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事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三)——事物形象(物象、意象)【复习目标】
1、梳理诗歌中常见形象的类型
2、掌握形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学会规范答题
【知识链接】
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的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以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备考锦囊】
一、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关注点
1、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2、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沉淀于其中的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3、鉴赏一般物象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三、答题步骤
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的神韵;
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病牛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问:试分析病牛的形象?
【参考答案】
步骤一:诗中描绘了一头病牛形象。
步骤二:它劳累一生,一身病残,但想到的仍然是大众的温饱。它耕种了千亩万亩土地,收获了千箱万箱粮食,自己却一身伤痛。
步骤三:作者以牛喻人,其实描写的是一位甘心奉献而又无怨无悔的志士仁人的形象。
【课堂演练】
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托物言志、对比。
将林中鸟与笼中鸟的不同境遇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2、(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2、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3.(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3、【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答案参考:(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色彩:“碧”“黄”情感:喜爱之情(3)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4、(2014陕西西安五校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1)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2)矰:zēng短箭。缴zhuó:系箭的丝绳。
(1)这首诗全篇皆实写“孤雁”,作者是怎样突出孤雁之“孤”的?(6分)
(2)结合全诗,说说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对孤雁有怎样的感情?又借孤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5分)
4、(1)①首联用“几行”归雁之“行”与下句中“独何之”之“独”形成对比,突出孤雁之“孤”。②颔联通过孤雁在暮雨中的动作、神情、状态,突出其孤。失群之雁,声音凄厉,呼寻伙伴。面对芦叶萧萧的池塘,影单心怯,几度盘旋,欲下未下,迟疑畏惧。③颈联,通过环境渲染来衬托其形单影只,突出其孤:月冷云低,孤雁就是在这样一个昏暗、压抑、恐怖的环境中飞行。(每点2分)
(2)最后两句写出诗人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孤雁未必会遭暗算,但孤飞总使人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