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基础知识:土地可持续利用制约因素
土地资源学教案7
第七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第一节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和制约因素1、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过程土地利用阶段原始型简单土地利用,人地之间是依存关系受制于土地自给型有目的的利用、改造土地,人地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受制于人地商品型以人为中心的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征服”土地可持续人地之间相互和谐的土地资源利用人地协调2、土地资源利用(土地利用)指人类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为基础,对土地进行的开发、利用、改造与经营等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
指人类为了从土地中获取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对土地实行周期性和永久性的干预。
(Vink 1975)指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人与土地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决定土地的功能与作用的过程3、土地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利益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第二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和内涵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技术、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使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的类型、结构、空间分布与本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利用合理,土地资源本身的功能能够得到连续不断的发挥的土地资源利用。
包括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
1.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涵义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主要指土地资源必须以一定的种类和面积存在于特定的区域,才能保障发展的需要。
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稳定和提高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的物质生产能力是其根本目标。
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正相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2.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生产性原则(保持和加强生产)稳定性原则(减少生产风险程度)改善土地生产的生态条件以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保护性原则(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即生产和经济要双向持续发展,不能“高产”出“穷村”。
可承受原则(具有社会承受力)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边缘经济发展模式很少或不考虑土地资源和土地资源供给的制约,认为土地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土地资源限制极端模式认为土地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土地资源服从经济模式土地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供给和发展要服从于经济发展需要经济服从土地资源模式服从于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相互协调模式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支持、协调、融为一体第三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1.土地利用系统分析(1)土地利用系统(Land use system)是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土地利用单元的总称。
试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试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国土资源部考察时强调:“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创造其他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兴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核心内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现今社会研究的热门话题。
我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地资源是承载人类社会几乎所有活动的场所。
其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因此,协调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应该涵盖的重要内容:1.从生态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区的所有土地均处于可用状态,并长期保持其生产力和生态稳定性。
2.从社会一经济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块特定用途,如食物安全和收入学不页士学位论文土地习,持续利用战略币开究来源。
农民可能从他们自己的观点出发,并由他们自己的理解和定义,他们的观点和行动在确定现有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具有持续性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
3.从时间上看,土地可持续利用不仅着眼于眼前,更着眼于永久的未来;从空间上看,不是着眼于一部分人,而是着眼于全体人类。
4.从系统论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下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要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
5.从与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比较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更加强调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的协调性和土地利用的公平性。
二、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如下:1.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土地特别是耕地数量少,且耕地质量差。
如果单从数量上来考虑,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为土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占世界第二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从人均占有量则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浅议影响青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
术 因素
土 地 资 源 的持 续 利 用 除 受 自然 条件 及 自然 因 素 制
约外 ,同时 还 受 到社 会 、经 济 、技 术 三 因素 的制 约 。
旨土 地 中 ,不适 宜 农 林 牧 的 土地 占全 省 土 地
2% ,若 加 上 四 等草 地 的 面积 ,约 占土 地 总 社 会 、经 济 和 技术 三 因素 可 统 称 为人 为 因素 ,它对 土 8
源 的开 发利 用 和 社会 经 济 的发 展 。
限 制 青 海 省 土 地 资 源 持 续 利 用 的 自然 条 件 ,因其 利 用 的 目的不 同 ,着 眼点 也 有 所 不 同 。就 农 业 利 用 来 说 ,一 般 侧 重 于 这 些 因 素对 农 业 生 产 制 约作 用 的 大 小 ;对 非
用 , 旨在 寻 求 和 选 择 土 地 资 源 的 最 佳 利 用 目标 和 途 见 ,土地 资源 的可 持 续 利用 是 一个 综 合 性 概 念 ,涉及 径 ,以 发 挥 土地 资源 优 势 和最 大 结 构 功 能 ;而 治理 则 是 要 采取 综 合性 措 施 ,改造 那 些 不 利 的 土地 资 源 环 境 用 范 围 、利 用 方 式 与 利 用 结 构 等 ,既 受 到 自然 条 件 条 件 ,使 之 由 不利 条 件 变 为 有利 条 件 ;保 护 的根 本 在 与 自然 生 态 规 律 的 制 约 , 同 时 又 受 到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于 保 护 土 地 资 源及 其 环 境 中 原来 有 利 于 生 产 和生 活 的 与社 会 经 济 规律 的 支 配 。其 制 约 因 素 主 要 概 括 为 3 个
维普资讯
膏滴斟技 Leabharlann 20 年第 3 02 期
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探讨——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续发展理论 的兴起 , 土地 资源可持 续利用 已成为人类社会 可持 续发展 的重要依托 和核心 内容 , 土地资源可持 续利用也 成 为国内, - 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研 究的热 门话题 。 I- - + . 本文 以可持续发展 理论 、 恢复生态 学理论、 自然资源学和 生态经济 学 理论为基础 , 归纳概括 了土地 、 土地 资源、 土地保护 、 土地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概 念和 内涵 , 回顾 了国内外土地资源
1 土地 资 源的基 本概 念 . 1
资 源两个 概 念经 常是 相互 通用 的。
土地 (ad 一 词 ,古 今 中外 多有 其 说 。我 国 Ln ) 早 在周 代 ,管 仲 就 指 出 : “ 者 ,万 物 之本 源 ,诸 地
土地保护是指保护现有土地的利用 价值 ,使之 免 于 降低 或遭 到 破 坏 ,其 中包 括 预 防 污 染 ,水 土流 失 ,沙 漠化 ,土 壤 侵 蚀 ,次 生 盐 碱 化 ,次生 潜 育 化
关键 词 : 土地 资 源 ;永 续利 用 ;制 约 因素 ;战 略 对 策 ;黄 土 高原 地 区 中 图分 类 号 :S 5 l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 0 — 9 2 2 o ) 6 0 1 — 8 0 6 1 3 (0 6 0 — 0 6 0
1 土地 资源 永续 利用 的基 本概 念 、 内涵 、研究 进展
同 时要 能 维 持 土 地 的这 种 高效 产 出功 能 。社 会 上 表
全体 的关 系。由于人们 目前还很难 确定 ,哪部分土 地 是 绝 对 不 能 利用 和 创 造 财 富 ,因此 ,土 地 和 土 地
现为土地利用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而且在遵 循各 代人之间 的平等 ,确 保后代 人的生存 和发展 , 即土 地 配 置 、利用 及 受 益 等 方 面在 当代 人 之 间及 代
生态农村建设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
居住条件 的同时 , 一方面是村里闲地不用 , 却向外 无 限扩张,使 大量 良田被 占,导致耕地 资源的锐
减 。另一 方 面是 大 量 旧宅基 地 被废 弃 ,造 成 土地
资源的浪费 ,从而形成外实 内空的 “ 空心村 ” 。 这种 “ 心村 ” 象 对新 农 村建 设 带来 较 大 的负 面 空 现
( 坊学院 , 潍 山东 潍坊 2 16 ) 6 0 1
摘
要 : 地 资 源 是 宝贵 而 又 有 限 的 自然 资 源 , 人 类 赖 以生 存 的物 质 基 础 , 是 新 农 村 土 是 也
建 设 可持 续发 展 的根 本保 证 。然 而 , 些年 来 , 近 随着 经济 的发 展 , 别 是城 镇化 、 特 工业 化 的兴起 ,
生态是指人类赖 以生存 的自然环境 。生态文 明, 是指人类遵循人 、 自然 、 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 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 与精神成果 的总和 ; 是指 以
人 与 自然 、 与 人 、 与 社会 和谐 共 生 、 人 人 良性 循 环 、 全 面发展 、 续 繁荣 为基 本 宗 旨的文化 伦理 形 态 。 持 十 七大 报告 明确指 出 ,建设 生 态文 明 ,基 本形 成 “
( ) 市化进 程 危 及 土地 资 源的 可持 续利 用 二 城
施 投 入 不足 、 耕地 质 量 退 化 的状 况 还 未 得 到 根本
改观 ; 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及工业化 、 城镇化进程 的加快 , 耕地还在逐渐减少 , 国土资源部 的资料 据 显示 , 至 20 截 0 5年 , 国耕地 面积 1.1 亩 , 全 83 亿 人
土地资源管理知识点
土地资源管理知识点一、土地资源概述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农田、草地、水域等自然属性的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保护和整治,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二、土地资源管理的目的1. 保障粮食安全:合理管理土地资源,增加农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 促进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工业、建设等行业,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3. 维护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的维护和恢复。
4. 保障农民权益:保护耕地、草地等农民的土地权益,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土地资源管理的原则1. 有序开发:根据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避免盲目开发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2. 保护优先:优先保护农田、水源地、湿地等重要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
3. 综合治理: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因素,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法制管理: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四、土地资源管理的关键技术1. 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合理布局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2. 土地整治与治理:通过农田水利工程、造林绿化、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生产力。
3. 土地变更管理:合理引导土地用途变更,控制城市扩张对农田的占用,保障耕地用地安全。
4. 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严格落实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五、土地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1. 加强土地资源调查监测,掌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及时掌握土地资源变化情况。
2.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建立土地资源保护机制,保护和修复退化土地,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土地可持续利用制约因素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土地可持续利用制约因素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已由1997年末的17.6平方米提高到2002年末的22平方米,则这期间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年平均增长.【2004年考试真题】A:4.6%B:3.8%C:5.0%D:5.7%E:土地2、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有。
A.城市市区的土地B.城市郊区的土地C.农村中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征购,收归国有的土地(依法划定或者确定为集体所有的除外)D.国家未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滞地以及其他土地E.国家已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滩地以及其他土地3、根据作物吸收肥力的难易程度不同,可将土地肥力分为()。
A.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B.经济肥力和有效肥力C.经济肥力和潜在肥力D.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4、某企业出资150万元购建一厂房,预计可使用20年,净残值为10万元,若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则月折旧额为万元。
A:7.00B:1.25C:14.94D:0.58E:土地5、A市两个定级单元B、C的级别分别为5级、6级;D市的某个定级单元E的土地级别为4级,关于B、C、E三个定级单元土地质量比较正确的判断是。
A:E<B<CB:C<B<EC:C<B,B、C与E不可比D:B<C,E与C不可比E:合法性6、目前我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项目用地的获取方式以为主.【2007年考试真题】A:行政划拨B:招标出让C:拍卖出让D:挂牌出让E:土地7、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估算工程量和总造价B:规定建筑后退红线距离C: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D: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E:土地8、某宗地(丘)有5个界址点,其坐标分别为11(5,1)、J2(6,1)、J3(4,4)、J4(2,2)、J5(3,1),则该宗地的面积数值为.【2006年考试真题】A:6.5B:7.5C:13.0D:15.0E:土地9、下列用地在城市用地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用地。
第六章 土地利用管理
第一节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管理1.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土地利用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可以是生产性的活动,也可以是非生产性的活动。
土地利用是土地的利用方式、利用程度和利用效果的总称。
土地利用的主要内容:①确定土地的用途;②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和各行业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③采取各种措施开发、整治、经营、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果。
土地利用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条件等);②社会经济因素(社会制度、政策、城市化与工业化,土地所处的位置、交通条件,成本、效益、土地利用现状等);③人的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科学技术水平)。
土地利用的原则:①生态平衡原则;②最大经济效果原则(尽量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尽量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③节约原则(土地是自然产物,数量有限)2.土地利用管理的概念和目标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
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本质是对各类型土地的利用水平和数量分配(一种类型到另一种类型的转换)进行干预。
土地利用管理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和有效供给、前瞻性及科学性的指导思想。
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①经济效率;②分配公平;③社会发展;④保障供给;⑤环境质量。
土地利用管理的任务:对土地的利用水平和用途转变设置一定的约束条件,将土地资源在不同用途间的分配(转换)控制在可持续发展的幅度之内,保证土地资源安全。
我国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内容:①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②引导建设用地有序扩展;③保护、协调土地生态环境。
3.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理论依据:①土地报酬原理(在科学技术水平相对稳定条件下的土地利用中,当对土地连接追加劳动和资金时,起初,追加部分所得的报酬逐渐增多,在投入劳动和资金超过一定的界限时,追加部分所得的报酬则逐渐减少,从而使土地总报酬的增加也呈递减趋势);②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P1877-190);③区位理论;④生态经济学原理。
土地管理的基础知识
• 具体主要有: (1)农业利用与建设利用这两种方式利用土地的功能不同,要 求也不一 样,尤其农业用地对土地的自然条件要求严格, 在协调二者关系时通常考虑农业用地优先。 (2)中间开发过程的利用与最终使用者的利用前者是增加附 加值的利用,使土地本身增加内涵和可利用程度;后者是 创造附加值的利用,生产土地产品。前者不能没有,但不 能仅停留在前者,前后者之间应有开发方向和量上的协调, 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过度的土地开发,引起土地供给过剩,或者囤积土地 导致所开发的土地不能完全进入创造附加值的利用过程, 不仅影响了土地市场的正常发育,还占用了大量资金,更 严重的是浪费了土地资源。
11
2)土地管理的经济性 • 土地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自然要转移价值或创造价值。因此,土地资源是人类重要 的经济资源。而且,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 总是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或提供最大舒适程度或产生其他 功利性的结果为目的,并从开发程度、利用方式和类型等 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以保证其目的的实现。因此,从这个 角度说,土地利用过程又是一个经济过程。 • 土地管理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过程所产生的一切社 会经济关系所进行的行政控制和干预,必须保证土地资源 利用过程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财富,满足人类经济生活不 断发展的需要。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管理过程还 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并充分利用经济规律进行行政管 理,这样才能保证行政管理过程的有效性。 在保证土地生态、可持续利用,公平占有、合理分配土 地利益的条件下,利用市场发挥土地的最大的经济效益。
16
2)土地资源配置 • 土地资源配置实际是土地利用过程的前期阶段, 也是能否实现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最佳的关键。 由于土地资源是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它在国民 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国民经 济各部门的结构和比例关系,因此合理地配置土 地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 • 土地资源配置是一个转换土地用途和对土地做 实体性改变的社会过程。有关政府部门、经济组 织和个人,以不同的权利,带着不同的目的,参 与这个过程,他们的合力最终决定土地资源的配 置。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及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 发挥着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作用。 (土地资源配置也是利益分配和调整过程。)
四川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的约束及对策
杨秉殉
土地 14万 公 顷 , 4 占全 省 幅 员 面 积 的 2 9 % , . 5 主要
四川 省土地 资源 可持 续利 用发 展 的约束 及对 策
造成农作物大面积 的受灾减产 , 而且还直接导致耕
地 面积 的大量减 少 J 。
1 5 土地 污染 .
分布于海拔 30 00米以上的川西北高原 。三州沙化、 退化和鼠虫害“ 三化 ” 面积 已达 1 15万亩 , 57 占三州
水土流失是 四川省 山区主要 的土地生态问题 , 也是制约山区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川属于水
地资源开发利用时由于受 自 然条件限制和人为因素
的影响 , 一些地区的:地存在着人地矛盾尖锐 、 E 水土
力侵蚀区中的西南土石 山区 , 其影响 因素有水力侵
流失 、 草地沙化、 自然灾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繁 、 土地污染等生态环
维普资讯
20 0 6年 1 O月
绵 阳师 范学 院学报
y J u a fMin a g Noma n v ri o r lo a y n r lU ie st n
— —
Oc . 2 0 t,0 6 V 1 2 No 5 o. 5 .
因此 , 我省社会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必须 以土地资源
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前提 , 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按 进: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行
到幅员面积的 4 .% , l 4 4 比 0年前扩大了 3 1 。目 .% 前我省水土流失面积已高达 2 .7万平方公里 , 22 占
全省幅员面积 的 4 .2 , 5 9 % 为长江上游水土流 失最 严重的省份 , 占流失面积的 5 % 以上 。严重 的水土 0 流失不仅是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制约因素 , 而且 还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安全 的一大隐患 。
土地整理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
编 辑 : 莉 琳
土地整理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
朱 博
( 龙 江 省 土 地 开 发 整 理 中心 , 龙 江 哈 尔 滨 10 9 ) 黑 黑 5 0 1
摘
要 : 可持 续 利 用 的 角度 . 讨 我 国开展 土 地 整 理 的 意 义 : 地 整 理 是 实现 我 国土 地 资 源 可 持 续 利 用 从 探 土 的必然选择 . 是确保粮食 安全的重要保证 , 是促进可持 续利用的主要 手段 . 是促 进新农村 建设 的有 效 途径 . 改善 生 态 环 境 的 重 要举 措 . 是 关键词 : 土地 整 理 ; 源 ; 资 可持 续利 用 [ 中图 分 类 法] 3 1 2 F 0 . [ 献标 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 ] o 3 10 2 0 )1 0 4 -0 文 1 o —6 8 (0 8 0 - 0 9 2
收 稿 日期 : 0 70 - 6 2 0 - 60
我 国耕 地 面积 居 世 界第 四位 , 是 各类 型土 但 地 的人 均 占有 量 则 远远 低 于世 界 平 均水 平. 0 0 20 年 中国耕地 面 积 1 2 . 1万 公 顷 , 均耕 地 面 28 3 3 人 积 0 1 1公 顷 , .0 不足世 界人 均耕 地面积 的一半 . 而 人 口每年 以 1 ‰左 右 的速度 在 增 长 , 地 则 每年 O 耕 以 2O o . % 左右 的速 度减 少. 于土地 资 源 短缺 , 由 受 人 口与生产 发展 的压 力 , 地处 于严 重 超 负荷 利 土
3 结论
参 考 文 献
E]石晓波 , 1 李春根. 钨磷 酸催化合成对 羟基苯 甲酸丁酯[]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9 8 2 () J. 19 .2 4 . [3王海彦 , 2 周定. 负载磷 钨酸催化剂 制备与催化性能[] 化工学报 ,0 1 5 () J. 2 0 ,2 9 . [3盛凤军. 3 活性炭吸附杂多酸催化合 成尼泊金酯 [] 广州化工 ,0 4 3 ( ) J. 2 0 . 2 3.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
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具体包含下列几方面的含义: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复合界面。
3)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如土地适宜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各种要素以不同形式,从不同的侧面,按不同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的综合特征。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对土地的各种利用和改造的结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当土壤一旦被利用,即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时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组成土地的诸要素,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利用土壤,这个时候的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的生产能力。
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2、土地资源的概念“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土地资源管理(第二版)——第5章
Part 04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新编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5.4.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20世纪是全球经济大发展的世纪,但人类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 源枯竭。当全球都面临严重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时候,人类迫于现实与对未来 的担忧,不得不对自身的生产、生活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
形图、控制网点等为信息源,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获取、输入、存储、处理统计、分析、评 价、输出、传输和应用的大型系统工程。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存储、自动检索、 更新、三维信息共享、再生、保密等。 4.耕地动态监测预警技术 (1)警义。(2)警源。(3)警兆。(4)警度。
新编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发展水平、社会需求、人口状况、土地政策等的影响。 (4)生态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一种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即使符合土地的自然条件,同时也
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也还不能贸然地认为它是合理的,还应当考虑是否符合生态环境优化 和持续利用的原则,这是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决策时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人类过去在 对待环境问题上失败的总结,如化学农业和城市化发展过快带来的一系列生态恶果。
新编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5.1.3 土地资源利用系统
钱学森将复杂的研究对象视为系统,即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 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土地资源利用系统也是由多个子系统复合而成的自 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系统内部的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交换而形成具 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介入使土地在进行 自然生产力更新的同时,也进行经济社会生产力的更新,形成完整的土地生产力系统。
第八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八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第一节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过程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远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人类逐渐摆脱了听天由命,屈从于自然威力的卑微困窘状况,在人地关系中主动作用增强,反映在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上,相继经历了原始型土地资源利用、自给型土地资源利用、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土地资源利用等四个阶段。
一、原始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在人类社会初期,原始人以采集野果、狩猎或捕捞纯自然的植物和动物为食,此时,土地是以现存的食物供给人类,给人类母乳般的营养。
人类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由于人口数量较少,对土地的利用简单,人类仅是生态系统中天然食物链的一个环节,人类对土地的破坏力小于土地自身的再生产力。
因而,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人的生存与反展完全依赖与土地的原始型土地资源利用。
二、自给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随着人类认识土地、改造土地能力的逐渐增强,为了获取更多的原来所没有的东西和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便通过自己的劳动,改造土地、利用土地,逐渐出现了工业用地、采矿业用地、娱乐用地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使人类与土地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劳动改造土地,生产出人类需要的物品,,而土地凭自己的特性抑制人的需求膨胀,人类与土地之间也就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同时人对土地的破坏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趋明显,但由于人力的限制,使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仍属于一种人受制于土地的“靠天吃饭”的自给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
三、商品型土地资源利用阶段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尖锐矛盾关系是人类与土地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继续。
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随着近代人口的迅速增长,一方面需要提高农用地的利用强度,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衣食需求;另一方面,伴随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城市、交通以及文化娱乐场所等的建设过程中又要大量用地(特别是占用耕地),使得人类对土地需求量(特别是对农用土地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与土地供给量之间发生矛盾,即土地供求矛盾日趋尖锐。
农村土地整治与可持续发展
农村土地整治与可持续发展农村土地整治是指通过调整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土地质量和环境,保护生态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当今社会,农村土地整治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如何有效地进行农村土地整治,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农村土地整治的意义农村土地整治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土地整治可以调整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农村土地整治可以改善土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
再次,农村土地整治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治的具体措施农村土地整治的具体措施包括土地调查评价、土地复垦开发、土地流转托管、土地治理修复等方面。
首先,要进行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了解土地资源的品质和数量,科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
其次,要进行土地复垦开发,对废弃耕地进行改良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再次,要推动土地流转托管,鼓励农民合作经营,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最后,要进行土地治理修复,加强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工作,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农村土地整治的成效农村土地整治的成效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
首先,经过土地整治,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加快。
其次,土地整治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粮食产量。
再次,土地整治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保护了生态资源,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土地整治面临的挑战虽然农村土地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民对于土地流转托管的接受度不高,土地整治推进缓慢。
其次,部分地区存在土地资源浪费、土地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整治效果。
再次,农村土地整治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资金和技术来源不足,成为制约因素。
农村土地整治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决上述挑战,农村土地整治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科学规划、创新管理、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土地规化的战略措施
目上 。
1 在 资源 的时 间安排 上与 资源 的时序 性相 当 - 3
土地资 源虽 然不 可再 生 , 但后 备 资源 的开 发可 以适 当增加 可利 用 的土地 资源 。 因而应 考虑资 源开
发利 用 的延 续 性 , 免 资 源集 中过 量 消耗 , 致 资 避 导
源供给 断档 。
林、 草原 过牧 、 目开垦 等又 造成新 的水 土 流失 。 盲 据
1 在 资源数 量 配 置上 与 资源 的总量 稀 缺性 高度 . 1
一
致
遥感 资 料 显示 , 目前 流失 面积 约 为 1 9万 k 。 7 m 。我
国沙漠 化土 地 面积 1 . k 潜在 沙 化土 地 面积 76万 m , l. 58万 k . m 两者 合计 已达 3 . 3 4万 k 。 目前 约 有 m。
中国 资 源综 合 利 用
Vo . 8。 . 1 2 No 6
。 环 境 保 护
C iaRe o r e o r h n ieUt iai n h n s u c sC mp e e s i z t v l o
2 1 年 6 月 00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 国土地规化 的战略措施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国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果这样的一种状况不尽快改变,将会严重威胁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总体1、土地过垦,后备资源不足我国已经利用和基本利用的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7.6%,可以说我国绝大部分可利用的较好土地已开发利用,后备资源短缺。
其中,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城市用地等都面临着开发利用粗放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2、土地资源破坏严重,肥力下降,土地环境退化关于土地资源面临严重的退化情况,其中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沙化速度加快、土地盐碱化蔓延、土地次生潜育化加剧、土地污染严重等问题。
3、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拥有量仅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l/4。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的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工矿城建民房挤占耕地,致使耕地资源锐减。
4、用地结构不合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我国农业用地占已利用土地面积的95.68%,非农业用地仅占4.53%。
而且农用地中耕地占14.21%,牧草地占35.27%,林地占20.35%,园地占0.79%。
其中耕地、林地比重较低,牧草比重较大。
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和社会效益,在土地结构调整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近些年来全国普遍兴起的果园热、桑园热、鱼塘热,盲目扩大规模,不仅占用许多高质量的宝贵耕地,而且个别地区由于产、运、销不配套,果运不出去.烂在地里,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面临的挑战城市化进程与土地资源的利用有着紧密的联系。
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特征更加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用地规模失控;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的外延式发展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被征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土地可持续利用制约因素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已由1997年末的17.6平方米提高到2002年末的22平方米,则这期间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年平均增长.【2004年考试真题】A:4.6%B:3.8%C:5.0%D:5.7%E:土地2、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有__。
A.城市市区的土地B.城市郊区的土地C.农村中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征购,收归国有的土地(依法划定或者确定为集体所有的除外)D.国家未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滞地以及其他土地E.国家已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滩地以及其他土地3、根据作物吸收肥力的难易程度不同,可将土地肥力分为()。
A.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B.经济肥力和有效肥力C.经济肥力和潜在肥力D.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4、某企业出资150万元购建一厂房,预计可使用20年,净残值为10万元,若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则月折旧额为万元。
A:7.00B:1.25C:14.94D:0.58E:土地5、A市两个定级单元B、C的级别分别为5级、6级;D市的某个定级单元E 的土地级别为4级,关于B、C、E三个定级单元土地质量比较正确的判断是。
A:E<B<CB:C<B<EC:C<B,B、C与E不可比D:B<C,E与C不可比E:合法性6、目前我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项目用地的获取方式以为主.【2007年考试真题】A:行政划拨B:招标出让C:拍卖出让D:挂牌出让E:土地7、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估算工程量和总造价B:规定建筑后退红线距离C: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D: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E:土地8、某宗地(丘)有5个界址点,其坐标分别为11(5,1)、J2(6,1)、J3(4,4)、J4(2,2)、J5(3,1),则该宗地的面积数值为.【2006年考试真题】A:6.5B:7.5C:13.0D:15.0E:土地9、下列用地在城市用地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用地。
A:居住B:工作C:商业D:绿地E:时间因素10、以下__方法不适宜地租量的求取。
A.从房租中分离出地租B.从地价中求出地租C.从土地开发成本中求出地租D.用类似剩余法的方法求出地租11、根据《农用地估价规程》,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可以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
A.级差收益测算法B.样点地价平均法C.定级指数模型法D.标准田法E.样地法12、市场比较法以替代关系为途径,所求得的价格称。
A:收益价格B:替代价格C:比准价格D:等同价格E:合法性13、预收账款是按合同规定向购买单位预收的货款,它属于__。
A.长期负债B.或有负债C.估计负债D.流动负债14、某比较实例成交地价为1000元/平方米,对应使用年期为45年,而待估宗地使用年期为50年,土地还原利率为7%,则年期修正后的地价为元/平方米。
A:966B:986C:1014D:1035E:时间因素15、决定土地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的存在.2008、【2004年考试真题】A:垄断地租B:级差地租C:绝对地租D:相对地租E:时间因素16、已知甲、乙两块土地,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生产投入均为300元,产量相同,但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运费分别是30元和45元,按平均利润率为20%计,甲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是__元。
A.396B.450C.330D.39017、利用已有的地籍图、地形图编绘房产分幅图时,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
A:±0.4 mmB:±0.5 mmC:±0.6 mmD:±0.8 mmE:土地18、下列关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中的控制性的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开发性的土地利用详细规划,说法错误的是__。
A.控制性的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为控制土地使用者的宏观土地利用行为而编制的规划B.控制性的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主要规定各类土地的使用范围、使用边界、使用强度、利用要求等C.土地复垦规划属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D.开发性的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则是为指导某一地块的土地开发利用进行的具体规划19、城镇范围内新征收的非耕地应__开始缴纳土地使用税。
A.自批准征收次日起B.自批准征收次月起C.自开工之日起D.自实际使用该地之日起20、新旧程度折旧法适用于需要__进行估价的场合。
A.对单个建筑物B.同时对少量建筑物C.同时对大量建筑物D.同时对大量土地21、由于的不同,估价的依据、应考虑的因素,以及采用的价值标准、估价方法就有可能不同。
A:估价基准日B:估价目的C:估价收费标准D:估价程序E:时间因素22、营销分析是建立在对__的基础上的,包括对竞争对手的分析。
A.市场深刻理解B.市场绝对熟悉C.市场独特见解D.市场足够了解23、在土地面积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缩小宗地面积规模,会使一定区域土地市场的竞争程度()。
A.不变 B.增加 C.降低 D.没有规律24、是保险的派生职能.【2009年考试真题】A:融通资金B:经济补偿C:理财服务D:分散风险E:土地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是指国家在新增建设用地中应取得的__。
A.土地使用权出让金B.征用土地的成本C.土地开发收益D.平均土地纯收益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 分)1、下列关于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正确的是。
A: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时,对符合出让条件的,应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并补办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由受让方缴纳出让金B: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时,对符合出让条件的,应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并补办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由出让方缴纳出让金C: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对不具备出让条件的土地,不可转让D: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时,对不具备出让条件的土地,可以不办理出让手续,但转让方应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给国家E: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由出让方缴纳出让金2、商品住宅用地不能采取()方式出让。
A.挂牌出让B.招标C.拍卖D.协议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所有,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A:国家B:全民C:集体D:个人E:民族4、按照契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下列有关契税叙述正确的有。
A:契税实行3%~5%的幅度税率B:房屋买卖以评估价格为契税计税依据C: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以成交价格为契税计税依据D:房屋赠与由征收机关参照房屋买卖的市场价格核定契税E:土地使用权赠与由征收机关参照土地使用权市场价格核定契税5、试点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的原则,制定建立挂钩周转指标管理台账,对挂钩周转指标的下达、使用和归还进行全程监管。
A:总量控制B:封闭运行C:开放运行D:定期考核E:到期归还6、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流动资产的有。
A:原材料B:短期投资C:机器设备D:商标权E:商誉7、某单位自用办公房产原值为100万元,其房产税税基可能为()万元。
A.60B.80C.100D.1108、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中,占用耕地补偿方式主要包括。
A: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B: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被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C:没有条件开垦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D: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可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E: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9、大卫.李嘉图认为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A: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B:土地的肥沃程度差别C:土地位置的差别D:土地数量有限E:土地的耕作制度10、通过对运输、劳力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一定范围内工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最低点,并以此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该观点是由德国经济学家首创。
A:杜能B:韦伯C:克里斯塔勒D:豪斯霍费尔E:35%~50%11、《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房地产价格评估制度。
房地产价格的评估,应当。
A: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B: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评估程序C:以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和各类房屋的重量价格为基础D:同时参照当地的市场价格E:应当参照外地的市场价格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街道,各宗土地价格的高低随着离开街道的远近程度,即临街深度而递减B:同一街道,各宗土地价格的高低随着离开街道的远近程度,即临街深度而递增C:同一宗临街宗地,其接近街道部分地价高于离开街道的部分D:同一宗临街宗地,其接近街道部分地价低于离开街道的部分E:同一宗临街宗地,接近或远离街道地价不受影响13、建筑物的功能折旧又称精神磨损,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恶化B:消费观念变更C:设备陈旧落后D:城市规划改变。
E:政府政策变化14、土地产权变动的法定公示方式是__。
A.登记B.交付C.占有D.使用15、依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A:水果生产基地B:农业教学试验田C:油料生产基地D:正在实施改造计划的中、低产田E:无法实施改造计划的中、低产田16、现行的土地税种有__。
A.耕地占用说B.城镇土地使用税C.土地增值税D.车船使用税E.印花税17、下列关于土地储备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通过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政府掌握了城市土地的“统一收购权”和“垄断供应权”B:在我国,目前土地储备中心成了代表政府在土地一级市场上供应土地的唯一渠道和机构,实现了政府在土地一级市场上垄断土地供应的目标C:土地收购中,土地收购补偿费一般按被收购土地的开发利润计算D:根据现行土地管理规定,储备土地的供应方式可分为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和协议出让两种类型E:土地收购中,土地收购补偿费一般按被收购土地的开发成本计算18、容积率与地块面积、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建筑总面积、建筑基底面积等指标有密切关系,当各层建筑面积一致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容积率是地块建筑密度与建筑层数的乘积B:当地块面积不变时,容积率与地块总建筑面积成反比C:当地块建筑总面积不变时,容积率与土地面积成正比D:在一定的容积率规定下,建筑层数与建筑密度成反比E:当地块面积与建筑层数不变时,容积率与建筑基底面积成正比19、《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规定,土地出让总价款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