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问题及措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 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 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 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 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
(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 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 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 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 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 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微课又名微课程 它 强调是视频型的在
是以微型教学视
线网络课程 并支
频为主要载体 针对 持 多 种 学 习 方 式
某个学科知识点
如移动学习 自主
如重点 难点 疑点 考 学 习 合 作 学 习
点等 或教学环
等
节 如学习活动 主题
实验 任务等 而
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
化 支持多种学习
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
视频课程
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 强调微课的载体和作 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 用,突出微课不是独立 教学视频为主要载 存在的实体,而是与其 体, 记录教师在课 他资源相互结合的有机 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 结合体。 识点或教学环节,而 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 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 源的有机结合体。
教育部教 育管理信 息中心 (2012.09)
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 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 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 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 问题。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 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 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可汗学院。
于2008年秋首创微课
程。
主要针对学科教学中 涵盖学校管理、班级 的知识点讲解、习题 管理、学科教学、家 解答、实验展示等 校沟通、亲子教育、
师生成长等
老师、学生
教育管理者、老师、 学生、家长
视频编辑软件、屏幕 PowerPoint2010、视
录制及编辑软件
频编辑软件
(Camtasia Studio)
项目
微课
微课程
国内创始人
广东佛山市教育信息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 中心的胡铁生老师 胜区教研室李玉平老
师
国外创始人
萨尔曼•可汗:孟加 戴维•彭罗斯:美国新
内容 受众 制作软件 制作方式
分类
拉裔,美国麻省理工 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
学院及哈佛大学毕业 的高级教学设计师、
生,于2007年创建了 学院在线服务经理,
微课的开发与应用‘ 微课在课堂上的应用意义与不足
微课的含义: 微课的发展现状 微课存在的不足之处 解决问题的方法
微课与老师的结合 微课会改变传统课堂吗?
一、对微课概念的界定
(一)概念综述 对微课概念的界定有许多种说法,在这里我利用表格来介 绍一下权威专家对微课概念的界定。
研究者
定义
特点
胡铁生 (2011,10)
张一春 (2013,04)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 强调教学设计的重 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 要性 并定义微课 果, 经过精心的信 为一个简短完整的 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 教学活动。 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 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开展的简短 完整的 教学 活动。
(二)微课与微课程的比较
微课与微课程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国内许多学者都将二者的概念混为 一谈,相互替代。但它们二者也有细微的不同之处,需要总结发现。 微课程”( Microlecture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 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 David Penrose )于 2008年秋季首先提出的。在国内,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副 主任李玉平及其团队则是开发和推广微课程的先行者。 1、二者的相同之处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 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 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 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 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 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事三类;按内容可分 为:按素材来源分: 教师微课程、书籍微 课程、文章微课程、 影视微课程。
综合以上分析,我想应该容易看出,微课程的特点是涵盖范围广, 制作难度较小,而微课的特点是贴近课堂、更容易被师生接受。两者各 有优势,但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所以,二者也不一定非要分得一 清二楚,两者取长补短,受益的人最终还是学生。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 强调微课的承载方式和 程。它是以教学视频 教学内容,与胡铁生在 为主要呈现方式 , 2011年提出的概念有相 围绕学、知识点、例 似之处。 题、习题、疑难问 题、实验操作等实行 的教学过程及相关源 之有机结合体。
胡铁生 (2012,10)
微课又名微型课程。 强调微课的基本构 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 成与生长扩充性 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 并关注微课的应用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 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 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 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 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 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 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 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 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 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 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 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 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 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 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2]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 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 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 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ຫໍສະໝຸດ Baidu 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 为“微课堂”。
方式一:将一堂课的 方式一:用PPT制作 视频进行切片、编 并转换成视频。方式 辑。方式二:用录屏 二:用视频编辑软件 软件录制并编辑。方 对影视素材加工。方 式三:将视频、录制 式三:用视频录像设 及其他素材混合编辑 备录制编辑。方式
四:用屏幕录制软件 录制编辑。
讲授型、解题型、答 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小 疑型、实验型、其他 策略、小现象、小故
呈现方式:两者不管通过何种软件制作,最后都是以视频方式 呈现。文件格式都是mp4、wmv、3gp、mpg、Flv等。 时长:两者都体现了微的特征,时间长度基本都控制在5-10分 钟内。 制作工具:摄像机、照相机、手机、PAD、电脑、手写板、麦克 风 资源平台:两者都有自己的资源平台,比如网站、云平台等。 微课程的全国首次大赛就是借助教育通的云平台来实现移动学 习目的,让大家能通过手机、PAD等下载观看微课程。 2、 两者的不同之处 以列表方式呈现
四、微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微课教学易出现知识碎片化 微课时间短,内容少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同时拥有孤立、零碎、信 息割裂等致命缺点,利用微课进行学习,学到的知识零碎、割裂、不成 体系。在实际教学中就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不能讲所学知识联系起 来。这种学习方式似乎与我们一向倡导的“统合综效、知识连通、融合 创新”等学习方式背道而驰。其实这个特点是微课的缺点也是优点,任 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短小精悍可以便于学生理解某个细小的知识 点,但亦是使知识联系不起来的致命弱点。只有克服这个短板,才能使 微课更好的利用。单个、孤立的微课将知识点进行切割、碎化, 形成信息孤岛,确实无法达到知识连通、统合综效和融合创新的目的, 也不能解决知识整合、融会贯通的问题。但如果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 则,将某个专题、某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依次列出,围绕这些核心知识 点创作一个专题、一门课程的系列微课,那么孤立的微课就能被关联化 和体系化。一个专题、一门课程的系列微课称为微课程。因此,微课不 等于微课程。微课程由一系列紧密关联的微课构成。例如,国外的可汗 学院公开课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 科
百度百科 (2013,01)
胡铁生 (2013,02)
课程资源, 微课以 环境 微视频为核心, 包 含与 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 微练习,微课件微反 思 及 微点等支持性 和扩展性资源 ,从 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 、网页化 、开放性 、情景化的资源动态 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 环境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 强调微课在教学载体和 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 内容。 求 ,以视频为主要 载体,记录教师在课 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 中围绕某个知识点 (重点难点疑点)或 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 彩教与学活动全过 程。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
(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 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 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 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 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 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微课又名微课程 它 强调是视频型的在
是以微型教学视
线网络课程 并支
频为主要载体 针对 持 多 种 学 习 方 式
某个学科知识点
如移动学习 自主
如重点 难点 疑点 考 学 习 合 作 学 习
点等 或教学环
等
节 如学习活动 主题
实验 任务等 而
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
化 支持多种学习
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
视频课程
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 强调微课的载体和作 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 用,突出微课不是独立 教学视频为主要载 存在的实体,而是与其 体, 记录教师在课 他资源相互结合的有机 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 结合体。 识点或教学环节,而 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 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 源的有机结合体。
教育部教 育管理信 息中心 (2012.09)
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 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 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 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 问题。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 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 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可汗学院。
于2008年秋首创微课
程。
主要针对学科教学中 涵盖学校管理、班级 的知识点讲解、习题 管理、学科教学、家 解答、实验展示等 校沟通、亲子教育、
师生成长等
老师、学生
教育管理者、老师、 学生、家长
视频编辑软件、屏幕 PowerPoint2010、视
录制及编辑软件
频编辑软件
(Camtasia Studio)
项目
微课
微课程
国内创始人
广东佛山市教育信息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 中心的胡铁生老师 胜区教研室李玉平老
师
国外创始人
萨尔曼•可汗:孟加 戴维•彭罗斯:美国新
内容 受众 制作软件 制作方式
分类
拉裔,美国麻省理工 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
学院及哈佛大学毕业 的高级教学设计师、
生,于2007年创建了 学院在线服务经理,
微课的开发与应用‘ 微课在课堂上的应用意义与不足
微课的含义: 微课的发展现状 微课存在的不足之处 解决问题的方法
微课与老师的结合 微课会改变传统课堂吗?
一、对微课概念的界定
(一)概念综述 对微课概念的界定有许多种说法,在这里我利用表格来介 绍一下权威专家对微课概念的界定。
研究者
定义
特点
胡铁生 (2011,10)
张一春 (2013,04)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 强调教学设计的重 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 要性 并定义微课 果, 经过精心的信 为一个简短完整的 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 教学活动。 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 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开展的简短 完整的 教学 活动。
(二)微课与微课程的比较
微课与微课程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国内许多学者都将二者的概念混为 一谈,相互替代。但它们二者也有细微的不同之处,需要总结发现。 微课程”( Microlecture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 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 David Penrose )于 2008年秋季首先提出的。在国内,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副 主任李玉平及其团队则是开发和推广微课程的先行者。 1、二者的相同之处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 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 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 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 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 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事三类;按内容可分 为:按素材来源分: 教师微课程、书籍微 课程、文章微课程、 影视微课程。
综合以上分析,我想应该容易看出,微课程的特点是涵盖范围广, 制作难度较小,而微课的特点是贴近课堂、更容易被师生接受。两者各 有优势,但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所以,二者也不一定非要分得一 清二楚,两者取长补短,受益的人最终还是学生。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 强调微课的承载方式和 程。它是以教学视频 教学内容,与胡铁生在 为主要呈现方式 , 2011年提出的概念有相 围绕学、知识点、例 似之处。 题、习题、疑难问 题、实验操作等实行 的教学过程及相关源 之有机结合体。
胡铁生 (2012,10)
微课又名微型课程。 强调微课的基本构 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 成与生长扩充性 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 并关注微课的应用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 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 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 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 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 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 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 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 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 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 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 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 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 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 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2]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 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 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 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ຫໍສະໝຸດ Baidu 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 为“微课堂”。
方式一:将一堂课的 方式一:用PPT制作 视频进行切片、编 并转换成视频。方式 辑。方式二:用录屏 二:用视频编辑软件 软件录制并编辑。方 对影视素材加工。方 式三:将视频、录制 式三:用视频录像设 及其他素材混合编辑 备录制编辑。方式
四:用屏幕录制软件 录制编辑。
讲授型、解题型、答 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小 疑型、实验型、其他 策略、小现象、小故
呈现方式:两者不管通过何种软件制作,最后都是以视频方式 呈现。文件格式都是mp4、wmv、3gp、mpg、Flv等。 时长:两者都体现了微的特征,时间长度基本都控制在5-10分 钟内。 制作工具:摄像机、照相机、手机、PAD、电脑、手写板、麦克 风 资源平台:两者都有自己的资源平台,比如网站、云平台等。 微课程的全国首次大赛就是借助教育通的云平台来实现移动学 习目的,让大家能通过手机、PAD等下载观看微课程。 2、 两者的不同之处 以列表方式呈现
四、微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微课教学易出现知识碎片化 微课时间短,内容少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同时拥有孤立、零碎、信 息割裂等致命缺点,利用微课进行学习,学到的知识零碎、割裂、不成 体系。在实际教学中就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不能讲所学知识联系起 来。这种学习方式似乎与我们一向倡导的“统合综效、知识连通、融合 创新”等学习方式背道而驰。其实这个特点是微课的缺点也是优点,任 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短小精悍可以便于学生理解某个细小的知识 点,但亦是使知识联系不起来的致命弱点。只有克服这个短板,才能使 微课更好的利用。单个、孤立的微课将知识点进行切割、碎化, 形成信息孤岛,确实无法达到知识连通、统合综效和融合创新的目的, 也不能解决知识整合、融会贯通的问题。但如果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 则,将某个专题、某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依次列出,围绕这些核心知识 点创作一个专题、一门课程的系列微课,那么孤立的微课就能被关联化 和体系化。一个专题、一门课程的系列微课称为微课程。因此,微课不 等于微课程。微课程由一系列紧密关联的微课构成。例如,国外的可汗 学院公开课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 科
百度百科 (2013,01)
胡铁生 (2013,02)
课程资源, 微课以 环境 微视频为核心, 包 含与 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 微练习,微课件微反 思 及 微点等支持性 和扩展性资源 ,从 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 、网页化 、开放性 、情景化的资源动态 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 环境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 强调微课在教学载体和 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 内容。 求 ,以视频为主要 载体,记录教师在课 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 中围绕某个知识点 (重点难点疑点)或 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 彩教与学活动全过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