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张剑平主编 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2016年12月20日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述1. 概念: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1994定义)P3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的理论和实践2. 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要素(从教师、环境、资源、设计、过程等方面加以理解)P93. 根据刘雍潜提出的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教师能力应包含哪些方面的能力(从学科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应用能力三方面进行理解)P114. 根据我国教育部2014年5月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转换学习方式)P135.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在应用信息技术转换学习方式方面,主要关注教师哪些方面的能力(利用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P146. 信息时代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起步、应用、融合、创新),每一阶段中教师有何表现?P18表1.3认识与接受,探索与实践,适应与优化,提升与变革7.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根据教学组织方式划分,有哪些常见的教学模式(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网络在线学习、混合学习)P188. 网络教学模式主要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表现形式(网络课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校际网络协作学习)P219. 根据你的学习经历,描述你所了解的教育技术,分析教育技术在未来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可参考第六章作答)第二章信息化教学资源10. 概念: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资源P31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经过选取,组织,有序化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有用信息的集合11. 典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哪些?请根据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划分,列举5种以上的资源类型P31教学素材,教学工具,教育游戏,虚拟仿真系统,教学案例,网络课程,教学课件。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要点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要点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第一节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知识点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知识点2: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知识点3: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第二节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意义知识点1: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影响知识点2:信息社会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知识点3: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与方法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知识点1:总述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视听教育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知识点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知识点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知识点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知识点5:传播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知识点6:视听教育理论。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第三章视听教学媒体知识点1:教学媒体的分类知识点2:投影器的使用。

知识点3:视频展示台的使用。

知识点4:听觉教学媒体的使用。

知识点5:电视机的基础知识知识点6:扫描仪的使用数码照相机知识点1:镜头。

各类镜头的特点(标准镜头、广角镜头、远摄镜头)知识点2:数码照相机的类型、结构。

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知识点3:摄影用光与景深。

景深与快门的作用。

知识点4:摄影构图。

各类景别、构图的特点。

知识点5:相机的基本操作.。

感光度、拍摄模式选择。

第四章现代教学应用系统知识点1:现代教学应用系统的类型知识点2:投影机特点、使用(正确开、关机等)及注意事项知识点3:网络的类型、特点知识点4:微格教学的特点知识点5:校园广播系统的常见类型第五章知识点1:文本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知识点2:图形图像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知识点3:声音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知识点4:动画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知识点5:视频素材的格式及获取方法第六章计算机辅助教学知识点1:计算机辅助教育,辅助教学的含义,知识点2: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流程知识点3: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趋势知识点4: 多媒体课件类型及特点知识点5:常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第七章教学设计知识点1:教学设计的概念知识点2:教学设计的应用层次知识点3: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知识点4:学习者特征分析知识点5:学习内容分析知识点6: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点7: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知识点8: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知识点9: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材料(精简版)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材料(精简版)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1.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与效益。

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优化的主要标准有:最少时间,最大效益。

2.教育技术的概念。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这它表明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基本内容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理论与实践”是教育技术五个要素的共同的轴心。

3.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教育信息化具有多方面的特征.从技术层面看,其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从教育层面看,其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作性。

4.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自学特定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学生的自学是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进行的,特定的材料是以特定的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

程序教学的主要的心理学依据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程序教学原理广泛运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5.认知超载: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给学生,即使是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也会出现“吃不消”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之6.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并称为“主线”的三种教育实践分别是视听教育、程序教学和在教育中引入系统方法。

7.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异同:共同点-都是为了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异同点-研究对象和关注点不同(P3)8.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最直接的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强化是学习的关键。

认知学习理论重视智能的培养;注重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代表人物有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他提出,设计“先行组织者”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但在概括与包容的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资料整理汇总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资料整理汇总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技术与应用第一篇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述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包括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1994年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1994定义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2005年定义:(由莫伦达等人起草的AECT 协会文件)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2005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3.根据1994定义,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4.AECT ’1994定义的结构:研究形态 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5.“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它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

6.以美国为代表,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视觉教育阶段 20世纪初-30年代(2)视听教育阶段30-50年代(3)视听传播阶段50-60年代(4)教育技术阶段70年代至今7.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AECT1994年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该定义包含以下内涵:✧一个目标,目标是为了促进学习,强调学习的结果,阐明学习是目的,而教是促进学的一种手段。

✧两大对象,过程和资源是两个对象,过程是未达到特定结果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资源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

✧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是教育技术的五个基本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范围。

这五大范畴基本上可以涵盖教育技术的主要实践领域。

从另一方面说,这五大范畴也可以被视为教育技术学工作者的主要方法。

✧两种性质,教育技术既是一个实践领域,又是一个理论领域。

作为实践领域的教育技术就是通常所说的“电教”,是从事的事业;作为理论领域的教育技术就是“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

电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只是教育技术中的一部分内容。

历史上有三种教育实践既相互融合,又各自发展,为形成教育技术这样一个独特领域奠定了基础,这三种教育实践是教学系统方法、视听教学、程序教学。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开始于50年代末。

统计图是把数据资料转化为图形的形象化表示;广告图是以图形为主表现形式传递广告讯息,表达主题。

同一个主体的镜头组接,要有景别、视角的变化。

文本信息是指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的文字内容,它是准确、有效地传播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

常用的文字格式有以下三种:(1)DOC格式。

doc格式是微软的office word软件专用的文件格式,其扩展名为.doc,,可在软件Word里编辑处理。

(2)TXT格式。

txt文件是微软在操作系统上附带的一种文本格式,是最常见的一种文件格式,扩展名为.txt,所有的字处理软件都可以打开它。

txt文件的优势是体积小,响应快,甚至在没装任何应用软件的电脑上也能用;也被手机、MP4等便携播放器所支持。

(3)PDF格式。

PDF全称是Portable Document Format,是Adobe公司开发的电子文件格式。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学复习资料

1、得奖2、说明三大理论的主要观点?学习理论:基于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基于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发展教学理论,范例教学理论,最优化教学理论,发现教学理论,撞我教学理论。

传播理论:主要研究教学信息的表达、承载信息的媒体形式和方法、学习结果评价等关系的方法论。

传播模式,教学传播中组成要素。

3、叙述学习结果的分类和内容?智力技能: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获得对外界环境的反应,并向其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记忆和思考的主要方法。

认知策略: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

言语信息: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记忆如:事物名称、地点、符号、时间等具体的事实,在需要的时候将这些事实表述出来。

动作技能:也叫运动技能,以此作为基础的行为结果表现为身体运动的迅速、精确、力量或连贯性等。

态度: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出的内部准备状态。

4、简述素材的定义和构成?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

在多媒体教材制作中需要大量的素材,这些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声音素材、图形和图像素材,以及动态的图形和图像——动画和数字电影素材等。

5、简述积件的定义、积件的构成?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教学策略与工作平台。

由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构成。

6、简述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的构成?积件库是教学资料和表达方式的集合,可将大量知识信息提供给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构成: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教学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

积件组合平台构成:PowerPoint、Authorware、Frotpage、Dreamweaver、和其它多媒体集成工具VB、VC\Delphi。

7、试述课件的定义和组成?将用于呈现教学内容、接受学生的要求和回答、指导、控制教学活动,为执行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设计的计算机程序称为课件。

组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参考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参考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参考资料现代教育技术复习参考资料(考试时间110分钟)一、填空(15×1分=15分)及二、选择(10×2分=20分)1、技术分为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即硬技术和软技术。

2、在教育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三方面:现代媒体技术(现代教育媒体)、现代媒传技术(媒传教学法)、教学系统设计技术(教学设计)。

3、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名称: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等。

4、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1)从技术层面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2)从教育层面看: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

5、教育信息化的内容: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信息技术、信息化人才以及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六大方面,又称六大要素。

6、现代教育技术理论:(1)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发展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3)传播理论。

7、传播理论过程的四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受者。

8、教学媒体经历了语言媒体阶段、传统媒体阶段、电子媒体阶段的发展。

9、教学媒体的发展趋势是小型化、智能化、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和交互化。

10、教学媒体的分类:传统与现代之分;印刷与非印刷之分;听觉媒体、视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媒体之分;光学投影媒体、电声媒体、电视媒体、计算机媒体之分。

11、教育媒体选择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媒体特性、教学条件、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等。

12、教学媒体材料编制原则: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技术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13、教学媒体材料编制的传播效果原理: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最小代价律原理。

14、网络教育的优势: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及全球共享化、学习社会化、教育名师化、知识构建化、学习内容时代化。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个别化教学是指试图打破传统的班级教学,采用较灵活的方式,使教学适应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并注意个性发展的教学。

3.程序教学方法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为机器教学。

4.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略)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运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5.媒体传递以教育教学为目的,载有教育教学信息的物体,是连接教育者与学习者双方的中介物,是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

6.教学媒体是记录和传递教学信息的介质,指运载帮助学习者达到教学目标或内化学习内容和有关信息的载体。

7.认知主义学习并非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结,也不是侥幸的试误,而是通过对学习中事物关系的理解构成一种完形而实现的,是通过有目的的理解和顿悟而组织起来的一种完形。

8.随机通达教学也称随机进入教学,是斯皮罗等人在认识灵活性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的针对高级学习的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景下、带着不同目的以及从不同的角度多次进行,以此达到高级知识获得的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9.画面均衡是人们对画面表现主题的一种形式感觉,是产生画面稳定感的因素。

10.构图是指在画面设计过程中或电视拍摄过程中被摄对象及造型元素加以有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造活动。

11.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的价值判断,它为促进学生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12.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

13.支架式教学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能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14.多媒体教室又称多媒体演示室是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将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等现代教学媒体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教学系统。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2版)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2版)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2版)•目录:•第一篇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第1章教育技术概述•学习目标•1.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1.1教育技术的定义•1.1.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1.2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1.2.1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2.2AECT定义的发展•1.2.3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2.4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3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1.3.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1.3.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小结•习题•综合实践活动•第2章学与教的理论•学习目标•2.1行为主义理论•2.1.1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2.1.2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2.2认知主义理论•2.2.1苛勒的顿悟说•2.2.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2.2.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2.2.4认知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2.3建构主义理论•2.3.1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2.3.2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2.3.3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小结•习题•综合实践活动•第3章视听与传播理论•学习目标•3.1视听教育理论•3.1.1视感知规律•3.1.2听感知规律•3.1.3经验之塔理论•3.2传播理论•3.2.1传播的概念和类型•3.2.2传播模式•3.2.3教育传播•小结•习题•综合实践活动••第二篇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第4章视听媒体辅助教学•学习目标•4.1教育传播媒体•4.1.1基本概念•4.1.2功能与特性•4.2视听教学媒体•4.2.1视觉媒体•4.2.2听觉媒体•4.2.3视听媒体•4.3视听教学媒体的应用•4.3.1应用方式•4.3.2教材制作•小结•习题•综合实践活动•第5章计算机辅助教学•学习目标•5.1概述•5.1.1计算机的教育应用•5.1.2多媒体课件•5.2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5.2.1分类框架•5.2.2主要模式•5.3多媒体课件的开发•5.3.1课件开发步骤•5.3.2素材采集与加工•5.3.3素材集成及其工具•5.4概念图及其应用•5.4.1基本概念•5.4.2概念图的制作•5.4.3概念图的教学意义•5.5新技术的教育应用•5.5.1虚拟现实技术•5.5.2人工智能技术•小结•习题•综合实践活动•第6章Internet教育资源利用•学习目标•6.1Internet教育资源•6.1.1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6.1.2网络教育资源的分类•6.2网络信息检索•6.2.1信息检索工具•6.2.2信息检索策略•6.3网上交流与文件下载•6.3.1网上交流•6.3.2文件下载•6.4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6.4.1概念与特点•6.4.2实施过程•6.4.3WebQuest•小结•习题•综合实践活动•第7章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目标•7.1远程教育概述•7.1.1远程教育的概念与特征•7.1.2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类型•7.2网络课程与学习环境•7.2.1网络课程及其特点•7.2.2网络教学的实施•7.2.3虚拟学习环境•7.3现代远程教育与中小学教育•7.3.1现代远程教育与教师•7.3.2现代远程教育与学生•7.3.3现代远程教育与家校联系•小结•习题•综合实践活动•第8章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学习目标•8.1校园网络•8.1.1校园网络的结构•8.1.2校园网络的功能•8.1.3小学校园网络实例•8.1.4Internet的接入方式•8.2多媒体教室•8.2.1功能与设计•8.2.2系统构成•8.3网络机房•8.3.1基本构成与布局•8.3.2数字语音教室•8.3.3人机工程原理的应用•8.4微格教室•8.4.1微格教学系统•8.4.2微格教学的实施•小结•习题•综合实践活动••第三篇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价•第9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9.1教学设计概述•9.1.1概念与特征•9.1.2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9.1.3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9.2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9.2.1前期分析•9.2.2教学目标的阐明•9.2.3教学策略的制定•9.2.4方案编写与成果评价•9.3教学设计方案实例•9.3.1“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9.3.2“溶液的酸碱度和pH”教学设计•小结•习题•综合实践活动•第10章教学评价•学习目标•10.1教学评价概述•10.1.1基本概念•10.1.2教学评价的类型•10.1.3教学评价的发展•10.2教学评价技术•10.2.1课堂观察•10.2.2调查•10.2.3测验•10.2.4档案袋评价•10.3教学评价实践•10.3.1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10.3.2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10.4教育技术在评价中的应用•10.4.1工艺学记录•10.4.2学习反应信息分析•10.4.3电子档案袋•10.4.4数据处理软件•10.4.5评价研究工具•小结•习题•综合实践活动•本书图表索引•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现代教育技术理论1、教育技术AECT’94定义及内涵。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AECT’2005定义及内涵。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2、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①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②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③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④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3、教育技术的主要任务:在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良好的发展。

4、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素养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随着教育技术进步和教学实践发展不断提出新目标向前发展的工程,也是信息时代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6、三大学习流派观点: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就是所谓的学习。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论非常有代表性。

认知主义理论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

代表学说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特征的过程,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②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③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惟一标准的理解。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考试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考试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与代码:教育技术学/221212001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开课对象:全校师范类专业总学时:36总学分:2二、课程考核目标该课程考核目标主要考核学生教育技术相关概念、理论基础的掌握程度,以及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教学设计意识和现代教育媒体、环境的应用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一)考核内容1. 教育技术的概念与内涵2. 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3. 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二)考核要求1. 掌握教育技术AECT’94定义及内涵、现代教育技术定义及内涵、电化教育定义及内涵;2. 了解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各经历了哪些阶段;3. 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4. 能结合自己的专业论述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一)考核内容1.学与教的理论基础。

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以及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加涅的指导教学模式、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2. 视听传播理论。

包括:传播、传播学、教育传播、传播系统要素与目标、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贝罗的传播模式、施拉姆模式。

3.系统科学理论。

包括:系统科学理论、教育系统理论的含义。

4. 教学媒体理论。

包括:媒体、教学媒体的含义与分类、媒体的本质、教学媒体的属性、媒体与教学的关系、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

(二)考核要求1. 掌握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2. 掌握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3. 掌握戴尔经验之塔的内容以及对教学的启示;4. 掌握教育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5. 掌握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6. 掌握教育系统论的含义和特征。

7. 系统科学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8. 掌握媒体、教学媒体的内涵;9. 能够按物理性能和感官作用对教学媒体进行分类;10. 理解麦克卢汉、亚瑟.克拉克、安东尼.贝茨的媒体观;11. 知道特瑞克勒关于所有感官获取知识的比例;12. 理解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张剑平主编 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张剑平主编 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第一章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包括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1994年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005年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AECT ’1994定义的结构:“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它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视觉教育阶段 世纪初-30年代(2)视听教育阶段 30-50年代(3)视听传播阶段 50-60年代 (4)教育技术阶段 70年代至今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

2、1920年,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国光电影公司拍摄无声教育影片《女子体育》《盲童教育》3、1922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技术专著《有声电影教育》(陈有松)4、1936年,我国最早的教育技术刊物《现代教育技术》周刊在上海出版。

5、1945年,我国最早的教育技术系在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建立。

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1)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改变教学结构(2) 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数字化学习(3) 台湾淡江大学徐新逸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学过程,达到对某一学科或课程学习的改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1) 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1) 注重整合的课程特点(2) 注重整合的过程(3) 注重综合学习(4) 注重体验学习 (5)提倡协作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指同一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综述来源: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科学新的生长点、新的科学前沿,这里最有可能产生更大的科学突破,使科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路甬祥教育技术在教育科学中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已成为除教室、学生、教材等传统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之外的第四要素[1]。

教育技术学则是一门由多学科交叉产生的,并不成熟但发展很快的应用性新兴学科。

随着现代教育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的理解和认识在不断地深入,它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还在不断完善之中。

一.教育技术的概念"电化教育"是我国的特有名称,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电化教育的定义是:"利用幻灯、投影仪、电影、无线电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程序学习机和电子计算机等教学设备及相应的教材进行的教育活动"。

较早期的定义是:"所谓电化教育,简单说,就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2]。

而我国影响最广,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3]。

自1963年美国教育技术主要专业机构认可的第一个定义正式发表以来,有过多个定义,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或描述。

根据顾明远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4]。

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认为,所谓教育技术就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所有教育媒体、教育媒体工具的规划体系以及系统化地运用这些教育媒体及其规则体系来解决教育问题的创造性活动[5]。

AECT'94定义是: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多年来AECT'94定义被我国的许多教科书所引用,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919873-现代教育技术-第1章 教育技术概述(ZJP)

919873-现代教育技术-第1章 教育技术概述(ZJP)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 段和方法和总和。 —— 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AECT 1994 定义:
◦ 教育(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 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AECT 2005 定义:
◦ 教育技术是通过对与指定目标合适一致的技术过程 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创设、利用和管理,从而促进学 习,改善绩效的研究与合乎规范的实践。
绩效与绩效技术
◦ 绩效:在工作场所完成任务所形成的业绩或成果。 ◦ 绩效技术:通过对目标和行为的分析、设计、开
发、实施、管理和评价,以达到业绩最大化的技 术。
1. 教育技术的专业杂志 2. 教育技术的专业组织与机构 3. “云计算”与“云教育” 4. 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 5.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6. 教育信息化及其特征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 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 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 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2004
1. 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 2. 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3. 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4. 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教育技术概述
在查阅文本和网络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试从教育技术的实践层面、理论层面分别谈谈你 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实践层面可以阐述教育技术能够 “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在理论层面则 可以回答教育技术“研究什么”、它是一门“什 么学科”等问题。
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更加突出 更加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技术手段的网络化、智能化与虚拟化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第⼀章教育技术概论1、谈谈⾃⼰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94定义、05定义、研究对象、研究领域)。

(1)教育技术的定义:①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设计、开发、利⽤、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94定义)②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05定义)(2)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3)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管理、评价2、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什么?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有哪些?(1)教育信息化,整个社会信息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到教育领域,应⽤到教育的各个层⾯,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和利⽤,在教育领域实现社会所持有的重要组织和管理⽅式的系列过程。

(2)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内容:(理解性地看看)①⼤⼒提⾼教育技术⼿段的现代化⽔平和教育信息化的程度。

②国家⽀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络。

③充分利⽤现有资源和各种⾳像⼿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④在⾼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

⑤使教育科研⽹络进⼊全部⾼等学校和主要中等职业学校,并逐步进⼊中⼩学。

⑥⼤⼒开发优秀教育教学软件。

⑦运⽤现代远程教育⽹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学习机会,为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适合当地需要的教育。

3、信息化教育的特点:(1)教材多媒化;(2)资源全球化;(3)教学个性化;(4)学习⾃主化;(5)任务合作化;(6)环境虚拟化;(7)管理⾃动化;补充信息化教育的含义:信息化教育,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系列的改⾰和变化。

4、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什么?其内在结构和⽬标体系有哪些?(1)信息素养就是从各种资源中获取、评价、利⽤及表达信息的能⼒。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全复习资料(考试足够)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全复习资料(考试足够)

思考P205-215填空题。

教育技术是以系统理论、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等为理论基础。

据AECT教育技术04定义,教育技术的有双重目的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

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是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学习资源、过程三个要素。

1、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有什么作用?答案:(1)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内容既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又能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

(2)教育技术的应用促使教学手段现代化,从而为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

①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②网络教学为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内容(3)教育技术的应用促使教学手段现代化,进而也加速了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2、教学媒体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起了什么样的教育变革?答:第一个阶段是语言媒体阶段。

出现了专职教师的教育方式,这是教育史的第一次革命。

第二阶段是文字媒体的出现,引起了教育方式的第二次重大变革,使教育将文字书写与语言作为同等重要的教育工具。

第三阶段是印刷媒体阶段,使得信息可以大量复制、存储并广泛流传。

第四阶段是电子传播媒体阶段,大大提高了人类信息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效率,引发了教育方式与规模的根本性变革。

3、教学内容分析有哪些步骤?答:主要包括选择与组织单元、确定单元学习目标、确定任务类别和分析任务、评价所选内容。

4、教育技术在自主学习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答:1.教育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2.教育技术改变了学生的交流方式,从封闭的师生圈走向广阔的学习空间3.教育技术提供了多媒体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学习4.教育技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5、什么是社会性软件?答:社会性软件是构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之上的应用软件,在功能上反映和促进真实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流活动形成,使得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

张剑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张剑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张剑平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一、研究性学习与能力培养
案例:浙江大学的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二、精品课程建设与能力培养
案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建设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
案例:基于数字化博物馆的非正式学习
四、多媒体竞赛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案例:大学生多媒体设计竞赛


创新(Innovation) ◦ 源于拉丁语,有三层含义: 更新; 改变; 创造新的东西。 名人语录 不创新,就灭亡——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
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利用数字图书馆掌握创新知识
1998年开始建设的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 1998年开始建设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

利用因特网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和活动中选择、确定研究专 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实施步骤:
◦ 确定问题与目标
因“材”施教,文/理科分类要求
• 针对文、理科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注重自主/协作学习
• 充分利用网上学习平台所提供的学习资源。 • 通过网络实现交流,培养自学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
• • 实践考核:课外完成一个多媒体课件(文、理有别); 理论考核:采用闭卷笔试、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 实行开放式实验,自由选择时间进行实验操作。
5. 智能伙伴
支持“在反思中学习”
Jonassen D,Peck K,Wilson B.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 Chapter 1)[M].Prentice Hall,Inc. 1999: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技术第一章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包括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1994年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005年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AECT ’1994定义的结构:“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它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视觉教育阶段 世纪初-30年代(2)视听教育阶段 30-50年代(3)视听传播阶段 50-60年代 (4)教育技术阶段 70年代至今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

2、1920年,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国光电影公司拍摄无声教育影片《女子体育》《盲童教育》3、1922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技术专著《有声电影教育》(陈有松)4、1936年,我国最早的教育技术刊物《现代教育技术》周刊在上海出版。

5、1945年,我国最早的教育技术系在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建立。

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1)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改变教学结构(2) 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数字化学习(3) 台湾淡江大学徐新逸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学过程,达到对某一学科或课程学习的改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1) 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1) 注重整合的课程特点(2) 注重整合的过程(3) 注重综合学习(4) 注重体验学习 (5)提倡协作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指同一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核心。

但是,现代教育技术并不忽视或抛弃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开发与应用。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1、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第三章人眼的视觉特性1、 视觉的光谱灵敏度 人眼对波长为555nm 的绿光的灵敏度最高2、 视觉范围 人眼的视觉范围是指人眼所能感觉到的亮度变化的范围,它在数值上等于亮度上、下限之比。

3、 彩色视觉 用亮度、色调、色饱和度三个特性来描述人眼看到的彩色光(彩色三要素)4、 分辨力 人眼对彩色的分辨力远比对高亮度细节的分辨力低5、 视觉惰性 人眼视觉惰性的残留时间一般约为0.1s人的视觉心理1、 心理趋合 是指利用人们的想象力去填充实际在画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

2、 画面均衡 是指人们对画面表现主题的一种形式感觉,是产生画面稳定感的因素。

3、 视觉中心 人们习惯于从左边向右边观察画面,把注意力停留和集中在右边的物体上,这就是视觉的右撇现象。

视觉节奏 是指把画面中特征相近的物体和构图要素加以归类、结合,以各种形式不断重复,形成视觉上的“节拍”,取得和谐的效果。

人对声音的感知有响度、音调和银色三个主观听感要素。

与声波的声压、频率和频谱成分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

1、 响度 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

主要取决于声音的声压或声强大小。

2、 音调 是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觉。

主要取决于声音的频率。

3、 音色 是人耳对声源发生特色的感受。

人耳的非线性效应1、 人耳的掩蔽效应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同时存在时,其中的一个声音在听觉上会掩盖另一个声音,这种现象称为掩蔽效应。

2、 鸡尾酒会效应 人耳对掩蔽声有相当的容忍能力。

即对周围噪音的容忍能力。

3、 颤音效应 人耳同时听到两频率相近的纯音时,会产生差频似的颤音感,这是构成配乐的生理心理基础。

如唱歌和声4、 哈斯效应 当内容相同的两个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仅当第二个音延迟时间达到35ms~50ms 后,才会感受到有延迟音出现,即哈斯效应。

即声音的延迟效应。

人耳的声音定位机理1、 双耳效应 人耳主要是靠双耳效应来进行声音定位的、2、 耳廓效应 人耳的轮廓结构比较复杂。

耳廓效应对声音定位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对频率较高的声音。

可以精确定位。

基本观点:抽象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做的经1、“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而经验,越往上升,则越趋于抽象。

2、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3、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教学工具,可以使得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

5、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第四章传播 广义指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送或交换。

包括职务、动物、机器、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狭义指人所进行的传播。

分为人的内在传播(或称自我传播)和人与人的传播。

传播的类型 人际传播 植物的传播 组织传播 动物的传播 人对人的传播 大众传播传播 人的传播 教育传播机器的传播 人的内在传播 网络传播传播模式一、拉斯威尔模式 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5个问题:who 谁say what 说了什么 in which channel 从什么途径 to whom 对谁with what effect 取得什么效果 5W 模式缺陷:忽略了“反馈”的要素,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

二、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译码 信宿干扰反馈三、贝罗传播模式(s-m-c-r 模式即 教师-课业-手段-学生)1、信源和编码者: 传播技术 态度 知识 社会系统 文化2、受传者与译码者 在传播过程中,1与2可以相互转变3、信息:包括 符号(语言文字图像音乐) 内容(信息的成分与结构) 处理 通道(视听触嗅味)四、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提出课堂教学系统六维空间结构模式 B ——教学系统怎样施教 L ——用什么教材施教 M ——用什么教学媒体施教 P ——对谁施教S ——在什么情况(环境)下施教 Z ——为什么(目的)施教教育传播要素:1、教育者2、教育信息3、受教育者4、媒体和通道5、传播环境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1、自学传播2、个别传播3、课堂传播4、远程传播教育传播过程:是一个由教育者借助教育媒体向受教育者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

六个阶段:1、确定教育传播信息,教育传播过程的第一步是确定传送的教育信息,传送什么信息,要依据教育目的和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

2、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选择教育传播媒体去呈现要传送的信息,是指就是编码的过程。

3、通道传送,在该阶段,教育传播通道通过教育媒体传送出信号,也称施教阶段。

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信号要传递多远,多大范围。

二是信息内容的先后传送顺序问题。

4、接受与解释,受教育者接受信号并将它解释为信息意义,以就是信息译码阶段。

5、评价与反馈,受教育者接受信号解释信息之后,增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能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还要进行评价。

评价的结果是教育传播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反馈信息。

6、调整再传送,通过掌握的反馈信息与预定的教学目标之间的比较,发现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不足,在次调整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和教育传送通道,进行再次传播。

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1、共同经验原理2、抽象层次原理3、重复作用原理4、信息来源原理教育传播媒体在教育传播活动中的基本功能:传递信息,存储信息,控制学习视听媒体的应用方式:1、视觉媒体:图示讲授法,实物实验演示法,录音配合教学法2、听觉媒体:课堂教学中穿插播放教学录音资料的辅助法,配合幻灯、投影画面提供声音的配合法,让学生课后自我练习、自我检查用的自学法、3、视听媒体:主体式教学,补充式教学,示范式教学,个别化教学第六章网络检索工具主要分为目录检索工具和搜索引擎两大类。

还有多元搜索引擎。

网上交流:1、电子邮件:组成用户名@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主机域名电子邮件的发送过程:2、网上论坛:BBS3、网络电话4、视频会议系统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可以分成一下步骤:1、确定问题与目标2、提供资源和工具3、搜集、分析、组织信息。

在网上发布成果4、评价、展示学习成果WebQuest通常由6个模块组成:简介。

任务。

资源。

过程。

评价。

结论。

第七章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教育,它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非面对面的有地域距离的教育活动。

特征:1、在整个学习过程期间,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以此与常规面受教育相区别)2、教育组织在材料计划、准备和学生支持服务准备两方面的影响(以此与个别学习和自学计划相区别)3、应用各类技术媒体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把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4、提供双向通信,使学生可以主动对话并从对话中受益(以此与教育技术的其他应用相区别)5、在学习期间,通常不设学习集体,人们主要是作为个人在自学。

第八章Intranet是一类基于Internet技术的企业或单位内部的计算机网络,它一般通过防火墙与Internet连接。

校园网络的基本概念:也称为校园网,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通常是指利用网络设备、通信媒质和相关技术(例如TCP/IP协议等),以及各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的,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服务的一个集成应用系统。

校园网络的组成:服务器;工作站;网络互联设备: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防火墙;常用的网络传输媒质:双绞线,光纤;网络软件。

校园网络的功能:1、信息发布2、教学应用3、管理应用4、科研应用5、数字图书馆Internet的接入方式:拨号上网、ADSL接入、VDSL接入、线缆接入、光纤+以太网接入、无线局域网接入多媒体教师系统构成:系统结构、中央控制系统、多媒体计算机、教师环境网络机房的基本构成与布局:1、计算机网络2、网络教学系统布局通常有:普通教室型、U字型、小组协作型、综合型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

微格教室是进行微格教学的场所。

微格教学系统包括:主控室、微格教室微格教学的实施: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训练目标,观摩示范,分析与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评价反馈,修改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