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心理物理学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五章-知觉

第五章-知觉一、单选题1.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文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B.明度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颜色恒常性2.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 )A.知觉的意义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持久性D.知觉的完整性3.在知觉物体的大小时,( )。
A.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正比B.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C.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D.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反比4.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 )表现最好。
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5.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
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6.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申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 )。
A.创造想象B.幻觉C.知觉的理解性D.错觉轮廓7.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 )。
A.调节B.双眼辐合C.单眼线索D.双眼视差8.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那么( )。
A.看到深度和距离B.看到单一的物体C.双像D.无法判断距离9.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 )。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10.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 ( )。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C.主要对头脑中己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D.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11.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这种现象叫做:A.后像B.后效 C.启动D.定势12、知觉的主要特征是A、编码和识别B、信息登记C、高级加工D、记忆加工13、感知觉的心理物理学的理论认为感受能力是A、与生理功能无关的B、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C、与刺激密切相关的D、与环境密切相关的14、在一个屏幕上看到两个相临的光点连续移动的现象叫做A、似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心灵致动15、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的现象叫做A、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6、下列哪种过程与其他过程不相同?A、知觉恒常性B、早期选择C、图形背景转换D、知觉整合17、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五章 心理物理法

第五章心理物理法含义阈限测量量表类型心理量表法心理量表的建立由来信号检测论基本原理三个测量指标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1.阈限的含义(1)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简称阈值,是刚刚能引起反应的刺激量,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1)绝对阈限(absolute limen, AL)指刚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值;2)差别阈限(different limen, DL)指刚刚引起差别感受的物理刺激量;操作定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
2.阈限的测量(1)极限法1)含义2)绝对阈限的计算3)差别阈限的计算(2)恒定刺激法1)含义2)绝对阈限的计算3)差别阈限的计算4)误差(3)平均差误法1)含义2)绝对阈限的计算3)差别阈限的计算4)误差(1)极限法1)含义:也叫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
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点,即阈限的位置。
2)绝对阈限的计算第一步,在一个刺激系列中,被试的反应转折点处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
第二步,求出所有系列阈限的均值,这就是绝对阈限值。
3)差别阈限的计算第一步,计算各个刺激系列差别阈限的上限和下限,并求出各个刺激系列上限和下限的平均值。
(L u , L l)第二步,这时上限和下限均值之间的距离叫做不肯定间距(记为Iu);第三步,不肯定间距的一半即为差别阈限差别阈限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上差别阈(DL U)=上限-标准刺激(S t)下差别阈(DL l)=标准刺激-下限差别阈限(DL)=(DL U+DL l)/2几个概念主观相等点(point of subjective equality):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主观相等点(PSE)常误(constant error):主观相等点理论上与标准刺激大小相等,实际却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成为常误(CE)4)误差a.习惯误差:递增序列时使阈限升高,递减序列时使阈限降低。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感觉

•
(四)色觉缺失
• 色觉缺失包括色弱和色盲。 • 8%的男性和0.5%的女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色弱或色盲。 • 其中,色弱是指对红色和绿色的感受性很低。色盲是指丧失 颜色的辨别能力。 • 色盲分为部分色盲和全色盲。全色盲是由亍缺乏规锥绅 胞或功能丧失造成的,很罕见。 • 部分色盲有红绿色盲或者黄蓝色盲。 • 色盲有先天原因和后天原因。
下绝对阈限(感觉产生)
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之间 成反比关系。
晴朗夜空中可以见到30英里外的一支烛光 安静房间内可以听到20英尺外的表的滴答声。 两加仑谁中加以茶叶可以变热变出甜味 一滴香水可使香味扩散至三个房间 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厘米外落到面颊上课觉到
• (二)差别感觉阈限 •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乊间的最 小差别量。相对应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乊间成反比兲系。 • ——韦伯定律: ΔI K= I • ——韦伯定律只适用亍中等强度的刺激。在刺激过强或者 过弱时,都丌适用。
衡。否则就没有人的心理。(“感觉剥夺”实验)
小知识:“感觉剥夺”实验
• 感觉剥夺实验的研究工作是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赫 布和贝克斯顿在1954年进行的。 • 他们征募了一些大学生为被试,这些大学生每忍受一天的 感觉剥夺,就可以获得20美元的报酬。当时大学生打工的收入一般 是每小时50美分,因此一天可以得到20美元对当时的大学生来说可 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而且在实验中,大学生的工作好像是一次 愉快的享受,因为实验者要他们做的只是每天24小时躺在有光的小 房间里的一张极其舒服的床上,只要被试愿意,尽可以躺在那儿白 拿钱。
(二)声音的混合不掩蔽
• • • • • 1.共鸣——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 2.强化不干涉 3.差音不和音 4.声音的掩蔽——声音的干扰现象。 ——当两个声音混合同时到达耳朵,人对一个声音的感受 性会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降低的现象。 • 分为三类: 纯音对纯音的掩蔽; 噪音对纯音的掩蔽; 噪音和纯音对语言音的掩蔽。
心理学概论第五章记忆与教学

大脑的容量
据科学家研究, 据科学家研究,人脑的信息储存密度高达 每立方厘米1012比特, 1012比特 每立方厘米1012比特,而电脑超导材 料的储存装置不过104比特。 104比特 料的储存装置不过104比特。人一生中 可以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 1000万亿信息单位 可以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是现代 化的电子计算机也望尘莫及。 化的电子计算机也望尘莫及。若一个人始 终好学不倦, 终好学不倦,其大脑一生中储存的各种知 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 50倍 识,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倍, 亿本书籍的知识。 即5亿本书籍的知识。
三、记忆的品质
敏捷性( ):目的明确、专心致志、 敏捷性(快):目的明确、专心致志、深刻理解 目的明确 材料。 材料。 持久性( ):不断强化 理解纳入系统、 不断强化、 持久性(牢):不断强化、理解纳入系统、及时 经常练习和复习。 经常练习和复习。 林肯的记忆力极为惊人, 林肯的记忆力极为惊人,凡事一旦记住就极难遗 忘。1832年,在布拉克•霍克战役中,林肯参加 1832年 在布拉克•霍克战役中, 了义勇军。30年后,当他与当时的上司再次见面 了义勇军。30年后, 年后 他竟准确地叫出了这位上司的姓名, 时,他竟准确地叫出了这位上司的姓名,着实让 上司惊叹不已。 上司惊叹不已。
争分夺秒
一列载有578人的火车 一列载有578人的火车 在一站上了28人 下了32人 在一站上了28人,下了32人; 在下一站上了25人 上了33人 在下一站上了25人,上了33人; 在下一站下了42人 上了34人 在下一站下了42人,上了34人; 在下一站上了55人 上了48人 在下一站上了55人,上了48人; 在下一站上了46人 上了38人 在下一站上了46人,上了38人
[护理心理学]第五章: 心理应激
![[护理心理学]第五章: 心理应激](https://img.taocdn.com/s3/m/00896bc7be1e650e53ea9917.png)
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生理反应进行适应的 过程。
二、心理应激的过程
应激输入
应激中介变量
应激反应
应 认知评价 激 源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个性等等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健康 疾病
第二节 应激源
一、应激源的概念
❖ 每种生活事件标以不同的生活变化单位(life change units,LCU),用以检测事件对个体的心理次级强度。
❖ 其中应激值最高的三件事是配偶死亡(100LCU)、离婚 (73LCU)和夫妻分居(65LCU)。
❖ 我国学者张明园、杨德森等也编制了适合国情的生活事件 量表,并已广泛使用。
变化事件
1、配偶死亡 2、离婚 3、夫妻分居 4、坐牢 5、亲密家庭成员丧亡 6、个人受伤或患病 7、结婚 8、被解雇 9、复婚 10、退休 11、家庭成员健康变化 12、妊娠 13、性功能障碍 14、家庭增加人口 15、调换工作岗位 16、经济改变 17、好友丧亡 18、改行(工作) 19、夫妻多次吵架 20、中等负债 21、取消赎回抵押品 22、职业改变
第一节 应激的概述
一、应激的概念
(一)物理学应激观 指一个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
荷过程。
(二)在其他领域 指紧张刺激、紧张反应、紧张状态和心理压力等。
(三)生物应激观观点
加拿大学者塞里(H. Selye)的“全身适应综合征(GAS)” GAS 三阶段:
▪ 1 警戒期:机体为了应对有害环境刺激而唤起体内的整 体防御能力;
4.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
A.认知改变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五章-知觉

第五章-知觉一、单选题1.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文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 B.明度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 D.颜色恒常性2.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 ) A.知觉的意义性 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持久性 D.知觉的完整性3.在知觉物体的大小时,( )。
A.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正比B.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C.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D.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反比4.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 )表现最好。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嗅觉5.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
A.前者优于后者 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 D.两者相辅相成6.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申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 )。
A.创造想象 B.幻觉 C.知觉的理解性 D.错觉轮廓7.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 )。
A.调节 B.双眼辐合 C.单眼线索 D.双眼视差8.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那么( )。
A.看到深度和距离 B.看到单一的物体C.双像 D.无法判断距离9.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10.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 ( )。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C.主要对头脑中己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D.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11.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这种现象叫做:A.后像 B.后效 C.启动 D.定势12、知觉的主要特征是A、编码和识别B、信息登记C、高级加工D、记忆加工13、感知觉的心理物理学的理论认为感受能力是A、与生理功能无关的B、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C、与刺激密切相关的D、与环境密切相关的14、在一个屏幕上看到两个相临的光点连续移动的现象叫做A、似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心灵致动15、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的现象叫做A、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6、下列哪种过程与其他过程不相同?A、知觉恒常性B、早期选择C、图形背景转换D、知觉整合17、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
第五章 信号检测论

刺激 信号加 噪音 噪音
反 有信号 奖一元 罚2000 元
应 无信号 罚一元 奖2000 元
fN(x)
fSN(x)
判断标准
鼓励少说信号: 鼓励少说信号:
平均而言,只要说“有信号”,就处罚1999元; 平均而言,只要说“有信号” 就处罚 元 相反,只要说“无信号” 就奖励1999元。反 相反,只要说“无信号”,就奖励 元 应标准变得严格,击中率和虚报率下降, 应标准变得严格,击中率和虚报率下降,漏报 率和正确拒绝率上升, 值上升。 率和正确拒绝率上升,β值上升。
criterion) 2、报告标准C(report criterion) 报告标准C
表示反应偏向、感受经验强度。 表示反应偏向、感受经验强度。 是横轴上的判定标准位置, C是横轴上的判定标准位置,C的单位要转换 成刺激强度单位。 成刺激强度单位。 Is - IN C = ——————×ZN +IN × d′ 其中, 信号刺激强度, 为噪音刺激强度, 其中,Is信号刺激强度,IN为噪音刺激强度, 为正确拒绝概率的Z分数。 ZN为正确拒绝概率的Z分数。
先定概率为0.1的再认实验结果 先定概率为0.1的再认实验结果 0.1
反应 刺激
信号(旧图画 信号 旧图画) 旧图画 噪音(新图画 噪音 新图画) 新图画 报告“旧的” 报告“旧的” 3 4 P(M)=0.7 = P(cr)=0.96 = 报告“新的” 报告“新的” 7 86
P(H)=0.3 = P(fa)=0.04 =
信号检测论与传统心理物理法的 区别是什么? 区别是什么?
实例: 实例: 甲乙二人在家看电视,外面有人敲门。甲说: 有人敲门” 甲乙二人在家看电视,外面有人敲门。甲说:“有人敲门”, 乙说: 我没听见” 乙说:“我没听见”。 结论:甲的听觉更敏锐。 结论:甲的听觉更敏锐。 传统心理物理法:可以这样认为。 传统心理物理法:可以这样认为。 信号检测论:不完全是这样。甲乙可能有同样的听觉感受性, 信号检测论:不完全是这样。甲乙可能有同样的听觉感受性, 但他们判断是否听到声音的标准可能不同。甲可能冒进, 但他们判断是否听到声音的标准可能不同。甲可能冒进, 只要听到似乎有声音就报告,这样每次敲门都能正确报告, 只要听到似乎有声音就报告,这样每次敲门都能正确报告, 漏报次数少,虚报的次数增多;乙可能比较谨慎, 漏报次数少,虚报的次数增多;乙可能比较谨慎,除非有 百分之百的把握才报告,漏报的次数可能多于甲, 百分之百的把握才报告,漏报的次数可能多于甲,但虚报 的次数少。 的次数少。
完整版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贡献费希纳——奠基人1.费希纳定律:S=KlogR 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 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2.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冯特——创始人1.把心理现象(感知觉,注意)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3.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艾宾浩斯——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1.发现并证明实验法在整个心理研究中都是有效工具2.从根本上改变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人工材料3.新的测量方法—节省法4.遗忘曲线2.非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的区别(各自特点)非科学方法的特点:1.听信权威2.注意凝聚3.先验科学方法的特点:1.经验观察2.自我校正3.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1.观察法特点:直接和描述性缺点:①无法对因果关系做出推论②提供的资料不充分③其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④观察法本身不一定客观无偏2.相关研究法——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3.实验法——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其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优点:①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②经济实验控制一一泛指对实验精度的一切保障工作,以保证应变量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
①尽量消除无关变量②尽可能加以平衡4.试验心理学研究基本程序1.确定课题2.选择被试3.确定实验控制4.数据整合5.撰写研究报告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1.自变量分类自变量——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1.作业变量2.环境变量3.被试变量2.操作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布里奇曼)3.口语记录——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4.天花板效应& 地板效应——指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5.额外变量的控制方式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3.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4.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5.统计控制法6. 实验者效应 &要求特征(典型的额外变量) 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的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 主试的期望 要求特征——被试会自发的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 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7. 被试间设计 &被试内设计被试 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被试 内设计——每个被试都接受 8. 内部效度 &外部效度 内部效度——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 外部效度(生态效度) 9. 几种常用实验仪器1. 立体镜 —证实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2. 深度知觉仪 —检验深度知觉敏锐度的仪器3. 速示器 —短时呈现视觉刺激的仪器(研究知觉、记忆和学习等方面)4. 记忆鼓5. 警戒仪 —测定个体警戒状态(加工定向注意的研究)6. 镜画仪 —研究练习效果和技能迁移作用,考察被试的反转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7. 眼动仪 —测试人眼活动情况,研究有关心理过程 第三章 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1. 重要中外信息检索源中——心理学报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进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外——通用的目录 社会科学引用索引 科学引用索引生物学摘要 工效学摘要 医师索引 心理学文摘2. 核对清单阅读法——提前列出一份问题清单,然后在阅读过程中逐一回答并核对有关清单上的问题及答案3. 标准实验报告格式题目和作者 摘要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反应时1. 反应时研究历史1. 天文学——贝塞尔( 人差方程式 —天文学家在观察星体的时候,他们之间形成系统的恒定的差异,它反映了两 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2. 生理学(第一阶段)——赫尔姆霍茨3. 心理学(第二阶段)——冯特及其学生2. 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给被试呈现 单一的刺激 , 距就是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可能呈现的 刺激不止一个知道的 3. 影响反应时的基本因素1. 简单—复杂 反应时任务2. 速度—准确性 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3. 刺激 变量4. 机体变量即 被试 变量4. 减数法 &加因素法附和 假设或猜想 ,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一个 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所有 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实验结果的 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唐纳斯7减数法 &斯滕博格7加因素法只要求做 单一的反应 ,并且两者是 固定不变 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 ,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做一个 不同的反应 ,但刺激出现的顺序事先是不1.减数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 分析信息加工过程 (即每个阶段的 加工时间 )A 反应(简单反应)—一个刺激一个反应B 反应(选择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和对应的刺激C 反应(辨别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只有一个刺激要求反应C-A=辨别反应的时间 B-C=选择时间2. 加因素法—证实 不同加工阶段 的存在,辨认它们的 先后顺序 第五章 心理物理学1. 绝对感觉阈限 & 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 差别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 差异 感受的刺激 2. 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测量方法1. 最小变化法( 最小可觉差法 、序列探索法) 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2. 恒定刺激法( 正误法 )—选定几个 固定 刺激 与最小变化法实施上无大差异,不同在于阈限值的计算上3. 平均差误法(均误法、 调整法 )3. 韦伯定律△ 0 m =c△ 0差别阈限大小 0刺激的强度水平 C 韦伯分数4. 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e =Klg 0e 心理感觉的量值 K 固定的系数 0物理刺激高出绝对阈限以上的单位数量5. 史蒂文森定律(幂定律)S=bI aS 感觉量b 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 a 感觉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幕指数6. 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1. 信号和噪音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所有背景都是噪音。
心理学课件3.感觉与知觉

2021/6/27
46
一、视觉规律
(一)明暗视觉 1、明度与亮度 2、明暗对比 3、视觉适应:
的时明间适过应程:。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 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
的时间过程。 (二)颜色视觉
• 视觉后象分正后象和负后象两种。
注视旗中间的圆点至少30秒钟。然后盯着一 张白纸的中央或者一面白色的墙壁。
• 正后象是一种与原来刺激性质相同的感觉印象。 • 帕里士西洋镜 爱迪生动画镜 电影 • 我们看的电视、电影就是正后像的应用。胶片
以24张/秒的速度放映,视觉的残留使我们产 生错觉,误认为画面是连续的。 • 负后象则是一种与原来刺激相反的感觉印象。
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是对感觉信息的 整合和组织。
2、感觉是普遍现象,知觉有很大的个别差异,不同 人所觉察到的相同刺激在知觉上有很大差别。
3、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觉却 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联系: 1、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
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 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感觉的 有机综合;
是魔鬼三叉还是二叉?
• 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 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 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 个重要特性。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
• 错觉:对客观环境中的事物产生歪曲或者 错误的知觉。
• 错觉不同与幻觉,错觉是可以预测和测量 的,而幻觉只是一种病态的现象。
注視圖中的燈泡至少三十秒,然後直接將視線移到屏 幕上的白色區域或者是一張白紙上,你就會看見一顆 發亮的燈泡喔!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4-8章)

第四章传统心理物理学一、概念阈限、绝对阈限、差别阈限、操作定义、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期望误差、习惯误差、练习误差、疲劳误差、空间误差、时间误差、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差别阈限法、数量估计法、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斯蒂文斯幂定律二、选择1.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阈限的实验中,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时,可以断定被试存在()。
A.练习误差B.习惯误差C.期望误差D.疲劳误差2. 与阈限的操作定义不符的阈限测量方法是()。
A 极限法B 平均差误法C 恒定刺激法D 以上都不是3. 在平均差误法中,测量分布的标准差大,说明被试的辨别能力()A.好B.中等C.差D.等于零4. 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实验中,应用三类反应会导致()误差。
A 期望误差B 习惯误差C 猜测误差D 时间误差5. 智力量表与温度量表一样,属于()。
A 名称量表B 顺序量表C 等距量表D 等比量表6. 数量估计法是制作()的方法之一。
A 名称量表B 顺序量表C 等距量表D 等比量表7. 宋量表的制作方法是()。
A.对偶比较法B.数量估计法C.差别阈限法D.等级排列法三、填空1. 心理物理学是一门研究()与()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
2. 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是(),其代表作为()。
3. 绝对阈限的操作定义为有()的实验次数能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之值。
4. 极限法实验后半部分测得的阈限值小于前半部分且差别显著,表明存在()误差。
5. 恒定刺激法测定感觉阈限时,用于估计阈限值的常用简便方法是()。
6. 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实验中,应用两类反应测得的阈限称为()差别阈限。
7. 相对而言,比较能够引起被试兴趣,减少枯燥感的阈限测定法是();而实验效率较高的方法是()。
8. 恒定刺激法实验中,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概率的有()。
9. 量表的属性包括差别、()、()和()。
医学心理学5第五章 心理应激

飓风摧毁的房屋
.
❖战争--“海湾战争综合 症”:创伤后应激障碍 ( PTSD)
恐怖事件--美国9’11事件
恐怖事件— 俄罗斯学校人 质劫持事件
.
空
气 泰姬陵
污 染
北京沙尘暴
空气污染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
美国每年因空气污染而死亡的人数约为14万 墨西哥每年1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其中3万
是儿童
.
应激(stress)是 机体对紧张 刺激的一种 非特异性的 适应性反应。
Hans. Selye
.
一般适应综合症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警
抵
衰
期
觉 反
期
抗 反
竭
应
应
期
应激stress :在心理学文献中三含义:应 激源;应激本身(特殊的身心紧张状态); 对应激的心理生理反应。
多年来,我们在心理病因、心理干预、心理健康研 究中发现,在心-身相关问题上,各因素之间并不总是一 种前因后果的直线关系,而是相互之间均存在相关性。
例如: 认知因素可以是影响应激源到应激反应的重要中介因素,但生活事件
和应激反应也同样明显影响一个人在应激过程中的认知活动。
认知评价
生活事件
应激反应
.
又例如: 关于应对活动。如果我们置应对是在应激反应之后还是在应激反应之 前的分歧不提,而是将应对看成是应激源到应激反应的重要中介因素,那 么生活事件、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和应激反应等因素也同样地明显影响一 个人在应激过程中的应对活动。
激应 激 刺
应心 理 反
3.预防医学和行为医学——
社会 制度
压
流调 统计
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a30595a3c1ec5da50e27043.png)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一节意识的基本问题一、意识的概念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
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客体的觉知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相区分的觉知。
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重要的作用:①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输入的刺激能量;②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③使我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做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正是通过意识,我们分析因果关系,想像现在不存在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用我们预期的目标来指引行为。
二、意识研究的重要性在心理学发展的早期,意识曾经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心理的结构、构成心理和意识内容的元素,以及把各元素组合为意识内容的基本规则。
20世纪初,行为主义兴起。
行为主义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以人们外部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把意识完全排除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之外。
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心理学家重新将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恢复了对意识的研究。
除认知心理学本身对意识的研究之外,很多其他方面的研究也推动了意识研究的发展。
1929年,汉斯·伯格(Hans Berger)发明了脑电图仪,为心理学家研究意识提供了新的手段。
人们可以通过纪录脑部生理电流的变化,来探讨人脑的内部过程。
60年代,斯佩里(Sperry)关于裂脑人的研究也大大促进了对意识的研究和思考。
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在吸毒、催眠方面作了大量研究。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后,充分肯定了个体的潜能和价值,个体被视为是独一无二的,可以通过意识执行其意志和愿望,意识经验因而受到特别重视。
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将人的认知过程、神经机制以及病理学的临床发现结合起来,从而提供了一种综合的视角,对推动意识研究的进展有重要意义。
近30年来,对意识的研究吸引了众多心理学家的兴趣,并作了大量的实证性研究。
第五讲-心理物理学

• 结果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二十六分。
对偶比较法 程序:刺激成对出现,要求被试判断哪一个刺激在
某一特性上更为突出,然后根据每个刺激优于其它 刺激的百分比进行排序,建立顺序量表;每一刺激 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 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 例子:比较5种样品,根据结果求出C、P、Z、P’、C’、
用其他10种比它长的刺激作为比较刺激 数据结果支持史蒂文斯定律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二十六分。
心理长度的增长明显低于物理长度的增长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二十六分。
心理物理函数
• 描述对刺激的心理感受和刺激的物理属性之间 关系的函数。
• 描述某种感觉如何随着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 如“刺激量为X的时候,心理感觉Y的值是多 少”
break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二十六分。
阈上感觉的测量
• 测定感觉阈限:为心理物理函数标定起点 • 阈上感觉测量:确定心理物理函数的走势;建立
心理物理量表。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二十六分。
心理量表
• 物理刺激可由物理量表来测量。
• 心理量的大小却不能用物理量表来测量。
刺激的物理值的变化与心理值的变化并非一一对应。
控制练习和疲劳误差的方法为递增和递减 系列按照ABBA安排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九点 二十六分。
时间与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呈现的 时间先后和空间位置
多层次ABBA法控制
比较刺激系 列呈现顺序
标准刺激呈 现位置
相继呈现的 先后顺序
左右 前后
右左 右左 左右 后前 前后 后前
运动康复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运动康复学基础知识点总结运动康复学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学科,是指利用运动训练和适宜的康复治疗手段,以加速因各种原因而导致身体功能丧失的人的体能、肌肉、关节功能的恢复和改善,使其功能达到一个适应社会和社会需求的最佳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康复学基础知识点主要涵盖解剖学、生理学、康复学、心理学、物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运动康复学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第一章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运动康复学的基础知识,它是探索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学、骨骼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
1. 组织学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学科,它是人体解剖学的基础。
人体的细胞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了解组织学对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至关重要。
2. 骨骼肌肉系统骨骼肌肉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由骨骼和肌肉组成,是人体的支持结构和运动器官。
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运动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主要包括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
3.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其功能是输送血液和养分,并将代谢产物从组织中排出。
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4.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部和呼吸肌肉,其功能是为人体提供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5.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主要由口腔、食道、胃、肠道等器官组成,其功能是将食物分解为养分,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了解消化系统对于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6.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组成,其功能是排泄体内代谢产物和维持体液平衡。
了解泌尿系统对于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7.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调节系统之一,它主要由内分泌腺和激素组成,对身体的代谢和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五章-知觉

第五章-知觉一、单选题1.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文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B.明度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颜色恒常性2.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 )A.知觉的意义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持久性D.知觉的完整性3.在知觉物体的大小时,( )。
A.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正比B.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C.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D.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反比4.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 )表现最好。
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5.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
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6.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申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 )。
A.创造想象B.幻觉C.知觉的理解性D.错觉轮廓7.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 )。
A.调节B.双眼辐合C.单眼线索D.双眼视差8.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那么( )。
A.看到深度和距离B.看到单一的物体C.双像D.无法判断距离9.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 )。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10.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 ( )。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C.主要对头脑中己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D.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11.当人们期待某种图形时,这种知觉期待将易化对图形的识别。
这种现象叫做:A.后像B.后效 C.启动D.定势12、知觉的主要特征是A、编码和识别B、信息登记C、高级加工D、记忆加工13、感知觉的心理物理学的理论认为感受能力是A、与生理功能无关的B、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C、与刺激密切相关的D、与环境密切相关的14、在一个屏幕上看到两个相临的光点连续移动的现象叫做A、似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心灵致动15、把一串点知觉为一条虚线的现象叫做A、整体知觉B、良好图形C、空间频率整合D、主观轮廓16、下列哪种过程与其他过程不相同?A、知觉恒常性B、早期选择C、图形背景转换D、知觉整合17、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心理物理学纲要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费希纳
原理
物理学
书 物理学
平行
详述
物理学
心理
实验 心理
感受性
纲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系
测量
费希纳 韦伯定律
事实
基本定律
内容摘要
以1860年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为标志,费希纳创立了心理物理学。该书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 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测量的量化公式——费希纳定律,用公式表达为S=klogR,它表明刺激量按几何级数增加而感 觉量则按算术级数增加。因此,该书宣称要建立“一门身心函数的关系或其互相依存关系的精确科学”。书中提 出的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平均差误法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的三大方法,至今仍是任何一本实验心理学必须包含 的内容。该书第一次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来,提供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为冯特建立实 验心理学起了奠基的作用。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感知阈限的存在证明人类的感受是不尽相通的,人的感受是可以测量的。
本书前段主要陈述了作者自身的哲学思考(但又融合了其物理学经验),而中后段内容更像是实验报告;作 为实验心理学的开山之作,本书的历史地位毋庸置疑,然而书中言语较为晦涩,重点不突出,不是很建议当作心 理学科普书来阅读。
何谓“大师”?大师就是有巨大成就并且为人所敬仰的学者。
目录分析
一、费希纳的 1
早年生活
二、费希纳的 2
学术历程
3 三、《心理物
理学纲要》的 主要观点
4 四、费希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各个刺激量引起某种反应的次数。
恒定刺激法
• 绝对阈限计算方法: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两点阈的实验记录(200次)
恒定刺激法
恒定刺激法
• 差别阈限的计算——以重量辨别为例
–实验程序:以200克为标准刺激,以从185到215克
间隔为5克的7个重量作为比较刺激,要求被试做
“重”“相等”“轻”三类反应。
• 制作方法:以绝对阈限为量表起点;然后以绝对
阈限为标准刺激,确定第一个差别阈限;再以绝
对阈限加上第一个差别阈限的刺激强度为基准,
再测量第二个差别阈限.... 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心理上都是相等的,因此最 小可觉差可以作为心理物理量表的等距单位。
差别阈限法
• 以刺激强度为横坐标,以绝对阈限以上的 最小可觉差数为纵坐标,画出的心理物理 关系图就是等距量表(如图)。
2、心理物理函数
• 心理物理函数:
韦伯定律
费希纳定律
史蒂文斯定律
• 现代心理物理学的进步:
心理感受的直接测量
阈限概念的重新理解
4、信号检测论
• 信号检测论是现代心理物理学最重要的内容 之一,是人们在对刺激做出判断时,对不确 定的情况做出某种决定的理论。
• 信号检测论将个体客观的感受性和主观的动
E与标准刺激(St)相等,两者之间的差距称常误(CE )
最小变化法
• 阈限的确定:
–将所有系列的上限平均,下限平均,即可求得该 刺激的差别阈限
DL=(Lu-Ll)/2
最小变化法
最小变化法测定时间差别阈限记录(标准刺激0.4s)
最小变化法
• 误差控制:
练习误差
疲劳误差
习惯误差 期望误差 ABBA安排递增
情景一
• 晚上你在一个点有十根蜡烛的房间里,如
果再增加一根蜡烛,你会不会觉出房间里
更亮了?
• 如果你所在的房间里只有一根蜡烛,再增 加一根,你会不会觉出房间里更亮了?
情景二
小实验
• 在一个信封里放进一枚一元的硬币,另一 个放两枚。你可以觉察到两个信封的重量 差别 • 然后把两个信封分别放进两只同样的皮鞋 ,再拿起鞋。你现在能判断哪只鞋里有两
报告无感觉 实际无感觉 a b b a 实际有感觉 报告有感觉
恒定刺激法
• 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
• 基本程序:
–选出5~7个固定不变的刺激。
–每种刺激呈现50~200次,呈现次序随机安排
最大刺激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低于 95%,最小刺激强度被 。 感觉到的可能性不高于5%,在这个范围内取距离相等的刺激。
被试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
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平
均,根据每个刺激的平均等级排序。
例:17名评判者对10张广告的优劣作评比。
等级排列法
• 用等级排列法建立顺序量表需要注意的:
–被试的代表性
–随机误差
对偶比较法
• 对偶比较法: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 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 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 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假
4、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 影响判断标准变化的因素:
– 信号出现的概率 – 奖惩办法
4、信号检测论——评价法
X1
X2
4、信号检测论——评价法
表4 各个确信程度含义
确信程度 第6等 第5等 第4等 第3等 第2等 第1等 含 义 相应的概率判断 100%有信号出现 80%有信号出现 60%有信号出现 40%有信号出现 20%有信号出现 0%有信号出现 十分肯定有信号出现 肯定有信号出现 可能有信号出现 可能没有信号出现 肯定没有信号出现 十分肯定没有信号出现
4、信号检测论——色子游戏
色子游戏的四种情形 猜 3 0
3 特殊色子 0
击 虚
中 报
漏
报
正确否定
信号检测论引入的缘由
• 传统心理物理学家假定,被试的反应不会
受到任何与刺激无关的因素的影响,如被 试的态度、期望等。 • 被试侦测刺激并报告为“有”的概率P(y) 仅是物理刺激强度的函数, P(y) =50%所 对应的刺激强度为感觉阈限。
– 以三种反应的次数百分比作为纵坐标画曲线。 –直线内插求得50%次被判断为比标准刺激重的重量 和50%次被判断比标准刺激轻的重量,分别作为上 限和下限,根据上限和下限,计算差别阈限=1/2( 上限-下限)。
恒定刺激法
平均差误法
• 平均差误法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
• 实验程序:
–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
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
• 阈限计算
–绝对阈限:被试每次调节结果的算术平均数。
–差别阈限:每次调整结果与标准刺激的差的绝对
值的平均数。
平均差误法
• 误差控制:
动作误差
顺序量表的建立
• 顺序量表:不等距也无绝对零点。只要求
根据某一标准排出一个次序。 等级排列法 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列法
• 等级排列法: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
递减序列
最小变化法
• 测量差别阈限时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呈现的时间
先后和空间位置采用多层次ABBA控制法。
比较刺激系 列呈现顺序 标准刺激呈 现位置 相继呈现的 先后顺序 左右 前后 右左 后前 右左 前后 左右 后前
习惯误差
实际无感觉 报告无感觉 a b b a 报告有感觉 实际有感觉
期望误差
4、信号检测论——色子游戏
色子数目总数与特殊色子出现概率的关系
0 三颗色子数目总和 出现次数 3 出现次数 3 出现概率(%)
2 3
1
0 0
0 0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正 确 否 定 虚 报
2
3
4 5 6 5 4 3 2 1 0
0
0
1/5=20 2/7=29 3/9=33 4/9=44 5/9=56 6/9=67 5/7=71 4/5=80 3/3=100
–程序:呈现刺激系列,要求被试报告是否感觉到
刺激,当被试反应变化时停止
–阈限的计算
• (1)求每个系列的阈限值—被试反应发生转折处的两 个刺激值的中点; • (2)求所有系列绝对阈限的算数平均值,即该感觉的
绝对阈限值
最小变化法
以最小变化法测定音高绝对阈限的记录
最小变化法
• 测定差别阈限
–刺激:一个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比较刺激序 列递增或递减。 –序列:呈现比较刺激序列,要求被试将之与标 准刺激比较,直到被试反应发生转折,以“+” 、“-”、“=”、“?”记录被试反应。
最小变化法
• 阈限的确定:
–每个系列中最后一次“+”到非“+”之间的中点 是差别阈限的上限(Lu),最后一次“-”到非“-” 之间的中点是差别阈限的下限(Ll)。
–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是不肯定间距(Iu)。
–不肯定间距的1/2定义为差别阈限(DL)。
–不肯定间距的中点是主观相等点(PSE),理论上PS
1、传统心理物理学
• 感觉阈限的测量
最小变化法 恒定刺激法 平均差误法
阈上感觉的测量
• 阈上感觉的量化是由心理物理量表来完成 的。 • 根据心理量表是否等距和有无绝对零点分 为:
顺序量表 等距量表 比例量表
2、心理物理函数
• 心理物理函数:描述对刺激的心理感受和
刺激的物理属性之间关系的函数。 • 描述某种感觉如何随着刺激量的变化而变 化。
判断标准:
击中率的纵坐标 β= 虚报率的纵坐标
4、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4、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感受性: d′ = ZN - ZSN
4、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4、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4、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被试的判断标准改变击中率随之改变 但感受性不变。
4、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不同感受能力的被试产生不同的击 中率和虚报率
比例量表的建立
• 比例量表既有真正的零点,也有等距单位。 • 比例量表的制作方法有:
分段法 数量估计法
分段法
• 分段法具体做法:
① 呈现一个固定的阈上刺激作为标准,让被试调整比
较刺激,使它所引起的感觉为标准刺激的一定比例(
比如2倍)。
② 每次只选定同一个比例,同一刺激比较若干次后, 再换另外几个标准刺激进行比较。 ③ 所有刺激比较完后,用各标准刺激在感觉上
成一定比例的相应物理量制作感觉比例量表。
数量估计法
• 数量估计法步骤:
① 主试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并赋予标准刺激一个
主观值。
② 让被试以这个主观值为标准,将其他比较刺激的
主观强度用数据表示。
③ 计算出每组被试对每个比较刺激量估计的几何平
均数或中数,以刺激值为横坐标,感觉值为纵坐
• 事实上,P(y)不仅受刺激强度的影响,也
受各种非感觉因素的影响。刺激出现概率P (s)就是其中之一。 • 指尖振动刺激的绝对阈限:P(y)和物理刺 激强度之间的关系受到不同P(s)取值的影 响,P(s)=0.7时,阈限为1微米;P(s)=0.3 时,阈限为1.5微米。
• 传统心理物理学中,P(s)=1,忽略了P(s)不 等于1的情形。 • P(s)不等于1,每一次试验可能出现也可能 不出现刺激,被试的反应类型有四种:
枚硬币吗?
主要内容
1 2 3 4传统心Fra bibliotek物理学 心理物理函数 感觉的直接测量 信号检测论
1、传统心理物理学
心理物理学的目标是最终用精确的数学函数的
形式来描述外部的物理刺激与由此而发生的感
觉和知觉之间的定量关系。
感觉阈限的测量 阈上感觉的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