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具备“自愈”功能
智能电网自愈与优化:未来电力系统自我修复与性能优化的新能力

智能电网自愈与优化:未来电力系统自我修复与性能优化的新能力在未来的电力系统中,智能电网自愈与优化将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
它如同一位神奇的医生,能够迅速诊断并治疗电力系统的“疾病”,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可靠。
这种新能力的实现,将彻底改变我们对电力系统的认知和管理方式。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智能电网自愈的概念。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一旦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往往需要人工干预进行修复。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电网已经具备了自我诊断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这就像是一位拥有神奇医术的医生,能够通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算法,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
智能电网自愈的核心在于其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通过传感器、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等手段,智能电网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在发现异常时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自动切换供电线路、调整负荷分配或启动备用电源等。
这种自我修复的能力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还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的成本和时间。
除了自愈能力外,智能电网还具备优化性能的能力。
这就像是对电力系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体检和调理,使其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
智能电网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损耗。
这种优化能力不仅可以降低电力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要实现智能电网自愈与优化的能力并非易事。
它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和技术力量,建立起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体系,以及高效的决策和执行机制。
同时,我们还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风险,如网络安全问题、隐私保护问题等。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智能电网自愈与优化的能力将为未来的电力系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它将使我们能够更加高效、可靠和环保地使用电力资源,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期待这位神奇的“医生”在未来的电力系统中发挥出更加出色的作用!。
能源行业智能电网运行维护方案

能源行业智能电网运行维护方案第1章智能电网概述 (3)1.1 智能电网的定义与特征 (3)1.2 智能电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4)1.3 智能电网运行维护的意义 (4)第2章智能电网技术框架 (5)2.1 智能电网技术体系 (5)2.1.1 发电环节 (5)2.1.2 输电环节 (5)2.1.3 变电环节 (5)2.1.4 配电环节 (5)2.1.5 用电环节 (5)2.2 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5)2.2.1 通信网络技术 (6)2.2.2 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 (6)2.2.3 信息安全技术 (6)2.3 分布式能源与储能技术 (6)2.3.1 分布式能源技术 (6)2.3.2 储能技术 (6)2.3.3 分布式能源与储能系统集成 (6)第3章智能电网设备选型与配置 (6)3.1 智能电网设备分类与选型原则 (6)3.1.1 适用性原则:根据智能电网的实际需求,选择功能完善、功能稳定、可靠性高的设备。
(6)3.1.2 先进性原则:优先选择技术先进、具备一定前瞻性的设备,以满足智能电网发展需求。
(7)3.1.3 经济性原则:在保证设备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投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7)3.1.4 安全性原则:设备选型需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安全标准,保证电网运行安全可靠。
(7)3.1.5 兼容性原则:所选设备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便于系统扩展与升级。
(7)3.2 关键设备的技术要求与配置方法 (7)3.2.1 传感器 (7)3.2.2 通信设备 (7)3.2.3 控制设备 (8)3.3 设备兼容性与互联互通 (8)第4章智能电网运行监控 (8)4.1 运行监控体系构建 (8)4.1.1 组织架构 (8)4.1.2 技术支撑 (8)4.1.3 管理制度 (9)4.2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9)4.2.2 数据处理 (9)4.3 实时监控与故障诊断 (9)4.3.1 实时监控 (9)4.3.2 故障诊断 (10)第5章智能电网故障处理与应急响应 (10)5.1 故障处理流程与方法 (10)5.1.1 故障检测与定位 (10)5.1.2 故障隔离与恢复 (10)5.1.3 故障分析与处理 (10)5.2 应急响应机制与预案 (10)5.2.1 应急响应组织架构 (10)5.2.2 应急预案制定 (10)5.2.3 应急演练与评估 (11)5.3 智能电网安全防护措施 (11)5.3.1 网络安全防护 (11)5.3.2 设备安全防护 (11)5.3.3 人员安全培训 (11)5.3.4 风险评估与预警 (11)第6章智能电网维护与优化 (11)6.1 智能电网维护策略 (11)6.1.1 定期巡检与监测 (11)6.1.2 预防性维护 (11)6.1.3 故障分析与处理 (12)6.2 设备维护与检修 (12)6.2.1 设备维护 (12)6.2.2 设备检修 (12)6.3 智能电网优化调整 (12)6.3.1 优化电网结构 (12)6.3.2 调整运行策略 (12)6.3.3 技术升级与改造 (12)第7章智能电网资产管理 (12)7.1 资产管理体系构建 (12)7.1.1 组织结构 (13)7.1.2 管理制度 (13)7.1.3 技术支持 (13)7.2 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13)7.2.1 设备选型与采购 (13)7.2.2 设备安装与调试 (13)7.2.3 设备运行与维护 (13)7.2.4 设备更新改造与报废 (13)7.3 资产绩效评估与决策支持 (13)7.3.1 资产绩效评估 (13)7.3.2 决策支持 (13)第8章智能电网数据分析与应用 (14)8.1 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 (14)8.1.1 数据分析方法 (14)8.1.2 数据处理技术 (14)8.2 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 (14)8.2.1 数据挖掘技术 (15)8.2.2 智能决策 (15)8.3 数据驱动的业务优化 (15)8.3.1 运行优化 (15)8.3.2 维护优化 (15)第9章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接入 (15)9.1 新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 (15)9.2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的融合技术 (16)9.3 新能源接入对智能电网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16)第10章智能电网发展前景与政策建议 (17)10.1 智能电网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7)10.1.1 挑战 (17)10.1.2 机遇 (17)10.2 国际智能电网发展经验与启示 (17)10.2.1 国际智能电网发展现状及特点 (17)10.2.2 国际智能电网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17)10.3 我国智能电网政策建议与发展策略 (18)10.3.1 政策建议 (18)10.3.2 发展策略 (18)第1章智能电网概述1.1 智能电网的定义与特征智能电网,即所谓的“Smart Grid”,是指运用先进的通信、信息、控制、电子及自动化等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可靠、环保及互动性的一种现代化电网。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优化管理方案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优化管理方案第一章智能电网概述 (2)1.1 智能电网的定义与特点 (3)1.1.1 定义 (3)1.1.2 特点 (3)1.2 智能电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3)1.2.1 发展历程 (3)1.2.2 发展趋势 (4)第二章智能电网技术架构 (4)2.1 智能电网的技术层次 (4)2.1.1 基础设施层 (4)2.1.2 信息通信层 (4)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层 (4)2.1.4 决策与应用层 (4)2.2 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5)2.2.1 分布式发电技术 (5)2.2.2 电力电子技术 (5)2.2.3 信息通信技术 (5)2.2.4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 (5)2.2.5 智能调度与控制技术 (5)第三章电力系统优化管理 (5)3.1 电力系统优化管理的意义 (5)3.2 电力系统优化管理的方法 (6)3.3 电力系统优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6)第四章电力市场与智能电网 (7)4.1 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 (7)4.2 电力市场与智能电网的关系 (7)4.3 电力市场优化管理策略 (7)第五章智能电网调度与控制 (8)5.1 智能电网调度系统 (8)5.2 智能电网控制系统 (8)5.3 调度与控制策略优化 (8)第六章电力设备优化管理 (9)6.1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 (9)6.1.1 状态监测技术概述 (9)6.1.2 监测手段及设备 (9)6.1.3 状态诊断方法 (9)6.2 电力设备故障预测与处理 (9)6.2.1 故障预测方法 (9)6.2.2 故障处理流程 (10)6.2.3 故障处理措施 (10)6.3 电力设备维护与优化 (10)6.3.1 维护策略 (10)6.3.2 维护实施 (10)6.3.3 优化措施 (10)第七章电力需求侧管理 (11)7.1 电力需求侧响应 (11)7.2 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 (11)7.3 电力需求侧优化配置 (11)第八章电力网络安全与防护 (12)8.1 电力网络安全风险 (12)8.1.1 概述 (12)8.1.2 具体风险分析 (12)8.2 电力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3)8.2.1 防火墙技术 (13)8.2.2 入侵检测系统 (13)8.2.3 加密技术 (13)8.2.4 安全审计 (13)8.3 电力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13)8.3.1 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13)8.3.2 定期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13)8.3.3 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3)8.3.4 建立应急预案 (13)8.3.5 加强人员培训 (14)第九章智能电网与新能源 (14)9.1 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14)9.2 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的融合 (14)9.3 新能源优化管理策略 (15)第十章智能电网优化管理实施与评价 (15)10.1 智能电网优化管理实施方案 (15)10.1.1 目标设定 (15)10.1.2 实施步骤 (15)10.1.3 实施保障 (16)10.2 智能电网优化管理效果评价 (16)10.2.1 评价体系 (16)10.2.2 评价方法 (16)10.3 智能电网优化管理持续改进策略 (16)10.3.1 技术创新 (16)10.3.2 管理优化 (17)10.3.3 人员素质提升 (17)10.3.4 政策支持 (17)10.3.5 社会合作 (17)第一章智能电网概述1.1 智能电网的定义与特点智能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系统技术,是在传统电网基础上,通过集成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服务等方面智能化的一种新型电网。
什么是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有哪些特点-

什么是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有哪些特点?通过融合网络通信、传感器、电力电子和化学储能等高新技术手段,使各种能源资源开发、转换(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售电及用电管理等电网系统的各个环节,实现智能化的交流、精确化供电、互补供电、分布供电等来提高各种能源利用率、供用电安全,达到降低用电成本目标的电力网络,称为智能电网。
(1)具有自愈能力:在故障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及时发现、定位、自动隔离和切除故障,防止电网大规模崩溃,这是智能电网最重要的特征。
自愈电网不断对电网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运行中的异常信号并对其进行纠正和控制,以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供电中断的现象。
但智能电网不能完全取代调度员的作用,在电网执行元件设备自动做出处理动作后,会及时向调度员告警,以便于调度员确认动作效果,并判断是否需要做出进一步处理,随后根据事故追忆系统分析故障原因后进行完善。
(2)具有高可靠性:不断提高电网内关键设备的制造和工艺水平、设备质量、延长使用寿命,采用先进的通信、计算机技术,实现设备的实时状态监测,及早发现事故隐患等,高可靠性是电网建设持之以恒追求的目标之一.(3)资产优化管理:电力系统是一个高素质人才、高科技、资本和资产高度密集型的庞大系统,电网运行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技术复杂。
只有采用数字化处理手段才能对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延长设备正常运行时间,提高设备资源利用效率。
(4)经济高效:智能电网可以通过高效的技术手段来提高电力设备利用和运行效率,使电网运行更加经济和高效。
(5)与用户友好互动:当前用户获得用电消费信息的手段是单一和单向的,信息量有限,借助于高度发达的通信技术,用户可以实时了解电价状况和计划停电信息,实现合理安排电器使用,及时沟通疑难问题,电力公司则可以及时获取用户的详细用电信息,分析用电规律,以便于开发更多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供用户选择。
(6)兼容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储能设备、太阳能电池板等小型发电设备广泛分布于需求侧,储能设备可以在用电低谷时消纳电网富余电能,与小型发电装置一起在用电高峰时向电网输送电能,达到削峰填谷,减少化石能源发电的发电机组装机.这就要求电网必须具有带功率方向的能量管理系统,便于电能计量计费及可靠接入。
智能电表优缺点

智能电表优缺点
智能电表优点
一、自愈功能
在使用智能电表如出现智能电网故障并且在没有或是少量人工的干预下,服务一流的智能电表具有的自愈功能不仅能够快速启动应急决策实现故障分离、自我恢复以及避免或减少用户停电的范围,而且还能有效防止由于电网问题给用户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并及时恢复用电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二、双向通信功能
智能电表不仅能够有效连接网络与数据中心实现信息交流将供电企业的相关电网信息传达给用户,而且在用户后期使用过程中如要进行线路更改或者加大用电力度时,可减少其复杂的线路拆除以及重新设计等相关工作。
三、智能家电控制。
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及其效益评价模型研究

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及其效益评价模型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能源互联网和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智能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末端环节,其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对于保障电力供应、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自愈功能作为智能配电网的核心功能之一,能够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通过自我检测、自我诊断和自我修复,快速恢复配电网的正常运行,从而极大地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智能配电网的自愈功能及其效益评价模型。
文章将介绍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包括故障检测、故障隔离、故障恢复等关键技术。
文章将分析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对于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运行效率的具体作用,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验证。
接着,文章将探讨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的效益评价模型,包括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方法的建立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等方面。
文章将总结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智能配电网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智能配电网的自愈功能建设和效益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智能配电网的进一步发展,为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现代电力系统做出贡献。
二、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的技术原理智能配电网的自愈功能主要基于先进的监测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和控制策略,实现对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域的快速恢复供电。
通过部署在配电网中的各类传感器和测量设备,如智能电表、负荷开关、故障指示器等,实时采集配电网的电压、电流、功率等运行参数,以及开关设备的位置和状态信息。
这些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配电网管理系统(DMS)或能源管理系统(EMS)中,为后续的故障分析和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识别出配电网中的异常状态和潜在故障。
同时,通过机器学习等方法,可以训练出能够自动识别故障类型和故障位置的模型,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一、引言智能配电网是一种集成了先进智能传感器、通信和控制技术的配电系统。
它能够实现对配电网状态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从而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
然而,由于配电网存在着复杂的结构和多变的负荷,导致故障发生的频率较高。
为了提高智能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和故障处理能力,研究和实现智能配电网的自愈控制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二、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概述1.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定义与目标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是指利用智能传感器、通信和控制技术,对配电网故障进行实时监测、诊断和处理的一种技术。
其目标是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隔离和恢复,从而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2.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关键技术与方法(1)智能传感器技术: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配电网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信息,并将其传输给控制中心。
智能传感器的应用能够提高配电网的监测精度和响应速度。
(2)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实现配电网监测和控制的基础。
通过通信网络,控制中心能够获取配电网传感器的数据,并向配电设备发送控制命令。
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3)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配电网的故障数据通常是庞大而复杂的。
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故障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是配电网自愈控制的核心。
它基于实时的故障数据和系统模型,通过自动化的控制算法对故障进行定位、隔离和恢复。
三、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1. 故障定位与诊断智能配电网的自愈控制技术首要任务是对故障进行定位与诊断。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故障特征提取、故障诊断算法设计等方面。
常用的故障定位方法包括线路电流法、矩阵方法等。
2. 故障隔离与恢复故障隔离与恢复是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故障隔离与恢复,可减少发生故障的范围和时间,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故障判别算法设计、隔离控制器的设计等方面。
智能电网技术[教材]
![智能电网技术[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1d0e0c3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e.png)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 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将智能电网定义为:一个由众多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实现所有的电网运作,具有自愈功能;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和企业业务需求;具有智能化的通信架构,实现实时、安全和灵活的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
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
是IBM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第二个是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美国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目的,一个是由于美国电网设备比较落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将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浅谈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问题和设计

浅谈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问题和设计摘要:对于智能配电网来说,自愈相当于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
当极端天气来临时,为保障电力供应,配电网将启动自我预防、自我恢复的能力,以确保人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增强了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了停电频率。
文章对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2108-0006-01所谓的配电网自愈,是指配电网具备的自我预防、自我恢复的能力,它是配电网智能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智能配电网的重要特征。
自愈能力源于监测电网重要参数,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策略,当系统正常运转时,对电网进行实时评价和不断优化,以实现自我预防,并通过检测故障、隔离和恢复电力供应等措施来实现自我恢复。
1 配电网实施自愈控制的必要性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城市电网进行了大规模地改造,其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随着各种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给配电网的运行和控制保护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传统的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延伸出的自愈控制技术,不仅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也使配电资产利用率得到了极大提升,作为高级配电自动化的核心功能,其顺应未来电力的发展趋势,能够接入分布式发电、电动汽车充放电和储能等设备。
长期以来,国内配电网存在线路损耗高、设备利用率不高和供电可靠性较差等问题,而需求侧响应等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正是解决上诉问题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大量接入的关键。
2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的技术体系2.1 功能定位不间断供电是配电网自愈控制最为基本的原则,首先需通过优化和预防措施,对配电网进行校正控制,以防止发生事故;如果一旦发生事故,为避免损失扩大,则必须采取紧急恢复控制,以及进行检修维护控制,若由于停电事故造成电网大面积瘫痪,那这就说明自愈控制未取得成功,电网自愈控制区域如图1所示。
智能电网自愈

智能电网自愈L 智能电网的概念到目前为止,智能电网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它是指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其中的每一个用户和节点都得到了实时监控,并保证了从发电厂到用户端电器之间的每一点上的电流和信息的双向流动。
通过广泛应用的分布式智能和宽带通讯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集成,它能保证市场交易的实时进行和电网上各成员之间的无缝连接及实时互动。
根据IBM中国公司高级电力专家MartinHauske的解释,智能电网有三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然后把获得的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集、整合;最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达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
埃森哲认为,智能电网利用传感、嵌入式处理、数字化通信和IT技术,将电网信息集成到电力公司的流程和系统,使电网可观测(能够监测电网所有元件的状态)、可控制(能够控制电网所有元件的状态)和自动化(可自适应并实现自愈),从而打造更加清洁、高效、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
总之,智能电网就是通过传感器把各种设备资产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客户服务总线,从而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使运行和管理达到最优化。
2 智能电网的特点和目标a)自愈,不论发生什么事故,智能电网都能自身解决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b)鼓励和包括末端电力用户,使之与电网自适应交互。
c)防范网络攻击和抵御自然灾害。
d)提供21世纪所需要的电能质量。
e)优化,以使资产和设备得到最好的应用。
f)协调发电和储能选择。
g)使电力市场化可以进一步实现。
3 智能电网中的网络自愈性根据余贻鑫院士的描述,自愈是指不论发生什么事故,智能电网都能自身解决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自愈和自适应需要实时掌控电网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在尽量少的人工干预下,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避免大面积停电的发生。
智能电网中的自适应性和自愈性就是利用快速的、可靠的监控网络,实时收集电网的运行状态,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进行实时综合评估、判断,并在评估判断的基础上,进行自动操作。
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

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坚强智能电网(Resilient Smart Grid)是指采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化装备,具备自愈能力和高度稳定性的电网系统。
传统电网面临着极端天气、故障设备、恶意攻击等多种挑战,而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就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使电网具备更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
坚强智能电网的特点如下:1. 自愈能力:坚强智能电网具备故障隔离和恢复能力,当电网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检测并剔除故障节点,实现自动隔离和恢复。
通过智能化监控、智能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集成,电网可以迅速从故障中恢复,减少停电时间和范围。
2. 高度稳定性:坚强智能电网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能够准确掌握电网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通过智能调度和优化算法,电网能够实现对电力的稳定供应,减少电压波动和频率变化,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品质。
3. 智能化程度高:坚强智能电网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
通过智能计量设备、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电网可以实时监测、测量和控制电力的产生、输送和消费,提高电网的可管理性和可操作性。
4. 高度可靠性:坚强智能电网通过多元化的能源供应和电力传输路径,实现电网的冗余和备份。
当某一能源供应通道或传输路径发生故障时,电网可以自动切换到备用通道,保障电力的连续供应。
同时,坚强智能电网还具备对恶意攻击和网络故障的防御能力,确保电网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5. 高效能源利用:坚强智能电网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智能化分析,能够对电力的生产、传输和消费进行精细化管理。
通过智能调度和优化算法,电网可以最优化不同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的浪费和排放。
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技术、经济和政策方面的问题。
技术上,需要更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化装备,提高电网的监测、控制和管理能力。
经济上,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支持电网的升级和改造,推动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随着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不断调整,智能配电网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
智能配电网的自愈控制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优势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是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实现电网快速、准确地诊断故障,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自动或远程控制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人工干预方式,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可以迅速识别故障,对故障区域进行快速隔离和恢复,避免故障扩大和演变,从而减少了停电时间和停电范围。
2. 提高了电网的经济性。
通过智能的故障诊断和控制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电网的干预,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3. 为智能配电网的智能化发展打下基础。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是实现配电网智能化运行的基础,为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高效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已经在一些先进的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国外,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在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一些成熟的技术方案和产品。
在国内,国家电网等一些大型电力企业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技术的进步。
随着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所需的硬件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性能不断提高,使得自愈控制技术更加可靠和高效。
2. 软件技术的创新。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需要大量的软件支撑,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自愈控制技术的软件方面得到了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3. 应用示范项目的推进。
智能电网主要特征要素

智能电网主要特征要素
链接:/tech/9509.html
智能电网主要特征要素
智能电网主要特征要素(Key Elements)归纳为六点,即具有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优化等特征。
(1)坚强(Robust)
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电网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而不发生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条件下、或人为的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确保信息安全的能力和防计算机病毒破坏的能力。
(2)自愈(Self-Healing)
具有实时、在线连续的安全评估和分析能力,强大的预警控制系统和预防控制能力,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的能力。
(3)兼容(Compatible)
能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正确、合理地接入,适应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的接入,能使需求侧管理的功能更加完善和提高,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
(4)经济(Economical)
支持电力市场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集成(Integrated)
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管理。
(6)优化(Optimized)
原文地址:/tech/9509.html
页面 1 / 1。
智能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的重要性及运用研究

智能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的重要性及运用研究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电能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提升电网供电效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在智能配电网中引入故障自愈技术,可以实现配电网故障的智能化、自动化分析,提升智能配电网故障自我预防和修复能力,保障整体配电网的安全可靠性运行。
文章主要对智能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智能配电网的安全可靠性运行,提高供电质量。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重要性;运用策略智能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是在电网自愈共享、调用方式的基础上,对配电网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并进行智能化、自动化修复,保障整体配电网的安全可靠性运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分布是电源接入问题日益突出,配电网负荷需求持续增长,一旦配电网出现突发情况,很有可能引起大规模停电事故,影响正常供电。
通过自愈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的故障预防和恢复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供电需求。
在自愈技术应用中,可以对智能配电网运行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并进行自我监测,一旦发现故障问题,需要及时隔离和修复,促进供电稳定性与可靠性。
一、智能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的重要性智能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主要是通过数据技术,对配电网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以便自动判断配电网运行状态,并利用智能化手段进行分析和决策,在此基础上,引进继电保护、智能控制开关等方式,对电网实施协调控制,促进配电网自我诊断、自我感知、自我恢复能力的提高,确保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1】。
由此可见,自愈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配电网故障问题的出现几率,避免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强化配电网自愈控制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缩小停电范围,缩短停电时间,提高电网恢复供电效率。
此外,自愈技术还具有重要的定位功能,一旦发生故障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定位故障位置,为后续故障处理提供依据和保障。
智能配电网的自愈能力

1.4自愈功能作用
1)对于输电网,是环网多电源供电结构, 其中一个甚至多个元件退出运行,不会 影响系统的正常供电。因此,其自愈功 能首先是实现电力设备状态的在线监测, 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隐患,再就是通过 快速继电保护切除故障元件;另一个重 点内容是对系统进行在线安全评估和预 警控制,防止出现电网稳定破坏事故导 致的大面积停电。
1)要进一步系统研究分析停电造成当今经济社 会的影响,进一步确立以供电可靠性为核心的 价值观; 2)要进一步系统研究分析配电网短时停电(3分 钟)的原因及对用户造成的影响,研究对策并 且开展这方面的统计工作,以利于自愈技术的 研究应用; 3)要进一步系统研究衡量配电网自愈能力的指 标体系,科学客观全面地反映自愈能力,使之 成为智能配电网技术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3.2.1供电自愈率
供电自愈率是描述了配电网在减少故障 停电方面的自愈恢复能力,重点是描述 电网对3分钟之内停电的自愈恢复能力, 3分钟以上的停电纳入供电可靠性统计。 指标如下 :
第一个供电自愈率指标是供电故障自愈率,其定义为在 统计期(如一年)内故障自愈恢复的总用户数与受故 障影响的总用户数的百分比值,即: 供电故障自愈率=[∑(每次故障自愈的户数)/∑(每 次故障影响的用户数)]×100% (1) 式中,“每次故障影响的户数”指故障影响范围内线路 连接的用户数;而“每次故障自愈的户数”指由于配 电网自愈操作供电没受故障影响或经历短暂停电后恢 复供电的户数,它是故障影响范围内连接的用户数与 实际遭受停电户数之差。
2) 对于配电网,直接面向用户,一般是辐射性供 电,其中任何故障、电能质量扰动都直接影响 到用户,因此配电网的自愈功能作用主要有: 一是减少停电时间与停电次数,特别是避免目前 电网大量存在短时停电问题,提高供电质量; 二是优化电能质量,尤其是抑制电压骤降,提供 优质电力; 三是有效抵御攻击,提高电网防灾能力; 四是为用户提供特定要求的“定制电力”,提高 服务水平。
配电自动化新技术 第十章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

快速复电技术以提高配电网自动化快速复电为目标,以 营配一体化平台为支撑,主要手段为馈线自动化、配电自动 化。要求故障快速报告、诊断、定位、隔离、修复、沟通。
其核心是具有检测和控制配电网系统的馈线 自动化技术。
10.3 自愈控制技术的实现方法
一、基于状态量比较的城市配电网自愈控制方法
• 配电网自愈能力是配电网自我预防、自我恢复的能力 ,来源于对重要参数的检测和有效控制策略。
自我预防是系统正常运行时,通过对电网进行 实时运行评价和持续优化完成的。 自我恢复是电网经受扰动或故障时,通过自动 进行故障检测、隔离、恢复实现的。
• 实际运行中,配电网自愈具有三种能力:
① 正常运行时,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优化控制, 改善电网运行性能,提高稳定裕度和抵御干扰的能 力。
第 10 章
智能配电网 自愈控制技术
10.1 自愈控制技术概述
一、配电网自愈技术基本概念
• 电网的自愈(Self Healing)是指在无需或少需 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利用先进监控手段对电 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连续的在线自我评估,并 采取预防性的控制手段,及时发现、快速诊 断、快速调整或消除故障隐患;在故障发生 时能及时隔离故障、自我恢复,实现快速复 电。
该方法通过需求侧管理控制器、变压器、传感器、孤岛控制 开关及非线性负荷开关等关键设备元件在配电网中的合理配置, 在对配电网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的过程中实现自愈。
图10-2 基于智能微网和 需求侧管理的
自愈控制流程
电网和重要设备检测 仿真并进行孤岛定义 状态估计/拓扑分析 孤岛异常或扰动预测
网络持续优化
间过长
紧急状态
过负荷、电压越 线、设备异常、 负荷变化等引起 的电压失稳驱使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分析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电力系统管理方法,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它通过实时监测电力系统中的各种参数和设备状态信息,并利用智能算法进行分析和决策,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和优化。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核心是智能算法的设计和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故障检测和定位。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电力系统中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电流、电压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系统中的故障,并准确定位故障的位置。
通过故障检测和定位,可以快速找到故障设备,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从而减小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其次是故障隔离和自动重连。
当发生电力系统的故障时,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可以根据故障的类型和位置,自动对系统进行隔离,并尽可能地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当故障设备被隔离后,系统可以自动搜索替代路线,并通过自动重连将负载供电恢复正常。
再次是负荷平衡和优化调度。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可以通过分析系统中各个节点的负荷情况,实现对系统进行负荷平衡和优化调度。
通过合理地分配负荷,可以避免系统的过载和过压现象,提高系统的供电质量和效率。
最后是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电力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提供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的功能。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和趋势,为系统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智能电网具备哪些主要特征

智能电网具备哪些主要特征(1)坚强。
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而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极端气候条件下或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确保电力信息安全的能力。
(2)自愈。
具有实时、在线和连续的安全评估和分析能力,强大的预警和预防控制能力,以及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的能力。
(3)兼容。
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合理接入,适应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接入,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并提供对用户的增值服务。
(4)经济。
支持电力市场运营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集成。
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
(6)优化。
优化资产的利用,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智能电网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应用1 智能电网的技术概况智能电网是为了实现能源替代和兼容利用,它需要在创建开放的系统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的基础上,整合系统中的数据,优化电网的运行和管理。
它主要是通过终端传感器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即时连接的网络互动,从而实现数据读取的实时(real-time)、高速(high- speed)、双向(two-way)的效果,整体性地提高电网的综合效率。
它可以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整合,遇到电力供应的高峰期之时,能够在不同区域间进行及时调度,平衡电力供应缺口,从而达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同时,智能电表也可以作为互联网路由器,推动电力部门以其终端用户为基础,进行通信、运行宽带业务或传播电视信号。
2009年6月27~28日,第一届智能电网研究论坛在天津大学召开。
论坛共安排了十四个学术报告,从智能电网的基本理念、技术组成、设备需求等多个角度对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天津大学余贻鑫院士的报告为“智能电网的原动力、技术组成和实施路线”。
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与评价指标

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与评价指标摘要:近年来,智能电网发展迅速,其具有可靠、优质、高效、兼容、互动等特点,是现代化电网发展的方向。
自愈功能作为确保可靠、高质量供电的关键功能,是智能电网技术研究的重点。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与评价指标。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评价指标进入21世纪以来,地球资源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减少是我国需面对的严峻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能源问题。
智能电网的提出为世界节能理念找到了具体方向,智能决策控制及高度的自愈能力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具有高质量、高效率和可靠性的突出特点,自愈功能作为一种关机功能,能确保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当前智能电网研究的重点。
一、智能电网自愈功能简介智能电网的自愈意味着电网的运行过程无需人为因素的直接干预,对其运行状态的诊断及评估是使用最先进的监控手段,能及时识别电网中的故障,并判断故障点位,能自动切除故障并恢复其他设备供电。
当故障发生时,智能电网系统将隔离该区域的故障,然后恢复正常供电功能,不会影响或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用户供电的影响。
整体而言,智能电网的自愈功能就像人体免疫功能一样,在某种程度上,它能抵抗及缓解各种外部或内部危害,从而确保智能电网的安全,保证其高效可靠的供电能力。
二、能配电网的自愈功能与相关技术智能配电网(SDG)是智能电网中配电网部分的内容,实现自愈的根本目的是确保供电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
1、配电网的供电质量。
供电质量是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质量。
根据现行相关国家标准,供电质量包括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
供电可靠性是指向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其指标是用户停电时间及次数的统计,直接反映了配电网向用户提供连续供电的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供电质量不合格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电能质量是指提供给用户受电端电能的品质,衡量电能质量水平的指标包括电压偏差、频率、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和三相不平衡,所有这些都有相应国家标准。
智能电网技术特点及技术论文

智能电网技术特点及技术论文一、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特点我国智能电网发展正处于发展的第二阶段,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包括智能电网的坚强性、自愈性、兼容性、互动性、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对信息的综合集成。
1.1智能电网的坚强性所谓智能电网的坚强性是从电网的安全性着眼的。
智能电网系统正常运行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要保证其安全性,安全性一直是电网维护人员着重关注的问题。
当信息受到人为破坏或受到其它攻击时,智能电网能够自动有效地修复,对于灾害的发生,智能电网能够有效预警,保证应急方案的顺利进行。
智能电网的坚强性还能满足电力用户的不间断用电需求。
1.2智能电网的自愈性对于电网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功能障碍,智能电网能够进行有效修复;对于电网的运行状态,能够得到实时监控与监测,且对于自我安全能够进行有效的评估。
障碍一旦发生,智能电网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我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并监测修复过程,保证电网的有效恢复。
1.3智能电网的兼容性智能电网的兼容性是指智能电网对于电厂与能源能够有效兼容,对于可再生资源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与用户设备之间能够进行很好的互动,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1.4智能电网的互动性智能电网的互动性是指智能电网能够与电力市场进行有效链接,从而能够源源不断地向客户提供电力,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
1.5优化资源配置对资源的优化具体包括对数据、运行以及配电的有效配置。
对资源进行优化能够提高资源的可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在不断整合与优化的过程中,形成自动化应用模式,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益。
1.6对信息的综合集成智能电网的运用将信息的利用率提高到新的层次,信息的收集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与支持,维护、控制、监视、市场营销以及配电管理等被紧紧联系在一起,业务信息得到全方面的管理。
二、智能电网的优势及发展前景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具有巨大的优势。
对于传统电网,不管是电源与电源之间的衔接,还是电能量的输入输出等,都缺乏流畅性;系统一旦受到大的扰动,便很难得到恢复;而且系统对于人工控制反应的应变能力减弱,反应速度极其缓慢;在为大众服务方面,服务比较单一;由于技术原因,整个系统处于真空状态,对信息接收不完全,且不能将信息有效输出,信息共享能力也比较弱,不能满足广大客户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电网具备“自愈”功能发布日期:2014-06-27核心提示:6月26日,鹤壁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功能通过国网公司专家组的测试,系统对故障能够实现秒级“自愈”,停电时间将从以往的2至3小时缩短至2分钟乃至几秒,对客户的影响减至最低,这标志着鹤壁城区配电网开启了全自动的“智能模式”。
6月26日,鹤壁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功能通过国网公司专家组的测试,系统对故障能够实现秒级“自愈”,停电时间将从以往的2至3小时缩短至2分钟乃至几秒,对客户的影响减至最低,这标志着鹤壁城区配电网开启了全自动的“智能模式”。
“电网就像人的身体一样,如有一处发生病患,不及时进行隔离并治疗,就会扩散蔓延造成全身的大病。
”鹤壁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专业副主任秦福祥生动形象的解释说。
电网的“自愈”系统指的是在电网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电网能够自动快速恢复供电,将故障排除于无形,让居民和用户几乎感觉不到停电,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全部由智能系统自动完成。
据了解,智能配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网智能化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国网公司配电自动化示范工程,鹤壁配电自动化工程范围涉及6座110千伏变电站,22条10千伏电缆线路,21条10千伏架空线路和3座开闭所。
建设了光纤为主、无线为辅的配电通信网。
此外,在建设期间,还整理完成各类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5项,强有力地推进了鹤壁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
今后,包括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自愈’实现鹤壁全市包括县域的全覆盖,鹤壁市百姓将会更多感受到智能电网带来的可靠、便捷、绿色生活。
杭州电网:智能电网再添“动力引擎”核心提示:近日,杭州市区首座110千伏智能变电站——110千伏教北变顺利启动投运。
这是杭州市区首座全面遵循智能变电站标准建设的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实现了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以及辅助系统智能化,这不仅为杭州电网110千伏变电站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提供了基本保障与借鉴经验,同时也掀开了杭州电网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建设与改造全面提速的序幕。
近日,杭州市区首座110千伏智能变电站——110千伏教北变顺利启动投运。
这是杭州市区首座全面遵循智能变电站标准建设的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实现了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以及辅助系统智能化,这不仅为杭州电网110千伏变电站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提供了基本保障与借鉴经验,同时也掀开了杭州电网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建设与改造全面提速的序幕。
服务智能电网确保可靠供电近年来,智能电网建设力度不断加强,不断提升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为能源的可靠供应以及地方的经济发展助力,智能变电站建设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环。
110千伏教北变的建造应运而生。
110千伏教北变电站位于杭州市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渊北路与纬三路交叉口,变电站的建成可以缓解开发区工业负荷增长、近电远送以及电源点紧张的矛盾。
杭州供电公司建设部坚持高标定位、积极筹划,采用先进的智能设备,不仅减少供电过程中的突发性事故,延长设备的运行寿命,也最终提高供电过程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发挥科技优势体现节能环保110千伏教北变以“占地少、造价省、可靠性高”为目标,采用平面紧凑布置方式将半地下布置方案优化为全户内方案,建筑面积优化核减25.3%,同时整合二次设备,二次屏位优化核减33.3%。
与传统变电站相比,该变电站用光缆取代长电缆,从根本上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缆材长度节省70%。
此外,首次在杭州市区110千伏变电站具备一键式顺控功能,将传统变电站需要耗费半小时的停电检修在三分钟内完成,效率提高10倍。
为保证变电站安全管理和运行维护,变电站内配置了智能辅助监控系统,包括视频智能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和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子系统,提升了全站安全、防火、防盗管理水平,提高了当地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为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电能支撑。
物联网技术为配电自动化插上新“翅膀”核心提示: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仍存在配电网网架薄弱、通信难于覆盖、配电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
可以预见配电网建设将迎来一个全新时期,缩短停电时间,迎接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电动汽车等发展的新趋势。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仍存在配电网网架薄弱、通信难于覆盖、配电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
可以预见配电网建设将迎来一个全新时期,缩短停电时间,迎接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电动汽车等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我国分批开展的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实施内容主要包括一次网架及设备改造,配电自动化主站、配电终端、配电通信网络、信息交互总线、配电自动化运维体系的建设,相应的经济技术指标得到了显著提升,实现了预期目标。
与以往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实践相比,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在技术路线、项目管理、工程实施、装备水平、运维管理等方面均有了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技术架构先进、建设管理规范、系统功能实用、信息交互标准、通信方式可靠、运维管理精益。
呈现出系统建设应用主体明确、主站功能完整,馈线自动化方式多样化、重点提高故障处理能力,实现信息交互与业务集成,配电终端配置合理、技术性能显著提高,多种通信手段并用、有效实现信息传输等特点。
在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社会效益、技术进步等方面均有较大提高。
不可否认的是,虽说经过近两三年配电自动化工作的大力推进和有效开展,绝大部分试点项目都取得了成功。
但是,通过对试点工程建设的分析和总结,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配电网架和设备改造要考虑配电自动化的实施需要、配电自动化覆盖范围小、高级应用软件条件仍不具备、配电自动化涉及专业环节多运维工作难度大、信息交互规范性不够多、系统集成应用较困难等等。
事实上,电网配电环节的智能化,重点在于提高电网的可观测性和可制性,更迅速的反映故障,更可靠的电力供应。
实现可视化的现场作业管理、智能的设备管理、电力设施防护防盗预警和智能化的线路及设备巡视,传感与量测是智能电网的基础。
在坚强智能电网配电环节,物联网技术可应用于配电网自动化、配电网线路及设备状态监测、预警与检修、配电网现场、作业管理、配电网智能巡检、应急通信、关口计量与负荷监控管理、分布式能源与充电站等设施监控等方面,以加强对配电网的集中监测,优化运行控制与管理,达到高可靠性、高质量供电,降低损耗的目的。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各类传感器、射频识别标签、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设备,采集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通过互联网实现互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举个例子,配电自动化所覆盖的站点,在市区范围内往往集中在人口、街道等密集区,管线情况复杂,同时配电自动化作为后续建设内容,在一些投运年份较长的配电终端站,存在电力管道堵塞、光缆敷设困难等情况。
对于一些重要区域的配电自动化端站,不便于进行大规模的光缆敷设等施工。
在这种情况下,将主要采用中压载波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信息的传输。
中压载波通信、租用无线公众网通信及无线宽带等技术在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存在着缺陷。
而物联网能较好地解决配电终端、配电主站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把配电网的所有设备及部件连上物联网,轻松地完成配网通信任务,同时能实现配网自动化“三遥”(遥信、遥测、遥控)信息,目前采用的GPRS、载波等通信技术由于带宽不足仅能实现“两遥”(遥信、遥测)信息。
而且物联网能较好地解决配电终端数量多、变动频繁等问题。
物联网为配电网插上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翅膀”,未来加强物联网关键性、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发,加大产品推广、应用示范和标准制定力度,将物联网技术广泛的应用到配电网建设中,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贡献力量。
用电清洁可靠改变看得见“当前,生态城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大于20%,利用率达到100%。
”每提到这组数字,天津滨海供电公司副总经理石锐都掩饰不住心中的自豪。
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自2011年投运以来,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天津电网的能源结构、供用电质量、客户体验等不断优化提升。
配网自动化故障隔离、自愈技术为生态城居民小区提供了高可靠供电方式。
石锐说,生态城区域客户年停电时间不超过6分钟,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电压质量、三相平衡度和谐波质量均达到100%,为城市电网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
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取得良好效果后,2013年,以生态城8平方公里起步区智能电网建设为基础,结合生态城分布式能源和地区规划建设需求,国网天津电力启动了生态城智能电网全面建设计划。
该计划包括“全面建设”5个子项、“运行数据积累完善”11个子项、“863配套项目”3个子项。
生态城智能电网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和信息通信建设成果显著。
天津滨海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冀慧强介绍,在发电侧,生态城实现了对9.7兆瓦光伏、4.5兆瓦风电,共计14.2兆瓦分布式电源的友好接入与全额消纳。
在电网侧,建成电缆双环网网架以及具备遥控、遥测和遥信“三遥”功能的配电自动化和生产抢修指挥平台,覆盖21条馈线和54座配电站。
在用户侧,起步区共约1万户家庭安装智能电表,实现用电信息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
建成涵盖1座充电站和115个充电桩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满足8辆电动公交车的充电需求,年充电量达到30万度。
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还与生态城管委会签署了“智能电网支撑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在数据信息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小区建设模式等方面有计划地开展合作共建和探索创新。
今年8月7日,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创新示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在天津召开。
“项目的总体目标就是将天津生态城建设成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电网示范基地、体验基地、创新基地。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科技信息部智能处处长于建成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