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1~6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1一6年级数学教案5篇
1一6年级数学教案5篇1一6年级数学教案篇1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主要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增强兴趣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并通过操作活动辨别和区分它们,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包括给学生充分机会通过操作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准备教具如课件、图形卡纸和实物等。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能辨认各种图形并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是丰富直观体验和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包括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和学具等。
教学过程包括复和探究新知,让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出图形,并讨论图形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拼组,通过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在本节课中,老师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图形。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他们学过的图形,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小组内评一评,展示作品。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课:认识数字1-10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到10,并正确书写这些数字。
- 学生能够将物品与相应的数字进行配对。
教学步骤:1. 介绍数字1到10,用图片或卡片展示每个数字的形状和写法。
2. 强调每个数字的发音和正确的书写方式。
3.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大声读出每个数字。
4. 给学生分发一些小物品,如积木、玩具等,让他们根据教师的指示将物品与相应的数字进行配对。
5. 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6. 让学生在纸上练习写数字1到10,教师可以逐一指导他们正确的书写方式。
拓展活动:- 让学生在教室中找出并指出数字1到10的存在,如黑板上的数字、教室门牌号等。
- 让学生自由绘画,画出数字1到10,并用词语描述他们绘画中使用的颜色和形状。
第二课:数数1-10目标:-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顺序数数1到10。
-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品的数量来判断数字的大小。
教学步骤:1. 教师用卡片或图片展示一些具有不同数量的物品,如苹果、纸张等。
2. 让学生观察每组物品的数量,并根据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3. 教师引导学生大声数数从1到10,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数数。
4. 让学生自己数数1到10,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品的数量来判断数字的大小,例如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并说出哪一组更多或更少。
拓展活动:- 让学生在教室中找出一些具有不同数量的物品,如书本、椅子等,让他们用数字来表示物品的数量。
- 让学生在纸上练习写数字1到10,并画出相应数量的物品来加深理解。
(以下类似,依次进行)。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1、第一单元负数单元分析: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
从而产生了负数,正数和负数的学习过去安排在中学中学习,现在提前到六年级学,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教学要求: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用数轴表示正负数课时安排:1、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1课时2、用数轴表示正负数…………………………1课时第一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例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1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
(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
小学数学1到6年级教案
小学数学1到6年级教案【篇一:小学数学1-6年级上下册教学计划全集】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臵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1~6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教案【精彩9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1~6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教案【精彩9篇】人教版小学数学1~6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教案篇一《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1.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加、减运算。
看黑板:814+1142=?1956-814=哪位同学回答一下?前面这位同学,你来回答。
谢谢,请坐。
这位同学的答案是:1956和1142。
同学们说这个答案对吗?对,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
看来同学们以前学习的都很扎实,值得表扬。
那同学们知道它们的意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的了解一下: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新授同学们看大屏幕:小明今天放假了,想去姥姥家玩。
由于姥姥家比较远,他需要做火车去,所以他今天就登上了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到拉萨的火车。
大家看这列火车,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我们先来看第(1)个问题:那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为了方便,老师为大家画图表示一下。
同学们谁思考出答案了?请举手。
最后面那位同学说一下。
谢谢,请坐。
他说用:814+1142=1956(km),同学们说这样做对吗?看来大家都同意这位同学的答案。
大家都很聪明,答案是对的。
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式子:814+1142=1956。
这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了一个数,这样的运算,我们就把它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我们再来看第下面两个问题:(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谁来答一下?右边那位穿白衣服的同学。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6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6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并能学以致用,解决大树、旗杆、高楼等物体有多高的问题。
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同一地点,同时测量长度不同的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教学难点: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大树有多高”之类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前测量数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预习导学1、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段小视频。
2、师:同学们,物体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3、师:所形成的影子的长短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班班通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4、师:那么物体的影子长度和物体的高度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二、新课探究1、探究两根长度相同的竿的影长。
(出示视频)学生记录数据。
师:通过同学的测量,同时同一地点测量两根长度相同的竿,影长有什么关系?(生分析数据,汇报)结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相同长度的竿,影长是相同的。
2、探究两根长度不同的竿的影长。
(出示视频)学生记录数据师:通过测量,同时同一地点测量两根长度不同的竿,影长有什么关系?(生分析数据,汇报)结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不同长度的竿,影长是不相同的。
3、探究竿长度与影长之间的关系。
(出示表格)1号2号3号4号竿长/cm影长/cm竿长与影长的比值要求:竹竿长与影长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小组合作完成)观察比较:比较每次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思考,交流,汇报)结论: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长度的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同的。
4、验证结论师:刚才发现的结论正确么?如果是正确的,老师课前还准备了5号竿,同学们运用所发现的结论,计算一下5号竿的竿长。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如加、减、乘、除、大小比较等。
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货币、测量等。
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和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基础运算技能,如加、减、乘、除等。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间计算等。
简单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教学难点学生个体差异大,如何因材施教。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内容,如购物场景中的加减运算。
提问学生相关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
引入本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使用实物或道具进行加减运算。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 讲解示范教师详细讲解新课内容的概念和方法,如加减法的计算规则和步骤。
示范解题过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
4. 课堂练习设计多种类型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计算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表现和收获,给予肯定和鼓励。
布置课后作业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6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x单元第x页例题x,练习x第x、x题。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各色各形磁性贴片。
学具准备: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孩子们,你们家里是不是都有很多的玩具呢?大概有多少个?20xx年x月x日那天,xx老师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xx岁老奶奶收藏玩具超过xxx件(有文字有图片)。
这么我的玩具,这位老奶奶家里有没有显得特别乱呢?其实啊,芳芳老师也有一些玩具的收藏,你们可能没有欧!二、新授(一)、挑一挑。
(邀请x个孩子,逐个拿出毛绒玩具:墨鱼、比目鱼、骆驼、魔鬼鱼。
)谁能从这x个玩具中挑出不同的?(分为两类了)(二)、分一分。
1.再拿来一个小鹿,应该放在哪边?2.这是一个小矮人,放哪里?3.那么,我现在把这x个玩具混在一起,除了刚才分为三类以外,还可以怎么分一分呢?4.小结:孩子们真棒,刚才的“分一分”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板书),分类就是把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不同。
(三)、学习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这里有4幅图(PPT),大家先仔细观察一下,孩子们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2.可以分别按“颜色”、“形状”、“数量”分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2页)第一单元:单元教学打算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亮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日子空间,并举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日子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事情,使学生能采纳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依照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根据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举行编排。
也算是从学生最熟悉的日子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究的活动中,观看、感知、推测、感受“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记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日子,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进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1、经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觉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可以在具体情景中,依照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觉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NO:1教学内容:上下(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个儿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举行观看的适应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咨询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个儿的语文试表述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预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教学过程:一、从日子经验动身,初步体味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觉了啥?2、再看,你的上面有啥?3、想像:假如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啥?4、再看,你的下面是啥?接着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啥呢?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觉“上、下“二、创设情境,明白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9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2、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与“鸡兔同笼”有关的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教学准备:故事视频、探讨表格。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教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出示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笼子里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讨论。
汇报讨论的结果。
(1)、列表:鸡8 7 6 5 4 3兔0 1 2 3 4 5脚16 18 20 22 24 26(2)、假设法: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是8×2=16(只)脚,这样就比题目多26-16=10(只)脚。
因为刚才是把兔子当成鸡,一只兔子少算两只脚,那么多出的10只脚就有10÷2=5(只)兔子。
因此,鸡就有:8-5=3(只)(3)、用方程解: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8-x)只。
根据鸡兔共有26只脚来列方程式2x+(8-x)×4=262x+8×4-4x=2632-26=4x-2x2x=6x=38-3=5(只)2、小结解题方法:教师: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小结: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
用方程解更直接。
3、独立解决书中的趣题。
(1)、方程解: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 P2~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 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篇】教学目标: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育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育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力量。
2、通过练习、争论,使学生会使用肯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精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熬炼,增加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嬉戏中使学生体会到胜利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争论,使学生会使用肯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精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预备:尺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师:今日,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它们究竟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情愿来估量一下?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
先在小组内争论打算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量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预备怎么测量,最终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沟通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师:能告知我,这个一米三应当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投影仪展现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 m 3 cm,1 m 30 cm,1.3 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现出来好吗?(用投影仪展现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 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洁评价一下吗?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 m 3 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依据自己已经把握的学问进展选择。
师:那我们一起再来测量一次,看这扇门毕竟是多高!谁能出个办法,怎样才能看清多出来的是多少厘米?我们应当怎么测量?(师生一起测量。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册5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5篇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3。
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熟悉简洁的排列规律,并能依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加动手力量和创新意识。
3、在经受查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制造的欢乐。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发觉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教具学具预备好5支彩笔放在桌面上:大红色、粉红色、天蓝色、草绿色、淡黄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刚刚在上课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们熟识吗?是哪一部动画片啊?对,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今日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睁大眼睛看,谁来了。
(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欢送它。
其次个会是谁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2、第三个又会是谁呢,陈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谁呀,又是喜羊羊,请小朋友连续猜,第四个是谁,你猜……你为什么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现在,谁能一口气猜出第五个?第六个呢?你能确定吗?为什么这么确定?说说理由。
4、师:像这样一只羊、一只狼;又一只羊、又一只狼;再一只羊、再一只狼,它们排列时的挨次是重复消失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排列叫作——规律(板书:规律),今日这节课咱们就和喜羊羊一块儿来——找——规律,(板书:找)。
5、激趣:请看大屏幕,小羊还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3颗星星:懒羊羊带来的是发言星,送给大声发言的珍宝;喜羊羊带来的是才智星,送给爱动脑筋的珍宝;美羊羊带来的是欢乐星,咱们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从教师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1、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再过10天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就要到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你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可快乐了,他们把教室布置的多么美丽啊,认真观看,图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来布置教室的?谁会说完整话?再认真观看,你有什么发觉?2、图中有规律?有些什么规律?谁能够用上“又、再”来详细说说图中的”排列规律。
小学数学1-6年级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1-6年级全册教案篇一:2014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本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
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下册一年级到六年级全册课件教案
小学数学下册一年级到六年级全册课件教案一、前言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档整理了小学数学下册一年级到六年级全册的课件教案,旨在为老师们备课提供更便捷的帮助。
二、课件教案列表一年级下册•第一课了解1•第二课认识2•第三课认识3•第四课数1—1•第五课数1—2•第六课数1—3•第七课数1—4•第八课数1—5•第九课数1—6•第十课继续认识更多的数字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数2—1•第二课用户足位数表示两位数•第三课用户十位数表示两位数•第四课数的比较•第五课数2—5•第六课数2—6•第七课数2—7•第八课反复计数法(1)•第九课反复计数法(2)•第十课继续巩固2位数上下加减法三年级下册•第一课 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课 100以内数的拓展•第三课用百来进位•第四课三位数的认识•第五课三位数的读法和数位•第六课三位数的大小比较•第七课三位数分解•第八课三位数的加减法•第九课三位数的进退位法•第十课继续加减法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数的拆分与合并•第二课十进位制•第三课度量衡•第四课面积的认识•第五课面积的计算(1)•第六课面积的计算(2)•第七课体积的认识•第八课体积的计算(1)•第九课体积的计算(2)•第十课分数的认识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分数的拆分•第二课分数的加减法(1)•第三课分数的加减法(2)•第四课分数的乘法•第五课分数的除法•第六课除法与带余数•第七课通分•第八课线段的认识•第九课线段的比较•第十课线段的计量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整数•第二课整数的加减法(1)•第三课整数的加减法(2)•第四课立方体的认识•第五课立方体的表面积•第六课立方体的体积•第七课相似图形•第八课对称图形•第九课变形•第十课三角形的认识三、结语本文档中包含了小学数学下册一年级到六年级全册的课件教案,可以供老师备课使用,也可以供学生自主学习。
希望这份资料能够帮助到需要的人们,并且希望大家在学习和教学中更加顺利。
人教版1~6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1~6年级数学教案学习目标:1、我能在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并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我能够通过独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出来长方体的具体内容特征,并能够化解直观的实际问题。
3、我有信心学会本节所学内容,我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重点:掌控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和重新认识长方体的长、阔、低。
难点: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自学过程☆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出具幻灯片,使同学们从长方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球体、圆柱、圆等图形中,找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然后在立体图形中找到长方体。
2、孩子们,你能找出长方体吗?☆学海探秘探究一:火眼金睛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是()形。
指一指哪些面是相同的?2、长方体存有()条棱,指一指哪些棱长度成正比?3、长方体有()个顶点。
4、你还能够辨认出什么?探究二:制作长方体框架图我发现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探究三:利用“产品”我能够认得1、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和()。
2、我能够表示长方体的长、阔、低。
☆走进知识大本营填一填1、长方体存有()个面,都就是()形,特定情况可能将存有一组相对的面就是()形,相对的面的面积()。
2、长方体有()条棱,相对的棱长度()。
3、长方体存有()顶点。
4、相交于长方体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和()辨一辨1、长方体的6个面不可能有正方形。
()2、长方体的12条棱中宽度低各存有4条。
()3、一张长方形的纸是一个长方体。
()4同意长方体的大小就是短、阔、低。
()☆拓展延伸:我能自己制作一个美观的长方体玩具箱。
☆谈论斩获、写下思考(剖析成数学日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教学内容质数和合数教材第14页的内容及练四第1~3题。
教学目标1.认知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够推论一个数就是质数还是合数,可以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展开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共同点:平面的,不断开的。
二、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第2课时拼一拼(1)【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拼一拼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这些平面图形,并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从中体会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描述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说说这些图形边的特点。
二、互动新授1、用长方形进行拼组。
教师出示:用这样的2个长方形(宽的长度是长的长度的一半)拼在一起,你认为会拼出什么图形?个别学生猜想,汇报。
师:动手试一试,验证你的猜想。
动手操作,拼组。
学生汇报:这样的2个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出一个长方形。
2.用三角形进行拼组。
教师提出要求:你能用三角形拼成什么图案了?动手试试看。
学生小组内动手操作,互动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汇报:你用了几个三角形?拼出的是什么图案?学生上台展示:(1)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3)6个同样的三角形(三条边一样长)可以拼成一个六边形。
(4)4个同样的三角形(三条边一样长)可以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
……3.用正方形进行拼组。
教师提出要求:你用正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动手试试看。
学生小组内动手操作,互动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汇报:你用了几个正方形?拼出的是什么图案?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三页下方的做一做。
师:请你用44拼一拼,能拼出课本上的图形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操作展示。
师:你还能用他们拼出什么图形?学生自由操作,展示汇报。
2.欣赏课本第4页的“你知道吗?”(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
(2)师:你还能用七巧板拼成其他好玩的图案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操作、交流、汇报。
四、课堂小结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
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第3课时拼一拼(2)【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七巧板,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这些平面图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探索、交流的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从中体会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描述图形之间的关系。
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套完整的七巧板,说说这里面都有哪些我们熟悉的图形。
二、互动新授1、用七巧板进行图形拼组。
教师指定图形,让学生动手操作,自行拼出。
例如:指定拼出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尝试拼组。
师:动手试一试,看谁拼出来的图形样式最多。
动手操作,拼组。
学生汇报:可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大三角形来拼!其中两个完全一样的小三角形也可以!我还可以用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新的三角形!学生边说教师边按照学生的想法进行演示,并对学生的想法给予知道和评价。
2.用七巧板进行实物拼组。
先由教师指定一个生活中的物体,例如:房子、小狗、桥...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知道评价。
3.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
师:仔细观察你们手里的七巧板,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七巧板分别是由哪几个图形拼成的。
教师组织学生比赛:每个人用一套七巧板来拼三角形,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学生小组内进行操作。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你是怎么拼的?学生小组内展示、汇报。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
师: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几个长方形?小组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汇报。
2.欣赏课本第4页的“你知道吗?”(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
(2)师:你还能用七巧板拼成其他好玩的图案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操作、交流、汇报。
四、课堂小结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了什么好玩的玩具啊?对的,是奇妙的七巧板!学生汇报。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10课时用数学(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让学生弄清楚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较小数多的部分组成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12-5 6+13 12+42.比多少。
比______- 比_______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教学新授教学例6。
1.出示例题。
指名读题。
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
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5.请学生列式:12-7=4(朵)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1页的“做一做”。
2.贝贝家拔了8个红萝卜,17个白萝卜。
红萝卜比白萝卜少几个?(还可以怎样提问?)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由那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11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强化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复习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减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的简单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强化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14-5 19-9 13-4 12-811-6 15-7 12-5 16-8说一说15-7=?你是怎样想的?二、基本练习1.找朋友。
(练习五第6题)将第6题制成卡片,然后将分别写有算式与答案的两种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找朋友”。
2.比较大小。
(练习五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练习五第9题。
引导学生思考从图中获取的信息。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教师订正结果,启发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予以鼓励。
三、课内拓展1.红花8朵,黄花14朵,红花比黄花少几朵?()2.母鸡7只,小鸡16只,公鸡有8只,小鸡比母鸡多几只?()3.小明有7颗珠子,小贝有17颗珠子,小明比小贝少几颗珠子?()4.小丽今年15岁,小月几年8岁,小兰今年6岁,小丽比小月大几岁?()5.根据自己周围的事物,口头提出一些问题,让你的同桌来解决。
四、课堂小结师: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如何找题目中的多余条件?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学生个别汇报。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1课时十几减9(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9十9 9十2 9十5 9十8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9十( )=14 9十( )=159十( )=16 9十( )=17二、教学新授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 15—9=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9加6得15,15减9等于6;(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对又快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