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合集下载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PPT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PPT
通过置入支架来改善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但可能引发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等问 题。
血管内药物涂层球囊
通过在球囊表面涂覆药物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防止动脉狭窄的复发 ,但药物释放量和球囊扩张压力的控制需要精确掌握。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一
患者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 膜下腔出血,经过动脉瘤介入栓 塞术治疗后,动脉瘤完全闭塞, 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常见并发症
栓塞后综合征
手术后可能出现恶心、 呕吐、发热等症状,一
般一周内自行缓解。
动脉瘤破裂
手术后动脉瘤可能发生 破裂,需及时处理。
血栓形成
手术后可能形成血栓, 导致血管阻塞,需及时
溶栓治疗。
感染
手术后可能出现感染, 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预防与处理措施
术前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手术 安全。
开颅手术后需要较长时间恢复,患者 需要接受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药物治疗
适用范围有限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或控 制病情发展,无法根治动脉瘤。
副作用明显
药物治疗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如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
疗效不确切
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且疗效 不够稳定。
其他介入治疗方式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成功案例二
患者患有颅内多发动脉瘤,经过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所有动 脉瘤均得到有效栓塞,患者恢复 良好,无严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就诊,经过动 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动脉瘤未能 完全闭塞,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等并 发症,患者预后不良。
失败案例二
患者患有颅内巨大动脉瘤,经过动脉 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动脉瘤仍继续 增大,并出现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 患者预后较差。

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

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

临床报道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夏化文【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7-0082-01【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3月,我院对13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栓塞材料采用G DC或DCS(铂金弹簧圈),其中4例宽瘤颈动脉瘤采用血管内球囊辅助技术或血管内支架置入后行介入栓塞治疗,介入手术11例在全麻下进行,2例在局麻下进行。

结果:13例脑动脉瘤,12例成功栓塞,成功率达92.3%;失败1例,占7.3%;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2例,占15.3%,破裂的脑动脉瘤均继续行栓塞并治疗成功;动脉瘤栓塞术后造成轻偏瘫2例,占15.3%;无死亡病例。

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脑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术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2004年8月~2007年3月,我科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 DC)和水解可脱弹簧圈(DCS)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

13例均急诊行头颅CT检查,并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行MRA检查,所有病人均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

其中一侧肢体偏瘫3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

Hunt2He ss分级: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3例,Ⅳ级2例。

1.2 治疗方法本组13例病人其中11例采用全麻插管,2例在局麻下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用G DC或DCS作动脉瘤内栓塞,术中静脉全身肝素化,尼莫同持续静滴,经股动脉穿刺后置6F导管鞘,其中一例经右侧挠动脉置鞘;置入6F M PD导引导管于C122平面的椎动脉\颈内动脉,选用Prowler214微导管,依据动脉瘤与载瘤动脉之角度,微导管头端予高温蒸汽塑形,在Agilit y214微导丝导引下,采用路图技术置微导管头于相应动脉瘤腔内1/3~1/2处,尽可能避免微导丝伸出过长和微导管头端顶住动脉瘤壁,以防顶破动脉瘤壁。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破裂弹簧圈介入栓塞术的麻醉处理颅内动脉瘤指的是大脑内部的动脉血管异常膨出后所形成的动脉瘤,看上去就像是血管上长了一颗葡萄,里面充盈着血液。

颅内动脉瘤虽然名字上带有“瘤”字,但它并不是肿瘤,而是属于一种脑血管疾病。

当颅内动脉瘤体积较小时,且没发生破裂,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如体积较大,则会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患者会根据压迫位置的不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导致渗血或出血,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进而意识模糊,甚至休克,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十分危急,需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是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重要治疗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但在手术过程中依然需进行全身麻醉。

那么如何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相信这可能是很多人都十分关心的话题,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什么是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指的是通过静脉、吸入、肌肉注射或者是直肠灌注全身麻醉药物,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患者出现意识消失、全身无痛、自主反射抑制等表现,以到达最佳手术状态的一种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可适用于绝大部分的手术,但全麻技术相对复杂,麻醉的管理也更为精细,风险相对于局部麻醉也较高。

应激反应在全身麻醉手术中较为常见,是身体、心理共同产生的一种反应,会对患者的手术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包括反流误吸、呼吸道感染、低血氧症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全身麻醉根据给药方式,主要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和复合麻醉,由于每种麻醉药品和麻醉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适应证和禁忌证,因此麻醉师会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手术需求加以全面考虑,根据患者病情、疾病类型、麻醉适应证等选择适合的麻醉药品和麻醉方法,严格控制麻醉剂量,既需要保证患者的麻醉效果,同时需要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为什么要进行全身麻醉?首先患者在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前需先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能够清晰的观察到患者动脉瘤与载瘤动脉间的立体关系,从而能够帮助医生准确的测量出动脉瘤的各项参数,并且对其进行详细的分型,以此为重要参考依据行弹簧圈介入栓塞术。

探讨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DOI:10.16662/ki.1674-0742.2024.02.046探讨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陈凡增1,李栋2,王健11.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医院神经外科,山东枣庄277100;2.山东健康集团枣庄医院急诊科,山东枣庄277100[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在脑动脉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医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7例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23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

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指标,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治疗后,两组血清指标水平均有改善,且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核因子-κ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观察组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4.07%,并发症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3、4.393,P均<0.05)。

结论予以脑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不仅创伤小,且对血清指标的改善效果更好,有利于早期康复,同时治疗安全性更理想。

[关键词]脑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切口长度;血清指标;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4)01(b)-0046-04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CHEN Fanzeng1, LI Dong2, WANG Jian11.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Shandong Guoxin Yiyang Group Zaozhuang Hospital, Zaozhuang, Shandong Province, 277100 China;2.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Shandong Guoxin Health Group Zaozhuang Hospital, Zaozhuang, Shandong Province, 277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 Methods5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neurysms admitted to Shandong Guoxin Yiyan Group Zaozhuang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April 202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treat⁃ment,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27 cases received craniotomy) and observation group (23 cases received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ncision length, operation time, hospital stay and serum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recorded in the two groups. The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3 months of follow-up. Results The incision length,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serum indexes in both groups were improved, and the level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erum nuclear factor-κB and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65%,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4.07%),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8.70%,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3.33%),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303, 4.393, both [作者简介] 陈凡增(1988-),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神经外科。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影响。

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栓塞治疗介入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优质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心理状态。

结果:经过两种模式术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接受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术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制定针对性优质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消极心理,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术;术后并发症;术后护理颇内动脉瘤是指大脑内部的动脉血管异常膨出后形成的动脉瘤。

虽然医学上称其为动脉瘤,但是颅内动脉瘤不是肿瘤,不会扩散,不会恶化。

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原则是防止瘤体破裂,以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治疗时要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来制定治疗方案。

颅内动脉瘤主要有两大治疗方向。

一是开颅夹闭,将颅内动脉瘤的根部进行结扎,让瘤体失去血供,彻底避免瘤体破裂的情况,二是在颅内动脉瘤溜体内放置弹簧圈,称为“栓塞治疗”,减少血流对瘤体血管壁的冲击,降低瘤体破裂风险。

介入栓塞治疗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成功率高的优点[1]。

但术后也仍有脑血管痉挛和脑出血的风险,因此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有重要意义。

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栓塞治疗介入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

常规组40例患者,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2.4±3.45)岁;观察组40例患者,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54.6±3.87)岁。

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瘤栓塞术。术中术后继发脑血管痉挛10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栓 塞后行DSA检查,动脉瘤完全栓塞28例,不完全栓塞3例,死亡1 例,死亡原因为术后出现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致大面积脑梗死。
血 肿,术 后给予 加压包 扎,1kg沙袋 压迫穿 刺6~8小时 ,患肢 制动 24小时,每 30分钟测 量足背动脉搏 动及皮肤温 度、颜色、 知觉 变化。若出 现趾端苍白 、小腿剧烈 疼痛、皮肤温 度下降、
N ursing
2 护理体会
感觉迟钝,则提示有股动脉栓塞 的可能。本组1例出现穿刺处渗
2. 1 术前护理
血,经重新加压包扎后未见继续渗血。
2. 1. 1 心理护理 大部份SAH病人的意识都处于清醒状态,
2. 3. 3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因是老年患者,高血压、
早期由于血性脑脊液对脑膜的刺激及颅内高压,患者常伴有剧烈的 心脏 病、高血脂 等均能引起 血液粘稠度 增高,术后早 期应鼓励
3 小结
用力而引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血管内栓塞 治疗老年动 脉瘤是一种 安全、有效、 可靠的治
2. 1. 3 控制血压 据文献报导,血压升高可致动脉瘤扩大 疗方 法,因此临 床工作中我 们应了解病 情,做好栓塞 术前保守
甚至破裂,其 手术死亡率高于血压正常者2倍[ 2] 。本组有高血压 治疗和术后专科护理,以保证治疗效果及病人康复。
病史 15例,遵医 嘱应用降压 药,定时测 量血压变化, 对情绪紧
张、躁动不安者酌情使用镇静剂。
参考文献
2. 1. 4 用药观察 为了预防脑血管痉挛, 需配合使用尼莫
[ 1] 王 忠 诚 , 主 编 . 神 经 外 科 手 术 学 [ M] . 北 京 : 科 学 出 版
同等 钙拮抗剂, 由于药 物产生的血管 扩张作用, 患者常 出现面部 潮红 、头晕、头 痛、恶心等 症状,因此在 用药前告诉 患者可能 出现 的不良反应, 使患 者有心理准备 , 同 时使用静推泵 严格控制 输液 速度在每小时 4~6ml ,观察是否出 现面色潮红 ,心率加快 等不适主诉,必要时减慢滴速或暂停使用。

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原理

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原理

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原理
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脑动脉瘤。

该术式的原理是通过在动脉瘤内部放置一些金属弹簧圈来堵塞血管,防止血液在动脉瘤内积聚,从而减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弹簧圈是由一种特殊的合金制成,可以被压缩成细小的圆环,然后通过导丝经过血管插管进入脑动脉瘤内进行放置。

在放置过程中,医生会利用X射线和造影剂来定位弹簧圈的位置和大小,确保其能够完全覆盖动脉瘤的口部。

弹簧圈的放置可以使动脉瘤内的血液凝固,形成血栓,从而完全隔离动脉瘤与血管系统之间的血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栓会逐渐形成,将动脉瘤内部填满,并逐渐变为纤维化组织,从而消失。

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是一种微创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

但是,术后需定期复查,以确保弹簧圈的稳定性和疗效。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术后的生活护理和康复训练,以尽快恢复健康。

- 1 -。

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体会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介入手术将栓塞剂注入瘤体内,阻塞瘤体供血动脉,达到栓塞瘤体的目的。

在护理过程中,我参与了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工作,并积累了一些体会。

以下是我对这些体会的总结:1.术前准备在术前,我们要仔细查看患者的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指征。

还要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术前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指标、心电图等,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

2.术中监测手术开始后,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等。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以及监测导管穿刺部位的情况。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和并发症,如过敏性休克、瘤体脱落等。

3.防止感染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在术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手术器械和导管的无菌。

出血和导管穿刺部位的感染是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血,并进行有效的止血措施。

术后,我们要定期更换导管固定带,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和清洁。

4.维持患者的舒适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或不适感。

我们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症状,及时给予轻微镇痛或舒适措施,如调整体位、给予床垫和枕头等。

5.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变化,出现任何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我们要给予适当的药物支持治疗,如镇痛药、抗呕吐药等。

此外,我们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出血情况,如果出现明显的出血或导管位置移位,需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处理。

6.定期随访和教育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监测颅内动脉瘤的缩小情况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我们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做好教育工作,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药物使用,防止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起来,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工作需要仔细、严密地执行,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

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
分析介入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 及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新技术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应用于动脉瘤介入 手术治疗,如机器人辅助手术、超声导航等。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介入手术治疗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和患者预后。
多学科协作
加强神经外科、血管外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之间的协作,为患者提 供更加全面、专业的诊疗服务。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预防血栓形成
术后患者应使用抗凝药物和抗血 小板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同
时,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感染防控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定期更换 敷料,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 染。
出血处理
若穿刺部位出现出血,应立即加压 包扎,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药物治疗和随访计划制定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情况,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凝、抗血小板、降压等药物。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用于明确动脉瘤 的大小、形态、位置和与周围血 管的关系,为手术提供准确的影 像学依据。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 等,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凝血 功能等,确保手术安全。
术前讨论和手术计划制定
多学科团队协作
组织神经外科、介入放射 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 进行术前讨论,共同制定 手术计划和应急预案。
凝血功能障碍
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如血 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等, 介入手术治疗可能导致术中术 后出血。
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接受介入手术治疗 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通 常建议在分娩后再进行手术治 疗。
对造影剂过敏
患者对介入手术所需的造影剂 过敏,无法进行介入诊断和治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四)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四)

动脉瘤介⼊栓塞术(四)⾃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摘除术平时⾈车劳顿赶到杭州,也不⼀定能挂上号,现在在家门⼝就能享受⼤咖级诊疗服务!最近,肾病科接收了⼀位透析了6年的尿毒症患者詹某。

他因左前臂⾃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形成1年多,疼痛不适困扰了他⼀个多⽉⼊住该科。

浙江省⼈民医院派驻专家沈泉泉主任为病⼈检查后表⽰,患者动脉瘤体⼤(约6*7cm),需及时切除。

顺利摘除困扰患者多时的动脉瘤。

术中可见瘤体粘连明显、壁薄、瘤体内⾎栓形成明显,若不及时摘除,极易发⽣破裂及感染。

⾎管通路是维持性⾎液透析患者的⽣命线。

⾃体动静脉内瘘因并发症发⽣率低、使⽤寿命长成为⾸选的⾎管通路。

动脉瘤是⾃体动静脉内瘘使⽤中的并发症之⼀,按瘤壁结构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

真性动脉瘤指内瘘吻合部的静脉侧或动脉化静脉在内瘘⼿术后数⽉或数年发⽣扩张,伴有搏动,瘤壁含⾎管壁全层;内瘘由于穿刺出⾎,在⾎管周围形成⾎肿,与内瘘⾎管相通,伴有搏动为假性动脉瘤,瘤壁是⾎肿机化后形成的纤维壁。

动脉瘤有可能继发感染、瘤内⾎栓、压迫神经、破裂出⾎等,如不及时处理轻则导致内瘘功能丧失,重则威胁⽣命。

颅内巨⼤脑动脉瘤市⼆院介⼊治疗解忧愁近⽇,介⼊⾎管外科运⽤脑动脉瘤栓塞术,成功治愈⼀名巨⼤脑动脉瘤患者,患者恢复良好。

患者为⾼龄⼥性,因头晕头痛⼊院,通过脑⾎管造影确诊为脑动脉瘤,直径达2cm,同时合并有⾼⾎压、冠脉综合征、糖尿病等疾病,进⼀步增加脑动脉瘤破裂出⾎的风险,如不及时治疗随时可能突发脑出⾎,后果不堪设想。

介⼊⾎管外科主任赵增富通过详细分析,决定对该患者实施脑动脉瘤栓塞术。

即通过患者股动脉穿刺⾎管,将导管超选⾄脑动脉瘤内,向动脉瘤内填⼊总长度达3⽶的弹簧圈,从⽽闭塞动脉瘤,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术进⾏顺利,术中造影可见患者巨⼤的脑动脉瘤被完全填塞,脑动脉⾎液通畅,⼿术⾮常成功。

为患者解除了脑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出⾎的危险,解除患者痛苦,提⾼了患者的⽣活质量。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护理要点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护理要点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护理要点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血管内导管将栓塞材料送入动脉瘤内,以达到治疗动脉瘤的目的。

术后护理要点包括: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等神经系统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2. 控制血压:术后应控制患者的血压,避免过高或过低,以减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3. 预防感染:术后应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

4. 注意饮食:术后应注意饮食,避免过度进食,以免引起呕吐。

5. 活动限制:术后应限制患者的活动,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6. 药物治疗:术后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7. 定期复查:术后应定期复查,以了解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护理要点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控制血压、预防感染、注意饮食、活动限制、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等。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院 7例 , 死亡 2 。 例 2 围术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颅 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局部 的异常膨 出 , 发生破裂 , 常 引起 蛛网膜下腔出血( A , S H)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随着神经 介入治疗技术 的不断发展 ,颅 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以其微 创、 手术效果好 、 患者恢复快 等优点得到 了广泛 应用 , 并发症 的 但 发生可直接影 响到患者的生命和治疗效果 , 因此 , 围术期并 对 发症的早发 现、 早处 理显得尤为重要。 现将我科 8 6例颅内动脉 瘤介入栓塞术 围术期并发症的观察 与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 与方法
作者简介 : 温薇 , ,O , 女 3 岁 本科, 毕业于赣 南医学院, 主管护师。 - E
maiwewei 0 l i 95 01@ 1 .o : c m 63
21 在栓塞术 中, .. 2 护士必须配合 医生正确及时给予微导 管 塑形 , 减轻术者操作困难。 严密观察血压、 心率 、 瞳孔变化 , 局
过总结我科 8 例 颅内动脉瘤介 入栓 塞术 围术期 的护理 经验及 6
并发症 的观察 、 析 , 分 认为严密观察 , 采取 必要 的预 防措施 以及
绷带加压包扎 穿刺点 1 ~ 4h 术后穿刺侧 肢体 制动 1 , 2h 2 、 2h 未
受损 , 易形成 血栓 , 同时各种原 因造成 的脑灌注不足 、 的高 相对
凝状态是发生血栓栓塞 的主要诱 因 , 血栓栓塞造 成大面积脑梗
死后患者预后不佳。
发生穿刺部位 出血或血肿。 术后维持患者 的水 电解质平衡及 充 足的血容量 , 可预防血栓栓塞及降低迟发型脑出血的发生。通
瘘等情况的发生 。
3 讨 论
转为嗜睡、 昏迷, 有无肢体活动障碍、 失语等 , 注意血压变化 , 避

宽颈动脉瘤血管内辅助栓塞技术的介入治疗

宽颈动脉瘤血管内辅助栓塞技术的介入治疗

运用各 种辅助栓
塞技术包括微导丝微导管辅助技术 , 双微 导管技 术 , 囊再塑 形技术及 血管 内支架载瘤 动脉成形术 , 塞颅 球 栓
完全栓 塞或 大部栓塞 7 3个 , 颈残 瘤
颅 内宽颈 动脉瘤 处理 困难 , 择合 选
留 5个 , 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 2 , 个 死亡 3例。4 5例获得临床随访 , 1例右侧后交通 动脉瘤栓 塞术后 1 年余
i ta r nilwi — e k d a e r s . S ia l s itn mb lc t c i u sc n h l o e ha c h n r c a a de n c e n u y ms u tb e a ssi g e oi e hn q e a ep t n n e te
【 关键词】 颅 内动脉瘤 ; 辅助栓塞技术 ; 管内介入治疗 血 【 中图分类号】 R 3 . 1 【 794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7 0 2 1 0 - 7 -3 627 7 (02)20 1 0 0
I e v n i a he a f wi - e k d a ur s s wih ndo a c l r a ssi e hni ue nt r e ton lt r py o de n c e ne y m t e v s u a sitng t c q s
A s a t 0 jcie T epoe te s o df rn s s n m oi eh iu s fr b t c : b et r v o x l h ue f ie t s t g e b l t nq e o r f e a i i c c
e d v s u a r ame to n r e a il d — e ke a e r s s n o a c l rte t n f ita r n a wi e n c d n u y m .M eho Eih y n n i ta r n a t ds g t — i e nr c a il wi - e k d ne r s i 73 c s s de n c e a u y ms n a e we e r ae wih r te t d t m ir wie a d mi r c t tr sit c o r n c o ahee a ssi ng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培训课件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培训课件
• 手术过程中动脉瘤破裂出血,应立即将球囊 充盈止血,迅速连续填塞几个弹簧圈进入瘤 囊止血,使患者出血量最小化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40
注意事项
• 不要使球囊扩张持续5分钟以上 • 不要过度扩张球囊,以免造成载瘤动
脉的损伤 • 球囊在使用过程中,导丝始终保留在
球囊导管内 • 如果在X线透视下不能看到球囊充盈,
裂、岛池、环池)或水平面上(侧裂池、脚 间池)长×宽>5mm× 3mm • 4级:脑内血肿或脑室内积血,但基底池内 无或有少量弥散性出血。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11
临床分级
改良Fisher分 级 0
1
CT表现
未见出血或仅脑室内出血 或脑实质内出血 仅见基底池出血
发生血管痉挛的危 险性 3%
14%
2
仅见周边脑池或侧裂池出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18
适应症
• 1.因动脉瘤难以夹闭或病人全身状况 不适合开颅手术者。
• 2.手术夹闭失败或复发者。 • 3.不完全夹闭动脉瘤。 • 4.与外科手术配合。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19
禁忌症
• 1.对造影剂过敏者。 • 2.严重高血压,收缩压大于200,舒张压大
于110mmHg(14.66kPa),未能控制血压者。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39
球囊Remodeling技术
• 透视下,先放入一个球囊导管到瘤颈部,然 后再放置一个微导管
• 弹簧圈放置前将球囊扩张,弹簧圈定位后, 卸掉球囊确定弹簧圈稳定、成篮形状好之后, 将球囊再次充溢扩张,重新调整弹簧圈的位 置直到其稳定。再次卸掉球囊, 直到造影能 够确认圈稳定后即可解脱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13
治疗手段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麻醉管理PPT课件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麻醉管理PPT课件
总结词
快速反应、有效止血
详细描述
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如果发生术中出血,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麻醉医生应迅速调整麻醉深度, 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同时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有效的止血操作。在处理过程中,应保持冷静,确保各项操作 准确无误。
案例三: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预防为主、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控制术中出血
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减少失血量。
术后苏醒与恢复
苏醒室管理
将患者送入苏醒室,监测患者的 意识状态、呼吸状况等,确保患
者安全苏醒。
疼痛控制
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采取适当 的疼痛控制措施,如使用镇痛药
物。
离院标准
确保患者在达到离院标准后才可 离院,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术后疼痛和镇静是颅内动脉瘤介 入栓塞术后的常见问题,对患者
恢复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术后疼痛和镇静管理需要综合应 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 疗等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麻醉师应在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 疼痛和镇静状况,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确保患者舒适和安全。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一种通 过血管内操作,使用栓塞材料封 闭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法。
重要性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 疾病,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 脉瘤的有效手段,能够降低破裂 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麻醉管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角色
01
02
03
确保患者安全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是麻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医生应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对于已经发生的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积极预防类似并 发症的再次发生。通过有效的术后管理,确保患者的快速康复。

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后交通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后交通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后交通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交通破裂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动脉瘤破裂并导致大出血的情况。

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常常需要选择介入栓塞术或者开颅夹闭术作为治疗手段。

两种治疗方式各有优劣,本文将就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后交通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介入栓塞术是目前治疗交通破裂动脉瘤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导管介入至血管内,使用栓塞物质堵塞破裂动脉瘤,从而达到止血和阻止再次出血的目的。

介入栓塞术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因此备受患者青睐。

在介入栓塞术治疗后,研究表明其疗效较好,成功率高,能够有效止血,并且可以保留大部分的脑功能。

而且,介入栓塞术术后的并发症较少,主要是出血和感染等一些常见的局部并发症,且发生率极低,安全性较高。

开颅夹闭术是传统的治疗交通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方式之一。

该手术通过开颅、暴露破裂动脉瘤,然后使用夹闭器夹闭其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

开颅夹闭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准确定位破裂动脉瘤,并且手术操作较为精细,可以有效止血。

开颅夹闭术治疗交通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也是较好的,成功率较高,并且可以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

但是该手术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周期长,且可能对脑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开颅夹闭术的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主要包括脑血管痉挛、脑水肿、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安全性稍低。

在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后交通破裂动脉瘤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两者各有优劣。

介入栓塞术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但术后可能存在一定的血管再通和再出血的风险。

而开颅夹闭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准确止血,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周期长,术后并发症较多。

在临床实践中,具体选择何种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对于病情较轻、手术耐受性好的患者,可以选择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而对于病情较重、需要准确止血的患者,则可以选择开颅夹闭术进行治疗。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管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管理

镇痛药
总结词
镇痛药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详细描述
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常用的镇痛药包括阿片类和非阿片类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芬太尼等,非 阿片类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这些药物通过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肌松药
总结词
术后疼痛管理
疼痛评估
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麻醉师和 医护人员会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根据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
镇痛方法
轻度疼痛可采用非药物治疗,如冷敷、 按摩等;中度疼痛可采用药物治疗, 如口服或注射镇痛药;重度疼痛则需 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出血或血肿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可能出 现出血或血肿,需及时发现并采 取相应措施,如止血、降低颅内
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常用的麻醉性呼吸抑制药包括丙泊酚、依托咪酯等 。这些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能够快速抑制患者的自主呼吸,维持呼吸道通畅 ,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04
麻醉管理策略与优化
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
要点一
总结词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风险。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麻醉深度必须适当,以确保 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风险。过浅的麻醉可能导致患 者不适或躁动,影响手术操作;过深的麻醉则可能对患者 的生命体征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要求,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并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及时调整麻醉方案 。
局部麻醉适用于小型手术或某些 特定部位的手术,可减少全身麻
醉带来的风险。

动脉瘤栓塞术术前抗凝指南

动脉瘤栓塞术术前抗凝指南

动脉瘤栓塞术术前抗凝指南摘要:1.动脉瘤栓塞术的概念和重要性2.术前抗凝的必要性3.抗凝药物的选择和应用4.抗凝治疗的监测和调整5.术后抗凝的管理和注意事项正文:动脉瘤栓塞术是一种通过导管或微创手术将栓塞剂注入到动脉瘤内部,以消除或减轻动脉瘤破裂风险的介入治疗方法。

在手术前,为了防止血栓形成,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前抗凝治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动脉瘤栓塞术术前抗凝指南。

一、动脉瘤栓塞术的概念和重要性动脉瘤是指动脉壁的局部膨胀和扩张。

动脉瘤破裂可导致严重的出血和死亡,因此对于患有动脉瘤的患者,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动脉瘤栓塞术是治疗动脉瘤的常用方法之一,其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

然而,在手术前,抗凝治疗对于降低血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术前抗凝的必要性术前抗凝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手术过程中发生血栓形成。

由于动脉瘤部位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因此,在手术前采取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三、抗凝药物的选择和应用在动脉瘤栓塞术术前,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特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肝素和低分子肝素适用于急诊手术或术前短期抗凝治疗,华法林适用于长期抗凝治疗。

四、抗凝治疗的监测和调整在抗凝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以保持凝血功能在合适范围内。

五、术后抗凝的管理和注意事项术后抗凝治疗仍然十分重要,需要继续使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

术后的抗凝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并注意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总之,在动脉瘤栓塞术术前,合理的抗凝治疗对于降低血栓风险、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 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的最常见原因。

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 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 上引起。

高血压、颅内动脉硬化、血 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III III III流行病学特点•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年发生率为6-35. 6/10万人,成人中未破裂动脉瘤约发生率约为1 %-6%。

•颅内动脉瘤多见于50-69岁年龄组,约占总发生率的2/3。

•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人中约1/3在就诊前死亡,约1/3死于医院,仅1/3经治寿存活,流行病学特点• 4/5位TWill is环前半部分,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者多见;■X脑底动脉环后半者约占"5,发生于椎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好发部位颅内动脉瘤发生的常见部位art ary 4KA^t«cr corrwriueiicatimgiittfy. JgAdltxynil mualbrwouc □rwor八m I *Zdl: J5%Mkldlc cercbtaldig•站P'dievhi C«H muriati 性■ rt■“ 2S%临床表现•仁动脉瘤破裂出血频繁11忆吐;查体可见硫强直,Kernig 征(+);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

二次 出血多发生2分病人出血可引血管将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亡。

见礙眼、失现巨有常骰侧上消出。

可 痹繇单、应可语人 眼也,大间死感视 动裁瘤散、梗或到O ・・诟脉孔直脑性响碍 状脉动瞳,挛动影障 症动的、能痉运瘤野 灶内脉垂不管,脉视 局颈动下视血瘫动力麻襯为收反人失病大间死感视辅助检查•仁腰椎穿刺检查。

•2. CT检查。

•3. MRA及CTA检查。

4. DSA脑血管造影术。

• Botterel I分级(1956) • 1级:清醒, • 2级:嗜睡,• 3级:嗜睡, 血肿。

• 4级:因血肿出现严重神经功能缺失,老年 病人可能症状较轻,但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

有或无SAH 症状。

无明显神经功能丧失。

神经功能丧失,可能存在颅内 III III T AIII•5级:去大脑强直,濒死。

Hunt&Hess分级(1968, 1974):1级: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项强直。

2级:中度头痛,颈项强直,颅神经麻痹。

3级:轻度局灶神经功能缺失,嗜睡或错乱。

4级:昏迷,中-重度偏瘫,去大脑强直早期。

5级:深昏迷,去大脑强直,濒死。

• Gotoh等的研究表明动脉瘤病人术后预后与术前GCS评分有关。

1988年在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or I d Federat i on of NeurosurgiealSocieties, WFNS)主席Drake的主持下,提出了WFNS分级。

分级Botterel I 分级(1956) Hunt&Hess分级1级:清醒,有或无SAH症状。

嗜睡,无明显神经功能丧失。

嗜睡,神经功能丧失, 可能存在颅内血肿。

因血肿出现严重神经功能缺失,老年病人可能症状较轻,但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去大脑强直.濒死。

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项强直中度头痛,颈项强直,颅神经麻痹。

轻度局灶神经功能缺失,嗜睡或错乱昏迷,中-重应偏就去大脑强直早期深昏迷,去大脑强直,濒死GCS 运动功能障碍15 无13-14 无13-14 存在7-12 存在或无3-6 存在或无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分级• SAH Fisher 分级 • 1级:CT 未见出血。

• 2级:CT 上发现弥散性出血,尚未形成血块。

• 3级:教后记学,垂直面厚度>1 mm (大脑纵 裂、岛池、环池)或水平面上(侧裂池、脚 间池)长X 宽>5mm X 3mm • 4级:脑内血肿或脑室内积血,但基底池内无或有少量弥散性出血。

Ill III III III改良Fisher分级CT表现发生血管痉挛的危未见出血或仅脑室内出血III或脑实质内出血仅见基底池出血险性3%14%2 仅见周边脑池或侧裂池出III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实质内血肿ea基底池和周边脑池、侧裂38% 57% 57%疾病分类•动脉瘤直径小于0・5cm属于小型,直径在0・41・5cm为一般型,直径在1.6- 2. 5cm属大型,直径大于2. 5cm的为巨大型。

•直径小的动脉瘤出血机会较多。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约占20%,以两个者多见,亦有三个以上的动脉瘤。

治疗手段•仁非手术治疗:绝对卧床休息14-21 天,头抬高30° ,维持内环境稳定, 止血,控制颅内压,控制血压,预防 脑血管痉挛(3H 疗法)。

III III III治疗手段2-开颅夹闭术• 3.介入栓塞术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算机进行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 是70年代以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崭新的X 线检查新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通过电子计 ■LTJ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动脉瘤介入栓塞术•1973年前苏联Serbinenko首先使用可脱性球囊治疗脑血管病,Deb run、IIITak i等人进行了可脱性球囊导管技术。

•1991年GugI ielmi等首次报道GDC栓塞治疗两内动脉瘤。

目前血用最为广泛的为钳金质地的GDC弹簧圈。

适应症1.因动脉瘤难以夹闭或病人全身状况不适合开颅手术者。

2.手术夹闭失败或复发者。

3.不完全夹闭动脉瘤。

4.与外科手术配合。

•仁对造影剂过敏者。

• 2.严重高血压,收缩压大于200,舒张压大 于110mmHg(14. 66kPa),未能控制血压者。

• 3•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明显凝血功能障碍者。

• 4•近期有心肌梗塞和严重心肌疾患、心力衰竭及心律不齐者。

• 5.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糖尿病未控制者。

III III III使用材料•仁可脱球囊。

• 2.可控微弹簧圈。

r动脉瘤介入栓塞术Seidinger法穿刺股动脉造影导管造影经导引导管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填塞弹• Seldinger术是由Sven IvarSeldi nger于1953年提出来的血管穿刺技术,一般分为经典Seidinger术和Seidinger改良法(Driscol I 1974 ) o•经典Seidinger术: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针芯,缓慢向外拔针,直至血液从针尾喷出,迅速插入导丝,拔出针,通过导丝引入导管,将导管放至主动脉,即Seidinger 术。

股动昧旋股内侧动9*旋股外侧动脉 图2-1-$股前■内侧区浅层的动辭穿动樹 图2 1-6股前—内側区深层的动脉21 Gauoc 咼upue Femoral Artery0 014-RT Gr»Nx2、Vg8Tnmsr»dml »heath Tramredssi weathOOUTTGwphaZWiro 0 w Guide W HO0 0UTT GraptitcS 妝心2.造影导管造影•经股动脉鞘管置入造影导管至造影位置,推注造影剂进行造影。

2.造影导管造影3.经导引导管超选择栓塞动脉瘤•经3D成像后选择合适的工作角度,借由导引导管在微导丝辅助下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1/2处。

3・经导引导管超选择栓塞动脉瘤•根据测算所得动脉瘤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圈进行填塞动脉瘤的测量动脉瘤栓塞技术1•篮筐技术(basket technique),首先送入1个或多个三维型微弹簧圈于动脉瘤腔,利用三维型微弹簧圈释放后的空间伸展性,从而在动脉瘤腔内形成一个篮筐,使随后填入的微弹簧圈被筐住而不致突入载瘤动脉,直至完全闭塞动脉瘤,该技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有时栓塞后期弹簧圈仍向外凸。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1Cc«* MhaooChr;ti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弹簧圈的选择-第一个弹簧圈的目的是在动脉瘤瘤腔内起支撑构架的作用,为后续的弹簧圈起到在瘤颈部架桥以防止后续弹簧圈移位脱落到载瘤动脉。

因此第一个弹簧圈应该是大而且长,弹簧圈的直径应该与瘤囊的直径完全匹配且比瘤颈的宽度大。

形态较规则的囊形动脉瘤以三维弹簧圈为最佳选择Neurovascular Remo I d i ng 血管重塑技术HyperForm'Ideal for-waBifurcations andlerminal人IASI•—HyperGlide*Best Accessibility for sidewallAncu^s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