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部编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部编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础知识;把握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和苏联模式的利弊。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地叙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引导学生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了解苏联模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应该实事求是的总结成就与失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苏联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之前的课程,我们讲到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在政权建立以后,国内外的反动势力对它进行了反扑,但是苏维埃政权推行了一种“特殊政策”,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个政策保证了他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但在这种政策引导下,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

面对严重的危机,苏维埃政府必须调整政策。

苏联是如何建立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新课讲授(一)新经济政策1.教师讲解:国内战争结束后,无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苏俄逐渐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在当时的俄国,尤其是经过一场战火洗礼之后的俄国,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要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我们刚才谈到过,苏维埃政权在战争时期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俄领导人本来希望继续实施这种政策,但结果证明这种政策不适合当时的经济建设。

经历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内战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前言苏联作为20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驱,对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阐述苏联对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及其重要意义。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建国后,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了新型经济体制和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是五年计划,这是苏联政府制定的五年内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规划方案,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斯大林时期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将全国资本主义企业社会主义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苏联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后,苏联政府制定的五年计划,让苏联在战后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

苏联的经济建设苏联在经济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例如农村集体化、国有化等,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发展。

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在重工业方面实现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在钢铁、煤炭、原材料等基础工业领域。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消费品生产不足、资源分配不合理等。

然而,在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政府提出了用先进技术代替人工,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在1961年至1970年的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国民经济已经实现了全面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开始进入自动化时代,使得苏联在工业和农业领域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苏联的文化建设苏联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在苏联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想被称为主流。

在文艺方面,苏联推崇的是社会意义和英雄主义。

许多文学作品、电影、绘画作品等都以表现英雄和工人、农民为主题。

例如,莫斯科陷落的电影《保卫莫斯科》、以争夺空气门为主题的电影《风起云涌》等作品,都表现了苏联人民在二战中抗击法西斯侵略的英勇事迹。

在建筑艺术方面,苏联也采取了一些特别的措施,如重视群众需要,推崇实用性和美学相结合。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世界第二 4.农业集体化
第2 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三、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及其弊端 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并宣布苏联是社会 主义国家 2.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
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经济效益低下。 (2)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 (3)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权力愈来愈集中到个人手里, 最后形成了个人高度集权。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第1 课
背景 任务 时地 领导 经过 特点 结果
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之后资产阶级临 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执政的临时政府继续执 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继续一战),并企图镇压国内革命。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彼得格勒 布尔什维克党(列宁)
意义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区别
二月革命1917年3月
目的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
结果 影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结束了沙皇的专 制统治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方 面 工业方 面
新经济政策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粮食 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 除大型企业仍为国家管理外,一些中小 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实行余粮收集制
中小型企业国有化
商业方 面
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 配一切生活必须品和食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秀教案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3.通过介绍1936年苏联宪法和苏联模式的确立,探讨苏联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难点苏联模式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1939年苏联国歌歌词:您毫不留情地肃清了各种腐朽的敌人与卑鄙的奸贼。

您是人民的自豪与智慧的象征,人民的心脏和良知。

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与天才,构建了我们未来的公社。

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

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提问思考:“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分别是指什么事件?带来什么影响?(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__新经济政策__。

内容包括:①农业上:以__征收粮食税__代替余粮征集制;②贸易上:允许使用__雇佣劳动力__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__自由买卖__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__自由贸易__;③工业上:允许本国和外国的__资本家__经营中小企业;④分配上:实行__按劳取酬__的工资制。

2.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__国情__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__积极性__,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__工农联盟__,促使国民经济__稳步发展__。

3.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_苏联__”。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__工业国__。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国内战争 物资缺乏




战胜敌人
主 经济发展受影响








政 国民经济 林
策 政
恢复发展



列宁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国内战争 物资缺乏




战胜敌人
主 经济发展受影响








政 国民经济 林 高度集中的
策 政
恢复发展

经济政治体制


列宁
斯大林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6.列宁在什么时间逝世,此后苏联的领导人是谁?这 时苏联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7.阅读教材第8页回答:苏联在什么时间完成第一、 二个五年计划?重点? 8.结合教材第8页蓝色部分及第9页“第聂伯河上的大 坝”回答: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9.结合教材第9页“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 庄庄园在田间用餐”回答:这是什么现象? 10.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11.结合教材第9页“邓小平论述”阅读“斯大林模式 的评价”。
检测反思
让我们巩固一下本课的学习吧!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 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 上应写的国名是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2.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后 B.新经济政策实施后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 D.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本课第一目"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讲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以及历史作用;第二目"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讲述苏联通过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该模式的得与失。

二、课程标准:1.认识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地叙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播放《大国崛起》视频片段教师:俄国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了,社会主义作为新生的事物无先例可循,苏俄只能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从今天的俄罗斯联系到前苏联,观看视频自然过渡到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大声的朗读)教师:同学们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方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去阅读课文,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设计意图: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

)教师:一个国家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人民的追梦史,苏俄人民的第一个梦想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第一篇章“苏俄梦——富国梦”。

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①苏俄政府 A.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C)
②沙皇政府 ③苏联政府 ④临时政府 B.②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③ D.②①④③
3.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A.1928年 C.1930年 B.1921年 D.1933年
A

4.最早在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
在 (
C

A.戈尔巴乔夫时期
C.斯大林时期
B.列宁时期
2、农业集体化
①背景: 工业化进展迅速
②目的: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③措施:放弃新经济政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 农庄,打击富农。 ④完成:
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 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 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 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 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 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背景:①国内战争结束,进入和平时期。 ②苏维埃政权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③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措施: 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3、特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 (1)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调动了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 (3)进一步巩固的苏维埃政权。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看图 图中 ,人 你物 认吗 识?
列宁
斯大林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 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 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②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 ③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 活必须品和食品。

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为了打击敌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党和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
在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以后,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又会是什么呢?
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参与学习活动
答:一是加强红军建设,二是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
答: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工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探索新知
工业化促进了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但是,这当中好像出现过一些问题,有没有同学查到?
这样的结果是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句话?什么是“列宁的思路”、“后来苏联的模式”。
答:1928开始,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一五”计划开始于1928年,主要力量和资金集中于重工业,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二五”计划开始于1933年,重点完成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简述一些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很好,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斯大林模式”。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认识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斯大林模式” 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在集体化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一些不当的行为,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人民产生了不满的情绪。
讨论回答:列宁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后来苏联的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目的/结果:结束沙皇的专制统治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影响:两个政权并存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②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四月提纲》内容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 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无产阶级和 贫苦农民的专政。 作用: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 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
措施: ①军事上:加强红军建设 ②经济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作用: 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二、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新文化运动后期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马克思主义传 入中国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 成了毛泽东思想并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使我国 经济迅速发展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俄 Nhomakorabea十月革命
一、新时代的曙光——社会主义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
沙皇俄国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它参加 了世界大战,多学科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结果适得 其反。它强征1500多万壮丁入伍,几乎占全国男劳动力 的一半。前线作战接连失利,丧失了波兰、立陶宛的大 片土地,伤亡数百万人。后方农田荒芜,企业倒闭,经 济濒于崩溃。国家债务从1913年的88亿卢布增长到1917 年的500亿卢布。战争还造成政府统治危机。在战争的 头两年就换了四个内阁首相。所有这些引起了劳动大众 的强烈不满。一场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风暴日渐酝 酿成熟。 二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目的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1、俄国与中国革命道路分别是什么,会你产生了什么启示。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1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1、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1)成就: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2)1936年苏联制定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弊端:片面地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经济大危机1、危机的爆发: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危机的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3、罗斯福新政:①时间: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②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③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④影响: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1)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恐怖-统治。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掀起-犹太人的狂潮。

(2)1936年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

但此后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3)意大利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1课俄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领导人:斯大林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苏俄(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
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
23.13
34.55
44.24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D.农业集体化的成果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解析:“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与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相一致,答案B。
例题21921年3月,为缓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俄共(布)“十大”通过了新经济政策,规定()
A.实行全民配给制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Leabharlann 式D.罗斯福新政1.C解析: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与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故选C。
2.A解析:表格反映1921—1925年粮食产量在增加,这一时期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答案A。
3.B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与题目所述论断相一致,答案B。
3.“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这一论断强调的是下列哪一经济举措?()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4.“使国家面临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政权得以巩固;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这里评述的是()

历史人教版九下《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历史人教版九下《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考点: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与此同时,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称为“斯大林模式”。

例题1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有()①允许多种经济并存②优先发展重工业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④大力发展商品经济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答案B。

例题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其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这一成就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模式C.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B解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这一成就得益于斯大林模式,答案B。

1. 以下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属于斯大林实施的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成立苏联D.实行五年计划2. 下列符合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情况的是:()A.重工业由外国资本家经营B.市场经济繁荣C.经济危机严重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3.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排斥市场调节C.权力高度集中D.民主法制健全4. 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直接促成这一飞跃的是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农业集体化1.D解析:斯大林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实现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答案D。

2.D解析:斯大林领导下,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D。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实施新经济政策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时间:。

内容:。

作用:。

2、苏联成立
全称:。

时间:。

最早的加盟共和
国:、、、。

发展:后来苏联扩大到个加盟共和国。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工业化建设:两个五年计划~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第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变成强盛的,力量也大为加强。

农业集体化: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

新宪法的制定: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
着。

2、斯大林模式
含义:指苏联政治体制。

标志:的制定。

背景:外有包围,国内
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评价: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作用。

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使和长期处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和,造成了产品的
、;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农民没有
,农业产量长期。

(4)经济发展,经济,大量和了资源。

原创1: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原创1: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逝世
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 奇·斯大林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 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 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 过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 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 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 的经济体制。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 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 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 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
苏联“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水力发电站










线

T-34。
PPSH(波波沙)-41冲锋枪, 共产六百万枝 喀秋莎火箭炮在怒吼
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 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 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 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 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 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方面 集到国家手中
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工业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
方面
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 方面
取消一切自由贸易 一切生活必需品由 国家集中分配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中考知识要点(1—11课)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中考知识要点(1—11课)
(2)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3)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实施时间:1921年
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时间:1936年新宪法制定。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特点(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第5课
法西斯力量的猖獗
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
国会纵火案:制造者:希特勒(纳粹党)。
打击对象:德国共产党。
反犹暴行的表现:
1、剥夺犹太人的德国公民身份。
2、犹太人不得参军。
3、犹太人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
(3)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日本的经济发展的原因:
(1)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战略的需要,开始扶持日本。
(3)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
(4)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5)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
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
后果:政治体制急剧变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九年级历史教案)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九年级历史教案)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九年级历史教案
●一、俄国十月革命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____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人和士兵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____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____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

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2、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____年3月,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人民的革命斗争。

●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苏联的建立:____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6 通过了苏联新宪法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苏联确立,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体制的形成。 也就是斯大林模式的最终定案!
D、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
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 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
化相对落后
E、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
1922年
1
“苏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称“?
5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那时的4个加盟共和国的名称?在地图上什么位 置?后来共有几个加盟共和国?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
1民92在2年自年愿底和,平各等族基人础 俄罗斯联邦
1111999俄92爱2422罗905年沙年年年斯苏尼加加加联联亚入入邦入成的的的立有有有 哈萨克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 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 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 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 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 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 破。
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强迫性措施
B、这些办法在客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
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 到极大的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
济发展不平衡。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 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
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 指的是什么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 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进入和平建 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 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必须尽快 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
2.农业集体化: ( 1 ).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 ( 2 ).方法----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打击富农。 ( 3 ).1937年完成。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 工业国。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 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 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 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 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 “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 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
斯大林模式
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 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探索
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 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 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 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 们错了。”
A、俄罗斯联邦
B、外高加索联邦
C、乌克兰
D、爱沙尼亚
列出与1、2两课内容有关的大事年表
时间 1917.3 1917.11 1918~1920 1921 1922年底 1928 1936
重大事件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苏联通过新宪法
经成为历史名词。
列宁是哪年逝世的?他为俄国 革命和建设、为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做出了哪些贡献?
列宁去世后,苏联的下一任 领导人是谁?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的探索——实行计划经济)
1.社会主义工业化 : ( 1 ) 1928-----1937年,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 2 )重点-----发展重工业。 ( 3 ) 结果-----苏联由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 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
外拉高乌脱加兹维索别亚联克邦 乌立塔克陶土吉兰宛库克曼
上,成立了苏维白埃吉摩俄尔尔罗吉多斯社斯瓦
会主义共和国联19盟40年苏联
有15个加盟
共和国
怎样从年代上区分 “沙俄”、“苏俄”、“苏联”?
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 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 称“苏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
①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②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
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 ③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④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
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D)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 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 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 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 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
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A、“苏联的办法”指什么?
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 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时间 1921年
内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结果 影响
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它 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 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