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概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
学习(learning)指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 获得第二语言。大多数成人第二语言学习 者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第二语言的。(有 意识,显性知识)
-
5
四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 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 交际工具,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以教学指导的方 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 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
7
六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语言能力(Leabharlann ompetence)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 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反应 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隐性语言知识-对句子合法性的直觉判断) 语言表达(performance)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
-
10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 研究概述
-
1
主要内容
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3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和发展的简要回

-
2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母语与目的语 母语通常是只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
因而也称本族语。一般情况下,通常是儿童出生 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母语常被称为第一语 言。 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 语言。它强调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 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
3
二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是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 语言。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 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第二语言强调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 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
4
三 习得与学习

第二语言习得课程讲义

第二语言习得课程讲义

第二语言习得课程讲义程乔罡2011年10月12日第二语言习得课程讲义任课教师:张景华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第一节语言1、语言的定义及性质2、第一语言与母语3、第二语言与外语4、语言与言语5、语言与社会6、语言与思维7、语言与文化、跨文化(文化:1)生态文化(ecologicalculture);2)语言文化(linguistic culture);3)宗教文化(religious culture);4)物质文化(materialculture);5)社会文化(social culture).跨文化:阅读下面短文,思考这些女生犯了什么错误?What is Wrong with Their “Hello”?A group of Chinese girls who just arrived at the<st1:country-region w:st="on">United States for their university education decided to visit the city of New York together. Since their school was not very far from the city, they planned to take a Greyhound bus(“灰狗”,美国一长途汽车公司名)to go there at weekend. Saturday morning, they got up ear ly and after two hours’ drive they got to the downtown of the city. They stayed there for a couple of hours, shopping and sightseeing happily. Everything seemed OK until it was the time for them to go back----they suddenly realized that they lost their way back to the Greyhound bus station. What made the situation worse was that it was getting darker. In despair, they stopped at a corner on the street and decided to ask for help. At this moment they saw a young couple passing by, so they said “Hello!” to th is couple. To their surprise, the couple looked at them coldly and hustled on. Having no way out, they approached to the next group of passerby and tried a louder“Hello!” this time. Again they got nothing but a cold shoulder from these city people.显而易见,细心的读者已经知道这些女生的错误所在了——不是语言错误,而是语用错误。

西安外国语大学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课件

西安外国语大学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课件
语言理论关注的,主要是一个理想的说话人/听话人,此人处 身于一个完全同质的言语社团,对自己的语言有着完美的掌握,在 实际表现中运用语言知识时,也不受任何与语法无关的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记忆限度、干扰、注意力和兴趣转移、错误等。
——乔姆斯基
三者的关系: 1.能力等于抽象的知识。 2.能力和水平在某种意义上是同义词,与表现对立。 3.正常情况下,能力和表现基本一致。能力决定表现,表现反映能力。 4.能力和水平都比较抽象,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在语言教学中,通常是 根据学生的表现(测试)来推测他的水平和能力;在语言研究中,通常采 用反思、直觉判断(判断句子合不合法等方法来推测语言能力。
4(二语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 外语环境中的第二语言教学(外语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是教师和教学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是学习和学习过程。
5.教学理念 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基本认识。 内容: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如何教授 理念的多样性 • 学外语一定要多背单词。 • 背单词没用。 • 外语学习是形成一种习惯。 • 学外语要学会语法。 • 学外语最重要的是兴趣。 • 学外语一定要使用。
第一章 语言、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
问题: 1、第二语言习得可以在哪些不同的环境中进行? 2、第二语言教学可以分为哪两种? 3、第二语言教学归属于哪个学科? 4、什么是教学理念? 5、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和标准是什么?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获得途径: 课堂环境——自然环境←→外语环境——二语环境(母语环境) • 二语环境和外语环境的对立,取决于目的语在社区中是否常用 • 二语环境和外语环境的区分并不简单 • 环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有不同看法:触发作用;制约作用
能力指抽象的知识, 水平是运用知识的本领, 表现是水平付诸实施的结果。

第二语言习得1..上课讲义

第二语言习得1..上课讲义
第二语言习得1..
Ellis基本观点
• SLA is not a uniform and predictable phenomenon.
• There is no single way in which learners acquire a second language.
• SLA is the product of many factors pertaining to the learner on the one hand and learning situation on the other. It is important, therefore, to start by recognizing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that results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two sets of factors
• Different learner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in different ways.
• Although the variability and individuality of language learning need to be emphasized, the study of SLA assumes interest only if it is possible to identify aspects that a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hence generalizable, if not to all learners, then, at least, to large groups of learners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4.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解释
• 对学习者偏误的解释需要对偏误的来源进 行分析,通过分析来建立与第二语言习得 相关的过程。
• 因而,对学习者偏误产生的来源的分析, 是基于偏误产生的过程的分析。
• 通过过程的分析对作为产出结果的偏误进 行解释。基于过程的偏误分析和解释才有 意义。
5.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评价
• 对比分析的两种版本:
• 强势版本:用对照分析方式来预测困难等 级的方法。
• 弱势版本:使用对照分析法来解释可以观 察的到困难。Oller和Ziahosseiny提出细微 差异(subtle differences)版的对照分析假说 理论:“不管在单一或多种语言系统间, 即使他们的差异极为渺小,终究还是会产 生困惑。”
• 事实上,在汉语学习中,学习者的许多困难以及 学习者所犯的许多错误都与汉语和母语之间文化 方面的差异有关。
从“偏误分析”到“中介语” 到“学习 者语言
• Corder (1967 ) “The significance of leaners’ errors”
• Selinker (1972)“Interlanguage
学习者的水平、母语背景、习得的环境 • (3)语料收集的方式: • 自然表达、面谈、诱导、实验;横向与纵向;
2.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鉴别
• 问题之一: “偏误”和“失误”的鉴别问 题
• 鉴别困难的原因: • 把学习者“语言能力”看做是“单质”
(homogeneous)的,因而无法解释学习 者语言偏误中出现的“变异” 现象; • 问题之二:如何区分学习者的“显性偏误” 和“隐性偏误” 。
• 选择。由于不可能对有关的两种语言所有的方面 都进行比较,因此,必须对要比较的某些语言形 式做些选择。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30615001 学分: 2学分总学时:36学时说明【课程性质】《第二语言习得概论》是英语专业任意选修课。

【教学目的】帮助学习者在语言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理论,并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或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做准备。

【教学任务】通过对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过程的讨论,帮助学生将模糊的、无意识的实践性内容变成明确的、有意识的理论方法。

使他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批判性地接受现行的一些教学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受教育对象将其不断完善。

【教学内容】绪论;学习者语言的本质、中介语、中介语的社会层面;中介语的话语层面;中介语的心理语言学层面;中介语的语言学层面;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和二语习得;结论【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指导性和应用性。

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围绕具体问题进行讲解。

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结合,学生每次课后书面回答具体问题。

【先修课程要求】“语言学概论”、“英语学习理论”课程的学习,有一定语言实践经验。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Rod Ellis 《第二语言习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P. M. Lightbown and N. Spada 《语言学习机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XX年。

Rod Ellis《第二语言习的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年。

大纲内容第一部分Introduction: Describing and Explaining L2 Acquisition【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本章是全书的绪论,学习的目的是弄清第二语言习得的概念和目标。

教学要求:明确什么是学习者语言等相关概念,从而在整体上使学生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理论有个概括性的了解。

【内容提要】Ⅰ.The definition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Ⅱ.The goal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Ⅲ.Two case studiesⅣ.Methodological issuesⅤ.Issues in the description of learner languageⅥ.Issues in the explanation of L2 acquisition【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the definition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教学难点:the goal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复习参考题】1. In what respects is Wes a ‘good language learner’ and on what respects is he not one?2. What is your own definition of a ‘good language learner’?第二部分The Nature of Learner Language【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学生了解学习者语言的本质。

4 外汉概论 之四 第四讲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教程教案

4   外汉概论 之四 第四讲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教程教案
1960年代以来,对比分析假说在
发展中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来自3 方面。
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
理论批评
来自实践的批评
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有许多偏误并不是母语负迁移引 起的。如母语汉语的英语二语习得者将child的复数形式 说成childs,是由student:students类推而来的,跟母 语无关。这类偏误可称为“非对比性偏误”或“非干扰 性偏误”。 Brooks曾概括出引发学习者偏误的4种原因: 1)学习者不了解结构类型,因此出现随机性偏误。 2)正确的模式没有得到足够的练习。 3)由一语引起的误解。 4)学生遵循一般规则,但这一规则不适用某一特殊情 况。 只有3)是由母语干扰造成的,其余3类原因引发的偏误 都是非干扰性的。也就是说,只研究干扰性偏误的对比 分析,对外语教学的作用不象以前说的那么大。
其实,对比分析的心理学部分应该研究
干扰产生的条件。即,考察一语二语的 区别何时导致负迁移产生偏误,何时不 导致负迁移产生偏误。 光根据一语和二语的语言区别来预测和 解释偏误是否产生是很难的。 心理学的解释能帮助我们确定干扰是否 发生、何时发生的非语言学变量到底是 什么。
一个可能的变量是二语习得环境。 干扰在自然的二语习得中并不是主要因素; 因为学习者广泛、密集地接触目的语。 但在学校教学中,学习者总是在课间使用一 语,强化顺抑制,使干扰大量出现。 另一个变量是学习者的学习阶段。 Taylor的研究证明,初级和中级阶段的学生会 出现大量干扰。前者主要源于负迁移,后者 主要源于目的语的规则泛化。
有学者认为,这些语言差异可以跟学
习困难联系起来,列出“困难等 级”(hierarchy of difficulty)。构成的困 难等级从零级逐步升到最高级。 但这种观点仅基于语言差异等级相当 于学习难度等级的观点,虽然有一定 的道理,但没有实践研究支持,也没 有心理学理论的支撑。

《二语言习得》课件

《二语言习得》课件

学习动机的激发
培养对目标语言的兴趣,明确学习目 标,以及从语言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兴趣的持续性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保持 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
语言遗忘与干扰
遗忘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经常使用的语言知识可能会被遗忘。定期复习和巩固是必要的。
语言间的干扰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可能受到母语的干扰,导致语言习得困难。对比分析母语和目标语言的差异,有助于 减少这种干扰。
任务型教学
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学习语言, 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意义理解 。
二语言习得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学习者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资源,培养独立学习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方式来学习语言,培养合作精神 和团队能力。
PART 04
二语言习得的困难与挑战
学习动机与兴趣的保持
探讨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 格,如视觉型、听觉型等 ,以及如何根据学习风格 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
认知因素
研究认知能力、记忆、注 意力等因素对二语言习得 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这 些认知能力。
二语言习得的跨文化研究
文化适应
研究学习者在跨文化环境中如何 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以及文化
适应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文化认知
在线学习平台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构建在线学习平台,提 供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
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利用VR/AR技术为学习者创造沉浸式语言学习环 境,提高语言学习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二语言习得中的个体差异研究
学习动机
研究个体在学习二语言时 的动机差异,以及如何激 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学习风格

《二语言习得》课件

《二语言习得》课件

异: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交际技巧: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肢体语言等 文化适应:尊重并适应目标文化的价值观和习俗 文化交流: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自主学习策略
添加标题
定义与特点:自主学习策略是一种学习者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的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 独立性和有效性的特点。
社会文化理论
定义:社会文化理论是一种研究语言习得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的理论
核心概念:中介、最近发展区、支架等
理论观点:强调语言习得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要性,认为语言是社会文化交流的工具,语言习得是在社会文 化环境中通过与他人互动而实现的
实践应用: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交互理论
定义:交互理论 是一种二语言习 得理论,强调学 习者通过与目标 语言的母语者进 行交流互动来提 高语言能力。
添加标题
理论基础:自主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强调学习者的 主体性和自主性。
添加标题
实施步骤:自主学习策略的实施步骤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资源、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估等, 旨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添加标题
优势与局限性:自主学习策略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其局限性在于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精读:仔细阅读文章,理解细 节
略读:快速浏览文章,寻找特 定信息
查读:查找特定信息,理解文 章结构
写作技巧与方法
确定主题和目标受众
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
制定写作计划和提纲
注重语言表达和修辞 手法
反复修改和完善文稿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第10页/共35页
六、“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 “语言能力”(competence): • 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所依据的隐性语言知
识。 • “语言表达”(performance): • 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 区别: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
第18页/共35页
第 要•• 一二三回、十第世节顾二纪语6第0言年二习代语得末研:言究习的发得端研究的发端与发展的简
• 1. Corder:《学习者偏误的意义》 • 2. Selinker:《中介语》 •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的途径 • 1. 50-60年代:理论初创 • 2. 70年代:理论大发展 • 3. 80年代中期至今:新兴研究领域与方法 •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 80年代、90年代和90年代后
• 描写(Description):对两个语音系统进行细 致描写。
• 选择(selection): 结合偏误找出困难语项。 • 比较(comparison):对选定语项进行分析对
比,寻找共同处与不同处。 • 预测(prediction):在对比基础上预测可能
出现的错误。 • 2、难度等级:根据相同与不同点难度上的差异
进行了分级。认为差异越大难度越大,其实也 不尽然。
第24页/共35页
四、对比分析的局限
对比分析在60年代盛行,在70年代衰落。 对比分析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心理学基础为行为心理学,其核心思想“刺激—反应”理论受到乔姆斯基的猛
烈抨击和批判。 2、结构主义语言学并没有为对比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有共同范畴与否) 3、将“差异”等同于“难度”是不符合逻辑的。 4、其他理论假设也受到来自实验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挑战和质疑。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完全版)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完全版)

第二语言习得
四、其他文学文化等课程
面向汉语国际硕士的 第二语言习得课程
一、理论 1、纵向发展历史 2、横向研究现状 二、方法
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介绍
2、研究方法实际操作 三、实践 1、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案例介绍 2、第二语言习得案例分析与研讨
研究一门学科从何入手?
两个方面
两条线索
两个方面 理论 方法
1、词典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表示另提一件事 。 《学汉语词典》表示提起另外的事。 2、学生偏误: 51% (1)“我听说她要回国,但是我不清楚至于什么时候回国。” ——至于”在分句中的位置不正确 (2)“我听说她要回国,至于她能学好。” ——“至于”后的话题和前句没有关系 (3)“我听说她要回国,至于没有飞机票。” ——至于”引出话题后,没有关于话题的进一步说 明 ……
两条线索 纵向 横向
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从何入手
•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如何逐步建立起来 • 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有哪些方法 • 本课目的之一: 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论
• 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性质 • 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 • 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框架 • 第四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纵向与横向研究
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性质
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归属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畴
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
四、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
五、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语言学
六、第二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畴
• 1、研究对象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方法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PPT课件

L2习得的研究领域
SLA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 R.Ellis(1986)在其著作Understanding Language Acquisition中提出了一个研究SLA 的框架,他称所列因素为SLA的“key issues”, 这些因素是:情境因素、语言输入、学习过程、 学习者的差异、语言输出。 除了如上关键问题,SLA研究还较多地关心如 下两个问题:1.第一语言的作用;2.正规训练
上世纪7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经发展成 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这个时期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理论大发展的阶段, 对比分析衰落之后,偏误分析应运而生, Lightbown (1985) 指出,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 学者们大都把Corder 1967年发表的 “The significance of leaners’ errors” 以及Selinker 1972发 表的 “Interlanguage” 这两篇文章看作这个学科建 立的标志。
上世纪60年代,乔姆斯基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 批判对第二语言教学领域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正象Corder(1967)指出的那样,这种影响之 一就是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以教学为中心向以学习 为中心的转变。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简要回顾
在70年代还有两个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创建, 一个是以Dulay和Burt为代表的第二语言习
SLA这一术语也可以指一门学科,即研究习得第二语 言过程和规律的学问。SLA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诸多学科交叉的有明确研究对象及 一整套独立于普通语言学、母语习得理论的完整知识 体系和研究方法的独立学科, 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代应用 语言学的前沿阵地和相关学科( 如外语教学法理论)的 基础理论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 教学大纲

第二语言习得 教学大纲

《第二语言习得》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得本课程就是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所必修得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第二语言习得得性质、特点、内容、理论研究流派、研究热点、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方法等。

本课程采用多元视角,对二语习得与教学进行多学科、全方位得介绍与探讨,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二语习得与教学全过程得诸方面,学习与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理论,从而加深对二语教学这一认知活动得理性认识,提高运用理论探讨与解决汉语教学问题得能力,并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应用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得习得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得教学得实践中,力争成为积极、自觉得思考者与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得学习者、研究者。

二、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2、中介语研究3、克拉申得语言监控模式4、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二)难点:1、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两种理论假设及其研究方法。

2、中介语研究:中介语产生得过程、中介语产生得心理机制。

3、克拉申得语言监控模式:语言监控模式得五个假说。

4、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得年龄、性格、认知方式以及语言学能等因素。

三、基本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一)教学目得掌握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得历史背景,了解相关理论提出产生得意义,熟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得内容。

(二)重点与难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得基本概念;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得习得研究。

(三)基本内容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得基本概念(1)“母语”与“目得语”(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3)“习得”与“学习”(4)“第二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5)“自然得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得第二语言习得”(6)“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得学科性质与特点(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得跨学科特点3、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得发端及历史回顾(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得发端(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得路径(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得习得研究4、汉语课堂教学中得习得因素(1)语法教学中得习得因素(2)语音教学中得习得因素(3)词汇教学中得习得因素第二章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一)教学目得掌握对比分析假说及偏误分析理论内容,熟悉该理论产生得原因,理论基础,能够对该理论进行简要分析与评价,同时能够运用到具体得实践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里语法,这种语法是一种“隐形的”而不是一种“显性的”语言知识。

2、语言表达指的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3、前系统偏误:学习者还没有意识到目的语的特点的规则时发生的偏误,是凌乱无序的,学习者也不知道为什么选择了这种特定的规则形式。

4、系统偏误:学习者能够发现一些特定的规则,但这些规则往往是错误的,而且也不能纠正错的规则。

5、后系统偏误:学习者了解正确的规则,但在运用时出现了偏误。

6、僵化:是存在于“潜在的心理结构”中的一种机制,表现为某种母语背景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会在目的语习得的某个阶段上停滞不前,无论学习者年龄大小,也无论其是否继续学习。

僵化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所谓的“回退”现象。

7、习得的知识:指学习者运用第二语言进行自然的交际,通过有意义的交际,学习者接触的是“可理解输入”。

8、学习的知识:指学习者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二语言的形式特征上,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规则的知识。

9、沉默期:主要指习得者没有足够能力讲话的那段时间,短至几小时,长达几个月。

在此期间,幼儿通过听对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进行加工和整理。

经过这段沉默期后,幼儿似乎下意识地习得了输入的语言。

10、社会距离:指学习者与目的文化群体相互接触的程度而言的11、“融入策略”:指第二语言习得群体面对目的语群体文化时可能采取的态度和做法,包括“同化策略”、“保留策略”、“适应策略”三种。

12、“同化策略”:指第二语言习得群体面对目的语群体时放弃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接受了目的语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13、“适应策略”:指第二语言习得群体一方面保留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也接受了目的语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14、“文化休克”:学习者由于两种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精神紊乱、压抑、恐惧等。

15、“刺激贫乏论”:语言输入是贫乏的,学习者不可能通过外在的语言输入获得完整的语言能力。

18、歧义容忍度:学习者对具有歧义性、陌生性、异质性的学习材料或对象所持有的态度。

19、场依存型:倾向于以整体方式看待事物;受环境和他人影响较大,易接受暗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喜欢集体学习,需要得到及时反馈,情绪波动较大;20、场独立型:倾向以分析方式看待事物;很少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喜欢发现式学习;固执,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

21、移情:移情就是能够体会他人的情感。

移情首先是一个理解的心理过程,消除隔阂,在情感上充分理解他人的精力和感受,从而接受他人的思想以达到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认同。

22、融合型动机: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能有所了解或有特殊兴趣,希望与之交往或亲近,或期望参与、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

23、工具型动机:指学习者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实惠或其他好处。

(如通过一次考试、获得奖学金、胜任一份工作、提职晋升、出国、在学业上进一步深造等。

)二、填空选择1、来华留学生汉语偏误分析成为汉语习得研究的第一个研究领域。

2、对比分析建立在当时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之上的。

3、对比分析的分析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对比和分析。

4、偏误的收集方式有:横向语料收集、纵向语料收集、诱导的方法收集语料。

5、在偏误分析的五个步骤里,解释偏误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更为密切。

6、塞林格、科德、列姆塞尔三位学者几乎在同一时间提出了大致相似的理论。

7、塞林格被称为“中介语之父”。

8、Richard将偏误分为三类:干扰偏误,主要有母语干扰形成;语内偏误,之过度使用目的语规则,也称过度泛化;发展偏误,指因为语言知识有限所以建立了错误的假设。

9、按照Corder的观点,只有在“输入”吻合学习者“内在大纲”的时候才会转变成“吸纳”。

10、在言语表达中习得的知识是语言理解与生成的主要源头,而学习的知识仅仅用于语言输出的监控和调整。

11、所谓“自然习得顺序”是指儿童在习得母语规则和语言项目时遵循一种相似的习得顺序。

12、克拉申提出使用监控的三个条件(哪个不是):充足的时间、注意语言形式、懂得语法规则。

13、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四要素(哪个不是):输入数量、输入质量、输入方式、输入条件。

14、儿童之所以能随着时间的加长越学越好,是因为儿童的情感过滤程度低。

15、文化适应模式”和“社会文化理论”都是从社会和文化角度探讨社会文化环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16、文化适应取决于社会距离、心理距离两个因素。

17、“文化相似性”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的文化与目的语群体文化的相似程度。

18、最近发展区最好的激活方法是社会互动。

19社会文化理论提出了“支架学习法”。

20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外在因素是语言习得的决定因素。

21心灵学派认为学习者的内在因素,即语言习得机制,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2、互动论”包括两个不同理论:一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认知互动理论”,二是“社会互动理论”。

23、合语法的外国人话语通常采取三种方式对语言输入形式进行调整,即“简化”、“规则化”和“繁化”。

24、普遍语法是迄今为止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影响最大的理论。

25、普遍语法中的“原则”是恒定不变的,“参数”是由有限的数值构成的,不同的参数设置形成了语言之间的差异。

26、发展顺序是由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普遍性因素,即学习者的“言语加工策略限制”所决定的。

27、发展顺序反映了学习者克服言语加工限制的系统方式。

28、不变因素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年龄、性格、语言学能等;可变因素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态度、动机等。

29、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其对习得速度方面的影响。

30、元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利用认知处理知识,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价来管理语言学习。

三、简答论述1、对比分析的基本假设是语言迁移,这一假设的基本含义包括三方面:(1)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会把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及其分布,连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系统中去;(2)当学习者的目的语与母语结构特征有差异时,就会产生负迁移,也就是母语干扰,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

母语干扰是引起困难和偏误的主要原因或者唯一原因;(3)差异=困难,差异与困难相对应,差异越大困难越大,这种差异构成了语言习得的难度等级。

2、强势说和弱势说“强势说”强调对比分析的预测功能,认为母语干扰是造成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困难和错误的主要原因,甚至是唯一原因。

“弱势说”的基本观点是通过对比来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其目的是在偏误出现后通过对比来解释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原因。

3、偏误的收集方式(1)横向语料收集是共时的语料收集方法,这种收集方式效率高,但语料不能反映学习者的习得过程。

(2)纵向语料收集是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收集语料,通常是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追踪一些人或一个人,每隔一段时间收集一次资料。

通过纵向方式收集的语料能体现学习者语言系统的历时变化,但花费的时间长,被试有时还会流失。

(3)诱导的方式收集预料,一种是比较自然的方法,像面谈、作文的方式;另一种是实验的方法,如“双语句法测量”等。

4、近似系统定义Nemser把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描述为“近似系统”,即“学习者实际运用的偏离的语言系统”。

其定义包括3个含义:(1)学习者的“近似系统”是相对于目的语系统而言的,也就是说,这个近似系统是以目的语为参照的。

(2)学习者的近似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3)学习者母语系统是一种干扰源,母语的干扰使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偏离目的语系统。

5、中介语的定义(1)中介语是与学习者的语言表达相关的言语行为系统,是可观察到的言语输出;(2)中介语是一个高度结构化的系统;(3)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而不是彼此孤立的错误的混合体。

6、“潜在的心理结构”和五个“中心过程”(1)语言迁移过程。

语言迁移既可以表现为一种言语行为,也可以作为一种心理过程。

前者指语言迁移可以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各个层面。

后者指语言迁移是建立在“语际识别”的基础上的。

(2)训练造成的迁移过程。

这种迁移现象的产生完全是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与学习者内在的习得机制无关。

(3)目的语规则泛化过程。

它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泛化现象。

泛化的原因来自目的语规则系统内部,它是一种“语内偏误。

(4)学习策略。

它是指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表达遇到困难时,试图解决所面临的学习问题而采取的策略。

(5)交际策略。

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表达,特别是由于语言水平的限制,表达意义发生困难时采取某种策略以解决交际问题。

7、第二语言习得有关英语句法结构的结论?学习者在获得某个或某些语言项目时,会使用一系列的过渡形式和结构。

通过这些过渡形式和结构,学习者逐渐从一个发展阶段过渡到另一个发展阶段。

目的与规则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

有的学习者可能需要需要较长时间,有的学习者则快得多。

发展阶段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同阶段时间存在重叠现象。

第二语言学习者也要重新组合先前已经掌握的语言规则,并逐步学习新规则。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新旧语言形式并存的现象。

此外,学习者的母语、个体差异等因素,也会导致习得过程产生一定的波动性。

8、情感因素如何影响二语习得?情感因素包括:动机、自信、焦虑。

语言学习的好坏因人而异,差别主要产生于心理方面。

由于学习者在学习动机、态度和信心等情感方面的强度不同,因而形成了强弱不同的心理障碍。

这种情感障碍对“可理解输入”起着过滤作用,从而影响“可理解输入”的吸收。

克拉申认为学习者的动力越大,自信心越强,焦虑感越低,对语言输入的过滤就越少,从而获得的输入就越多,二语学习的成绩也就越好。

相反,当学习者没有动机,缺少自信心,或心情焦虑,有防范心态,其心理屏障会增强,对“可理解输入”的吸收就越少,二语习得的效果就越差。

9、语言输入与互动的三个假设:(1)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在70年代末,克拉申提出“监控模式”;输入假设是监控模式的核心部分;明确告诉我们语言是如何习得的;该假设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的首要条件。

(2)Long的互动假设观:克拉申输入假设的扩展;非本族语者与本族语者借助互动调整,进行对话交流是二语习得的充分必要条件。

可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之必需,而在协商解决交际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对交谈的互动结构的调整有助于学习者理解语言输入;互动型输入比非互动型输入重要。

(3)Swain的“输出假设”:Swain认为,“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输入外,学习者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的语言,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

”;Swain将“i+1”输出定为“可理解性输出”,在形式上与Krashen的“i+1”“可理解输入”形成了对应;指出了语言输入假设的局限,强调语言产出是二语学习者语言能力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