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的大地构造学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板块的划分
② 全球板块的划分 根据板块划分标志,法国地球物理学家勒皮雄1968年将全球板块划
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澳大利亚-印度板块、非洲板
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世界上主要的岩石圈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
③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包括: 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可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上覆刚性岩石圈和 下垫塑性软流圈;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 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其驱动力来自地幔对流物
第十三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主要内容
6、大地构造学简介 7、地质图概述
第六节 大地构造学简介
●关于构造运动起因,大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问题,是地 质学界长期争论和探索的重大问题,由此衍生了研究地壳乃至全球 构造发生、发展、分布格局、演化规律的学科——大地构造学。
●大地构造学发展史中,出现过许多学说,如收缩说、膨胀说、
海底扩张说
2、海底扩张说 海底扩张说认为(美国人赫斯和迪茨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新 的洋底在洋脊裂谷形成,并不断向两侧扩张,同时老的洋底在海沟处 插入地下,返回软流层,造成物质循环。洋底扩张的驱动力是地幔物 质的热对流。
板块构造学说
3、板块构造学说 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学者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刚性的岩石圈分 裂成为许多巨大块体——板块。现代板块的边界由连续的地震带当作划 分标志。 ① 板块边界类型 板块边界有三种类型:离散型边界、汇聚型边界和转换断层。 ●离散型边界(板块生长边界) 主要以大洋中脊(或中隆、裂谷)为 代表。 ●汇聚型边界(板块消亡边界) 主要以岛弧-海沟为代表。 特殊的汇聚型边界-地缝合线,它是两个大陆之间的碰撞带。 ●转换断层 是一种特殊的板块边界,沿此边界既无板块的增生,又无 板块的消减,而是相邻两个板块作剪切错动,引起地震和构造变形。它 们代表了全球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
几种常用的地质图
1、地质图 广义的地质图包括所有反映地质内容为主的图件。狭义的地质图就 是将一个地区的地层、岩浆岩体、地质构造及矿产等内容以及它们之间 的相互关系,按一定比例尺,用规定的线条、符号和颜色表示在平面上
的图件。
2、地质构造图 在地质图的基础上通过地质构造分析,用规定符号表明各种地质构造 形迹的图件。
三、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关于全球构造的理论,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中普遍认 同的学说,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学 说三个阶段。 1、大陆漂移说认为(德国人魏格纳1912年提出) ,地壳上曾有一个庞 大的联合古陆,称为“泛大陆”。海洋是围绕“泛大陆”的“泛大洋”。 密度较低的花岗质大陆壳在密度较重的玄武岩基底漂移。
地球自转速度变换说
3、地球自转速度变换说(地质力学) 由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的,他认为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地壳运动的 主要原因。他指出:在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引起地表形象变更的主因是 一个统一的力,即重力控制下的地球自转离心力。这个力导致了地球经 向的水平错动和纬向的水平错动。经向的水平错动有把地壳上层物质从 高纬度向低纬度推动的趋势;纬向的水平运动,有把大陆向东西两方面 分裂,南北大陆相对扭动和大陆西部边沿挤压成雄巍的褶皱山岭地带的 趋势。 地质力学在我国地质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但阐明了地质构造 的空间展布规律,而且对于普查找矿、水文地质、寻找地下热水、地震 地质等方面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3、过渡区 在原有地槽与地台交界的地区,形成的较地槽浅的带状坳陷,称为山
前坳陷或边缘坳陷,由于它具有地槽特征又含有地台的性质,所以称为过
渡区或过渡带。
二、我国主要的大地构造学说
1、多旋回构造运动说
由我国地质学家黄汲清提出,其观点为:地槽的发生、发展不是单旋
回的,也不是简单的多次重复,而是多旋回、螺旋式上升发展运动的。 2、地洼说 地洼说是我国地质学家陈国达提出的大地构造学说,地洼说认为:地 壳的是多阶段发展形成的,是由地槽区演化到地台区,是由“动”到 “定”;由地台区到低洼区,是由“定”到“动”;地壳的活动区和相对 稳定区相互转化和交替更迭的过程,称之为“动”“定”转化。
一、槽台说
槽台说是根据陆壳上不同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发展上的差别,将陆
壳划分为活动的地槽区和稳定的地台区,以及两者邻接部位的过渡区。 1、地槽区 地槽区是地壳上构造运动强烈活动的狭长地带,长可达数千千米, 宽为几十至几百千米。其运动速度快、幅度大、沉积作用、岩浆作用、 构造运动和变质作用都十分强烈和发育。 地槽的形成与发展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以下降(坳陷)运 动为主,接受巨厚沉积。并伴有一些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第二阶 段以回返上升运动为主,岩层强烈褶皱、断裂、变质,并伴有大量酸 性岩浆侵入,地槽区的各个部分先后隆起,形成错综复杂的褶皱山脉。
地台区和过渡区
2、地台区 地台区是地壳上面积宽广、构造活动微弱、相对稳定的地区。其运动 速度缓慢、幅度小,沉积作用广泛而较均一,岩浆活动、构造活动和变质 作用都比较微弱。地台区的外形不太规则,直径可达数千千米。 地台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① 褶皱基底(结晶基底),由早期地槽形
成的古老变质岩和岩浆岩组成。② 沉积盖层,由未经变质的沉积岩构成。
质;
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边缘则由于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 动强烈的地带;板块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位移可达几千公里。运动中各
板块间或分散裂开或碰撞焊合或平移相错,由此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
演化的基本格局。
第七节 地质图概述
一幅正式的地质图除地质图外,还应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地 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图幅接图表、编制单位责任表。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 区域地质图还有图幅代号。
均衡说、槽台说、大地漂移说、对流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
等。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一是“固定论”,二是“活动论”。
第六节 大地构造学简介
●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洋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及深部地质 的深入研究,引发了地球科学观的革命,“活动论”逐渐被广大学者 所接受。 ●20世纪7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学说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