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重点:现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难点: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

素质要求:

1、知识方面:

识记:按劳分配的概念;

理解:

⑴按劳分配的定义;

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并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运用: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例说明坚持这种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

通过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从而能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重点及解决办法】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这个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因此,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对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⑴这种分配制度与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存的分配制度。

⑶这种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⑷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难点及解决办法】

1、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教材对这一点的分析比较抽象,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应当从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我国国情结合起来分析,注意理清内在逻辑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三点来理解:

第一,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受社会主义的影响,已不同于一般的私有制经济。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运行,同非公有制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在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外的异已力量,而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后还要继续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复习旧课

提问上课时的复习题(1)(3)题。(因这两题与要讲的新课联系密切)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还存在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归根到底,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部

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教师提问)生产关系包括哪些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其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基础,决定其它两个方面。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要求有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呢?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板书)

(注:此问题很重要,但总体上讲难度不大,可采用阅读讨论法,教师对重点内容作补充说明)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2页第3段~第43页第3段并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按劳分配?2)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学生阅读讨论后教师归纳)

1、按劳分配及其客观必然性(板书)

(1)什么是按劳分配(板书)

(教师讲解)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它的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划书第42页第3段)

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要注意两点:

按劳分配的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在其它所有制关系下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劳动者直接为自己或为其他个人提供的劳动,也不能作为按劳分配的依据。比如,个体劳动者的劳动虽也是多劳多得,但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按劳分配的特定含义。

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这表明“社会”将社会总产品在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剩下的那部分,按照个人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为标准进进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者不劳不得。

按劳分配同不劳而获是根本对立的。在按劳分配的条件下,有劳动能力的人要取得收入,就必须参加劳动,而不能游手好闲。如果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劳动而参与分配,就会产生剥削,就违

反了按劳分配规律。

按劳分配同平均主义也是根本对立的。主张平均主义的人总是想方设法人为地缩小劳动收入差别,使它不能反映劳动者在生产或工作中实际支出的劳动量的差别。平均主义是违背按劳分配规律的,必然操作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板书并划书第42页第4自然段)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可能性。(板书并指导划书第42页第5自然段)(提问)为什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功分配的前提,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因为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最基本的决定的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谁占有了生产资料,谁就在生产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产品的分配也必然是按照有利于生产资料占有者的原则进行。所以,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劳动产品。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劳动产品的分配必须体现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可能性。同理,迄今为止,一切剥削阶级,无论是奴隶主、封建地主,还是资本家,之所以能够无偿地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都是由于它们独占了生产资料这个在生产中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而失去生产资料的广大劳动者只能处于被统治、被剥削的地位。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清单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必要性。(板书并划书第42页倒数第1自然段)

(教师讲解)分配方式除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外,还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数量,正如恩格斯所说:“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在原始的公有制下,由于生产力极低,可分配的消费品数量极少,只有在实行在体平均的分配,才能使公社成员得勉强维持自下而上和延续后代,否则将导致公社成员大量死亡,极大地影响公社共同体的生存。因此,产品大体平均的分配,就是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条件下,体现原始社会公有制的要求,符合公社成员共同利益的唯一可行的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还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还没胆达到极大丰富的强度,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成员各个方面的需要,所以还不具备实行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提物质条件。在条件不具备时,勉强去搞按需分配,必然变成平均主义,这保能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妨碍生产的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板书并划书第43页第2自然段)

(教师讲解)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