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检测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

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

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

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

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轼从旁窃观(偷偷地)B.则能诵习其词(通晓)C.则已私识之矣(认识)D.读之至流涕(眼泪)(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以鲁人石守道作/以念拥覆(《送东阳马生序》)B.童子何用知之/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C.既葬,而墓碑出/云归而岩穴瞑(《醉翁亭记》)D.且日/年且九十(《愚公移山》)(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总角”“加冠”“豆蔻”三个表示年龄称谓的词是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B.范仲淹,谥号“文正”,所以《范文正公文集》是用范仲淹的谥号来命名的。

C.乡校指设在乡里的学校。

除了教育学生,它也是乡人聚集的文化场所。

D.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

(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2处)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6)苏轼对范仲淹有着怎样的感情?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1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1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①,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

……尝推其奉②以良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③仲淹晏如④也……帝方锐意太平,数⑤问当世事,仲淹……上十事。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⑥,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注释】①允僭:多余而不称职的官吏。

②奉:俸禄。

③易衣而出:指家里衣服少,呆在家里的人要将衣服脱下,给要出门的人穿。

④宴如:平静的样子。

⑤数:多次。

⑥重肉:两种以上的肉食。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________(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一生都在践行这样的信念。

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个事例,表现范仲淹的“先忧”或“后乐”行为。

请先指出是“先忧”还是“后乐”,再用现代汉语简要概述事例,不超过30字。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1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1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辄以水沃面________ ②或夜昏怠________(2)宋濂和范仲淹的求学经历有何相似之处?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启迪?2.文言文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西湖七月半①,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杭人游湖,巳出酉②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③,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④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⑤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注释)①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

杭州风俗,游湖赏月。

②巳:巳时,约为上午九时至十一时。

酉:酉时,约为下午五时至七时。

③燎:火把。

④二鼓:二更,约为夜里十一点。

⑤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⑥夕春:夕阳。

(1)(赏月景)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走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初,范文正公①眨饶州,朝廷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日:“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

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

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已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③扶病:抱病,带病。

(节选白《湖水燕谈录》)(1)下列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B. 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贵贱)C. 先天下之忧而忧(....前)D. 公之赐质厚矣(赏赐)(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 大臣/责之/日C. 士大夫/莫/敢往别D.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咦项是()A.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啊!如果没有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B. 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D. 然则何时而乐?——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作者假托“古仁人”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及“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

B. 【乙】文主要叙述范仲淹遭贬谪之际,朝廷治理朋党之时,王质与众不同,抱病为范仲淹送行,并为能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

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

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韩氏城①新城,期十五日而成。

段乔②为司空③,有一县后④二日,段乔执其变而囚之。

囚者之子走告封人⑤子高曰:“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之先生。

”子高曰:“诺。

”乃见段乔。

自扶而上城。

子高左右望曰:“美哉城乎!一大功矣,予必有厚赏矣!自古及今,功若此其大也,而能无有罪戮者,未尝有也。

”子高出,段乔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缚而出之。

(注释)①城:修筑城墙。

②段乔:战国时韩国大臣,③司空;官名,主管建筑工程。

④后:拖延。

⑤封人:管理疆界的官。

话剧社要排演这个《吕氏春秋》中的故事,请完成相关任务。

(1)疏通词义。

①积累迁移法:由《陈太丘友期行》中“期”的积累,迁移可知选文中“期十五日而成”的“期”是之意。

②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可推测选文中“段乔执其吏而囚之”的“囚”是之意。

③查阅词典法: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的相关义项,“未尝有也”中“尝”的意思是,“段乔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缚而出之”中的“使”的意思是。

(填序号)尝:①品尝;②试探;③曾经使:①假若;②旅造;③出使(2)疏通句意(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美哉城乎!一大功矣,子必有厚赏矣!(3)表情要恰当。

囚者之子走告封人子高曰(表情甲):“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之先生。

”子高曰(表情乙):“诺。

”A愤怒 B.急切 C.得意 D.镇定①表情甲选择,因为。

②表情乙选择,因为。

(4)请帮助小华同学解答看完排演后的困惑。

小华:我好像没看懂啊!段乔为什么最终释放了那个被囚禁的官员?我:这得益于封人子高精妙的劝说艺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检测过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检测过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过关检测(期末复习)《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 尊君在不.(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 ) 学而时.习之( ) 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 ;今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今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 定;今义: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 ;今义: ) 下车引.之(古义: ;今义: )元方入门不顾.(古义: ;今义: ) 4.词类活用:友人惭.( ) 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 ;白雪纷纷何所似?(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6.字音字形:谢太傅.( ) 谢道韫.( ) 陈寔.( ) 尊君在不.( ) 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俄而..雪骤( ) 俄而雪骤.( ) 与儿女讲论文义..( )( ) 何.所似.( )( ) 公欣然..曰( ) 差.可拟.( )(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柳絮因.风起(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 日中..( ) 太丘舍去..( )( ) 去后乃至..( )( ) 相委.而去( ) 下车引.之( ) 元方入门不顾.( ) 家君( )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重点句子翻译: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期日中,过中不至,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 ,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 ”, ) 2.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 ) 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 温故.而知新.(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饭.疏食饮水( ) 4.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5.文言句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字音字形:论.语( ) 不亦说.乎( ) 愠.( ) 三省.( ) 传.不习乎( ) 罔.( ) 殆.( ) 箪.( ) 好.之者( ) 曲肱.( ) 笃.( ) 7.重难词语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说乎.( ) 吾日三省....吾身( )( )( ) 愠.( ) 君子..(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十有五...( )三十而立.( ) 传.不习乎( ) 四十而不惑.( )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 )六十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 不逾矩..( )(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人不堪.其忧(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知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饮水......( )肱.gong( ) 如浮云...( )择其善者..而从之( ) 逝.者如斯.夫( )( ) 必有我师焉.( ) 不舍.昼夜( ) 博学而笃.志( ) 仁.在其中矣( ) 川.上( ) 三军( ) 三军可夺.帅( ) 匹夫..( ) 笃志..( ) 仁.在其中( ) 8.成语归纳: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9.文章主旨:本文所选的这十二章,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

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

”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

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1)《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①(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②(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3)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而前狼又至/七人早出,则鸿已至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5)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

(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题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题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题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宋濂,字景濂,号________,元末明初________家。

(2)下列各项与“负箧曳屣”中的“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负荆请罪B.如释重负C.忘恩负义D.胜负兵家事不期(3)选文写了作者求学路上的“深山巨谷”“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有何用意?(4)作者用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的目的是什么?(5)宋濂身上具有成功者必备的哪些品格,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回答。

2.文言文阅读。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①欲放去邪?”遂遣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基础知识运用(75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

B.山川相缪。

C.萦青缭白。

D.或师焉,或不焉。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举匏尊以相属。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自余为僇人。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外.与天际。

C.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顺流而东.。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未见其明.也。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上.食埃土。

6、与“萦青缭白”中“青”和“白”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故为之文.以志。

C.始指异.之。

D.其曲.中规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

/孔子师.郯子。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惑而.不从师。

D.泣孤舟之.嫠妇./故为之.文以志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从而..而登..师之。

B.攀援C.然后..不如师。

..知是山之特立。

D.是故弟子不必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则凡数州之土壤..生于吾乎。

..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而日参省乎己。

..者。

D.君子博学10、与“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吾从而师之。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1、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觉而起,起而归。

B.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C.惑而不从师。

D.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1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

①伛偻提携________②颓然乎其间者________③孟子对曰________④乐民之乐者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统治者:________。

请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欧阳修作为滁州的父母官,是如何践行孟子这一主张的。

________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蒲留仙写书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①。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

颈瘤,俗称大脖子病。

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②转转不已________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1-4单元文言文阅读检测卷

第1-4单元文言文阅读检测卷

第1-4单元文言文阅读检测卷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和阅读,我们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感受历史的厚重。

为了检验大家对第 1 4 单元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特编写此检测卷。

一、字词解释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中的“时”:_____(2)“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_____(3)“温故而知新”中的“故”:_____(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的“好”:_____2、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可以为师矣”中的“可以”古义:_____(2)“饭疏食,饮水”中的“水”古义:_____二、句子翻译1、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_____(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_____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1)贤哉,回也!句式:_____ 译文:_____(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句式:_____ 译文:_____三、内容理解1、《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 。

2、《<论语>十二章》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_____ 。

3、《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 。

4、请简要概括《狼》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内容概括:_____启示:_____四、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课本文言文自我检测3

课本文言文自我检测3

课本文言文自我检测3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肇锡余以嘉名()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敛赀财以送其行()亦曷故哉()共其乏困()夫晋,何厌之有()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可予不()拜送书于庭()召有司案图()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设九宾于廷()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请奏盆缻秦王()距关,毋内诸侯()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因击沛公于坐()秋豪不敢有所近()泾流之大()其不仁兹甚()2、一词多义(例)间:得间奔真州()出没于长淮间()间以诗记所遭()间至赵矣()度:予自度不得脱()付之度外()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拜:拜为上卿()拜送书于庭()见:徒见欺()于是王召见()我见相如()不见水端()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计:计未定()窃计欲亡走燕()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计曰()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故遣将守关者()君安与项伯有故()如:不如因善遇之()沛公起如厕()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杀人如不能举()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哙拜谢,起,立而饮之()乃令张良留谢()若:望洋向若而叹()以为莫己若者()幸:而君幸于赵王()则幸得脱矣()大王亦幸赦臣()不幸短命死矣()始皇帝幸梁山宫()负:宁许以负秦曲()负其强()决负约不偿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肉袒负荆()引: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车避匿()秦军引而去()引酒且饮()所以:而法其所以为法()此其所以败也()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于是乘其厉声以呵()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亦以明死生之大()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具告以事()请以剑舞()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未有以应()而: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则噪而相逐()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今急而求子()夜缒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劳苦而功高如此()项王按剑而跽()拔剑切而啗之()焉:激于义而死焉()去今之墓而葬焉()吴之民方痛心焉()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朝济而夕设版焉()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佯狂不知所之者()人皆得以隶使之()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寡人之过也()何厌之有()因人之力而敝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将焉取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野语有之曰()我之谓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其:以旌其所为()敛赀财以送其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发其志士之悲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以其无礼于晋()君知其难也()又欲肆其西封()失其所与()吾其还也()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于:激于义而死焉()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不能容于远近()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贪于财货()长于臣()得复见将军于此()为:以旌其所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无亏为之大道哉()为天下笑()相如为上大夫()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为一击()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军中无以为乐()窃为大王不取也()为之奈何()何辞为()因:不如因善遇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古今异义(例)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今:极端伤心)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今:程度副词,十分,极)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今:尊称别人的妻子)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今:限制)不如因而厚遇之(古:;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今:向前行动或发展)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今:表示政见的公告)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今:……的原因;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传以示美人左右(古:;今:美貌女子)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沛公居山东时(古:;今: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今:副词,很、非常)百川灌河(古:;今:泛指河流)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今:东边)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4、词类活用(例)予分当引决()草行露宿()道海安、如皋()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去今之墓而葬焉()缇骑按剑而前()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不能容于远近()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晋军函陵()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阙秦以利晋()间至赵矣()卒廷见相如()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怒发上冲冠()臣乃敢上璧()舍相如广为传()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左右欲刃相如()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宁许以负秦曲()归璧于赵()臣请完璧归赵()大王必欲急臣()秦王恐其破璧()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毕礼而归之()且庸人尚羞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吾得兄事之()常以身翼蔽沛公()沛公军霸上()道芷阳间行()籍吏民()范增数目项王()素善留侯张良()此其志不在小()沛公今事有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拔剑撞而破之()秋水时至()顺流而东行()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众闻则非之()以亏人自利也()从而誉之()5、文言句式(例)1)句式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是寡人之过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语文中考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1

语文中考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1

语文中考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节选)《孟子》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蹴:________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2)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潭西南而望B.是亦不可以已乎颓然乎其间者C.得之则生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足为外人道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4)这篇文章论证了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①,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

……尝推其奉②以良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③仲淹晏如④也……帝方锐意太平,数⑤问当世事,仲淹……上十事。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⑥,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注释】①允僭:多余而不称职的官吏。

②奉:俸禄。

③易衣而出:指家里衣服少,呆在家里的人要将衣服脱下,给要出门的人穿。

④宴如:安定平静的样子。

⑤数:多次。

⑥重肉:两种以上的肉食。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________(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一生都在践行这样的政治信念。

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个事例,表现范仲淹的“先忧”或“后乐”行为。

请先指出是“先忧”还是“后乐”,再用现代汉语简要概述事例,不超过30字。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含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题带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题带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

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

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

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

伯中益自刻苦。

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

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

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

②大父:祖父。

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

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

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⑤竦然:恭敬的样子。

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

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用四字词概括)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

⑥连:率领。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悉:________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晓:________③战胜而不予人功予: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①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中考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①白发,不得已而从仕。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②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注】①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

②日力:时光,岁月。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窘于衣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故人具鸡黍C.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有亲以为之依归吾谁与归(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②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4)【甲】、【乙】两文都是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

依据选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②【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检测试题解析1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检测试题解析1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检测试题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节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注】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

②休舍:休息。

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

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飞事亲至孝事:________②饰名姝遗之遗:________③皆铠以习之铠:________④秋毫无犯犯:________(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②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知识检测:班级:第四单元一、文言实词1解释下列词意思(1) 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④晋陶渊明独爱菊(2)道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②行道之人弗受 ③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④伐无道,诛暴秦 ⑤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⑥道芷阳间行(3)过①故尝与过宋将军 ②过与不及 ③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4)怜①可怜身上衣正单 ②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③楚人一炬,可怜焦土(5)省①省兄河南 ②七省好事者(6)善①嘻,善哉!技盍至此乎 ②善刀而藏之 ③素善留侯张良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7)许①引之长丈许 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③时人莫之许也(8)族①族庖月更刀,折也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③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④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⑤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9)卒①卒买鱼烹食 ②鲁肃闻刘表卒 ③然今卒困于此 ④五万兵难卒合2.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1)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 (3)吾闻汉购我金.千斤,邑.万户 (4)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5)骊山北.构而西.折 (6)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8)六王毕,四海一.(9)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 (10)西门豹簪笔磬.折 (11)十二渠经.绝驰道 (12)苦.为河伯娶妇 (13)不冠.不袜. (14)吾数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15)技盖.至此乎 (16)如宝.装屏风 (17)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18)项王军壁.垓下 (19)岸上赤而壁.立 (20)砉然向.然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古今意义(1)所见无非..牛者 (2)依乎天理..(3)虽然..,每至于族 (4)因其固然..(5)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6)吾知公长者..(7)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 (8)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二、文言虚词辨别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焉(1)盘盘焉.,囷囷焉. (2)且焉.置土石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4)或师焉.,或不焉.2而(1)骊山北构而.西折 (2)不敢言而.敢怒 (3)谁得而.族灭也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夫(1)夫.大国,难测也 (2)予观夫.巴陵胜状 4为(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2)吾见其难为.(3)视为止,行为.迟 (4)霓为.衣兮,风为马 (5)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于(1)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三、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视为止,行为迟。

4吾闻汉购我头金千斤,邑万户,吾为若德。

四、文言句式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1籍独不愧于心乎 2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人3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4乃谓其骑曰:“何如?”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7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 8巫行视小家女好者9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10方期我决斗某所11其间一日阻风不行第五单元一.文言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可谓智力孤危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二)、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义不赂秦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李牧连却之理固宜然小则获邑,大者得城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三)、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特殊句式: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4、洎牧以谗诛5、赵尝五战于秦6、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四).写出下列虚词的含义1、而:①赂秦而力亏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③而秦兵又至矣④二败而三胜⑤某所,而母立于兹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2.选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3、之:①破灭之道也②诸侯之所亡③子孙视之不甚惜④此言得之⑤苟以天下之大⑥句读之不知⑦顷之,烟炎张天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以: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秦以攻取之外③、以地事秦④、洎牧以谗诛⑤、至丹以荆卿为计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⑦、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⑧、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10、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5.下列各组句中均有“以”,其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如不能守以终丧B、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使者妄称以应之乎C、以求升斗之禄殁不能抚汝以尽哀D、则遂取以来汝殁以六月二日6、与: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②与战胜而得者③六国与秦皆诸侯(五)、一词多义1、乃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③臣乃敢上璧()④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⑤今君乃亡赵走燕()2、于: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④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⑤而皆自于人欤?()⑥入于太庙()3、负①负而前驱/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秦贪,负其强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⑤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4、易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③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5、顾①赢得仓皇北顾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④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⑤大行不顾细谨⑥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⑦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六)、翻译下列句子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3、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4、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7、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8、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佝瘘窥看移徙苛且偷生B丰硕仰慕忧虑舒展筋骨C.旦暮抚摸疏密弃之不顾D.鸡豚植树辍学千丝万缕2 .下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A .窥伺(守候)实以蕃(蕃盛,多)效慕(羡慕)隆然(高起的样子)B .苟(假使)使根拳(拳曲)若(像)子生(活着)枯C .故(旧)土日以离(背离)他植者(他种的树)既(这样)然已D .自谓(称)伏(弯腰)行欲舒(舒展)其莳(种植)3 .下列“之”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能顺木之天B .其培之也C .虽曰爱之D .其实仇之4 .下列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 .驼所种树,无不活且硕茂D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5.下列句子中的“虽”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虽杀臣,不能绝也B.虽鸡狗不得宁焉C.虽日爱之,其实害之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6.下列各句中的“且”,其意义为“况且”的一项是()A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7.下列句子中的“焉”\',相同的两项是()A.而揣惴焉摩玩不已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且焉置土石D.若甚怜焉E.万钟与我何焉8 .下列通假字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 .早织而缕(“而”通“尔”,你们)B .虽趣舍万殊(“趣”通“趋”,“趣舍”,取舍)C .既然已(“已”通“以”,以及)D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如同)9.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 .不抑耗其实而已B .击木而召之C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D .既然已《侍坐》基础知识题:一、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①千乘之国②愿为小相焉③舍瑟而作A.①chéng ②xiàng ③shèB.①chéng ②xiāng ③shěC.①shèng ②xiàng ③shěD.①shèng ②xiāng ③shè二、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居①坐②处于③居④住处⑤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⑥占,占据⑦积蓄,储存⑧平日,平时⑨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1)居则曰,“不吾知也!”()(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4)居十日,扁鹊复见()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6)囤积居奇()2.异①不同②奇特,与众不同③奇怪,惊奇(1)异乎三子者之撰()(2)渔人甚异之()(3)永州之野产异蛇()(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5)父异焉()(6)异曲同工()3.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安全③安心④安抚抚慰⑤安置,安放⑥什么,什么地方⑦怎么(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知①知道②知觉,感觉③见解,知识④了解⑤交好,交往⑥主持⑦zhì通“智”。

(1)居则曰:“不吾知也。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3)不知木兰是女郎()(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首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人不知而不愠()(6)孰为汝多知乎()《项脊轩记》一、基础知识1.选出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A.旧时栏楯(shǔn)冥然兀坐(wù)B.垣墙周庭(yuán)先大母婢也(bēi)C.余扃牖而居(jiǒng)呱呱而泣(gū)D.家有老妪(ōu)万籁无声(lài)2.选出对下面划横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往往而是(到处)亦遂增胜(美)B.而母立于兹(你的)顷之(音节助词)C.大类女郎也(像)乳二世(用乳汁喂养)D.大母过余(过问)逾庖而宴(厨房)3.下边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五。

C.“象笏”,即象牙做的笏。

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