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含解析)必修3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含解析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1531c7aef8941ea76e0554.png)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图甲为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图乙为两种增长方式中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b曲线对应的是“J”型增长曲线B.图乙②中曲线的顶点与图甲b曲线的最大值相对应C.图甲中的阴影部分可代表环境阻力大小D.自然情况下种群不可能出现图甲中a曲线所示的增长方式【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图甲中a曲线是“J”型增长曲线,b曲线是“S”型增长曲线,图乙的①中增长速率一直在增加,所以表示的是呈“J”型增长的种群增长速率,②中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所以表示的是呈“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速率,A错误。
图乙②中曲线的顶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与图甲b曲线的K/2相对应,B错误。
图甲中两条曲线之间的阴影部分可代表环境阻力,C正确。
外来物种入侵后的早期,会出现图甲中a曲线所示的增长方式,D错误。
1.下列关于种群“J”型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图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B.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数量可呈“J”型增长C.外来物种入侵不一定呈“J”型曲线增长D.若N0表示起始种群数量,λ为种群数量年增长倍数,则第t年种群数量为:N t=N0λt 2.如图表示某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图甲)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图乙)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A点和B点时的增长率相等B.图乙中D点时的增长速率最快C.防治蝗灾最好在图乙中E点对应的时刻进行D.水葫芦入侵云南滇池的开始阶段,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可用图甲表示3.如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特性。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必修三) 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必修三) 种群数量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024fcbc6bb4cf7ec4afed07a.png)
高中生物复习资料(必修三)(五)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姓名:___________执笔人:张纪琴核对人: 侍东升【学习目标】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学习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学习方法】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学习过程】A.自主学习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的数学形式。
建立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步骤。
特点提醒:针对具体事例理解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要同时联系实验设计的步骤。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从教材的两个实例看出,种群呈____________增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的原因是: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结构总是___________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___________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___________降低,___________增高。
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___________时,种群的增长就会___________,有时会___________在一定的水平。
“S”型曲线是指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___________后,数量趋于___________的增长曲线。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必修3每日一题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必修3每日一题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9cc64e31b765ce050814c1.png)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图甲为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图乙为两种增长方式中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b曲线对应的是“J”型增长曲线B.图乙②中曲线的顶点与图甲b曲线的最大值相对应C.图甲中的阴影部分可代表环境阻力大小D.自然情况下种群不可能出现图甲中a曲线所示的增长方式【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图甲中a曲线是“J”型增长曲线,b曲线是“S”型增长曲线,图乙的①中增长速率一直在增加,所以表示的是呈“J”型增长的种群增长速率,②中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所以表示的是呈“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速率,A错误。
图乙②中曲线的顶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与图甲b曲线的K/2相对应,B错误。
图甲中两条曲线之间的阴影部分可代表环境阻力,C正确。
外来物种入侵后的早期,会出现图甲中a曲线所示的增长方式,D 错误。
1.下列关于种群“J”型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图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B.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数量可呈“J”型增长C.外来物种入侵不一定呈“J”型曲线增长D.若N0表示起始种群数量,λ为种群数量年增长倍数,则第t年种群数量为:N t=N0λt2.如图表示某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图甲)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图乙)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A点和B点时的增长率相等B.图乙中D点时的增长速率最快C.防治蝗灾最好在图乙中E点对应的时刻进行D.水葫芦入侵云南滇池的开始阶段,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可用图甲表示3.如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特性。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ca9456f650e2524de5187eb2.png)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图甲为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图乙为两种增长方式中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b曲线对应的是“J”型增长曲线B.图乙②中曲线的顶点与图甲b曲线的最大值相对应C.图甲中的阴影部分可代表环境阻力大小D.自然情况下种群不可能出现图甲中a曲线所示的增长方式【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图甲中a曲线是“J”型增长曲线,b曲线是“S”型增长曲线,图乙的①中增长速率一直在增加,所以表示的是呈“J”型增长的种群增长速率,②中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所以表示的是呈“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速率,A错误。
图乙②中曲线的顶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与图甲b曲线的K/2相对应,B错误。
图甲中两条曲线之间的阴影部分可代表环境阻力,C正确。
外来物种入侵后的早期,会出现图甲中a曲线所示的增长方式,D错误。
1.下列关于种群“J”型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图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B.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数量可呈“J”型增长C.外来物种入侵不一定呈“J”型曲线增长D.若N0表示起始种群数量,λ为种群数量年增长倍数,则第t年种群数量为:N t=N0λt 2.如图表示某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图甲)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图乙)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A点和B点时的增长率相等B.图乙中D点时的增长速率最快C.防治蝗灾最好在图乙中E点对应的时刻进行D.水葫芦入侵云南滇池的开始阶段,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可用图甲表示3.如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特性。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
高中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与K值应用
![高中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与K值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5c21507cc22bcd126ff0cb5.png)
高中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与K值应用常卿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种群增长曲线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并在近年的生物高考试卷中都有所体现。
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受到教材篇幅的限制,这一知识内容一上来起点就很高,学生一下子很难理解。
本文从理解的角度出发,对种群增长曲线进行释疑,同时释义其具体应用。
一、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虽然物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但在自然界中,种群却不能无限制地增长。
因为随着种群数量的增长,环境的制约因素的作用也在增大,环境中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称为环境阻力。
它包括同种个体之间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加剧、疾病蔓延、捕食者因捕食对象的增多而增多等,从而导致残废率增长、出生率降低,最终趋向平衡。
因此,在自然环境中,种群的增长曲线是一个“S”型曲线(也称为逻辑斯蒂曲线)。
种群达到环境所能负担的最大值,称为环境的满载量或负载能力,用“K”表示(如图1)。
那么,种群为什么不能无限增长而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根据对很多生物种群在有限食物和有限空间条件下数量动态的研究,种群在开始时增长比较缓慢,以后逐渐加快,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数量的一半时,增长速度最快,但是种群所需要的资源(食物、空间等)是有限的,随着资源的枯竭,环境阻力将随着种群的增长而成正比例增加,种群增长速度逐渐缓慢下来,直到停止增长,此外,种群内部的相互关系和其他一些环境因素,如气候、食物、空间、营巢地、天敌、疾病、种间竞争等环境阻力都会抑制种群数量无限增长。
当种群增加到“K”值,会因为食物不足、空间有限、天敌增加等因素而使种群数量逐渐降低,降到基准线以下,又会因空间、食物的充裕而数量上升,所以,种群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基准线上下)波动,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上(如图2)。
二、K值的应用种数数量在达到K/2时(如图3中的A点),种群数量几乎呈直线上升,这一时期称指数生长期,A点是影响种群数量的关键点。
该值可直接用于解释文中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中的几个实例问题。
生物必修3复习第4章种群和群落222778
![生物必修3复习第4章种群和群落222778](https://img.taocdn.com/s3/m/228c1da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a.png)
的雄性个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杀虫效果。 4.意义:
_性_别_比_例_通_过_影_响_出_生_率_来_影_响_种_群_密_度_。
二.种群的分布型
㈠.概念: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 置状态或空间布局称之为种群的空间特征。
㈡.类型:
1.均匀分布
在群落中生态作用最大、并对群落的外 貌、结构和群落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物种。
㈢.种间关系 ㈣.空间结构 ㈤.群落的演替
三.群落的物种组成
㈠.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丰富度) 1.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物种的丰富度。
2.特点: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 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物种的数目愈多, 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2.提示:90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 在相关性。
例如,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 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
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 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提示:雪兔是以植物为食,猞猁是以雪兔为食。猞猁的存在 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 相对稳定;
A
数
AB
寄生
A B
B
时间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Go
资料分析:反映种间关系的实例
1、如何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2、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的稳定可能起什么作用? 4、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
1.答:①单独培养: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 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②混合培养: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 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 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 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 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 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 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 ,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这就是 竞争。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e96524376baf1ffc4fad47.png)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概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方程式以及图表、图像等数学表达式。
2.意义,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规律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增长,1.种群的“J”型增长(1)“J”型曲线: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2)“J”型增长的原因: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这一理想条件只有在实验室或某物种最初进入一条件非常适宜的环境时才会出现。
(3)“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增长速率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建立模型:,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两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2=N1×λ=N0λ2,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 t=N0λt,N0: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时间;N t:t年后种群数量;λ:增长的倍数。
注:当时,种群数量上升;当λ=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时,种群数量下降。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S”型曲线出现的原因,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使生存斗争加剧,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
(2)实例:高斯的实验。
(3)“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呈“S”型。
①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a.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K值不同。
b.当环境改变时生物的K值改变。
②K/2值:K值的一半,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点。
③增长速率:可以看出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K/2之前不断增加,在K/2之后逐渐减小,当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种群增长j型曲线的公式
![种群增长j型曲线的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f2003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0.png)
种群增长j型曲线的公式
对于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我们可以使用Logistic方程来描述
其增长模式。
Logistic方程是一个常见的种群增长模型,其公式如
下所示:
\[ \frac{dN}{dt} = rN \left(1 \frac{N}{K}\right) \]
在这个公式中,\( \frac{dN}{dt} \) 表示种群数量随时间的
变化率,\( r \) 是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N \) 是种群数量,
\( K \) 是环境容纳量。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通常描述了一种增长模式,即种群数量开
始以指数增长,然后随着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而逐渐趋于稳定。
这种曲线在生态学和种群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
理解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环境对种群增长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Logistic方程和j型曲线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
预测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评估环境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以及制定
保护和管理措施来维持种群的健康和稳定。
总之,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及其对应的Logistic方程为我们提
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自然界中种群数量的动
态变化,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高中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讲义 必修3 4.1、2 种群和群落
![高中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讲义 必修3 4.1、2 种群和群落](https://img.taocdn.com/s3/m/74688314964bcf84b9d57b34.png)
3.性别比例:种群中________数目的比例。
①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 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 化趋势的重要依据。②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
四、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产生原因:在________、气候适宜、________等条 件下。
2012· 广东· T27 2011· 江苏· T25 2010· 山东· T8 2010· 浙江· T32
2012· 新课标全国卷· T32 2012· 江 苏· T27 群落的结构特 2012· 福建· T3 2011· 海南· T20 征Ⅰ 2011· 海南· T23 2011· 江苏· T17 2010· 广东· T2 2010· 江苏· T30 2010· 天津· T5 群落的演替Ⅰ 2012· 海南· T17 2011· 海南· T24 2011· 安徽· T6 2010· 海南· T19 三年4考 三年9考
积方法 技能升
练真题 悟考情
课时作业
研
基础导学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 (1)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2)取样关键:________,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3)常用取样方法:________、等距取样法。 2.标志重捕法 适用范围:________的动物。
样方法计数有一定的原则,同种植物无论大 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 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 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2.种群空间特征和数量特征 种群空间特征表明种群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而数量 特征则表示种群数量的变化。 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 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其虫卵则可用 样方法调查。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考点二 分析“J”型曲线和“S”型曲线 新人教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考点二 分析“J”型曲线和“S”型曲线 新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d76dc7170242a8956aece42a.png)
2019-2020年高考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考点二分析“J”型曲线和“S”型曲线新人教版必修31.在下表中比较“J”型和“S”型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曲线模型形成条件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增长率不变越来越小有无K值无K值,持续增加有K值,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种群增长速率曲线2.讨论模型构建的应用(1)K值的应用①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②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
(2)K/2值的应用①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易错警示种群数量增长中的2个关注(1)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区别①种群增长率是指种群中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②增长速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值。
在坐标图上可用某时间内对应曲线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则增长速率快。
③在“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基本不变,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2)对“λ”的理解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
λ>1时,种群密度增大;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λ<1时,种群密度减小。
3.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
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答案 A解析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因此增长速率为0;环境阻力在d点之前就已出现;阴影部分表示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生物必修3第四章知识点复习
![生物必修3第四章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b10de59b52acfc788ebc934.png)
第四节群落的演替
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 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 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物种组成
常绿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和类别有差别 :群落中物种_数__目___的多少
群落的物种组成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
物种的数目__愈__多___,群落的结构也_愈__复__杂____。
武夷山
低等植物 840种
高等植物 2888种
动物
2、次生演替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 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度看化 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5000种
脊椎动物 475种
西伯利亚
低等植物 670种Leabharlann 高等植物 139种动物
1000种
种间关系
捕食
个
体
B
数
A
1 时间
A
个
B
体
数
互利共生
3 时间
竞争
个
体
A
数
B
2 时间
B
个
体
数
A
寄生
4 时间
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蜜蜂、蚂蚁等 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空 间、水分、养料等也会发生斗争。
群落的空间结构
相对较大区域作为样地,再在样地中随机选取若干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f509a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d.png)
高中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C.森林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远小于直接价值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C.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D.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形成的3.厨余垃圾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下列不属于...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是()A.可将厨余垃圾与其它垃圾混合燃烧减少生态足迹B.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厨余垃圾得到家禽饲料C.蚯蚓吞食厨余垃圾完成生长而后将其转变为药材D.厨余垃圾通过发酵工程生产出乙醇用作工业原料4.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问题,使养活地球人口的环境压力不断减小。
B.温室效应是由地球生物对CO2的代谢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的C.人口剧增以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短缺不会造成影响D.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提高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5.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
治理水华的常用方法是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
近年来,研究人员采用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获得较好治理效果。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河流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循环B.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少水华发生C.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不会引起水体污染D.污水中的有机物可直接供蓝藻利用6.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期人口不超过15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计划生育是通过降低出生率来降低人口密度的B.提高人口素质,减少某些遗传病出现C.我国人口增长曲线为“J”型,K值为15亿D.建立恰当的数字模型有利于了解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7.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设定目标和明确路径发挥重要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件知识点-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件知识点-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6a980539f78a6529647d5390.png)
种族增长的J型曲线 种群数量
种族增长的J型曲线
自然界确有类似的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 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 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 大致呈J型.
种族增长的J型曲线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敌害等;
种族增长的J型曲线
②增长特点: 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 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种族增长的J型曲线
③量的计算: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 Nt=N0 λt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 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
种族增长的J型曲线
例题解析
• 我国海关对凡入境的货物都要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 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 境内适宜的环境中,最可能的结果是( )。
• ①有害生物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天 敌数量较多 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 ④很快被淘汰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解析:防止境外有害生物流入境内是为了保持当地的生态
平衡,防止其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因为它流入境内后数量可 能会快速增加,使境内生物多样性降低。 • 答案:C
高二生物(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4章第2节《种群数学模型的构建》
![高二生物(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4章第2节《种群数学模型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00f415c95fbfc77da269b12c.png)
种群数学模型的构建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学会建构种群增长的两种数学模型。
2.学会用数学模型尤其是“J”型曲线和“S”型曲线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重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预习课本,用红笔标注重点与难点,独立完成课后案。
知识准备必修一生物增殖的方式——分裂教材助读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_________或_________的数学形式。
2.建立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提出→根据实验数据,用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四个步骤。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一)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含义:在条件下的种群,以为横坐标,以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图曲线大致呈“J”型。
2.“J”型增长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在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2)建立模型:t年以后种群的数量表达式为:各参数含义:N0表示;N t表示t表示;λ表示(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的曲线,称为“S”型曲线。
2.产生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数量也会,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
当种群的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3.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___________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________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_____________。
三、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自然界中,由于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_______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___________,甚至___________。
预习自测1、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就分裂繁殖一代。
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 h后,该种群个体总数是A、m..2TB、m..220C、2TD、m..23T2、右图示某种鱼迁入一种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C、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我的疑问学始于疑课内探究质疑探究探究点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探究二、种群数量的增长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根据实例理解“J”型增长的数量变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构种群数量“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①模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55b13f19e8b8f67d1cb9a2.png)
必修三生物必备知识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一、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和组织液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浆和组织液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4、内环境的成分的区别和联系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左右二、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三、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腋窝、口腔、直肠(最接近人体的体温)3、体温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4、体温调节过程:(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高中生物解读种群增长曲线学法指导
![高中生物解读种群增长曲线学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2575fcd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0.png)
高中生物解读种群增长曲线欧阳浩波一、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产生条件:理想状态——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天敌。
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数量计算:N N t t =0λ(N 0为起始数量,λ为年均增长率,t 为年限)。
“J ”型增长的两种情况:实验条件下;一个种群刚迁移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中。
坐标图形:如下图。
二、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产生条件:现实状态——自然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 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 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坐标图形:如下图。
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决定种群大小的主要因素有:①超始种群数量;②出生率和迁入率;③死亡率和迁出率。
种群数量的变动主要取决于②和③的对比关系,在单位时间内二者之差就是种群增长率。
四、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1. 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2. 为人工养殖及种植业合理控制种群数量,适时捕捞、采伐等提供理论指导。
如“S ”型增长曲线中1/2K 值的应用。
3. 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为虫害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五、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与“S ”型曲线的比较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即:“J ”型增长曲线环境阻力−→−−−“S ”型增长曲线六、存活曲线存活曲线是表示一个种群在一定时期内存活的指标,也是衡量种群增长的基本参数。
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如图)。
I 型曲线呈凸型,表示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
如大型兽类和人的存活曲线。
II 型曲线呈对角线,各年龄死亡率相等。
许多种类的生物存活曲线接近于II 型。
III 型曲线呈凹型,幼年期死亡率较高。
如藤壶的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以环境条件和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为转移。
例如,人类的存活曲线因营养、医药卫生条件不同有很大的变化。
如果环境变得合适,死亡率变得很低,种群数量就会突然增大,不少农业虫害爆发就是这种情况。
高考总复习生物训练:必修三 第4章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
![高考总复习生物训练:必修三 第4章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2a8fe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2.png)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2节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稳定、波动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D.当一种生物迁入到新的环境后,其数量的增长一定会呈“S”型曲线2.下图表示某种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CD段兔群不存在生存斗争D.DE段兔群的增长速率几乎为03.(2016年湖南衡阳一模)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4.下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2ND.在t1~t2时,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6.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105个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7.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8.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e900377011ca300a6c390c4.png)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概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方程式以及图表、图像等数学表达式。
2.意义,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规律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增长,1.种群的“J”型增长(1)“J”型曲线: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2)“J”型增长的原因: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这一理想条件只有在实验室或某物种最初进入一条件非常适宜的环境时才会出现。
(3)“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增长速率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建立模型:,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两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2=N1×λ=N0λ2,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 t=N0λt,N0: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时间;N t:t年后种群数量;λ:增长的倍数。
注:当时,种群数量上升;当λ=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时,种群数量下降。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S”型曲线出现的原因,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使生存斗争加剧,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
(2)实例:高斯的实验。
(3)“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呈“S”型。
①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a.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K值不同。
b.当环境改变时生物的K值改变。
②K/2值:K值的一半,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点。
③增长速率:可以看出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K/2之前不断增加,在K/2之后逐渐减小,当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2024_2025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4_2025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da1a42a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08.png)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比较高考频度:★★★☆☆难易程度:★★★☆☆种群在志向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接近0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必需在c点进行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值,A正确;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c点之后,B错误;病虫害防治应在有虫之时,即a点起先,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C 错误;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当环境改善后K值增大,当环境破坏后K值减小,D错误。
1.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的改变极少数是曲线X,其余的都是曲线Y的趋势B.曲线X的数学模型为N t=N0λt,N0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N 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C.不考虑迁入迁出,BC段种群诞生率大于死亡率D.同一群落中不同种群的K值不同3.如图用来表示田鼠种群的志向增长曲线和在某自然环境中的实际增长曲线,关于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比较两条曲线,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志向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B.严密封储粮食,爱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使e点向下移动C.de段种群增长速率渐渐下降,诞生率小于死亡率D.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种群数量的改变曲线的相关学问。
比较两条曲线的走势和斜率可知,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志向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A正确;严密封储粮食,爱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降低田鼠的环境容纳量,使e点向下移动,B正确;de段种群增长速率渐渐下降,但是仍旧大于0,因此种群的诞生率大于死亡率,C错误;c点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此时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图甲为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图乙为两种增长方式中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b曲线对应的是“J”型增长曲线
B.图乙②中曲线的顶点与图甲b曲线的最大值相对应
C.图甲中的阴影部分可代表环境阻力大小
D.自然情况下种群不可能出现图甲中a曲线所示的增长方式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图甲中a曲线是“J”型增长曲线,b曲线是“S”型增长曲线,图乙的①中增长速率一直在增加,所以表示的是呈“J”型增长的种群增长速率,②中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所以表示的是呈“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速率,A错误。
图乙②中曲线的顶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与图甲b曲线的K/2相对应,B错误。
图甲中两条曲线之间的阴影部分可代表环境阻力,C正确。
外来物种入侵后的早期,会出现图甲中a曲线所示的增长方式,D错误。
1.下列关于种群“J”型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图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
B.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数量可呈“J”型增长
C.外来物种入侵不一定呈“J”型曲线增长
D.若N0表示起始种群数量,λ为种群数量年增长倍数,则第t年种群数量为:N t=N0λt 2.如图表示某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图甲)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图乙)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A点和B点时的增长率相等
B.图乙中D点时的增长速率最快
C.防治蝗灾最好在图乙中E点对应的时刻进行
D.水葫芦入侵云南滇池的开始阶段,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可用图甲表示
3.如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特性。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D
正确;若N0表示起始种群数量,λ为种群数量年增长倍数,则第二年的种群数量为N2=N0λ。
第t年种群数量为:N t=N0λt-1,D错误。
故选:D。
2.【答案】C
【解析】图甲为”J”型曲线,种群增长率不变,A正确;图乙是s型增长曲线,D点时,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防治害虫应在种群数量及增长速率最低时,所以应在C点之前进行,C错误;一种生物入侵到一个适宜的环境的开始阶段,由于无环境阻力,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正确。
3.【答案】(1)a 过度繁殖
(2)b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