生长激素分泌下降,性和生殖过程被抑制。
6.飞行时差反应:跨时区旅行硬气的日周期节律相序改变。
睡眠觉醒节律会在48小时内恢复,而体温节律需要较长时间。
7.三原色理论:视网膜存在三种不同的感光细胞,分别对应短中长波光敏感,收到不同刺激产生不同兴奋状态,进而在中枢引起某种颜色知觉。
8.开胃物效应:餐前开胃物增加进食量,可能与头期效应有关。
9.性别认同:对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的心理和主观感受。
10.习得性味道厌恶:由于进食后产生疾病,而对该食物产生厌恶。
11.焦虑障碍: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状态。
12.离子通道选择性:每一种通道只对一种或几种离子有较大的通透能力,对其他的离子则不允许或不易通透。
13.神经管:由神经外胚层管构成的原始胚胎中的中枢神经系统。
14.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的支持细胞。
15.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特化的接触区域。
16.抑郁症: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低下、思维能力降低。
17.神经生物学:当今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之一,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精神病的发生机理。
18.神经元树突和轴突:神经元胞体的延伸部分,树突为神经元的输入通道,将其他神经元所接收的动作电位传送至细胞本体,轴突为输出通道,传递细胞本体的动作电位至突触。
19.非匹配样本任务:人类遗忘症的动物模型,猴子为了取到一个食物奖励而移开一个样本物体,一段时间延缓后,猴子要移开与先前样本不同的物体才能得到食物。
神经生物学要点
![神经生物学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03d25c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e.png)
神经⽣物学要点1、下丘脑的⾃稳态调节(1) 体液反应(Humoral response):下丘脑神经元通过刺激或抑制垂体激素释放⼊⾎,对感觉信号作出反应。
(2) 内脏运动反应(Visceromotor response):下丘脑神经元通过调节⾃主神经系统(ANS)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输出的平衡,对感觉信号做出反应。
(3) 躯体运动反应(Somatic motor response):下丘脑神经元,尤其是下丘脑外侧区的神经元,通过激发适当的躯体运动⾏为,对感觉信号做出反应,即激发动机性⾏为(Motivated behavior)。
2、下丘脑与摄⾷双侧损毁⼤⿏的下丘脑引起的摄⾷⾏为和体重变化。
⼈类(a)损毁下丘脑外侧区引起的以厌⾷为特征的下丘脑外侧区综合征。
(b)损毁下丘脑腹内侧区引起的以肥胖为特征的下丘脑腹内侧区综合征脂肪细胞释放激素⽔平下降下丘脑视周神经监测神经元下丘脑外侧区摄⾷神经元摄⾷(空格⽤箭头表⽰)⼈脑冠状切⾯,部分显⽰控制摄⾷⾏为的3对重要核团:⼸状核,室旁核和下丘脑外侧区。
下丘脑的致厌⾷肽和促⾷欲肽2、多巴胺在动机形成中的作⽤脑⽪层边缘叶的多巴胺系统。
动物⾏为-摄⾷,被以⼀些⽅式刺激多巴胺在基底前脑区释放⽽激发起来---快感奖赏有关。
3、脑内奖赏系统⾃然奖赏包括摄⾷、饮⽔和性⾏为;依赖性药物奖赏隔区:位于侧脑室下⽅的前脑喙部。
病⼈选择⾃我刺激的位点。
4、多巴胺能系统为奖赏系统的神经基础中枢神经多巴胺系统主要有三条通路⿊质-纹状体通路(nigrostriatal pathway)中脑⽪层通路(mesocortical pathway)中脑边缘通路(mesolimbic pathway5、药物依赖与成瘾的危害急性中毒戒断综合症⼈格改变感染社会功能损失其它⾝⼼障碍6、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神经元细胞⾻架异常轴突:单⼀,起于轴丘(axon hillock);不含粗⾯内质⽹,仅有少量游离核糖体,不能合成蛋⽩质;⼤量的细胞⾻架,参与轴浆运输;其末端称为轴突终末(axon terminal),包含众多的突触⼩泡,参与递质的释放。
神经生物学期末重点
![神经生物学期末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2889f96c175f0e7dd13788.png)
1.静息电位:神经元及其它可兴奋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2.A P:指给细胞一次有效刺激,在细胞膜RP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而可逆的、可向远处传播的电位波动。
3.阈电位:在外界有效刺激(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下,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时,产生动作电位,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4.阈强度:能引起膜发生去极化并达到临界值产生动作电位的外界刺激强度。
5.神经发育关键期(敏感期)所谓神经发育关键期(敏感期),就是神经系统的某种机能在某个时期突然快速发展,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比如由于环境剥夺等原因妨碍了该机能的正常发展,导致永久的、不可逆的功能缺陷,以后这种机能几乎无法修复、弥补。
出生前关键期:通常导致器质性缺陷出生后关键期:通常导致功能性缺陷(如弱视等)6.印记(imprinting):是指某些动物在初生婴幼期间对环境刺激所表现的一种原始而快速的学习方式。
7.Hebbian theory 赫布理论:即突触前神经元向突触后神经元的持续重复的刺激可以导致突触传递效能的增加。
8.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 NMJ):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和骨骼肌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突触链接,是一种外周神经系统胆碱能突触。
9.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s,NTs):由神经元合成并由突触释放参与突触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
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进行电—化学—电信号的转换。
10.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调节性神经递质),可调节膜电位、兴奋度,也可调控其突触后神经元的递质释放。
11.光遗传学(Optogenetics)一类通过用光激活遗传编码的效应物来操纵神经元活性的方法,效应物通常是微生物的视蛋白,光遗传学能够在毫秒量级的时间内准确控制遗传学上靶定的特定神经元活性。
12.传导通路:传导通路是复杂反射弧的一部分,有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之分。
总体来说,它们分别是反射弧组成中的传入和传出部分,一般要涉及最高中枢大脑皮质。
神经生物学 复习题
![神经生物学 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16b7d6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b.png)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神经生物学复习题神经生物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和发展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到神经元、突触传递、神经调节、感觉和运动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一些神经生物学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的知识。
1. 什么是神经元?它的结构有哪些重要组成部分?2. 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是如何产生的?请描述整个过程。
3.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什么机制实现的?简要描述突触传递的过程。
4. 神经递质是什么?它在神经传递中的作用是什么?5.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神经递质,并描述它们的功能。
6. 神经调节是指什么?它与神经传递有何不同?7. 请描述感觉传递的过程。
包括感觉器官、感觉神经元和大脑的相互作用。
8. 运动传递是指什么?请描述运动神经元和肌肉之间的相互作用。
9. 神经发育是指什么?请简要描述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
10.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并描述它们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11. 请简要介绍一下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12. 神经可塑性是指什么?请描述它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作用。
13. 什么是神经退行性疾病?请描述几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14. 神经生物学与其他学科有哪些交叉点?请举例说明。
15. 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对于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有何意义?这些复习题涵盖了神经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神经元结构与功能、突触传递、神经调节、感觉和运动等内容。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巩固相关知识,并对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神经生物学作为一门复杂而又关键的学科,对于人类的认知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感觉和行为,并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神经生物学的发展也为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希望这些复习题能够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神经生物学的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神经生物学作为一门前沿的学科,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探索和解答。
神经生理学必考重点
![神经生理学必考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271d9a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f.png)
神经生理学必考重点
本文档将介绍神经生理学的必考重点知识。
提供以下内容:
1. 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
2. 神经传导
3. 突触传递
4. 神经调控
5. 神经系统疾病
1. 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
- 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
-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传递和处理信息
- 神经纤维的类型:传入纤维(感觉神经元)、传出纤维(运动神经元)
2. 神经传导
- 神经冲动传导:静息态、阈值、动作电位、盐度传导
- 髓鞘化和未髓鞘化纤维:传导速度和效率的区别
- 神经传导速度的调节:髓鞘厚度、轴突直径、温度等因素
3. 突触传递
- 突触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 突触传递的过程:神经递质的释放、接受体的结合、电位变化
- 突触传递的类型:化学性和电性突触
4. 神经调控
- 神经递质的种类和功能: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 神经调控的方式: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系统
- 神经调控的重要概念:神经回路、神经网络
5. 神经系统疾病
-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中风等
-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机制:细胞死亡、突触失调、神经元损伤
-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影像学检查、药物治疗、手术干预
以上是神经生理学的必考重点知识概述,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课堂讲义。
神经生物学考试重点
![神经生物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171413866fb84ae45c8d62.png)
19世纪神经电缆论 benjiamin franklin《电的试验和观察》1809年Gall颅像学理论1861年Broca从失语症病人中启发1839年Schwann提出了“细胞理论”1865年 Otto Deiters提出的神经元模型神经科学分析四个层次:分子、细胞、系统、行为、认知神经科学模式动物:猴、犬类、鼠类果蝇,猫,兔神经系统都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胞体和突起。
按功能分为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中间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分为星状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管膜细胞功能:①支持、绝缘、保护和修复作用②营养和物质代谢的作用③对离子、递质的调节和免疫功能④在发育中神经细胞沿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起迁移第二章RP是指神经元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30~-90mV证明RP的实验:(甲)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外,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外无电位差。
(乙)当A电极位于细胞膜外, B电极插入膜内时,有电位改变,证明膜内、外间有电位差。
(丙)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内,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内无电位差。
膜电位:因电位差存在于膜的两侧所以又称为膜电位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静息状态下①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②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K+ ≥ Na+, K+ ≥ Cl- , A-≈0;[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A-]i不能向膜外扩散;[K+]i↓、[A-]i↑→膜内电位↓(负电场)[K+]o↑→膜内电位↑(正电场);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RP,RP的产生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
∴RP=K+的平衡电位Nernst公式的计算EK=RT/ZF•ln[K+]O/[K+]i =59.5 log[K+]O/[K+]i若[K+]I=0,则Em=0;[K+]I逐渐增加,则Em逐渐增加,若[K+]o>>[K+]i,则膜内部电位变正。
神经生物学考试重点
![神经生物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171413866fb84ae45c8d62.png)
19世纪神经电缆论 benjiamin franklin《电的试验和观察》1809年Gall颅像学理论1861年Broca从失语症病人中启发1839年Schwann提出了“细胞理论”1865年 Otto Deiters提出的神经元模型神经科学分析四个层次:分子、细胞、系统、行为、认知神经科学模式动物:猴、犬类、鼠类果蝇,猫,兔神经系统都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胞体和突起。
按功能分为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中间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分为星状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管膜细胞功能:①支持、绝缘、保护和修复作用②营养和物质代谢的作用③对离子、递质的调节和免疫功能④在发育中神经细胞沿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起迁移第二章RP是指神经元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30~-90mV证明RP的实验:(甲)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外,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外无电位差。
(乙)当A电极位于细胞膜外, B电极插入膜内时,有电位改变,证明膜内、外间有电位差。
(丙)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内,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内无电位差。
膜电位:因电位差存在于膜的两侧所以又称为膜电位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静息状态下①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②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K+ ≥ Na+, K+ ≥ Cl- , A-≈0;[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A-]i不能向膜外扩散;[K+]i↓、[A-]i↑→膜内电位↓(负电场)[K+]o↑→膜内电位↑(正电场);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RP,RP的产生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
∴RP=K+的平衡电位Nernst公式的计算EK=RT/ZF•ln[K+]O/[K+]i =59.5 log[K+]O/[K+]i若[K+]I=0,则Em=0;[K+]I逐渐增加,则Em逐渐增加,若[K+]o>>[K+]i,则膜内部电位变正。
神经生物学复习整理
![神经生物学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ef136e5dd3383c4bb4cd2da.png)
神经生物学:研究人和动物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神经回路和网络水平乃至系统和整体水平上阐明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基本活动规律的科学。
还研究各种神经和精神疾患的产生机理和预防、诊治方法。
神经元迁移:较早分化的较大神经元先迁移并形成最内层,依次顺序向外;而较晚分化的较小神经元则通过已形成的层次迁移并形成其外侧新的层次;故不论皮质的什么区域,其最内层总是最早分化,而最外层则最后分化。
神经肌肉接头是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在骨骼肌肌纤维上的接触点。
位于脊髓前角和脑干一些神经核内的运动神经元,向被它们支配的肌肉各发出一根很长的轴突,即神经纤维。
这些神经纤维在接近肌细胞,即肌纤维处,各自分出数十或百根以上的分支。
一根分支通常只终止于一根肌纤维上,形成1对1的神经肌肉接头。
从神经纤维传来的信号即通过接头传给肌纤维。
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特化的化学突触,其递质是乙酰胆碱(ACh)。
无脊椎动物如螯虾的神经肌肉接头的递质是谷氨酸(兴奋性纤维的递质)或γ-氨基丁酸(抑制性纤维的递质)。
电突触经由缝隙连接(gap junction)实现信号传递化学突触经由化学递质(neurotransmitter)实现信号传递化学突触传递:即经典突触传递,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性电信号(动作电位)诱发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跨过突触间隙而作用于突触后膜,进而改变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
K+的平衡电位:由K+扩散到膜外造成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将成为阻止K+外移的力量,而随着K+外移的增加,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也增大。
当促使K+外移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这两种力量达到平衡时,经膜的K+净通量为零,即K+外流和内流的量相等。
此时,膜两侧的电位差就稳定于某一数值不变,此电位差称为K+的平衡电位。
视皮层功能柱:具有相似视功能的细胞在厚度约为2,mm的视皮层内部以垂直于视皮层表面的方式呈柱状(或片状)分布。
其包括:方位功能柱、眼优势柱、颜色功能柱、空间频率柱等。
神经生物学重点复习版
![神经生物学重点复习版](https://img.taocdn.com/s3/m/0bbeee99b0717fd5360cdc7c.png)
第一篇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一、名词解释:1、神经元: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突触: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特异性功能接触部位称之为突触。
3、神经胶质细胞:是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除了神经元以外的所有细胞。
具有支持、滋养神经元的作用,也有吸收和调节某些活性物质的功能。
二、问答题:1. 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类型?神经元的主要结构包括胞体(营养和代谢中心)、树突(接受、传导兴奋)、轴突(产生、传导兴奋)。
分类:1)、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类: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2)、根据树突分类:①按树突的分布情况分类:双花束细胞、a细胞、锥体细胞、星形细胞。
②按树突是否有棘突:有棘神经元、无棘神经元。
③按树突的构型:同类树突、异类树突、特异树突神经元。
3)、根据轴突的长度分类:高尔基I型神经元、高尔基II型神经元。
4)、根据功能联系分类:初级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5)、根据神经元的作用分类: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
6)、根据神经递质分类:胆碱能神经元、单胺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
2. 简述突触的分类。
突触: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特异性功能接触部位称之为突触。
分类:1)、根据突触连接的成分分类:轴—体、轴—树、轴—轴三种最为主要。
2)、根据突触连接的方式分类:依傍性突触、包围性突触。
3)、根据突触连接的界面分类:I型突触(非对称性突触)、II型突触(对称性突触)。
4)、根据突触囊泡形态分类:S型突触、F型突触。
5)、根据突触的功能特异性分类: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
6)、根据突触的信息传递机制分类:化学突触、电突触。
3. 试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
化学突触:通过神经递质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突触。
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和突触间隙三部分构成。
1)、突触前成分:神经末梢膨大的部分,含有神经递质的囊泡状结构,是递质合成、贮存和释放的基本单位,也是神经递质量子释放的基础,可分为①无颗粒囊泡②颗粒囊泡。
【神经生物学】【考试重点】【懒人版】
![【神经生物学】【考试重点】【懒人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c3356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7.png)
●什么是神经生物学、它的范畴1.神经生物学是一门在各个水平,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发育、衰老、遗传等规律,以及疾病状态下神经系统的变化过程和机制的科学。
2.它涉及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发育神经生物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神经药理学、神经内科学、神经外科学、精神病学等等。
●什么是行为——有动机、有目的的行动●行为的决定因素——人类行为由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
●行为在诺贝尔得奖上的争论?●脑的基本结构、组成——脑包括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可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小延站在桥的中间端)●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系统,具有的1.共性: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骨架等2.神经元特性1)细胞轴突和树突2)特殊的结构(如突触)和化学信号(如神经递质)3)通过电化学突触相互联系4)不能复制5)膜内外的盐溶液;磷脂膜;跨膜蛋白质3.神经胶质细胞特性1)无突触。
2)与神经元不同,可终身具有分裂增殖的能力3)低电阻通路的缝隙连接,无动作电位4)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组织构筑的塑型、修复、参与血脑屏障的形成、物质转运对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等代谢的调节、维持微环境的稳定、通过对细胞间液中K+的缓冲作用影响神经活动、参与脑的免疫应答反应、神经元新生●细胞骨架:微管;神经丝;微丝1.微管:组成→微管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tau(与老年痴呆症相关)异二聚体为单位,有极性。
功能:细胞器的定位和物质运输2.微丝:成分→Actin肌动蛋白,组装需要ATP修饰蛋白,微丝是由球形-肌动蛋白形成的聚合体,生长锥运动3.神经丝: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调节细胞和轴突的大小和直径●什么是轴浆运输,它的分子马达?1.指化学物质和某些细胞器在神经元胞体和神经突起之间的运输,是双向性的。
1)快速轴浆运输顺向运输: 囊泡、线粒体等膜结构细胞器逆向运输:神经营养因子病毒如狂犬病毒、单纯疱疹病毒2)慢速轴浆运输顺向运输:胞浆中可溶性成分和细胞骨架成分2.分子马达:驱动蛋白动力蛋白3.应用:追踪脑内突触连接●髓鞘是什么?髓鞘是包裹在神经细胞轴突外面的一层膜,一般只出现在脊椎动物的轴突,在树突没有分布。
医学神经生物学复习重点
![医学神经生物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a17e3bf111f18583d05a21.png)
医学神经生物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神经肽:是泛指存在于神经组织并参与神经系统功能作用的内源性活性细胞,是一类特殊的信息物质。
2.快速突触传递:递质激活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通过对受体的变构作用使通道开放,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反应。
仅需几秒。
3.适宜刺激:用某种能量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
4.给光—中心细胞:光照射中心区引起细胞兴奋,光照射周围区则抑制此细胞。
用弥散光同时照射中心和周围,他们的反应倾向于彼此抵消,但以兴奋为主。
5.撤光—中心细胞:光照射中心区引起细胞抑制,光照射周围区则兴奋此细胞。
用弥散光同时照射中心和周围,他们的反应倾向于彼此抵消,但以抑制为主。
6.前馈性调节:是根据身体将要发生的平衡扰乱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7.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过程的结构。
8.感觉器的换能:接受能量刺激,并将所感受到的能量刺激转换成为电信号。
9.日节律:周期大约为24小时的生物节律。
10.膜电位:生物细胞以膜为界,膜内外的跨膜电位差。
11.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12.发生器电位:当感受器细胞和感觉神经末梢受到感觉刺激时,便产生与刺激强度相适应的非传导性电位变化,由此电位变化而产生向中冲动时,称为发生器电位。
13.突触:神经元之间实现信息传递的特异功能接触部位。
14.LTP:长时程增强,由于突触连续活动,而产生的可延续数小时,乃至数日的该突触活动的强增现象。
15.视色素的活化:当光照时,一个视紫红质接受一个光子后,其中的11-顺视黄醛变成全反视黄醛,使其与视蛋白分子分离,此过程视色素的活化。
16.感受野:是指所有能影响该神经元活动的感受器所组成的空间范围。
17.tryptophan hydroxylase:色氨酸羟化酶(TPH) 一种氧化酶,使色氨酸羟化成仅5—羟色氨酸;其催化作用需要O ,也需要四氢喋啶(PH )作为辅酶,TPH结构中含有Fe ,因此Fe 螯合剂可抑制其活性。
《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学习笔记重点
![《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学习笔记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2e8d11af1ffc4ffe47ac94.png)
神经科学一.神经科学导论1.你如何理解特定的脑功能定位于不同的脑区?实验性切除法验证:损毁脑的特定部位,并检查由此所引起的感觉和功能缺陷。
每一物种脑的结构和功能都反映了各自对环境的适应,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脑,可以得知不同脑区所具有的特定行为功能。
2.脑有哪些组织层次?你如何理解神经元是脑的基本功能单元?组织层次:分子,细胞,系统,行为和认知。
3.举例说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在进化上的保守性及对环境适应性;保守性:抢乌贼巨大轴突,神经电冲动传导,适用于人类。
如大鼠有机会重复自我摄取可卡因,也会明显成瘾。
因此,大鼠模型对研究成瘾药物对神经系统作用很有价值。
适应性:猴在树梢上跳跃与敏锐视觉,大鼠虽然“鼠目寸光”在洞中穿行与嘴边的触须。
二.突触传递1.电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特征;无脊椎动物电突触生理功能举例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s)结构:六个connexins(连接蛋白)形成一个通道,称之为connexon(连接孔), 两个connexon (各来自一个细胞) 形成一个gap junction (缝隙连接)通道。
通道的孔相对较大,直径1–2 nm, 足以允许细胞内离子及许多小分子有机分子透过其直接从一个细胞到另一个细胞。
功能特征:1,双向等效通过2,电耦合3,快速, 如是大的电突触则从不出错 (fail-safe) ,因此,一个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几乎同时会产生一个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
无脊椎动物举例:在无脊椎动物,如小龙虾,在介导逃跑反应的神经通路中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常常会看到有电突触。
2.化学突触的基本结构:相关结构名词的中英文及其意义;突触囊泡(synaptic vesicle)和分泌颗粒(secretory granule)的比较;突触前后组分的比较;基于结构的突触分类;外周化学突触神经肌接头的结构特征及功能意义;相关结构: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充满纤维状细胞外蛋白质混合物,这种细胞间基质的功能之一就是使突触前后细胞膜相互粘附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氨酸受体与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p307)
长时程增强L TP:给突触前纤维一个短暂的高频刺激后,突触传递效率和强度增加几倍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天保持这种增强的现象。
早期L TP:
▫Ca/CaM依赖的蛋白激酶II(CaMKII)
▫蛋白激酶C(PKC)
产生逆行信使(NO),促进突触前神经元递质的释放
CaMKII能触发在突触后膜上插入AMPA受体或增加谷氨酸受体通道的传导性•晚期L TP:3小时以上
▫蛋白激酶A(PKA)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
▫需要有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
•(在谷氨酸突触传递过程中,AMPA受体和NMDA受体都会被激活
▫AMPA受体介导的快速反应
▫NMDA受体介导的较慢但持续时间长的反应
•AMPA受体激活引起的去极化是移除阻滞在NMDA受体上的Mg2+所必需的•NMDA受体激活后,大量的胞外Ca2+进入细胞;
•由NMDA受体介导的神经递质传递较慢并且持续时间长)
胆碱能受体的分型、分布和作用机理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上两个是外周神经系统,后两个是中枢的)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儿茶酚胺的种类,合成途径(Tyrosine是酪氨酸)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脱羧酶(DDC)
多巴胺-β-羟化酶(DBH)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PNMT)(a-左旋多巴,b-多巴胺,c-去甲,d-肾上腺素)
•
•5-HT的降解代谢途径
失活
5-HT释放后,主要通过膜转运体重摄取
酶解
重摄取:
5-HT膜转运体属Na+/CI-依赖型转运体
5-HT被膜转运体摄入胞浆再经囊泡
单胺类转运体进入囊泡内储存
酶解:
5-HT →MAO →5-HIAA 主要酶解失活途经
5-HT →MAO →5-MIAA 病理情况HIOMT (5-甲氧基吲哚乙酸)
5-HT →AANMT →N-甲基5-羟色胺
芳香烃胺氮位甲基移位酶(AANMT)
5-HT →HIOMT →N-乙酰基-5-甲基5-HT(松果体) 5-HT氮位乙酰转移酶(褪黑素melato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