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国洪涝灾情
200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c8c77e5aaf1ffc4fff47ac35.png)
一、水资源量降水量 200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44.3mm,折合降水总量为61010亿m3,比2004年增加7.2%,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0.3%。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40.5mm,比常年值偏多3.8%,比2004年增加10.7%;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83.3mm,比常年值偏少1.4%,比2004年增加5.4%。
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新疆、青海偏多20%以上,山东、河南、吉林、福建偏多20%~1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 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宁夏、内蒙古、北京偏少20%以上,贵州、河北、天津偏少20%~10%。
与2004年比较,福建、江苏、海南、广东平均降水量的增加幅度在40%~30%之间,宁夏、天津、北京、贵州的减小幅度在20%~10%之间。
地表水资源量 200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82亿m3,折合径流深284.9mm,比2004年增加16.7%,比常年值偏多1.0%。
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六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4.1%,比2004年增加34.9%;南方四区比常年值偏少1.6%,比2004年增加13.2%。
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河南、吉林、青海、江苏偏多35%以上,福建、陕西、新疆、四川、辽宁偏多20%~10%;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偏少50%以上,山西、天津、宁夏、贵州偏少50%~20%,内蒙古、云南、黑龙江、重庆、湖北偏少20%~10%。
与2004年比较,有21个省(自治区)的地表水资源量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江苏达176.6%,福建、海南、吉林在100%~70%之间;在地表水资源量减少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天津减少幅度达27.2%。
中国旱涝气候公报
![中国旱涝气候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05755c20dd36a32d737581c9.png)
中国旱涝气候公报2005年第21期(总第150期)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2005年9月14日●浙江、江苏遭受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华北大部、东北西南部旱象露头;西北东北部及内蒙古大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部旱情持续或发展●预估未来一周,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及内蒙古大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部等地旱情持续或发展一、浙江、江苏遭受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受台风“卡努”的影响,浙江东部、上海、江苏和安徽东南部及山东半岛南部等地出现了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出现了大暴雨。
9月10~13日,上述大部地区过程降水量一般有50~100毫米,其中浙江东部、上海、江苏东南部和东北部的部分地区有100~20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200毫米。
强降水使浙江、江苏的部分地区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并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华北大部、东北西南部旱象露头;西北东北部及内蒙古大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部旱情持续或发展近一个月来(8月15日至9月14日),华北西部和北部、东北西南部总降水量普遍在50毫米以下,降水稀少,土壤墒情明显下降,致使这些地区旱象露头。
9月8~14日,西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大部、湖南大部、贵州、广西西北部等地降水量不足10毫米,上述地区旱情持续或发展,其中宁夏中北部旱情严重。
据反映,宁夏中北部自2004年9月以来持续干旱造成旱作区绝大部分农作物绝产,水库、窑窖蓄水严重不足,草原草场干枯,72万人、20.3万头大家畜、88万只羊饮水相当困难,其中严重缺水人口达41.5万人。
内蒙古的持续干旱已导致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鼠害和病虫害,据统计,内蒙古共有9个旗(县、市)发生蝗虫灾害,受灾面积64.7万公顷,平均虫口密度20~30只/平方米,最高131只/平方米。
9月8~14日,黑龙江中北部、甘肃中部部分地区有20~50毫米的降水,旱情有所缓和。
三、预估未来一周,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及内蒙古大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部等地旱情持续或发展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一周,黄淮、东北地区南部、海南等地有大到暴雨,要注意防范局部暴雨洪涝灾害;华北北部、东北西部以及内蒙古大部、湖南、贵州大部、广西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降水量不足20毫米,且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将出现持续晴热天气,上述地区的旱情将持续或发展;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陕西大部有20~50毫米的降水,旱情有所缓和。
2005水情年报
![2005水情年报](https://img.taocdn.com/s3/m/6a2be3fc9e31433239689360.png)
一、概述2005年,我市的降雨量要大于多年平均水平,全市面平均雨量为1644毫米,比多年平均1517毫米(1956~2000年)偏多127毫米(约8%),单就降雨量分析属平水年份。
从降雨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呈现山区高,城区、东北部平原沿海偏低的特点,特别是鄞奉平原、慈溪北部沿海偏低,而余姚四明山区、宁海西部山区以及象山港两侧丘陵地带偏多,最大年降雨量为宁海西部山区的马岙雨量站(236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慈溪北部沿海的庵东雨量站(1123毫米)。
2005年我市梅雨期的特点是:梅雨期偏短,梅雨量严重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梅雨期间的梅雨特征极不明显。
我市于6月10日入梅(常年为6月14日),6月23日出梅(常年为7月8日),历时13天(常年24天),全市梅雨期面平均雨量仅为42毫米左右,不足常年梅雨量的20%。
梅雨期的降水以过程性天气影响为主,少了常年连续阴雨绵绵的感觉。
2005年台汛期中,由于副热带高压较强,多次控制我市上空,使我市今年的高温天气仍比常年偏长,7月上旬有局部短时期干旱发生。
但是今年赤道辐合带较为活跃,造成影响我市的台风偏多,7~10月先后有5个台风影响我市,其中5号“海棠”、9号“麦莎”和15号“卡努”台风对我市的影响较大,特别是9号和15号台风所带来的狂风暴雨给我市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经济损失严重。
我市沿海潮位在台风影响期间,都出现80~150cm的较大增水,8月6日,9号台风“麦莎”的影响,又恰逢天文大潮,宁波、镇海出现今年最高潮位为4.56米、4.54米。
进入2005年以来,由于台汛期几次台风的影响,暴雨引发洪水,导致年内我市各类水库、河网水位下半年在中高水位运行,有几座水库短时间内超蓄,至9月中旬,26座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已达7.55亿立方米,占控制蓄水量的96.5%,比去年同期增蓄近亿立方米。
二、雨情2005年我市的年降水总量比2004年增加15%左右,比常年水平略偏多,全市各雨量站的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2400毫米之间,全市面平均降水量为1644毫米左右,属平水年份。
中国旱涝气候公报
![中国旱涝气候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4f3d97d6c1c708a1284a4458.png)
(内部资料)中国旱涝气候公报2005年第20期(总第149期)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2005年9月7日●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等省部分地区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涝或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西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大部、黑龙江北部、湖南西南部等地旱情持续或发展;江西北部旱情基本解除●预估未来一周,西北东北部及内蒙古大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部旱情持续或发展一、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等省部分地区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涝或滑坡、泥石流等灾害8月24日~9月7日,江淮大部、江南中部及福建大部、云南南部、浙江南部等地普遍有100~200毫米的降水,局部地区达200~400毫米。
在此期间,上述大部地区出现了强降水天气。
9月1~6日,受台风“泰利”的影响,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如江西庐山(494.6毫米),福建柘荣( 342.3毫米),安徽岳西(365.5毫米)、霍山(254.8毫米),浙江文成(305.6毫米)日降水量均在250毫米以上。
强降水使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区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涝或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西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大部、黑龙江北部、湖南西南部等地旱情持续或发展;江西北部旱情基本解除8月24日~9月7日,西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大部降水量不足10毫米,黑龙江北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部、广西北部降水量在10~25毫米,土壤墒情明显下降,上述地区的旱情持续或发展。
宁夏中北部自2004年9月以来降水持续偏少,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秋、冬、春、夏四季连旱,长时间的干旱对当地农牧业生产、人民生活及生态建设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内蒙古部分地区因长期干旱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红蜘蛛等病虫害,玉米受害严重。
8月24日~9月7日,江西大部有100~200毫米的降水,江西北部前期存在的旱情基本解除三、预估未来一周,西北东北部及内蒙古大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部旱情持续或发展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一周,华南南部和东部及云南大部、四川南部、贵州西部等地仍将有大雨、暴雨,局部可能发生洪涝及滑坡、泥石流灾害,要注意做好防汛减灾工作;西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大部、湖南大部、贵州东部等地降水量不足10毫米,旱情将持续或发展;华北大部基本无雨,部分地区将旱象露头;黑龙江西北部有10~25毫米的降水,旱情将有所缓和。
2005年徐州地区暴雨、洪水及淹涝综述
![2005年徐州地区暴雨、洪水及淹涝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7197bf1700abb68a982fb2c.png)
2005年徐州地区暴雨、洪水及淹涝综述吉文平李传书杨明非盛建华李明武(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徐州分局)摘要:2005年汛期徐州地区连降暴雨,致使湖西丰沛地区、中运河、骆马湖出现了有水文记录以来的较大洪水,通过暴雨洪水调查,试图分析和掌握徐州地区区域性的暴雨、洪水及淹涝规律。
从而补充水文资料的不足,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暴雨分析;洪水分析;淹涝分析;水情预报1简述2005年由于赤道辐合带比常年活跃,汛期生成的热带风暴比常年偏多,导致副高位置不稳定。
徐州地区没有出现长时间、高强度、流域性的降水过程,但副高比常年偏弱,暖湿气流活跃,弱冷空气活动频繁,流域过程性降水多,汛期6~9月降水高度集中,较常年偏多五~七成,而非汛期降雨偏少近五成,汛期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连续不断,湖西丰沛地区出现罕见暴雨及淹涝,沂河、中运河、骆马湖出现历史较大或超历史大洪水。
2005年度徐州地区雨情、水情、淹涝灾情形式紧急;水情预报、洪水调度井然有序,兴利避害发挥了重大作用。
2 暴雨分析2.1 2005年降雨时空分配徐州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126.6mm,接近历史最高纪录2003年1232.6mm,较多年平均830.5mm偏多36%。
其中丰沛区年平均降水量1085.5 mm,较多年平均746.8mm偏多45%;骆上区年平均降水量1190.8mm,较多年平均863.6mm偏多38%;安河区年平均降水量1077.0mm,较多年平均900.0mm偏大较少,为20%;沂北区年平均降水量1141.3mm,较多年平均876.4mm偏多30%。
年降水量最大值发生在大运河刘山闸站,为1452.3mm。
徐州地区汛期6~9月平均降水量929.7mm,较常年同期569.0mm偏多63%。
其中丰沛区平均降水量881.0 mm,较多年平均值513.4mm偏大较多,偏多72%;骆上区平均降水量992.5mm,较多年平均596.6mm偏多66%;安河区平均降水量896.3mm,较多年平均604.3mm偏大48%;沂北区平均降水量945.0mm,较多年平均601.3mm 偏多57%。
200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a0ec370052ea551811a68705.png)
一、水资源量降水量 200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44.3mm,折合降水总量为61010亿m3,比2004年增加7.2%,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0.3%。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40.5mm,比常年值偏多3.8%,比2004年增加10.7%;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83.3mm,比常年值偏少1.4%,比2004年增加5.4%。
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新疆、青海偏多20%以上,山东、河南、吉林、福建偏多20%~1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 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宁夏、内蒙古、北京偏少20%以上,贵州、河北、天津偏少20%~10%。
与2004年比较,福建、江苏、海南、广东平均降水量的增加幅度在40%~30%之间,宁夏、天津、北京、贵州的减小幅度在20%~10%之间。
地表水资源量 200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82亿m3,折合径流深284.9mm,比2004年增加16.7%,比常年值偏多1.0%。
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六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4.1%,比2004年增加34.9%;南方四区比常年值偏少1.6%,比2004年增加13.2%。
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河南、吉林、青海、江苏偏多35%以上,福建、陕西、新疆、四川、辽宁偏多20%~10%;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偏少50%以上,山西、天津、宁夏、贵州偏少50%~20%,内蒙古、云南、黑龙江、重庆、湖北偏少20%~10%。
与2004年比较,有21个省(自治区)的地表水资源量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江苏达176.6%,福建、海南、吉林在100%~70%之间;在地表水资源量减少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天津减少幅度达27.2%。
大庆自然灾害的案例
![大庆自然灾害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85eb24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a.png)
大庆自然灾害的案例大庆市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寒冷的气候带,因此自然灾害频发。
以下将介绍大庆市历年来发生的几个重大自然灾害案例。
1.2005年洪灾:2005年7月,大庆市连续遭受暴雨袭击,致使各主要河流水位上涨,引发洪水。
特别是松花江、黑龙江等主要河流水位迅速上涨,多个闸门泄洪,导致洪水泛滥。
大量房屋、桥梁、道路被水淹没,导致交通瘫痪,农田也受到严重损坏。
据统计,洪灾造成大庆市50余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亿元人民币。
2.2024年暴雪灾害:2024年12月31日至2024年1月8日,大庆市遭遇罕见的暴雪天气。
大部分地区积雪达到50厘米以上,个别地区甚至超过1米。
暴雪导致林木被断树、电力设施受损,很多居民因为大雪无法出门,出行困难。
道路交通秩序混乱,多个城市物资供应中断。
据统计,这次暴雪灾害共造成全市27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亿元人民币。
3.2024年林火灾害:2024年底,大庆市连续多日遭受旱灾,林区土地干旱,树木易燃。
11月15日,火灾在索图罕林场爆发,由于风力大,火势迅速蔓延。
火灾造成21座房屋被烧毁,1018头牲畜和226艘船只受损,无人员伤亡。
大庆市政府迅速组织消防人员和志愿者进行扑救,最终于11月19日扑灭了火势。
这场林火灾害导致大庆市林业重点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重大破坏。
4.2024年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2024年8月,大庆市持续遭受暴雨袭击,多个地区发生山体滑坡。
特别是7月31日,大庆市郊区的一个村庄发生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导致居民房屋被埋压,村庄被破坏。
救援人员和志愿者立即响应,展开抢险工作。
然而由于山体滑坡导致道路被阻断,救援困难重重。
最终确认32人遇难,3人失踪。
这场山体滑坡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大庆市作为一个位于寒冷气候带的城市,自然灾害是其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为了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庆市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效率。
2005年沙兰镇水灾:一连串错误导致的悲剧
![2005年沙兰镇水灾:一连串错误导致的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9c57b39a83d049649b665860.png)
2005年沙兰镇水灾:一连串错误导致的悲剧作者|李海鹏,原《南方周末》记者本文采写于2005年6月,为《南方周末》当年未发稿。
作者按五月的时候,收到了一个很重很重的包裹。
包裹里是分成很多包的东北的新米,还有两大包晒干的蘑菇和木耳。
包裹来自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
如果你听过周云蓬那首《中国孩子》,里面有一句「不要做沙兰镇的孩子,水底下漆黑他睡不着」,歌词里的说的,就是这个东北小镇。
从现在算的话,整整11年了。
11年前,这个叫沙兰的小镇来了一场洪水,沙兰镇小学105名学生不幸罹难。
寄包裹的人是其中死去的一个孩子的母亲。
这应该是我记者生涯中最艰难、最辛苦的采访之一,被跟踪、被监视、被旅游,甚至是被塞钱做局。
最终,报社顶着压力发了稿件,在当时的情景里,已是殊为不易。
但是上版的稿件隐去了很多细节。
如今「文责自负」,终于可以把在电脑里存了一年的原稿贴出来了。
当一些事,无力改变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忘记。
没有忘记,是自己对这105个孩子唯一的纪念。
在当天下午2点15分洪水到达沙兰镇之前半个小时,赵国琴老太太赶到了沙兰中心小学,带走了她的孙女王萌萌和儿媳带来的另一个孙女牛新颖。
当时她大声地向一位老师发出了警告,却受到了轻视。
这是那天下午第4个未能引起任何警觉的报警讯息。
这时已有一些村民们在街上以讹传讹地互相转告「水库开口子了」,有的村民就此到镇政府前打望消息,没见到什么动静,也就没有相信。
他们没想到的是,第2天是端午节,镇政府的干部们提前放假了,只留下几个人值班,而且很少接听电话。
来自上游的和胜村和王家村的至少3个人的报警电话,因此变得毫无意义。
入夏以来,黑龙江省内发生局地暴雨并导致洪水肆虐的事例,并非只出现在当天沙兰镇的一时一地。
中央气象台的消息称,此前10天内北安、五市、孙吴和逊克山区都先后出现了局地暴雨,导致一些地方农田淹没,桥涵道路毁坏,房屋进水及牲畜溺毙。
另外,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也涝灾严重。
但这些讯息并没有让人联想到,小小的沙兰河亦需要足够的重视。
2005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_米宏亮
![2005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_米宏亮](https://img.taocdn.com/s3/m/830941354b35eefdc8d333ec.png)
15卷3期2006年6月自 然 灾 害 学 报J OURNAL OF NATURAL D I SASTERS Vo.l 15,No .3Jun .,2006收稿日期:2006-03-20; 修订日期:2006-05-20作者简介:米宏亮(1978-),男,陕西洋县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地震应急救援研究.文章编号:1004-4574(2006)03-0164-052005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米宏亮,李洋,侯建盛(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北京100036)摘要:在列出2005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目录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的地震灾害评估资料,总结了2005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主要数据和特性。
最后列出了1990-2005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的相应数据,并进行了简要的比较。
关键词:地震灾害;评估;中国大陆中图分类号:P315.9文献标识码:AA revie w of earthquake da m age loss i n Chi nese m ai nl and in 2005M I H ong -liang ,LI Y ang ,HOU Ji a n-sheng(Depart m en t of Eart hquake Disaster Em ergency M an age m en t,Ch i na Eart hquake Adm i n i strati on,Beiji ng 100036,Ch i na)Abst ract :Based on the earthquake catalog w ith m agn itude over 5.0and reports of eart h quake disaster eva l u ation prov i d ed by related prov inc ial earthquake adm i n istrati o ns ,the m a j o r data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rt h quake d isasters i n m ainland Ch i n a i n 2005are su mm arized ,corresponding earthquake d i s aster data fro m 1990t h rough 2005are lis -ted and a brief co m parison is carried ou.tK ey w ords :eart h quake d i s aster ;eval u ation;Chinese m ai n land1 2005年中国地震概况2005年我国境内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2次(我国大陆地区发生13次,我国台湾地区发生9次),6~7级地震4次,5~6级地震18次(表1),最大地震为2005年4月8日发生在西藏仲巴的6.5级地震。
自然灾害预测回顾
![自然灾害预测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62dba22a31b765ce04081418.png)
重要。2005年12月-2006年3月为强潮汐时期:2005年 12月31日为日月大潮,2006年1月2日为月亮近地潮;1 月5日为太阳近地潮;1月29日为日月大潮,30日为近 地潮;2月28日为日月大潮与月亮近地潮叠加;3月29 日为日月大潮,28日为月亮近地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 不超过三天。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v4、大风冰雹、龙卷及雷击等局地强对流灾害严重
• 2005年,风雹灾害频发,点多面广。据初步统计,全 国有1500多个县(市、区)次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雷雨 大风、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灾害,共造成609人 死亡(其中雷击死亡368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66.7 亿元。总体而言,灾情较常年同期偏重,但比去年轻。 4月8日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部、云南东北部出现 大范围强对流天气,最大风力达8~9级。受灾人口 549.6万人,因灾死亡24人,倒塌房屋2.2万间,农作 物受灾面积21.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4月 19~25日江苏、安徽、福建、重庆、贵州、云南、湖 北、广东及山东9个省(市)相继遭受冰雹、龙卷风、 和暴雨袭击,受灾人口224.8万人,死亡36人,农作 物受灾面积5.7万公顷,倒塌房屋1.1万间,直接经济 损失19.3亿元。7月30日,安徽灵璧县韦集镇出现大 风、龙卷风,造成15人死亡、46人受伤。
9、春季沙尘天气为近50年来同期最少 10、山东烟台、威海遭受暴雪袭击
• 进入12月份,山东烟台、威海两地连续三次遭受强降雪袭 击,时间集中在3~7日、10~18日和20~21日。12月 3~21日累计降水量分别为:烟台市80.3毫米、威海市 88.5毫米。其中,烟台市的降水量为建站(1951年)以来 历年同期的最大值(历史极值46.7毫米,1997年),威海 市的降水量也为建站(1959年)以来历年同期的最大值 (历史极值32.7毫米,1985年)。由于降雪持续时间长, 强度大,且伴有剧烈降温和偏北大风,给烟台、威海两地
抗御2005年秋汛洪水
![抗御2005年秋汛洪水](https://img.taocdn.com/s3/m/ee2fd98cbceb19e8b9f6ba01.png)
证洪 峰 流 量 ,渭 河 临 潼 站 l O月 2 日洪 峰 流 量 57 s 2 0m / ,为 18 年以来最大洪水 ,相应洪水位 91 3 85 5 .8m,为历史最 高洪水位 ;汉江安康水 文站 l 月 2日出现270m / 的洪峰流量,为 18 O 10 s 93年 以来最大洪水。关 中、陕南各水库蓄水量达 7 3 . 亿 m ,较历年 同期偏 多 1%,10多座水库 蓄水 超 1 6 过汛 限水位。这次洪水造成 4 3个县 区、60个乡 5 镇、39万人受灾 ,倒塌房屋 3 70间;农作物受 7 01 灾 10 8 h ;6 1 4 . 千 a 2 条公路 中断,损坏输 电通讯线 t6 67k  ̄ 9 . m;损坏堤防护岸 6 3 处80k r 0 1 5 m,损坏
汛抗洪进行全面动员安排。 省防总指挥长、水利厅厅 长谭策吾昼夜坚守办 公室 , 三次深入渭河下游一线 ,省水利厅 5名厅级 领导分赴安康 、渭南协助抗洪抢险。省防总先后下
发 l 个紧急通知 ,八次会 商分析汛情 ,提前两天 7 对渭河干流各站洪水进行 了准确预报 ,两次联系请 夺得 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 调 了20 40名驻陕解放军 ,调拨 10 00张铅 丝笼片、 2 0t 铅丝支援渭河下游抗洪抢 险,果 断调度黑河 、 雨水情概况 石头河 、冯家山和安康 、石泉水库进行拦蓄错峰 , 受北方冷空气和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 最大削减渭河洪峰9Om/ ,削减汉江安康段洪峰 7 s 影 响 ,9月 2 4日至 1 O月 3 日,关 中渭 河 流域 和 陕流域持续降雨 ,累计降雨超过20l 0 l l 河下游和安康城 区防洪压力。 m的 7 个县区 ,户县涝 峪 口等 5个站 降雨超 过30m 。 0 m 渭河 、汉江流域各级党委 、政府沉着应对 , 果 2 O条河流 出现超警戒洪峰流量 , 条河流出现超保 断决策 ,动员全社会力量掀起 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 5
200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d73e790e79563c1ec5da718c.png)
200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5年是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
"十五"时期,中央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把解决水资源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水利投入保持较高水平。
各级水利部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水利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05年,全国汛情持续时间长,汛期降水普遍比较丰沛,珠江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福建闽江和长江、黄河的主要支流都发生大洪水,其中珠江流域西江发生1915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全年有8个台风和热带风暴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是1996年以来台风最重灾年。
全国干旱范围较小,旱灾损失总体上比常年偏轻。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以及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管理,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竭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一、水资源量降水量 200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44.3mm,折合降水总量为61010亿m3,比2004年增加7.2%,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0.3%。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40.5mm,比常年值偏多3.8%,比2004年增加10.7%;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83.3mm,比常年值偏少1.4%,比2004年增加5.4%。
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新疆、青海偏多20%以上,山东、河南、吉林、福建偏多20%~1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 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宁夏、内蒙古、北京偏少20%以上,贵州、河北、天津偏少20%~10%。
与2004年比较,福建、江苏、海南、广东平均降水量的增加幅度在40%~30%之间,宁夏、天津、北京、贵州的减小幅度在20%~10%之间。
五号水库“2005.7.28”暴雨洪水及洪水调度分析
![五号水库“2005.7.28”暴雨洪水及洪水调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931e22cfc789eb172dc899.png)
峰流量 (0 n/ ) 洪 水 3 1i s ,
总历 时3d 9 1 1 。2 1时 , 3 最高水 位达1 17 接 近10 一 7 .0m, 0 0a 遇校核洪水 位 ( 7 . 2i) 是 水 库 蓄水3 来 的最 高水 位 。 1 17 , n 0a 水库共拦 蓄洪水8 1万 m ( 4 7月 2 8日6时 一 9 1 1 ) 2 4时 。 3 本 次洪水为单 峰型洪水过 程 , 洪水 总量28 3万 i ( 4 n 7
月 2 8 1 8时 一 1日 8时 洪 水 过 程 线 见 图 1 3 3 。
[ 收稿 日期 ]0 0—1 4 2 1 2—1
[ 作者 简介 ] 董春 丽(9 1 , , 17 一) 女 山东平原人 , 工程 师。
一
15— 9
2 1 年 第 3期 01 ( 3 ) 第 9卷
由于本次 降水级别 大 , 历时 短 , 度大 , 强 加之部 分流域植 汛 限 水 位 19 7 相 应 库 容 220万 m ;防 洪 库 容 6. 3m, 4
3 9万 m 。水 库 大 坝 为黏 土心 墙 坝 , 长 10 9m。水 库 下 游 6 全 4 被 不 同程 度 地 被 破 坏 , 以 本 次 洪 水 过 程 的 特 点 是 产 流 快 、 所
2 雨情 、 水情 特点
2 1 暴雨强度 大 , . 降雨集 中 本次降雨从 7月 2 8日凌晨 2点 开始 , 7月 3 早 4 至 01 3 点结束 , 历时5 。根据五号 水库 上游流 域 3个 遥测雨 量站 0h
的雨量数据统计 , 均 累计 降雨 量22m 降雨 主要集 中在 平 5 m,
文 章 编 号 :0 7— 56 2 1 )3— 15— 2 10 7 9 (0 1 O 09 0
淮河流域暴雨成灾台风海棠风大雨强--2005年7月--
![淮河流域暴雨成灾台风海棠风大雨强--2005年7月--](https://img.taocdn.com/s3/m/ca9c824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0.png)
淮河流域暴雨成灾台风海棠风大雨强--2005年7月--
宋艳玲
【期刊名称】《气象》
【年(卷),期】2005(31)10
【摘要】@@ 7月份,全国平均月降水量为112.5mm,比常年同期偏少4.4mm.淮河流域及四川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多,遭受暴雨洪涝或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西北东北部及内蒙古中西部、湖南等地旱情持续.全国月平均气温为22.2℃,较常年同期偏高0.8℃,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月内,台风"海棠"和强热带风暴"天鹰"在我国登陆,其中台风"海棠"造成浙、闽损失严重;江南、华南等地多高温酷热天气;局地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内蒙古、山东等地受灾较重;甘肃中西部、内蒙古西部的部分地区出现强沙尘暴天气.
【总页数】2页(P94-95)
【作者】宋艳玲
【作者单位】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2008年台风"凤凰"的预警预报再谈淮河流域台风防御问题 [J], 徐胜;吴旭
2.2005年淮河流域防御台风措施分析 [J], 吴旭;徐胜
3.四川淮河流域暴雨成灾台风登陆浙闽损失严重--2005年7月-- [J], 董林
4."海棠"台风(2005)雨强差异成因分析 [J], 岳彩军;寿绍文;曾刚;王咏青
5.树立“两个转变”思想努力做好2005年流域防汛抗旱工作淮河防总办公室召开2005年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会议 [J], 唐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5年徐州地区暴雨、洪水及淹涝综述
![2005年徐州地区暴雨、洪水及淹涝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13ed826bb4cf7ec4afed0f5.png)
2005年徐州地区暴雨、洪水及淹涝综述吉文平李传书杨明非盛建华李明武(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徐州分局)摘要:2005年汛期徐州地区连降暴雨,致使湖西丰沛地区、中运河、骆马湖出现了有水文记录以来的较大洪水,通过暴雨洪水调查,试图分析和掌握徐州地区区域性的暴雨、洪水及淹涝规律。
从而补充水文资料的不足,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暴雨分析;洪水分析;淹涝分析;水情预报1简述2005年由于赤道辐合带比常年活跃,汛期生成的热带风暴比常年偏多,导致副高位置不稳定。
徐州地区没有出现长时间、高强度、流域性的降水过程,但副高比常年偏弱,暖湿气流活跃,弱冷空气活动频繁,流域过程性降水多,汛期6~9月降水高度集中,较常年偏多五~七成,而非汛期降雨偏少近五成,汛期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连续不断,湖西丰沛地区出现罕见暴雨及淹涝,沂河、中运河、骆马湖出现历史较大或超历史大洪水。
2005年度徐州地区雨情、水情、淹涝灾情形式紧急;水情预报、洪水调度井然有序,兴利避害发挥了重大作用。
2 暴雨分析2.1 2005年降雨时空分配徐州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126.6mm,接近历史最高纪录2003年1232.6mm,较多年平均830.5mm偏多36%。
其中丰沛区年平均降水量1085.5 mm,较多年平均746.8mm偏多45%;骆上区年平均降水量1190.8mm,较多年平均863.6mm 偏多38%;安河区年平均降水量1077.0mm,较多年平均900.0mm偏大较少,为20%;沂北区年平均降水量1141.3mm,较多年平均876.4mm偏多30%。
年降水量最大值发生在大运河刘山闸站,为1452.3mm。
徐州地区汛期6~9月平均降水量929.7mm,较常年同期569.0mm偏多63%。
其中丰沛区平均降水量881.0 mm,较多年平均值513.4mm偏大较多,偏多72%;骆上区平均降水量992.5mm,较多年平均596.6mm偏多66%;安河区平均降水量896.3mm,较多年平均604.3mm偏大48%;沂北区平均降水量945.0mm,较多年平均601.3mm偏多57%。
2005年全国旱灾及抗旱行动情况
![2005年全国旱灾及抗旱行动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983981f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1.png)
2005年全国旱灾及抗旱行动情况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防汛抗旱》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从全国来看,2005年我国干旱灾害危害程度较往年偏轻,除“两北两南”(华北、西北、华南、西南)部分地区旱情严重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旱情持续时间短,对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没有造成大的影响。
全国农田因旱受灾面积2.40亿亩,造成粮食损失1930万吨、经济作物损失223亿元,造成林业、牧业、水产养殖及内河航运直接经济损失48.1亿元,因旱减少水力发电44.9亿
千瓦时。
全国共有10个省(区)的76座城市出现不同程度供水短缺,造成直接
经济损失215亿元。
【总页数】5页(P61-64,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23
【相关文献】
1.2016年全国旱灾及抗旱行动情况
2.2014年全国旱灾及抗旱行动情况
3.2013年全国旱灾及抗旱行动情况
4.2012年全国旱灾及抗旱行动情况
5.2010年全国旱灾
及抗旱行动情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方暴雨成灾北方高温持续--2005年6月--
![南方暴雨成灾北方高温持续--2005年6月--](https://img.taocdn.com/s3/m/4ee45cd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1.png)
南方暴雨成灾北方高温持续--2005年6月--
何勇
【期刊名称】《气象》
【年(卷),期】2005(31)9
【摘要】@@ 6月份,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华南、江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最大值.
【总页数】2页(P94-95)
【作者】何勇
【作者单位】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2005年6月21-24日持续高温的数值预报产品分析 [J], 卢兆民;姜冬梅
2.北方旱区干旱持续南方出现高温天气—2009年9月— [J], 钟海玲
3.南方暴雨成灾北方强对流频发——2008年8月 [J], 张恒德
4.华南东北暴雨成灾华北黄淮干旱炎热--2005年6月-- [J], 张涛
5.华北东北高温北方旱情有所缓和南方局部有涝台风"飞燕”登陆福建--2001年6月-- [J], 高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南东北暴雨成灾华北黄淮干旱炎热--2005年6月--
![华南东北暴雨成灾华北黄淮干旱炎热--2005年6月--](https://img.taocdn.com/s3/m/7181bf4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0.png)
华南东北暴雨成灾华北黄淮干旱炎热--2005年6月--
张涛
【期刊名称】《气象》
【年(卷),期】2005(31)9
【摘要】@@ 6月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华南、江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华北、西北东部、黄淮西部及江淮等地出现夏旱;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持续高温酷热天气;月内江淮梅雨未能出现;局地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只有一个热带风暴4号纳沙生成,远海转向对我国影响不大.
【总页数】4页(P90-93)
【作者】张涛
【作者单位】中央气象台,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江南华南暴雨频繁东北大部干旱少雨——2007年6月—— [J], 孔期
2.西南季风强劲江南华南暴雨成灾东北冷涡活跃东北华北降雨偏多——2006年6月 [J], 徐辉
3.华北黄淮低温阴雨江南华南少雨干旱 [J], 邹旭恺
4.东北华南干旱炎热四川重庆暴雨成灾--2004年9月 [J], 张涛
5.东北华北高温少雨黄淮汉水频降暴雨--2000年6月-- [J], 傅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5年世界和中国灾情和减灾盘点
![2005年世界和中国灾情和减灾盘点](https://img.taocdn.com/s3/m/b5e8208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1.png)
2005年世界和中国灾情和减灾盘点
高建国;胡俊锋;任德凤;姜泽平;贾燕
【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2005年世界和中国灾害的一些指标明显超过2004年. 在分析成因时, 除了自然原因外, 还存在人为因素. 在抗击自然灾害中, 世界各国协同救灾. 2005年中国减灾的特色是重视突发性事件, 政府重视预案、演练, 群众的减灾意识有所提高. 文章还分析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总页数】10页(P8-17)
【作者】高建国;胡俊锋;任德凤;姜泽平;贾燕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北
京,100036;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北京,10005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
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
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43
【相关文献】
1.2005年太湖流域(片)台风灾情及减灾策略分析 [J], 潘彩英
2.中国减灾各地社区减灾工作关键词盘点 [J], 林佳
3.面向安全少灾的世界:全球90年代灾情及未来减灾态势 [J], 金磊
4.一次世界减灾的盛会——2005年日本神户世界减灾大会扫描 [J], 闫志壮;李保俊;关妍
5.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在京举行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分析与减灾对策研讨会(1990年3月6—9日) [J], 何志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