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与关系
新课标“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1、三维目标的内涵(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是每个学科课程都要设定的预期教学指标,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成要实现的结果。
也就是说,学生学习一门课程,通过一定阶段过程,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能力上要提高到何种程度。
要取得何种结果,这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都具有的共性特征,所以,把知识与技能合在一起,又叫做结果性目标。
结果性目标概括了“知识和能力”的本质特征。
结果性目标的基本特点是具有动态递升性。
有些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可能一节课或一个单元就可以实现,有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可能要经过一学期甚至二三年才能真正实现。
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近期、中期和长期的获取过程。
一般来说,结果性目标的结构可以由学懂、学会、会学三个台阶目标组成。
学懂是学会的基础,学会是学懂的进一步发展;学懂、学会是会学的实践基础,会学能优化学懂学会的过程,能改善学懂、学会的行为。
会学是结果性目标中的最高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取新知的周期性多元互动的基本程序和具体做法,又叫做程序性目标。
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一个维度目标提出来,是为了突出“知识与技能”这一结果性目标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是为了强调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新,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创新标志。
把“过程”与“方法”放在一起,合成一个维度目标,是因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
强调学习的过程,不仅要明确知识与能力的获得要经过哪些步骤、程序和阶段,还要懂得在过程的前、中、后相应选取何种具体做法,整个学习活动过程才能实现最优化。
就新知学习的整个周期性活动过程来说,一般应该经过“学中做—做中学—反思调控”三个学习活动过程,简称三个“动程”。
学中做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学懂”,培养学生基础性学习能力。
做中学的主要目标是承担实现“学会”的任务,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把“学中做”获得的分散的若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学习能力,即发展性学习能力。
教学的三为目标
教学的三为目标
所谓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
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
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合应
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周围事物、
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利益、金钱的看法。
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是:
第一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
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
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
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
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三维目标表述及词语
三维目标表述及词语一、三维目标的内涵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分为“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一般分开写。
知识水平(结果性目标)分类(三个层次)了解——再认或回忆、识别、举例、描述对象的特征。
行为动词:说出、举例、识别、背诵等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对知识作出解释、扩展、提供证据、判断等。
行为动词:解释、概括、判别、猜测、推断等。
应用——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总结、建立新的合理联系等。
行为动词:设计、撰写、解决、总结、推广、证明等。
技能水平(结果性目标)分类模仿——在原型示范或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行为动词:模仿、临摹、重复、例证、缩写、听唱、跟奏等。
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
行为动词:完成、演唱、演奏、测试等。
迁移——在新情景中使用已有技能,或是同一技能在不同情景中使用。
行为动词:改编、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写法一般是“学习水平+相应目标”。
其中学习水平一般应指使用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行为动词”(知识的用语是知道、理解、掌握和应用等;技能用语是初步学会、学会、设计等)2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指知识发生、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方法指知识形成与应用知识的方法,主要是指科学研究方法如探究方法观察方法等。
一般通过“过程”来感受、认知或运用(学习水平)相应的“科学方法”的。
过程与方法(体验性目标)层次分类(三个层次)经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独立或合作参与活动,获得初步经验,建立感性认识。
行为动词:经历……的过程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并能对知识作一定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行为动词:体验……的过程探索——经历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探索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行为动词:探索……的过程写法一般是“通过……过程+相应的科学方法”,即通过……过程,感受(认识或运用)相应的“科学方法。
或经历……的探究过程等。
其用语是感受、认识、运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指对知识价值的理解和对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提升。
三维目标
1、新课程核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2、以知识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3、课程内容具有问题性、情境性、活动性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最重要的资源、载体和中介,为保证三维目标的实现,需要对课程内容的问题性、情境性、活动性处理。
第一,问题是思维的开始,能揭示矛盾,激起疑惑,推动学生产生解决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课程内容问题性,实际上是将“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求式学习。
课程内容问题化的关键是真正挑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使处于“问题情境”中的学生有强烈的追本求源的欲望,并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通过合作与探索的活动,自主地建构知识、发展智慧与能力。
4、教学难点,在于“提问”。
如今弊端,一是单向,二是假问题(假、滥、玄)5、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论。
三维目标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作为国家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意在纠正过去我国在主知主义课程观下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儿童心灵的弊端,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大多数人对三维目标予以肯定的同时,有部分人对新课标的目标“三维”提法产生质疑,认为“三维目标的提法仅仅是创新”;有人担心强化实现“三维”目标,弱化了双基目标怎么办?还有些人困惑于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出是否具有合理性?它的理论依据何在?如何体现和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关注这些问题,有利于深化新课程理念,厘清课程实施中的误区,促进课程改革的良性发展。
一、新课程目标“三维”存在的合理性分析(一)传统知识观下的课程目标不同知识观关照下的课程目标取向是不同的。
长期以来,人们把知识置身于哲学认识论的立场中讨论,一直都将知识与真理、与实证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而将知识与谬误、偏见和假象相区别,知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
在他们看来,真正的知识是对事物客观本质的反映,它既不是思辨的知识,也不是神学的知识,而是既得到观察和实验证实又得到严格的逻辑证明的知识。
三维目标的内涵
三维目标的内涵一、对三维目标内涵的理解关于三维目标,新课改方案中已提出多年,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感觉很难把握,甚至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如不少教师把“过程与方法”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一维)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目标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分为“四种”。
一是基本技能。
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
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
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二)过程与方法(二维)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
过去重教学,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过程目标举例:通过学习,认识分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学习,学会XX结构的归纳和演绎过程;通过学习,理解XX问题解题思路的探寻、分析和综合过程。
通过学习,掌握XX解题方法的选择与比较过程等。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什么是三维目标
•什么是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1.知识与技能(一维)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
如读、写、算的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
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
如绘画、做操、打球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
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
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2.过程与方法(二维)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
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的立体三维目标是
新课程的立体三维目标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核心是培养学生相对于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复杂社会的主体的、创造性地自我解决问题和开拓未来的综合生存能力,使学生具有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主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能严格自律,体谅他人的同情心和感动心等人情性,以及健康的身心和充足的体力,还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就目标和目的而言,实验教学与综合性学习课程不谋而合。
实验教学呼唤素质教育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中最重要一点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它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新理念。
深化教育改革,首先体现在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方面。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现这一根本转变的重大决策和有力措施。
培养能力的唯一途径是实践活动,实验教学由于其特有的实践功能,将在理科基础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通过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一种贯穿于知识、能力、品质、习惯等各个方面,对实验本质的全新的反映形式,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实验准备意识、实验操作意识属感性意识;实验迁移应用意识、实验创新意识则是理性意识。
迁移应用意识是认识和能力上的飞跃,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基础。
另外,实验意识也包涵交互性和预见性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属于发展性和创造性因素。
实验意识的培养是理科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要求。
现代教育思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为基础。
因为社会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社会整体发展,都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质与核心,或者说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
素质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现代教育思想体系,是一种理想、一种价值观、一种境界。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包括从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体系、教育结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队伍建设、社会环境等进行一系列的更新和变革。
什么是三维目标
什么是三维目标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1.知识与技能(一维)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
如读、写、算的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
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
如绘画、做操、打球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
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
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2.过程与方法(二维)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
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论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关系及教学运用
西部教 育研 究
We s t C h i n a Ed u c 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Vo l _ 1 6 . No . 4 De c . , 2 0 1 6
论新课程 三维 目标 的内涵关 系及教学运用
定 性 ,把 知 识 技 能 视 为 普 遍 的 、僵 化 的 、外 在 于
感 态 度 价值 观 三 维并 列 、相 互 支撑 并 通 过 三 维 目
标 的整 合来 实 现 三 维 目标 的 均 衡 发 展 。通 过 确 认 知 识 的不 确 定 性 ,新 课 程 具 有 了 “ 探 究本 位 ” 、 “ 学 生 中心 ” 的性 质 。
例 。在 教 学 中 ,她 把 过 程 与 方 法 目标 的实 现 渗 透 在 知 识 与 能 力 的教 学 之 中 ,使 过 程 与 方 法 目标 的
第 4期
何 建 国 。邓 宏 志 :论 新 课 程 三 维 目标 的 内 涵关 系及 教 学 运 用
・2 5・
实 现获 得坚 实 的基 础 。
( 即要 求 三维 目标 整合 ) 。
新 课 程 不 再 把 知 识 、技 能 视 为凝 固的 供 人 掌
( 二 )具体教 学实践 中如何 实现三 维 目标整 合
现 以我 校 曾 素芳 老 师 教 授 的 《 植 树 问 题 》 为
握 和 存储 的东 西 ,它 合 理 地 承 认 知 识 、技 能 的不 确 定 性 ,认 为知 识 、技 能 的本 质 在 于 人 们 通 过 它
人 的 、供 人 掌 握 的 东 西 ;以 应 试 教 育取 代 素 质 教
育 ,无 心 关 注 、强 调 那 些 看 起 来 有 些 “ 多 余 ” 的 “ 过程方 法 ” 、“ 情 感态 度价 值 观” ,学生 学 习的积 极
什么是三维目标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1.知识与技能一维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2.过程与方法二维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三是表现为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四是表现为动机;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五是表现为求知欲;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如敬佩、赞扬、羡慕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对xx人物感到敬佩……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在交往中能表现出宽容、忍耐的态度;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前对教学中的问题持不同观念的人,其价值取向也不同,如对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教学质量的本质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学习质量不仅看考试的分数还要看德育、体育方面的发展;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二理清三维之间关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三个维度指的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面,如同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三维目标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即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三维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目标放在首位,显然并没有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排斥于目标之外,也没有轻视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在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教学中是如何完成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新课程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我们对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知识与技能不实的现象也进行反思: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相对而言,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一些课听下来总觉得心虚,我们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双基”,但也决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双基”;“双基”毕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因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三整合三维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要求能做到“五个有利”:1.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2.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3.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4.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探究过程等;5.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实验技能、调查技能、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实现三维目标的教学行为一是着眼于教师呈现知识与演示技能的呈示行为;二是着眼于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对话行为;三是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指导行为;现在根据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要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如下:在教学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引导与帮助引导不是主宰,而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行为可表现为:创设情境引导;组织讨论引导;自身示范引导;实验演示引导;问题尝试引导;悬念激疑引导;以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等;帮助不是包办,而是服务,在此指导思想下,教师应帮助学生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在师生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特别要尊重六种“特殊”的学生:一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二是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三是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四是有过错和缺点的学生;五是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六是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在“对话”中,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要注意人格引领,注意情感交融,心理相容,心理换位,注意尊重人格,精神指导;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在对待自我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反思与改进反思可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改进,指在教学观念上的改进,对教材及“课标”钻研方面的改进,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对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改进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课堂上教师行为还应表现为“五要”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做到引导、帮助、尊重、反思、改进之外,还要做到“五要”:1、要注意“调控”调控;首先是目标调控,即要考虑三维目标的贯彻度和达标度;其次是“度”的控制,即控制思维的密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处于“共振”状态;2、要善于“生成”在学习过程中,当课堂现场出现了新情况,当学习主体创造出新情境,当自然生成的教育时机冲击预案的时候,教师要打破按预案实施的思维定势,能够凭借教育机智从预案中超越出来,顺应并推动新的态势有效发展,做到预设性和生成性因势融合,做到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融合达成,力争取得最佳效果;3、要开发“资源”所谓“资源”是指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教学材料,支持系统,环境和人际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落实“三维目标”,教材文本不是课堂教与学的唯一资源,而必须用教材和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进行教与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过程,认知方式,提供给学生不同的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符合学生原有经验的教育素材进行教与学;只有这样,在课堂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会变成可能;这种基础课校本化的资源,应包括:教材文本的开发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媒体资源、生活资源、环境资源等;4、要巧用“媒体”“媒体”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电子教学媒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要求每节课都用,要用得巧妙和得当,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信息技术进入学科教学课堂,它会使学习过程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集聚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很多,如问题切入策略,“技术”融入策略,创设情境策略,搭建支架策略等;5、要及时“反馈”教师对学生落实三维目标的反馈信息接受应该敏感,判断应当准确,处理应当果断,对后续落实目标的教学要调节,回授、补偿应及时;反馈的方法可以用提问、观察、质疑、训练等收集信息;反馈包括当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反馈;四教学中我是怎样实施三维目标的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情感,在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实践,我发现,知识的把握、技能的培养,情感的渗透缺一不可,科学教学中,我把三维目标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在课前要明确知识点;如我在教学小车的运动一课中主要的知识点是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围绕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在导入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出发,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做出各种假设,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二、其次根据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动手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假设之后,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实验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小组分工合作意识逐渐形成;能力的形成可以转化为技能,我在让学生小组活动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会使他们的动手能力逐渐转变为科学探究技能;三、最后,在科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渗透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过程中,从学生的心理实际中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一节课成功的一半,我发现学生年龄小,好动,思维敏捷,因此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激发可以有效的完成教学,并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导入激趣来调控学生的思维,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生主动地参与的热爱;因此,知识、技能、情感这三维目标无一惑缺;。
三维目标
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三个维度方面的目标。
1、“三维”有各自的内涵和特性。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有各自的内涵和特性,它们又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统一为学生的综合素质。
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能力和智力。
因为过去比较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比较重视思维的求同性、统一性而忽视思维的多元性、灵活性,所以要突出“过程”和“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
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由此可见,“三维目标”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一种分解、一种诠释。
从理论上说,它属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范畴。
教育目标分类学是把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按统一标准分类使之规范化、系列化的理论,旨在为目标和评价的科学设计提供技术性指导。
2、“三维目标”是横向的、立体的,不是纵向的、直线的。
“三维”之间是立体横向的结构,是并列交融的关系,不是前后继承的关系,所以不是线性的、纵向的,譬如“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这么一句话,是认知,也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说是先认知,后情感。
对祖国的认识是不断加深、不断丰富、逐步提高的,这中间有认知因素,也有思想情感因素,很难分出孰先孰后,所以不是线性的,只能是交叉融合的关系,是立体结构。
因为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我们把人的综合素质作这样或那样的分解,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学派。
立体的、横向的结构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区别性,即维度之间是可以区别开的,不能混淆;二是交融性,即维度之间互相交叉、渗透、融合、相辅相成,不是完全排斥的。
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概念辨析与测评建议
1.能认读所学词语; 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读 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 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概念辨 析与测评建议
新课程关于三维目标的阐述 三维目标的内涵与结构 对三维目标测评的建议
一、新课程关于三维目标 的阐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学科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 础,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 题的依据。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 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 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 价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由情感、行为(态度) 和认知(价值观)三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 体。
情感 行为 认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事物
(四)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基于“事物/现象”的整合 基于“测试”的整合
1、基于“事物/现象”的整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AO
AK
AP
事物/现象
KO
PO
知识与技能
AO
AK
AP
KO
能说出组成日光的7 种不同的色光。
PO
PK
根据提示进行实验, 证明日光是由7种不同 的色光组成的。
No problems cannot be solved between friends.
教学三维目标
教学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
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合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利益、金钱的看法。
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是: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Method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Attitude)。
这三个纬度就是K、A、P,加上学习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为O,就是我们现在的所写KAPO模型。
新建 三维目标的关系
“三维目标”的关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也不是彼此独立、毫无联系的,相反,它们是三位一体的。
“三个维度目标是一个系统的三个要素,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矛盾体,三者有机统一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三维目标就像一只‘鼎',‘鼎'的三只脚分别代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教学目标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连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升华。
因此,全面落实教学目标,要树立“三维目标”意识,把“三维目标”作为整体来完成。
1.“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教学目标的载体此外,通过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会形成深刻的印象。
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调动,学生理解了知识背后蕴含的丰富价值,也使得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变得轻松。
2.“过程与方法”是连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桥梁“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方法,它是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的,没有知识与技能这个前提,就不存在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终极目标,是顶层建筑,当然不能脱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实质就是关注人,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化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们了解化学物质的本质,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感受化学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在此过程中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
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一、本文概述《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一文旨在深入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解与实践。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即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强调三维目标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
接下来,文章详细阐述了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知识与技能目标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文章还分析了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在理解和落实三维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性、评价方式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包括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评价体系等,以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一文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全面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深入探讨三维目标的内涵与实践策略,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三维目标的内涵解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指导原则。
这三个维度不仅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教育的基础,它涉及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因此,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的是学生的基础学习成果,包括记忆、理解和应用等方面。
过程与方法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它强调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过程与方法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三维目标
所谓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
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合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利益、金钱的看法。
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是: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Method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Attitude)。
这三个纬度就是K、A、 P,加上学习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为O,就是我们现在的所写KAPO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与关系
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每一科都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都说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但具体到每一科它们的体现是一样的吗?新课标妄图用一种理念把所有的学科都统管起来,这样的做法不是实事求是的,教数学与教语文的目标、方法竟然高度一致,这如何都难以叫人信服,至少得分个文科理科吧?比如语文大力提倡什么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就是不懂什么是语文的表现,语文能力与素养主要不是研究出来的而是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发展来的,所谓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语文学习中也基本上是中看不中用,显得比较热闹,实际上很容易走上形式主义,合作学习的最基本的基础是学生有合作的习惯,合作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而我们的学生就比较缺乏,这不是一两堂公开课、示范课就可以解决的,许多公开课都以前后四人小组合作形式来体现新理念,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浅薄与虚假。
合作探究只能说是许多学习方法中的一种,绝对不是永远对每一学科每一学段最有效的。
应该说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是有一定价值的,但也容易造成人们认识上的一种模糊。
其中表现之一就是导致轻视知识的倾向,课堂上刻意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而造成知识能力目标的缺失,演胡编的现代版的话剧就以为是走进文学情感空间,扮演历史人物叫感受历史体验古人情怀,谈感受、讲体会、说想象,却不愿认真读几遍书,忽视对文本本身的关注,热衷于搞一些很花哨的东西。
在三维中,我们认为最为关键的依然是以前提的双基——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
在抓好知识与能力目标达成的前提下也关注另外的两维,既达成“教学”的因素也达成“教育”的因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也不是独立的贴标签式地而更多是渗透式的体悟式的。
认为情态价比较虚不易测量因而忽视的做法肯定也是不对的,我们应当让自己的教学具有教育的元素。
对三维目标另外一个模糊的认识就是以为每堂课必须体现出“三维”,比如许多新课改下的新的教学设计开头几乎都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值得商榷的。
三维目标的实现固然要从每一堂课做起,但它更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有时可能通过一个章节、单元、模块,时间上可能是一个月、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具体表现侧重也并不一样,试图在每一堂课中都将“三维”实现得尽善尽美是不切实际的,有时应要扯上就会显得很牵强。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有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与发展的整体关怀。
而传统的教学过程则过分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导致了“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等现象的产生。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也有人称作“三个维度”。
在新
课程标准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的重要理论。
所谓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对于知识目标,新旧变化不大,各学科都有各自的知识体系,各节课都有具体的知识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目标有一个新的要求,叫做学“有用的知识”。
关于能力目标,我们并不陌生,很久以前,重点抓了“双基”教学,后来的教学研究重点始终围绕“发展学生能力”来进行。
在新课程标准中,更明确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5种基本能力,即:计算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方法和过程目标
所说的方法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二者是统一在一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
在新课标提出之前,我们常把“教法”作为研究重点,较少关心“学法”。
新课标中更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要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巴班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演变出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以前教学过程是“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总结新知——布置作业”,即课堂教学的五大环节。
这一理论在现实教学中仍占有主导地位。
我们的教改重点也是围绕这一过程展开的,也取得了
一些宝贵经验,但改革的力度还不大,只不过是在各环节上小修小补,使其变得更合理些。
对应着这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巩固教材,形成记忆;运用教材,形成技能技巧。
”这一学习理论中,我认为最大的缺点是: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
当然“教材”作为基本的学习资源固然重要,但也不该忽视其他学习资源。
有些学习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理论中要求不单重视教材资源,同时也要重视现代教育媒体,网络媒体,学生等教育资源。
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媒体可以进行个别化教育,能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利用“学生”这个学习资源,能更好的开展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语言交际能力。
这是新课标中重视这些学习资源的出发点。
在新课标的学习中,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得出这样一个教学模式,自认为优于五大教学环节,较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即: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景???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学生间、师生间交流评价——信息反馈。
这一教学过程比之五大环节有如下一些优点:1、突出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学习环境的作用。
2、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自主学习。
3、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素质地提高。
4、突出了信息反馈,有利于学生、教师间思想、情感地沟通。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实施新课标前的课堂教学中有思想目标或者说是德育目标。
这样说比较笼统、宽泛,在课堂教学中不宜实现。
思想包括很多内容,有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把思想目标定的很大,脱离学生实际,不可能实现,显然是不可取的。
在新课标中提出了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这一目标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它地确立目的是:1、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要有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学习愿望。
2、让学生更清楚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3、学习的知识是有价值的,对自己终身受益。
明确了这一目标,会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克服困难,主动去学,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
新课标中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从三个方面说的,但这三个方面不是孤立的三块,三个部分,而是有机的统一在一起的。
只不过是为了研究上的方便从三个角度提出来。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注意这一点。
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就是要落实“以发展为本”的理念。
“发展为本”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也就是说,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实际上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制定,我们不仅会发现和产生更多问题,但也会通过解决问题逐渐让我们的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