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疾病防治常规
儿保门诊常规

儿保门诊诊疗常规儿保门诊常规一、健康检查的次数0~6月,每月一次;6~12月,三月一次;12月~3岁,半年一次;3岁以上,一年一次。
二、儿保门诊的工作内容1.挂号预诊凡健康无传染病的小儿,可给挂号。
初诊时填写健康检查卡首页项目,根据出生年月,编排保健号填入登记本。
复诊时按保健号抽取记录卡。
门诊结束及时整理记录卡。
2.测量(1)体重:测量要求迅速轻放,记录到0.01kg,衣服要求脱到单衣单裤,测量过程注意小儿保暖和安全,与前次比较有疑问时重称一次进行复核。
(2)身长:脱去鞋袜,不戴帽,穿单衣裤。
3岁以内,仰卧于卧式身长板中线上,小儿头顶触及头板,测量者左手按住小儿双膝,使双下肢伸直,并紧贴板面,右手移动活板,使触及足底,读二侧刻度,读到0.1cm。
3岁以上站立于儿童身长立尺前,足跟并拢,脚尖稍分开,脚跟、臀部和两肩胛间几个点同时靠着立柱,头部保持正直位置,视线向前,移动身长尺上端小木板,放平于头顶,读数。
(3)坐高:量顶-臀长,3岁以内用卧式量板,小儿仰卧与测身长时相同,测者一手握小儿二足,使小儿二腿弯曲成直角(不用尿布),移动活板,使压紧臀部,操作时注意小儿背部,不能离开底板平面。
3岁以上小儿坐于坐高计凳上,坐时两大腿靠拢, 紧贴凳面与躯干成直角,膝关节屈曲成直角,头与肩部位置与量身长时要求相同,移下头板与头顶接触,读数。
(4)头围: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一侧齐眉弓上缘,将软尺紧贴皮肤,绕经枕骨结节最高点回至零点,读数。
精确到0.1cm,量时卷尺紧贴头皮。
(5)胸围:3岁以下小儿仰卧或立位,3岁以上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
用软皮尺经二肩胛骨下角至乳头下交界于胸骨中线第四肋骨水平上,读呼与吸之间的平均胸围,精确到0.1cm。
3.问诊了解喂养史(包括以往与目前),生活史、户外活动、睡眠情况等,上次检查到这次检查间患过什么病,以及治疗情况。
4.体格检查(1)一般外表(2)头颅:形态、骨缝、前囟、后囟, 头皮有无皮脂渗出,毛发有否枕秃, 颅骨有否软化、乒乓感等。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一、常见疾病1. 传染病:手足口病、痢疾、水痘、流感等2. 常见呼吸道疾病:感冒、哮喘等3. 肠道疾病:腹泻、呕吐等4. 皮肤感染:疖、湿疹等5. 其他:过敏性疾病、风疹、麻疹等二、预防与管理措施1. 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1.1 定期进行幼儿园环境卫生检查,保证卫生条件良好1.2 定期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的防疫意识 1.3 定期对幼儿园内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患病者及时隔离治疗1.4 学习急救知识,掌握传染病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做好传染病的处置工作2. 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与管理2.1 提倡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通风2.2 饮食保健,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增强免疫力2.3 室内环境保持通风、清洁,定期对卫生间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2.4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增强体质,锻炼呼吸系统3. 肠道疾病的预防与管理3.1 定期教育幼儿及家长正确的饮食卫生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3.2 加强儿童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勤洗手、勤洗澡3.3 鼓励孩子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纤维素摄入3.4 定期对幼儿园餐厅和食材进行检查,严格控制食品来源和食品加工卫生4. 皮肤感染的预防与管理4.1 教育幼儿掌握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皮肤清洁4.2 定期换洗床上用品和衣物,保持卫生4.3 幼儿园定期进行课堂宣传教育,提高幼儿家长的关注和预防意识4.4 严格控制幼儿园人员的人员流动,避免病从员工传染给孩子5. 其他常见疾病的预防与管理5.1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患病情况5.2 对幼儿园内部环境进行定期消毒,保证室内空气清新5.3 制定应急预案,做好急救准备三、预防与管理的制度1. 幼儿园卫生管理制度1.1 建立健全的卫生巡查制度,定期对幼儿园内部环境进行卫生检查 1.2 培养幼儿园工作人员良好的卫生习惯1.3 定期组织卫生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2. 健康教育制度2.1 制定幼儿园健康教育大纲,规范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2.2 定期组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幼儿和家长对疾病预防的认识2.3 建立常见疾病宣传栏,定期更新传染病防控知识3. 健康检查制度3.1 制定幼儿园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提供健康检查记录和体检报告 3.2 学习幼儿健康档案统计分析,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风险3.3 建立健康检查跟踪制度,做好患病儿童的隔离和治疗工作4. 急救预案制度4.1 确定幼儿园内部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准备情况4.2 培训急救人员,指定专人负责急救工作4.3 定期进行急救演练,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急救技能通过以上的预防与管理措施和制度,可以帮助幼儿园有效地预防和管理常见疾病,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小学生常见疾病预防

一、非典型肝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在中国广东省首先发现的一种新的传染病。
目前公认非典的病原体是一种变异的冠状病毒(又称SARS 病毒)。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的资料,最早的病例发病于2002 年11 月16 日。
目前已有30 多个国家报告发现了非典型肺炎病例。
报告病例数较多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加拿大、越南和美国等。
(一)传染源非典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病毒存在于病人、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中。
(二)传播途径非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是非典病毒通过空气飞沫、污水和间接接触传播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使人感染的传染病。
(三)症状与危害从接触到发病,非典的潜伏期平均为4~5 天。
表现为发病快,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在38℃~40℃之间波动,畏寒或者寒颤。
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全身乏力。
干咳,少痰或者偶有血丝痰。
胸部牵拉感或者胸痛、腹泻。
进而浮现胸闷,呼吸次数增多至气促、呼吸艰难,严重者发展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四)染病后采取的措施1.主动隔离:得非典,应在第一时间去医院。
疑似病人要进行医学观察。
2.及时治疗: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
3.重症要通气:人工通气对于重症非典病人具有关键作用。
(五)预防措施1.注意住处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最好的空气消毒方法;2.注意远离病原体,正确使用预防药物。
3.合理消毒:可用0.5%碘伏溶液、75%酒精、0.2%过氧乙酸溶液消毒;4.正确洗手:反复搓揉,时间不少于30 秒,重复两三遍。
5.正确使用口罩:在家中、睡觉、体育运动时,均没有必要带口罩。
6.讲究个人卫生,锻炼身体。
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个我们似乎熟悉.又实际目生的疾病,来去匆匆,神奇莫测。
正如难忘的历史所述,由于极强的传染性,流感一旦发生大流行,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横扫全球,最早记载流感流行的是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1580 年的流行使马德里几成空城。
幼儿园幼儿疾病护理知识

幼儿园幼儿疾病护理知识1. 常见幼儿疾病介绍幼儿园中,由于孩子们的免疫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更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幼儿疾病:1.1 感冒感冒是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主要症状包括流鼻涕、咳嗽、打喷嚏、喉咙痛等。
感冒通常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孩子之间很容易互相传染。
家长需要及时帮助孩子进行治疗,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防止感冒的传播和扩散。
1.2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脚患处出现红斑等。
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常在夏季流行。
家长要特别关注幼儿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以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
1.3 腹泻腹泻是幼儿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
引起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等。
腹泻的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水等。
对于幼儿来说,腹泻可能会导致脱水,家长需要确保幼儿充足的饮水,同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
2. 幼儿疾病的预防措施2.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幼儿疾病的基础。
家长应教育孩子培养良好的洗手习惯,经常清洁孩子的玩具和生活用品,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2.2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幼儿疾病的重要措施。
家长应按照预防接种计划,及时带孩子接种各种疫苗,增强孩子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2.3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对于预防幼儿疾病也非常重要。
家长应保证孩子的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同时,避免给孩子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减少胃肠道的负担。
3. 幼儿疾病护理措施3.1 疾病早期发现和隔离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应密切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幼儿有发热、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同时,确诊为传染病的孩子应尽快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孩子。
3.2 饮食调养和适当休息对于患有疾病的幼儿,家长要保证他们的饮食摄入,提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帮助他们恢复体力。
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小儿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一、细菌性痢疾-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进食不洁食物及饮料史。
2.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
3. 突发高热、惊厥、精神萎靡或昏迷等中毒性痢疾表现。
4. 与之鉴别的其它腹泻。
检查1. 全身检查:疑毒痢时应在15分钟内完成体格检查。
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培养及药敏试验。
3. 器械检查:必要时作乙状结肠镜检。
诊断1. 依据进食不洁食物史,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症状可作出临床诊断,确诊需依靠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2. 本病需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肠炎、病毒性腹泻、阿米巴痢疾等鉴别。
治疗原则1.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2. 抗菌药物治疗。
3. 中药治疗。
4. 中毒性菌痢治疗:包括抗休克扩容、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防治肺水肿等措施。
二、小儿败血症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高热及全身不适:如头痛、纳差、苍白、婴幼儿可惊厥、吐泻。
2. 皮肤粘膜伤口感染史、皮肤疔疖、脓肿史、胃肠道症状及尿路感染史。
检查1. 全身检查,重要的生命体征。
2. 专科检查:皮肤感染病灶、出血点、肝脾有无肿大。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培养加药敏试验,局部病灶分泌物的培养及涂片及其他有关检查。
诊断1. 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血象可初步做出诊断。
2. 确诊需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伤寒、毒痢及粟粒性肺结核相鉴别。
治疗原则1. 一般及对症治疗: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及维生素补充,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 抗菌药物治疗:最好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3. 中毒症状严重者需加用激素治疗。
4. 脓性病灶切开排脓。
5. 免疫疗法。
6. 严重者转上级医院三、小儿腹泻病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大便性状、次数及病程。
3. 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4. 有无中毒症状。
5. 有无明显病因及诱因。
检查1. 全身体检,注意生命体征及脱水情况。
幼儿园常见病的预防

幼儿园常见病的预防引言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是各种疾病传播的高风险区域。
为了保护幼儿的健康,预防常见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幼儿园常见病的预防措施。
一、保持个人卫生1.1 勤洗手:幼儿应养成时常洗手的习惯,特殊是在接触垃圾、动物、玩具等后,以及进食前。
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搓洗双手至少20秒,并彻底清洗干净。
1.2 妥善处理鼻涕和口水:教育幼儿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触摸鼻涕和口水。
鼻涕和口水应及时清理,避免传播病菌。
1.3 保持清洁的衣物和床具:幼儿园应定期更换和清洗幼儿的衣物和床具,避免细菌滋生。
同时,教育幼儿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饮水杯等。
二、加强营养与免疫2.1 均衡饮食:幼儿园应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合理搭配食物,增加免疫力,预防感染。
2.2 补充维生素:幼儿园可根据季节和幼儿的需求,适当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D,以增强免疫力。
2.3 接种疫苗:幼儿园应积极推动幼儿接种疫苗,包括预防流感、麻疹、水痘等常见传染病的疫苗。
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加强环境卫生3.1 定期消毒:幼儿园应定期对教室、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杀灭病菌,减少传播风险。
3.2 保持通风:幼儿园应保持室内通风,减少病菌滋生。
开窗通风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3.3 控制室内湿度:幼儿园应控制室内湿度,避免湿度过高导致霉菌滋生。
定期清理空调、除湿器等设备,保持干燥环境。
四、加强疾病监测与管理4.1 健康检查:幼儿园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温、身体状况等,及时发现患病儿童并采取相应措施。
4.2 及时隔离:对于浮现传染病症状的幼儿,应及时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幼儿。
同时,及时通知家长,建议就医。
4.3 健康教育:幼儿园应加强健康教育,教育幼儿正确的卫生习惯、疾病预防知识等,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结论:幼儿园常见病的预防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学生常见疾病的防病工作计划

2021-2022南市街道南溪小学学生常见疾病的防病工作计划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国务院于1990年6月颁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应当积极做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正工作。
”每年我校都认真安排学生参加卫生院组织开展的学生健康体检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综合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学生常见病,保障学生身体健康,达到防治目标,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校师生要充分认识到常见病综合防治的重要性.要把预防近视等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在教育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予学生指导帮助,让爱与学生的发展同行。
为此,学校成立“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学校校长,常务副组长为分管德体艺卫的副校长,成员为全体班主任。
二、制定工作原则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要有一种爱的责任意识,将之纳入教育工作内容,明确工作原则。
1.坚持爱的教育原则2.坚持预防为主原则3.坚持综合防控原则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5.坚持阳光体育原则三、建立健全学校健康卫生档案1.建立健全学校各班学生和全体教职工的健康卫生档案,定期健康体检,掌握教师的健康情况,掌握学生的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并进行健康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卫生保健措施。
2.定期做好学生健康监测工作,重点要做好学生的视力不良、沙眼、营养不良、贫血、肥胖、脊柱弯曲异常龋齿、肠道寄生虫等常见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3.做好学校常见病防治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统计监测覆盖率、患病率、防治人数、防治效果评价等指标。
4.大力倡导学校师生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
四、开展具体防治措施(一)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方案1、背景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
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

(
未戴过矫正眼睛的高度屈光不正的患儿,
弱
两眼视力相等或相近。
视 5. 先天性弱视
)
第
二
节
四、临床表现
1.视力减退
远视力在0.3(国际标准视力)以下,
常
矫正视力≤0.8者
评价不同地区学校卫生工作质量的主要
手段
健
为各级政府制定改善学生健康状况的政
康
策、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监
测
第 二、健康监测的实施
(一)监测对象:
一
应具有代表性,覆盖所在地区城乡各级学
节
校的学生。
为减少样本数量:
小学:一、三、五年级的学生
健
中学:初一、初三、高二年级的学生
康
大学:大一、大三年级的学生
见
中、低度近视的遗传度为50.5%
(
病
3.体质、营养和健康因素
视 力 低 下
)
第
二 (四)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措施
节
1. 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课外活动:1h; 充足睡眠;
常
眺望:5米外,3~4次/日
见
2. 重视读书写卫生 3. 开展体育锻炼,加强室外活动
病
4. 合理饮食,注意营养
(
视
5. 改善学习环境
监
测
第
第二节 学校常见病预防
二
国务院于1990年6月颁布了《学校卫生工
节 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应做好:
视力低下(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
常 见
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异常、神经衰弱
等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
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
病
儿童少年健康状况及常见病预防

10
0
5 7 9 11 13 15 17
年龄(岁)
图 儿童少年视力低下率随年龄变动趋势
(五)近视眼分类
a.按发生年龄:青少年近视、成年近视 b.按光学成因:屈光近视、轴性近视 ★屈光近视:眼轴长度正常,晶状体屈折力过强。 ★轴性近视:晶状体屈折力正常,但眼球前后轴过
长。
调节紧张性近视,或功能性近视:
因视近工作过度而形成的近视,属于屈折性 近视。 如果儿童习惯于过近距离读写工作而不加以 纠正,加之读写持续时间过长或因光照条件不 良等原因,使眼经常处在高度调节紧张状态, 以致晶状体凸度增大,屈折力过强.使远处物 体的影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因此看不清楚物体 的形象而形成近视。
在此时期内如果采取积极的视力保护措施,视 力有可能恢复正常。
★
① 大学生高于中学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 中学生高于小学生;
② 女生高于男生; ③ 城市高于农村; ④ 汉族高于少数民族; ⑤ 80年代高于50、60年代。
四、儿童少年视力、屈光发育
(一)视力发育 婴幼儿时期儿童视器官 的特点:
眼球较小,眼轴长度相 对较短,随年龄增长, 眼轴长度逐渐增加。
相应的屈光状态是远视 相应的调节力强,调节
卧阅读的学生其侧卧一方的眼易发生近视。
近视的发生与视近工作及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影响学生近视发生发展的环境因素有: 视近工作及其环境。
包括:视近时间、学习负担、采光照明 条件、看书习惯、户外活动时间、周围 环境中的视觉空间条件
(2)遗传因素 近视的遗传指数约为60% 种族因素 :黄种人 > 白种人 > 黑种人
七、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综合措施
★
(1)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限制近距离用眼 时间:
儿童细菌性肺炎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版

儿童细菌性肺炎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版
一、引言
细菌性肺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导致儿童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及时准确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儿童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二、病因与流行病学
1.病因:主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流行情况:发病率随年龄降低而升高,婴儿期发病率最高。
冬春季节高于其他季节。
三、临床表现
1.发热、咳嗽、喘息等呼吸系统症状。
2.体格检查可发现肺部啰音、bronchial breath sounds等。
3.重症患儿可出现发绀、呼吸窘迫等体征。
四、诊断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痰培养、胸部影像学检查等。
2.鉴别诊断:除外病毒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五、治疗
1.抗生素治疗:根据患儿年龄、重症程度、流行病学等选择合适的抗
生素。
2.支持治疗:控制发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等。
3.重症患儿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呼吸支持等。
六、预防
1.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2.接种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疫苗。
3.加强个人卫生,预防医院感染。
七、随访
治疗后需定期随访,评估疗效并及时发现并发症。
及时规范诊治对于控制儿童细菌性肺炎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应熟悉本指南内容,提高诊疗水平。
中学生常见病防治计划(精选5篇)

中学生常见病防治计划一:实验初中学生常见病防治实施计划视力低下、沙眼、肥胖与营养不良、龋患和贫血是中小学生常见的疾病,不仅直接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影响其成年后的体质和劳动能力。
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卫生部、教育部颁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国 XX 年预防保健战略》,对学生保健作出了明确要求。
卫生部制定的《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和《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对学生常见病的预防控制提出具体的策略和措施。
为系统地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降低发病率,确保防治效果。
依据国家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部门配合、社会参预、常抓不懈、注重实效的原则。
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需要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及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参预;切实控制和学生常见病发病率,全面提高学生整体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1、积极探索教育、卫生部门分工负责,联动合作机制,努力做好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2、积极开展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监测(贫血、龋患、营养不良和肥胖、沙眼、视力低下) ,掌握我校学生常见病的发病情况。
3、积极倡导、大力推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常见病发病率逐年下降,确保学生身体健康。
三、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将有关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利用课堂讲授、黑板报、幻灯、录相、广播、展览、编印宣传画册等多种形式开展防治学生常见病的健康教育活动。
教育和引导学生改变不良饮食与卫生习惯,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积极开展集体健康行为干预与个体指导治疗行动;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达到对常见病的定期监测,改善学校环境卫生和教学校卫生条件。
(一)贫血1、普及营养知识,强化平衡膳食的意识,引导学生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2、指导轻度贫血的学生调整膳食为主,服用维生素 c、铁剂等药物,建议中、重度贫血的学生去医院诊治。
幼儿园家长会常见病防治知识宣传 幼儿园家长会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家长会不仅是交流交流的评台,也是宣传教育的重要场所。
幼儿园家长会上,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尤为重要,因为这关乎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以下是幼儿园家长会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内容:一、常见疾病介绍1.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咽峡炎、皮疹等。
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不让孩子互相传染。
1.2水痘水痘是水痘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幼儿园和小学生裙体。
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和皮疹情况,及时就医。
1.3感冒感冒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孩子们的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
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穿衣,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二、预防方法2.1个人卫生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口腔卫生等。
2.2营养均衡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增强孩子的体质。
2.3免疫接种及时为孩子接种常规疫苗,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
三、疫情期间的注意事项3.1定期体温监测在学校和家庭都要对孩子的体温进行定期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就医。
3.2避免人裙聚集疫情期间要尽量避免孩子参加人裙聚集的活动,减少感染的风险。
3.3家长配合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疫情防控措施,如配合测温、做好家庭消毒等。
四、学校卫生管理4.1教室卫生学校要加强教室卫生管理,定期对教室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4.2空气流通保持教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病菌滋生。
4.3安全用餐学校要保证食品安全,加强餐具和餐厅的清洁消毒。
幼儿园家长会上对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要想让孩子在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成长,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加强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家长和孩子的预防意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常见传染病的发生。
希望家长们在家长会上能够认真听取相关宣传,积极参与互动,以此增进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关心和重视。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及规范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及标准儿童保健工作制度1、承当社区内0—6岁儿童保健工作,对婴幼儿实行系统保健管理,常住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
2、掌握社区内新生儿、婴幼儿的保健状况。
有方案的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防治,做好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及卫生保健指导。
3、定期对6岁以下儿童按照4、2、1的要求及时进行健康查体,对检查出的体弱儿实行专案管理、登记。
对体弱儿体检结果、病情、喂养、营养、生长发育评价、护理、治疗、矫治等情况作详细记录及定期复查,必要时可转往上级医疗机构治疗。
待患儿恢复正常后,及时结案转正常健康儿童管理。
4、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推广母乳喂养,喂养率达标。
5、搞好集体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定期对托幼机构进行保健及营养指导。
注意饮食卫生,抓好疾病防治,每年对幼师及在园儿童进行一次健康查体。
6、按时准确登记、统计、上报儿童保键根本数据和报表。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l、开展儿童生长发育及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宣传咨询,定期为儿童进行健康查体,建立体弱儿专项管理。
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2、对辖区内儿童进行系统管理,疾病防治和缺点矫治。
3、定期到基层保健网了解情识、指导工作。
4、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及反响。
5、开展母乳喂养、小儿腹泻病防治、小儿呼吸道感染防治、科学育儿等卫生宣教工作。
6.开展儿童方案免疫工作。
l、按照儿童心理开展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指导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良好性格,顽强的适应能力和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增进儿童的身心全面健康。
2认真听取家长对儿童心理咨询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相应答复耐心、仔细、认真。
准确。
3、严守秘密,不议论患儿有关心理障碍问题。
4、认真书写病历,作好资料登记统计。
5、对于疑难病例,请有关专家指导,进行追踪访视,定期进行心理卫生指导。
1、在对0-6岁儿童定期进行健康查体的根底上,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
对小儿佝偻病、营养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微量元素缺乏症等及时进行诊断和矫治工作。
儿童常见疾病防治

〔二〕临床表现
1、潜伏期: 大约3~14天不等,一般为4~8天。潜伏期愈 短,病情愈重,预后愈差,死亡率愈高。
2、痉挛前期的主要早期病症表现为口不能张大,乳头不易放 入小儿口内及病儿哭闹。
3、痉挛期典型病症表现为:〔1〕牙关紧闭,面部肌肉紧张 ,口角外牵,,苦笑面容;〔2〕上肢屈曲,下肢伸直, 有发作性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发作时神志清楚;〔3 〕可因喉肌和呼吸肌痉挛而导致窒息和青紫;〔4〕肌肉 痉挛可致体温增高,常合并肺炎、败血症等;〔5〕经及 时合理用药1~4周后,痉挛可渐渐缓解、间隔延长,可以 吸吮,2~3个月可痊愈。
〔1〕给予各种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酶、多酶片 以助消化。口服各种维生素,肌注维生素B2,每 次50 ~ 100 µg,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 程,可增进食欲。
〔2〕病情重者,可选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 等高营养静脉注射。
〔3〕明显低蛋白血症者可静脉输注白蛋白。
4、治疗并发症:对于肺炎、腹泻等并发症给予抗生 素治疗。
〔三〕诊断
主要根据有维生素D摄入缺乏的病史及临床表 现,结合血生化及X线改变做出正确诊断。应注意 早期患儿骨骼改变不明显,多汗、烦躁、夜惊等 神经系统病症又无特异性,需结合患儿年龄、季 节、病史做出综合判断。血清25- 〔OH〕D3〔 正常10~80µg/L 〕和 1,25-〔 OH〕2D3 〔正常0.03~0.06µg/L〕在本病初期就已明显 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X线应常规进展手 腕摄片。
包括:摄入缺乏,日光照射缺乏,食物中钙、磷含 量过低或比例不当,需要量增加以及胃肠道或肝 胆疾病疾病影响。
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及预防

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及预防在儿童学前阶段,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
学前儿童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病等。
其中,传染病在学前儿童中尤为常见,因为他们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免疫系统,容易受到病菌和病毒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学前儿童常见的疾病和传染病,以及预防措施。
常见疾病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常见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发热等。
儿童容易通过呼吸道感染传播病菌给其他儿童,因此在幼儿园和托儿所很容易发生集体感染的情况。
胃肠道感染胃肠道感染也是常见于学前儿童的疾病。
主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等。
这类感染通常通过食物或水源传播,因此在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食品卫生。
皮肤病学前儿童容易患上各种皮肤病,如湿疹、湿疹等。
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传染病感冒感冒是学前儿童最容易感染的传染病之一。
症状包括发热、流鼻涕、咳嗽等。
感冒通常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在季节交替时,要加强空气通风,避免儿童相互传染。
水痘水痘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皮肤上出现水疱。
水痘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因此在水痘疫情流行时,要避免学前儿童互相接触,以防传染。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部皮疹等。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因此要加强卫生措施,避免病毒传播。
预防措施注重个人卫生学前儿童的个人卫生非常重要,要养成勤洗手、勤换洗衣服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可以教育儿童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及时清洗身体,保持卫生。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学前儿童患病的情况,提早治疗,减少疾病对儿童的影响。
建议儿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检,检查身体是否健康。
加强免疫力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等方式加强学前儿童的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在儿童还没有完全发育免疫系统的情况下,接种疫苗可以预防许多传染病。
结语学前儿童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包括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病等。
冬季幼儿园常见疾病防治知识

冬季幼儿园常见疾病防治知识一、前言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幼儿园作为儿童集中的场所,更应注意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冬季幼儿园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帮助您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二、冬季幼儿园常见疾病1.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易在集体环境中传播。
2.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
主要症状为发热、口腔黏膜溃疡、手、足和臀部皮疹。
3. 肺炎肺炎是冬季幼儿易患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为咳嗽、气促、发热等。
婴幼儿免疫力较低,更容易患上肺炎。
三、防治措施1. 加强卫生管理(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2)加强幼儿园卫生消毒工作,对玩具、餐具、床铺等定期进行消毒。
(3)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2. 提高免疫力(1)确保幼儿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2)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增强体质。
(3)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提高幼儿免疫力。
3. 注意个人卫生(1)教育幼儿勤洗手,尤其是在吃饭前、大小便后。
(2)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3)幼儿生病时,及时就医,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四、家园合作为了确保幼儿的健康,家长和幼儿园需共同努力,加强家园合作。
(1)家长要关注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与老师沟通。
(2)家长应积极参加幼儿园举办的卫生保健知识讲座,提高防病意识。
(3)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发送幼儿健康状况,促进家园共育。
五、总结冬季是幼儿园疾病的高发季节,通过加强卫生管理、提高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和家园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冬季幼儿园常见疾病的发生。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制度条例

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制度条例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制度范文一一、健康教育努力开展健康教育卫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增进学生自我防疾病能力和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杜绝减少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的发生,具体做到每周落实20分钟健康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校里开展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如黑板报、宣传栏、广播讲座等对学生进行卫生常识及防病、治疗知识的教育,普及学生健康保健技能,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制定工作计划,定期检查各班级健康教育以及卫生情况,并列入评比文明班级条件之一。
二、抓好学生常见病做好六病防治工作,特别是学生近视眼工作,第一排课桌椅与黑板距离不少于两米。
保证教室照明设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坐姿和正确的阅读书写习惯,做到三个一:“一寸”“一尺”“一拳”,降低近视率,督促任课老师不拖堂,控制作业量,教育学生自觉保护视力,认真做好眼保健操,遵守用眼卫生习惯。
同时开展有效的营养知识的普及和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对学生常见病、肥胖与营养不良进行指导。
三、卫生制度1、环境卫生:实行三定(定人、定点、定措施)三无(无纸屑果壳、无痰迹、无积尘)四洁(课桌椅整洁、地面整洁、门窗玻璃整洁、黑板课后整洁)制定分地包干责任制,建立每周卫生日做到天天有小扫,每周四有大扫,每月全面彻底扫,经常与突击想结合的方法。
2、个人卫生:认真抓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树立以讲卫生为光荣,不讲卫生为耻辱的好风尚,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每周采取不定期个人卫生抽查。
3、饮水卫生:每年根据不同的季节,供应定量的开水,同时要求每一位学生带好茶杯,防止病从口入。
四:保健制度1、每天做好晨检登记,一旦发现有发热学生或传染病学生即向卫生老师报告。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把事态和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2、如有疫情发生,根据疫情的级别,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3、与体育室共同做好学生形态机能、素质的测试分析。
4、做好六病防治以及预防接种工作和登记统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常规一、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
二、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根据季节变化、疾病多发的年龄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利用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常见病的预防知识。
三、教育幼儿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要到公共场所去。
四、按儿保常规做好体弱儿管理,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矫治率达100%,管理措施有针对性并能落实,有个案记录,定期追访。
并向家长做好宣传体弱儿的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
五、开展口腔、视力的检查和保健工作,发现有异常要及时实施矫治。
六、夏季做好防暑防病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七、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及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应列为多发病防治的内容。
对这些幼儿作为重点管理,追踪随访。
八、我中心按照婴幼儿健康管理程序:分别在3月、6月、8月、12月、18月、24月、30月、36月龄时定期为婴幼儿进行健康体检,为4-6岁儿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九、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防治常规有: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或(营养不良是因缺乏热量和一、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1、小儿长期喂养不当:(1)人工喂养的婴儿,尤其长期稀释乳或乳量不足;(2)母乳不足又未增加其它母乳代用品;(3)6个月后没有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或添加辅助食品数量不足、品种单调、质量不高,特别是以谷类辅助食品为主的小儿;(4)长期挑食、偏食、厌食的小儿。
2、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小儿,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最常见。
此外,肠寄生虫病、慢性传染性疾病等。
3、先天性不足,消化能力低下的小儿,如早产儿、双胎儿、低出生体重儿。
此外,唇腭裂、幽门狭窄等。
二、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1、评价指标: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2、评价参考值:卫生部推荐的世界卫生组织(2006版)所公布的三项指标的参考值;3、评价标准:小儿的三项指标的测量值分别小于参考值的中位数减去二个标准差(中位数-2s)。
三、营养不良的分类1、低体重小儿的年龄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为: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年龄别体重的参考值中的同年(月)龄、同性别的体重对比,如低于评价标准就是低体重。
消瘦、2.小儿的年龄别身高正常,但身高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为:先将测量出的小儿身高值与年龄别身高的参考值中的同年(月)龄、同性别的身高值对比,如等于或高于评价标准,则再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身高别体重参考值中同性别、同身高的体重值对照分析,如低于该评价标准,就是消瘦。
消瘦主要反映小儿目前或近期营养不良,表现为面黄饥瘦,重者皮包骨头,但个子不矮。
3、发育迟缓又称生长迟缓,小儿的年龄别身高低于评价标准,而身高别体重正常。
评价方法为:先将测量出的小儿身高值与年龄别身高的参考值中的同年(月)龄、同性别的身高值对比,如低于评价标准,则再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身高别体重参考值中的同性别、同身高的体重值对比分析,若为正常,就是发育迟缓。
发育迟缓主要反映过去(长期)营养较差,目前尚可。
这类小儿从外表看上去匀称、皮下脂肪不少,只是长期的矮小。
4、严重慢性营养不良小儿的体重和身高均低于身高别体重和年龄别身高的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同消瘦和发育迟缓的评价方法。
患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的小儿实际上存在消瘦和发育迟缓,表明过去和目前均有营养不良,患儿看起来又瘦又小,严重者精神不振、反应低下,智力障碍等。
可将四种营养不良的评价标准和分类方法归纳于下表中。
营养不良评价表评价标准营养不良分类低体重-2s 按年龄的体重评价标准<均值) 急性、近期营养不良 (-2s 按身高的体重评价标准<均值消瘦)过去、慢性营养不良(发育迟缓-2s按年龄的身高评价标准<均值按身高/体重和年龄/身高评价标准<均严重慢性营养不良(过去、目前营养均值-2s )差四、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最早出现的表现是体重不增,随后体重减轻;1 、消瘦、肌肉松弛、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皮肤毛发干枯失去弹性;2患病较久、病情较重者身高增长迟缓,并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3 反应迟钝、智力落后等;营养不良的患儿易患各种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
4、营养不良的治疗五、查找原因;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2、进行喂养指导;3、1()强调母乳喂养;)根据小儿年龄特点,指导合理补充营养,调整饮食,及时添加(2 辅助食品; 3)增加饮食次数或增加热量的摄入。
(药物及其它治疗4、)助消化药(1 ,B6,维生素C;1(2)多种维生素:维生素B,B2 次口服。
321.5mg/kg0.63()锌:锌元素,每日~,分~)中医中药:①推拿、捏脊;②开胃健脾的中药。
4(.5、定期随访(1)每月复查一次,测量体重、身高并进行评价。
(2)应做血红蛋白检查,异常者,按贫血常规管理;做智力检查和微量元素检查,异常者应做出相应的处理。
六、治愈标准1、按年龄的体重应达到均值减一个标准差以上,且症状、体征消失,并维持2个月。
2、如经指导、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但体重仍未达到均值减一个标准差以上者,可采用按身高的体重评价,如按身高的体重已达到均值减一个标准差以上。
.儿童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是机体能量的摄入超过消耗,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组织,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重超常。
同时,肥胖也是多种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始发因素,其发病呈现低龄趋势。
一、高危因素1、遗传因素:肥胖呈家族聚集性,肥胖父母所生子女肥胖发生率达70%~80%;双亲之一肥胖,其子女40%~50%肥胖;双亲均不肥胖,其子女只有10%~14%肥胖。
2、生活环境:(1)饮食因素:暴饮暴食,逼迫式劝饮/食,重肉轻蔬。
进食频率快;高脂快餐,软饮料,甜食/冷饮,巧克力等;(2)体力活动:静坐为主、体育运动少、运动量少。
家庭环境:家长营养知识的缺乏,不良的生活习惯;(3)喂养方式:母乳喂养可降低肥胖发生率。
3、社会环境:教育程度、经济地位、城市化、心理因素。
4、出生体重:出生低体重、高体重二、超重与肥胖诊断1、体格发育指标判断(1)体重/身高评价:国内采用同性别体重/身高对肥胖进行诊断和分度。
>15%为超重,>20%为轻度肥胖,>3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
(2)体质指数/年龄(BMI/age)评价:常用于2岁以上儿童和青少ththth为肥胖。
P95为超重,>~P95P85年筛查肥胖,2、病史资料:包括家族史、生活习惯、行为及膳食评价与分析。
3、体格检查:常规体查、测定血压4、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肝脏B超等。
三、鉴别诊断主要与遗传和神经内分泌疾病的继发性肥胖鉴别。
四、防治措施1、常规筛查:缺乏有效预防措施,常规筛查很重要。
下列情况进行遗thth,,无论≥≥P85P95,有肥胖复杂症;BMI/age传或内分泌检查:BMI/age有或无肥胖复杂症。
2、控制儿童体重,儿童期不使用“减肥”或“减重”的观念,只使用“控制增重”作为指导思想。
体重控制目标:有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为促进生长发育( 特别是线性发育 ),增重速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
3、运动疗法,增加能量消耗,提高有氧能力,增强体质健康。
4、行为矫治:建立减肥日记、定期测量体重5、药物治疗:一般儿童不采用。
肥胖的诊断儿童体重测量在2岁之前,其标准体重的计算与一般的计算方式不同。
1.1~6个月:标准体重(克)=出生体重(克)+月龄×6007~12个月:标准体重(克)=出生体重(克)+6×600+(月龄-6)×5002.1~2岁:标准体重(千克)=年龄(岁)×2+8-105身高(厘米)=.计算标准体重的一般公式:标准体重(千克)3.儿童肥胖诊断方法及标准:诊断方法:测量儿童身高、体重,根据世界卫生儿童肥胖度的计算方组织的身高标准体重值按性别进行儿童肥胖的诊断和分度。
)×100%/标准体重(Kg)=实测体重(Kg)―标准体重(Kg)法:肥胖度(100% 诊断标准: 19%;超重:肥胖度10%~;29%轻度肥胖:肥胖度20%~;30%~49%中度肥胖:肥胖度及以上。
重度肥胖:肥胖度50%14.7公斤和14.5公斤,介于13.4例如,身高92.0厘米的女孩体重如果为.公斤之间,体重为正常。
具体可参见儿童肥胖诊断标准表儿童肥胖诊断标准表女孩男孩身高P50(k身高110% 120% 130% 150% P50(kg) 110% 120% 130% 150%(cm) (cm) g)14.2 15.5 16.8 90.0 19.4 12.9 90.0 13.3 14.6 16.0 17.3 20.020.3 16.2 91.0 17.6 13.2 91.0 14.9 19.8 15.8 14.5 17.2 13.520.6 92.0 13.4 16.4 92.0 17.8 20.1 14.7 16.1 17.4 13.7 15.121.3 14.2 15.6 18.5 17.0 20.9 16.7 94.0 13.9 94.0 15.3 18.121.8 16.0 17.4 14.5 15.5 16.9 95.0 14.1 95.0 18.3 21.2 18.922.1 17.6 19.1 96.0 14.3 96.0 15.7 17.2 18.6 21.5 14.7 16.2 22.5 16.5 97.0 14.6 97.0 18.0 19.5 15.0 19.0 16.1 17.5 21.922.8 18.2 16.7 17.9 16.4 19.4 22.4 15.2 14.9 98.0 98.0 19.823.3 16.6 18.1 19.6 22.7 99.0 99.0 15.1 15.5 17.1 18.6 20.223.6 20.4 17.3 100.0 100.0 15.4 23.1 18.5 16.9 20.0 15.7 18.824.020.819.217.616.023.420.318.717.2101.015.6101.0102.0 15.9 17.5 19.1 20.7 23.9 102.0 16.3 17.9 19.6 21.2 24.524.9 24.3 103.0 16.6 18.3 19.9 21.6 21.1 19.4 17.8 103.0 16.225.4 24.8 104.0 16.9 18.6 22.0 20.3 21.5 18.2 104.0 16.5 19.825.7 105.0 17.1 18.8 20.5 22.2 25.1 20.0 16.7 105.0 18.4 21.726.1 106.0 17.4 22.6 19.1 20.9 20.4 17.0 106.0 18.7 22.1 25.526.6 107.0 17.7 23.0 19.5 21.2 20.8 107.0 17.3 19.0 22.5 26.027.0 108.0 18.0 21.6 19.8 23.4 108.0 17.6 19.4 21.1 22.9 26.427.5 18.3 20.1 23.8 22.0 109.0 17.9 19.7 21.5 23.3 26.9 109.028.1 18.7 22.4 20.6 110.0 18.2 20.0 21.8 23.7 27.3 24.3 110.028.5 19.0 22.8 111.0 18.6 20.5 20.9 22.3 24.2 27.9 111.0 24.729.0 19.3 112.0 18.9 20.8 23.2 22.7 24.6 21.2 28.4 112.0 25.129.4 19.2 21.1 21.6 23.0 25.0 25.5 28.8 113.0 23.5 113.0 19.630.0 23.4 25.4 22.0 29.3 24.0 114.0 26.0 20.0 114.0 19.5 21.530.5 25.9 29.9 22.3 115.0 26.4 20.3 19.9 115.0 21.9 23.9 24.431.1 30.5 22.8 116.0 26.9 20.7 24.8 116.0 20.3 22.3 24.4 26.431.7 117.0 25.3 21.1 27.4 117.0 20.6 22.7 24.7 26.8 30.9 23.232.1 21.4 27.8 118.0 23.5 21.0 23.1 25.2 27.3 25.7 31.5 118.032.7 24.0 21.4 23.5 25.7 27.8 26.2 32.1 119.0 28.3 21.8 119.033.3 21.8 24.0 24.4 26.2 28.3 26.6 32.7 120.0 28.9 120.0 22.233.9 33.3 121.0 29.4 22.6 27.1 24.9 24.4 121.0 22.2 26.6 28.934.5 122.0 23.0 27.6 25.3 27.2 122.0 22.7 25.0 29.5 34.1 29.935.1 25.7 30.4 28.1 123.0 23.1 25.4 27.7 30.0 34.7 123.0 23.435.9 26.3 124.0 23.6 31.1 26.0 28.3 30.7 35.4 124.0 23.9 28.736.5 26.5 28.9 31.3 36.2 31.6 125.0 24.3 26.7 24.1 125.0 29.237.8 32.8 25.2 37.7 30.1 127.0 25.1 27.6 32.6 127.0 27.7 30.238.6 28.3 33.4 128.0 25.7 28.3 30.8 38.6 128.0 25.7 30.8 33.439.334.131.428.826.2129.039.334.131.428.826.2129.0 130.0 26.8 29.532.2 34.8 40.2 130.0 26.8 29.532.2 34.8 40.2维生素D缺乏一、基本概念和定义维生素D缺乏的流行病学:维生素D是一组类固醇衍生物,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主要为维生素D3(胆骨化醇)和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