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例研究报告的案例写作格式

合集下载

课例研究范文

课例研究范文

课例研究范文(注,以下范文为创作,不是网上下载的原创文章)。

课例研究范文。

一、引言。

课例研究是教育研究中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特定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为教学改进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本文将以一节高中数学课为例,展开课例研究,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观察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例描述。

本次课例研究的对象是一节高中数学课,教学内容为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教师在上课前准备了充分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设计,包括PPT课件、教学案例和练习题等。

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知识讲解和练习。

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引出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景,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接着,教师进行了知识讲解,通过PPT课件和板书,详细介绍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包括顶点、对称轴、图像特征等内容。

最后,教师安排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例分析。

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引入的例子虽然生动有趣,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不够紧密,导致部分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

其次,在知识讲解环节,教师虽然使用了PPT课件和板书,但内容安排有些繁琐,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部分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理解不够透彻。

最后,在练习环节,教师布置的练习题难度不够适中,部分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影响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课例改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选取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更容易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在知识讲解环节,教师可以简化PPT课件和板书的内容安排,突出重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在练习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一些巩固性和拓展性的练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内容,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课例研究报告初中数学课例研究报告一、课例描述本课例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主要内容是关于整式的加减。

课程的目标是引入整式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整式的定义和特点,能够正确运用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整式的了解程度,并引入本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通过课件和黑板的讲解,介绍了整式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整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3.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人,然后给每组发放一份练习题,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每个小组都要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解答问题。

4.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完成后,组长上台讲解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老师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5.巩固与拓展:通过精心设计的拓展题目,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同时拓展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6.归纳总结:总结整个课程内容,梳理整体思路和重点知识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反思1.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和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设计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通过这个课例的研究,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案例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断研究和总结,才能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数学课例研修报告范文(通用11篇)

数学课例研修报告范文(通用11篇)

数学课例研修报告数学课例研修报告范文(通用11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课例研修报告范文(通用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课例研修报告111月9日,我参加了xx小学的磨课活动,对王涛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观课。

通过课前观课会议的分工,我承担的观课维度是有关“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中的第一个问题——创设的情境能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保持持续的关注。

本节课以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围绕着学习目标,结合学习内容设计了许多学生喜爱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第一个环节:在复习引入,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阶段,教师设计了猜测认识三角形,全班学生反应迅速、整齐,大多数同学积极举手主动参与猜测认识三角形的活动。

说明在这个情境中,为学生三角形的面积唤起旧知学习新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第二个环节:在观察情境图,进一步了解三角形的面积的一般步骤的阶段,教师利用三角形的模型创设了形象情境。

从学生参与问题思考和回答情况看,这些形象情境吸引学生兴趣并能使学生保持关注。

教学第三个环节:在基本练习的阶段,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完成书中练习题进行了同位交流的情境。

学生虽然能认真完成练习,但因为此时教师对交流的要求欠具体明确,学生的交流活动比较被动,是在教师不断巡视提醒中完成的。

教学第四个环节:猜测,验证三角形的面积的是推倒,教师精心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模型情境,非常直观。

学生们兴趣浓厚,认真观察,利用图中呈现的所有信息编出了不同的四个故事,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教学第五个环节:在结构训练阶段,为学生们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搭建了思维的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进而引导学生逐渐达成了学习目标。

数学课例研修报告2在参加的山东远程研修中,我有幸观看了朱xx、王xx、王xx和姜xx四位老师的数学课堂,每一位老师都精心准备,教学方法独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水平高超,教学层次清楚,教学效果好,使我收获颇多。

数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数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数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篇一:利用数学建模分析消费者行为在本篇案例中,我们将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分析消费者在特定市场环境下的购买行为。

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运用数学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找出消费者的偏好、购买意向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

篇二:基于数学模型的财务风险评估本文将以一个实际的财务风险案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警措施。

借助数学的工具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公司的财务数据,并给出科学的建议,以降低财务风险。

篇三:数学模型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本文将介绍数学模型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优化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实现更好的供应链规划和管理。

篇四:利用数学建模分析社会网络结构在这篇案例中,我们将利用数学建模方法分析社会网络的结构,探讨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影响力和传播效应。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网络的特点,为社会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篇五:基于数据分析的股市预测模型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数据分析的股市预测模型案例。

通过对历史股市数据的分析和建模,我们可以预测股市未来的走势,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数学模型的应用将使股市预测更加科学和可靠。

篇六:数学模型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最后一篇案例将介绍数学模型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患者的医疗数据和病情,建立数学模型可以辅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效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以上就是六个数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通过这些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愿本文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
案例介绍
在一所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张老师给学生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一
支香蕉每天长半截,请问十天后,香蕉会长多长?”学生小明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法,但是得到的答案与其他同学不同。

本报告将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

分析过程
小明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把第一天的香蕉看作完整的,那么第二天长的是
原长度的一半,第三天是原长度的四分之一,以此类推。

通过计算,小明得到了香蕉十天后还剩下原长度的1/1024。

而其他同学得到的答案是原长度的1/2的10
次方,即原长度的1/1024。

可以看出,小明的解答与其他同学不同。

结果分析
从小明的解题思路中可以看出,他采用了一个递推的方式来计算香蕉的长度。

而其他同学则采用了简单的等比数列的方法。

由此引发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两种解法得到的结果是否都正确?
反思思考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小明的解答是正确的,他的解题思路
更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而其他同学的解答则局限于等比数列的计算方法,不能涵盖一些特殊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方法。

小结
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应该多样化思维方式,不拘泥于一种固定的解题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和鼓励,创造出更有趣、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研究报告格式范文

数学研究报告格式范文

数学研究报告格式
一、引言
在这一部分,简要介绍研究的主题和目的,以及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可以提及研究的背景、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二、研究方法
在这一部分,详细介绍研究的方法论。

说明你使用的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数据分析工具。

此外,还要说明你的研究设计和实验过程。

三、研究结果
在这一部分,详细呈现你的研究结果。

可以包括表格、图表和统计数据等,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你的研究结果。

同时,提供结果的分析和解释,以支持你的研究结论。

四、讨论
在这一部分,探讨你的研究结果的含义和可能的影响。

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与其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和对比。

此外,还可以讨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可能性。

五、结论
在这一部分,总结你的研究结果,并强调你的主要发现和贡献。

同时,指出你的研究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

六、参考文献
在这一部分,列出你在研究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和资料,以便读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查阅。

小学数学教研案例报告

小学数学教研案例报告

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案例主题本次教研案例的主题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案例实施过程1. 课前准备(1)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2)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在年级和班级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教师们积极查阅资料,了解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2. 课堂教学(1)教师们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3. 课后反思(1)教师们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们相互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案例成果1. 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2.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3. 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教师们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

五、案例总结1. 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2. 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3. 教研活动有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进步。

4.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教研活动,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而努力。

六、案例启示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际案例,分析不同课例的教学效果,以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案例进行观察,收集教学情景、教师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表现等数据。

同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不同课例的学习效果的主观评价。

研究结果: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以下几个关键发现:1. 案例一:利用游戏化教学方法进行数学练习该课例中,教师采用了游戏化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练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持积极评价,认为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 案例二: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该课例中,教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这种课例的学习效果表示满意,认为通过实际应用更好地理解了数学的重要性。

3. 案例三:合作学习促进数学思维能力该课例中,教师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组内让学生共同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互助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启发,开发出更多的解题思路。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这种合作学习方式的评价较高,认为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数学课例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

游戏化教学方法、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以及合作学习法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不同的课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教师对于数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研究,本文对一堂小学数学课进行了深入观察和分析,旨在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本报告将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课堂环境的准备、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评价和总结。

二、课堂环境准备在课堂环境准备上,教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创造一个积极、鼓励和互动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室内的物品布置整齐、有序,并贴满了学生们完成的数学作业与数学题目的图纸。

其次,教师在课堂前准确地准备好了所需的教学材料,包括数学题目、活动工具和学生作业。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规则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并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

三、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的设定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

在本堂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包括: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运算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教师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教师采用了直观教学法,通过物质的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其次,教师倡导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设置自主探究的任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教师注重多元评价,采用了讨论、问答、小组活动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五、评价和总结通过观察和分析,本文认为这堂小学数学课例的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环境准备充分,课堂秩序井然;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学过程中充满了活动和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

数学教研活动案例汇报(3篇)

数学教研活动案例汇报(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开展了以“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堂改革”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学研讨、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方式,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数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明确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深化课堂改革,探索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策略。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知名数学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2. 教学研讨:组织教师围绕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策略。

3. 案例分析:选取优秀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其核心素养的体现,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4. 互动交流:教师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四、活动过程1. 专家讲座活动伊始,邀请知名数学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专家从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使教师对核心素养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2. 教学研讨在专家讲座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围绕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研讨。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数学教学。

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

3. 案例分析选取了以下两个优秀数学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案例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分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案例二: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师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我通过观察和分析一节数学课程进行了研究,以下是我的报告。

这节课是一节初中数学课,主要内容是代数方程的解法。

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在开始课堂时,老师进行了一次简单的知识检测,让学生回顾了上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随后,老师给学生讲解了一种解代数方程的方法——利用平方根。

老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解释了这个方法的原理,并提醒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注意解的范围。

然后,老师给学生展示了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利用平方根解出方程的解,学生们积极地思考和讨论,解题过程中有很多同学互相进行合作,这样的互动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活跃。

接下来,老师介绍了另一种解代数方程的方法——因式分解。

老师通过一个例子给学生演示了如何利用因式分解来解方程的步骤,并提醒学生们要注意因式分解的原则。

然后,老师又给学生展示了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利用因式分解来解出方程的解。

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老师及时给予了指导和解答。

最后,老师总结了课堂的内容,并提出一道思考题,鼓励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这个思考题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但是老师引导学生们进行了一番思考后,很多同学找到了答案,并与全班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通过对这节数学课的观察和分析,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

首先,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老师与学生们的互动和合作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课堂时间紧张,有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回答问题。

其次,老师在解题过程中有时过于追求速度,没有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理解和吸收知识。

总而言之,这节数学课是一节成功的课堂。

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在课堂中积极思考和讨论,互相合作,提高了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的案例写作格式 (1)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的案例写作格式 (1)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的案例写作格式课题:11.2.1 三角形的内角课前设计一、设计理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定教,教服务学”的教学设计理念,努力做到授人以鱼(提供、展示优质的学习内容)、授人以渔(点拨、启迪、示范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同时授人以欲(激励、唤醒和鼓舞,强化学习欲望),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不会”到“学会”,从“不会学”到“会学”转变,养育学生有效的学习信念与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情感态度,实现“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追求和“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考试考得满意”的现实诉求。

二、设计方法(一)弄清起点弄清起点旨在明确新课从哪里来,主要通过摸清学情(备学情)和分析教材(备教材)加以确认。

摸清学情主要是明确新课学习的主观起点,分析教材主要是寻找新课程的客观起点。

主观起点和客观起点都是新课的生长点,只有找到新课的生长点,新课才有自然生成的可能。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那我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这道出了摸清学情成了新课学习起点的源头活水。

一般而言,摸清学情主要从学生的情感与意志起点、思维与习惯起点、知识与经验起点三个方面进行。

本节课安排在初中二年级上学期。

我教的初二班级成绩属于中等偏上的班级。

整体而言本班学生本节课的主观起点为,在情感与意志起点方面,好奇心较强、态度较认真、愿学但意志力不够持久!在思维与习惯起点方面,形象和直觉思维多,抽象和逻辑思维少;喜欢动手操作,弱于言语表达,习惯被动接受,弱于主动分享,因此需要促进学生扬长补短。

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有一定的直觉判断,但难以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逻辑推理。

在知识与经验起点方面,在小学曾有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内角、拼图或折叠三角形的经验,在初一也曾经历用几何语言推理证明平行线性质的初步经验。

客观起点是指知识本身产生的逻辑起点,主要通过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重点与难点,寻找知识的生长点。

数学课程实践研究报告样本5篇

数学课程实践研究报告样本5篇

数学课程实践研究报告样本5篇数学课程实践研究报告样本1摘要本报告旨在探讨数学课程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学习兴趣缺乏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实践操作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研究与讨论,能为数学课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课程实践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普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学习兴趣缺乏等。

为了解这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们开展了本研究。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对学生在数学课程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调查对象包括中学生、大学生以及数学教师。

通过收集一手数据,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调查结果与分析1. 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在数学课程实践中,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这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求解三角函数问题时,部分学生对基本公式记忆不准确,导致解答错误。

2. 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

这表现在学生对数学软件、工具的使用不熟练,以及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操作失误。

例如,在利用计算机求解线性方程组时,部分学生无法正确操作软件,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3. 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学生对数学课程实践缺乏兴趣。

这可能是因为实践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或教学方法过于枯燥。

从而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性不高,难以投入到学习中去。

解决方案1.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为提高学生在数学课程实践中的表现,我们建议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基本公式、定理。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提高实践操作机会提高学生在数学课程实践中的操作能力,需要增加实践操作机会。

初中数学教研案例模板(3篇)

初中数学教研案例模板(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1. 学校情况:简要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如学校规模、师资力量、学生来源等。

2. 年级与班级:明确案例涉及的年级和班级,以及班级学生人数、学生水平分布等。

3. 课程内容:说明本次教研活动所涉及的数学课程内容,如课题、教材版本等。

4. 教研目标:阐述本次教研活动的具体目标,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等。

二、案例描述1. 教学问题:描述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课堂氛围不活跃等。

2. 教学设计:介绍教师针对教学问题所采取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

3. 教学实施:详细描述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等。

4. 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1. 教学效果分析:从学生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面分析教学效果。

2. 教学策略评价:对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如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等。

3. 教学方法探讨:探讨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四、案例改进措施1. 教学目标调整: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目标,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教学策略优化:针对教学中的问题,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方法创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 教学评价改革: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性发展。

五、案例总结1. 教学成果: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的教学成果,如学生成绩的提高、课堂氛围的改善等。

2. 经验教训: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3. 展望未来: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进行展望,提出改进方向和发展目标。

六、案例附件1. 教学设计文档:提供教学设计的相关文档,如教案、课件等。

2. 学生作业:展示学生的课后作业,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数学教研典型案例范文

数学教研典型案例范文

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为了进一步深化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以下是一则数学教研典型案例,旨在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以“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旨在通过研讨、实践和反思,探索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数学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案例实施过程1. 研究阶段(1)制定研究方案:数学教研组根据核心素养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数学教学策略研究方案。

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等。

(2)搜集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参加学术会议、请教专家等方式,搜集国内外数学教学策略研究的最新成果。

(3)分析问题:针对我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等,进行分析和总结。

2. 实践阶段(1)开展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2)开展教学研讨:围绕核心素养要求,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数学教学。

(3)实施教学策略:教师根据研讨成果,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尝试运用新的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探究教学、合作学习等。

3. 反思阶段(1)总结经验:教师对实施教学策略的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改进教学: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撰写教学反思: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四、案例成果1. 教学质量提高:通过实施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策略,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2.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通过参与教研活动,不断学习、实践、反思,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3. 学生兴趣激发:新的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五、案例启示1. 核心素养导向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融入数学教学。

数学教研典型案例报告

数学教研典型案例报告

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旨在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案例以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的一次教研活动为例,探讨如何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后反思等环节,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二、案例描述1. 集体备课(1)活动主题:以“分数乘法”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理解与应用分数乘法的能力。

(2)活动过程:首先,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接着,教师们针对分数乘法的概念、性质、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

最后,教研组长根据讨论结果,整理出一份详细的集体备课方案。

(3)活动成果: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分数乘法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明确了教学目标、重难点,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2. 教学观摩(1)活动主题:以“分数乘法”为例,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2)活动过程: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公开课后,全体教师进行评课,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活动成果:通过教学观摩,教师们对分数乘法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借鉴。

3. 课后反思(1)活动主题:以“分数乘法”为例,开展课后反思活动。

(2)活动过程:首先,教师们对公开课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接着,教研组长组织教师们进行集体反思,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活动成果:通过课后反思,教师们对分数乘法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改进方向。

三、案例分析与总结1. 案例分析本次教研活动以“分数乘法”为例,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后反思等环节,实现了以下目标:(1)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数学研究报告格式

数学研究报告格式

数学研究报告格式篇一:数学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生活中的折扣1.前言: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商家们写出的牌子、横幅等。

上面写着某某某商品打多少多少多少折。

我不是很了解折扣、知道折扣,不知道为什么要打折等关于折扣的知识与问题。

借着这个寒假的时间,以及出去购物、买火车票等这些能接触到折扣的途径,调查了折扣。

通过这次调查,我深刻的了解了折扣。

因为折扣与数学有关,这次调查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也使我受益匪浅,下面便是我通过这次调查所写下来的调查报告:2.调查中的具体事例:2021年2月7日星期五,我随爸爸和妈妈从我的家乡回到武汉,回来后,我查看了一下我们返回武汉的三张火车票,发现我们的三张火车票的价格都不一样:我的火车票价是109元;爸爸的火车票价是161元;妈妈的火车票价是156元。

我了解到,除了我是儿童要打折,爸爸妈妈是大人这个原因以外,上中下的铺位的价格也是不同的。

为了对比清楚,我特地到网上搜索了那列火车的上中下卧铺票价,把我们三人铺位都看成上铺,那样的话,爸爸妈妈的火车票价就都是152元,我的火车票价就是109元,我算了一下,我的火车票价109元是由152元打了约七二折才得到的。

在调查的另一事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商家糊弄顾客的小把戏,是这样的:我们去一家超市买送亲戚的礼品,那家超市在搞?年货大促销?,满100元的东西送50元的代金劵。

我们买了牛奶、饼干、水果、糖等,一共花去了179.7元,当然也得到了代金劵,我们以为这代金劵可以现场直接用,可收银员告诉我们得(dei)到下次来才可以用,我们出去时,妈妈说:?这还蛮便宜的,打半价。

?一直在旁边思考的我,告诉妈妈:?妈,你以为商家打了五折?才怪!商家哪有那么好?!这是商家耍的把戏罢了!就是用来迷惑顾客!?妈妈迷惑不解,说:?不是半价打五折吗?用‘50÷100’不是50%,打五折吗??我对妈妈说:?你说的那种情况是在代金劵可以在当时那次购物中使用才是五折折扣,他不让我们在当时用,就是这个居心!应该是这样算:满100元的东西送50元的代金劵,50元的代金劵下次用,相当于用100元买150元的东西,也就是‘100÷150’,实际约打六七折,并不是表面上的五折!?妈妈听后仔细思索了一下,恍然大悟,笑着对我说:?看来我还不如我儿子聪明呢,被商家骗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的案例写作格式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的案例写作格式
课题:11.2.1 三角形的内角
课前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定教,教服务学”的教学设计理念,努力做到授人以鱼(提供、展示优质的学习内容)、授人以渔(点拨、启迪、示范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同时授人以欲(激励、唤醒和鼓舞,强化学习欲望),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不会”到“学会”,从“不会学”到“会学”转变,养育学生有效的学习信念与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情感态度,实现“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追求和“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考试考得满意”的现实诉求。

二、设计方法
(一)弄清起点
弄清起点旨在明确新课从哪里来,主要经过摸清学情(备学情)和分析教材(备教材)加以确认。

摸清学情主要是明确新课学习的主观起点,分析教材主要是寻找新课程的客观起点。

主观起点和客观起点都是新课的生长点,只有找到新课的生长点,新课才有自然生成的可能。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
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那我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这道出了摸清学情成了新课学习起点的源头活水。

一般而言,摸清学情主要从学生的情感与意志起点、思维与习惯起点、知识与经验起点三个方面进行。

本节课安排在初中二年级上学期。

我教的初二班级成绩属于中等偏上的班级。

整体而言本班学生本节课的主观起点为,在情感与意志起点方面,好奇心较强、态度较认真、愿学但意志力不够持久!在思维与习惯起点方面,形象和直觉思维多,抽象和逻辑思维少;喜欢动手操作,弱于言语表示,习惯被动接受,弱于主动分享,因此需要促进学生扬长补短。

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有一定的直觉判断,但难以运用数学语言表示和逻辑推理。

在知识与经验起点方面,在小学曾有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内角、拼图或折叠三角形的经验,在初一也曾经历用几何语言推理证明平行线性质的初步经验。

客观起点是指知识本身产生的逻辑起点,主要经过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重点与难点,寻找知识的生长点。

本节课教学安排是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前面内容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后面是《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学习三角形的线段,接着学习三角形的角(内角和外角)及其性质,是对三角形学习的细节刻画,本节课的重点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难点定理的推理证明。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
小学就已经直观感知了,但到初中需要经过逻辑推理进行理性认识,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因此,直观感性的内角和是本节课的逻辑起点。

(二)明确终点
明确终点旨在明确新课到哪里去,或是学生学完本节课后的最后收获。

这主要经过设计新课程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三维目标(备目标)加以确认。

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说:“我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因此,明确终点,目标导向,让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一节有品味的数学课,这三维目标是“形、神和魂”的统一。

知识与技能是目标的“形”,主要体现在学完一节课,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掌握数学技能,并应用其能够解决一些生活问题或课本问题,反应在学生上有一种立竿见影的“学会一些东西了”,并感到“数学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是目标的“神”。

主要体现在一节课中,学生亲历了哪些数学学习活动(感性与理性),体悟到了如何学习数学和研究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的价值与意义,反应在学生上为感受数学学习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靠的,并体验“数学有意思”,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因为,若干年后,数学知识可能忘记了,但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一辈子都
受用的“精神”力量和发展武器。

情感与态度是目标的“魂”。

有位哲人说得好,“教育是什么?就是忘掉学校学习的,剩下的就是教育”?也就说,若干年后,一个人对学科知识、思想与方法可能都忘记了,唯独剩下的是她经过学科学习,积淀的“精、气、神”内化为一种灵“魂”,那就是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应在学生身上是一种“数学有情结”,实现了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变,这种态度和力量永恒且潜在地左右学生的终生发展。

当然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可能难以在课堂达到,可能延伸到课前和课后。

教学有的放矢,必然设计全面、具体、清晰的目标,确保目标导向清晰度强,目标实现达成度高。

这是好课不可或缺的标志。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本质及其特征,掌握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简单问题的基本技能;
2.基本活动经验与思想方法:经历直观感知、逻辑推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各种方法,感受各种不同推理方法的价值,体悟推理证明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感受三角形内角和蕴含的数学美,体验合作分享的价值与快乐,增强学习信心。

(三)用活课本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什么叫课本?课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