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圆周运动习题课教案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7篇)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7篇)圆周运动教案篇一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修订本)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五章《A、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部分,本节课是高一必修内容。
学生虽然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运动的知识,但如何研究圆周运动的特征是新的学习内容。
圆周运动的定义,及描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的知识在本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既要着重让学生理解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又要让学生对波形图有初步的认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观察法、比较法等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3)、能够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两种运动的比较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对比方法研究问题。
(2)、通过对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会研究问题要从多个的侧面考虑。
(3)、通过对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探究使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并感悟科学探究法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录像使学生对“物理来自生活”形成深刻印象。
(2)、通过对手表指针的运动的观察、探索并得到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式及关系使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3)、通过对内容的观察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价值观,并增强对物理学的好感。
通过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2、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教学难点:要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比较快慢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
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篇二(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周期等概念,会对它们进行定量的计算。
2、知道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定义,知道线速度与周期,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圆周运动教案
圆周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计算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力;3. 能够分析圆周运动的力学问题。
教学重点:1. 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2. 圆周运动的力学问题的分析。
教学难点:圆周运动的力学问题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2. 教学PPT;3. 用于演示的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周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 圆周运动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例子?2. 圆周运动有什么特点?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定义圆周运动:物体在平面内以某一点为圆心,以一定角速度绕该点旋转的运动。
2. 圆周运动的速度:v=ωr,v为线速度,ω为角速度,r为半径。
3. 圆周运动的加速度:a=ω²r。
4. 圆周运动的力:F=ma=mv²/r。
三、计算练习(20分钟)教师出示几道圆周运动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力的公式进行计算。
四、力学问题分析(1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力学问题的图片,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运动物体、受力情况等,给出解答。
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圆周运动的力学问题。
五、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用一个小车绕圆形轨道做圆周运动的实验演示。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对圆周运动的理解。
六、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并与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七、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几道与圆周运动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检查答案。
八、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小结,并提出学习建议和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计算练习、力学问题分析、实验演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计算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力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圆周运动的力学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圆周运动《圆周运动》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如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半径等)及其相互关系。
2.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和逻辑推理,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圆周运动现象的科学解释和预测能力。
3.科学探究:经历从观察现象到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树立运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其关系。
•学会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解释圆周运动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向心力的来源及其作用效果,掌握向心力公式的应用。
•分析解决复杂圆周运动问题,如变速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变化。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圆周运动实例、物理量定义、公式推导等内容的PPT。
•实验器材:向心力演示器、小球、细线、滑轮、秒表等(可选,根据教学条件而定)。
•教材、教辅资料及网络资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物理量及其关系。
•演示法:利用向心力演示器或实物演示圆周运动现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向心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圆周运动实例,分析向心力的来源和作用效果。
•练习法:通过例题和习题练习,巩固学生对圆周运动概念的理解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过山车、摩天轮、地球绕太阳运动等圆周运动实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运动的共同特征。
•提出问题:这些物体为什么能够做圆周运动?是什么力使它们保持在圆周轨道上运动?引出圆周运动及其向心力的概念。
新课教学1.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讲解圆周运动的定义,强调物体运动轨迹是圆或圆弧。
•介绍描述圆周运动的基本物理量:线速度(定义、单位、计算公式)、角速度(定义、单位、与线速度的关系)、周期、转速等。
(新)高中物理第2章研究圆周运动习题课圆周运动教学案沪科版必修2
所谓的光芒光阴,其实不是此后,闪烁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习题课圆周运动[ 学习目标 ] 1.娴熟掌握圆周运动各物理量的关系以及向心力、向心加快度的公式.2. 会剖析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根源.3. 会剖析圆锥摆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4. 会剖析汽车过拱( 凹 ) 形桥问题 .一、描绘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间的关系例 1如图1所示,圆滑的水平面上固定着一个半径渐渐减小的螺旋形圆滑水平轨道,一个小球以必定速度沿轨道切线方向进入轨道,以下物理量中数值将减小的是()图 1A.周期B.线速度C.角速度D.向心加快度分析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与速度方向垂直,轨道的支持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即小球的线速度大小不变,故B错误;依据v=ωr,线速度大小不变,转动半径减小,2πv2 故角速度变大,故 C 错误;依据T=ω,角速度增大,故周期减小,故 A 正确;依据a=r,转动半径减小,故向心加快度增大,故D错误.答案 A2πr(1)线速度 v、角速度ω以及周期 T 之间的关系: v=T=ωr.(2)角速度ω 与转速n的关系:ω=2πn(注:n的单位为r/s).这些关系不单在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中合用,在变速圆周运动中也合用,此时关系中各量是刹时对应的 .二、剖析圆周运动问题的基本方法例 2 如图 2 所示,两根长度相同的轻绳 ( 图中未画出 ) ,连结着相同的两个小球,让它们穿过圆滑的杆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此中 O为圆心,两段细绳在同向来线上,此时,两段绳索遇到的拉力之比为多少?图 2答案3∶2分析对两小球受力剖析如下图,设每段绳索长为l ,对球 2有2=2mlω2F对球 1 有:F1-F2=mlω2由以上两式得:F1=3mlω2F1 3故=.F2 2剖析圆周运动问题的基本方法(1) 第一要明确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圆心和半径.(2)其次,正确受力剖析,弄清向心力的根源,不可以漏力或添力( 向心力 ).(3)而后,由牛顿第二定律 F= ma列方程,此中 F 是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外力, a 是指向心加快度,即用ω2R或用周期T来表示的形式.针对训练 1 ( 多项选择 ) 如图 3 所示,在粗拙水平板上放一个物块,使水平板和物块一同在竖直平面内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ab 为水平直径, cd 为竖直直径,在运动中木板一直保持水平,物块相对于木板一直静止,则()图 3A.物块一直遇到三个力作用B.物块遇到的合外力一直指向圆心C.在 c、 d 两个地点,支持力 N有最大值,摩擦力 f 为零D. 在a、b两个地点摩擦力供给向心力,支持力N= mg答案BD分析物块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遇到的重力与支持力在竖直方向上,c、d 两点的向心力能够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协力供给,其余时候要遇到摩擦力的作用,故 A 错误;物块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指向圆心,故B正确 .设物块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v,物块在 c、 d 两地点摩擦力 f 为零,在 c 点有 N c= mg2 2mv mv-R,在 d 点有 N d= mg+R,故在 d 地点 N有最大值,C错误.2在b 地点受力如图,因物块做匀速圆周运动,故只有向心加快度,因此有=,=mv. 同N mg f R理 a 地点也这样,故D正确.三、水平面内的常有圆周运动模型例 3如图4所示,已知绳长为L=20 cm,水平杆长为L′=0.1 m,小球质量m=0.3 kg,整个装置可绕竖直轴转动.( g取 10 m/s 2) 问: ( 结果均保存三位有效数字)图 4(1)要使绳索与竖直方向成 45°角,试求该装置一定以多大的角速度转动才行?(2)此时绳索的张力多大?答案(1)6.44 rad/s(2)4.24 N分析小球绕竖直轴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平面在水平面内,轨道半径r =L′+ L sin 45°.对小球受力剖析,设绳对小球拉力为T,小球重力为mg,则绳的拉力与重力的协力供给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对小球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tan 45°= mω2r ①r =′+ sin 45 °②L L联立①②两式,将数值代入可得ω≈6.44 rad/smgT=cos 45°≈4.2 4 N.1.模型特色: (1) 运动平面是水平面 .(2) 合外力供给向心力,且沿水平方向指向圆心.2.常有装置:运动模型飞机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火车转弯圆锥摆向心力的根源图示运动模型飞车走壁汽车在水平平路面转弯水平转台向心力的根源图示针对训练 2 质量为 m的飞机,以速率v 在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空气对飞机作使劲的大小等于 ( )A. m 2 v4 v2 v4 2g + 2 B. m C. m2 - g D. mgR R R答案 A分析空气对飞机的作使劲有两个作用成效,其一:竖直方向的作使劲使飞机战胜重力作用而升空;其二:水平方向的作使劲供给向心力,使飞机可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对飞机的受力状况进行剖析,如下图.飞机遇到重力mg、空气对飞机的作使劲 F 升,两力的协力为 F 向心,方向沿水平方向指向圆心.2 22v22v4由题意可知,重力 mg与 F向心垂直,故 F升=mg + F向心,又F向心= m R,联立解得 F升= m g +R2.四、汽车过桥问题例 4如图5所示,质量m=×104kg的汽车以不变的速抢先后驶过凹形桥面和凸形桥面,两桥面的圆弧半径均为20 m. 假如桥面蒙受的压力不得超出 3.0 ×10 5 N ,g取 10 m/s 2,则:图 5(1)汽车同意的最大速度是多少?(2)若以所求速度行驶,汽车对桥面的最小压力是多少?答案(1)10 m/s(2)1 ×10 5 Nv2分析 (1) 汽车在凹形桥最低点时存在最大同意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 mg= m R代入数据解得 v=10 m/s.2mv(2) 汽车在凸形桥最高点时对桥面有最小压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N1=R,代入数据解得 N1=1×105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汽车对桥面的最小压力等于1×105 N.1.汽车过拱形桥 ( 如图 6)图 6v2 v2汽车在最高点知足关系:mg- N=m R,即 N=mg- m R.(1)当 v= gR时, N=0.(2)当 0≤v< gR时, 0<N≤mg.(3) 当v>gR时,汽车将离开桥面做平抛运动,发生危险.2.汽车过凹形桥 ( 如图 7)图 72 2mv mv汽车在最低点知足关系:N- mg=R,即 N=mg+R.由此可知,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大于其自己重力,故凹形桥易被压垮,因此实质中拱形桥多于凹形桥 .针对训练 3 在较大的平直木板上相隔必定距离钉几个钉子,将三合板曲折成拱桥形卡入钉子内形成拱形桥,三合板上表面预先铺上一层牛仔布以增添摩擦,这样玩具惯性车就能够在桥面上跑起来了. 把这套系统放在电子秤上做实验,如图8所示,对于实验中电子秤的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图 8A.玩具车静止在拱桥顶端时的示数小一些B.玩具车运动经过拱桥顶端时的示数大一些C.玩具车运动经过拱桥顶端时处于超重状态D.玩具车运动经过拱桥顶端时速度越大 ( 未走开拱桥 ) ,示数越小答案 D分析玩具车运动到最高点时,受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支持力作用,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v2v2- N= m R,即 N= mg-m R<mg,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玩具车对桥面的压力大小与N相等,所以玩具车经过拱桥顶端时速度越大( 未走开拱桥 ) ,示数越小,选项D正确 .1.( 圆周运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多项选择 ) 如图 9 所示,一小物块以大小为a=4 m/s2的向心加快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R=1 m,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图 9A. 小物块运动的角速度为 2 rad/sB. 小物块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π sππC. 小物块在t =4s内经过的位移大小为20 mD. 小物块在π s内经过的行程为零答案AB2a2π分析因为 a=ω R,因此小物块运动的角速度为ω=R=2 rad/s,周期T=ω=πs,选项 A、 B 正确;小物块在π s内转过π,经过的位移大小为 2 m,在π s内转过一周,4 2经过的行程为2π m,选项C、 D错误 .2.( 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悬点相同,如图 10 所示,A运动的半径比B的大,则()图 10A. A所需的向心力比 B 的大B. B所需的向心力比 A 的大C. A的角速度比B 的大D. B的角速度比A 的大答案 A分析小球的重力和悬线的拉力的协力充任向心力,设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Ftan = 2 sin ,越大,向心力越大,因此 A 对, B 错;而 2 g gθmω l θθ F ω== . mgl cosθh 故二者的角速度相同,C、D错.3.( 汽车过桥问题 ) 城市中为认识决交通问题,修筑了很多立交桥.如图 11 所示,桥面是半径为 R的圆弧形的立交桥 AB横跨在水平路面上,一辆质量为 m的小汽车,从 A 端冲上该立交桥,小汽车抵达桥顶时的速度大小为v1,若小汽车在上桥过程中保持速率不变,则()放弃很简单,但你坚持究竟的样子必定很酷!7A. 小汽车经过桥顶时处于失重状态B. 小汽车经过桥顶时处于超重状态v 1 2C. 小汽车在上桥过程中遇到桥面的支持力大小为N = mg - m RD. 小汽车抵达桥顶时的速度一定大于gR答案 A分析 由圆周运动知识知,小汽车经过桥顶时,其加快度方向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v 1 2v 1 2v 12N = m R ,解得 N = mg - m R < mg ,故其处于失重状态, A 正确, B 错误; N =mg - m R 只在小汽车经过桥顶时建立,而其上桥过程中的受力状况较为复杂,C 错误;由- = v 1 2, ≥0mg N m R N解得 1≤,D 错误 .v gR4.( 圆周运动中的受力剖析 ) 质量为 25 kg 的儿童坐在质量为 5 kg 的秋千板上,秋千板离拴绳 子的横梁m.假如秋千板摇动经过最低点的速度为3 m/s ,这时秋千板所受的压力是多大?每根绳索对秋千板的拉力是多大? ( g 取 10 m/s 2)答案 340 N204 N分析 把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受力剖析知,儿童受重力G 和秋千板对他的的支持力Nv 2两个力,故在最低点有: N - G = m L因此 v 2N = mg + m = 250 N +90 N = 340 NL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秋千板所受压力大小为 340 N.设每根绳索对秋千板的拉力为T ,将秋千板和儿童看作一个整体,则在最低点有:2T - ( M +2v解得 T = 204 N.课时作业一、选择题 (1 ~6 题为单项选择题, 7~ 10 题为多项选择题 )1. 对于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v 2A. 由 a = R 可知, a 与 R 成反比B. 由 a = ω2R 可知, a 与 R 成正比C. 由 v = ωR 可知, ω 与 R 成反比D. 由 ω=2π n 可知, ω 与 n 成正比答案D分析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快度与物体的线速度、角速度、半径相关 . 但向心加快度与半径的关系要在必定前提条件下才能建立. 当线速度一准时, 向心加快度与半径成反比; 当角速度一准时, 向心加快度与半径成正比 . 对线速度和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也能够相同进行讨论 . 正确选项为 D.2. 如图 1 所示,圆盘上叠放着两个物块A 和 B ,当圆盘和物块绕竖直轴匀速转动时,物块与圆盘一直保持相对静止,则( )图 1A. 物块 A 不受摩擦力作用B.物块 B 受 5 个力作用C. 当转速增大时, A 所受摩擦力增大, B 所受摩擦力减小D. A 对 B 的摩擦力方向沿半径指向转轴答案 B分析 物块 A 遇到的摩擦力充任向心力, A 错;物块 B 遇到重力、 支持力、 A 对物块 B 的压力、A 对物块B 沿半径向外的静摩擦力和圆盘对物块B 沿半径向里的静摩擦力, 共 5 个力的作用,B 正确;当转速增大时,、 所受摩擦力都增大, C 错误; A 对 B 的摩擦力方向沿半径向外,A BD 错误. 应选 B.3. 如图 2 所示,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半径之比为 4∶1∶16,在使劲蹬脚踏板前进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图 2A. 小齿轮和后轮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16∶1B. 大齿轮和小齿轮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1∶4C. 大齿轮边沿和后轮边沿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1∶4D. 大齿轮和小齿轮边沿的向心加快度大小之比为4∶1答案B分析小齿轮和后轮共轴,角速度相同,故A 错误;大齿轮和小齿轮边沿上的点线速度大小v1∶4,故 B 正确;小齿轮和后 相等,依据 ω= R 可知,大齿轮和小齿轮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 轮共轴,依据 v = 可知,小齿轮边沿和后轮边沿的线速度之比为 1∶16,则大齿轮边沿和ωR后轮边沿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16,故 C 错误;大齿轮和小齿轮边沿的线速度大小相等,v 2依据 a = R 可知,向心加快度大小之比为 1∶4,故 D 错误 .4. 质量不计的轻质弹性杆 P 插在桌面上,杆端套有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今使小球沿水平方向做半径为 R 的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 ω,如图 3 所示,则杆的上端遇到的作使劲大小为( )图 3A. m ω 2RB. m g 2- ω4R 2C. m g 2+ ω4R 2D. 不可以确立答案 C分析小球在重力和杆的作使劲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这两个力的协力充任向心力必指向圆心,如下图 . 使劲的合成法可得杆对球的作使劲:N =mg 2+ F 向心 2= m g 2+ ω4R 2,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杆的上端的反作使劲N ′= N ,C 正确 .5. 节目中有这样一种项目,选手需要借助悬挂在高处的绳飞腾到鸿沟对面的平台上,假如已知选手的质量为,选手抓住绳由静止开始摇动, 此时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α ,如图 4 所示,m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绳的质量( 选手可看为质点 )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图 4A. 选手摇动到最低点时所受绳索的拉力等于mgB. 选手摇动到最低点时所受绳索的拉力大于mgC.选手摇动到最低点时所受绳索的拉力大于选手对绳索的拉力D.选手摇动到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为匀变速曲线运动答案 B分析因为选手摇动到最低点时,绳索拉力和选手自己重力的协力供给选手做圆周运动的向2 v 2心力,有 T- mg=mvR , T=mg+ m >mg,B正确.R6. 半径为R的圆滑半圆球固定在水平面上( 如图 5 所示 ) ,顶部有一小物体A,今给它一个水平初速度 v0= Rg,则物体将( )图 5A. 沿球面下滑至M点B. 沿球面下滑至某一点N,便走开球面做斜下抛运动C. 沿半径大于R的新圆弧轨道做圆周运动D.立刻走开半圆球做平抛运动答案 Dv02分析当 v0=gR时,所需向心力F= m R= mg,此时,物体与半球面顶部接触但无弹力作用,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故做平抛运动.7. 如图 6 所示,A、B两球穿过圆滑水平杆,两球间用一细绳连结,当该装置绕竖直轴OO′匀速转动时,两球在杆上恰巧不发生滑动. 若两球质量之比m A∶ m B=2∶1,那么对于A、 B 两球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图 6A. A、B两球遇到的向心力之比为2∶1B. A、B两球角速度之比为1∶1C. A、B两球运动半径之比为1∶2D. A、B两球向心加快度之比为1∶2答案BCD分析两球的向心力都由细绳的拉力供给,大小相等,两球都随杆一同转动,角速度相等, A 错, B 对 . 设两球的运动半径分别为r A、r B,转动角速度为ω,则m A r Aω 2=m B r Bω2,因此运动半径之比为r A∶r B=1∶2,C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可知 a A∶a B=1∶2,D正确.8.有一种杂技表演叫“飞车走壁”,由杂技演员驾驶摩托车沿圆台形表演台的侧壁高速行驶,做匀速圆周运动. 如图 7 所示,图中虚线表示摩托车的行驶轨迹,轨迹离地面的高度为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图 7A. h越高,摩托车对侧壁的压力将越大B. h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将越大C. h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将越大D. h越高,摩托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将越大答案BC分析摩托车受力剖析如下图.因为=mgNcos θ因此摩托车遇到侧壁的支持力与高度没关,保持不变,摩托车对侧壁的压力F也不变,A错v2 2误;由 F= mg tanθ= m r= mωr 知 h 变化时,向心力 F 不变,但高度高升,r 变大,因此线速度变大,角速度变小,周期变大,选项B、C 正确, D 错误 .9.如图 8 所示,半径为L的圆管轨道 ( 圆管内径远小于轨道半径 ) 竖直搁置,管内壁圆滑,管内有一个小球 ( 小球直径略小于管内径) 可沿管转动,设小球经过最高点P时的速度为 v,则()图 8A. v的最小值为gLB. v若增大,球所需的向心力也增大C. 当v由gL渐渐减小时,轨道对球的弹力也减小D. 当v由gL渐渐增大时,轨道对球的弹力也增大答案BDv 2分析 因为小球在圆管中运动,最高点速度可为零,A 错误;依据向心力公式有 F = m r , v 若增大,球所需的向心力必定增大,B 正确;因为圆管既可供给向上的支持力也可供给向下 的压力,当 v = gL 时,圆管受力为零,故 v 由 gL 渐渐减小时,轨道对球的弹力增大,C 错误; v 由渐渐增大时,轨道对球的弹力也增大,D 正确 . 应选 B 、 D.gL10. 如图 9 所示,叠放在水平转台上的滑块 A 、B 和 C 能随转台一同以角速度 ω 匀速转动, A 、、 的质量分别为 3、2、, 与 、 和 C 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 , A 和 、离 B Cm m m A B BB C转台中心的距离分别为 r 、 r .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图 9A. B 对 A 的摩擦力必定为 3μmgB. B 对 A 的摩擦力必定为 3m ω 2rμg C. 转台的角速度必定知足ω≤r2μgD. 转台的角速度必定知足 ω≤答案BD3r分析 B 对 A 的摩擦力供给 A 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因此f2= 3m ω r ,选项 A 错误,选项 BBA正确 . 当滑块与转台间不发生相对运动,并随转台一同转动时, 转台对滑块的静摩擦力供给向心力,因此当转速较大,滑块转动需要的向心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滑块将相对于转台滑2μg动,对应的临界条件是最大静摩擦力供给向心力,即 μmg = m ω R , ω=R ,因此质量为 m 、离转台中心距离为R 的滑块,能够随转台一同转动的条件是μgω≤R ;对于此题,2μgμg滑块 C 需要知足的条件 ω≤3r ,滑块 A 和 B 需要知足的条件均是 ω≤r ,因此,2μg要使三个滑块都能够随转台转动,转台的角速度必定知足ω≤3r ,选项 C 错误,选项D 正确.二、非选择题11. 如图 10 所示,一辆质量为 4 t 的汽车匀速经过一半径为 50 m 的凸形桥 .( g = 10 m/s 2)图 10(1) 汽车若能安全驶过此桥,它的速度范围为多少?(2) 若汽车经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等于它重力的一半,求此时汽车的速度多大?答案 (1) v <22.4 m/s (2)15.8 m/s分析(1) 汽车经最高点时遇到桥面对它的支持力N ,设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v .v 2则 mg - N = m R当 N =0 时, v = gR此时汽车从最高点开始走开桥面做平抛运动,汽车不再安全,故汽车过桥的安全速度v < gR= 10×50 m/s ≈ 22.4 m/s.1 1 (2) 设汽车对桥的压力为2mg 时汽车的速度为 v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桥对汽车的支持力为21v ′ 2mg ,则 mg - 2mg = m Rv ′=gR2 ≈15.8 m /s.12. 如图 11 所示,半径为 R 的半球形陶罐固定在能够绕竖直轴旋转的水平转台上,转台转轴与过陶罐球心O 的对称轴′重合,转台以必定角速度ω 匀速旋转,一质量为的小物块OOm 落入陶罐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物块随陶罐一同转动且相对罐壁静止,它和O 点的连线与OO ′之间的夹角 θ 为 45°. 已知重力加快度大小为g ,小物块与陶罐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2小为 F = 4 mg .图 11(1) 若小物块遇到的摩擦力恰巧为零,求此时的角速度ω0;(2) 若改变陶罐匀速旋转的角速度, 而小物块向来相对陶罐静止, 求陶罐旋转的角速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答案(1)2g3 2g 2gR(2)2R2R分析(1) 小物块受的摩擦力为零,则遇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协力供给向心力. 有 mg tan θ=2θmω0R sin2g解得ω0=R.(2)陶罐旋转的角速度越大,需要供给的向心力越大,需要摩擦力垂直半径向下,摩擦力最大时转动角速度最大,设为ω1,向心加快度a1=ω12 sinθ,垂直半径向下的加快度重量1′R a=a1cosθ垂直半径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 mg sinθ=ma1′解得ω1=3 2g 2R摩擦力垂直半径向上且最大时转动角速度最小,设为ω2,向心加快度2=ω 2 2sinθ,垂a R直半径向下的加快度重量 a2′= a2cosθ垂直半径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F=ma22g解得ω2=2R.。
《圆周运动》教案完美版
《圆周运动》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特征。
2. 让学生了解圆周运动的类型,包括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3. 让学生学会运用圆周运动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1. 圆周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圆周运动的类型及公式。
三、教学难点:1. 圆周运动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变速圆周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周运动的特点。
2.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圆周运动的类型。
3. 运用数形结合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周运动公式。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包括图片、视频等。
2. 准备圆周运动的相关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章节一:圆周运动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导入】通过展示自行车轮子转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运动的特点。
【新课导入】1. 圆周运动的概念:物体运动轨迹为圆周的运动。
2. 圆周运动的基本特征:a. 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
b. 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c. 角速度和周期:角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转过的角度,周期表示物体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需的时间。
【课堂练习】1. 根据圆周运动的基本特征,判断下列运动是否为圆周运动:a. 匀速直线运动b. 匀速圆周运动c. 变速直线运动d. 变速圆周运动章节二:匀速圆周运动【导入】通过展示匀速圆周运动的例子,如匀速转动的轮子,引导学生关注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新课导入】1. 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物体在圆周路径上以恒定的速度运动。
2.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a. 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
b. 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c. 角速度和周期:角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转过的角度,周期表示物体完成一次圆周运动所需的时间。
【课堂练习】1. 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判断下列运动是否为匀速圆周运动:a. 匀速直线运动b. 匀速圆周运动c. 变速直线运动d. 变速圆周运动六、变速圆周运动【导入】通过展示变速圆周运动的例子,如汽车在圆形赛道上行驶,引导学生关注变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2册 圆周运动习题课(二)导学案
导学案1.课题名称:人教版高一年级物理必修2第六章圆周运动圆周运动习题课(二)2.学习任务:(1)进一步理解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概念;(2)会分析、判断因弹力和摩擦力引起的临界问题;(3)会通过计算解决简单的圆周运动临界问题。
3.学习准备:准备笔记本、草稿纸,边观看边做记录。
4.学习方式和环节:复习圆周运动的“供需”关系,探究分析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反馈训练,巩固提高。
【复习】(一)圆周运动的“供需”关系所谓的“供需”关系,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F需,与外界所能提供的向心力F供的关系。
(1)若F供________ F需,物体将做稳定的圆周运动;(2)若F供________ F需,物体将离心运动;(3)若F供________ F需,物体将向向心运动。
(二)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1.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光滑水平面上物块M用细绳通过小孔与小球m连接物块m放在水平转盘上,恰好与转盘无相对滑动画出受力轨道半径r轨道半径r 向心力物块刚好不滑动的临界速度2.竖直平面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1)“绳”模型轻绳连接小球m 在竖直平面做圆周运动小球m 在竖直轨道 内侧(光滑)做圆周运动画出 最高点 受力绳长l轨道半径R最小向心力 能转过最高点 的临界速度(2)“杆”模型【问题探究】1.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放在旋转圆台上,动摩擦因数均为,A 的质量为2m ,B 、C 质量均为m ,A 、B 离轴为R ,C 离轴为2R ,则当圆台旋转时,(设A 、B 、C 都没有滑动)( )A .C 物的向心加速度最大B .B 物的静摩擦力最小C .当圆台转速增加时,C 比A 先滑动D .当圆台转速增加时,B 比A 先滑动 【提示】谁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2.如图,长为l 的绳子,下端连着质量为m 的小球,上端接于天花板上,小球保持与水平面接触,将绳子刚好拉直时,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60°。
现若小球以角速度ω在绳末端做一个圆锥摆的匀速圆周运动,求:轻杆连接小球 在竖直平面做圆周运动 小球在环形管道内(光滑) 做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画出 最高点 受力最小向心力 能转过最高点 的临界速度(1)角速度ω为多大时,小球与水平面之间恰好无挤压。
物理圆周运动的教案初中
物理圆周运动的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及其关系。
3.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向心力等物理量的特点。
4. 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解决简单的圆周运动问题。
教学重点:1. 圆周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及其关系。
3. 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向心力等物理量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向心力等物理量的理解。
2. 相关公式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道具或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实例(如旋转木马、自行车轮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运动特点。
2.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如何运动的?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固定半径的圆周路径上运动。
2. 讲解圆周运动的特点:速度方向不断变化,加速度指向圆心。
3. 引入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匀速圆周运动(10分钟)1.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物体在圆周路径上以恒定的速度运动。
2.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向心力等物理量的特点。
3. 引导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意义。
四、实例分析(10分钟)1. 通过实例(如自行车转弯、地球自转等)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公式解决问题。
2. 分析并解释实例中的速度、加速度、向心力等物理量的变化。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周运动的特点及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意义。
2. 拓展思考:圆周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圆周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及其关系,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解决简单的圆周运动问题。
圆周运动学案(4份)教科版(优秀教案)
第二章第节描绘圆周运动班别姓名【学习目标】.依据实例概括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色,知道它是一种特别的曲线运动,知道它与一般曲线运动的关系。
.理解表征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利用各物理量的定义式,论述各物理量的含义及互相关系。
.知道圆周运动在实质应用中的广泛性。
用半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揭露生活、生产中的圆周运动实例。
进而对圆周运动的规律有更深刻的意会。
【阅读指导】.圆周运动是的一种,从地上物体的运动到各种天体的运动,到处表现着圆周运动或椭圆运动的和睦之美。
物体的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
.在课本图--中,从运动学的角度看有什么共同的特色:。
.在圆周运动中,最简单的一种是。
.假如质点沿圆周运动,在,这类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若在时间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经过的弧长是,则能够用比值来描绘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这个比值代表,称为匀速圆周运动的。
.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特别的曲线运动,它的线速度就是。
这是一个量,不单有大小,并且有方向。
圆周运动中任一点的线速度方向就是。
所以,匀速圆周运动实质是一种运动。
这里所说的“匀速”是指的意思。
.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角度叫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表达式是,单位是,符号是;匀速圆周运动是不变的运动。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叫做周期,用符号表示。
周期是描绘的一个物理量。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经过一个周期后会。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是。
.任何一条圆滑的曲线,都能够看做是由构成的,叫做曲率半径,记作,所以我们就能够把物体沿随意曲线的运动,当作是的运动。
【讲堂练习】★夯实基础.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相等的时间内经过的行程相等.相等的时间内经过的弧长相等.相等的时间内经过的位移相等.相等的时间内经过的角度相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以下哪些物理量是不变的().速率.速度.角速度.周期.某质点绕圆周运动一周,下陈述法正确的选项是().质点有关于圆心是静止的.速度的方向一直不变.位移为零,但行程不为零.行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线速度大小为3m ,角速度为,则在内物体经过的弧长为,半径转过的角度为,半径是。
物理题高中圆周运动教案
物理题高中圆周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特点;
2. 掌握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相关概念;
3. 掌握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圆周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2. 掌握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内容
1.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2. 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3. 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及计算方法。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圆周运动的现象,引出圆周运动的概念;
2. 学习环节:讲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计算练习;
3. 实践环节:设计实验让学生验证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4. 总结环节: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六、教学评估
1. 学生课堂表现评分;
2. 练习作业考查;
3. 实验结果分析评估。
七、教学反馈
1.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
2. 根据学生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反馈;
3. 鼓励学生多进行练习和实践,加深对圆周运动的理解。
八、延伸拓展
1. 设计更复杂的圆周运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式的应用;
2. 多进行实验和观察,加深对圆周运动的认识;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圆周运动在现实中的应用场景。
圆周运动教案(最新7篇)
圆周运动教案(最新7篇)圆周运动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知道线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矢量性,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特点。
3、知道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及单位,了解转速和周期的意义。
4、掌握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掌握角速度与转速、周期的关系。
5、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确定线速度和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线速度的平均值以及瞬时值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极限法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用比较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圆周运动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同一问题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难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分析传动装置中主动轮、被动轮上各点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师、某物体做曲线运动,如何确定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呢?生: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二)新课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在日常生活常见的曲线运动____圆周运动,那么什么叫圆周运动呢?生:物体沿着圆周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
师:组织学生举一些生产和生活中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
生1:行驶中的汽车轮子。
生2:公园里的“大转轮”。
生3:自行车上的各个转动部分。
生4:时钟的分针或秒针上某一点的运动轨迹是圆周。
师:演示1:用事先准备好的用细线拴住的小球,演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小球运动轨迹有什么特点?演示2:教师在讲台上转动微型电风扇,让学生观察电风扇叶片的转动,注意观察用红色胶带选定的点的运动轨迹有什么特点?生:它们的轨迹都是一个圆周。
师:很好,以上我们所观察的两个物体,它们的运动轨迹都是一个圆,物体沿着圆周的运动我们称它为圆周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圆周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那么什么样的圆周运动最简单呢?师:最简单的直线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名师教案-《圆周运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名师教案-《圆周运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2.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3.圆周运动的实验探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圆周运动的实验探究。
2.教学难点: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角速度、线速度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现象,如旋转木马、自行车轮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周运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圆周运动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1.讲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圆周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
2.分析圆周运动的运动轨迹,让学生明白圆周运动轨迹是圆。
3.讲解圆周运动中的几个基本物理量:半径、角速度、线速度、周期等。
三、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1.介绍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极坐标、直角坐标、自然坐标。
2.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使用极坐标描述圆周运动。
四、圆周运动的实验探究1.设计实验:利用圆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圆周运动轨迹。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圆周运动的特点,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圆周运动的规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是什么?二、圆周运动的向心力1.讲解向心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向心力是使物体沿圆周运动的力。
2.分析向心力的来源,让学生明白向心力是由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提供的。
3.探讨向心力与半径、角速度、线速度的关系。
三、圆周运动的角速度1.讲解角速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角速度是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分析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让学生掌握角速度的计算方法。
四、圆周运动的线速度1.讲解线速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线速度是描述圆周运动物体在圆周上某一点的速度。
圆周运动教案(优秀6篇)
圆周运动教案(优秀6篇)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篇一(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周期等概念,会对它们进行定量的计算。
2、知道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定义,知道线速度与周期,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比值定义法来描述物理量。
2、会用有关公式求简单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知识,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应用意义。
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吗篇二高中物理《圆周运动》课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4节。
本节主要介绍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抛体运动以及平抛运动的规律,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本节课作为对特殊曲线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也为以后继续学习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物理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是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围绕着如何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展开,通过探究理清各个物理量的相互关系,并使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加以应用。
(过渡句)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
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备的直线运动的知识和曲线运动的。
初步知识,并学会了用比值定义法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尽管如此,但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讲仍然是一个不小的台阶。
(过渡句)基于以上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力图把传授知识、渗透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兴趣和能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两个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会推导二者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传动模型的应用,对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高中高一下册物理教案:圆周运动3篇
高中高一下册物理教案:圆周运动高中高一下册物理教案:圆周运动精选3篇(一)物理教案:圆周运动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理解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3. 能够应用相关公式计算圆周运动的各项物理量。
二、教学重点:1. 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2. 圆周运动中力的作用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1. 圆周运动中速度和加速度的直观理解。
2. 圆周运动中力的分析和计算。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1. 提问:什么是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有哪些特点?2. 复习:复习速度、加速度和力的概念。
Step 2:讲解与示例1. 讲解: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a) 速度:圆周运动的速度是指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弧长,为物体沿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b) 加速度: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也可以理解为物体沿圆周运动的切向加速度。
2. 讲解:圆周运动中力的作用和计算。
a) 作用力: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受到向心力的作用,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
b) 计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的定义,可以推导出向心力的计算公式 F = m * a_c,其中 a_c = v^2 / R。
Step 3:练习与讨论1. 例题:已知一个质点以半径为 2m 的圆周运动,速度为 3m/s,求质点的加速度和向心力。
2. 讨论:为什么快速转动的物体容易飞离轨道?如何增加向心力以保持物体在轨道上?Step 4:总结与拓展1. 总结: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2. 拓展:应用圆周运动的概念,讨论其他物理现象的解释和运用。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速度、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各种物理现象,例如飞车运动、旋转物体等。
六、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针对课堂小结中提到的物理现象,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注:本教案适用于高一下学期的物理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掌握程度进行调整和细化教学内容。
《圆周运动》教案完美版
《圆周运动》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理解圆周运动的特点和基本性质。
2. 使学生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点2.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3. 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4. 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应用5. 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基本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利用公式推导法,让学生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圆周运动的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如钟表、Ferris 轮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周运动现象。
2. 讲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点:阐述圆周运动的定义,分析其特点和基本性质。
3. 向心力的概念及计算:讲解向心力的来源,引导学生理解向心力与圆周运动的关系。
4. 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及计算:推导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5. 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应用:总结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举例说明公式的应用。
6.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周运动的特点和基本公式。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查找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圆周运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周运动的现象和原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6.1《习题课圆周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习题课圆周运动的描述学情分析: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描述圆周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并知道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例题和练习加强对圆周运动特征的理解。
但是圆周运动问题并不是仅解决线速度,角速度的问题,需要加强在物理情境中提取有关的圆周运动特点的能力。
为之后的圆周运动的物理情形做铺垫。
学习目标:(1)通过概念学习,加深对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概念的理解;(2)通过例题练习,加强对同轴转动、连动等物理模型的理解和认识;(3)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特点,能处理匀速圆周运动中跟周期有关的问题。
学习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圆周运动:运动轨迹为圆周或者是圆周的一部分的运动。
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线速度: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线速度、瞬时线速度)(2)角速度:转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角速度是矢量)重点复习:其中角的度量用弧度表示(π=180°)。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重点复习:当圆周运动的线速度相学生边阅读课本边复习圆周运动中的相关物理量间的联系。
通过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义复习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为之后的习题顺利解答做铺垫。
重点在于强调课本内知识的重要性,带学生根据课本强化知识点。
同时,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若角速度相同时,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教师带学生看教材课本进行复习,从课本中找到最精准的定义。
描述圆周运动的其他物理量:(1)周期(T):匀速圆周运动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
(2)频率(f):周期的倒数,描述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的个数。
(3)转速(n):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单位:r/s,r/min,r/h)典型例题例题 1.如图所示为正常走时的挂钟,A、B为秒针上的两点,在秒针转动半周的过程中,比较A、B两点运动的路程、角速度、线速度和位移,其中大小相等的是()A. 路程B. 角速度C. 线速度D. 位移例题2.如图所示的传动装置中,B,C两轮固定在一起绕同一轴转动,A,B两轮用皮带传动,三个轮的半径关系是若皮带不打滑,则A,B,C三轮边缘上a、b、c三点的()A.角速度之比为1:2:2B.角速度之比为1:1:2C.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2:2D.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1:2通过例题练习线速度,角速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圆周运动习题课(一)教案资料PPT文档42页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2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圆周运动习题课(一)教案资 料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描述圆周运动习题课教学设计教科版实用教案
《描绘圆周运动》习题课教课设计教课目的:、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与“物体绕固定轴做匀速转动”的差别与联系、求解范围类极值问题,应注意剖析两个极端状态,以确立变化范围重点: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难点:求解范围类极值问题,应注意剖析两个极端状态,以确立变化范围知识简析一、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的剖析方法第一明确物理过程,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剖析,而后确立向心力,依据向心力公式列出方程,由方程中的某个力的变化与速度变化的对应关系,进而剖析找来临界值..特例()如下图,没有物体支撑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状况:注意:绳对小球只好产生沿绳缩短方向的拉力Rg①临界条件:绳索或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临界(可理解为恰巧转过或恰巧转可是的速度)注意:假如小球带电,且空间存在电、磁场时,临界条件应是小球重力、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的协力作为向心力,此时临界速度Rg临≠②能过最高点的条件:≥Rg,当>Rg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③不可以过最高点的条件:<临界(实质上球还没到最高点时就离开了轨道)()如图()的球过最高点时,轻质杆(管)对球产生的弹力状况:注意:杆与绳不一样,杆对球既能产生拉力,也能对球产生支持力.①当=时,=(为支持力)②当<<Rg时,随增大而减小,且>>,为支持力.③当Rg时,=①当>Rg时,为拉力,随的增大而增大(此时为拉力,方向指向圆心)注意:管壁支撑状况与杆子同样假如图()的小球,此时将离开轨道做平抛运动.因为轨道对小球不可以产生拉力.注意:假如小球带电,且空间存在电场或磁场时,临界条件应是小球所受重力、电场力和洛仑兹力的协力等于向心力,此时临界速度V0gR。
要详细问题详细剖析,但剖析方法是同样的。
二.“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与“物体绕固定轴做匀速转动”的差别与联系()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因此质点在做变速运动,处于非均衡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砺”式课堂教学模式教案书写时间:2011、3、18序号:9课题:习题课(1)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理量间关系问题的归类分析,逐渐适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2、难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课代表和学委对大家习题完成情况的检查和统计,我们现在把同学们普遍存在的难点和困惑进行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新知识传授:一、三个量的比值问题1、一台走时准确的钟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角速度之比ω1:ω2:ω3= 。
如果三针的长度比分别为L1:L2:L3=1:1.5:1.5,那么三针尖的线速度之比V1:V2:V3=2、A、B、C三质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通过的弧长之比为S1:S2:S3=2:3:5,而转过的角度之比为θ1:θ2:θ3=3:2:2,求它们的线速度、角速度、半径、向心加速度之比。
二、三种传动方式:共轴传动:A、运动特点:转动方向;B、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存在着定量的关系:(2)皮带传动:A、运动特点:转动方向;B、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存在着定量的关系:(3)齿轮传动:A、运动特点:转动方向;B、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存在着定量的关系:3、两轮压紧、通过摩擦传动(无打滑),已知大轮半径是小轮半径的2倍,E为大轮半径的中点,C、D分别大轮和小轮边缘上的一点,则,E、C、D三点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如何?4、A、B是两只相同的齿轮,A被固定不能转动。
若B齿轮绕A齿轮运动半周,到达图中C 位置,则B齿轮上所标出的竖直向上的箭头所指的方向是。
三、质点运动学与圆周运动知识的综合问题:5、如图所示,半径为0。
1米的轻滑轮,若重物由静止开始以2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落,则当它下落的高度为1 m时的瞬时速度为多大?此刻滑轮转动的角速度是多少?6、如图,皮带和两轮之间没有滑动,A、B、C三轮的半径依次为r1、r2、r3,当重物P 以速率V匀速下落时,C轮转动的角速度为多少?小结:归类处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训练:模块13页7--15;课后作业:模块16-17页激趣点设计①明确研究对象,激发学习热情②引导学生共同学习,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注意细节,掌握解决含有倒数的三个物理量的比值的求解。
活动与探究:要求学生完成第2题的求解过程,独立完成,体会成功。
③温故知新,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④亲身体会齿轮传动,动手解决第4题⑤总结习题5,从刻板的习题走进日常生活四、学习品质砺炼方法与措施1、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做题,发现自己的不足,渴望解决问题,求得正确的方法2、课堂引导学生逐步适应解决物理问题所必须的数学方法,从实践经验上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3、课后限量作业,鼓励学生讨论研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五、目标达成情况(教学反思)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完成情况2、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情况3、激趣的效能本节内容知识点的落实是重点,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不同类型问题的解题方法。
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形成归纳、总结能力。
①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特点,因陋就简,让复杂的问题形象生动起来。
②注意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理论联系实际,逐渐培养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是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中“科学视野”栏目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设置的。
对于此类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作机动处理,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把它放弃或只作为学生课后阅读。
我认为应根据各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实例和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真正感悟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存在及其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同时要把握好难度,体现新教材的教学要求。
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所在。
第三节化学键从容说课初中化学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NaCl,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
本节的化学键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低起点,小台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关于离子键的教学设计可按照:提出问题→实验(钠和氯气的反应)→进行表征性抽象→再进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离子键的定义)→离子键的形成条件→离子键的实质→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实例→反思与评价程序进行教学。
关于共价键的教学设计可按照:复习离子键及氢气和氯气的反应→提出新问题(氯化氢的形成原因?)→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共价键的定义)→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构成共价键的粒子的特点→共价键的实质→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共价键的种类(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辨析→归纳总结出化学键的定义→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评价程序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内容是离子键。
重点是对离子键概念的理解及电子式的书写方法。
由于离子键的概念比较抽象,用电脑演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并设计成动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还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及概念。
在电子式的学习里,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为了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认识,课堂上用了欲擒故纵的方法,即先用电子式表示出AB型(如NaCl)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却并未讲出书写重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A2B及AB2型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此时再指出错误所在。
这样,学生听起课来十分专心,印象也深。
最后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错误所在,总结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从而得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部分内容;共价键。
补充了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一是和前面所学卤族元素中H2与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相对照,扩充学生的知识;二是学生在初中就知道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
通过形象的实验,以激起他们探究氯化氢分子是怎样形成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共价键形成的实质。
由于氯气与氯化氢均为大气污染物,所以采取了用电脑演示的方法。
在后面共价键的讲解中,用了拟人法,以集中学生精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共价键形成的实质。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们练习了多种类型(如单质、AB型、AB2、AB3、AB4)的电子式的写法,并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常见物质(如Na2O2、H2O2、NaOH、NH4Cl)的电子式的写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然后由H2和HCl都是由共价键构成的,这两种物质中的共价键是否相同这个问题引入极性键与非极性键教学。
在学生深入理解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知识后,很自然地引出了化学键的概念,以及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
最后以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比较作结,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进一步深化。
本节教学重点1.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3.化学键的概念4.化学反应的实质。
本节教学难点1.化学键的概念2.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3.化学反应的实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三节化学键(3)预习导航:阅读教材第23-24页三、化学键1、定义存在:实质:对物质性质影响:成键粒子:2、分类讨论:从化学键观点认识化学反应本质?1、为什么许多物质参与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能量(如加热、通电或点燃)驱动?2、物质构成的进一步研究—原子之间是如何作用构成物质的?(l)氯化钠形成过程(2)氯化氢分子形成过程3、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四、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分子间作用力(l)定义:(2)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比较(3)存在2、氢键【独立思考1】写出水分子的电子式______ ,其中氢原子吸引电子能力比氧原子____,(填“大”或“小”),氢与氧之间的电子对偏向____原子,此时氢原子几乎变成了________,与此时的氧原子产生了相互作用,此作用称为_________。
氢键的实质是_______ ,形成氢键的物质为________ ,如果升高温度,分子晶体变成气态时,氢键_____(填“能”或“不能”)被破坏。
【独立思考2】w.w.w.k.s.5.u.c.o.m(1)通过图片上各族元素氢化物的熔、沸点的变化规律,哪些物质的熔、沸点出现了反常?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比,请你分析出现反常现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2) 分析碳族元素氢化物的变化规律是否也有反常现象?___________独立作业:比较下列熔、沸点高低并且说明原因。
(1) H2O和H2S____原因________ (2) HF和HCl____原因________(3) NH3和PH3____原因________ (4) CH4和CCl4____原因______高一第一章第3节《化学键》达标演练(分值:100分;时间:1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1.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2.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A.Na+B.C.D.3.下列各组中的元素,能形成离子键的是A. C ,OB. P ,ClC. Na ,KD. K ,I4.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的是A. Na202B. NH3C. KOHD. CaCl25.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H2O B.BF3 C.CCl4 D.PCl56.最近,科学研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化学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60中只有共价键B. C60和金刚石不是同素异形体C. C60中含离子键D. C60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64分)1、. 称为离子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该类化合物由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构成。
2、原子间通过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由共价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该类化合物由元素组成,该类化合物由构成。
3、分类化学键4、化学反应的实质:旧化学键的和新化学键的。
5、Na2O2中含有的化学键有;NH4NO3中含有的化学键有6、CaF2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NH3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
7、含有10个电子的粒子:原子;离子;分子高一第一章第3节《化学键》达标演练参考答案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1D;2C;3D;4B;5C;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