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2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2ASK调制解调课设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2ASK调制解调课设报告

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 .. (1)1.1 Multisim的简介 (1)1.2 电容的识别 (1)第2章硬件设计 (3)2.1 2ASK调制电路设计 (3)2.1.1 LC振荡器 (3)2.1.2 载波缓冲放大器 (5)2.1.3 模拟双向开关调制器 (7)2.1.4 2ASK信号缓冲放大器 (7)2.2 2ASK解调电路设计 (8)2.2.1 带通滤波器 (9)2.2.2 整流器与低通滤波器 (10)2.2.3 比较器 (10)第3章系统测试 (12)3.1电路仿真图及简要分析 (12)3.2焊接实物图 (15)心得体会 (16)参考文献 (17)附录1 元件清单 (18)第1章1.1仿真软件Multisim的简单介绍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

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工程师们可以使用Multisim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进行仿真。

M ultisim提炼了SPICE仿真的复杂内容,这样工程师无需懂得深入的SPICE技术就可以很快地进行捕获、仿真和分析新的设计,这也使其更适合电子学教育。

通过M ultisim和虚拟仪器技术,PCB设计工程师和电子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

本次课程设计我们使用的是Multisim10.0版本。

1.2电容的识别上图举出了一些例子。

其中,电解电容有正负之分,其他都没有。

电容的容量单位为:法(F)、微法(uf),皮法(pf)。

一般我们不用法做单位,因为它太大了。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本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过程和结果。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课程设计的背景、目标、方法和结果,并对所得结果进行评估和讨论。

二、背景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以通信原理为基础,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通信系统,提高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频分复用(FDM)技术的数字通信系统。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和掌握FDM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 设计和实现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包括发送端、传输信道和接收端;3. 评估和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四、方法本次课程设计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1. 确定通信系统的需求和参数,包括信号频率范围、带宽要求等;2. 设计发送端,包括信号源、调制器和功率放大器等模块;3. 设计传输信道,模拟真实通信环境,包括添加噪声、信道衰减等;4. 设计接收端,包括解调器、滤波器和信号恢复等模块;5. 实现通信系统,并进行调试和测试;6. 评估和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五、结果经过设计和实现,我们成功完成了一个基于FDM技术的数字通信系统。

以下是我们的主要结果:1. 发送端:我们设计了一个信号源,产生多个频率不同的信号,并通过调制器将这些信号转换为调制信号。

最后,我们使用功率放大器将调制信号放大到适当的功率水平。

2. 传输信道:我们模拟了真实的传输信道,并添加了噪声和信道衰减。

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估通信系统在实际环境下的性能。

3. 接收端:我们设计了一个解调器,通过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原始信号。

然后,我们使用滤波器去除噪声,并对信号进行恢复和解码。

4. 性能评估:我们评估了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误码率、信噪比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六、讨论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对通信原理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实际应用的能力。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连续信道的仿真班级电信1201姓名张丽英学号20122212899指导教师谢艳辉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介绍了移动通信信道的基本理论,对移动通信中的衰减信道,如线性非时变信道、多径时变信道和多径非时变信道进行了分析和建模,并讨论了随参信道和恒参信道的传输特性以及对传输信号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 仿真软件使信号经幅频失真信道、相频失真信道和多径信道后得到输出的波形和频谱。

通过MATLAB 搭建仿真平台,对线性非时变信道、多径时变信道和多径非时变信道的基本方法进行了研究,就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的变化为出发点,对比输入与输出信号波形以分析总结。

就幅频响应而言,是否是常数,输入信号经过信道后,频率分量衰减如何变化,输出信号是否有幅度失真。

就信道的相频响应而言,相频响应是否是 ()f φ≠2f πτ,信号经过信道后的时延性如何变化,输出信号是否产生相位失真。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1)理解连续信道建模仿真的原理及实验流程(2)掌握matlab 连续信道建模仿真编程并理解语句含义 (3)输出仿真图像并分析其幅频响应的变化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一)、线性非时变信道 1、线性非时变信道的定义发送信号经过一个线性非时变系统()h t图1 线性非时变信道模型()()()()y t h x t d n t τττ∞-∞=-+⎰ (1)信道的频率响应函数为()()|()|j f H f H f e φ-= (2)其中()H f 是信道的幅频响应,()f φ是相频响应。

当幅频响应不是常数时,输入信号经过信道后,不同的频率分量衰减 不同,输出信号有幅度失真。

当信道的相频响应()f φ≠2f πτ时,信号经过信道后的时延不同,信道输出信号产生相位失真,称()()f f fφτ=为信道的时延性。

2、线性非时变信道的建模仿真 输入信号:()()n sn x t a g t nT =-∑,其中1, 0t<T ()0, elsesg t ≤⎧=⎨⎩,1s T =。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长沙理工大学《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学院业通信工程班级号学生姓名课程成绩2016年1月1日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指导教师对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评价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定意见课程设计任务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基于MATLAB/simulink的汉明码编码技术仿真与性能分析学生姓名:孙琦指导老师:胡双红摘要本课程设计主要是仿真通信系统中基带传输信道纠错编码技术中的汉明码编码技术。

利用MATLAB中SIMULINK通信系统仿真模型库进行汉明码的仿真,并调用通信系统功能函数进行编程,绘制时域波形,频谱及误码率。

产生一段随机的二进制非归零码的基带信号,对其进行汉明码编码后再送入二进制对称信道传输,在接收端对其进行汉明解码以恢复原信号,观察还原是否成功,改变二进制对称信道的差错率,计算传输前后的误码率,绘制信道差错率-误码率曲线,并与理论曲线比较进行说明。

在此基础上,对汉明码的性能进行分析,得出本次课程设计的成果。

关键词通信原理;汉明码;SIMULINK1引言MATLAB: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是美国MathWorks 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 两大部分。

MATLAB通信系统功能函数库由七十多个函数组成,每个函数有多种选择参数、函数功能覆盖了现代通信系统的各个方面。

这些函数包括:信号源产生函数、信源编码/解码函数、纠错控制编码/解码函数、调制/解调函数(基带和通带)、滤波器函数、传输信道模型函数(基带和通带)、TDMA、FDMA、CDMA函数、同步函数、工具函数等。

以纠错控制编解码函数为例:函数库提供了线性分组码、汉明码、循环码、BCH码、里德一索洛蒙码(REED—SOLOMON)、卷积码等6种纠错控制编码,每种编码又有编码、解码、矢量输入输出、序列输入输出等四种形式的函数表达。

通信原理2DP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2DP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 2DPSK基本原理1.2DPSK信号原理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

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Φ=π表示1码。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2.1所示。

图1.1 2DPSK信号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

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

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

定义∆Φ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Φ=0→数字信息“0”;∆Φ=π→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DPSK信号相位:0 π π 0 π π 0 π 0 0 π或:π 0 0 π 0 0 π 0 π π 02. 2DPSK信号的调制原理一般来说,2DPSK信号有两种调试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

2DPSK 信号的的模拟调制法框图如下图 1.2.1,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为双极性不归零码。

图1.2.1 模拟调制法2DPSK信号的的键控调制法框图如下图1.2.2,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差分,即变为它的相对码。

选相开关作用为当输入为数字信息“0”时接相位0,当输入数字信息为“1”时接pi。

图1.2.2 键控法调制原理图3. 2DPSK信号的解调原理2DPSK信号最常用的解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极性比较和码变换法,另一种是差分相干解调法。

(1) 2DPSK信号解调的极性比较法它的原理是2DPSK信号先经过带通滤波器,去除调制信号频带以外的在信道中混入的噪声,再与本地载波相乘,去掉调制信号中的载波成分,再经过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成分,得到包含基带信号的低频信号,将其送入抽样判决器中进行抽样判决的到基带信号的差分码,再经过逆差分器,就得到了基带信号。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中原工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概述 (3)2、设计要求 (4)2.1、课程设计组织形式 (4)2.2、课程设计具体要求 (4)2.3、分析容要求 (5)3、软件简介 (5)4、设计容原理简介 (8)4.1、2DPSK系统组成原理 (8)4.2、误比特率(BER:Bit Error Rate) (8)4.3、2DPSK系统误比特率测试的结构框图 (9)4.4、相干2DPSK系统误比特率测试的仿真模型的建立 (10)4.5、仿真结果及相干2DPSK系统误比特率曲线绘制 (11)5、仿真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11)5.1 2DPSK的高频差分解调 (11)5.2 2DPSK高频相干解调 (12)5.3 2DPSK低频相干解调 (14)5.3.1 2DPSK相干解调仿真图 (14)5.3.2 观察并分析“分析窗口”的波形 (15)5.4低频差分解调 (18)6、总结及心得体会 (22)7、参考文献 (23)1、概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容几乎囊括了所有通信系统的基本框架,但由于在学习中有些容未免抽象,而且不是每部分容都有相应的硬件实验,为了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加深理解通信电路和通信系统原理及其应用,验证、消化和巩固其基本理论,增强对通信系统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在通信原理的理论教学结束后我们开设了《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

Systemview是ELANIX公司推出的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设计、模拟和分析的可视化仿真平台。

从滤波器设计、信号处理、完整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直到一般的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等各个领域, Systemview 在友好而且功能齐全的窗口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精密的嵌入式分析工具。

它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基于个人计算机的动态通信系统仿真工具,可达到在不具备先进仪器的条件下也能完成复杂的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的目的,特别适合于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和方案论证,尤其适合于无线、无绳、寻呼机、调制解调器、卫星通讯等通信系统;并可进行各种系统时域和频域分析、谱分析,及对各种逻辑电路、射频/模拟电路(混合器、放大器、RLC电路、运放电路等)进行理论分析和失真分析。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2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2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设计1题目:采用平顶采样方式,为保证无失真采样,试设计仿真采样和恢复过程,观察采样前后以及恢复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仿真模型如下图所示:其中,示波器Scope显示当信号最高频率为150 Hz时,原信号和采样后信号以及恢复后信号的波形图;频谱分析仪Scope显示原信号的功率谱;频谱分析仪Scope1显示采样输出信号的功率频谱;频谱分析仪Scope2显示恢复信号的功率频谱。

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频谱分析仪Scope频谱分析仪Scope1频谱分析仪Scope2分析:平顶采样过程,为使仿真计算的频谱更加光滑,可在频谱仪中设置更多的帧数,本题中,设置为200。

由仿真波形图可知,恢复的信号是原信号的延迟,失真度很小;由3频谱结果图可知,平顶采样输出信号的频谱也是以采样周期重复的,但幅度逐渐衰减;恢复信号在高频部分存在轻微衰减.,即平顶采样的孔径效应。

设计2题目:仿真数字双相码,密勒码,以及传号反转码(CMI码)编码输出波形。

仿真模型如下图所示:附注:数字双相码在一个码元传输时间间隔内用两位双极性不归零表示「1」和「0」。

即用「+1,-1」表示「1」,用「-1,+1」表示「0」,「-1,-1」和「+1,+1」为禁用码;用数字双相码的下降沿触发一个双稳态电路(即二进制计数器)即可得到密勒码。

密勒码的编码规律是「1」用传输时间间隔中点出现波形跳变来表示,「0」则分为两种情况:出现单个「0」时在码元间隔中点不出现跳变,连「0」时则在两个「0」的分界点处出现跳变;CMI码中,「0」用「-1,+1」表示,「1」则交替用「+1,+1」和「-1,-1」表示。

当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序列为“0 1 0 1 1 0 1 1 1 0 0 0 1 1 0 1 1 0 0 0”,对应的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参考文献:陳桂明,張明照,戚紅雨,張寶俊《應用MATLAB建模與仿真》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陳理榮《數學建模導論》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1999鄧華等《MATLAB通信仿真及應用實例詳解》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段吉海,黃智偉《基於CPLD/FPGA 數字通信系統建模與仿真》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樊昌信,張甫翊,徐炳祥,吳成柯《通信原理(第 6 版)》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1高文煥,汪蕙《模擬電路的計算機分析與設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顧啟泰《離散事件系統建模與仿真》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通信原理课设报告

通信原理课设报告

目录1 技术要求 (1)2 基本原理 (1)2.1 2FSK调制原理 (1)2.2 2FSK解调原理 (2)2.3 2FSK信号的表达式和波形图 (2)3 建立模型描述 (3)4 模块功能分析或源程序代码 (4)5 调试过程及结论 (9)6 心得体会 (12)7 参考文献 (12)2FSK通信系统设计1 技术要求设计一个2FSK数字调制系统,要求:(1)设计出规定的数字通信系统的结构;(2)根据通信原理,设计出各个模块的参数(例如码速率,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等);(3)用Matlab或SystemView 实现该数字通信系统;(4)观察仿真并进行波形分析;(5)系统的性能评价。

2 基本原理2.1 2FSK调制原理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的产生,可以采用模拟调频电路来实现,也可以采用数字键控的方法来实现。

两种FSK信号的调制方法的差异在于:由直接调频法产生的2FSK信号在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是连续变化的(这一类特殊的FSK,称为连续相位FSK(Continous-Phase FSK,CPFSK)),而键控法产生的2FSK信号,是由电子开关在两个独立的频率源之间转换形成,故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不一定连续。

图1是数字键控法实现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的原理图,图中两个振荡器的输出载波受输入的二进制基带信号控制,在一个码元Ts期间输出f或f两个载波之一。

2.2 2FSK 解调原理图2 2FSK 相干解调原理框图数字调频信号的解调方法很多,如相干检测法、包络检波法、过零检测法、差分检测法等。

下面就相干检测法进行介绍。

相干检测的具体解调电路是同步检波器,原理方框图如图2所示。

图中两个带通滤波器的作用同于包络检波法,起分路作用。

它们的输出分别与相应的同步相干载波相乘,再分别经低通滤波器滤掉二倍频信号,取出含基带数字信息的低频信号,抽样判决器在抽样脉冲到来时对两个低频信号的抽样值进行比较判决,即可还原出基带数字信号。

2.3 2FSK 信号的表达式和波形图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若正弦载波的频率随二进制基带信号在f 1和f 2两个频率点间变化,则产生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2FSK 信号)。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FSK)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FSK)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FSK)第一篇: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FSK)2FSK系统的调制与解调(一)课程设计目的:1.培养自己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应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对通信系统进行仿真。

3.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

4.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二)设计要求与内容:1).设计内容:完成2FSK系统,调制方法为开关法,解调法为相干解调。

2).设计要求:(1)设计2FSK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图。

(2)根据通信原理,设计出各个模块的参数(包括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基带信号、载波信号、高斯白噪声等)。

(3)观察仿真结果并进行波形分析(中间波形变化、眼图)。

(4)分析计算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

(三)设计步骤1).2FSK系统原理图:2).各个模块具体参数:(1).正弦波发生器1:(2).正弦波发生器2:(3).高斯白噪声:(5)带通通滤波器2:4).带通通滤波器1:6).低通通滤波器1:(((7)带通滤波器2:(8).判决器:3).仿真结果及波形分析:(1)基带信号:(2)调制信号1:(3)调制信号2:(4)调制后信号:(5)加了噪声的信号:(6)经过带通滤波器1后:(7)经过带通滤波器2后:(8)经过低通滤波器1后:(9)经过低通滤波器2后:(10)解调后的信号:(11)经判决器解调后的信号:(12)眼图:(四)分析误码率:1r Pe=erfc()22r =A2σ22由A=1σ=0.05⇒ r =10 2pe=8.50036660252034*10-4(五)设计心得体会:从设计中检验我所学的理论知识到底有多少,巩固已经学会的,不断学习我们所遗漏的新知识,把这门课学的扎实。

第二篇: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课题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基于MATLAB的2FSK仿真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二〇一五年一月基于MATLAB的基带传输系统的研究与仿真——码型变换摘要HDB3码编码规则首先将消息代码变换成AMI码;然后检查AMI码中的连0情况,当无4个或4个以上的连0串时,则保持AMI的形式不变;若出现4个或4个以上连0串时,则将1后的第4个0变为与前一非0符号(+1或-1)同极性的符号,用V表示(+1记为+V,-1记为-V);最后检查相邻V符号间的非0符号的个数是否为偶数,若为偶数,则再将当前的V符号的前一非0符号后的第1个0变为+B或-B符号,且B的极性与前一非0符号的极性相反,并使后面的非0符号从V符号开始再交替变化关键词: HDB3码 MATLAB编码原则 V码 B码目一、背景知识二、MATLAB仿真软件介绍三、仿真的系统的模型框图四、使用MATLAB编程(m文件)完成系统的仿真五、仿真结果六、结果分析七、心得、参考文献录正文部分一、背景知识在实际的传输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的代码电气波形都可以信道中传输。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_2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_2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信号源实验模块提供的信号类别;2、加深对PCM编码过程的理解;3、掌握2ASK、2FSK的调制、解调原理;4、通过观察噪声对信道的影响,比较理想信道与随机信道的区别,加深对随机信道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实验模块---信号源双踪示波器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数字调制模块信道模拟模块数字解调模块连接线三、实验原理1、测试工具---示波器:(1)示波器的输入功能区:从通道1和通道2输入(2)示波器的测量功能区:QuickMeas光标调节和快速测量,可以测量电压和频率;auto-scale自动触发扫描;在左上角的按钮可以调节扫描时间;在右上角的按钮可以调节水平位置。

(3)示波器的控制功能区,Run/Stop可以暂停便于得出波形2、模拟信号数字化(PCM编码)脉冲编码调制(PCM)简称为脉码调制,它是一种将模拟语音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

PCM的原理框图:PCM主要包括抽样、量化与编码三个过程。

抽样是把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抽样信号;量化是把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抽样信号转换成时间离散幅度离散的数字信号;编码是将量化后的信号编码形成一个二进制码组输出。

(1)、采样:利用奈奎斯特定律,fs 2fb,(fs是采样频率,fb是信号的截止频率),满足这个不等式关系信号才不会重叠,以致信号不能还原。

(2)、量化:模拟信号的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

本实验模块中所用到的PCM编码芯片TP3067是采用近似于A律函数规律的13折线(A=87.6)的压扩特性压扩特性来进行编码的。

A律13折线:(3)、编码所谓编码就是把量化后的信号变换成代码,其相反的过程称为译码。

当然,这里的编码和译码与差错控制编码和译码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属于信源编码的范畴。

本实验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TP3067对语音信号进行PCM编、解码。

PCM电路原理图:3、2ASK 调制原理将载波在二进制基带信号1或0的控制下通或断,即用载波幅度的有无来代表信号中的“1”或者是“0”,这样就可以得到2ASK 信号,这种二进制振幅键控方式称为通—断键控(OOK )。

通信原理2课设报告

通信原理2课设报告

实验报告学科:通信原理(二)题目: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系统仿真实验设备:安有matlab仿真软件的计算机学院:系别: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目录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1二、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1三、选题与学时安排┄┄┄┄┄┄┄┄┄┄┄┄┄┄┄┄┄┄┄┄┄┄┄┄┄┄┄1四、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与考核方法┄┄┄┄┄┄┄┄┄┄┄┄┄┄┄┄┄┄┄┄┄1五、课程设计内容┄┄┄┄┄┄┄┄┄┄┄┄┄┄┄┄┄┄┄┄┄┄┄┄┄┄┄┄2六、课程设计报告要求┄┄┄┄┄┄┄┄┄┄┄┄┄┄┄┄┄┄┄┄┄┄┄┄┄┄5七、通信原理II课程设计环节参考资料┄┄┄┄┄┄┄┄┄┄┄┄┄┄┄┄┄┄6 附:《通信原理II课程设计任务书》┄┄┄┄┄┄┄┄┄┄┄┄┄┄┄┄┄┄┄7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必选(考查)2、适用专业:通信工程3、课程设计学时/学分:16学时/ 1学分二.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1、目的:通信原理II课程设计是《通信原理》课的辅助环节。

它以小型课题方式来加深、扩展通信原理所学知识,课程设计着重体现通信原理教学知识的运用,着重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主要达到以下目的:⑴使学生增进对通信系统的认识,加深对通信原理知识的理解。

⑵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仿真设计方法。

2、要求: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基本设计任务,对于创新设计可以不受大纲限制,经老师审核同意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命题。

本课程设计以上机编写Matlab 仿真程序为主,采取较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时间由学生上机操作,必要时配合少量的理论讲授。

主要完成系统设计与实现。

三.选题与学时安排1、选题:本课程设计题目为设计实现完整的通信系统仿真平台,根据各个子模块具体实现的不同设置8个不同的题目。

每班每人1组,每人一台具有Matlab仿真环境的主机,每组选作不同的题目,具体选题方法见后续内容。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设想(3篇)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设想(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通信原理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对通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信号与系统基础实验- 信号波形观察与分析-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 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响应2. 模拟通信原理实验- 模拟调制与解调实验(如AM、FM、PM)- 信道特性分析- 噪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3.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 数字调制与解调实验(如2ASK、2FSK、2PSK、QAM)- 数字基带传输与复用-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4.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 TCP/IP协议栈原理与实现- 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 物联网通信技术(如ZigBee)5. 通信系统设计实验- 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设备- 编写实验报告提纲- 准备实验数据和分析工具2.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3.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心得与体会四、实验报告格式1. 封面- 实验报告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实验日期2. 目录- 实验报告各部分标题及页码3. 正文-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心得与体会4.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五、实验报告撰写要求1. 实验报告内容完整、结构清晰、逻辑严谨2. 实验原理阐述准确,实验步骤描述详细3. 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分析结论具有说服力4. 实验报告格式规范,语言表达流畅六、实验报告评价标准1. 实验原理掌握程度2. 实验操作熟练程度3. 实验数据分析能力4. 实验报告撰写质量5. 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通信原理实验,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信原理课设报告

通信原理课设报告

目录1 技术要求 (1)2 基本原理 (1)2.1 2FSK调制原理 (1)2.2 2FSK解调原理 (2)2.3 2FSK信号的表达式和波形图 (2)3 建立模型描述 (3)4 模块功能分析或源程序代码 (4)5 调试过程及结论 (9)6 心得体会 (12)7 参考文献 (12)2FSK通信系统设计1 技术要求设计一个2FSK数字调制系统,要求:(1)设计出规定的数字通信系统的结构;(2)根据通信原理,设计出各个模块的参数(例如码速率,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等);(3)用Matlab或SystemView 实现该数字通信系统;(4)观察仿真并进行波形分析;(5)系统的性能评价。

2 基本原理2.1 2FSK调制原理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的产生,可以采用模拟调频电路来实现,也可以采用数字键控的方法来实现。

两种FSK信号的调制方法的差异在于:由直接调频法产生的2FSK信号在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是连续变化的(这一类特殊的FSK,称为连续相位FSK(Continous-Phase FSK,CPFSK)),而键控法产生的2FSK信号,是由电子开关在两个独立的频率源之间转换形成,故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不一定连续。

图1是数字键控法实现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的原理图,图中两个振荡器的输出载波受输入的二进制基带信号控制,在一个码元Ts期间输出f1或f2两个载波之一。

图1 键控法产生2FSK信号的原理图振荡器1选通开关反相器振荡器2f2选通开关相加器基带信号e(t)2.2 2FSK 解调原理图2 2FSK 相干解调原理框图数字调频信号的解调方法很多,如相干检测法、包络检波法、过零检测法、差分检测法等。

下面就相干检测法进行介绍。

相干检测的具体解调电路是同步检波器,原理方框图如图2所示。

图中两个带通滤波器的作用同于包络检波法,起分路作用。

它们的输出分别与相应的同步相干载波相乘,再分别经低通滤波器滤掉二倍频信号,取出含基带数字信息的低频信号,抽样判决器在抽样脉冲到来时对两个低频信号的抽样值进行比较判决,即可还原出基带数字信号。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2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2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设计题目 DSB与2ASK调制与解调专业通信工程班级学号姓名完成日期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DSB与2ASK调制与解调设计内容与要求:设计内容:1.根据DSB的调制原理设计线路,进行仿真模拟调制DSB的调制和解调过程,并通过仿真软件观察信号以及的调制过程中信号波形和频谱的变化。

2. 根据ASK的调制原理设计线路,进行仿真模拟调制DSB的调制和解调过程,并通过仿真软件观察信号以及的调制过程中信号波形和频谱的变化。

3.在设计过程中分析信号变化的过程和思考仿真过程的设计原理。

设计要求:1.独立完成DSB与ASK的调制与解调;2.运用仿真软件设计出DSB与ASK的调制线路3.分析信号波形和频谱指导教师:范文2012年12月16日课程设计评语成绩: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年月日一.调制原理:调制: 将各种数字基带信号转换成适于信道传输的数字调制信号(已调信号或频带信号);时域定义:调制就是用基带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个或几个参量的变化,将信息荷载在其上形成已调信号传输,而解调是调制的反过程,通过具体的方法从已调信号的参量变化中将恢复原始的基带信号。

频域定义:调制就是将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信道通带中或者其中的某个频段上的过程,而解调是将信道中来的频带信号恢复为基带信号的反过程.根据所控制的信号参量的不同,调制可分为:调幅,使载波的幅度随着调制信号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调制方式。

调频,使载波的瞬时频率随着调制信号的大小而变,而幅度保持不变的调制方式。

调相,利用原始信号控制载波信号的相位。

调制的目的是把要传输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这就意味着把基带信号(信源)转变为一个相对基带频率而言频率非常高的代通信号。

该信号称为已调信号,而基带信号称为调制信号。

调制可以通过使高频载波随信号幅度的变化而改变载波的幅度、相位或者频率来实现。

调制过程用于通信系统的发端。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课设题目数字调制系统误比特率(BER)测试的仿真设计与分析设计内容:1 设计低频条件下相干、差分相干接收2DPSK调制传输系统,做出仿真波形2以相干、差分相干接收2DPSK调制传输系统为误比特率分析对象,被调载频为2000Hz,以PN码作为二进制信源,信道为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对该系统的误比特率(BER)进行SystemView仿真分析。

分析要求1、学习通信系统动态仿真软件SystemView,并学会用该软件建立具体的通信系统仿真模型进行通信仿真;2、建立相干、非相干接收2DPSK调制传输系统误比特率测试仿真模型,仿真过程中原始基带信号波形、差分码波形、2DPSK信号波形、本地载波、解调端相乘器输出、低通滤波器输出、抽样判决输出波形以及码反变换后的输出波形。

观测输入和输出波形的时序关系。

3、在2DPSK系统中,“差分编码/译码”环节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克服接收提取的载波存在180°相位模糊度,即使接收端同步载波与发送端调制载波间出现倒相180°的现象,差分译码输出的码序列不会全部倒相。

重新设置接收载波源的参数,将其中的相位设为180°,运行观察体会2DPSK系统时如何克服同步载波与调制载波间180°相位模糊度的。

4、利用建立的SystemView DPSK系统相干、非相干接收的仿真模型进行BER 测试,产生该系统的BER曲线以此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并和理论曲线相比较,验证仿真的正确性;信道模型为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

详细原理及具体内容见指导书。

目录第一章概述 (4)第二章 SystemView动态系统仿真软件简介 (5)2.1 SystemView系统特点 (5)2.2 SystemView仿真步骤 (5)第三章课程设计内容 (6)3.1 设计要求 (6)3.2 2DPSK系统组成及原理简介 (7)3.3误比特率简介 (9)第四章仿真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10)4.1低频2DPSK相干解调系统 (10)4.2低频2DPSK差分解调系统 (13)4.3高频2DPSK相干解调系统误码率 (14)4.4高频2DPSK差分解调系统误码率 (17)4.5曲线分析 (20)4.6误码率调试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20)第五章心得体会 (23)第六章教材与参考文献 (24)第一章概述《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几乎囊括了所有通信系统的基本框架,但由于在学习中有些内容未免抽象,而且不是每部分内容都有相应的硬件实验,为了使我们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加深理解通信电路和通信系统原理及其应用,验证、消化和巩固其基本理论,增强对通信系统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在通信原理的理论教学结束后我们开设了《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

(完整word版)通信原理课设报告

(完整word版)通信原理课设报告

目录1 技术要求 (1)2 基本原理 (1)2.1 2ASK调制 (1)2.2 2ASK解调 (3)3 建立模型描述 (4)3.1 Simulink仿真实现2ASK调制和解调 (4)3.2 MATLAB编程实现2ASK调制和解调过程 (4)4模块功能分析或源程序代码 (5)4.1 Simulink实现2ASK调制和解调功能 (5)4.2 Matlab编程实现2ASK调制和解调 (8)5 调试过程及结论 (15)5.1使用Simulink实现2ASK模型仿真 (15)5.2 用Matlab编程实现2ASK模型仿真 (16)6 心得体会 (17)7 参考文献 (18)2ASK 通信系统设计1 技术要求(1)设计出2ASK 通信系统的结构;(2)根据通信原理,设计出各个模块的参数(例如码速率,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等);(3)用Matlab 或SystemView 实现该数字通信系统;(4)观察仿真并进行波形分析;(5)系统的性能评价。

2 基本原理2.1 2ASK 调制1 基本原理2ASK 是利用载波的幅度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而其频率和初始相位保持不变。

其信号表达式为: ,S (t)为单极性数字基带信号。

其调制过程如图1所示:图1 2ASK 调制过程t t S t e c ωcos )()(0⋅=2 两种调制法2ASK 信号的产生方法通常有两种: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

模拟调制法使用乘法器实现,如图2所示。

键控法使用开关电路实现,如图3所示。

图2 模拟调制法图3 键控法3 功率谱密度若设S(t)的功率谱密度为Ps (f ),2ASK 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为()f P ASK 2,则 由图4可见,2ASK 信号的功率谱是基带信号功率谱的线性搬移,由连续谱和离散谱组成。

图4 2ASK 功率谱密度也称 OOK 信号开关 K接0 接1e 0( t )[])()(41)(2c s c s ASK f f P f f P f P -++=f c + f s fc - f s ff c f c + f s f c - f s f c sf s s s 0S( t )e o d2.2 2ASK解调相干解调需要将载频位置的已调信号频谱重新搬回原始基带位置,因此用相乘器与载波相乘来实现。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2FSK调制与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2FSK调制与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

通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2FSK调制与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姓名:院(系):专业:指导老师:日期:2FSK调制与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指导教师摘要:本文主要是利用MATLAB7.0来实现2FSK 数字调制系统解调器的设计。

该设计模块包含信源调制、发送滤波器模块、信道、接受滤波器模块、解调以及信宿,并未各个模块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

在此基础上熟悉MATLAB的功能及操作,最后通过观察仿真图形进行波形分析及系统的性能评价。

关键词:2FSK MATLAB 调制解调引言:2FSK信号的产生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调频法,一种是开关法。

这两种方法产生的2FSK信号的波形基本相同,只有一点差异,即由调频器产生的2FSK信号在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是连续的,而开关法产生的2FSK信号则分别由两个独立的频率源产生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故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不一定是连续的。

本设计采用后者--开关法。

2FSK信号的接收也分为相干和非相干接收两种,非相干接收方法不止一种,它们都不利用信号的相位信息。

故本设计采用相干解调法。

1 设计任务与要求1.1 设计要求(1)学习使用计算机建立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学会利用仿真的手段对于实用通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算法进行实际验证;(2)学习现有流行通信系统仿真软件MATLAB7.0的基本实用方法,学会使用这软件解决实际系统出现的问题;(3)通过系统仿真加深对通信课程理论的理解,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4)用MATLAB7.0设计一种2FSK数字调制解调系统;1.2设计任务根据课程设计的设计题目实现某种数字传输系统,具体要求如下;(1)信源:产生二进制随机比特流,数字基带信号采用单极性数字信号、矩形波数字基带信号波形;(2)调制:采用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对数字基带信号进行调制,使用键控法产生2FSK 信号;(3)信道:属于加性高斯信道;(4)解调:采用相干解调;(5)性能分析:仿真出该数字传输系统的性能指标,即该系统的误码率,并画出SNR(信噪比)和误码率的曲线图;2方案设计与论证频移键控是利用载波的频率来传递数字信号,在2FSK中,载波的频率随着二进制基带信号在f1和f2两个频率点间变化,频移键控是利用载波的频移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的。

通信原理课设2DPSK报告

通信原理课设2DPSK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2D字频带通信系统,要求: (1) 按照 2DPSK 数字频带通信系统的原理对其结构进行设计; (2) 设计出各个模块的参数(例如码速率,载波频率,滤波器的传输特性等) ; (3) 用 Matlab 实现该数字通信系统并观察仿真并进行波形分析; (4) 系统的性能评价。
2. 基本原理
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基带传输,一种是频带传输。由于实际中的数 字信号往往具有丰富的低频分量,不适合在带通特性的信道中传输,因此必须用数字基带 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从而使得信号能与信道的特性相匹配。2DPSK 是数字频带传输中的 一种常用的通信系统。
2.1 2DPSK 通信系统的调制方法
图 4 差分相干解调法关键节点波形 本次课程设计及采用相干解调法进行解调。
3
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3. 建立模型描述
3.1 模型概述
如前所述,本次课程设计所设计的 2DPSK 通信系统的调制部分采用模拟调制法,解 调部分采用相干解调-码反变换法, 在已调信号向解调器输入端输入的过程中引入加性高斯 白噪声的干扰,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 5 所示。
由表 1 可知,原始基带信号的码元宽度 Ts 1s ,码元传输速率 RB 1B 。高斯噪声源的 采样时间要远小于载波信号及原始基带信号的周期,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得调制输出信号在 一个码元宽度的时间内所受到的高斯噪声的干扰的均值为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参数的设置是为了使得仿真的结果更为直观,实际的 2DPSK 通 信系统的码元传输速率及载波功率要高得多。
目录
1. 2. 技术要求 .................................................................................................................................. 1 基本原理 .................................................................................................................................. 1 2.1 2.2 3. 2DPSK 通信系统的调制方法 ...................................................................................... 1 2DPSK 通信系统的解调方法 ...................................................................................... 2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通信原理是研究通信工程领域中信号处理、传输、编码、(数字)信号识别等基础理论的自然科学。

通信原理是网络技术和系统研究的基础,它是通信学科发展的基础。

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通信工程课程,其中,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应符合原理课程具体设计要求和教学目标,并完成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熟悉原理课程基础知识。

有关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学生需要熟悉并掌握,包括数字信号处理、传输和信号的编码、检测和识别等概念。

学生也需要熟练掌握具体的理论知识,如检测、编码、调制、发射、接收、解码等。

第二步,深入研究课程设计方案。

在熟悉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需要研究其课程设计方案,并给出有效的方法。

该方案应说明其设计的主要内容,实施的主要步骤,应用的基本原理,以及所采用的技术、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等。

第三步,实施原理课程设计方案。

在等到教师的批准之后,学生便可以开始实施其设计方案,包括实验,以及绘制设计详图,做出运行报告等。

第四步,阐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成果。

完成设计后,学生需要阐述其设计成果,并按照设计报告格式,撰写报告,介绍其设计及其实现步骤、原理以及理论依据、改进措施、实验成果等内容。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不仅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同时也是一个对知识的整合。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完善理论知识,培养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并促进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本课程设计报告的文字部分一共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介绍课程设计背景和意义。

介绍通信原理课程背景、目标、实践内容以及课程设计的价值意义。

第二,详细阐述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方案包括实施的步骤、实现的主要原理、所需的器件及相关技术、实验环境等内容。

第三,详述实施步骤及效果。

描述课程设计实施的实际情况,结果分析及结论。

第四,对实施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综合考虑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所考虑的各个方面,并勾画出可以进行改进措施以及未来实施策略。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目的1.学习使用计算机建立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学会利用仿真的手段对于实用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算法进行实际验证;2.学习现有流行通信系统仿真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使用这些软件解决实际系统出现的问题;3.通过系统仿真加深对通信课程理论的理解。

二、课程设计时间1周三、课程设计环境Systemview5.0四、课程设计内容1.Systemview软件简介:Systemview是一个信号级的系统仿真软件,主要用于电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是一个强有力的动态系统分析工具,能满足从数字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直到复杂的通信系统等不同层次的设计、仿真要求。

Systemview以模块化和交互式的界面,在大家熟悉的Windows窗口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一个嵌入式的分析引擎。

其仿真系统的特点:(1)能仿真大量的应用系统(2)快速方便的动态系统设计与仿真(3)在报告中方便的加入Systemview的结论(4)提供基于组织结构图方式的设计(5)多速率系统和并行系统(6)完备的滤波器和线性系统设计(7)先进的信号分析和数据块处理(8)可扩展性(9)完善的自我诊断功能2.使用systemview进行通信系统设计。

列举FSK调制解调实验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包括:(1)设计内容分析与方案选择,画出系统原理框图。

FSK的调制方式有:调频法、开关法。

FSK的解调方式有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和过零点检测法)、相干解调。

(2)画出完整的仿真电路图,并说明电路的工作原理。

图8.7 产生2FSK信号的SystemView仿真电路图调频法是用二进制基带矩形脉冲信号去调制一个调频器,使其能够输出两个不同频率的码元。

开关法是一个受基带脉冲控制的开关电路去选择两个独立频率源的振荡作为输出。

图8.11 2FKS解调的SystemView仿真电路图包络检波法的判决准则是比较两个支路信号的大小和相干接收法的判决准则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设计题目 DSB与2ASK调制与解调专业通信工程班级学号姓名完成日期…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DSB与2ASK调制与解调设计内容与要求:设计内容:1.根据DSB的调制原理设计线路,进行仿真模拟调制DSB的调制和解调过程,并通过仿真软件观察信号以及的调制过程中信号波形和频谱的变化。

2. 根据ASK的调制原理设计线路,进行仿真模拟调制DSB的调制和解调过程,并通过仿真软件观察信号以及的调制过程中信号波形和频谱的变化。

3.在设计过程中分析信号变化的过程和思考仿真过程的设计原理。

;设计要求:1.独立完成DSB与ASK的调制与解调;2.运用仿真软件设计出DSB与ASK的调制线路3.分析信号波形和频谱指导教师:范文2012年12月16日课程设计评语(成绩: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年月日一.调制原理:调制: 将各种数字基带信号转换成适于信道传输的数字调制信号(已调信号或频带信号);时域定义:调制就是用基带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个或几个参量的变化,将信息荷载在其上形成已调信号传输,而解调是调制的反过程,通过具体的方法从已调信号的参量变化中将恢复原始的基带信号。

频域定义:调制就是将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信道通带中或者其中的某个频段上的过程,而解调是将信道中来的频带信号恢复为基带信号的反过程.根据所控制的信号参量的不同,调制可分为:调幅,使载波的幅度随着调制信号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调制方式。

调频,使载波的瞬时频率随着调制信号的大小而变,而幅度保持不变的调制方式。

调相,利用原始信号控制载波信号的相位。

调制的目的是把要传输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这就意味着把基带信号(信源)转变为一个相对基带频率而言频率非常高的代通信号。

该信号称为已调信号,而基带信号称为调制信号。

调制可以通过使高频载波随信号幅度的变化而改变载波的幅度、相位或者频率来实现。

调制过程用于通信系统的发端。

在接收端需将已调信号还原成要传输的原始信号,也就是将基带信号从载波中提取出来以便预定的接受者(信宿)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该过程称为解调。

二.仿真软件Systemview软件简介1. Systemview软件特点Elanix公司的SystemView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设计、仿真和分析的可视化环境,是一个适合多种操作系统的单机和网络平台。

在SystemView环境下,可以构造各种复杂的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和各种速率的系统,可用于线性或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SystemView包括基本库和专业库。

基本库包括信号源、接收器、加法器、乘法器,函数库和算子库等。

利用基本库可以进行一般的系统设计和仿真,例如:用不同方式设计多种形式的滤波器,可以自动完成滤波器幅频特性(波特图)、传递函数和根轨迹图等模型之间转换。

专业库包括通信(Communication)、逻辑(Logic)、数字信号处理(DSP)库、射频/模拟(RF/Analog)、支持高级语言的用户代码库(Custom Library)、自动程序生成库(APG)、Matlab连接库(M-link)、Xilinx FPGA库、CDMA/PCS库、数字视频广播(DVB)、自适应滤波器库(Adaptive Filter Library)、实时DSP代码生成库(与TI Code Composer Studio协同仿真)、符合第三代移动通信的3G库、TurboCode Libary(TPC)库和XDSL库和ANSI C代码产生器等,与Xpedion公司Golden Gate RF设计工具联合构成新的更加全面的仿真方式。

SystemView可以实时仿真各种DSP结构,并进行各种系统时域和频域分析、谱分析,对各种逻辑电路、射频/模拟电路(混合器、放大器、RLC电路和运放电路)等进行理论分析和失真分析。

SystemView的各种专业库特别适合于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和方案论证。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系统越来越复杂,设计和仿真难度也随之加大,利用SystemView可以十分方便地完成相应的通信系统设计和仿真。

SystemView是目前国际上最优秀的系统设计和仿真软件之一,其主要特点有:1. 直观在SystemView的设计窗口中,各功能模块用形象直观的图符表示,和方框图一样一目了然。

SystemView能自动执行系统连接检查,给出连接错误信息或悬空的待连接端信息,用户按照提示修改系统。

在编译时,系统状态栏显示仿真运行的时间进度,方便调试。

另外,系统还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动态系统棒功能,仿真实际的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的工作界面。

利用系统分析窗口直观显示二维分析结果,图形放大、缩小、滚动等均可通过鼠标方便地实现。

分析窗口中的“接收计算器()”功能强大,可以完成对仿真运行结果的各种运算分析,诸如谱分析、相关和卷积等各种基本的信号分析。

2. 简单只要通过鼠标从SystemView库中选择图符并将其拖动到设计窗口中即可创建线性和非线性、离散和连续、模拟和数字,以及混合模式的系统,并且SystemView 的所有图符都有相似的参数定义窗口。

设计者所要做的只是修改各个图符的参数,而不需要编写源代码即可完成各种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快速地建立和修改系统、访问与调整参数,并方便地加入注释。

3. 易用可以方便快捷地在设计窗口和分析窗口之间切换,使得调试设计系统易如反掌,其简单的操作界面和直观的图标使得初学者特别容易上手。

4. 支持多速率系统和并行系统SystemView允许合并多种数据速率输入系统,简化FIR滤波器的执行,并能支持多系统同时执行,这样可以在一次执行中快速方便地比较系统各种变换的不同效果。

5. 无限制分层结构通过使用MetaSystem对象创建子系统,SystemView能够很容易地建立大而复杂的系统。

理论上,只要计算机具有足够的资源,设计的系统复杂度是无限的。

6. 丰富的功能块SystemView包含数百种信号源、接收端、操作符和功能块,提供了从DSP、通信信号处理、控制到构造通用数学模型的应用,并能处理各种文件格式的输入输出数据,可以很方便地调用函数。

它可以与外部文件接口,直接获得并处理从外部采集来的一些物理数据。

除了一般的方案论证外,SystemView还提供了与硬件设计的接口,与 Xilinx 公司的软件Core Generator配套,可以将SystemView 系统中的部分器件生成下载FPGA芯片所需的数据文件。

另外,SystemView还有与DSP芯片设计的接口,可以将其DSP库中的部分器件生成DSP芯片编程的C语言源代码。

7. 广泛的滤波和线性系统设计SystemView包含一个功能强大容易使用图形模板设计的模拟和数字、离散和连续时间系统的设计环境,并有大量的FIR/IIR滤波器类型。

8. 可扩展性SystemView允许用户插入使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用户代码库,插入的用户库自动集成到SystemView中,能够和内建库一样使用,并提供了与编程语言VC++或仿真工具Matlab的接口。

其中的APG功能可以利用VC环境,将系统编译为可脱离SystemView独立运行的可执行文件。

同时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在内存较大时效果尤为明显。

2. 使用Systemview进行系统仿真的步骤(1)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根据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确定总的系统功能,并将各部分功能模块化,找出各部分的关系,画出系统框图。

(2)从各种功能库中选取、拖动可视化图符,组建系统在信号源图符库、算子图符库、函数图符库、信号接受器图符库中选取满足需要的功能模块,将其图符拖到设计窗口,按设计的系统框图组建系统。

(3)设置、调整参数,实现系统模拟参数设置包括运行系统参数设置(系统模拟时间,采样速率等)和功能模块运行参数(正弦信号源的频率、幅度、初相,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通带增益、阻带衰减等)。

(4)设置观察窗口,分析模拟数据和波形在系统的关键点处设置观察窗口,用于检查、监测模拟系统的运行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参数,分析结果。

启动SystemView后就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系统设计窗口。

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条、滚动条、提示栏、图符库和设计窗工作区。

其中设计窗口工作区是用于设置、连接各种图符以创建系统,进行系统仿真等操作;提示栏用于显示系统仿真的状态信息、功能快捷键的功能信息提示和图符的参数显示;滚动条用于移动观察当前的工作区域。

当鼠标器位于功能图符上时,则该图符的具体参数就会自动弹出显示。

图SystemView提供了9个基本的图符库和6个扩展的图符库。

使用这些图符时只需用鼠标器拖动放入设计工作区即可,也可直接在该图符图标上双击鼠标器。

在设计工作区内双击图符,则可以定义该图符的具体功能和参数。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图符的作用。

如下图图分析窗口是用户观察SystemView数据输出的基本工具。

有多种选项可以增强显示的灵活性和用途。

这些功能可以通过单击分析窗工具条上的快捷按钮或通过下拉菜单来激活。

在系统设计窗口中单击分析窗口按钮,即可访问分析窗口。

在分析窗口中单击系统按钮即可返回系统设计窗口。

分析窗口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条、滚动条、活动图形窗口和提示信息区。

同设计窗口一样,滚动条包括用于左右滚动的水平滚动条和用于上下滚动的垂直滚动条;提示信息区显示分析窗口的状态信息、坐标信息和分析的进度指示;活动图形窗显示输出的各种图形,如波形图、功率谱、眼图等。

三. DSB调制与解调系统设计:1. DSB调制原理模拟调制是指用来自信源的基带模拟信号去调制某个载波,而载波是一个确知的周期性波形。

模拟调制可分为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

DSB是线性调制的一种。

在消息信号m(t)上不加上直流分量,则输出的已调信号就是无载波分量的双边带调制信号,或称抑制载波双边带(DSB-SC)调制信号,简称双边带(DSB)信号。

DSB调制器模型如图2-1,可见DSB信号实质上就是基带信号与载波直接相乘。

图2-1 DSB信号调制器模型其时域和频域表示式分别如下:S DSB(t)=m(t)cos(w c t) (式2-1)S DSB(W)=1/2[M(W+W C)+M(W-W C)] (式1-2)除不再含有载频分量离散谱外,DSB信号的频谱与AM信号的完全相同,仍由上下对称的两个边带组成。

故DSB信号是不带载波的双边带信号,它的带宽与AM 信号相同,也为基带信号带宽的两倍,DSB信号的波形和频谱分别如图2-2:图2-2 DSB信号的波形与频谱2.DSB解调原理因为不存在载波分量,DSB信号的调制效率是100%,即全部功率都用于信息传输。

但由于DSB信号的包络不再与m(t)成正比,故不能进行包络检波,需采用相干解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