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劳动争议仲裁是一种通过法庭外的争议解决机制,解决劳动关系中的争议。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为劳动争议解决的机构,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劳动争议仲裁的公正、公平、高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的办案规则。
一、委员会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具备法律知识和劳动关系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组成,包括仲裁员、仲裁助理和行政人员。
仲裁员和仲裁助理应持有法律学士或以上学位并具备3年以上相关从业经验,行政人员应具备劳动关系管理经验。
二、案件立案1. 申请立案当劳动争议发生时,申请方应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书面申请。
申请书中应包括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住所、联系方式,以及争议事实、请求和证据等必要内容。
2. 立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在收到申请书后的3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予以受理,同时通知对方当事人。
三、调解程序1. 调解申请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任何一方可以随时提出调解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并安排调解程序。
2. 调解程序调解程序由仲裁员主持,当事人可以提供相关证据和陈述意见。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以公正、中立的态度推动调解,当事人如达成调解协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对协议进行确认。
四、仲裁程序1. 仲裁庭组建仲裁员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随机抽取,组成由1至3名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
仲裁助理可协助仲裁员进行案件审理。
2. 通知双方当事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仲裁庭的组建情况,并通知到庭日期、地点和要求提供的证据材料等。
3. 证据交换双方当事人应在规定期限内提供证据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和地点举行听证会,交换证据,并向仲裁庭进行陈述。
4. 仲裁裁决仲裁庭根据所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裁决。
裁决应在仲裁庭作出后30日内作出,并通知双方当事人。
五、执行程序1. 裁决的实施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仲裁裁决,法院将根据相关法律程序作出判决。
2. 裁决的履行情况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对裁决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对未能履行裁决的一方当事人依法进行处罚。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公布了修订后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以下分别简称《办案规则》《组织规则》)。
据此竞业限制期限内给予的经济补偿金、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等争议案件将被纳入终局裁决适用范围。
以下是WTT范文网wtt分享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快来看看吧。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以下简称争议)规范仲裁办案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下列争议的仲裁:(一)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二)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三)事业单位与其建立人事关系的工作人员之间因终止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社会团体与其建立人事关系的工作人员之间因终止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五)军队文职人员用人单位与聘用制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
第三条仲裁委员会处理争议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的原则先行调解及时裁决。
第四条仲裁委员会下设实体化的办事机构称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仲裁院)。
第五条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争议或者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优先立案优先审理。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六条发生争议的用人单位未办理营业执照、被吊销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到期继续经营、被责令关闭、被撤销以及用人单位解散、歇业不能承担相关责任的应当将用人单位和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者主管部门作为共同当事人。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办案规则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办案规则
1. 哎呀,咱要知道,申请仲裁那可是有规矩的呀!比如你得在规定时间内提出来嘛,就像你约了朋友见面,总不能太晚到呀!比如小王因为工资的事儿和公司闹矛盾了,他就得赶紧去申请仲裁,可不能拖拖拉拉的。
2. 仲裁庭组成也是有讲究的哟!那可不是随便乱来的,得公平公正呀!这就好比一场比赛,裁判得专业公正,才能让比赛顺利进行嘛!就说小张的那个仲裁案,仲裁庭的组成就让他很放心。
3. 调解可是很重要的一环呢!双方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多好呀,说不定问题就解决了呢!这就像好朋友闹别扭了,找个机会说开了,不就又和好了嘛!像小李和公司就是通过调解化解了矛盾。
4. 证据那可是关键啊!没证据你怎么能证明自己有理呀!这就跟打仗要有武器一样重要哇!就像小赵,他就是因为证据充分,在仲裁中占据了主动。
5. 仲裁程序咱得清楚呀!一步一步来,可不能乱了套。
这就像走迷宫,得按路线走,不然就迷路啦!老孙就是明白了程序,才顺顺利利进行仲裁的。
6. 回避制度也得有呀,得保证公正嘛!要是和一方有关系还参与仲裁,那像话吗?就像跑步比赛,裁判要是和一方认识还判他赢,那其他人能乐意吗?
7. 裁决可一定要公正合理呀!这是大家最关心的呀!要是裁决不公正,那大家的努力不都白费了嘛!就好比你努力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那多让人丧气呀!咱们都希望仲裁的裁决能让大家都满意。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办案规则非常重要,只有严格按照规则来,才能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让仲裁过程公平、公正、有序地进行。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一、仲裁机构和仲裁员:1.仲裁机构应当具备独立、公正、专业的资格,自行内设一个独立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负责受理和审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
2.仲裁员应当具备较高的法律知识和劳动争议仲裁实践经验,经过严格审查后,方可担任劳动争议仲裁员。
二、仲裁申请:1.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向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递交书面仲裁申请。
2.仲裁申请应当包含劳动争议的事实、理由以及请求,申请人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三、总结审理:1.仲裁庭在接受仲裁案件后,应当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听证。
2.听证应当公开进行,双方当事人有权出席并提出证据和辩论。
3.听证结束后,仲裁庭应当及时进行总结审理,进行事实和证据的评估,最终做出仲裁裁决。
四、仲裁决定:1.仲裁庭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仲裁决定。
2.仲裁决定应当明确提出事实、理由和裁决结果。
3.仲裁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并应当及时送达给当事人。
五、执行仲裁决定:1.仲裁决定被当事人接受的,应当遵守执行。
2.仲裁决定被当事人不接受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六、附则:1.本规则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同步废止原劳动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2.仲裁机构和仲裁员应严格遵守本规则的有关规定,不得违背职业操守。
3.双方当事人在仲裁程序中应当积极配合,提供真实的材料和证据。
4.本规则的解释权归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所有。
以上便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规范,可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促进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希望本规则的实施能够为劳动争议的解决提供更加公正、透明和高效的渠道。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以下简称争议),规范仲裁办案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下列争议的仲裁:(一)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二)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三)事业单位与其建立人事关系的工作人员之间因终止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社会团体与其建立人事关系的工作人员之间因终止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五)军队文职人员用人单位与聘用制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
第三条 仲裁委员会处理争议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的原则,先行调解,及时裁决。
第四条 仲裁委员会下设实体化的办事机构,称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仲裁院)。
第五条 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争议,或者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优先立案,优先审理。
第二章 一般规定第六条 发生争议的用人单位未办理营业执照、被吊销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到期继续经营、被责令关闭、被撤销以及用人单位解散、歇业,不能承担相关责任的,应当将用人单位和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者主管部门作为共同当事人。
第七条 劳动者与个人承包经营者发生争议,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应当将发包的组织和个人承包经营者作为共同当事人。
劳动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劳动争议仲裁办案规则一、劳动争议仲裁办案规则是什么1、劳动争议仲裁办案规则是,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的争议,或者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优先立案,优先审理。
仲裁委员会处理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应当按照三方原则组成仲裁庭处理。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尚未建立工会的,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产生的代表依法申请仲裁。
2、法律依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下列争议的仲裁:(一)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二)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三)事业单位与其建立人事关系的工作人员之间因终止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社会团体与其建立人事关系的工作人员之间因终止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五)军队文职人员用人单位与聘用制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
二、劳动仲裁的流程是什么劳动仲裁的流程如下:1、申请,当事人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仲裁;2、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3、开庭,仲裁庭调查事实、当事人双方举证质证、辩论、陈述最后意见等环节;4、调解,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5、裁决,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会及时作出裁决。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以下简称本规则),是根据《劳动争议仲裁法》(以下简称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旨在保障双方当事人之间正当的劳动权益,按照法定程序加以维护的一项行政规定。
二、仲裁委员会的成立根据《劳动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仲裁委员会在本省管辖范围内按照统一的管理机构组建:(一)主管劳动事务的部门;(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每个省份至少设立一个,由主管劳动事务的部门负责指定;(三)劳动争议仲裁庭,每个省份至少设立一个,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任命;(四)劳动争议仲裁员,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任命,依法办理劳动争议仲裁活动。
三、审理程序1、一般审理程序(一)受理程序。
劳动争议仲裁庭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可通过书面提出申请,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填写仲裁申请表,把仲裁申请等文件递交给仲裁庭,要求办理仲裁。
(二)审查程序。
劳动争议仲裁庭审查当事人的索赔要求、申请书面材料和有关证据,对不清楚的事实进行调查,了解事实和当事人的观点,以确定争议的范围和关键问题。
(三)开庭审理程序。
劳动争议仲裁庭根据具体情况,按照本规定的审理程序,召开仲裁庭,双方当事人各自就自己的索赔要求,提出争议事实和证据,进行陈述、质证和辩论,对申请人提出索赔要求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审查和核实。
(四)裁决程序。
劳动争议仲裁庭在审理结果明确后,做出中止或终结仲裁的裁决,并书面出具仲裁裁决书,在接到仲裁裁决书后,当事人可以采取提起诉讼、执行仲裁裁决等行动,以落实仲裁裁决书。
2、仲裁裁决案件程序(一)申请仲裁。
当事人可以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填写仲裁申请表,把仲裁申请等文件递交给仲裁庭,要求办理仲裁。
(二)审理程序。
仲裁庭审理仲裁裁决案件,双方当事人分别按照申请仲裁时的索赔要求,提出争议事实和证据,进行陈述、质证和辩论,仲裁庭进行审查和核实,以确定仲裁裁决的范围和关键问题。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 办案规则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办案规则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办案规则是为了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规范仲裁办案程序而制定的。
具体规则如下:1. 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
2. 处理原则:仲裁委员会处理争议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的原则,先行调解,及时裁决。
3. 仲裁委员会构成:仲裁委员会下设实体化的办事机构,称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仲裁院)。
4. 立案审查: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争议案件,仲裁委员会应当及时立案,优先审理。
对于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争议,或者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优先立案,优先审理。
5. 仲裁程序: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开庭、调解、裁决等环节。
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时应当提交书面申请书和相关证据材料。
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五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交答辩书和相关证据材料。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
是否延期由仲裁委决定。
6. 调解和裁决: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请求调解。
达成调解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
7. 撤诉和执行: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或者裁决书,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履行。
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8. 办案期限: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受理案件后六十日内结案;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
9. 特别规定:对于一些特殊的劳动争议案件,如军队文职人员用人单位与聘用制文职人员之间的争议等,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处理。
劳动人事争议 办案规则
劳动人事争议办案规则1.仲裁委员会应当有合法地位并且有足够的人员,以保证对劳动争议的快速、公正的处理。
2.仲裁员应当经过专门培训,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争议解决的规则和程序。
3.仲裁机构应当为当事人提供便利的仲裁服务,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当事人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二、申请仲裁1.当事人应当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出书面申请。
2.申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住所或地址;(2)争议的事实、理由和请求;(3)有关证明材料的清单。
3.仲裁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向申请人确认接受申请,并将一份确认书寄送给另一当事人。
三、仲裁程序1.仲裁程序应当公开、公正、迅速、简便。
2.仲裁员应当在开庭前熟悉案件材料,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请求,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调查和证明,秉承公正、公平的原则作出裁决。
3.仲裁裁决应当在仲裁结束后30日内作出,并送达双方当事人。
四、申请复议1.当事人不满意仲裁裁决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仲裁机构申请复议。
2.复议应当在收到申请后30日内作出,并送达当事人。
五、申请撤销1.当事人认为仲裁裁决违法、错误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
2.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申请后3个月内作出裁定,并通知当事人。
六、法律责任1.在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仲裁机构的工作,不得打压、打击当事人行使自己的权利。
2.仲裁员在审理案件中,应当秉承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得从事任何违法、违规行为。
3.违反上述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争议仲裁办案规则最新)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争议仲裁办案规则最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十三届第50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23年5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5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条例(2023年5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防第三章调解第四章仲裁第一节仲裁机构及仲裁员第二节仲裁管辖第三节仲裁参加人第四节仲裁程序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规范争议处理程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劳动人事争议的预防、调解和仲裁。
对劳动人事争议范围的界定依照国家劳动人事争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和仲裁等工作的领导,建立劳动人事争议预警机制和处理协调、考核机制,加强专业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组织协调处理跨地区、有影响的重大劳动人事争议,负责仲裁员的管理、培训等工作。
公安、司法行政、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税务、市场监管、地方总工会、用人单位代表组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金融机构等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相关工作。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第一条立案申请及受理1.1 申请受理(1) 当事人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时,应当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并按规定缴纳仲裁费用。
(2)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收到申请后五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的应当立即通知当事人。
1.2 受理条件(1) 当事人提出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法定受理范围之一的。
(2) 当事人已经依法进行了劳动仲裁协商,但仍不能达成协议。
1.3 不受理条件(1) 当事人提出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法定受理范围之一的。
(2) 当事人未经依法进行劳动仲裁协商。
第二条仲裁委员会组成2.1 仲裁员资格(1) 仲裁员应当具备法律、经济学或者劳动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从事法律、经济学或者劳动经济学工作者之一。
(2) 仲裁员应当熟悉法律法规,擅长争议解决,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3) 仲裁员应当在职财务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领域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
2.2 仲裁员名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建立仲裁员名册,将具有资格的仲裁员列入名册,并定期更新和公布。
2.3 仲裁庭组成(1) 仲裁庭由一名或三名仲裁员组成,单人仲裁庭由主任仲裁员担任,三人仲裁庭由庭长担任。
(2) 仲裁庭组成应当在受理申请后五个工作日内确定,当事人应当在收到组成通知后三日内提出异议。
第三条证据交换和举证责任3.1 证据交换(1) 双方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相关证据,包括书面材料、证据清单和证人名单等。
(2) 双方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交换证据,并在庭审前三日内将证据送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3.2 举证责任(1) 当事人应当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如果一方当事人对某项主张提供了充分证据,另一方当事人负有证明其否认事实主张的责任。
(2) 当事人没有履行举证责任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双方的陈述和提供的证据做出调解仲裁决定。
第四条仲裁程序4.1 举行听证(1)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接到申请书后十五日内,指定日期和地点举行听证,当事人应当按时到庭。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关系中的权益争议,通过仲裁观点的仲裁机构进行协商调解或者裁决的一种方式。
为了规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中国仲裁法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
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应当坚持平等原则,即当事人在办理争议仲裁中享有平等的权利,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都应当得到平等的对待。
2.公正原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应当坚持公正原则,即仲裁机构和仲裁人员应当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办案,保证当事人的权益不受侵犯。
3.效率原则:劳动法事争议仲裁应当追求效率原则,即仲裁机构应当根据法定程序快速、高效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障。
4.交流原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应当坚持交流原则,即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应当尊重对方的意见,通过充分的协商和沟通解决争议,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的受理和立案1.受理条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的受理条件包括争议发生时间、当事人的主体条件、争议属于劳动人事争议的范畴等。
仲裁机构应当根据这些条件作出是否受理案件的决定。
2.立案程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的立案程序包括申请立案、受理、审查、决定是否立案等程序。
仲裁机构应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仲裁规则对案件进行审核,并作出立案决定。
三、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调解和裁决1.调解程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的调解程序包括召开调解会议、听取当事人的意见、进行调解等。
仲裁机构可以通过调解协议的方式解决争议,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是否接受调解。
2.裁决程序:如果劳动人事争议无法通过调解解决,仲裁机构将进行裁决程序,包括召开裁决庭审、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等。
仲裁庭根据案件的事实、法律和公平原则进行裁决,并作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裁决书。
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执行1.裁决执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仲裁机构有权要求当事人履行裁决,当事人不得不执行。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仲裁委员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规则和程序,用于指导和规范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办理。
根据我国劳动法和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应当确保公正、公平、高效地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适用范围二、劳动争议仲裁程序1.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递交仲裁申请书,明确争议事实和请求。
2.受理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应在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对仲裁申请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3.形成仲裁庭: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应在受理仲裁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组建仲裁庭,包括主任仲裁员、仲裁员和人民调解员等。
4.通知当事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应在组建仲裁庭后5个工作日内通知当事人参加仲裁庭审。
三、庭审程序1.庭前准备:仲裁庭在开庭前应组织庭前集中调解或庭前准备会议,明确当事人的争议焦点和证据争议。
2.调解程序:仲裁庭在庭前或庭审中可以进行和解调解,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的,仲裁庭应作出调解裁决。
3.证据提交:当事人应在开庭前提交证据,并可根据需要提请仲裁庭质证或辩论。
4.作证程序:当事人可以申请传唤证人,并将证人的证言作为证据。
5.辩论程序:仲裁庭应在质证和辩论后,向当事人征询意见,并口头宣布审理期满。
四、仲裁裁决1.仲裁庭裁决:仲裁庭应合议进行裁决,裁决应明确争议事实、法律依据和裁决结果,并签署裁决书。
2.送达裁决书: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应在裁决作出后15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送达裁决书,当事人应按照裁决执行或提起申诉。
五、特殊规定对特定类型的劳动争议,可以制定特殊的仲裁程序,例如对集体劳动争议、破产企业劳动争议等。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应当依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制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仲裁机构和仲裁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公正、中立的司法精神,确保劳动争议能够公正、公正、高效地解决。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人事纠纷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规范的办案规则对于保障仲裁的公正、公平、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首先要明确的是,哪些纠纷可以通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来解决。
一般来说,包括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纯粹的民事纠纷,如基于民事合同产生的纠纷,通常不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内。
二、仲裁申请与受理当劳动者或用人单位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申请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等内容。
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如果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会通知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补正。
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仲裁委员会会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受理,并通知申请人;对于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会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庭是仲裁案件的审理机构。
仲裁庭可以由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也可以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合议庭仲裁。
简单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可以由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案情复杂、涉及金额较大或者群体争议案件,通常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合议庭仲裁。
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指定或者当事人选定。
四、证据规则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中,证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但有些情况下,如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
仲裁委员会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也可以主动调查收集证据。
五、开庭与审理仲裁庭在开庭前,会将开庭日期、地点等事项通知双方当事人。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细则)
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实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细则第一条为依法、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争议,规范仲裁办案程序,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以下简称办案规则),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范围为《办案规则》第二条第(一)项争议。
第三条下列争议,应作为劳动争议处理:(一)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事故伤亡赔偿判定结论的伤残人员或死亡人员的直系亲属与非法用工单位就工伤赔偿发生的争议;(二)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事故伤亡赔偿判定结论的伤残童工或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与用人单位就工伤赔偿发生的争议;(三)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而与用人单位就赔偿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待遇损失发生的争议。
第四条下列争议,不作为劳动争议处理:(一)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发生的争议;(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与劳动者发生的争议;(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增加社会保险险种、补足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及变更参保地发生的争议;(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公积金发生的争议。
第五条非法用工单位是指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
非法用工单位及其投资人或收益人或开办单位作为共同当事人。
非法用工单位列为当事人时,可以用其经营字号、商业品牌、对外使用的称号(注明未经依法登记、备案)以及原营业执照、登记、备案的名称(注明被依法吊销或撤销登记、备案)作为单位名称,以主要经营者作为代表人。
第六条个人承包经营者非法招用劳动者发生的争议,应将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组织作为被申请人,将个人承包经营者作为第三人。
第七条劳动者当事人依照《办案规则》第六条推举代表人参加仲裁活动的,如劳动者当事人同意仲裁代表人作出变更、增加、放弃仲裁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仲裁请求,进行和解的,应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当事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1993 年11 月5 日劳部发【1993】300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正确行使仲裁权,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四十条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
第三条地方各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为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第四条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员、仲裁庭制度。
第五条未成立仲裁委员会的地方政府应按规定成立仲裁委员会。
第六条地方各级仲裁委员会向同级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二章仲裁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第七条仲裁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一)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二)工会的代表;(三)政府指定的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代表。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数必须是单数。
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不符合规定的,由政府予以调整。
第八条仲裁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委员若干人。
仲裁委员会委员由组成仲裁委员会的三方组织各自选派,主任由同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仲裁委员会委员协商产生。
第九条仲裁委员会委员的确认或更换,须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仲裁委员会委员有特殊情况确需委托本组织其他人员出席仲裁委员会会议的,应有委托书。
仲裁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有关事项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参加。
第十条地方仲裁委员会具有下列职责:(一)负责处理本委员会管辖范围内的劳动争议案件;(二)聘任专职和兼职仲裁员,并对仲裁员进行管理;(三)领导和监督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和仲裁庭开展工作;(四)总结并组织交流办案经验。
第十一条地方各级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的管辖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条例》确定。
第十二条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在仲裁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劳动争议处理的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一)承办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日常工作;(二)根据仲裁委员会的受权,负责管理仲裁员,组织仲裁庭;(三)管理仲裁委员会的文书、档案、印鉴;(四)负责劳动争议及其处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咨询;(五)向仲裁委员会汇报、请示工作;(六)办理仲裁委员会授权或交办的其他事项。
什么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推荐】
什么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推荐】随着经济的发展, 政治制度逐渐完善, 法律体系渐渐完备, 人们的法律意识也渐渐提高。
国家为了实现劳动仲裁办案规范化, 保证办案的质量, 及时处理群众关于劳动仲裁的问题, 出台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
那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是怎样的?下面小编将带来相关的内容。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现劳动仲裁办案规范化, 保证办案质量, 及时正确地处理劳动争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地方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的工作人员、仲裁员, 均应执行本规则。
第三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查明事实, 先行调解, 调解不成时, 及时裁决。
对当事人适用法律一律平等。
第四条仲裁委员会及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第五条仲裁庭在仲裁委员会领导下依法处理劳动争议。
第二章管辖第六条地方各级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的管辖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条例》确定。
第七条仲裁委员会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会管辖时, 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
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 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 由共同的上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第八条发生劳动争议的单位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 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仲裁委员会受理。
第三章仲裁参加人第九条企业与职工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
企业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参加仲裁活动。
依法成立的其他企业或单位由其主要负责人参加仲裁活动。
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二名律师或其他人代理参加仲裁活动。
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 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委托书应当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
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职工可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诉;死亡职工可由其利害关系人代为申诉;法定代理人或利害关系人不明确的, 由仲裁委员会指定代理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1993年10月18日劳部发[1993]276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现劳动仲裁办案规范化,保证办案质量。
及时正确地处理劳动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机简称《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地方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的工作人员、仲裁员,均应执行本规则。
第三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查明事实,先行调解,调解不成时,及时裁决。
对当事人适用法律一律平等。
第四条仲裁委员会及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第五条仲裁庭在仲裁委员会领导下依法处理劳动争议。
第二章管辖第六条地方各级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的管辖范围由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条例》确定。
第七条仲裁委员会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会管辖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
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由共同的上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管辖。
第八条发生劳动争议的单位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仲裁委员会受理。
第三章仲裁参加人第九条企业与职工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
企业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参加仲裁活动。
依法成立的其它企业或单位由其主要负责人参加仲裁活动。
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二名律师或其他人代理参加仲裁活动。
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当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
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职工可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诉;死亡职工可由其利害关系人代为申诉;法定代理人或利害关系人不明确的,由仲裁委员会指定代理人。
第十条发生劳动争议的职工一方在三人以上,并有共同理由的,应当推举代表参加仲裁活动。
代表人数由仲裁委员会确定。
第十一条与劳动争议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仲裁活动,或者由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
第四章案件受理第十一条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劳动争议案件受理的日常工作。
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接到仲裁申请书后,应对下列事项进行审查;(一)申请人是否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二)申请仲裁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司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是否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四)该劳动争议是否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五)申请书及有关材料是否齐备并符合要求;(六)申诉时间是否符合申请仲裁的时效规定。
对申诉材料不齐备或有关情况不明确的仲裁申请书,应指导申诉人予以补充。
第十三条仲裁委员会可以授权其办事机构负责立案审批工作。
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对于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应即填写《立案审批表》并及时报仲裁委员会或其办事机构负责人审批。
第十四条仲裁委员会或其办事机构负责人对《立案审批表》应自填表之日起七日内作出决定。
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制作不予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诉人;决定立案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向申诉人发出书面通知,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诉人,并要求其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和证据。
被诉人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处理。
第五章案件仲裁准备第十五条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应自立案之日起七日内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组成仲裁庭。
第十六条对事实清楚,案情简单,适用法律法规明确的案件,可由仲裁委员会指定一名仲裁员独任处理。
第十七条仲裁委员会的成员或指定的仲裁员郁条例》第三十五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前款规定同时适用于书记员、鉴定人、勘验人,以及翻译人员。
第十八条仲裁委员会主任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决定;仲裁委员会其他成员、仲裁员和其他人员的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
第十九条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委员会主任对回避申请应在七日内作出决定,并以口头或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
第二十条仲裁庭成员应认真审阅申诉、答辩材料,调查、收集证据,查明争议事实。
第二十一条仲裁员进行调查时,应当先向被调查人出示证件。
调查笔录经被调查人校阅后,由被调查人、调查人签名或盖章。
第二十二条在仲裁活动中;遇有需要勘验或鉴定的问题,应交由法定部门勘验或鉴定;没有法定部门的,由仲裁委员会委托有关部门勘验或鉴定。
第二十三条各地仲裁委员会之间可以互相委托调查,受委托方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委托方仲裁委员会要求的期限内完成调查,因故不能完成的应当在要求期限内函告委托方仲裁委员会。
第二十四条仲裁庭成员应根据调查的事实,拟定处理方案。
第六章案件审理第二十五条仲裁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应于开庭四日前,将仲裁庭组成人员、开庭时间、地点的书面通知送达当事人。
当事人接到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在开庭期间未经仲裁庭同意自行退庭的,对申诉人按撤诉处理,对被诉人作缺席裁决。
第二十六条仲裁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当先行调解。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按《条例》第二十七。
二十八条的规定制作仲裁调解书。
调解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仲裁员署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并送达当事人。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仲裁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的,以及当事人拒绝接收调解书的,仲裁庭应及时裁决。
第二十七条仲裁庭开庭裁决,可以根据案情选择以下程序:(一)由书记员查明双方当事人、代理人及有关人员是否到庭,宣布仲裁庭纪律;(二)首席仲裁员宣布开庭,宣布仲裁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的申诉、申辩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并宣布案由;(三)听取申诉人的申诉和被诉人的答辩;(四)仲裁员以询问方式,对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进行当庭调查,并征询双方当事人的最后意见;(五)根据当事人的意见,当庭再行调解;(六)不宜进行调解或调解达不成协议时,应及时休庭合议并作出裁决;(七)仲裁庭复庭,宣布仲裁裁决;(八)对仲裁庭难作结论或需提交仲裁委员会决定的疑难案件,仲裁庭应当宣布延期裁决。
第一十八条在管辖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经仲裁庭合议难作结论的疑难案件,仲裁庭可在查明事实后提交仲裁委员会决定。
第二十九条仲裁庭作出裁决前,申诉人申请撤诉的,仲裁庭审查后决定其撤诉是否成立。
仲裁决定须在七日内完成。
第三十条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从组成仲裁庭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案。
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报仲裁委员会批准后可适当延长,但最长延期不得超过三十日。
对于请示待批,工伤鉴定,当事人因故不能参加仲裁活动,以及其他妨碍仲裁办案进行的客观情况,应视为仲裁时效中止,并需报仲裁委员会审查同意。
仲裁时效中止不应计人仲裁办案时效内。
第三十一条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结案时,应填写《仲裁结案审批表》报仲裁委员会主任审批。
仲裁委员会主任认为有必要,也可提交仲裁委员会审批。
审批须在七日内完成。
第三十二条仲裁庭作出裁决后,应制作仲裁裁决书。
裁决书由仲裁员署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仲裁庭当庭裁决的,应当在七日内发送裁决书。
定期另庭裁决的当庭发给裁决书。
第三十三条仲裁庭作出裁决时,对涉及经济赔偿和补偿的争议标的可作变更裁决,对其他争议标的可在作出肯定或否定裁决的同时,另向当事人提出书面仲裁建议。
第三十四条各级仲裁委员会主任对本委员会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发现确有错误的,需要重新处理,应提交本仲裁委员会决定。
决定重新处理的争议,由仲裁委员会决定从宣布无效之日起七日内另行组成仲裁庭。
仲裁庭再次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三十日内结案。
第三十五条仲裁裁决书应写明:(一)申诉人和被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
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单位名称、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或代理人的姓名、职务;(二)申诉的理由、争议的事实和要求;(司裁决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四)裁决的结果及费用的负担;(五)不服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期限。
仲裁调解书可参考裁决书的格式制作。
第七章案件特别审理第三十六条职工一方在三十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适用本章规定。
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规则和《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七条仲裁委员会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应当组成特别仲裁庭。
特别仲裁庭由三名以上仲裁员单数组成。
县级仲裁委员会认为有必要,可以将集体劳动争议报请市(地、州、盟)仲裁委员会处理。
第三十八条仲裁庭对集体劳动争议应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进行处理,开庭场所可设在发生争议的企业或其他便于及时办案的地方。
第三十九条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集体劳动争议申诉书之日起三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仲裁委员会在作出受理决定的同时;组成特别仲裁庭,用通知书或布告形式通知当事人;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四十条受理通知书送达或受理布告公布后,当事人不得有激化矛盾的行为。
第四十一条仲裁庭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应先行调檄或者促成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召开协商会议,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成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
调解达成协议的,调解书自送达或布告公布之日起即发生法律效力。
调解协商未能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及时裁决。
第四十二条仲裁庭作出裁决后,应制作裁决书送当事人,或用“布告”形式公布。
第四十三条仲裁庭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应当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十五日内结束。
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报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是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第四十四条仲裁委员会对受理的集体劳动争议及其处理结果应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汇报.第八章期间、送达第四十五条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仲裁委员会指定的期间。
期间以日、月、年计算。
期间开始之日计算在期间内。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法定节假日,以节假日后的第一天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
仲裁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第四十六条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其它正当理由超过申诉时效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第四十七条送达仲裁文书必须有送达回执,受送达人在送达回执上记明收到的日期,签名或盖章。
受送达人在送达回执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四十八条仲裁委员会送达仲裁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亲属接收;受送达人方是企业或单位,又没有向仲裁委员会指定代收人的,可以交其负责收件人签收。
第四十九条受送达人拒绝接受仲裁文书的,送达人应邀请有关组织的代表或其他人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执上证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盖章,把仲裁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
第五十条直接送达仲裁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当事人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
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五十一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仲裁文书的,可公告1送达。
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
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第九章归档第五十二条劳动争议处理终结后,应将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材料,按类别或时间顺序排列,编写目录、页码,装订成册,立卷归档。
卷宗材料必须是复印、铅印、油印或用钢笔、毛笔书写,不得用铅笔、圆珠笔书写或复写纸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