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导学案(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庄子》二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庄子》二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庄子》二则》导学案一、导入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庄子被誉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深邃而丰富。

本次导学案将盘绕《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庄子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内容和寓意。

2. 探讨庄子思想中关于自然、生命、人生等方面的观点。

3. 提高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庄子》中的两则故事背后的哲学思想。

难点:运用庄子的思想观点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第一则:庄子梦胡蝶教师向学生讲述庄子梦胡蝶的故事: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胡蝶,飘动在花丛中,健忘了自己是庄子。

当庄子醒来后,他开始怀疑自己究竟是庄子还是胡蝶,他提出了“梦中胡蝶,蝶梦庄子”的疑问。

2. 第二则:庄子逍遥游教师向学生讲述庄子逍遥游的故事:庄子和他的友人到达一座高山,俯瞰四周的风景,感叹自然的壮美和无穷。

庄子说:“天地之大,人生之短,岂不逍遥自在?”他提出了“逍遥游”的哲学观点。

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庄子梦胡蝶和庄子逍遥游中的哲学思想,探讨庄子对于自我、自然、人生等问题的看法。

鼓励学生就庄子的思想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4. 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庄子梦胡蝶的故事中,庄子想要表达什么哲学观点?- 庄子逍遥游的故事中,庄子对自然和人生有怎样的理解?- 庄子的思想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启迪?五、教室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学生对于庄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然、逍遥、虚无等观念,给我们提供了奇特的思考角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世界。

六、作业安置请学生撰写一篇文章,探讨庄子的思想对于当代人生的启迪,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阐述。

七、拓展延伸可以邀请学生阅读更多庄子的故事和哲学著作,探索庄子思想的更多维度和深度。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庄子的思想与其他哲学流派的联系和差别,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辨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庄子》二则》导学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庄子的思想世界。

《庄子》二则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庄子》二则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伦理学和道德哲学方面。

《庄子》是庄子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为了更好地教授《庄子》,我们可以选择两则具体的案例来进行导学。

下面将介绍这两则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和意义。

案例一:取悦于人,得不到自己的快乐庄子《齐物论》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生命有限,我所能认识的却无限。

”可以理解为,人的认知能力是一种无限的追求,而这追求的终点是原则性的道德(也被称为道)。

当我们追求道时,我们需要保持明智的态度,也就是要保持足够的内在力量和对自己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与外在的人、事、物互动。

如果完全满足于外在的称赞和赞扬,我们很可能会失去自己的独立性和内在力量。

庄子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不要在他人的评价上寻求自己的价值和快乐。

如果我们经常沉迷于迎合和取悦他人,我们就会失去掌握自己生命的意义。

案例二:立足于本我,摆脱孪生难题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想法,他以一个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人出现了关于自己是否是一只蝴蝶的疑问,并表达了他对“本我”的态度。

他提出了一个幸福的命题:如果我们能够真实地看待自身,摆脱追求外在的寻求,我们就能摆脱孪生难题,让自己获得真正的内在欢乐和平静。

庄子在逍遥游这篇文章中表达了他自己的立场,希望人们保持本我,不受外在干扰。

这使我们可以专注于内在的生命体验,而不是去描述世界,从而更好地发现自己。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重视本我,同时发展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并在处理外在干扰时采取必要的行动。

如果我们能够顺应自己的内心,发现我们真正的需要和愿望,我们就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生命的真正意义。

综上所述,庄子是一位有着独特思想体系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哲学发展的里程碑。

《《庄子》二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庄子》二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庄子》二则》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分别是“胡蝶梦”和“逍遥游”。

2. 掌握庄子思想中的主要观点,如“虚无主义”、“自由自在”等。

3. 能够运用庄子的思想去解读生活中的问题,提升思维深度和广度。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庄子》中的两则故事。

2. 理解庄子的主要思想。

3. 运用庄子思想解读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虚无主义对人生观的影响。

2. 理解自由自在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启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实的现实?我们的梦境和现实之间有什么干系?”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2. 进修《庄子》中的两则故事:(1)胡蝶梦:介绍故事背景,讲述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胡蝶,飞行自如,自由自在。

庄子醒来后,开始怀疑自己是庄子还是一只胡蝶,他思考现实和梦境之间的真实性和虚幻性。

通过这个故事,庄子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怀疑和对虚无主义的思考。

(2)逍遥游:讲述庄子与他的朋友游走在山林之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庄子通过逍遥游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倾慕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规范和约束的不满。

3. 探讨庄子思想:(1)虚无主义:引导学生思考虚无主义对人生观的影响,讨论庄子对现实世界的怀疑和对虚幻世界的探求。

通过胡蝶梦的故事,学生可以理解庄子对现实世界的怀疑和对自我认知的追求。

(2)自由自在:讨论庄子对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倾慕和追求,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自在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启迪,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

4. 拓展应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庄子思想去解读生活中的问题,如工作压力、人际干系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庄子》中的两则故事,掌握庄子思想中的主要观点,并能够运用庄子的思想去解读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学生也应该能够启发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提升思维深度和广度。

《庄子》二则精品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庄子》二则精品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庄子》二则精品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走近作者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文章主旨《北冥有鱼》通过鲲鹏变化和鹏飞南冥两个故事,说明鲲鹏虽然体形巨大,表面看起来自由自在,但仍需借助风的力量才能腾空而游,它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以此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阐述自己无所依凭的人生观。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辩论的巧妙,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chuán)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háo) D. •鱼出游从容(tiáo)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B.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D.请循其本(循环)3.下列“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鹏之徙于南冥也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安知鱼之乐 D.子之不知鱼之乐4.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只标一处)(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鱼之乐?(3)其翼若垂天之云。

5.填空。

(1)庄子,名______,宋国蒙人,________时期哲学家,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北冥有鱼》中综合运用夸张和比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体感知6.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句话。

九年级庄 子二则导学案

九年级庄 子二则导学案

九年级庄子二则导学案《九年级庄子二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作品的基本情况,积累文言词汇。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理解文章的寓意,体会庄子的思想。

4、学习庄子善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理解文章的寓意,把握庄子的思想观点。

2、难点(1)体会庄子文章想象奇特、善用寓言的艺术特点。

(2)理解庄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三、知识链接1、庄子简介庄子(约前 369 -前 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2、《庄子》简介《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 篇,包括内篇7 篇、外篇 15 篇、杂篇 11 篇。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子的弟子及后学所作。

《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北冥()鲲鹏()抟扶摇()徙于南冥()濠梁()鲦鱼()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怒而飞(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3)志怪者也(4)水击三千里(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6)去以六月息者也(7)野马也,尘埃也(8)其正色邪(9)安知鱼之乐(10)固不知子矣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2)其翼若垂天之云。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4、朗读课文,尝试翻译下列句子。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五、课堂探究(一)《北冥有鱼》1、文章开头描述了鲲和鹏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鹏“徙于南冥”需要具备哪些条件?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一句有什么含义?4、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辩论?2、庄子认为“鱼之乐”的依据是什么?惠子反驳庄子的理由是什么?3、这场辩论中,你认为庄子和惠子谁是胜者?为什么?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和惠子的思想和性格有什么不同?六、拓展延伸1、你还知道哪些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请简要讲述。

2023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2023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2023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1课庄子
二则导学案
目标
本次导学案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庄子的两个寓言故事,并能够从中体会出数学的相关原理和思维方法。

导入
可以通过提问来导入本课的内容,例如:
- 你们听说过庄子吗?他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中的一位,他的故事非常有趣,大家会喜欢的。

- 你们知道庄子的故事和数学有什么关系吗?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庄子二则故事,其实涉及到一些数学原理和思维方法。

导学
首先,和学生们一起阅读第一个庄子的寓言故事,并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 故事中的“蝴蝶梦”,你们认为庄子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什么意思?
-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到抽象的概念和问题,你们觉得
这个故事和数学的抽象有什么关系?
接着,引导学生们讨论第一个故事中的数学思维方法:
- 主人公在梦中拿不准是否成为一只蝴蝶,这和我们在数学中
的判断有些类似,有时候我们也无法确定答案是否正确,需要用一
些方法来验证或判断。

你们能想到一些相关的数学方法吗?
然后,和学生们一起阅读第二个庄子的寓言故事,并让他们思
考以下问题:
- 故事中的“蹲而华为鸟”,你们觉得庄子想表达什么意思?
- 和第一个故事相比,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和数学有何关联?
最后,引导学生们讨论第二个故事中的数学思维方法:
- 在第二个故事中,庄子通过想象和比喻的方式,突破了传统
思维模式。

在数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你们能想到一些例子吗?
总结
通过本次导学案,我们学习了庄子的两个寓言故事,并从中体会到了数学的相关原理和思维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思考和运用这些方法,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202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202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202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庄子
二则导学案
一、导入
- 通过展示庄子的名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引发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学生思考:庄子是谁?他是什么样的人?他对世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看法?
二、研究目标
- 了解庄子及其思想的基本背景和特点。

- 掌握庄子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和“自由自在”等核心观点。

- 分析庄子思想对个人生活和社会治理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
1. 庄子的生平及背景简介
2. 庄子思想的核心观点
- 天人合一
- 自由自在
四、研究活动
1. 阅读课本PXX页的庄子简介,了解他的生平及背景。

2. 分组讨论,探究庄子思想中的核心观点,并选取一种方式进
行展示(例如演讲、小组讨论、海报制作等)。

3. 小组展示,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五、课堂小结
通过研究和讨论,我们了解了庄子的生平背景和思想,掌握了
他的核心观点,包括天人合一和自由自在。

庄子的思想对个人的生
活和社会治理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庄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提高自己对世界和生活的认识。

六、作业
1. 思考并写下你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感悟(字数不少于200字)。

2. 准备好小组展示的内容,根据课堂讨论的结果,确定展示形式和内容。

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学生版)

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学生版)

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2.梳理文章内容,感知大鹏形象,体会庄子与惠子的人物特点。

3.品味和欣赏《庄子》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艺术。

【重点难点】1.感知大鹏形象,体会庄子与惠子的人物特点。

2.欣赏《庄子》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艺术。

【学习过程】知识积累1.庄子其人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字。

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为漆园吏。

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

主张“无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对待生活,他主张: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净无为”。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为了摆脱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道遥”之境。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齐物论》等。

2.《庄子》其书《庄子》,又称《》,道家经典之一,是由庄子及其后学著作,今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

其文想象奇幻丰富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文学、哲学价值。

《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3.《逍遥游》其文《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

“逍遥”就是悠闲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

现实处境使他无力一展抱负,改变现状,他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间翱翔,在绝对的自由环境里寻求解脱。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26《庄子》二则导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26《庄子》二则导学案

《庄子》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作品。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体会课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

一、课前预习:1、庄子及《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 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 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 篇和杂篇11 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解释下列词语:时:德:已:方:恃:犹:应:响:影:疾视:无变:德:异:应:反走:3、翻译句子:(1)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2)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二、背记知识随堂笔记1、《浑沌之死》选自《》。

古人把的状态也称作浑沌。

文中用“倏”“忽”作为神的名字,意在讽刺。

2、《呆若木鸡》选自《》,现已成为成语,意思是。

三、阅读课文,自行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整体感悟。

《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 句):第二层(第2、3 句):第三层(第4 句):《呆若木鸡》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 句):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第2~5 句):故事的进一步发展第三部分(第6 句):故事的高潮和结局2、“倏”和“忽”为报“浑沌之德”而给他凿七窍,结果好心坏事,浑沌也因此丢了性命。

《《庄子》二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庄子》二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庄子》二则》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庄子》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

2. 理解《庄子》中的哲学观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3. 分析《庄子》中的寓言故事,探讨其中蕴含的哲理。

导学内容:1. 《庄子》简介2. 《庄子》中的两则寓言故事导学步骤:一、导入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你知道《庄子》是哪位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著作吗?2. 你对《庄子》的内容和思想有何了解?3. 你认为《庄子》对人生有何启迪和思考?二、进修《庄子》简介1. 请学生阅读《庄子》的简介,了解《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著作,是中国古代哲学文献中的重要篇章之一。

2. 请学生了解《庄子》主要包括庄子的思想和哲学观念,以及他对人生、自然和道德的思考。

3. 请学生思考《庄子》中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以及这些思想对我们的生活和思考有何启迪。

三、进修《庄子》中的两则寓言故事1. 请学生阅读《庄子》中的两则寓言故事:《逍遥游》和《庖丁解牛》,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寓意。

2. 请学生分析《逍遥游》中庄子与胡蝶的对话,探讨自由和人生的真谛。

3. 请学生分析《庖丁解牛》中庖丁解牛的技艺和态度,思考其中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和体会。

四、总结与讨论1. 请学生总结《庄子》中的主要思想和哲理,思考这些思想对我们的生活和思考有何启迪。

2. 请学生讨论《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对我们的思考和人生观有何影响,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3. 请学生展示他们对《庄子》的理解和思考,互相交流和讨论。

五、作业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庄子》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对《庄子》的理解和思考。

导学案评判: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庄子》的内容和思想,探讨其中蕴含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提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分析《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真谛,启发他们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逍遥。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庄子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在《逍遥游》和《秋水》中的体现。我发现,虽然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有一定难度,但对于庄子所提出的自由、无为等概念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以此为切入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庄子哲学思想时遇到了困难,尤其是如何将这些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此,我采用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试图让学生明白庄子的哲学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我希望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能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运用庄子的思想去调整心态,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逍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庄子逍遥游的基本概念。逍遥游是庄子提出的对绝对自由和无为境界的追求。它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体现了古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逍遥游》中大鹏鸟的例子。这个案例展示了逍遥游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由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文言文的断句和词义理解,特别是庄子独特的表达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阅读障碍。

2023部编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2023部编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2023部编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概述本次导学案是针对2023部编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导引。

本课主要介绍了庄子的两个寓言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他对人生的看法。

教学目标1. 了解庄子的基本背景和他的哲学思想。

2. 掌握庄子所讲述的两个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含义。

3. 分析庄子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并思考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研究重点1. 掌握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他对人生的看法。

2. 理解庄子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研究内容庄子的基本背景与哲学思想回顾-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 庄子的思想主要强调自然、自由、无为而治等观念。

- 庄子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哲学学派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二则》寓言故事1. 寓言故事一:守株待兔- 内容:故事讲述了一个农民守株待兔,最终因过度依赖机遇而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 含义:告诫人们不能过于依赖机遇和运气,而应更加努力和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2. 寓言故事二:蝴蝶梦- 内容:故事讲述了庄子与一只蝴蝶对话,探讨了梦境与现实的关系。

- 含义:引导人们思考梦境和现实之间的差异,以及对人生追求的真实意义。

研究延伸- 阅读庄子的其他寓言故事,深入了解其哲学思想。

- 思考庄子的思想和寓言故事与自己的生活和成长的关系。

总结通过学习庄子的《庄子二则》寓言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他对人生的看法。

寓言故事中的道理也可以引导我们思考和认识自己的生活,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

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共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0 《庄子》故事两则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惠子相.梁( )/其名为鹓.雏.( )( ) /非醴.泉不饮( )/鯈.鱼( )鸱.得腐鼠( )濠.梁之上( )2.《<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课内达标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惠子相.梁(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于是..鸱得腐鼠( )(4)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5)是.鱼之乐也( )(6)安.知鱼之乐( )(7)子固.非鱼也( )(8)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

(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夫鹓雏发于.南海(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4)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5)万钟于.我何加焉( )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仰而.视之。

|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B.是鱼之.乐也。

| 我知之.濠上也。

C.于.是鸱得腐鼠。

| 今有人于.此。

D.其.名为鹓雏。

| 曾益其.所不能。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庄子来,欲代子相。

(2)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腐鼠,讽刺了惠子的目光短浅。

B.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是借讲故事来讽刺了惠子,收到既尖锐痛快而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C.庄子向惠子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即无心于功名利禄,更不屑于争夺他的相位。

D.从文章中可看出惠子是个醉心于功名利禄且心胸狭窄的人。

8.填空。

(1)《惠子相梁》一文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雏”比喻,“鸱”比喻,“腐鼠”比喻。

庄子对待功名利禄的态度是。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

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

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一、学习目标○了解庄子及其思想主张。

重点○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难点二、课文预习资料速查【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二】背景资料《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是该篇的开头部分,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因其超脱世俗的生活情趣,很难找到知己。

惠子就是庄子一个难得的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差距,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生平唯一的挚友。

【三】常考文言知识速查(一)重点字北冥.(míng) 鲲.(kūn)抟.(tuán) 濠.(háo)梁鲦.(tiáo)鱼循.(xún)(二)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2.其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其名为鹏(代词,它的)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3.而怒而飞(连词,表修饰)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5.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四)古今异义1.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形容气势很盛。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3.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气息,这里指风;今义:消息;休息;利息。

)4.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

)5.请循.其本(古义:追溯;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导学案(2019最新编辑)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导学案(2019最新编辑)

21.《庄子》二则课题《庄子》二则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2 课时课时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响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详尽解析的交流展现及当堂检测。

可合适分配调治。

知识与技术认识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

教1.学过程与方法 2.领会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目理。

标感情、态度与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价值观读准字音通假课字前预习古今异义鲲(kūn)徙(xǐ)抟(tuán)...南冥( mínɡ)濠梁( háo)鲦鱼( ti áo)...北冥有鱼(同“溟”,海).其正色邪(同“耶”语气词,呢、吗).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例句:南冥者,天池也今义:顶峰湖泊名)安(古义:怎么例句:安知鱼之乐今义:安全)子(古义:对人的尊称例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今义:孩子,儿子)一词多义判断句:是鱼之乐也(“子固非鱼也(“ 也”表判断)文言倒装句:句式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句,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省略句:我知之濠上也(省略介词“于” ,应为“我知之于濠上也” )《北冥有鱼》新【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课1. 怒而飞,展2.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开参照译文:1.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2.围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大鹏的形象怎样呢?作者又是怎样描述这一形象的呢?鲲鹏形体巨大特别,变化奇怪莫测,奋飞时气派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汹涌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 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奇怪、飞奔时气派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 ,此后怎么又写鸟了?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

《21庄子二则》公开课精品导学案及教案

《21庄子二则》公开课精品导学案及教案

20《庄子》二则【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3、理解两则故事蕴含的意义。

4、感知庄子和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两则故事蕴含的意义。

【学习难点】感知庄子和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知识链接】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教学设计>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基础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相梁( ) 鹓 ( ) 醴泉( ) 鸱( ) 吓( ) 鲦鱼()2、填空:①“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用了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鹓鶵的品性。

②《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

“鹓鶵”比喻,“鸱”比喻 _________________,“腐鼠”比喻。

3.解释下列词语:相梁:或:搜于国中:止:醴泉:于是:而吓我:濠梁:是鱼之乐也:安知: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全:云者:4.翻译下列句子:①欲代子相。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③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④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⑤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⑥请循其本。

⑦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合作探究】1、阅读《惠子相梁》,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2、阅读第二则,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4、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庄子二则导学案

庄子二则导学案

26、《庄子二则》导学案(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6、《庄子二则》导学案南安市毓元中学林金朗【教材分析】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庄子二则》都选自《庄子秋水》,教学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积累,但学习自觉性不强,因此本课的译文可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精神内涵。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寓言的内容、多角度的理解课文的寓意。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与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内敛精神,修炼内功。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能翻译课文。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两则《庄子》寓言的内容以及寓言的寓意。

学习难点1、理解两则《庄子》寓言的内容以及寓言的寓意。

2、体会课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流程】第一课时一、走近作者1、作者简介庄子,名周,字子休,道教祖师,号南华真人,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汉族,东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人,我国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庄子和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2、作品简介《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庄子》二则
课题《庄子》二则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分析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

过程与方法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
理。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课前预习读准
字音
鲲.(kūn)徙.(xǐ)抟.(tuán)
南冥.(mínɡ)濠.梁(háo)鲦.鱼(tiáo)
通假

北冥.有鱼(同“溟”,海)
其正色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古今
异义
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例句:南冥者,天池也
今义:高山湖泊名)
安(古义:怎么例句:安知鱼之乐
今义:安全)
子(古义:对人的尊称例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今义:孩子,儿子)
一词多义
文言句式判断句:
《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判断)
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
子固非鱼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以六月息者也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句,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省略句:
我知之濠上也(省略介词“于”,应为“我知之于濠上也”)
新课展开
《北冥有鱼》【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参考译文:
1.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2.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

鲲的体形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脊背不知有几千里长。

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人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词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参考译文:1.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展开1.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

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论的判断。

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感。

【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你是如何理解庄子的反问的?(考点:反问句的作用)
庄子并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是采取反问的方法来回答。

以“非我”者不如“我”者不知“我”知鱼。

点拨:以反问句的形式来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答在问中,语气肯切,坚定有力。

2.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道”或“怎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

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把握文章主旨】
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北冥有鱼》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写作方法运【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北冥有鱼》
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

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理形象,寓意深远。

用 2.对比鲜明,道理明确。

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吹而动。

与鲲、鹏相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所“待”。

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

3.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它们都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道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和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辩论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这堂课我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

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并提出来,接着又齐读,以学生互译,师生互译来疏通文意。

最后品读课文,谈论探究重点句段思想。

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
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