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

合集下载

病毒性肝炎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认知的调查分析

病毒性肝炎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认知的调查分析
加 了其黏 附性 , 重病 灶局 部 缺氧 , 加 形成 恶性 循 环 。许 多 学
者认为 , C计 数的增加 与患者的病 情和预后不 良有 关 l WB 。宋
丽曼等 研究表 明, 脑血 管病 发病 早期 出 现的 WB C计 数增 高
的机 制 是 脑 损 伤 达 到 一 定 程 度 引 起 的应 激 反应 所致 。本 研究 结
[ ] E s E, mm r h d E, ag e a,e kct n h s 3 n r t Ha es mh eD B geV,t lL u oye a dterk c s i
缺氧 , 受刺激的 WB C聚集于血管 壁 , 释放氧 自由基等有害物质 ,
导致或加重组织损伤 . , 2 同时降低了 WB j C变形能力或/ 和增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0 0 ) . 1 。④ 结论
[ 键 词 】 病 毒 性肝 炎 关
10 遵 医应 用 0例
抗病毒 治疗患者的认知程度平均得 分( O 1 2 1 ) ,1 2 .4± .3 分 5 例未遵 医应用抗病毒 治疗 患者的认 知程度平 均得 ( O 1 ± .4 分, 1. 4 2 0 ) 两者 比较 ,
参考文献
【 ] 田普永 , 扬柏 , I 郭 姬 良. 白细胞 增多 与脑血 管病 危 险性 的关 系
[ ] 中 国急救医学 , 8 ,( ) 5 J. 1 99 6 :3 9 [ ] Wem r V, ii s JC n o o vs l r eb i y o m r 2 d o C W la , ot l f ac a p m a i y l o lm T r u r e l bpy - t p o ul r ekct f m a o[ ] N C e 18 , 9 66 hm c a l oy sni l m t n J . a r, 12 :4 e u e i na i 9 8

乙肝抗病毒治疗用药,看看是怎么回事!

乙肝抗病毒治疗用药,看看是怎么回事!

乙肝抗病毒治疗用药 ,看看是怎么回事!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其是一种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且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会引发多器官损害的世界性疾病之一。

目前,乙肝已经发展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

乙肝作为我国目前流行最广且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其具有根治率低、易复发且合并症严重等特点。

乙肝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会对乙肝患者的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现阶段,在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以抗病毒疗法为主。

这是国内外肝病学者达成的共识。

目前,欧盟国家批准的用于治疗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7种,主要包括干扰素、核苷类药物等。

其中,干扰素又分为普通干扰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

干扰素自1976年在临床中首次用于治疗乙肝获得较好的疗效后,其逐渐获得广泛的应用。

干扰素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免疫调节,进而发挥有效的抗病毒作用。

相比于核苷类药物而言,干扰素在治疗应答持续方面更为持久。

聚乙二醇干扰素属于2005年上市的重组干扰素,其相比于普通干扰素的疗效而言,效果更佳且安全性更高。

核苷类药物主要包括L-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脱氧鸟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以及无环磷酸核苷类似物(如阿德福韦、替诺福韦)3类5种。

而这些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HBV基因复制,进而发挥治疗效果的。

拉米夫定是于1998年上市的第二代药物,经治疗5年后,其HBeAg转换率可达35%。

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病毒变异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为有效治疗由于乙肝病毒引发的变异,可将拉米夫定与中药灵芝联合,从而阻止乙肝病毒复制。

目前,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及时停药会导致肝失代偿。

因此,该药物已不作为一线药物。

替比夫定是于2006年上市的药物,其具有较高的血清学转换率。

恩替卡韦是于2005年上市的药物,是目前临床中治疗乙肝的抗病毒活性较强的药物,其还具有较低的耐药率。

据相关数据显示,用药3年后,其耐药率仅为1%。

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及疗效评估

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及疗效评估

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及疗效评估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

在临床上,抗病毒治疗是控制肝炎病情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基本原理、药物种类、治疗指南、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做一详细介绍。

一、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基本原理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干扰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和传播来抑制病毒的生长,从而控制病情。

在HBV和HCV感染中,治疗的目标是阻断病毒复制、减少病毒载量、提高病毒清除率、减少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毒性作用,从而达到最终消除病毒和治愈疾病的效果。

二、病毒性肝炎抗病毒药物种类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核苷/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和干扰素类抗病毒药物。

核苷/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HBV感染,如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而干扰素类抗病毒药物则主要用于治疗HCV感染,如干扰素α、利巴韦林等。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抗病毒药物正在不断研发和应用中,如直接作用的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等。

三、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指南有关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指南主要包括国际、国内及专业学会发布的指南,这些指南提供了详细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和标准,包括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不良反应及转归等内容。

遵循指南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和药物毒副作用。

四、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方案选择根据病毒性肝炎的病毒类型、感染程度、肝功能损害程度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对于HBV感染,轻至中度患者可选用核苷/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于HCV感染,干扰素类抗病毒药物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但是在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家族史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五、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主要通过监测病毒清除情况、肝功能指标、病情转归及患者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来进行。

乙肝抗病毒治疗2024

乙肝抗病毒治疗2024

乙肝抗病毒治疗2024乙肝抗病毒是治疗的关键,但治疗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坚持中逐渐获得阶梯式的进步,最终实现治疗目标。

无论是干扰素还是核苷(酸)类药物,都是一个漫长的治疗过程,尤其是核苷(酸)类药物没有固定疗程,少则3年、5年,长则8年、10年,甚至终身用药。

但无论如何,只要治疗就会有效果,每向上一个阶梯都是一个进步,希望总是在坚持中实现。

第一阶梯基础的胜利之光第一阶梯便是通过抗病毒治疗稳定肝功能,改善肝脏的组织学,减轻肝脏炎症反应,这是最基本的治疗要求,是基础的胜利之光。

如果单纯保肝降酶、利胆治疗,但不抗病毒治疗,虽在短时间内也可改善肝功能,但绝非长久之计,肝脏炎症容易反复。

在肝脏的反复炎症中会不断有纤维化形成,纤维化多了破坏了肝脏的正常结构便形成了肝硬化。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病机制是一样的,从肝纤维化到肝硬化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另外,肝细胞的变性坏死,需要再生,在肝细胞再生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细胞的异常分化,这就是异型增生,异型增生的风险就是发生肝细胞癌。

所以,稳定肝功能,改善组织学,防止肝硬化,降低肝癌的发生这便是抗病毒的重要性之所在。

第二阶梯清除蒺藜之进步第二阶梯是长期有效地控制病毒复制,使病毒低于可检测水平以下,以此降低由病毒介导的免疫反应。

目前推荐一线的核苷(酸)类药物,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均有强效的抗病毒作用,在服用2~3个月后,95%以上的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可低于1000copes/ml 的检测下限。

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缓慢但持久,研究表明经48~52周的治疗有25%~40%的患者可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

SVR是指,在干扰素停药后24周,患者的肝功正常,血清HBV-DNA仍低于1000copes/ml 的检测下限。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丙型病毒性肝炎,就是人们常说的丙肝,这是人们熟知的肝脏疾病,主要是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很多,比如血液传播以及性传播,另外母婴之间的传播也是很常见的,还有一部分的传播途径直到现在还不明确,换句话说,有的人患了丙肝,但完全找不到原因。

★1.抗病毒治疗方案在治疗前应明确患者的肝脏疾病是否由HCV感染引起,只有确诊为血清HCVRNA阳性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目前得到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案是:长效干扰素PEG-IFNα联合应用利巴韦林,也是现在EASL已批准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标准方案(SOC),其次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用IFNα。

聚乙二醇(PEG)干扰素α(PEG-IFNα)是在IFNα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分子,延缓IFNα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其半衰期较长,每周1次给药即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蛋白酶抑制剂博赛匹韦(BOC)或特拉匹韦(TVR),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三联治疗,2011年5月在美国开始批准用于临床,推荐用于基因型为1型的HCV感染者,可提高治愈率。

博赛匹韦(BOC)饭后,每天三次(每7-9小时),或特拉匹韦(TVR)饭后(非低脂饮食),每日三次(每7-9小时)。

期间应密切监测HCVRNA,若发生病毒学突破(血清HCVRNA在最低值后上升>1log),应停用蛋白酶抑制剂。

★2.一般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确切证据提示干扰素治疗能够降低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比率,可在HCV感染急性肝炎发作后8-12周进行,疗程为12-24周。

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但早期治疗对于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800000logIU/ml)的患者更为有效。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应在治疗前评估患者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肝功能反复异常者或肝穿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G≥2)或中度以上纤维化(S≥2)者,易进展为肝硬化,应给予抗病毒治疗。

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研究

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研究

发病机制有 : ①n t e r f e r o n 一  ̄p h a ) 、拉米 夫定 ( L a m i v u d i n e ) 、阿 病 毒直接损伤机 体细胞 , 导致 正常细胞大量死亡 [ 7 - 1 1 ]  ̄因此 , 德 福韦酯 ( a d e f o v i r d i p i v o x i l ) 、恩 替卡韦 ( E n t e c a v i r ) , 以及替诺
忌证 : 血 清胆红素升高超过 正常值上限 2倍 ; A 升高超 过 1 O倍正 常值 ; 失代偿 性肝 硬化 ; 患 自身免疫 性疾病 及存 在 重要脏器 病变 ; 存在精神类疾 患。剂量 : 干扰素 3 - 5 MU / 次, 每周 3 次, 皮下 或肌 注 ; 疗程 : 据疗效定 。
炎 的抗病 毒药物研究 不断取得 突破 , 其 研制和开发 水平取得 了很大发展 和进步 。本文 现就 病毒性肝炎抗病 毒治疗进展作

其 在抗病毒方 面作用相对较 小 , 但具有 比较强 的免疫调 节功 能, 可 以调节患者 免疫功 能 , 增加 患者抗病 毒的免疫力 。干
综述 。 1 抗 病 毒 治 疗 标 准
慢 性 乙型 肝炎
m l , A L T≥ 2 ×U L N ,或 AL T≤ 2×U L N , 便 肝 组 织 学 显 示 K n o d e l l H A I≥ 4 , 或 ≥G 2炎 症 坏 死 ( 中 国指 南 与最 新 国际 指 南建 议基 本一 致 ) 。疗 程分 析 , 国 内建 议 : 完成 1 年 基本 疗 程后进行评 价 , 如 达到完全应答 , 需巩 固治疗 1 2个月 , 因
抗 病毒治疗 主要 目的 : 抑制病毒 复制 , 减少传染性 ; 改善肝 福 韦 、替 比夫 定、L 一氧用 阿糖 尿嘧啶 ( L — F MA U ) 、法昔 洛韦 功能 ; 减轻 肝组织病变 ; 提高生活质量 ; 减少 或阻止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肝炎疾病,经常伴有恶心乏力、肝痛的症状,严重情况下会发展成为肝硬化,更有甚者变为肝癌,病毒性肝炎分为五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是由不同的病毒感染所致,下面就来看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合理营养、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供给,严禁饮酒,恢复期应逐渐增加活动。

慢性肝炎静止期,可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重型肝炎要绝对卧床,尽量减少饮食中蛋白质,保证热量、维生素,可输人血白蛋白或新鲜血浆,维持水电解质平稳。

★2.抗病毒治疗急性肝炎一般不用抗病毒治疗。

仅在急性丙型肝炎时提倡早期应用干扰素防止慢性化,而慢性病毒性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

①干扰素:重组DNA白细胞干扰素(IFN-α)可抑制HBV的复制。

隔天肌注,连续6个月,仅有30%~50%患者获得较持久的效果。

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为干扰素,可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

②拉米夫定:是一种合成的二脱氧胞嘧啶核甘类药物,具有抗HBV的作用。

口服拉米夫定,血清HBV-DNA水平可明显下降,服药12周HBV-DNA转阴率达90%以上。

长期用药可降低ALT,改善肝脏炎症,但HBeAg阴转率仅16%~18%,治疗6个月以上,可发生HBV 的变异,但仍可继续服用本药,副作用轻可继续服用1~4年。

③泛昔洛韦:是一种鸟苷类药物,它的半衰期长,在细胞内浓度高,可以抑制HBV-DNA的复制。

本药副作用轻可与拉米夫定干扰素等合用提高疗效。

④其他抗病药物:如阿昔洛韦、阿德福韦、膦甲酸钠等均有一定抑制HBV效果。

★3.免疫调节剂常用的有:①胸腺素α1(日达仙)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可重建原发、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的免疫功能。

②胸腺素参与机体的细胞发生免疫反应,诱导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放大T细胞对抗原的反应,调节T细胞各亚群的平衡。

③免疫核糖核酸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4.导向治疗新的免疫治疗(如DNA疫苗免疫复合物治疗等)、基因治疗(反义核酸治疗转基因治疗)正在研究中。

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遵医行为影响论文

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遵医行为影响论文

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摘要] 慢性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是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本文论述了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

[关键词] 护理干预;病毒性肝炎;治疗;影响[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24-01目前,对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抗病毒。

只要有适应症,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1]。

由于抗病毒治疗疗程较长,多为6-12个月,甚至更久,有些患者不能遵从医嘱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及家属对慢性肝病认知差。

患病后产生焦虑、消极悲观、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影响治疗的决心和疗效,继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作者对收治的慢性肝炎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 月至2009年12 月在本疗区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76例。

诊断符合200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方案》标准,未进行过系统的抗病毒治疗。

排除肝硬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及甲、戊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

将病例分为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年龄在16-55岁之间。

1.2 方法两组患者用药上均给予常规保肝、调节免疫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则给予全程的综合护理干预。

内容包括: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家庭、文化、社会和经济背景;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毒性肝炎疾病常识,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治疗时机、现状及转归,加强对疾病的认知;强化遵医用药、合理饮食、注意休息及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的指导。

另外,在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时,即针对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内容通俗易懂,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

争取家庭、社会支持,鼓励或强化患者保持人际交流。

患者出院后,建立电话随访登记,定期回访沟通,提示复查、遵医用药及相关指导。

肝炎治疗方案

肝炎治疗方案

肝炎治疗方案第1篇肝炎治疗方案一、背景肝炎是肝脏炎症的通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病毒感染、药物、酒精、自身免疫等。

本方案针对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治疗进行制定。

治疗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临床指南,确保合法合规。

二、目标1. 降低病毒载量,实现病毒学应答。

2. 改善肝脏炎症,阻止疾病进展。

3. 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4. 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减少病毒耐药。

三、治疗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经济条件等因素,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多种治疗手段。

3. 长期治疗:病毒性肝炎需要长期治疗,患者需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

4. 定期监测: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进行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四、治疗方案1. 乙型肝炎(1)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的关键治疗手段。

以下为抗病毒治疗药物选择:1. 核苷酸类似物(NAs):拉米夫定、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等。

2. 干扰素(IFN):长效干扰素、普通干扰素等。

药物选择原则:1. 无肝硬化或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优先选择核苷酸类似物。

2. 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优先选择替诺福韦。

3. 对干扰素敏感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干扰素治疗。

(2)免疫调节治疗免疫调节治疗适用于病毒载量较低、肝功能较好的患者。

常用药物有:胸腺肽α1、苦参素等。

2.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治疗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目前主要采用口服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

(1)DAA治疗方案1. 泛基因型DAA方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格卡瑞韦/帕塞瑞韦等。

2. 基因型特异性DAA方案:针对不同基因型患者,选择相应基因型特异性DAA方案。

(2)治疗疗程DAA治疗疗程通常为12周,部分患者可根据病情延长至24周。

3. 营养支持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蛋白质、维生素摄入。

2. 避免高脂、高糖、高盐食物,减少肝脏负担。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要点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要点

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可出现 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 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 出现肝硬化或肝癌。
重型肝炎
病情严重,可能出现肝衰 竭甚至死亡。
02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疫苗接种
甲型肝炎疫苗
预防甲型肝炎病毒感染, 适用于儿童和易感人群。
乙型肝炎疫苗
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建议新生儿、儿童和易感 人群接种。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要点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病毒性肝炎概述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与康复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管理
01 病毒性肝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 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分类
根据病原学不同,病毒性肝炎可 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 戊型等类型。
饮食安全
避免接触感染源
注意食物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品, 特别是生肉、生鱼片等,以降低感染甲肝 、戊肝等病毒性肝炎的风险。
避免与病毒性肝炎患者接触,特别是乙肝 、丙肝等血液传播途径的肝炎患者,应避 免共用针头、注射器等物品。
管理措施
早期筛查与诊断 规范治疗
健康教育与宣传 监测与报告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输血史、吸毒史、长期透析等,应定期进 行病毒性肝炎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3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加强锻炼,增 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心理支持
情绪疏导
01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关心和支法
02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一、本文概述《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是一篇关于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治疗策略的重要文献。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本文旨在全面阐述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工作者和广大公众提供科学、实用的防治指导。

文章将重点介绍病毒性肝炎的分类、传播途径、诊断技术、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以及预防控制策略,旨在提高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加强预防控制,减少疾病传播,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二、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

我国肝炎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各型肝炎的分布特点不同,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最高,丙型肝炎感染率次之。

甲型肝炎病毒(HA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急性起病,常表现为黄疸型肝炎,儿童多见,很少转变为慢性,预后良好。

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等,感染后可表现为急性、慢性、无症状携带等多种形式。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炎类型,如不及时治疗,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癌。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感染后多呈慢性化,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丙型肝炎在我国虽然感染率较低,但由于其慢性化率高,因此对公共卫生构成了严重威胁。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才能复制,因此丁型肝炎只能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发生。

丁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但病情进展更快,更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戊型肝炎病毒(HE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但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甲型肝炎。

戊型肝炎多发生于青壮年,孕妇感染后病情较重,病死率高。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特点决定了其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的多样性。

索磷布韦_维帕他韦在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你了解吗

索磷布韦_维帕他韦在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你了解吗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在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你了解吗发布时间:2022-02-15T02:03:04.72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11月11期作者:夏玲玲[导读] 肝炎——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何为肝炎病毒呢,就是造成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有多个类型,如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其中甲型肝炎病毒是单链RNA核酸,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也是双链DNA,除了这两个类型,其他肝炎病毒类型都是单链RNA。

抛开这些不谈,今天我们重点讲解丙型肝炎及其抗病毒治疗。

朝阳市第四医院肝病二科辽宁朝阳 122000肝炎——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何为肝炎病毒呢,就是造成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有多个类型,如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其中甲型肝炎病毒是单链RNA核酸,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也是双链DNA,除了这两个类型,其他肝炎病毒类型都是单链RNA。

抛开这些不谈,今天我们重点讲解丙型肝炎及其抗病毒治疗。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就是丙肝、丙型肝炎,是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肝炎疾病。

我们看一下数据,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1]:全球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可达3%,预估出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大概有1.8亿人次,每年新患病的人数也有3.5万。

可见,丙型肝炎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流行,控制不及时会引起患者肝脏慢性炎症坏死与纤维化,部分患者也会演变成肝硬化或者肝细胞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其生命安全产生巨大威胁,是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既然发病率这么高,那人们都是如何感染与传播的呢?其实,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外界因素有很多,比如说饮酒、劳累、长期服用肝毒性药物,而相比其他传染疾病不同,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与水杯、不见皮肤破损与血液暴露的人群一般不会传播丙型肝炎病毒,血液、母婴、性传播是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

对于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来说,隐蔽性高,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所以临床常常对此类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

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相应的病毒性肝炎,即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急性感染,经粪口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诊断要点】(一)流行病学资料甲型肝炎:1.注意当地甲型肝炎流行情况;2.病前半月至一个半月有无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个人、集体饮食卫生状况;去外地或国外旅游、出差。

3.食物或水型暴发,起病前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毛蚶、蛤蜊或饮用污染水等。

4.儿童及青少年为好发病年龄以及秋、冬和春季高峰,皆有利于甲型肝炎的诊断。

乙型肝炎:1.输血、不洁注射史;2.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或有HBV感染家庭聚集史;3.出生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4.手术、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多个性伴侣等。

丙型肝炎:1.输血及应用血制品史;2.静脉吸毒、血液透析、多个性伴侣史;3.母亲为HCV感染者;4.与HCV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等。

丁型肝炎:1.输血、不洁注射史;2.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或有HBV感染家庭聚集史;3.出生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4.手术、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多个性伴侣等。

戊型肝炎:1.注意发病前2月内是否到过疫区、有不良饮食习惯、进食未煮熟食物或饮用生水、或与戊型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等,如当地有戊肝暴发流行则更有助于诊断;2.可籍水或食物型传播引起暴发流行,暴发以水传播为主;3.流行发病多见于雨季或洪水后,散发病例季节不明显;4.多见于成年人。

(二)临床表现潜伏期:各型肝炎的潜伏期不同,甲型肝炎2~6周,平均4周;乙型肝炎1~6个月,平均3个月;丙型肝炎2周~6个月,平均40天;丁型肝炎4~20周;戊型肝炎2~9周,平均6周。

病毒性肝炎知识点汇总总结

病毒性肝炎知识点汇总总结

病毒性肝炎知识点汇总总结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不同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可能导致炎症、肝功能异常和肝硬化等严重后果。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其他不常见的病毒型。

病毒性肝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以下是关于病毒性肝炎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肝炎。

该病毒通过经口途径传播,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饮用水和食物传播。

甲型肝炎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演变为慢性感染。

甲型肝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痛、乏力和黄疸。

预防措施包括饮用清洁的饮用水、避免食用未经煮沸的食物和接种疫苗。

二、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病毒性肝炎。

该病毒通过接触感染的血液或体液传播,主要通过性接触、输血或共用针头传播。

乙型肝炎可能是一种急性疾病,也可能是一种慢性疾病,最终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避免非安全的性行为和避免与感染者共用针头。

三、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病毒性肝炎。

该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血液或体液传播,主要通过输血、注射毒品或共用针头传播。

丙型肝炎可能是一种急性疾病,也可能是一种慢性疾病,最终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目前尚无可预防和治愈丙型肝炎的疫苗,但可以通过注射毒品和共用针头的行为来预防。

四、戊型肝炎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该病毒主要通过经口途径传播,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饮用水和食物传播。

戊型肝炎通常是一种急性疾病,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演变为慢性感染。

戊型肝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痛、呕吐和黄疸。

预防措施包括饮用清洁的饮用水、避免食用未经煮沸的食物和接种疫苗。

五、其他病毒性肝炎除了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之外,还有一些其他不常见的病毒型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这些病毒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了解这些少见型病毒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具有重要意义。

六、临床表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因不同病毒类型而有所不同。

病毒性肝炎治疗新进展

病毒性肝炎治疗新进展

病毒性肝炎治疗新进展
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肝脏感染,包括乙型、丙型、甲型等多种病毒。

随着对肝炎病毒的认识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也出现了一些新进展。

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研发:目前,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病毒药物。

近年来,随着对肝炎病毒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一些直接抗病毒药物被研发出来,例如针对乙型肝炎的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和针对丙型肝炎的直接抗病毒药物,这些药物可以直接靶向病毒,阻止其复制和传播,提高治疗效果。

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善患者免疫系统功能来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方法。

近年来,一些细胞免疫治疗的方法被研究出来,如自体T细胞治疗、干细胞移植等,这些方法可以促进免疫系统对肝炎病毒的清除,提高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策略的探索:由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因人而异,因此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策略,如根据患者的病毒基因型、病史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病毒性肝炎的治疗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药物、细胞免疫治疗、个性化治疗等。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有5种类型:甲型肝炎人群感染率80%:乙型肝炎感染约1,2亿,占总人口8%-9%:丙型肝炎感染者3千余万;丁型肝炎人群感染率约1%;、戊型肝炎人群感染率约17%;病因及发病机制㈠甲型肝炎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起病前2周到ALT高峰期后1周为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输血后引起甲肝较为罕见。

HA V→经口→胃肠道→血流(病毒血症)→肝脏复制→经胆汁排入肠道→经粪便排出。

免疫介导肝损,(NK细胞)(CD8+T细胞),HA V感染时肝细胞损伤也可能与凋亡有关。

㈡乙型肝炎传染源----急性、慢性患者、亚临床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最为重要,传染性贯穿整个病程传播途径----血液传播: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可发生在宫内传播,围产期传播和产后密切接触传播。

密切接触传播:现已证实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可检出HBV。

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均易感。

HBV→经皮肤黏膜→血流→肝脏(及其他器官)复制→血流→免疫系统(T/B淋巴细胞)→细胞/体液免疫→病毒清除。

㈢丙型肝炎易感人群----凡未感染过HCV者均易感。

高危人群:经常使用血制品者,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和静脉药瘾者等急性HCV感染:可能是HCV直接致病作用。

慢性HCV感染:病毒的细胞毒作用。

免疫介导,肝内以CD8+浸润为主。

㈣丁型肝炎易感人群-----共同感染:指HBV和HDV同时感染,感染对象是正常人群或未受HBV 感染的人群。

重叠感染:指在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感染HDV,感染对象是已受HBV感染的人群。

CD8+ T细胞攻击,宿主免疫在肝细胞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㈤戊型肝炎传染源------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动物(家猪、羊和野鼠等)可能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源,并可能作为HEV的贮存宿主传播途径------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经胃肠道以外的传播途径,以输血或注射的方式传播的可能性较少。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清除HCV或长期抑制HCV的复制,减轻肝组织炎症反应,阻止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通过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约有1/2或以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清除HCV。

1、急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对急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仍无一致的方案。

但近年来已进行数个病例数较多的临床试验,观察治疗起始时间及疗程对疗效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如使用PeglntrOn(佩乐能)单用,剂量为L5microg∕kg∕周,疗程24周,与在起病后20周开始治疗相比,在发病后8周或12周开始治疗可获得较高的SVR,发病后第8、12、20周开始治疗的SVR分别为95%、92%和76%o对于基因型1型患者,佩乐能单用的疗程需要24周,但对于基因型2、3、4型患者,8周或12周疗程也可取得理想的疗效。

未见Peg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急性丙型肝炎的研究报告。

2、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普通α干扰素治疗的持久性病毒学应答率(SvR)仅有13%~25%,疗效仍不理想。

到1998年,随着利巴韦林(ribavirin,又名病毒哇)的联合应用,Q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得到显著的提高。

近年来,聚乙二醇技术使α干扰素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得到了改善,目前,有两种PEG干扰素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一种是佩乐能(Pegintron™),是将12KD的线性的PEG附加在IFNa-2b上制成的,另一种是派罗欣(Pegasys®),它是将40KD支链的PEG耦合在IFN Q-2a上制成的。

PEG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已成为慢性丙型肝炎标准的治疗方案,可使半数以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得到治愈,对于亚洲人种,治愈率可接近80%o(1)疗效评估评估指标主要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ALT 和AST恢复正常)、和肝组织学应答三个方面。

组织学应答是指肝组织病理学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的改善情况,可采用国内外通用的肝组织分级(炎症坏死程度)、分期(纤维化程度)或半定量计分系统来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ab FC
HBsAg
FC受体 F
DC
IL-2,IL-12….促细胞免疫
IL-6,IL-10…促体液免疫
感染HCV者
•全世界约 • •我 国 约 • 原估计2亿人 现估计5亿人 原估计4千万 现估计 更多
HCV 生活周期
结合 与膜融合 胞饮作用 病毒装配与成熟 脱壳 RNA 复制 正链 负链
翻译与多肽链加工
PEG-IFN -2a (40KD) 180 mg qw
24 周
48 周
Hadziyannis SJ. EASL Annual Meeting. 2002.
派罗欣® 联合RBV: HCV 基因型非 1 型与SVR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78
78
73
77
SVR (%)
n = 106
40 30 20 10
38%
36% 24% 20% 0% n=3
n=13
0
n=27
n=34
n=97
n=15
5 – <8.5
8.5 – 11
Log10 HBV DNA
>11
不同ALT水平的应答
IFN alfa-2a 4.5 MIU tiw PEGASYS® qw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HCV 基因型 1 型、非 1 型
派罗欣® 联合RBV:
HCV 基因型 1 型、
50 40
46
35
SVR (%)
30 20 10 0 n = 50
RBV 800 mg/日
26
16
n = 47
RBV 1000/1200 mg/日
n = 190
RBV 800 mg/日
n = 186
RBV 1000/1200 mg/日
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
北京地坛医院 徐道振
战胜乙肝网()搜集
抗乙肝病毒艰难性 和 治疗的长期性
HBV复制
• 细胞中HBV的感染过程
CCCDNA
共价闭合环DNA
• 一般35--50天 • cccDNA构象变化后与核蛋白 结合其半衰很长

HBV基因分型
• A,B,C,D,E,F,G,H八个型
HCV-RNA 阳性 阴性 41/41 100%
8/41 22.0%
0/58 0%
48/58 82.8%
0/41 0%
32/41 78.0%
单独应用rIFN 治疗ALT和HCV-RNA(PCR)的疗效
rIFN,3MIU,TIW,24W

持久应答率20%
40%
无应答率为40%
复发率为40%
32例血清排除各种肝炎和肝病10例 血清HBV DNA阳性乙肝
亚临床活动性慢乙肝
α-干扰素的抗病毒的作用机理
一是调节机体免疫, 促使产生HBV特异细胞毒T 细胞(CTL) 促进细胞膜MHC-1的表达, 使TCL更 易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二是IFNα和细胞膜上干扰素受体-1 结合 1.诱导2’-5’ 寡腺苷酸合成酶 去诱导RNA酶L 活化, 水解mRNA, 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 2.通过活化蛋白激酶(PKR), 磷酸化起始因 子(Eif-2a), 使起始因子无功能, 阻断了mRNA 翻译的启动, 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
急性乙肝, 病期2-3个月, ALT下降至正 常3倍左右, 黄疸己消退, 但HBsAg仍阳 性, 可能转入慢性(约10%), 即开始应 用干扰素治疗, 有可能减少慢性化。
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治疗 疗效
干扰素 剂 HBeAg转阴 HBsAg转阴 HBV-DNA转阴 33% 7.8% 37% 安慰 12% 1.8% 17%
RBV 800 mg/日
n = 162
RBV 1000/1200 mg/日
n = 111
HBV DNA 型与病情关系
• Hajime Sumi 585例慢乙肝 B型比C型自然HBeAg易 转抗Hbe P<0.01 肝组织HBeAg转阴 B多于C P=0.022 • Chun Tao Wai B型比C型对 IFN应答率高,较易 HBeAg血清转换 前C和C区双变异的 C型比B型多
HBV基因型的分布
• PEG与IFN结合延长半衰期,有效峰值达一周,注 射次数一减少,持续抗病毒疗效提高
Effect of Pretreatment HBV DNA Levels on HBeAg Loss
IFN alfa-2a 4.5 MIU tiw PEGASYS® qw
60 50
56%
Response (%)
6 mo Ribavirin + IFN vs IFN 189 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丙肝病人
ns
50
41
p<0.001
40 30 20 10 0
SVR
RBV+IFN IFN
16
?
口服60-90分钟吸收,半衰期约
24小时,能滞留红细胞中,主要由肾排
出。不良反应,胃部不适,呕吐,头晕, 成人日量超过900mg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白细胞下降。
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治疗疗效
干扰素 HBV DNA– ALT复常 6个月 12个月 治疗结束时反应 60-90% 50-75%
随访结束时反应 10-15%
20-25%
干扰能10MU 3/W 治疗慢性乙肝 治疗结束时HBeAg转阴数
• • • 检测例数 60 % 转阴数 28 46.7
HBV基因分型
Telbivudine (LdT)
• 是一种胸腺嘧啶类似物 • 一项为期52周地2期试验表明,应用400 或600mg的剂量可以使病毒载量下降>6 log • 应用Telbivudine1200mg治疗HBeAg(+)和 HBeAg(-)CHB的全球性3期试验于2003年 1月开始 • 与拉米夫定之间存在交叉耐药
地坛医院155例分型
? 3% A 1%
B+C 15% B 30%
A B C B+C ?
C 51%
D,E,F = 0
HBeAg-,抗Hbe+乙型肝炎
• B,C,型容易产生前C和C基因变异 • 亚洲主要为 B,C,型, • 亚洲HBV变异,HBeAg阴性,抗HBe阳性 乙型肝炎中,前C变异约40%,C启动子 变异约30% • 我国约20%~25% • 对IFN较耐药
20%
40%
持久应答率 无应答率 复发率
延长疗程至1年或1年半

减少复发率和 增加应答率约10% 持久应答率约30%
30%
40% 30%

持久应答率 无应答率 复发率
IFN应用国内已基本共识
• 疗程延长比剂量加大重要
• 剂量 3—5MU TIW初 • 疗程6--12个月,(有应答用至12个月,可 减少复发率)
恩替卡韦
• 是一种鸟嘌呤类似物 • 应用恩替卡韦0.5mg和拉米夫定100mg每天 治疗52周的两项世界性3期临床试验目前正 在进行之中
–一项观察HBeAg(+)和HBeAg(-)病人的组织学终 点 –一项观察HBeAg(+)病人的病毒学终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中国的 3期研究正在总结 • 恩替卡韦 1.0mg 和 阿地福韦 10mg对比治 疗失代偿性CHB的试验已经开始
IFNα治疗 仍为首选
干扰素α 抗 HCV机制
Th 1
IFNr TNFa
特异CTL
NK
IFNa
MHC I 重要
凋亡
HCV mRNA
活化RNA酶L 磷酸化Eif-2a
PKR
HCV

胞 膜
急性丙肝 IFN治疗前后 sALT,HCV-RNA变化
sALT 异常 正常 治疗前 58/58 % 100%
治疗后 10/58 % 17.2%
• 对重型肝炎,肝硬化,肝储備能力不足者 应用受到限制 • ALT过高者(免疫清除过强) • 对有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者 • 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 IFN不良反应严重者
HBV复制
• 细胞中HBV的感染过程
贺普丁
贺普丁优缺点
1. 口服方便 2. HBV DNA下降速度快 3. ALT、AST复常率高 4. 组织炎性反应和纤维化减轻 5. 可用于重症肝炎 6. 需长期服用 7. 耐药变异率随疗程延长而增加
2012-6-1
HCV可分为1--6亚型
• • • • • • • 1a型 1b型 2 型 3 型 4 型 5 型 6 型 主要在美国, 英国, 欧洲。 主要在中国,日本,美国,欧洲。 主要在曰本,中国。 主要在苏格兰,欧洲,英国。 主要在中东,非洲。 主要在南美。 只在香港,墨西哥有报导。
地坛医院 225 HCV RNA 1 型 78 %
P E G
• 和肽类蛋白质结合后可延长半衰期,增加 溶解度, • 减少被结合的蛋白质的抗原性,和不易被 水解 • PEG和IFN可单位点或多位点结合,线性或 捆邦式结合而延长体内半衰期,保护IFN 不被快速降介
普通INFa与长效IFN
• 注射后半哀期4~6小时,峰值期3~8小 时,24小时血清中已不能测到
1.0
HBeAg
0.8
HBsAg
累积清除率
0.6
0.4
0.2
实线:治疗组 虚线:对照组
0.0
0 12 24 36 48 60 72 84

96
Peg-IFN 治疗HBV
派罗欣
佩乐能
PEGASYS PEGINTRON
PEG即Polyethylene Glycol 聚乙二醇
• 在食物中常作为增稠剂,在注射用药物中 常作为缓释剂 • 无毒性的中性物,可以多分子线状或多分 支状聚合, • 进入体内无抗原性,主要在肝内分解聚合 为单分子或小分子聚合体可从肾排出,不 在体内分解代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