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土壤水
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第五章 土壤水与下渗123
第三节 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
教学目标: 土水势中各分势和总势。 滞后现象 分析质地和结构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影响。
一、土水势
1、土水势:土壤水的势能称土水势。 它是土壤水与标准参照状态下的水相比较所具有的
特定势能。 说明:标准参照状态:一定高度处,与土壤同温度
下承受一个标准大气压或当地大气压的状态。 土水势是一个表示土壤水势能的相对指标。
毛管力的方向,因土壤颗粒的排列十分复杂,故可能具 有任何方向。
H不大于3~4米
毛细管的直径在0.1~0.001mm最明显。
(三)重力
重力 土壤中水分受到的地心引力称为重力,其 作用方向总是指向地心,近似地可认为垂直向下。
二、土壤水类型
土壤中存在的液态水分,根据作用力的情况,可 分为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类。
1. 当土壤含水量大于此值时,毛管悬着水就能向土
壤水分的消失点或消失面转移,
2. 当土壤含水量小于此值,连续输移水分就会遭到
破坏,并将变为以薄膜水和水汽的形式进行。
3. 一般来说,毛管断裂含水量约为田间持水量的65
%。
Hale Waihona Puke 6、饱和含水量饱和含水量:土壤中所有孔隙均被水充满时的土壤含水量。 特点:
1. 若用容积含水率表示饱和含水量,则此时也等于孔隙度。 2. 饱和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之差即为受重力支配的自由重
1、最大吸湿量
在水汽达到饱和的空气中,干燥土壤的吸湿水达到 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吸湿量,又称吸 湿系数。 (1)被吸附的水分子层的厚度相当于15—20个 水分子厚,约4—5um,其最外层的水分子所受到 的土壤颗粒的分子引力为31个大气压。 (2)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的最大吸湿量不同。
2、最大分子持水量
第五章 -土壤分类与分布
如根据平原地区不同矿化度地下水 引起盐分组成上的差异,盐土可 划分出氯化物、硫酸盐盐土等土 属。
5.4 土壤形成过程中的残留特征或埋 藏特征。
如残余沼泽土,埋藏盐土等
5.5 耕种的影响
由耕作、种植、施肥等影响所产 生的变化尚未形成新的土类和亚 类的特性均可在土属中反应。
5.6质地的变化
学习 1954 学习发生分类阶段,以地理 发生 - 发生为基础,以成土条件为 分类 1958 依据,以土类为基本单元,
采用土类、亚类、土属、土 种和变种五级分类。
第一 1958 开展全国土壤普查,1978年
次土 - 召开土壤分类会议,采用土
壤普 1978 纲、土类、亚类、土属、土
查
种、变种六级分类。
1土纲
土纲是土壤重大属性差异的归纳和 概括,反应了土壤不同发育阶段 中,土壤物质移动累积所引起的 重大属性差异,是土类间在发生 上和性质上的共性的综合。
淋溶土纲指石灰充分淋溶,呈酸性, 有明显粘粒移动淀积的土壤。
钙层土纲的各土类都具有明显的钙 化过程,即在剖面一定位置具有 钙化层。
如铁铝土纲是在湿热条件下,在脱 硅富铝化过程中产生的粘土矿物 以 1׃1 型 高 岭 石 和 三 、 二 氧 化 物 为主的一类土壤。
成土因素不同,其利用改良方向不 同,虽有相似的剖面形态和理化 性质,但不一定是同一类土壤。 如海滨盐土和内陆干旱盐土。
2.2.2 成土过程的特性特征
土壤特定的成土过程的特性特征, 可以在土壤剖面中反映出来,故 在各级分类系统中所依据的剖面 形态应有不同。
2.2.3土壤属性的差别
不同成土因素作用产生的属性,其 分类地位不同。母质成土过程造 成的是区分亚类的属性,而人为 产生的则作为划分土种的属性。
课件:第05章土壤水
0 -0.01 -0.1 -0.3 -1.0 -15 -31 -100
土水势(kPa)
0 -1 -10 -30 -100 -1,500 -3,100 -10,000
排水孔隙的直 径(m) -300 30 10 3 0.2 0.97 0.03
国际制单位1kPa=0.01 Bars
土壤水吸力
土壤水吸力是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 所处的能态,简称吸力,但并不是指土壤对水的吸 力。
g=Mgz
5、总水势(t)
t = m + p + s + g
土壤水 饱和状 态下
土壤水 不饱和 情况下
t = p + g t = m + g
土水势单位
土水势的定量表示是以单位数量土壤水的势能值为准。单位 数量可以是单位质量、单位容积或单位重量。最常用的是单 位容积和单位重量。
单位质量土壤水的土水势单位为J/kg,
和导水率
d /dx 为
总水势梯度
非饱和条件下土壤 水流的数学表达式 与饱和条件下的类 似,二者的区别在 于:饱和条件下的 总水势梯度可用差 分形式,而非饱和 条件下则用微分形 式:饱和条件下的 土壤导水率K,对 特定土壤为一常数, 而非饱和导水率是 土壤含水量或基质 势的函数。土壤水 吸力和导水率之间
土壤水 的形态 分类
吸附水,受土壤吸附力作用保持, 可分为吸湿水和膜状水
毛管水,受毛管力的作用而保持
重力水,受重力支配,容易进一步 向土壤剖面深层运动
土壤中粗细不同的毛管孔隙连通一起形成复杂的毛管 体系。在地下水较深的情况下,降水或灌溉水等地面 水进入土壤,借助于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的毛管孔 隙中的水分,它与来自地下水上升的毛管水并不相连, 好像悬挂在上层土壤中一样,故称之为毛管悬着水。 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多时的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在数量上它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当一 定深度的土体储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若继续供水, 就不能使该土体的持水量再增大,而只能进一步湿润 下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是确定灌水量的重要依据,是
土壤地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土壤地理理论教学大纲
土壤地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土壤地理理论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土壤地理学》作为地理与资源环境系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重点阐述土壤剖析、土壤发生、土壤分类、土壤类型、土壤分布以及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等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内 容 学 时第一章 绪论 4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 5第三章 土壤有机质 4第四章 土壤生物 2第五章 土壤水分 4第六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 4第七章 土壤物理性质 4第八章 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 4第九章 土壤溶液 2第十章 土壤形成和发育 4第十一章 土壤分类 2第十二章 土壤主要类型 2第十三章 土壤空间分异规律与土壤分区 4合计 45第一章 绪论土壤与人类,土壤与地理环境,土壤概念(重点),土壤性质(重点),土壤剖面划分(重点),土壤地理学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难点),21世纪土壤科学发展展望作业:1.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2.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3.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4.请亲自观察校园绿地或者附近农田林地,选择一个具体的单个土体,运用所学的知识阐述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并说明该土壤开放系统中的主导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的来源和组成,土壤原生矿物,土壤矿物质形成与转化(难点、重点),土壤次生矿物(重点),土壤矿物质地理分布作业:1.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2.试分析地壳和土壤中元素组成的异同点。
3. 试说明土壤次生粘土矿物的构造特征和共同特性。
4. 如何确定土体硅铁铝率与迁移系数,阐述其土壤地理意义。
第五章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第五章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作用 第二节 土壤形成过程第三节 土壤发育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 • 土壤母质• 气候因素• 生物作用• 地形地貌• 时间• 人类作用一、土壤成土因素• 土壤形成因素又称成土因素,是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它是一种物质、作用力、条件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对土壤形成发生影响或将影响土壤的形成。
• 土壤发生学说(soil g enesis t heory)认为土壤是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由岩石风化成母质,再由母质演化成土壤。
五大成土因素• 五大成土因素:• 19世纪未,俄国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Dokuchaev, 1846-1903)通过对俄罗斯大草原土壤的调查,提出土壤的五大成土因素,即:– 气候-climate– 母质-parent material– 生物-biology– 地形-topography– 时间-time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首先,直接影响着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
• 其次,母质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 一般地说,成土过程进行得愈久,母质与土壤的性质差别就愈大。
但母质的某些性质却仍会顽强地保留在土壤中。
岩石类型• 岩浆岩:溶化岩浆形成的岩石• 火山岩:冷却凝固的岩浆• 沉积岩:由悬浮液或溶液沉淀形成的物质 • 变质岩: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改变的岩石地质大循环 (Reeves, 1998)风化壳• 处于岩层上部,岩石破碎形成的碎屑物 • 可以直接由下层岩石形成• 也可从别处搬运而来• 厚度不一成土母质• 风化壳的上层已发生许多变化 • 下层最初的风化壳即为土壤母质 – 未经搬运的风化壳母质– 经搬运的风化壳母质• 冰碛物• 河流沉积物• 湖泊沉积物• 风成物• 崩积物冰碛物• 冰川搬运和沉积的碎屑物质• 不均一性,大小混杂、缺乏层次性河流沉积物• 由水流沉积而成,包括冰川溶化水• 砾石、砂粒和粉粒,圆形、大小规则、层次分明湖泊沉积物• 大小规则、层次分明,通常缺乏大块砾石风成沉积• 大小规则、层次分明,中细砂粒或粉粒崩积物• 大小混杂、缺乏层次,在重力作用下形成二、气候与土壤发生的关系• 湿度因子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中国气候大区划分指标气候大区年干燥度自然景观湿润<1.0 森林半湿润 1.0~1.6 森林草原半干旱 1.6~3.5 草原干旱 3.5~16.0 半荒漠极干旱>16.0 荒漠据《中国自然地理》(1981)湿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1.影响土壤中物质的迁移:• 根据土壤中水分收支情况对物质运移的影响,可分以下几种土壤水分类型:①淋溶型水分状况:降水量大于蒸发量②非淋溶型水分状况:蒸发量略大于降雨量,部分淋溶③上升水型水分状况:其特点是蒸发、蒸腾总量大大超过降水量,其差额由地下水补充,如果地下水矿化度高,则会导致盐渍化;如果地下水达不到地表,而只能达到剖面中部,则称为“半上升水型”水分状况。
土壤水分
3、中子土壤水分仪的使用 首先在欲测量的田间埋设测量导管,导管长度为测量要求的最深深度 (市场所购成品管通常不超过6米,更长需套接)。导管一般为铝质或薄壁不 锈钢管,底部焊接密封以防水渗入。导管上端高出地面约10厘米以防防雨 水灌入。测量时仪器底部喇叭口与导管对接,探头顺着导管放至欲测深度, 这时中子穿过导管壁进入土壤,取得土壤水分信息后再穿过导管壁回到探 头,只要30秒左右即可得到该土层的含水量值,这样从上往下即可逐层测 出导管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含水量。仪器内有10条多项式标定方程供用户选 择,用于不同土质的测量计算。测量结果可自动贮存在仪器的单片计算机 系统中,每次可存1800个数据。测量完毕后,这些数据可通过串行口输入 到计算机的中子水分仪管理软件中,并能复制到EXCEL软件里,然后进 一步计算处理。导管通常是半永久性埋置,可连续测量许多年,由于不用 取样,没有扰动土壤,每次测量位置和测量条件一致,可得到被测田地水 分长期准确完整的资料。CS830型中子水分仪在20年的使用期内,测量效 率不会有任何下降,除了充电电池只能用5年左右外,不用更换任何其他 部件,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综合费用低于其他测量方法。中子水分仪的另 一个重要优点是可测冰和结晶水,这在冰土层测量中是其它测量方法不可 比拟的。
三、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是指水分被植物利用的程度。 有效水: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那一部分水分称有 效水。 无效水:另一部分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 无效水。 土壤水分常数(吸湿系数、凋萎系数、最大分子 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持水量等都 是土壤水分常数,这些常数对于作物的生长有一定意 义) 土壤有效水的范围(%)=田间持水量(%)-凋 萎系数(%)
毛管悬着水:借毛管力保持在土壤 上层不与地下水相连的水分。这种悬着在 上层土壤中的毛管水称为毛管悬着水。 毛管悬着水的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称为田间持水量。这是确定灌水量的重要 参数。不同质地,土壤田间持水量有很大 不同。
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第五章 土壤水与下渗456
教学目标:
1. 下渗,下渗率,下渗容量的定义。 2. 下渗率,下渗容量的影响因素。 3. 分析土壤水分剖面,分析出下渗曲线的意义。
一、土壤水分剖面 土壤含水率沿深度方向的变化曲线称为
土壤水分剖面
土壤水分剖面
若土壤含水率用容积含水率表
z2
W 示,则计算土层含水量的公式
0
——初始土壤含水率;
n ——土壤饱和含水率;
Ks ——饱和水力传导度;
f p
dFP dt
d
n
(z,t)d
dt 0
Ks
第五节 下渗理论与公式
下渗曲线不仅是下渗物理过程的定量描述,而 且是下渗物理规律的体现。推求下渗曲线的具 体表达形式是下渗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渗方程
求解土壤水分剖面表达式
刻渗入土壤的总水量。
四、下渗机理
1、随时间变化特点 第一阶段为渗润阶段。这阶段土 壤含水量较小,下渗容量较大, 下渗容量随时间递减迅速。 第二阶段为渗漏阶段。这阶段, 由于土壤含水量不断增加,下渗 容量明显减小,下渗容量随时间 递减变得缓慢。 第三阶段为渗透阶段。在这一阶 段,土壤含水量达到了饱和状态, 下渗容量变得稳定,达到下渗容 量的最小值,为稳定下渗率。
湿润锋:湿润区与下渗水尚未涉及到的土壤的交界面 称为湿润锋。在湿润锋处,土壤含水量梯度很大,因 此在该处将有很大的土壤水分作用力来驱使湿润锋继 续下移。
五、求解下渗容量与土壤水分剖面的 关系
若已知供水强度充分大 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剖面。
n
FP z( ,t)d Kst 0
z( ,t) ——从土壤水分剖面的数学表达式
2
t D z2 k z
(z,0) 0 (0,t) n
第五章土壤水、热、气、肥及其相互关系
1.3.1.1吸湿水: 干燥的土粒由于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的 存在而从空气中吸收水份的性质称为吸 湿性,所紧密吸附的水分就称为吸湿水. 特点: <1>.吸湿水的数量与大气温、湿度有关, 大 气温度愈低、湿度愈大, 吸湿量愈大; 也与质地有关,质地愈重,吸湿性愈强,吸 湿量也愈大.
<2>.吸湿水受土粒引力极大{31~10000个大气 压},无溶解力,不导电,在土壤中不能自由运动, 与土粒作整体运动. 同时,植物根系的根吸力一般只有10~20个大 气压,所以吸湿水不能被一般植物吸收利用.
年变化 - (太阳辐射能的季节变化) 呈现两个阶段, 升温阶段, 2~7月; 降温阶段, 8~1月; 最高温7月, 最低温1月. 随土层加深年变幅也减小, 在5~20米处消 失.
影响土温的因素: 一切影响土壤热量收入或支出的因素最终都将 影响土壤温度的高低, 可分为环境因素和土壤 内部因素两大类. 环境因素: a. 土壤所处的纬度 随着纬度的增加, 太阳入射角减小, 单位面积土 壤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减少, 故纬度越高, 土温越 低.
第 五 章 土壤水、热、气、 肥及其相互关系
土壤水、热、气、肥4大因素 :
各有其独立的运动发展变化规律 各自与环境状况息息相关 共存于土壤体系中,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的。
第 一 节
土壤热性质
1- 土壤的热量来源 土壤热量主要来自4个方面,太阳辐射能、地热、 生物热和化学热。 1-1 太阳辐射: 任何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 (-273 ℃) 时, 都要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外辐射能量。 太阳表面温度高达6000 ℃, 它要以电磁波 的方式向外辐射大量能量, 这种能量是土壤热 量的主要来源, 一般每cm2每分钟可得到1.9 卡 的热量.
土壤学5→15
⼟壤学5→15第五章⼟壤⽔Soil Water第⼀节⼟壤⽔分类型的划分及⼟壤含⽔量的测定Class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soil water⼀、⼟壤含⽔量的表⽰⽅法重量含⽔量(Gravimetric Moisture Content) :⼟壤⽔的重量占⼟壤⼲重的百分数。
⼟壤重量含⽔量( %) =(⼟壤⽔重量/ ⼟壤烘⼲重量)X 100(%)=(湿⼟重量—⼲⼟重量” ⼟样烘⼲重量X 100例题:有⼀⼟样湿⼟重140 g,烘⼲重为100 g,求该⼟壤的重量含⽔量(试算)0 m = (140-100)/100 X 100 = 40 %容积含⽔量Volumetric Moisture Content 单位⼟壤总容积中⽔分所占的容积分数。
⼟壤⽔容积含⽔量% =(⼟壤⽔容积/⼟壤总容积)X 100 例题:已知⼀⼟壤的重量含⽔量为20 % ,容重为g/cm-3 , 求该⼟壤的容积含⽔量(试算)0 v = 20 X / 1 = 25 %⼟壤相对含⽔量 ( relative water content ):⼟壤含⽔量占某参照持⽔量的百分数。
⼟壤相对含⽔量=(⼟壤含⽔量/⽥间持⽔量)X 100⼟壤⽔储量( Soil water storage capacity ) :⼀定⾯积和厚度⼟壤中含⽔的绝对数量。
( 1 )⽔深( waterdepthDw ) DwDw =0 v * hh――⼟层厚度优点:与⽓象资料和作物耗⽔量所⽤的⽔分表⽰⽅法⼀致,便于互相⽐较和互相换算。
容积含⽔量换算成⽔深0 v = 50%Dw=( 2)绝对⽔体积( water volume )m3 hm-2 = 10000 ( m2 ) X h (m) X0V= 10000 Dw( Dw ―― m)= 10 Dw( Dw ―― mm)作⽤: 与灌溉⽔量的表⽰⽅法⼀致,便于计算库容和灌⽔量。
例:容重为克/⽴⽅厘⽶的⼟壤,初始含⽔量为10%,⽥间持⽔量为30%,降⾬10mm ,若全部⼊渗,可使多深⼟层达⽥间持⽔量解:先将⼟壤含⽔量⽔W%换算为⽔V%初始含⽔量⽔v%=10%< =12%⽥间持⽔量⽔v%=30%< =36%因: ⽔mm= ⽔v% <⼟层厚度( h)持⽔量的80%,需灌⽔多少(⽅/亩)解:⽥间持⽔量的80%为:30%< 80%=24%30 厘⽶⼟层含⽔达⽥间持⽔量80%时⽔mm=灌⽔量为2/3 < 36=24(⽅/亩)(⼀)⼟壤⽔分类型划分1 、⽔在⼟壤中受到的作⽤⼒重⼒表⾯张⼒——⽑管⼒⼟粒和⼟粒间的粘结⼒和粘着⼒——分⼦引⼒⼤⽓⼆、⼟壤⽔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Classification and Availability of soil Water( 1 )重⼒⽔(Gravitational Water) :能在重⼒作⽤下流动的⽔。
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
1
pF值 0
kPa 1520
水柱高度 (cm)
pF值
15849
4.2
1
10
1
3141
21623
4.5
10
100
2
10133
100000
5
51
501
2.7
101325 1000000
6
101
1000
3
1013250 10000000
7
1013
10000
4
四、土水势的测定
张力计法、压力膜法、冰点下降法和水气压法等。 张力计(tensiometer),又名负压计或湿度计,测定水 不饱和土壤的基质势或基质吸力。
和灌水量。
21
例:一容重为1g/cm3的土壤,初始含水量为12%,田间 持水量为30%,要使30cm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的80%, 需灌水多少(方/亩)?
解:田间持水量的80%为:30%×80%=24%
30cm土层含水达田间持水量80%时 水mm=(0.24-0.12)×1×300 =36(mm) 2/3×36=24(方/亩)
3. 温度 影响水的粘滞性和表面张力。土温升高,水的基质势
增大,有效性提高。 4. 水分滞后现象 土壤吸湿过程中,水吸力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的速
度较快。土壤脱湿过程中,水吸力随含水量减少而增大的 速度较慢。同一土壤的两种水分特征曲线不重合。砂质土 的滞后现象比粘质土更明显。
Water sorption curve soil water hysteresis
砂土 砂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粘土
田间持水量(%) 12 18
22
24
26 30
土壤学第五章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量测定方法 1、烘干法(标准法) 2、中子仪法 3、时域反射仪(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DR)
中子仪测定土壤水分
(二) 土壤水分的定性测定方法
干:不凉手。砂土成自由单粒。壤土和粘 土起灰尘,或成自由的硬块。 潮:手摸有凉感。砂土略有粘结性,壤土 和粘土散成软的团粒。 润:手摸感觉很凉,加水不变色。砂土有 粘结性,壤土和粘土有可塑性。 湿(湿土):在手上留水痕。 透湿:水从土中流出来。
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意义:
第一,不同质地土壤达到萎蔫系数和田间 持水量时,但土壤水吸力相似。达到萎 蔫系数时,土壤水吸力为15atm或15bar, pF为4.2;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土壤水 吸力为0.3atm或0.3bar;pF为2.8。 第二,不同质地土壤含水量相同时,其吸 水力相差很大。对植物的有效性不同。
第二节 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一、土壤绝对含水量 1、重量百分数: 土壤水分重量占烘干土的百分率。 意义:每百克干土中,所含的水的质量数。
一、土壤绝对含水量
2、土壤容积含水量 (1)单位容积土壤中水所占的容积。 注意:计算的基础是土壤的总容积。 (2)与质量百分数的关系 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重量含水量*容重 (3)意义: 可反映土壤孔隙的充水程度,可计算土壤 的固、液、气相的三相比。
第五章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主要教学目标: 1、了解土壤水对园林植物生长的意义; 2、土壤水如何存在于土壤中。 3、如何表示土壤水分含量的高低; 4、如何了解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量; 5、怎么测定土壤的水分。 6 、园林土壤的通气性如何?如何影响植物的 生长,如何调节城市土壤的通气性性能。
主要内容
第四节 土壤水分的调节 4、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质地、土壤结 构、土壤松紧度、有机质含量都对土壤 水分的入渗、流动、保持、排除以及蒸 发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程 度上,决定着土壤的水分状况。与气候 因素相比,土壤物理性质是比较容易改 变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5、人为影响:主要是通过灌溉、排水等 措施,调节土壤的水分含量。
《土壤学基础》
生物圈
生态系统恶化
人类是生态系统的 重要干扰者
土壤圈
岩石圈
风化壳
最新课件
水圈7
二、土壤与作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课件
8
土壤是地球陆地最新课生件 态系统的基础 9
土壤的重要性
三、保护土壤资源的意义
1、土壤资源的有限性要求我们必须要保护好土壤资源 表 1.2 中国土壤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及其与世界和部分国家比较 (摘自“土壤学”,黄昌勇主编)
最新课件
3
第一节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植物生产
农业生产
动物生产
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中,人类消耗的约80%以上的热量, 75%以上的蛋白质和大部分的纤维都直接来源自土壤。
土壤是具有再生意义的自然资源
治之得宜,地力常新,可永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土壤质地:根据不同机械组成所产生的特性而划分的土壤 类别。
一般将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最新课件
35
3、不同质地土壤的生产特性
(1)砂质土(热性土): a 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通气透水性强,内部排
水通畅,不易积聚还原性有害物质,有机质分解快, 易释放有效养分; b 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含养分少,要多施有机肥料; 保肥性差,施肥后因灌水降雨而易淋失; c 含水量低,热容量较小,易增温也易降温; d 松散易耕,缺少有机质的砂土泡水后容易沉淀、板 结、闭气。
短期内不可逆转的趋势: 1、耕地减少不可逆转;
2、人口增长不可逆转;
粮食供应压力加大!
3、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可逆转;
我国要跨进可持续发展的“大门”还需要:30-50年?
土壤学章节练习题第五章土壤水
第五章土壤水一、名词解释1、吸湿水2、吸湿系数3、膜状水4、最大分子持水量5、田间持水量6、饱和含水量7、毛管水断裂量8、毛管上升水9、临界深度10、有效水11、无效水12、萎蔫系数13、质量含水量14、容积含水量15、相对含水量16、水深17、土水势18、基质势19、压力势20、溶质势21、重力势22、土壤水吸力2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24、滞后现象25、土面蒸发26、水汽凝结27、入渗过程28、水的再分布二、填空题1、土壤含水量越少,土水势越______,土壤水吸力越______;相反,含水量越多,土水势越_______,土壤水吸力越_________。
2、数量法研究土壤水对水分类型的划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对植物有效性最高。
3、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__可作为判断是否需要灌溉的指标。
4、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5、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
6、保墒措施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
7、土水势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分势组成,在非饱和土壤中___________分势为零;在饱和土壤中___________分势为零。
8、土壤水不断以水汽的形态由表土向大气扩散而逸失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
第05章+土壤物理性质(质地和结构)
生物作用
胶结作用
团粒结构形成机制
冻融交 替
水膜的粘 结作用
胶体的凝聚作用
(1)生物作用
根系的穿插作用: 根系的挤压作用: 使大土团破碎成小土团 使小土团组合为大土团
频繁反复的穿插和挤压,易形成团粒结构。
(2)土壤干湿交替作用
湿润土块在干燥过程中由于胶体失水而收缩 干燥土块因吸水而膨胀 使土体出现裂缝而碎,促进各种结构体的形成。
卡庆斯制:二级
国际制:
根据砂粒(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粘粒 (<0.002毫米)三粒级含量的比例,划定12个质地名称,可 从三角图上查质地名称。
查三角图的要点 以粘粒含量为主要标准, <15%者为砂土质地组和壤土质地组; 15%-25%者为粘壤组; >25%者为粘土组。 土壤含粉粒>45 --“粉 质” ; 砂粒含量在55%-85%-“砂质”
常见的土壤粒级制 卡钦斯基制 (1957) 石 砾 粗砂粒 物 理 性 砂 粒 物 理 性 粘 粒 粘 粒 粗粘粒 细粘粒 胶质粘粒 粘 粒 粘 粒 粗粉粒 粉 中粉粒 细粉粒 粒 粉 粒 细砂粒 极细砂粒 细砂粒 中砂粒 美国农部制 (1951) 石 砾 极粗砂粒 粗砂粒 中砂粒 细砂粒 粗砂粒 国际制 (1930) 石 砾
3、壤质土主要特性:
•
水、气:大小孔隙数量适中,通气透水性良好
• 热:含水量适宜,土温比较稳定 • 肥:养分含量多,保肥性能好 • 耕性:耕性良好,宜耕期长
砂粘适中,消除了砂土类和粘土类的缺点, 是农业生产上质地比较理想的土壤
将砂质土、壤质土、粘质土基本肥力性状比较如下:
(一)砂质土 农民称白土、白塘土,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它通
水资源学教程 05第五章水资源的基本理论
2)吸附与解析作用
吸附与解吸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可根据弗 劳德利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的形式可近似推导泥 沙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速率方程:
dS b C k1 k 2 b S dt W
式中:S为泥沙吸附浓度,mg/g;ζ为无量纲化的S值;C 为水体污染物浓度;W为水体的含沙量,g/L;b为与活化能 有关的指数;k1,k2分别为吸附速率系数和解吸速率系数, d-1。
W R
上式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山丘区的河川径流量可以近 似认为是总水资源量;地下径流量就能代表地下水资源量。
(2)下游平原区
在天然状况下,平原区的水量平衡可表示为:
P平 Es 平 Rs 平 Pg 平
降水量 地表蒸发量 地表径流量 降雨入渗补给量
但由于在平原区人类活动频繁、用水量激增,导致平原 区的总耗水量 q 数值较大,不能忽略,因此平原区的水资 源转化关系必须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即
(3)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对于一个天然流域,计算式中:P、R、E分别为计算时段内流域降水量、径流量和 蒸发量;q入为计算时段内从外流域流入本流域的水量; q出为计算时段内本流域流到外流域的水量;ΔW为流域地面 及地下蓄水量的变化量。
第五章 水资源的基本理论
结合水资源学的主要内容,本章介绍了水 量平衡原理、水环境容量理论、水资源价值 理论、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水资源可持续 利用理论等内容。
5.1水量平衡原理
5.1.1水量平衡原理
(1)基本方程 水量平衡(water balance),是指任意选择的流域(或区 域),在任意的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等 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即在水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来说水 量收支平衡。 水量平衡的基本方程为: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经典大题例题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经典大题例题综合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中国东北黑土地是发育于冲积—洪积物、砂质风积物等成土母质,有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壤,这类土壤颗粒较细、性状好、肥力高,是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
中国的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行政区域涉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东部的部分地区。
但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区逐渐由林草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农田生态系统。
长期的高强度利用,加之土壤侵蚀,东北黑土区由“生态功能区”逐渐变成了“生态脆弱区”,严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图是东北黑土地开垦后有机质变化图。
(1)推断黑土颗粒较细、均匀一致的原因。
(2)下列黑土保护措施中,请选择一例说明其提高土壤肥力的原理。
①大豆—玉米轮作;②秸秆免耕覆盖还田。
答案:(1)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地表多流水或风力沉积物;成土母质的颗粒大小决定土壤的性状,以流水或风力沉积物为主的成土母质颗粒较细且均匀。
(2)①:玉米、大豆轮作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豆根部可以固氮,轮作玉米可以使土壤营养物质富集更加全面,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可显著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通水透气的能力。
选择②:秸秆免耕覆盖还田是将产自土壤的有机物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也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使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向良性转化;还可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蚀,减少黑土流失。
解析:本题以东北地区为背景资料,考查土壤的形成,以及人类对土壤的改良措施,难度一般。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土壤的形成因素,以及影响土壤肥力高低的因素,并能理解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的影响。
(1)根据所学知识,成土母质的颗粒大小决定土壤的性状;根据材料,“中国东北黑土地是发育于冲积—洪积物、砂质风积物等成土母质”,说明东北黑土地颗粒较细且均匀的原因是流水或风力沉积物为主的成土母质颗粒较细且均匀;而其分布区由于分布在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地表多流水或风力沉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θ − = ∇ •υ ∂t
§4 土壤水运动的控制方程
3 非饱和水流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
V = − K (θ )∇ Φ
∂θ = −∇ V ∂t
∂θ ∂ ∂Φ ∂ ∂Φ ∂ ∂Φ = [ K (θ ) ]+ [ K (θ ) ] + [ K (θ ) ] ∂t ∂x ∂x ∂y ∂y ∂z ∂z
Va + Vw f = = Vt Va + Vw + Vs Vf
e= Vf Vs = Vf Vt − V f
孔隙比:
Va Va = 充气孔隙度: f a = Vt Vs + Vw + Va
§2 土壤水的存在形态
1 土壤水作用力
分子力: 土壤颗粒表面的分子对水分子的吸引力称为分子力 毛管力: 由于浸润性液体表面张力作用引起的水分在土壤毛
§3 土壤水的能量状态
总 势: 各种分势的和势
饱和土壤 非饱和土壤
ψ = ψ p +ψ g
ψ = ψ m +ψ g
土壤水的运动方向总是从总势大的地方指向总势小的地方。 当土壤水总势梯度不等于零时,土壤水就处于运动状态; 当总势梯度为零时,土壤水就处于静止状态。
§3 土壤水的能量状态
例题:有一“U”形土柱,一端浸泡在水槽中。水槽的水面保持不变,假定
土壤中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 田间持水量。 它是不受地下水影响条件下土壤在田间或自然状 况时所能保持水分的最高数量,也就是说,降雨 或灌溉水进入土壤后,若超过田间持水量,则超 过部分将不能为土壤保持而以自由重力水形式向 下渗透。 田间持水量是将土壤水划分为土壤持水量和向下 渗透水分的“门槛”。
§2 土壤水的存在形态
3 土壤水分常数
——某些特征条件下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土壤水分常数
最大吸湿量: 饱和空气中,干燥土壤的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最大分子持水量: 膜状水达到最大数量时所对应的土壤含水量 凋萎系数: 土壤颗粒对水分子的吸力为15个大气压时的土壤含水量
(此时植物开始永久性凋萎)
毛管断裂含水量: 毛管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开始断裂时的土壤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 土壤中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饱和含水量: 土壤中全部孔隙都被水充满时的土壤含水量
最大吸湿量
在水汽达到饱和的空气中,干燥土壤的吸湿水达 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吸湿量,又 称吸湿系数。
最大分子持水量
膜状水达到最大数量,也就是水膜厚度达到最大 时所相应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它 是靠土壤颗粒分子力结合水分的最大值。
凋萎系数
植物生长需要通过根系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根毛的吸水力量约为 15 个大气压。当土壤颗粒对 水分子的吸力超过 15 个大气压时,植物就会因吸 取不到土壤水而凋萎枯死。因此,所谓凋萎系数 就是指土壤颗粒对水分子的吸力为 15 个大气压时 的土壤含水量。 作物品种不同,土壤种类不同,其凋萎系数也不 同。 凋萎系数总是大于最大吸湿量,而小于最大分子 持水量的。一般来说,凋萎系数约为最大吸湿量 的1.5倍,而是最大分子持水量的38%~75 %
只考虑垂向时:
∂θ ∂ ∂Φ = [ K (θ ) ] ∂t ∂z ∂z
§4 土壤水运动的控制方程
各向同性土壤、不可压缩液体、三维情形的非饱 和水流运动的控制方程。称为理查兹方程。 只要已知土壤水分特性曲线和水力传导度与土壤 含水量的关系曲线,并给定适当的初始条件和边 界条件,就可由理查兹方程求解各种非饱和水流 运动问题。 理查兹方程是高度的非线性方程,故至今仍不能 求得它的解析解。
§4 土壤水运动的控制方程
1 非饱和土壤的达西定律
饱和土壤达西定律:
∂ψ υ = −K s ∂x
υ = − K s∇ ψ
Ks-饱和水力传导度,又称渗透系数
控制非饱和与饱和土壤水流运动的因素
两者总势的组成不同。在饱和土壤中,总势由重 力势和静水压力势组成,而在非饱和土壤中,总 势则由重力势和基模势组成。 两者的水力传导度不同。饱和水力传导度是一个 常数,非饱和水力传导度是土壤含水量的函数。 干燥土壤的水力传导度最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 增加,水力传导度也增加。当土壤含水量达到饱 和时,水力传导度也达到最大,此即为饱和水力 传导度。
毛管断裂含水量
毛管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开始断裂时的土壤含水量 称为毛管断裂含水量。 当土壤含水量大于此值时,毛管悬着水就能向土 壤水分的消失点或消失面转移,反之,连续输移 水分就会遭到破坏,并将变为以薄膜水和水汽的 形式进行。 一般来说,毛管断裂含水量约为田间持水量的65 %。
田间持水量
§4 土壤水运动的控制方程
非饱和土壤达西定律: 虽然非饱和水流与饱和水流 具有以上不同的特点,但理 查兹 (Richards) 于 1931 年用实 验证明,非饱和水流也符合 达西定律,即非饱和水流的 渗流速度与总土水势梯度成 正比,且与土壤中孔隙通道 的几何性质有关。
∂ψ υ = − K (θ ) ∂x
饱和含水量
土壤中所有孔隙均被水充满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饱和含水量。若用容 积含水率表示饱和含水量,则它与孔隙率是一致的。 饱和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之差即为受重力支配的自由重力水。
§3 土壤水的能量状态
1 土水势
——土壤水所具有的势能,称为土水势
标准参照状态: 在大气压下,与土壤同温度、具有固定高度的一个
§1 土壤的质地结构及“三相”关系
b 表示土壤中液相比例的物理量:
质量含水率: ω
= M
w
M
s
Vw Vw 容积含水率: θ = = Vt Vs + V f
饱 和
Vw Vw = 度: θ s = V f Vw + Va
以百分比表示
§1 土壤的质地结构及“三相”关系
c 表示土壤中气相比例的物理量:
孔隙度:
§3 土壤水的能量状态
重力势(gravitational potential): 要把一定数量的土壤水分举
起而克服重力所作的功
静水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 饱和土壤中的水分,因受
到周围水分对它的压力作用所具有的势能
基模势(matric potential): 由分子力和毛管力引起的土水势
§1 土壤的质地结构及“三相”关系
土壤中的“三相”关系:
固体颗粒、土壤水、空气
§1 土壤的质地结构及“三相”关系
与土壤“三相”有关的物理量:
a 表示土壤中固相比例的物理量:
固体密度:
ρ s = M s Vs
3 ρ = 2 . 6 ~ 2 . 7 g / cm 一般土壤 s
干 容 重:
Ms Ms = ρb = Vt Vs + Vw + Va
2 土壤水分特性曲线
——吸力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称为土壤水分特性曲线
Ψ
土壤水分特性曲线
获得土壤水分特性曲线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从干燥土壤 开始,在土壤吸收水分的过程中测定;二是从饱和土壤开 始,在土壤脱水过程中测定。 实验表明,在脱水过程中测定的土壤水分特性曲线位于上 方,在吸水过程中测定的土壤水分特性曲线位于下方,两 条曲线首尾大体重叠,但中间差别明显,犹如一个绳套。 这种绳套现象称为滞后作用。 同样的吸力,在脱水和吸水两个过程中,土壤吸持的水分 数量是不同的,脱水过程吸持的水分要大于吸水过程吸持 的水分。
第五章
土壤水
本 章 内 容
1 2 3 4
土壤的质地结构及“三相”关系 土壤水的存在形态 土壤水的能量状态 土壤水运动的控制方程
“ 土壤 ” 是指地球表面风化的散碎外壳。是一种由 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集合而成的具有空隙或孔隙 的散粒体,属多孔介质。 “ 土壤水 ” 则是指包含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地球 表面的土壤覆盖层是一个巨大的 “ 蓄水库 ” ,全球 蓄于土壤中的水量估计有 16500km3 ,约为河道蓄 水量的8倍。 在水文循环中,土壤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和分配 水量的作用。 问题:水分是怎样被吸收到土壤中去的?进入土壤 中的水分是怎样储存、变化和运动的?
υ = − K (θ ) ∇ ψ
§4 土壤水运动的控制方程
2 非饱和水流的连续性方程
z x y
∂ (θρ w ) ∂ ( ρ wυ x ) ∂ ( ρ wυ y ) ∂ ( ρ wυ z ) + − = + ∂y ∂z ∂t ∂x
单位时间内,流入控 制体的水量 - 流出控 制体的水量= 控制体 内土壤水的改变量
土柱无蒸发,土柱内也无土壤水运动。试确定土柱中各点的基模势。
D 10cm 14cm C 10cm B 8cm A 7cm F
土水势 (cm)
E
A
B
C
D
Hale Waihona Puke EFψ15 7 8 0
15 15 0 0
15 25 0 -10
15 35 0 -20
15 35 0 -20
15 21 0 -6
ψg ψp
ψm
§3 土壤水的能量状态
毛管上升水:地下水凭借毛管作用上升进入到土壤孔隙中 毛管悬着水:凭借毛管作用保持在靠近地面土层中的水分
§2 土壤水的存在形态
重力水: 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在土壤中运动的水
渗透重力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土壤中非毛管孔隙向下渗透的水 支持重力水:由地下水所支持而存在于毛管孔隙中的连续水体或
由土层中相对不透水层阻止渗透水继续向下而形成的水体
§1 土壤的质地结构及“三相”关系
土壤质地:
组成土壤的固体颗粒的主要粒径或粒径的范围。
§1 土壤的质地结构及“三相”关系
例题: 砂粒:40% 粉粒:40% 粘粒:20%
壤 土
土壤质地三角形
§1 土壤的质地结构及“三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