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一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一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7aa356844769eae109ed01.png)
一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
▪ 应激性溃疡 ▪ 感染 ▪ 继发性癫痫 ▪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 中枢性高热 ▪ 脑心综合症 ▪ 神经功能缺损 ▪ 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一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用药护理 ▪ 生活护理 ▪ 预防压疮 ▪ 预防感染 ▪ 肢体功能锻炼 ▪ 心理护理 ▪ 健康教育
▪ 高血压病3级 ▪ 2型糖尿病 ▪ 糖尿病肾病 ▪ 硬膜下出血 ▪ 癫痫
一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
▪ 高血压病10余年 ▪ 糖尿病5年 ▪ 肾功能不全2年余
一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
▪ 血常规:白细胞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 生化:血红蛋白75g,白蛋白29.7g ▪ 心电图:房颤 ▪ 胸片:两肺感染,胸腔积液? ▪ CT:左侧硬膜下出血 ▪ 痰培养:鲍氏不动杆菌
一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
▪ 预防癫痫发作,按时服用抗癫痫药物 ▪ 适当吸氧,控制癫痫发作 ▪ 癫痫发作时立即通知医生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病情监测 ▪ 实施保护性安全措施 ▪ 遵医嘱应用抗癫痫药物 ▪ 对症处理
一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
▪ 壳核型:主要有三偏征(偏瘫、偏盲、偏身感 觉障碍)双眼同向凝视,左侧半球可有失语;
▪ 丘脑型: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双眼垂 直性注视麻痹和会聚不能、瞳孔缩小;
▪ 脑叶型:意识障碍轻,抽搐发作和脑膜刺激征 多较明显,局灶体征因受损脑叶不同而异;
一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
一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
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早期多血压显著 升高,重症者脉洪缓慢,呼吸深缓,常伴中枢性 高热,病情恶化时呈现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瞳孔形状不规则、双侧缩小或散大、双侧大 小不等,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脑膜刺激征阳 性,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和视网膜出血, 偶有视乳头水肿,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心律 不齐、肺水肿等。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课件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c792b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e.png)
诊断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出血性脑血管疾 病。
03
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 治疗手段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 控制病情进展和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复 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以获 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 凝药、降血压药、降血脂药等,需根 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是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重要
原因之一。
年龄与性别
中老年人群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 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遗传、 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等是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主要原因。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需要脑 实质或脑室内出血证据。
鉴别诊断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进行鉴别,如 脑梗塞、脑炎等。
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影像学检查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以及了解出血部位、出血量 及周围水肿情况。
发病机制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变薄和脆弱,容易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和 脑血管畸形则由于血管结构异常,在血压波动或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与体征
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 瘫痪、失语等。
体征
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深慢等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以及偏瘫、偏 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 缺损表现。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出血性脑血管疾 病。
03
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 治疗手段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 控制病情进展和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复 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以获 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 凝药、降血压药、降血脂药等,需根 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是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重要
原因之一。
年龄与性别
中老年人群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 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遗传、 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等是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主要原因。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需要脑 实质或脑室内出血证据。
鉴别诊断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进行鉴别,如 脑梗塞、脑炎等。
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影像学检查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以及了解出血部位、出血量 及周围水肿情况。
发病机制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变薄和脆弱,容易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和 脑血管畸形则由于血管结构异常,在血压波动或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与体征
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 瘫痪、失语等。
体征
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深慢等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以及偏瘫、偏 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 缺损表现。
第03节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03节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5b8d1ee8b0717fd5360cdcb9.png)
多自限性,数周恢复
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
2.慢性型 多见于40岁以下育龄期女性,起病缓 慢,一般出血症状轻,常表现反复发作的皮肤黏膜瘀 点、瘀斑,女性多表现月经过多。每次可持续数周或 数月,甚至数年,部分病人可因感染等致病情加重, 出现严重的内脏出血。反复发作者可有轻度脾脏肿大 。
分型
好发年龄
急性
儿童
血时间等。 凝血异常: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
血酶时间等。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概述
由于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增多及生成受抑,造成 外周血中血小板数目减少,临床上以自发性皮肤、黏 膜及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以血小板计数 减少、血液中出现抗血小板抗体、骨髓巨核细胞成熟 障碍等为特征。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 (1)ITP病人血小板计数50×109/L以上者,出血 不重,可适当活动,避免外伤;血小板≤50×109/L时 ,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血小板≤20×109/L 者,即使出血不重,也应绝对卧床休息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2)过敏性紫癜病人,均应卧床休息,避免过 早、过多活动
其他因素 雌激素——青春期后及绝经期前遗传 因素
发病机制
各种病因 产生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与血小板抗体结合
在脾中破坏
护理评估
健康史
1.出血性疾病家族史 2.呼吸道感染史 3.心理情况 4.女性月经史
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
1.急性型:多见于儿童,多数发病前1~2周有上 呼吸道或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有发热、畏寒及全 身广泛性出血,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甚至出现血肿 、血泡;也可出现消化道和泌尿道的出血,并发颅内 出血时,危及生命。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患者的最重要 护理措施是观察和预 防
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
2.慢性型 多见于40岁以下育龄期女性,起病缓 慢,一般出血症状轻,常表现反复发作的皮肤黏膜瘀 点、瘀斑,女性多表现月经过多。每次可持续数周或 数月,甚至数年,部分病人可因感染等致病情加重, 出现严重的内脏出血。反复发作者可有轻度脾脏肿大 。
分型
好发年龄
急性
儿童
血时间等。 凝血异常: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
血酶时间等。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概述
由于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增多及生成受抑,造成 外周血中血小板数目减少,临床上以自发性皮肤、黏 膜及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以血小板计数 减少、血液中出现抗血小板抗体、骨髓巨核细胞成熟 障碍等为特征。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 (1)ITP病人血小板计数50×109/L以上者,出血 不重,可适当活动,避免外伤;血小板≤50×109/L时 ,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血小板≤20×109/L 者,即使出血不重,也应绝对卧床休息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2)过敏性紫癜病人,均应卧床休息,避免过 早、过多活动
其他因素 雌激素——青春期后及绝经期前遗传 因素
发病机制
各种病因 产生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与血小板抗体结合
在脾中破坏
护理评估
健康史
1.出血性疾病家族史 2.呼吸道感染史 3.心理情况 4.女性月经史
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
1.急性型:多见于儿童,多数发病前1~2周有上 呼吸道或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有发热、畏寒及全 身广泛性出血,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甚至出现血肿 、血泡;也可出现消化道和泌尿道的出血,并发颅内 出血时,危及生命。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患者的最重要 护理措施是观察和预 防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2f2f2da8114431b90dd85e.png)
5
返回 6
血细胞的组成及生理功能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 成熟红细胞具有结合和输送O2和CO2的功能 2.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具有吞噬作用 3. T、B淋巴细胞分别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4. 血小板对止血、凝血过程起重要作用
返回
7
血液病的分类
1、红细胞疾病 2、粒细胞疾病 3、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 4、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 5、造血干细胞疾病 6、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 7、脾功能亢进
26
(五)护理诊断
1. 有损伤的危险: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 缺乏、血管壁异常有关
2. 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 有关
3. 恐惧 与反复出血或出血量大有关
27
(六)护理目标 1. 病人在住院期间不发生出血或出血时能被及时发现
并处理 2. 病人在几天内自述恐惧感减轻或消失 3. 病人在几天内皮肤、粘膜出血减轻或停止
(二)表现: 发热是其最常见的症状
(三)感染部位 多为口腔黏膜、咽及扁桃体、肺部、皮肤和泌尿道感染, 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
39
(四)护理评估: 1. 病史
感染的诱因: 感染的部位及症状: 伴随症状: 注意发热的急缓、热度及其热型
40
2. 身体评估
一般状态,尤其是体温 皮肤、粘膜、淋巴结 肺、腹部、肾、泌尿道的检查
①讲解疾病的病因、特点、治疗、疗效、预后、预防; ②接受医院的医疗条件,医疗方法和技术; ③鼓励病人乐观配合治疗和护理,努力战胜疾病。
14
二、出血倾向
(一)定义:指机体自发性多部位出血和(或)血 管损伤后出血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血小板异常---- 数目减少、功能异常 2.血管壁异常--- 毛细血管脆性或通透性增加 3.凝血异常-----
返回 6
血细胞的组成及生理功能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 成熟红细胞具有结合和输送O2和CO2的功能 2.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具有吞噬作用 3. T、B淋巴细胞分别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4. 血小板对止血、凝血过程起重要作用
返回
7
血液病的分类
1、红细胞疾病 2、粒细胞疾病 3、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 4、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 5、造血干细胞疾病 6、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 7、脾功能亢进
26
(五)护理诊断
1. 有损伤的危险: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 缺乏、血管壁异常有关
2. 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 有关
3. 恐惧 与反复出血或出血量大有关
27
(六)护理目标 1. 病人在住院期间不发生出血或出血时能被及时发现
并处理 2. 病人在几天内自述恐惧感减轻或消失 3. 病人在几天内皮肤、粘膜出血减轻或停止
(二)表现: 发热是其最常见的症状
(三)感染部位 多为口腔黏膜、咽及扁桃体、肺部、皮肤和泌尿道感染, 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
39
(四)护理评估: 1. 病史
感染的诱因: 感染的部位及症状: 伴随症状: 注意发热的急缓、热度及其热型
40
2. 身体评估
一般状态,尤其是体温 皮肤、粘膜、淋巴结 肺、腹部、肾、泌尿道的检查
①讲解疾病的病因、特点、治疗、疗效、预后、预防; ②接受医院的医疗条件,医疗方法和技术; ③鼓励病人乐观配合治疗和护理,努力战胜疾病。
14
二、出血倾向
(一)定义:指机体自发性多部位出血和(或)血 管损伤后出血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血小板异常---- 数目减少、功能异常 2.血管壁异常--- 毛细血管脆性或通透性增加 3.凝血异常-----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d70a877e21af45b207a87a.png)
3
一、病因
1、病因:
感染(如链球菌、病毒)、食物(如鱼虾、 牛奶)、药物(如水杨酸盐类、抗生素类、巴比 妥类等)均可诱发本病。
2、病理机制:
可能为抗原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
4
发病机理
感染原
过敏原
个体 (遗传背景)
B细胞扩增
产生抗体
IgA介导的系统性血管炎
5
二、 临床表现
1、发病: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7
分型
1、皮肤型(单纯型):仅有皮肤表现。 2、关节型:伴有关节肿胀、疼痛、关节腔积
液,以膝、踝关节多见。 3、腹型:累及胃肠道。见脐周和下腹部绞痛、
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重者可伴发 肠套叠和肠穿孔。 4、肾型:多见于儿童、少年,侵犯肾脏,表 现为蛋白尿、管型尿、血尿,可反复发作, 形成慢性肾炎。 5、混合性:两型以上的表现
三、微血管血栓:脏器功能障碍:
微血栓形成可以栓塞机体的任一组织或器 官,造成器官功能障碍。表现为急性肾功 能衰竭、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脑栓塞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20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ITP)
• ITP的概念
称原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 疾病。 其特点为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 育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为 主要表现。
11
病因
• 1、血小板相关抗体:血清中存在血小板相 关抗体
• 2、血小板破坏机制:脾脏含有大量的血小 板相关抗体,是血小板破坏增多。
13
14
辅助检查
• 1、血常规:血小板减少,急性型常低于 20×109/L;失血可出现贫血
一、病因
1、病因:
感染(如链球菌、病毒)、食物(如鱼虾、 牛奶)、药物(如水杨酸盐类、抗生素类、巴比 妥类等)均可诱发本病。
2、病理机制:
可能为抗原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
4
发病机理
感染原
过敏原
个体 (遗传背景)
B细胞扩增
产生抗体
IgA介导的系统性血管炎
5
二、 临床表现
1、发病: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7
分型
1、皮肤型(单纯型):仅有皮肤表现。 2、关节型:伴有关节肿胀、疼痛、关节腔积
液,以膝、踝关节多见。 3、腹型:累及胃肠道。见脐周和下腹部绞痛、
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重者可伴发 肠套叠和肠穿孔。 4、肾型:多见于儿童、少年,侵犯肾脏,表 现为蛋白尿、管型尿、血尿,可反复发作, 形成慢性肾炎。 5、混合性:两型以上的表现
三、微血管血栓:脏器功能障碍:
微血栓形成可以栓塞机体的任一组织或器 官,造成器官功能障碍。表现为急性肾功 能衰竭、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脑栓塞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20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ITP)
• ITP的概念
称原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 疾病。 其特点为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 育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为 主要表现。
11
病因
• 1、血小板相关抗体:血清中存在血小板相 关抗体
• 2、血小板破坏机制:脾脏含有大量的血小 板相关抗体,是血小板破坏增多。
13
14
辅助检查
• 1、血常规:血小板减少,急性型常低于 20×109/L;失血可出现贫血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c5920da58da0116d1749c4.png)
巨核细胞 明显增加或正常,
胞浆颗粒少,无血小板生成
病程
反复发作,迁延数年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16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17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18
四、辅助检查
1血形234血、 、 、骨小 态 块 小血 骨 血 止髓板 多 收 板象 髓 小 血巨计 数 缩 生象 板 凝和核数正不存相血补细明常良时关功体胞显间抗能:增减缩体检多少短(查伴:P成A熟Ig障)碍 急8出0性 血%型 时阳发 间性作延期长常<20×l09/L 慢束性臂型试多验为阳性30~80×l09/L 失血过多时可出现贫血。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19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20
六、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避免碰撞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3、脾切除
4、免疫抑制剂
5、雄激素 、中药
6、急症的处理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21
Hale Waihona Puke 1、一般护理护理措施
休息与活动 饮血食小:板计数≥30×109~40×109/L 如血可少可出小选渣进血板用流肉不含食、≤30重高、蛋×,蛋半、10可白流禽9~适、食、4当高或蔬0活维普菜×1动生食水0, 素 。果9/避、、L 免外伤 即绿使豆不汤出、血莲也子应粥减等少;活动, 出忌血用严发重物者如应鱼卧、床虾休、息蟹、腥味之食物
①血管壁异常 ②血小板异常 ③凝血功能障碍 ④抗凝和纤溶系统异常 ⑤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5
血管壁异常:
• 先天性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 后天获得性(多数)
过敏性紫癜
感染性紫癜
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
血液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血液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4240b7d4d8d15abe234e72.png)
中、低度发热(37.0~38.5度)一般 不需作特殊处理,请注意多休息, 多喝水。高热(大于38.5度)可予 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冰敷、温水 擦浴等)。请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定 时监测体温、血培养等标本的采集 及抗生素的应用等。
2019/11/27
.
12
感染的预防和护理(1)
交叉感染是导致患者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病室内患者病种复杂,人员 的频繁流动,致使大量各种致病微生物附着于微细的尘埃、飞沫等在病 室内流动传播,是引起患者交叉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减少陪护,减少 病室内人员流动,多开窗通风和加强病室消毒能有效减少患者交叉感染 的危险,
2019/11/27
.
13
感染和预防和护理(2)
加强 营养 配合 治疗
皮肤和 肛周感 染的预 防
鼓励患者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积极配合静脉补充营养素,以满 足机体需要,增强抵抗力。已有感染和发热的病人,多饮水。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升粒细胞 、抗生素等药物的应用及病情观察。配合医护人员行各种标本的采集和化验。做好患者心 理疏导,鼓励患者讲出自己的问题,多与医护人员、亲人、朋友沟通和交流,减少孤独感 ,保持情绪平稳,增强抗病的信心。
综合治疗,是目前淋巴瘤治疗的主要方法。
护理问题: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
2019/11/27
.
4
贫血所致护理问题及应对措施(2)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各种原因导致造血物质摄入不足、 消耗增加或丢失过多有关
(1).饮食指导: 1)多进食高蛋白饮食。血液病患者体内蛋白质的消耗远大于正常人,只有多进食高蛋白饮食,才能维持各组织 器官的功能,蛋白质亦可在体内构成抗体,提高机体免疫力,以抵抗细菌、病毒的侵害。患者应多进食优质蛋白 食物,如豆制品、牛奶、鸡蛋、鱼类、家禽类、动物肝脏等,尤其多食动物肝脏,对身体大有益处,因肝脏不仅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核酸等。 2)多进食高维生素饮食。有研究证明,恶性肿瘤病人中有70%~90%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 生素A、维生素B族等具有防止癌细胞的扩散,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护血管等多种功能。应鼓励患者多食蔬菜、 水果、动物肝脏等,遵医嘱静脉滴注水溶性多种维生素。 3)多进食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丰富的饮食,因血液病病人多有贫血,而铁、叶酸和维生素B12是体内造血的 主要原料。故患者应多食动物肝脏、绿叶蔬菜、血、蛋黄、黑木耳等补充铁和叶酸,并遵医嘱按时口服叶酸、弥 可保等口服药物。 4)注意饮食的搭配,以免影响某些微量元素如铁的吸收,避免食物中蔬菜过多而肉蛋类不足,避免进餐时服用 牛奶、浓茶、咖啡等,指导病人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为减少食物中叶酸的破坏,烹调时 不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烹煮后不宜久置。 5)宜进食高热量、易消化软食或半流质,禁食辛辣刺激性饮食和硬食。避免食用腌制、熏制食物及高盐食品, 少食或不食带鱼、鳝鱼、螃蟹、虾、等海鲜类及狗肉、羊肉、辣椒、韭菜等食物。 6)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保持均衡饮食,避免偏食或挑食,避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必要时可少食多餐。保 持口腔清洁,增进食欲。戒烟戒酒。 7)必要时静脉补充氨基酸等营养素,以提高病人抗病能力。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8560646c85ec3a86c2c51b.png)
3
伴随症状
口腔黏膜血泡; 呕血、黑便;喷 射性呕吐甚至昏 迷;肝脾淋巴结 肿大等。
(三)心理-社会资料
焦虑、担忧 、 紧张、惊骇、 惧怕、抑郁、 悲观等情绪。
(四)辅助检查
出血时间延长 血小板计数减少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凝血时间延长
血管异常 和血小板异常
性出血
凝血功能 障碍性出血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病人常感不安,易激 动、生气或忧虑,严重 者常有烦恼和自卑,不 愿参加社交活动。
(四)辅助检查
1 血常规血涂片
有助于贫 血
诊断及分 类;
可判断贫 血
的性质和 类型
2.网织红细胞计数
了解红 细胞 增生情况,
作 为判断贫 血疗 效的早期 指标
3 骨髓穿刺
任何不 明原
因的贫 血都
应做骨 髓穿
刺, 必 要时
(三)心理-社会资料
病人因反复感染常 有忧郁、无助感;严重 者因病情危重、治疗效 果不佳常出现焦虑、沮 丧,甚至绝望,家人常 因经济压力大,照顾能 力有限而忧心忡忡。
(四)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
病致凝 血因子
缺乏等 评估时
还应注 意病人
的家族 史、过
敏史。
(二)身体评估
1
出血的部位
皮肤黏膜出 血最常见,内脏 出血较为严重, 尤以颅内出血多 危及生命。
2
出血程度
轻度 一次出血量小 于500ml,无明显临 床征象。中度出血 量达500~1000ml, 收缩压低于90mmHg。 重度出血量大于 1000ml,收缩压低 于60mmHg,心率120 次/分以上。
(二)病因
成熟的白 细胞数量↓ 或质量异常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87de3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9.png)
预防措施
向患者宣传预防措施,如避免剧烈运 动、避免碰撞等,以减少出血性疾病 的复发风险。
注意事项
提醒患者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 异常出血、疼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同时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药物或进行其 他未经医生指导的治疗。
定期复查与病情监测
定期复查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小 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血管脆性试验等。
02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与记录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出血颜色,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并处理。
记录护理过程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措施、治疗效果等,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疗依据 。
基础护理与生活指导
01
02
0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出血性疾病患者应保持呼 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 和呼吸道内的血液和分泌 物。
休息与活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 建议,指导患者合理休息 与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和 剧烈运动。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 建议,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注意补充营养,避免刺激 性食物和饮料。
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保持皮 肤干燥,预防皮肤感染。
避免刺激
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洗澡或使用 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以免加重
皮肤出血。
观察出血情况
密切观察皮肤出血的颜色、范 围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疼
痛、肿胀等。
止血措施
如皮肤出血严重,可采用局部 压迫、冰敷或使用止血药物等
方法止血。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饮食调整
出血性疾病相关知识ppt课件
![出血性疾病相关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6bda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b.png)
的科研进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共同攻克出血性疾病的难题,为
全球患者带来福音。
THANKS
感谢观看
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于 血液中缺乏某些凝血因子而导致凝血障 碍。根据缺乏凝血因子的种类不同,血 友病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两种类型。
血友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关节、肌肉、内 脏和脑出血等。其中,关节出血是最常 见的症状,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和活
动受限。
血友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补充凝血因子、 抗纤溶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同时,患者 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注意定期进行
临床研究
开展各种临床试验,验证新型止血 药物和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流行病学研究
调查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分布和 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 依据。
研究方向
新型止血药物的研发
针对不同出血性疾病,研发更高效、安全的 止血药物。
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等细胞技术修复受损的止血功能, 为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疾病。
避免损伤
尽量避免可能导致出血的损伤 ,如避免过度运动、减少碰撞 等。
控制血压和血糖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出血性疾病的高 危因素,保持血压和血糖在正常范 围内有助于预防出血性疾病。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出血性 疾病的风险,戒烟限酒有利于
预防出血性疾病。
家庭护理
观察病情
保持安静
出血性疾病相关知识ppt 课件
• 出血性疾病概述 • 常见出血性疾病 • 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 预防与护理 • 出血性疾病的科研进展
01
出血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止血机制异 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出 血不止的一类疾病。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共同攻克出血性疾病的难题,为
全球患者带来福音。
THANKS
感谢观看
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于 血液中缺乏某些凝血因子而导致凝血障 碍。根据缺乏凝血因子的种类不同,血 友病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两种类型。
血友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关节、肌肉、内 脏和脑出血等。其中,关节出血是最常 见的症状,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和活
动受限。
血友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补充凝血因子、 抗纤溶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同时,患者 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注意定期进行
临床研究
开展各种临床试验,验证新型止血 药物和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流行病学研究
调查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分布和 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 依据。
研究方向
新型止血药物的研发
针对不同出血性疾病,研发更高效、安全的 止血药物。
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等细胞技术修复受损的止血功能, 为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疾病。
避免损伤
尽量避免可能导致出血的损伤 ,如避免过度运动、减少碰撞 等。
控制血压和血糖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出血性疾病的高 危因素,保持血压和血糖在正常范 围内有助于预防出血性疾病。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出血性 疾病的风险,戒烟限酒有利于
预防出血性疾病。
家庭护理
观察病情
保持安静
出血性疾病相关知识ppt 课件
• 出血性疾病概述 • 常见出血性疾病 • 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 预防与护理 • 出血性疾病的科研进展
01
出血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止血机制异 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出 血不止的一类疾病。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ppt课件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01813f55270722192ef728.png)
ppt课件
11
(三)病因
血小板减少所致者最常见,约占出血性疾病 总数的30%~50%; 其次为血管结构及功能异常,出血性疾病 总数的20%~40%; 凝血因子缺陷所致者较少见,约占出血性疾病 总数的占5%~15%。
ppt课件
12
(四)导致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分类
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血管壁异常
② 血小板异常
③ 凝血功能障碍
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约使半数新生儿发生暂时性血小
板减少,导致新生儿紫癜;
ppt课件 25
(三)肝和脾的作用:体外培养证实脾是ITP病人产生 PAIg主要部位,病人做脾脏切除后,多数血小板计数
上升,血小板抗体有所下降;与抗体结合的血小板在
通过脾时易在脾窦中滞留,增加了被单核-巨噬细胞 系统吞噬、清除的可能性,病人发病期间血小板寿命 明显缩短,约为1~3天;肝在血小板的破坏中有类似 脾的作用;
2、骨髓象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
3、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和补体:80%阳性 4、止血凝血功能检查:
血块收缩不良、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出血时间延长。 束臂试验阳性
ppt课件 34
• 在前臂屈侧面肘弯下4cm处,划一直径 5cm的圆圈,用血压计袖带束于该侧上 臂,先测定血压,然后使血压保持在收 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持续8分钟,然后 解除压力,待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后,计 数圆圈内皮肤新出血点的数目。正常新 出血点在10个以下。血小板减少症,过 敏性紫癜、维生素P或C缺乏症等毛细 血管脆性增加,新出血点超过10个以上, 称束臂试验阳性。
ppt课件
30
ppt课件
31
急性型
年龄 性别 2~6岁多见 无区别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查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18635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d.png)
通过康复训练,帮助病人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 量。
康复训练有助于降低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风险,如褥疮、肺 部感染等。
通过康复训练,刺激大脑神经功能重组和再生,促进病人神经 功能的恢复。
康复训练不仅关注身体功能的恢复,还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 帮助病人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康复训练的方法与步骤
关注病人感受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关注病人的感受,及时调整训练方案,确保病人舒适和安全。
定期评估效果
定期对病人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训练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鼓励病人积极参与
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树立信心,保持积极心态。
06
CATALOGUE
脑出血病人的家庭护理与自我 管理
家庭E
脑出血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特点与需求
恐惧和焦虑
由于对疾病的严重性和预后不了解, 病人常常感到恐惧和焦虑。
自卑和无助感
脑出血可能导致病人身体功能受限, 产生自卑和无助感。
依赖心理
由于疾病影响,病人可能需要长时间 恢复,导致对他人依赖增强。
对康复的渴望
病人希望尽快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生 活。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基底节区出 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和脊髓 出血等。
病因与病理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等是常见 病因。
病理
脑出血后,血肿压迫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升高、脑组织受压 、脑水肿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头痛、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
诊断
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可确诊。
为脑出血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有助于减少情绪波动和身体应激。
保持呼吸道通畅
3第三节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3第三节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e657d6960242a8956bece4ef.png)
其他因素
ITP在女性多见,且多发于40岁以前,推测 本病发病可能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可能有抑制 血小板生成和(或)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 与抗体结合之血小板吞噬的作用。
(二)临床表现
1.急性型:发病前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急 骤,畏寒、寒战、发热。全身皮肤黏膜瘀 点、紫癜,瘀斑,鼻、牙龈、舌及口腔黏 膜出血,注射部位出血不止或有瘀斑,内 脏出血等,颅内出血是ITP致死的主要原因。 病程多为自限性。
免疫因素
免疫因素的参与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 ① 正常血小板输入ITP患者体内,其自下而上 期明显缩短(12~24小时),而ITP患者血小板在正 常血清或血浆中,存活时间正常(8~10日),提示 患者血浆中可能存在破坏血小板的抗体。 ② 80%以上ITP患者血小板表面可检测到抗体, 称为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多为IgG。 ③ 糖皮质激素近年来开展的血浆置换、静注丙 种球蛋白等治疗对ITP有肯定疗效。
肝、脾的作用
① 脾是ITP患者的产生部位;② 与PAIg或IC 结合之血小板,其表面性状发生改变,在通过脾 时易在脾窦中被滞留,增加了血小板在脾的滞留 时间及被单核—吞噬、清除的可能性。肝在血小 板的破坏中有与脾类似的作用。
遗传因素
HLA-DRW9 及 HLA-DQW3 阳 性 与ITP密 切 相关的事实表明,ITP的发生可能受基因调控。
2.慢性型:起病隐匿,出血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 现为皮肤黏膜瘀点、紫癜、瘀斑等,严重内脏出 血少见,月经过多常见或为惟一的表现。
急性型ITP和慢性型ITP的临床特点
特点
急性型ITP
慢性型ITP
年龄 性别 起病 发病前感染史 出血 病程 自发缓解 E 或LC增多 血小板计数 巨核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血 小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板
减 少 性
1.血小板计数 急性型常低于20×10/L,慢性型常为50×10/L左
右。
紫
2.骨髓象 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有血小板形成的巨核细胞低
癜
于 30%。
病
3.其他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增高,
人
血小板生存时间明显缩短,贫血。
的
护
理
·
7
学习目标
第四节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 张展
·
1
学习目标
ITP
过敏性紫癜 血友病
思考题
学习目标
出
血 1.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
性 疾 病 病 人 的 护
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治疗要 点。
2.熟悉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的临床表现、护理 诊断和护理措施。
3.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 内凝血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
紫
量地塞米松或甲泼尼松龙静脉滴注。
癜
➢减量:应缓慢,每3~5天减掉2.5~5 mg。
病
➢维持:以5~10 mg/d维持治疗,持续3~6个月。
人
➢停药:停药前每2~3周内以2.5mg的速度递减,直至
的
停药。
护
理
·
11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特
发 护理措施
性
血 小
(一)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出血
性 紫
2.用药指导
癜
➢药物副作用
病
➢糖皮质激素不可自行减量或突然停药
人 的
➢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功能的药物
护
3.病情自我监测指导 出血观察
理
·
13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概述
过
敏
性
性
➢概念:血管变态性疾病
紫
➢临床特点:皮肤紫癜,可伴有腹痛、便血、关节痛、血尿,多
癜 病 人
4.熟练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 血管内凝血的护理。
理 5.具有关心、爱护、尊重病人的职业素养。·2来自学习目标ITP
过敏性紫癜 血友病
思考题
概述
出
血 (一)概念
性 疾
➢ 止血或凝血功能障碍 ➢ 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
病 病 人 的 护 理
(二)分类
➢ 1.血管壁异常:如过敏性紫癜等。 ➢ 2.血小板异常:如特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再障、白血病、DIC等。 ➢ 3.凝血异常:如血友病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特
发 护理评估
性
血 小
(四)心理-社会状况
板
➢精神紧张、焦虑、恐惧、自卑
减 少
(五)治疗要点
性
➢目的:减少血小板的破坏,防止出血。
紫
➢方法:首选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输
癜
病
注血小板悬液,静注大剂量甲泼尼松龙、丙种球蛋白,
人
置换血浆等。
的
护
理
·
8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为自限性。
➢发病情况:青少年,男多于女,春、秋季多发。
的
护
理
·
14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护理评估
过
敏 性
(一)健康史
性
紫
1.感染 最常见
癜
2.食物 异性蛋白质
病 人
3.药物 包括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磺胺类等
的
4.其他 如花粉、尘埃、虫咬、疫苗及寒冷等
护
理
·
15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发作,呈游走性,数日内消失,不留后遗症。
的 护
4.肾型 最严重。紫癜后1周出现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3~4周内
恢复。少数可发展成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症,甚至尿毒症。
理
5.混合型 具备以上两种以上类型的特点。
·
16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护理评估
过
敏 性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性
➢血小板计数、出血和凝血时间正常
性
重者:卧床休息。
紫
癜 病
2.心理疏导:加强沟通,消除紧张、焦虑情绪,鼓
人
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的
护
理
·
10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特
发 护理措施
性
血
(一)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出血
小
板 减 少
3.遵医嘱用药 (1)糖皮质激素:首选
性
➢开始剂量:泼尼松1 mg/(kg·d),口服,重者用等效
紫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癜
➢肾型可有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
病
人
(四)心理-社会状况
的
➢紧张、焦虑、烦躁、恐慌等。
护
理
·
17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护理评估
过
敏
(五)治疗要点
性
性
➢治疗原则
理
·
4
特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发 性
护理评估
血
小
板 减
(一)健康史
少
1.感染 占80%,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
性 紫
2.免疫因素
癜
3.脾破坏
病
4.雌激素
人
的
护
理
·
5
特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发 性
护理评估
血 小
(二)临床表现
板
减
急性
慢性
少 性
好发 年龄
儿童
中青年女性
紫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特
发 护理诊断
性
血
小
1.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出血 与血小
板
板减少有关。
减
少 性
2.知识缺乏 缺乏ITP的有关知识。
紫
癜
病
人
的
护
理
·
9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特
发 护理措施
性
血 小
(一)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出血
板
减 少
1.休息与活动:轻者:可适当活动,但要防止外伤
·
3
特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发 性
概述
血
小
➢发病机制:免疫介导
板
➢临床特征:
减
•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
少
•血小板减少
性 紫 癜 病
•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 •自身抗
人
➢发病情况:5~10/10万,急性多见于儿童,慢性
的
多见于成人,男女之比为1:4。
护
板
3.遵医嘱用药
减
(2)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碱,1 mg,每周一次,静注或静滴,
少 性 紫
4~6周为一疗程。
4.病情观察
癜
出血
病
药物疗效、不良反应
人
查血压、血糖、血象
的
护
理
·
12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特
发 护理措施
性
血
(二)健康教育
小 板
1.疾病知识指导
减
➢疾病相关知识
少
➢避免剧烈或易致损伤的活动,防止外伤。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护理评估
过
敏
(二)临床表现
性 性
1.单纯型 最常见。紫癜特点:下肢伸侧及臀部,对称分布,分批
出现,大小不等,呈深红色,压之不退色,逐渐变成紫色、黄褐色、淡
紫
黄色,约7~14日消退。
癜
2.腹型 腹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或全腹,呈阵发性绞痛,一般无
病
明显腹肌紧张和压痛,易误诊为急腹症。
人
3.关节型 关节肿胀、疼痛、压痛和功能障碍。多为大关节,反复
起病 起急骤,病前常呼 缓慢,一般无前驱症
方式 吸道感染史
状
癜
病 人 的
出血 特点
较重,广泛皮肤黏 膜及内脏出血,颅 内出血是主要死因 。
轻而局限的皮肤黏膜 出血,但易反复发生 ,内脏出血少
护
其他
贫血、血压下降、 休克
长期月经过多,可致 贫血
理
·
6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特
发 护理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