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合集下载

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

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

1.简述西周“学在官府”教育体制的特征,(1)西周时期,社会分工尚不明确,社会管理专门化尚不明显,因此,教育行政依附于普通行政,尚未形成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

(2)学校设在官府之中,民间无学术,庶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官师一体。

(3)地方行政长官大司徒、乡大夫、州长等兼管地方教育事务,地方教化与地方政治密不可分,地方教育行政的政教合一。

同时“学在官府”也体现了教育和政治的密切关系。

2.简述王守仁“训蒙教约”的内容。

王守仁的“训蒙教约”的内容是;训练标准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目。

所设科目为歌诗、习礼、读书三项。

歌诗可以“精神宣畅”、“心气和平”;习礼可以“礼貌习熟”“德性坚定”;读书可以“义礼浃洽”聪明日开”。

每日课程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

“凡习礼歌诗之类,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3.简述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程序,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和辩论。

教学程序如下;(1)由教师先向学生讲解教科书梗概和主要思想。

(2)苘要叙述与课文有关的知识(3)诵读原文。

(4)复述课文内容梗概。

(5)释疑.此外还运用辩论的方法,通常由两名学生或两组学生展开辩论,教学语言为拉丁语.4.简述斯宾塞认为人的完满生活的五种活动(1)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2)获得生活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3)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

(4)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活动。

5.简述中国学校教育萌芽的时期及学校形式学校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中国扰产生了学校的萌芽。

中国学校教育类型最早有两种:(1)“成均”指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学校。

“成均”的教育内容,以乐教为主。

(2)“庠”指传说舜时代的学校。

兼作养老、储存谷物之处。

养老是氏族社会的传统,氏族将富有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知识的老人集中起来由集体供养,由氏族长者对下一代进行说教。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

精心整理中外教育简史1孟子的人性论是——性善论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3()被公认为全世界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首先提倡有教无类思想——孔子4()是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巫师5东汉时期,()是一种专门学校,作为一种办学的新兴形式,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鸿都门学6()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孔子7()最早发现光的直线行进这一基本光学原理,由此探讨了一系列光学问题,并做了类似“小孔成像”8 9 1011” 1213141 23西周“4512345学堂6()成为继孔子后的又一位大教育家,成为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朱熹7我国大学最早招收女生的是——北京大学81872年出发的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学生,他们的成行得力于()的倡导。

——容闳9()在定县乡村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

——晏阳初10()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11()首先在学校中实行“分斋教学”,开了文理教学分科设置和建立主副科制度的先河,对后世中外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胡瑗12192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以()取代教育部制。

该制是将全国最高学术机关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合为一体的制度。

——大学院制13在革命根据地中,毛泽东直接创办的教育机构是()。

——湖南自修大学14有“汉代孔子”之称的(),首先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以后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董仲舒15()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

——严复161940年10月,我国第一所独立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诞生。

——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7________提出了改造社会要从乡村着手的“乡治”主张,即“乡村建设”理论。

中外教育简史自考知识点总结

中外教育简史自考知识点总结

中外教育简史自考知识点总结摘要:一、古代教育概述1.中国古代教育特点2.西方古代教育特点二、近现代教育发展1.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2.西方近现代教育改革三、当代教育趋势1.全球教育一体化2.教育科技的应用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争论四、教育理念与方法1.传统教育理念与方法2.现代教育理念与方法3.创新教育理念与实践五、中外教育差异与启示1.教育体制差异2.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差异3.教育评价差异4.教育公平与质量差异5.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正文:一、古代教育概述1.中国古代教育特点中国古代教育以儒家教育为主,强调“立德树人”,重视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倡导“有教无类”的观念。

教育形式主要有官学、私学和家庭教育。

科举制度的创立,使得教育与选拔官员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

2.西方古代教育特点西方古代教育起源于古希腊,以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理念为代表,强调身心全面发展。

古罗马时期,教育分为文法、修辞、哲学、数学、音乐等科目,教育对象主要为贵族子弟。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育成为主导,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虔诚的信徒和教士。

二、近现代教育发展1.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近现代我国教育改革经历了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历程。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推行全面发展教育,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逐步完善现代教育体系。

2.西方近现代教育改革西方近现代教育改革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为标志,强调教育科学化。

随后,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实用主义教育观念,主张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0世纪末,西方教育逐渐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提倡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育方法。

三、当代教育趋势1.全球教育一体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推进,全球教育逐渐呈现出一体化趋势。

各国间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教育资源共享,国际教育竞争日益激烈。

2.教育科技的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

中外教育史笔记

中外教育史笔记

中国教育史笔记第一章名词解释:1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2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3“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后世也称为“五伦”。

孟子着眼于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4就是不要先入为主;壹,即专心,不要一心二用,也不以已有的知识或见解排斥对新知识或见解的研究和掌握;静,即静心,不能用胡思乱想或情感的冲动来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

5和目标。

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体现了儒家修已治人的理想目标。

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

实际上前五条都是修身的原则措施,后三条是修身的扩展和递进,先到国家,再到国,再到整个世界。

6“豫”是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是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7相辅相成。

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它们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简答:8、简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答:第一、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第二、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第三、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第四、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第五、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_⾃考笔记⾃考资料科⽬:中外教育简史1.1.“成均”1.2.“虞庠之学”2.1.校2.2.“六艺”3.1.⽂⼠3.2.五伦3.3.《⼤学》3.4.《学记》4.1.书同⽂4.2.⾏同伦4.3.颁挟书令4.4.黄⽼之学4.5.焚书坑儒4.6.⽞学4.7.汉代“太学”4.8.汉代“宫邸学”4.9.鸿都门学4.10.国⼦学4.11.国⼦监4.12.隋朝监属五学4.13.六学⼆馆4.14.学⽥制4.15.三舍法4.16.升斋积分4.17.社学5.1.三纲五常5.2.“必仁且智”5.3.《上仁宗皇帝⾔事书》5.4.《进学解》5.5.《三经新义》5.6.朱⼦读书法5.7.⽩⿅洞书院揭⽰5.8.⼋股⽂6.1.马礼逊学堂6.2.宁波⼥塾6.3.魏源6.4.洋务教育6.5.《劝学篇》6.6.中体西⽤6.7.癸卯学制6.8.严复6.9.梁启超6.10.维新教育7.1.《对于教育⽅针之意见7.2.壬⼦⼀癸卯学制7.3.⼤学院制7.4.国⽴幼稚师范学校7.5.庚款兴学7.6.留法勤⼯俭学7.7.国⽴中学7.8.抗⽇军政⼤学7.9.黄埔军校7.10.陈鹤琴1-1.智者1-2.“七艺”1-3.“苏格拉底法”1-4.“⼗⼆铜表法”1-5.亚⾥⼠多德1-6.柏拉图1-7.西塞罗1-8.昆体良2-1.教会学校2-2.修道院学校2-3.⼤教堂学校2-4.堂区学校2-5.宫廷学校2-6.骑⼠教育3-1.⽂艺复兴运动3-2.“快乐之家”3-3.伊拉斯谟3-4.《巨⼈传》3-5.蒙⽥3-6.马丁·路德3-7.加尔⽂3-8.耶稣会4-1.⽂法学校4-2.公学4-3.“学园”4-4.“星期⽇学校”4-5.“导⽣制”4-6.“新⼤学运动”4-7.《国家教育论》4-8.《费⾥教育法》4-9.巴西多4-10.柏林⼤学4-11.贺拉斯·曼4-12.《⽑雷尔·拨地法》4-13.昆西教学法4-14.福泽喻吉4-15.《学制令》5-1.《⼤教学论》5-2.泛智教育5-3.《教育漫话》5-4.“⽩板说”5-5.《爱弥尔》5-6.《林哈德和葛笃德》5-7.《普通教育学》5-8.《⼈的教育》5-9.“恩物”5-10.《教育论》6-1.现代教育制度6-2.现代学制6-3.现代教育⾏政体制6-4.教育系统6-5.综合中学6-6.双轨制7-1.“新学校”7-2.蒙台梭利。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重点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重点

1.夏商两代是我国奴隶制阶段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3.孟子关于教育作用的阐述;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好的政治还不如好的教育。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

教育的目的“明人伦”。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荀子重视《诗》《书》《礼》,《乐》《春秋》等儒家经籍的传授。

而诸经之中,荀子尤重《礼》《乐》认为礼是自然与社会的最高法则。

5.《大学》提出教育的目标是三纲领,三纲领的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提出八条目,八条目的内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豫时孙摩:豫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时: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孙: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摩: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7.正始年间何晏王弼,道家和儒学相结合产生新学——玄学,出现了多元化。

汉代的注重章句训诂变为注重义理称为魏晋经学。

8.宋代在入学法杖的历程中,理学产生。

周敦熙和朱熹标志着理学的开端和完成。

周敦颐提出吸收佛道入儒学。

9.汉代太学的创建,标志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建立。

得力于董仲舒和公孙弘。

10.宫邸学、四姓小侯学汉灵帝光和元年,鸿都门学,原因: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取得此名,11.私学:马融东汉名儒,郑玄。

汉代私学就其程度说有小学(书馆、学馆、书舍)和专经(经管、精舍、精庐)阶段的区分。

相当程度:专经相当于太学,小学相当于小学程度。

其中蒙学占更主要的低位12.孔颖达精通儒学13.隋唐时期佛教私学很流行;宋元明清私学分为蒙学和经管;蒙学教育:是以授书、背书和写字为最基本的内容,教学中强调牢固记忆和基本训练及培养儿童符合封建伦常道德的品质和习惯。

14.《三字经》宋王应麟;《百家姓》宋初人;《千字文》梁武帝周兴嗣15.封建社会选士制度的形成是从汉代开始的。

汉代察举最主要的是“贤良方正”和“孝廉”两科16.察举中多以选拔经学之士为主,童子科、选拔13-16岁。

中外教育简史自考重点知识点

中外教育简史自考重点知识点

中外教育简史自考重点知识点1、《学记》来源于《礼记》一书。

2、认为“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

”的观点的是荀子。

3、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4、古代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

6、由周敦颐提出,经二程发展,最后由朱熹完成的儒学理论史称程朱理学。

7、朱子读书法六条目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8、明清科举考试采用的十分教条的形式的文体是八股文。

9、我国封建社会选士制度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直至清末的科举制。

10、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详细阐述了“中体西用”思想。

11、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洋学堂,是1862年在北京创办的,隶属于总理衙门。

12、提出“产婆术”的古希腊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3、柏拉图的代表作是:《理想国》。

14、卢梭的主要教育著作是《爱弥尔》15、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16、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17、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

18、三大文教政策:1.“推明孔氏,抑黔百家”。

2.兴太学以养士。

3.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19、墨子:墨翟。

宋国人,一说鲁国人。

约在公元前468年到公元前376年间。

基本上生活、活动在战国初年。

20、存天理、灭人欲:是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

所说的“天理”,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

所说的“人欲”,则是指“心”的毛病,是为“嗜欲所迷”的心。

要实现道德教育“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就必须进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这是朱熹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

自考中外教育简史常见名词六艺教育: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1.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国学。

3.孟子认为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是求放心.孟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大丈夫。

4.原为养马、习武场所,后成为夏代发展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的是校。

5.荀子的讲学活动主要是在稷下学宫,荀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大儒。

提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观点,其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化性起伪、虚一而静、兼陈中衡、天地君亲师。

荀子的教师论。

(1)荀子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将教师视为传授"礼"、实行"礼"的榜样,是"礼"的化身(2)教师的作用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

故教师与天、地、君、亲处于同等地位。

(3)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

6.先秦私学中墨家教学内容主张包括科学技术知识。

对待传统文化,儒家的态度是述而不作。

7.八股取士起自明代。

8.中国私学产生于春秋中后期。

9.“文翁兴学”是在西汉。

10.现存最早的私学蒙养教材是急就篇,11.我国封建官学制度建立的标志是太学。

12王守仁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观点。

13.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近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14.魏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5.抗日根据地具体文教政策规定干部教育第一。

16民生本位教育实验的倡行者是邰爽秋。

17.以"察举制"为选士制度的朝代是汉代。

18.宋明心学的代表人物是陆九渊、王守仁。

19.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学事为主,并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

20.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

21.近代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陈鹤琴。

22.《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一文作者是蔡元培。

23.最早提出划区实验农村教育的是中华职业教育社。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复习资料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复习资料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上编中国教育史部分第一章远古至先秦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实施:教育性质——儿童公育,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3.夏代教育机构的名称主要有庠、序、校,商代的学校机构主要有庠、序、学、瞽宗四种。

4.庠:是原始社会后期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5.序:习射的场所,后来成为军事教育的机构。

6.校:与序相似,也是一种军事体育性质的教育机构。

7.瞽宗:是商代特创的新型教育机构,是对奴隶主贵族子弟进行以礼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场所。

8.辟雍:西周的天子大学是以辟雍为中心。

9.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简称“六艺”)。

六艺的核心是礼的学习。

10.西周的教育奴隶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官师合一、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11.“官师合一”:西周教育的教授者、管理者均由政论官员兼任,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之一。

12.“学术官守”:官方出于政治管理的需要,把历代典谟制诰、法纪规章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汇集成书册,藏之秘府,由专门的官员来掌握。

此外,诸如用于军事、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只有官府都能完全具备,这种现象称之为“学术官守”。

13.“学在官府”:由于书册由专门的官员掌握,以及用于军事、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只有官府才能完全具备,士子们如欲学习将来为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求之于有司,学之于官学,这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14.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制度的变革,突出表现是:官学的衰废和私学的兴起。

15.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地区建立的一所学校。

距今已2300余年。

到齐宣王时,稷下学宫的发展达到顶峰。

16.“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主张。

不分种族族类、不论贫富贵贱、不问地位高低,均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中外教育简史自考 题

中外教育简史自考 题

单项选择题1.1.为原始教育的产生提供必要性的是(A)A.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需要 1.2.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化遗址是(B) B.山西西侯度文化遗址 1.4.既促进了人类稳定的生活方式,又扩大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是原始人类的(D)D.居住环境的变化1.5.中国最早的家畜驯养业产生于(A)A.大约七八千年以前 1.6.导致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是(C) C.族外婚削的确1.7.五帝时代的学校中也叫“大学”的是(A)A.成均 1.8.庠这种教育机构产生于(C) C.虞舜时代2.1.标志着中国告别原始时代的是(A)A.夏王朝的建. 2.2.最早出现在商代的新的学校形式是(C) C.“瞽宗”2.3.西周时期国学的主持者是(B) B.大司乐 2.4.既是西周的立国之本,又具有国家根本大法性质的是(B) B.礼2.5.西周时诸侯所设的大学被称为(D) D.“泮宫” 2.6.共同构成了西周六艺教育中心的是(A)A.乐与礼2.7.中国教育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B) B.《史籀篇》 2.8.中国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大致连贯的学校体系是从(D)D.西周开始3.1.学术与庶人无缘的时期是(A)A.春秋以前 3.2.基本代替了东周王室的文化地位,与宋、鲁并列为三大文教中心的是(B)B.楚国 3.3.中国古代第一个论述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教育家是(A)A.孔子 3.4.学术下移是在(C) C.春秋中、后期 3.5.西周时充任领主管理、护卫职务的人员称作(B) B.武士 3.6.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西周与工、商、农并称为(D) D.四民 3.7.称春秋是“天下无道”时期的人是(A)A.孔子 3.8.以儒家正统自居,自称“得圣人之传”的是(C) C.孟子3.9.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家,并且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的是( D.韩非 3.10.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B)B.老子3.11.“教育”、“学校”这类概念最早出自(A)A.《孟子》 3.12.出自儒家,反儒又最坚决、彻底的是(C) C.法家3.13.秦统一后,帮助秦朝铲除私学,结束“百家争鸣”局面的是(A)A.法家 3.14.以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主张“为政以德”的是(D)D.孔子 3.1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出自(B)B.子夏所说3.16.中国最古的一部史料总集是(A)A.《书》,也叫《尚书》3.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B) B.《论语》3.18.“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出自(A)A.孔子 3.19.提出政治理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是(A)A.墨子3.20.在中国最早发现光的直线行进这一基本光学原理的是(C) C.墨家4.15.首创学田制的是(B) B.宋代4.16.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的是(D) D.王安石 4.17.实行“升斋积分”法的是(B) B.元代4.18.中国封建社会的地方官学,首创于(B) B.汉代4.19.中国历史上,官学私学交织发展,形成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景象的是(A)A.东汉时期 4.20.虽然全国皆设庠序郡县之学,实际上却“空有建学之名,而无弘道之实”的是(C)C.隋朝 4.21.在中国历史上,地方官员只设州学和县学两级的是(D) D.宋朝 4.22.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人称作“小圣”的是(B) B.王献之4.23.相传为梁武帝所著的书是(A)A.《千字文》4.24.元代第一所官办书院的名称是(B) B.太极书院4.25.书院教学的总方针称作(A)A.学规4.26.汉代地位最高的选士科目是(A)A.“贤良方正科”4.27.在政治上推行“尊行汉法”的是(B) B.元朝4.28.“太学”始建于(A)A.公元前124年5.1.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是(B) B.董仲舒5.2.汉代三大文教政策建议的提出者是(A)A。

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

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

1.简述西周“学在官府”教育体制的特征,(1)西周时期,社会分工尚不明确,社会管理专门化尚不明显,因此,教育行政依附于普通行政,尚未形成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

(2)学校设在官府之中,民间无学术,庶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官师一体。

(3)地方行政长官大司徒、乡大夫、州长等兼管地方教育事务,地方教化与地方政治密不可分,地方教育行政的政教合一。

同时“学在官府”也体现了教育和政治的密切关系。

2.简述王守仁“训蒙教约”的内容。

王守仁的“训蒙教约”的内容是;训练标准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目。

所设科目为歌诗、习礼、读书三项。

歌诗可以“精神宣畅”、“心气和平”;习礼可以“礼貌习熟”“德性坚定”;读书可以“义礼浃洽”聪明日开”。

每日课程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

“凡习礼歌诗之类,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3.简述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程序,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和辩论。

教学程序如下;(1)由教师先向学生讲解教科书梗概和主要思想。

(2)苘要叙述与课文有关的知识(3)诵读原文。

(4)复述课文内容梗概。

(5)释疑.此外还运用辩论的方法,通常由两名学生或两组学生展开辩论,教学语言为拉丁语.4.简述斯宾塞认为人的完满生活的五种活动(1)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2)获得生活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3)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

(4)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活动。

5.简述中国学校教育萌芽的时期及学校形式学校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中国扰产生了学校的萌芽。

中国学校教育类型最早有两种:(1)“成均”指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学校。

“成均”的教育内容,以乐教为主。

(2)“庠”指传说舜时代的学校。

兼作养老、储存谷物之处。

养老是氏族社会的传统,氏族将富有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知识的老人集中起来由集体供养,由氏族长者对下一代进行说教。

自考本科中外教育简史

自考本科中外教育简史

自考本科中外教育简史自考本科中外教育简史自考本科教育是指通过自主学习和考试获得本科学历的教育模式。

它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远程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受到全世界认可的高等教育方式。

下面就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自考本科教育的发展历程。

自考本科教育最早起源于英国的倫敦大学,他们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远程教育机构——倫敦大学远程教育学院(Universityof London External System)。

该机构于1858年成立,为那些不能亲临学校上课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自学和考试获得高等学历的途径。

这是自考本科教育的雏形,也是自考本科教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世纪初,自考本科教育开始在其他国家迅速发展。

挪威于1893年创办了奥斯陆大学远程教育学院(University of Oslo Distance Education Program),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远程教育机构。

此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也纷纷创办了自己的远程教育机构。

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考本科教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远程教育机构可以将课程直接传送到学生家中,使学习更加方便和自由。

此外,远程教育机构也开始使用录像、录音等设备记录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

自考本科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较晚。

1980年代末,长沙化工学院(现湖南工业大学)成为中国第一所开设自考本科课程的高校。

此后,越来越多的高校纷纷加入了自考本科教育的行列,如华侨大学、石河子大学等。

随着中国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自考本科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000年,教育部正式批准了自考本科学历的颁发,使自考本科教育成为了一种受到官方认可的教育形式。

目前,自考本科教育在中国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考本科教育,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自考本科教育也开始向在线教育转型,更加方便学生进行学习。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笔记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笔记

中外教育简史课程的性质地位性质——是一门史实性、理论性、应用性相结合的教育专业课程地位——在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居于专业理论课地位课程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初步了解教育发展史实、掌握教育发展规律、理解教育发展理论情感目标——提高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热爱教育的情感、端正工作态度技能目标——初步掌握运用教育历史经验和理论分析教育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教学方法指导思想——提倡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注重自学能力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基本方法——“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教学”等课程的教学模式课前——提出问题-提供线索-搜集资料-撰写提纲课堂——回答问题-质疑问难-分析讨论-教师总结课后——下一课题—重复课前环节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基本内容生产劳动经验社会生活经验(2)教育的基本职能传递生产劳动经验(物质)传递社会生活经验(精神)实现人的再生产(社会人)(3)教育的基本特征历史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阶段性——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教育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问题2:学校是怎样产生的?(1)学校产生的条件专门的教师和学生文字的出现基本条件:剩余产品-私有制-第一次社会分工-出现阶级(2)原始形态学校的雏形“成均”为古代学校萌芽传说之一《春秋繁露》云“成均,均为五帝之学”“庠”为古代学校萌芽传说之一古书记载“庠”为古代养老与教育之场所(成均、辟雍、庠序、瞽宗、泮宫等)原始形态教育的基本特点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方面。

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4、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5、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6、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孔子孔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出生于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中外教育史笔记

中外教育史笔记

中外教育史笔记一、有关常识:1、四书、五经:四书为儒家主要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为儒家经书《诗》、《书》、《礼》、《易》、《春秋》。

2、西周形成"学在官府","官守学业"的局面,政教一体,官师合一,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培养治术人才。

3、春秋时期齐国创建的著名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实行教学、研究与咨议相结合。

其学则《弟子职》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

4、《史籀篇》是著录于史册的最早的蒙学教材。

5、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始于1872年,最早提出建议的是容闳。

6、1877年,在华基督教传教士于上海举行了第一次传教士大会,各教派联合组成了“学校教科书委员会”,负责为教会学校编写、出版教科书,并规定以宣扬基督教为编写的“最重要”原则。

1890年,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又在上海举行了第二次大会,并进一步明确议订传教士利用教育作为侵略工具的重点。

这次大会将“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改组为“中华教育会”。

7、古代官学名称:商代:序、庠、学、瞽宗西周:国学(辟雍、泮宫)和乡学(塾、庠、序、校)汉代:太学(鸿都门学、宫邸学、邸第学)、地方官学(郡国学)隋唐:儒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专科学校(律学、算学、书学、崇玄学、医学、兽医学、天文学、音乐学、工艺学)、地方官学(府学、州学、县学)宋元明清:中央官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武学、画学、回回国子学、四译馆、俄罗斯学堂)、地方官学(府学、州学、军学、监学、县学、社学、卫学)。

(社学:古代地方官学的一种。

元代首创,各县村庄一般50家为一社,每社立学校一所。

择通晓经书者为师,利用农闲空隙时间,使子弟入学。

明承元制,农村普设社学。

)古代私学名称:高等私学(精舍、精庐),初等私学(书馆、学馆,村学、村塾、冬学,坐馆、教馆、家塾、私塾、义学、义塾)8、墨、道、法家的教育思想:墨家的教育内容以“兼爱”的基本思想为主,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学习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也重视武艺和自然科学技术的教育,大大突破了儒家教学内容的范畴,但忽视礼乐教育与美育在陶冶道德品质和审美力方面所产生的作用。

2024年4月自考《中外教育简史》真题及答案

2024年4月自考《中外教育简史》真题及答案

2024年4月自考《中外教育简史》真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464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首先提出“有教无类”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B.老子C.墨子D.孟子2.结束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标志是秦始皇颁布的()。

A.书同文B.行同伦C.吏师制D.挟书令3.汉代广为流传并保存下来的蒙书是()。

A.《急就篇》B.《三字经》C.《百家姓》D.《蒙求》4.《颜氏家训》的作者是()。

A.颜渊B.颜师古C.颜之推D.颜元5.太学推行“三舍法”是在北宋的()。

A.庆历兴学B.熙宁、元丰兴学C.崇宁兴学D.元祐更化6.福州船政学堂的创办者是()。

A.左宗棠B.沈葆桢C.曾国藩D.李鸿章7.中国科举制度正式废除的时间是()。

A.1903年B.1904年C.1905年D.1906年8.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革命干部的军事学校是()。

A.上海大学B.农民运动讲习所C.黄埔军校D.红军大学9.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的思想不包括()。

A.军国民教育B.公民道德教育C.世界观教育D.人生观教育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的基本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1.在古希腊雅典,陪同儿童上学和放学的人是()。

A.父母B.教仆C.教师D.士兵12.西欧中世纪修道院学校的教学用语为()。

A.希腊语B.希伯来语C.拉丁语D.雅典语13.在文艺复兴时期写有《愚人颂》的教育家是()。

A.维多里诺B.佛吉里奥C.委吉乌斯D.伊拉斯谟14.日本明治维新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是()。

A.《教育令》B.《学校令》C.《教学令》D.《学制令》15.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B.《大教育学》C.《教育漫话》D.《德育论》16.赫尔巴特的心理学一般被认为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中外教育简史1.1.“成均”1.2.“虞庠之学”2.1.校2.2.“六艺”3.1.文士3.2.五伦3.3.《大学》3.4.《学记》4.1.书同文4.2.行同伦4.3.颁挟书令4.4.黄老之学4.5.焚书坑儒4.6.玄学4.7.汉代“太学”4.8.汉代“宫邸学”4.9.鸿都门学4.10.国子学4.11.国子监4.12.隋朝监属五学4.13.六学二馆4.14.学田制4.15.三舍法4.16.升斋积分4.17.社学5.1.三纲五常5.2.“必仁且智”5.3.《上仁宗皇帝言事书》5.4.《进学解》5.5.《三经新义》5.6.朱子读书法5.7.白鹿洞书院揭示5.8.八股文6.1.马礼逊学堂6.2.宁波女塾6.3.魏源6.4.洋务教育6.5.《劝学篇》6.6.中体西用6.7.癸卯学制6.8.严复6.9.梁启超6.10.维新教育7.1.《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7.2.壬子一癸卯学制7.3.大学院制7.4.国立幼稚师范学校7.5.庚款兴学7.6.留法勤工俭学7.7.国立中学7.8.抗日军政大学7.9.黄埔军校7.10.陈鹤琴1-1.智者1-2.“七艺”1-3.“苏格拉底法”1-4.“十二铜表法”1-5.亚里士多德1-6.柏拉图1-7.西塞罗1-8.昆体良2-1.教会学校2-2.修道院学校2-3.大教堂学校2-4.堂区学校2-5.宫廷学校2-6.骑士教育3-1.文艺复兴运动3-2.“快乐之家”3-3.伊拉斯谟3-4.《巨人传》3-5.蒙田3-6.马丁·路德3-7.加尔文3-8.耶稣会4-1.文法学校4-2.公学4-3.“学园”4-4.“星期日学校”4-5.“导生制”4-6.“新大学运动”4-7.《国家教育论》4-8.《费里教育法》4-9.巴西多4-10.柏林大学4-11.贺拉斯·曼4-12.《毛雷尔·拨地法》4-13.昆西教学法4-14.福泽喻吉4-15.《学制令》5-1.《大教学论》5-2.泛智教育5-3.《教育漫话》5-4.“白板说”5-5.《爱弥尔》5-6.《林哈德和葛笃德》5-7.《普通教育学》5-8.《人的教育》5-9.“恩物”5-10.《教育论》6-1.现代教育制度6-2.现代学制6-3.现代教育行政体制6-4.教育系统6-5.综合中学6-6.双轨制7-1.“新学校”7-2.蒙台梭利。

7-3.杜威7-4.新传统派教育7-5.结构主义教育理论7-6.平行教育影响原则7-7.帕夫雷什中学7-8.苏霍姆林斯基名词解释题答案1.1.“成均”: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均”,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大学”,相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效人”,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

1.2.“虞庠之学”:虞舜时代便有“痒”这种教育机构。

“痒”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2.1.校: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头或竹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

后来逐渐演变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

在这里,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训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

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

2.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1.文士: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预政治。

3.2.五伦:具体来说,“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后世称为“五伦”,是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1.1.简述成均的内容。

1.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

1.3.简述教育起源的原因。

1.4.简述中国学校教育萌芽的时期及学校形式。

1.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2.1.简述瞽宗的内容。

2.2.简述西周“学在官府”教育体制的特征。

2.3.简述六艺教育的内容。

3.1.简述二次学术下移的原因及其局限性。

3.2.简述官学衰落的直接原因。

3.3.简述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

3.4.简述举一反三。

3.5.简述因材施教的内容。

3.6.简述明人伦。

3.7.简述儒家的反求诸己。

3.8.简述荀子虚壹而静的内容。

3.9.什么是三纲领八条目?3.10.教学相长的内容是什么?3.11.尊师重道的内容是什么?3.12.什么是藏息相辅?3.13.豫时孙摩的内容是什么?3.14.什么是启发诱导?3.15.长善救失的内容有哪些?3.16.墨家的教育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3.17.简述孔子对教育做出的主要贡献。

3.18.简述墨家的“巨子相承”制度的内容。

3.19.简述孔子学思并重的教学原则。

3.20.简述孔子“身体力行”的含义。

4.1.简述“独尊儒术”的内容和意义。

4.2.简述苏湖教法。

4.3.什么是监生历事制?4.4.《四书集注》的内容是什么? 4.5.简述“文翁兴学”的内容。

4.6.如何理解文教政策这一概念?5.1.简述董仲舒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的内容。

5.2.简述颜之推关于学习方面的四种见解。

5.3.简述韩愈“明先王之教”的教育宗旨。

5.4.简述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5.5.简述王守仁“训蒙教约”的内容。

5.6.简述王夫之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

5.7.简述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的主要内容。

6.1.太平天国文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6.2.简述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的类别。

6.3.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想的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4.百日维新中教育改革有哪些措施?6.5.康有为、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6.简述严复教育思想的四个方面。

6.7.简述早期教会学校的性质、特点及意义。

6.8.简述张之洞关于师范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7.1.简述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

7.2.简述民国政府“党化教育”之教育宗旨。

7.3.简述三民主义教育宗旨。

7.4.简述壬戌学制及指导思想。

7.5.简述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农村教育改革实验中最有影响的教育改革实验。

7.6.简述瑞金时期的文教建设总方针和总任务。

7.7.简述延安时期的文教方针和政策。

7.8.简述抗大的教育方针、校训和主要任务。

7.9.简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主要经验。

1-1.简述《荷马史诗》。

1-2.简述苏格拉底的“智德统一”论。

1-3.简述帝国时期罗马教育显著变化的五个方面。

1-4.简述昆体良关于教师的论述的几个方面。

1-5.简述雅典教育。

1-6.简述斯巴达教育。

1-7.何谓“智者派”?2-1.骑士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2.简述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

2-3.简述中世纪西欧教会学校的主要类型。

2-4.简述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程序。

2-5.简述城市学校及特点。

2-6.简述中世纪大学的组织机构。

3-1.简述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世纪的原因。

3-2.简述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3-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3-4.简述佛杰里奥“自由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5.简述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

3-6.简述耶稣会学校管理的主要特点。

4-1.简述“福斯特法案”的内容。

4-2.什么是实科中学?4-3.简述洪堡德教育改革的内容。

4-4.简述彼得一世文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4-5.简述美国的“6—3—3制”。

4-6.什么是“藩学”?4-7.什么是“寺子屋”?4-8.简述《教育敕语》的内容。

4-9.简述美国中等教育的7大目标。

4-10.简述幕府时期日本具有等级特点教育机构的三种类型。

5-1.什么是“绅士教育”?5-2.简述“自然教育”的主要内容。

5-3.简述“形式阶段”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积极意义。

5-4.什么是“要素教育论”?5-5.简述斯宾塞认为人的完满生活的五种活动。

5-6.简述斯宾塞知识比较价值的五个次序。

6-1.简述费舍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6-2.简述《诺伍德报告》的中心内容。

6-3.简述巴特勒教育法。

6-4.简述“郎之万一瓦隆教改方案”的目标及原则。

6-5.简述“富尔法案”三原则的内容。

6-6.简述联邦德国的教育体制。

6-7.简述日本战后改革教育的主要特点。

7-1.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7-2.简述巴格莱在《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的纲领》一文中,提出的促进美国教育改革的四项要求。

7-3.简述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

7-4.简述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思想的几个方面。

7-5.简述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三大原则。

7-6.简述克鲁斯卡娅关于幼儿园最重要任务的五个方面的论述。

简答题答案1.1.简述成均的内容。

答:“成均”是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学校。

“成均”的本义是指平坦、宽阔的场地,并且是经过人工加工的,很可能是指原始部落居住区内的广场。

这类广场在收获季节用于堆积收获物,同时,也是全体氏族成员聚会、娱乐、举行宗教祭祀活动,或向氏族成员宣告首领教令及决定的场所。

“成均”的教育以乐教为主。

1.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

答:“大房子”指原始人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据考古学家推测,这种大房子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氏族会议、节日和宗教性的活动,包括祭祀在内的活动以及接受风俗习惯和原始礼仪教育的各种活动均在这里举行。

1.1.试述原始社会教育内容包括哪些方面?2.1.试述西周学校制度的主要特点。

3.1.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孟子、苟子各有哪些特点? 3.2.试述孟子、苟子在教育作用上的主要异同。

3.3.试述西周官学与诸子私学之间的差别及私学代替官学的历史意义。

4.1.试述宋代儒学的变化状况及对教育的影响。

4.2.试述宋、元、明、清中央官学的发展与衰落的表现。

4.3.试述唐代官学兴盛的具体表现及其意义。

4.4.试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基本含义和它们各自的影响。

4.5.试述私学教育兴盛的原因。

4.6.试述书院的产生以及它们在教学和管理上的主要特点。

4.7.试述我国封建社会文教政策的主要特点。

5.1.试述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的主张及道德教育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5.2.试述王充关于教育的作用和教育目的的思想。

5.3.试述颜之推的主要著作及其关于家庭教育的主要思想。

5.4.试述韩愈《师说》的主要论点及其意义。

5.5.论述胡瑗“苏湖教法”的含义及其意义。

5.6.试述王守仁用心学思想来阐释他关于教育作用、目的的主张。

5.7.试述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6.1.试述中体西用的萌芽、形成过程、作用及影响。

6.2.试述张之洞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贡献。

6.3.试述壬寅一癸卯学制的制定过程及性质和特征。

7.1.试述民国时期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得失。

7.2.试述蔡元培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思想及其影响。

7.3.试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